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記/卷第十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七 人部上

聖第一[编辑]

敘事[编辑]

  《尚書》曰:睿作聖。又曰:聖作則。《易》曰: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禮記》曰: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譬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燾。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家語》曰:昔哀公問曰:「何謂聖人?」孔子對曰:「所謂聖人者,智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測物之情性者也。」《六韜》曰:夫聖人者,與天下之人皆安樂。《管子》曰:聖人若天然,無私覆也;若地然,無私載也。私者,亂天下也。《老子》曰: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莊子》曰:夫卜梁倚者,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教之,其果為聖人也。《孫卿子》曰:天下無二道。聖人者,天下利器也。《說苑》曰:聖人之于百姓,其猶赤子乎。餒者食之,寒者衣之,將之養之,育之長之,唯恐其不至於大也。

事對[编辑]

  【受圖 加算】《尚書考靈曜》曰:四千五百六十歲,精反初,握命幾,起河圖,聖受思。鄭玄注曰:聖謂堯也。天握命人當起者,河乃出圖,黃帝堯受而思之,以受歷數也。《河圖》曰:黃帝曰:凡人生一日,天帝賜算三萬六千,人賜紀二十。聖人得三萬六千七百二十月,人得三萬六千。一紀主一歲,聖人加七百二十。

  【燭遠 照微】《屍子》曰:聖人之身猶日也。天日圜尺,光盈天地。聖人之身小,其所燭遠。顏延之《論檢》曰:聖人者,靈照燭微,理絕功外。

  【虛心 正己】《老子》曰:聖人虛其心而實其腹。《屍子》曰:聖人中一正己也,故曰天地之府。

  【參天 配地】《易》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大戴禮》曰:哀公問曰:「何謂聖人者?其事大,配乎天地,參乎日月,若天之司,莫之能識。」

  【合節 應樞】《韓詩外傳》曰:舜生於諸馮,遷于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于畢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縣隔,然得志而行乎中國,如合符節。孔子曰: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殷康《論易》曰:昔伏羲始畫八卦,觀象以應樞。

  【穆穆 洋洋】《大戴禮》曰:哀公問曰:「何謂聖人?」孔子對曰:「所謂聖人者,智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穆穆純純,莫之能循,此則聖人也。」《尚書》曰:聖謨洋洋,嘉言孔彰。

  【隨時舉事 以德分人】《文子》曰:聖人隨時而舉事,因資而立功。守清道,拘雌節,因循而應變,常後而不先。《莊子》曰:以德分人謂之聖,智似深淵、明如日月謂之聖。

  【窮神知化 盡妙體道】姚信《士緯》曰:聖人高不可極,深不可測,窮神知化,此所稟於天也。《五行論》曰:聖人盡眾妙,體至當,故不求有所示而物自親之。

  【先識 玄照】姚信《士緯》曰:聖人獨見先識,仁若春陽,信若影響。揚雄《五經鉤沉》曰:聖之生必資於陰陽。陰陽之理,即聖人所盡;但盡陰陽之理,則玄照之本自見。此謂不求於自知,而理盡自然知者。

  【兼應 兩忘】祖台之《道論》曰:大道以至虛順通,聖人以忘懷兼應。劉瑾論曰:聖人體蘊乾坤,故有無兩忘也。

  【不相 無名】《史記》曰:唐舉相蔡澤曰:「吾聞聖人不相,殆先生乎?」《莊子》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感而後應 言而後行】《莊子》曰:聖人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管子》曰:聖人擇可言而後行。偷得利而後害,偷得樂而有憂,上聖人不為也。

  【致用 備德】《易》曰: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禮記》曰:聖人之記事也,慮之以大,愛之以敬,行之以禮,修之以孝,始之以義,終之以仁。是故古之人一舉事,而眾皆知其德之備也。

  【成務 創物】《易》曰: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周禮》曰:智者創物,巧者述之,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

  【神化 天行】《文子》曰: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能以神化者也。《莊子》曰: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不為福先,不為禍始。

  【天縱 玄達】《論語》曰: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文子》曰:聖人誠使耳目精明玄達,無所誘慕,精神內守,形骸不越。即觀乎往代之外,來事之內,何足見也。

  【純純 蕩蕩】《大戴禮》:哀公問曰:「何謂聖人也?」孔子對曰:「所謂聖人者,穆穆純純,莫之能循,此則可謂聖人矣。」《列子》曰:孔子曰:「西方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人無能名焉。」

