农业院校既要重视普及也要注意提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农业院校既要重视普及也要注意提高
北京农业大学教育革命小分队
1969年8月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冲垮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我们学校的统治,教育革命步步深入。广大革命师生批判了大叛徒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把高等农业院校办在城市里,严重地脱离农业生产实际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一致要求把农业大学办到农村去。与此同时,有的同志就认为,今后的农业大学只要能为农村培训些一般的技术人员就可以了。这种认识对不对?通过调查,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普及是群众当前的迫切需要[编辑]

我们教育革命小分队从农村调查的亲身实践中深切感到,目前,农村大量的要求是“普及”。我们到过的一些生产队,贫下中农都迫切要求能尽快推广农作物的优良品种,掌握栽培、管理农作物的先进经验和合理的耕作制度,学习病虫害的防治,化肥的使用,家畜的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等先进技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也要求农业大学教他们学习一些农业生产上的科学技术,帮他们搞科学实验。因此,我们在教育革命中,决不能忽视广大贫下中农在普及方面的要求。

人民要求普及,跟着就要求提高[编辑]

但是,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是相对的,普及本身就要求不断提高。毛主席说:“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以小麦种子为例,在那些小麦优良品种已得到推广的地区,群众跟着就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说:“要再增产就得搞套种、间作,就需要有矮秆的小麦,有早熟的小麦。”显然,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种提高,再推广,就是新内容的普及了。

从小麦良种被群众接受,到群众自己搞杂交育种,可以明显地看出由普及到提高的发展过程。最初是引种良种,由于种子的混杂,引进的良种可能会逐渐退化,为了保种,群众就要求能掌握良种繁育和复壮的技术。有的地方,由于引来的良种不适应当地的条件,如不能抗旱,不耐寒等,因此群众就要求学会杂交育种等技术,以便选育出适合本地区条件的优良品种。显然,如果没有良种的首先推广,群众就不会有对良种进一步改良的要求,也不会要求学习比引进良种更高级的杂交育种,生产就会停滞不前。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提高是为了指导普及。

人的认识过程总是要不断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目前,农业科学理论和极其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比较起来,还显得非常落后。那种以为高等农业院校的任务只是普及,回避理论的总结和研究的任务,显然是不对的。我们反对的是资产阶级脱离实际的理论,而绝不是不要能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服务的理论。我们重视理论的目的,也正是为了用它来指导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为此,我们必须随时注意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对前人留下来的理论性的东西,也不能一概否定,而要用毛泽东思想去批判地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比如,对各派遗传学的理论,我们就应该在剔除其糟粕的同时,吸取其中的精华,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我们必须重视在普及的基础上把丰富的实际经验提高到应有的理论高度,用理论指导实践。只有这样,科学和生产才能发展。

农业院校的任务[编辑]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办农业大学必须从目前的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同时又要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既要注意普及工作,又要注意解决提高的问题。

我们认为今后的农业大学,一方面根据贫下中农的需要,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办各种专业的训练班,也可以采用“派出去”的方法,由革命师生组成综合技术推广小分队,深入公社、生产队向贫下中农学习,同时帮助贫下中农培养技术骨干,普及科技知识。在普及的工作中,提出新课题来。

另一方面,农业大学还必须“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培养一批解决提高问题的专门人员,以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当然,这种专门人员在大城市的大楼里是造就不出来的,而必须同贫下中农和基层技术人员,以及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我们教育革命小分队,在农村和贫下中农、技术人员的接触中深深体会到,能否和广大贫下中农紧密结合,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是能不能正确解决农业科学的普及和提高问题的一个关键。过去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把自己看成是高踞于劳动人民之上的精神贵族,从不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贫下中农和基层技术人员学习,偶尔到农村,也不过是走马观花,往往是一无所获。这次,我们小分队每到一个地方,就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先当群众的小学生,学习他们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贫下中农给了我们不少帮助。这是使教学和科研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可靠保证。因此,我们认为做专门工作的人,只有同贫下中农和基层技术人员紧密结合,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同时又热情地帮助他们,才能正确解决农业科学的普及和提高的问题,农业科学才能沿着无产阶级的方向迅速发展。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