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冶谷先生集/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冶谷先生集

作者:尹東洙
1726年
事實

昔黃勉齋論爲學之道曰。眞實心地。刻苦工夫。盖工夫能刻苦而後。可以進德修業。日造乎高明。心地能眞實而後。可以篤志務實。不騖乎虗僞。此易之所以自強不息爲乾之德。而君子之所以必誠之爲貴也。余以勉齋之訓。求之近世。先輩之學。惟冶谷趙先生庶幾乎。先生自少時。慨然有志於學。每日未明而起。盥櫛衣冠。端拱正坐。終日無惓怠之意。非六經四書。不讀。見朱子書。心誠好之。手抄而口誦。其他性理之書。靡不誦究。且記平日所得於耳目心思者。名曰三官記。又抄古人言行之善者。名曰常目編。晨誦庸學一遍。臨卧誦西山夜氣箴。日以爲常。篤學力行之功。老而匪懈。先生之於工夫。可謂刻苦矣。先生資禀篤厚。性行誠愨。宅心則以浮僞爲戒。飭躬則以忠信爲本。盖其所受於天賦。所存於身心者。已可謂純誠無僞之君子。而先生又以浦渚趙先生。潛冶朴先生爲師。則其敎曰。學者須當以毋自欺爲先。又曰。仰不愧。俯不怍。是功效。曰近思錄。四子堦梯也。先生一依其訓。尊信服習。表裡如一。幽顯不貳。卒以是成德。先生於心地。可謂眞實矣。迹其一生用功本末。深有合於黃氏八字旨訣。則宜其德之厚。業之大。存而爲上下之所尊敬。歿而爲士林之所景慕也。先生之於文辭。不甚屑意。而蘊乎內者發之言。辭達而義該。語圓而理暢。不可與徒尙華藻者比。信乎有德者必有言也。東洙生也晩。不及供灑掃之役於先生之門。而我曾王考魯西先生。與先生契義至厚。我祖考農窩公。累甞獲拜於先生。所以誦服先生之行義者甚深。余之所聞於家庭者如此。而余之妹婿李君思齊。亦篤行之士也。居在先生之遺里。盖慕先生之德而興起者也。又能道先生之細行甚備。故甞有高山景行之慕。而恨不摳衣於凾丈之間也。又先生是浦渚趙先生之門人。則浦渚。卽我之外高祖也。我從祖明齋先生常曰。牛,栗兩先生後。力於學問之功。唯浦翁爲最。而先生小少師承。則其淵源所漸。尤可知矣。浦翁甞以先生學行薦聞於朝。實用司馬君實劉器之故事也。於此。尤可見先生之學之德之眞可尊而可敬也。先生之曾孫敬煕。裒收遺文。並三官記。繕寫成編。藏于家。又相與謀付剞劂。而持以示余辱徵弁卷之文。敬受而讀之。則一言一字。皆出悃愊。無一毫矯餙之意。至於三官記。見聞不遺。思索皆精。反身自修之實。有異於口耳之學。以實心做實功者。盖可驗矣。明齋先生甞亟稱三官記曰。此皆公實用功處。觀乎此。可知其踐履之篤矣。噫。先生之文。余何敢言。雖托名卷末。爲後學之幸。而昧識陋文。誠有不敢當者。累辭而終不獲。遂以平日之所耳聞。中心之所誠慕者。書以歸之。

崇禎後再丙午。後學坡平尹東洙再拜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