  【本天地 參日月】《禮記》曰: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柄,以日星為紀。《大戴禮》曰:孔子曰:「聖人者事大,配乎天地,參乎日月,而雜以霓雲。」

  【備九德 綜三綱】孔融《聖人優劣論》曰:以為聖人俱受乾坤之淳靈,稟造化之和氣;該百行之高善,備九德之淑懿。摯虞《孔子贊》曰:仲尼大聖,遭時昏荒,河圖沉翳,鳳鳥幽藏。爰整禮樂,以綜三綱,因史立法,是謂素王。

  【稟四時 貫萬物】姚信《士緯》曰:聖人所稟于四時也,所稟於元氣也。《淮南子》曰:聖人內修其道術,而不外飾仁義,不知耳目之宜,而遊乎精神之和。若然者,橫廓六合,兼貫萬物,此聖人之游也。

  【幽贊神明 彌綸天地】《易》曰:聖人作《易》,幽贊於神明,參天兩地而倚數。又,揚雄《五經鉤沉》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問曰孰生而知之乎,答曰聖人。二儀既判,懸象列暉;八風有序,四氣錯禦。覽日月而達陰陽之數,消搖八節,俯仰玄黃。彌綸天地之體,窮竟有生之機。瞻天為師,用醒己心,故曰生知,不亦審乎。

[编辑]

  【後漢孔融《聖人優劣論》】孔子稱大哉堯之為君,唯天為大,唯堯則之,是為覆蓋眾聖最優之明文也。堯作天子,九十餘年,政化洽于人心,雅頌浪於眾聽,是以聲德發聞,遂稱為首。《易》所謂聖人久于其位而天下化成,百年然後勝殘去殺,必世而後仁者也,故曰大哉堯之為君。堯之為聖也,明其聖與諸聖同,但以人見稱為君也。

  【梁沈約《辨聖論》】聖人遺情忘己,常以兼濟為念。若不登九五之位,則其道不行,非以黃屋、玉璽為尊貴也。文王造周而未集,武王集之而未成;周公雖無王祿,而父兄二聖之烈,不可以不終。若不表示聖功,制禮作樂,則太平之業不著,二聖之美不彰。

  【晉華譚《新論》】夫體道者聖,遊神者哲。體道然後寄意形骸之外,遊神然後窮理變化之端。故寂然不動,而萬物為我用;塊然玄默,而眾機為我運。

  【殷仲堪《天聖論》】天者為萬物之根本,冥然而不言。百姓生而不用其功,萬物成而不疲其勞。聖者承天之照,用天之業。聖,宣其道者也。

[编辑]

  【張文琮《太宗文皇帝頌》】赫矣神武,繼期作聖;下括九圍,上齊七政。業統文武,勳邁高光;何險不濟,何患不攘。士女胥說,厥篚玄黃;斯物之至,昭於我皇。我皇覆育,資生懷造;配堯登唐,攘周在鎬。翕受敷施,明徵定保;允迪厥德,惟清帝道。帝道欽明,天下和平;三時不害,百谷以成。我庾斯積,如坻如京;既富而教,訟息刑清。

  【顏師古《聖德頌》】天下文明,日月貞觀;百神受職,三靈葉贊。太階既平,光華照爛;超軒跨皥,騰周軼漢。萬壽無疆,永延遐算。

  【後漢張超《尼父頌》】岩岩孔聖,異代稱傑;量合乾坤,明參日月。

[编辑]

  【晉湛方生《孔公贊》】邈哉孔公,龍見九二;闡化擊象,道映周季。

賢第二[编辑]

敘事[编辑]

  《語林》曰:賢者,國之紀,人之望,自古帝王皆以之安危。故《書》曰:惟後非賢不義,惟賢非後不食。昔者周公,體大聖之德,而勤於吐握,由是天下之士爭歸之。向使周公驕而且吝,士亦當高翔遠去,所至寡矣。後漢李固上表曰:「臣聞,氣之清者為神,人之清者為賢,理身者以練神為寶,理國者以積賢為道。」《黃石公三略》曰:傷賢者殃及三代,蔽賢者身當其害,達賢者福流子孫,嫉賢者名不全。《呂氏春秋》曰:信賢而任之,君之明也;議賢而下之,臣之忠也。又曰:得地千里,不如得一賢士。又語曰:黃金累千,不如一賢。《列子》曰:治國之難,在於知賢,而不在自賢。《論語》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孫卿子》曰:古之賢者,食則{衍食}鬻不足,衣則短褐不完,然而非禮不進,非義不受。《說苑》曰:夫絕江海者托於舟,致遠道者托於乘,欲伯王者托於賢。《西京雜記》曰:漢文帝為太子立思賢苑,以招賓客。《周書 陰符》曰:凡治國有三常:一曰君以舉賢為常,二曰官以任賢為常,三曰士以敬賢為常。夫然雖百代可知也。

事對[编辑]

  【順德 樂道】《周禮》曰:以賢制爵則民順德。《孔叢子》曰:魯人有公儀潛,賢者也。樂道好古,恬于榮利。

  【建官 制爵】《尚書》曰:建官惟賢,位事惟能,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制爵見上。

  【配聖 法天】西涼武昭王《賢明魯顏回頌》曰:聞一洞十,速於神機,用舍行藏,配德聖師。《黃帝素問》曰: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以日月。

  【季子玄覽 林宗洞照】《孫子 荊八賢贊》曰:季子聰哲,思心精微,玄覽幽寤,觸類應機。李尤《九賢 郭有道頌》曰:峨峨有道,英風霞爽;玄覽洞照,慧心秀朗。

  【詩喻鶴鳴 易稱鴻漸】《毛詩》曰:鶴鳴,誨宣王也。鶴在野聞其鳴聲,喻賢者雖隱居,人咸知之。《易》曰:山上有水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管生抱璞 楚老含真】李尤《九賢 管征君頌》曰:管生含道,養志頤神,抱璞秉和,履信依仁。謝萬《八賢 楚老頌》曰:楚老潛一,寂玩無為;含真內外,載戢羽儀。

  【積禮 富義】任嘏《道德論》曰:夫賢人者,積禮義於朝,播仁風於野,使天下欣欣然歌舞其德。《呂氏春秋》曰:魏文侯過段幹木之閭而軾,曰:幹木蓋,賢人也。幹木富乎義,賈人富乎財。

  【國器 人表】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曰:夫賢者,國家之器用也。所任賢則趨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則功用少而就效眾。班孟堅《幽通賦》曰:天造草昧,立性命兮;復心弘道,惟賢聖兮;渾元運物,周流而不處兮;保身遺名,人之表兮。

  【宰予風舉 戴矯雲停】王廙《宰我贊》曰:翩翩宰我,首名言語;志表義章,英辭風舉。《吳先賢傳 故揚州別駕從事戴矯贊》曰:猗猗茂才,執節雲停,志勵秋霜,冰潔玉清。

  【顧承鴻飛 史胄鳳立】《吳先賢傳 奮武將軍顧承贊》曰:于鑠奮武,奕奕全德;在家必聞,鴻飛高陟。又《上虞令史胄贊》曰:猗猗上虞,金鎣玉貞,鳳立鶯寺,邈矣不傾。

  【玉粹 金貞】孫綽《原憲贊》曰:原憲玄默,冰清玉粹;志逸九霄,身安陋術。常景《古賢詩》曰:嚴公體沉靜,立志明霜雪;素節邁金貞,清標淩玉澈。

  【避時 絕俗】《論語》子曰:賢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徐整《豫章列士傳》曰:舒令施陽,字季儒,宜春人也。為人沉重謐靜,清白絕俗,常以禮讓先人後己為行,稱為賢者。

  【贈帛 推衣】《韓詩外傳》曰:孔子遇齊程本子于談郯之間,傾蓋而語終日,甚說。顧子路曰:「由來,取束帛以贈先生。」子路曰:「由也聞之于夫子,士不中道相見,女無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孔子曰:「《詩》云:有美一人,清陽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且夫齊程本子,天下之賢士也,吾於是而贈。」蔡邕《琴操》曰:昔思革子、成文子、叔儋子三人相為友,聞楚成王好士,相與俱往見之。於豪岩之間,卒遇飄風暴雨,俱伏于空柳之下。衣寒糧乏,度不俱活,三人相視歎曰:「與其俱死也,豈若並衣糧於一人哉。」二子以革為賢,推衣讓之。

  【ゼ光 戢景】謝萬《八賢頌》曰:皎皎屈原,玉瑩冰鮮,舒采翡林,ゼ光虯川。李尤《九賢 陳太丘頌》曰:懿矣太丘,惟德之紀;弭跡下邑,戢景百里。

  【飛鸞 翔鳳】《孫子荊八賢 管仲贊》曰:管生鸞弓,與桓是仇,駿奔從糾,塊為累囚。沐浴西郊,鸞飛詹丘。李尤《九賢 華太尉頌》曰:赫赫敬侯,誕縱淑姿;令跡鳳翔,清塵龍飛。

  【主神明 安讓稷】《家語》曰:夫賢人,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徐幹《中論》曰:大賢之為行也,是非不與俗辨曲直。故得其志則邦國以和,社稷以安,兆人受其福,群生賴其祚。

  【辨星辰 罩宇宙】《黃帝素問》曰:賢人者,辨星辰逆順,分別四時。李尤《九賢 嵇中散頌》曰:肅肅中散,俊明宣哲;籠罩宇宙,高蹈玄轍。

  【克勤克儉 知章知微】《尚書》曰:帝曰:「來禹,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弗自滿假,惟汝賢。」摯虞《顏子贊》曰:顏子赫赫,仁心不違;行無貳過,知章知微。

  【宣慈惠和 溫良恭儉】《左傳》曰:昔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武、仲熊、叔豹、季狸。忠肅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人,謂之「八元」。《論語》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勞身苦體 砥節礪行】《樂動聲儀》曰:召公,賢者也。明不能與聖人分職,常戰慄恐懼,故舍於樹下而聽斷焉。勞身苦體,然後乃與聖人齊,是《周南》無美而《召南》有之。《孔叢子》曰:魯人有公儀潛,賢者也。砥節礪行,不事諸侯。穆公因數思欲以為相。

  【揮金 讓玉】裴啟《語林》曰:管甯嘗與華子魚少相親友,其園中鉏菜。見地有片金,揮鉏如故,與瓦石無異。華提而擲去。《劉向新序》曰:宋人有得玉者,獻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獻者曰:「玉,人以為寶,故獻之。」子罕曰:「子以玉為寶,我以不貪為寶,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各有其寶。」故宋國長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異也。

  【虛己 忘心】《任嘏別傳》曰:為人純粹愷悌,虛己如不足,恭敬如有畏,其修德履義,皆沉默潛行。《莊子》曰: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

  【天授 神輔】周斐《汝南先賢傳》曰:黃憲潔靜通理,齊聖廣淵,不矜名以詭時,不抗行以矯俗。論者咸曰:顏子復生乎漢代矣!而其祖族出自孤鄙,父為牛醫,少無度教,而後能傑然秀出,可謂天授者也。《文子》曰:積道德者,天與之,地助之,鬼神輔之。

  【參日月 象天地】《莊子》曰:餘將去汶,入無窮之門,以遊乎無極之野。與日月參光,與天地為常。譙周《法訓》曰:好學以崇智,故得廣業;力行而卑體,故能崇德。是以君子居謙而弘道,然後德能象天地。

[编辑]

  【魏高貴鄉公《顏子論》】心不違仁,行無貳過;用行舍藏,與聖合契。聽承微言,罔有不諭;序之于易,以章殊異。死則悲慟,謂天喪己。所以殷勤至於此者,聖人嘉賢哲之效也。

[编辑]

  【後漢禰衡《顏子碑》】睿哲之姿,誕自初育;英絕之才,著於孩嬰;知微知章,聞一知十。仲尼無舜禹之功,先生抱元凱之烈。

[编辑]

  【晉夏侯湛《左丘明贊》】世亂讒勝,君子道憂,丘明達聖,致意春秋。微言逃難,傍行不流。

  【後漢王粲《正考父贊》】恂恂正父,應德孔盛;身為國卿,族則公姓。年則耆耋,三葉聞政;誰能不怠,申慈約敬。饘粥予口,傴僂受命;名書金鼎,祚及後聖。

  【西晉嵇康《原憲贊》】原憲味道,財寡義豐;棲遲蓽門,安賤固窮。弦歌自樂,體逸心沖;進應子貢,邈有清風。

  【晉摯虞《左丘明贊》】丘明作史,時惟衰周;錯綜墳籍,思弘徽猷。闡明王典,光演春秋;誕宣聖旨,曠代彌休。

  【東晉謝萬《七賢 嵇中散贊》】邈矣先生,英標秀上;希巢洗心,擬莊托相。乃放乃逸,邁茲俗網;鐘期不存,寄音誰賞。

忠第三[编辑]

敘事[编辑]

  《韓詩外傳》曰:忠之道有三。有大忠,有次忠,有下忠。以道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調君而輔之,次忠也;以是諫非而怨之,下忠也。周公于成王,可謂大忠也;管仲於桓公,可謂次忠也;子胥於夫差,可謂下忠也。《禮記》曰:為人臣,殺其身有益於君者則為之。《左傳》曰:楚子囊死,遺言謂子庚必城郢。(郢,楚所徙都,未有城郭。)君子謂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將死不忘衛社稷,可謂忠乎。忠,人之望也。又曰:晉獻公使荀息付奚齊。對曰:「臣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君之靈也;不濟,則以死繼之。」公曰:「何謂忠貞?」對曰:「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送往事居,偶俱無猜,貞也。」又狐突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策名委質,貳乃辟也。又,季文子卒,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器備。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於公室也。相三君矣,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東觀漢記》曰:鮑永,字君長。行縣,過更始塚,引車欲下,從事諫止之。永曰:「親北面事人,何忍車過其墓?雖獲罪司隸,不辟也。」遂下車哭,盡哀。上聞之,問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太中大夫張堪對曰:「仁者百行之宗,忠者禮義之宗。仁不遺舊,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上悅。《說苑》曰:卑身賤體,夙興夜寤,進賢不解,數稱往古,以厲主意,以安國家。如此者,忠臣也。又曰:逆命利君謂之忠。《東觀漢記》曰:上于大會中,指王常謂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漢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是日遷常為漢中將軍。

事對[编辑]

  【孔達成衛 安于定趙】《左傳》曰:晉以衛之救陳也,討焉。使人弗去,曰:「罪無所歸,將加而師。」孔達曰:「苟利社稷,請以我說。」遂縊而死。衛人以說于晉而免。衛人以為成勞,後以其子復代其位。又曰:智文子使告趙孟曰:「範中行氏雖為亂,董安於則發之,是安於與謀亂也。」趙孟患之。安於曰:「我死而晉國甯,趙氏定,將焉用生。」乃縊而死。

  【揚仁被甲 應詹負戈】司馬《續漢書》曰:揚仁,字文義,明帝待詔補北宮衛士。及帝崩時,諸國貴盛各爭欲入宮。仁被甲持戟,嚴勒門衛,莫敢輕進者。王隱《晉書》曰:王敦將作逆,明帝問應詹曰:「如何?」詹曰:「陛下宜奮赫斯之威,臣等當負戈從戍。不顧族命之禍,以順討逆。」即日以詹為護軍將,同心滅敦。

  【張飛橫矛 銚期奮戟】《蜀志》曰:先主奔荊州,曹公追之。先主棄妻子走,使張飛將二十騎距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戰!」無敢近者。《東觀漢記》曰:銚明從光武略地,時王郎檄書到,薊中起兵應王郎。上趨駕出,百姓聚觀,喧呼滿道,遮路不得行。期騎馬奮戟,瞋目大呼左右曰走。眾皆披靡。

  【耿恭推誠 傅彤授命】范曄《後漢書》曰:「耿恭守疏勒,明帝崩,救兵不至。車師復叛,與匈奴共攻恭。恭與士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蜀志》曰:先主退軍義陽,傅彤斷後。拒戰,兵人死盡。吳將語彤令降,彤罵曰:「吳狗!豈有漢將軍降者!」遂戰死。拜子僉為左中郎將,後為關羽都督。景曜六年又臨危授命。論者嘉其奕世忠義。

  【紀信傳纛 嵇紹端冕】《史記》曰:項羽圍漢王于榮陽,紀信說漢王曰:「事已急矣!請為王,王可以間出。」紀信詐為漢王,乃乘黃屋車。傳左纛,曰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王隱《晉書》曰:「嵇紹以天子蒙塵,馳詣行在。王旅敗績于蕩陰,百官左右皆奔散,惟紹儼然端冕,以身捍衛。兵交禦輦,飛箭雨集,遂以見害。」

  【王堪杖節 周處奮劍】傅暢《晉諸公贊》曰:惠帝幸長安,東海王越表王堪為尚書右僕射,假節都督奉迎諸軍事,進于灞水上,與郭偉力戰。堪杖節臨陣,慷慨氣冠六軍。即斬偉,迎惠帝還洛陽。其後為石勒所襲,壘破,左右扶堪上馬。堪慷慨歎曰:「我國家大將,不能禦難,以至於此,奈何面目復還朝廷!」終不動騎,遂至被害。《周處別傳》曰:氏賊齊萬年為亂,以處為建威將軍。進軍大戰,奮劍慷慨。仰天歎曰:「有進無退,以身殉國!」遂戰而死。

  【柳隱堅壁 羅獻保地】常璩《華陽國志》曰:柳隱,字休然。魏鐘會伐蜀,入漢川,大城多下,唯隱堅壁不動。後主既降,以手令敕隱,隱乃詣會。晉文帝聞而義之。習鑿齒《襄陽耆舊記》曰:魏伐蜀,羅獻為巴東守。吳聞蜀已敗,遣盛獻等水陸並到,說獻以合同之計。獻銜枚夜出,擊破。獻旋軍保城,告誓將士,以勵節義。莫不用命。

  【當熊 授馬】《漢書》曰:孝元帝馮昭儀。上幸虎圈鬥獸,後宮皆坐。熊遽逸出圈,攀檻欲上殿,左右貴人皆驚走,昭儀直當熊前而立。左右格殺熊。上問人情驚懼,何故前當熊?對曰:「猛獸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當之。」帝歎嗟,因為敬重焉。《魏志》曰:曹洪,字子廉,太祖從弟也。太祖起義兵,下馬,以馬授太祖。太祖辭讓,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遂步從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與太祖共濟。

  【申蒯斷臂 弘演納肝】《劉向新序》曰:崔杼弑莊公,申蒯漁於海,將入死之。門者以告,崔杼令勿內之。申蒯曰:「汝疑我乎?吾與汝臂。」乃斷左臂而及閘者,以示崔杼。杼陳八列令入,申蒯授劍呼天而鬥。《呂氏春秋》曰:狄人逐衛懿公,于榮澤見殺,盡食其肉,獨舍其肝。弘演使還,哭畢,呼天而號。盡哀而止,因自出其肝,以內懿公之肝。

  【碎首 袒背】《公羊傳》曰:宋萬弑閔公,仇牧聞之,趨而至。遇之於門,手劍而叱之。萬批殺仇牧,碎其首,齒著於門闔,仇牧可謂不畏強禦矣。《左傳》曰:齊襄公田于具邱,喪履,反誅履于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走出,遇賊於門,劫而束之。費曰:「我奚禦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費請先入,伏公而出鬥,死於門中。

  【銜須 瞋目】范曄《後漢書》曰:溫序為護羌校尉,行部至襄武,為隗囂別將荀宇等所劫。宇謂序曰:「若子與我並威同力,天下可圖。」序曰:「受國重任,分當效死,義不貪生。」宇賜以劍。序受劍,銜須于口,顧左右曰:「既為賊所迫殺,無令須汙土。」梁祚《魏統》曰:曹公之敗于張繡也,唯校尉典韋力戰門中。兵散。賊從他門入,韋突殺數人,重創,瞋目大罵而死。

  【令德 高行】《左傳》曰:忠為令德。《管子》曰:忠者,臣下之高行。

  【季孫相魯 諸葛興漢】《左傳》曰:晉人執季文子,舍之于莒邱。範文子謂欒武子曰:「季孫子魯,相三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可不謂忠乎!」《蜀志》曰:諸葛亮《表》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於陛下之職分也。」

  【抉目 剖心】《史記》曰:吳王賜子胥屬鏤之劍以死。子胥仰天歎曰:「抉吾眼著吳東門上,以觀越寇之滅吳也!」乃自剄而死。《尚書》曰: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孔安國注曰:比干忠諫,謂其心有異於人,剖而觀之。

  【奉初 推後】《左傳》曰:楚平王信讒,使奮揚殺太子。太子奔宋。王召奮揚曰:「言出於餘口,入於爾耳,誰告建也?」對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餘。臣不佞,不能苟貳,奉初以還,不忍後命,故遣之。」《漢書》曰:公孫弘奏事,有所不可,不肯庭辨,常與汲黯請間。黯先發之,弘推其後。

  【復楚 歸邾】《左傳》曰:初,伍員與申包胥友。其亡也,謂包胥曰:「我必覆楚國。」包胥曰:「子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興之。」及昭王在隨,包胥如秦乞師,立依於庭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如是,秦師乃出。又曰:師入邾,邾眾保於繹,邾茅夷鴻以束帛乘車請救于吳。吳子伐魯,而邾子歸之也。

  【勃蘇晝吟 許肅夜泣】《戰國策》曰:吳入郢,棼冒勃蘇贏糧潛行。十日而薄秦朝,鶴立而不轉,晝吟宵泣,七日不得,水漿無入於口。秦王聞而走之,冠劍不相及,左奉其首,右濡其口。於是秦救楚,退吳師,復楚國。《許肅別傳》曰:肅為湣帝侍中,帝送平陽。頃之,劉聰陰行鴆毒,帝因食心悶,欲見肅。肅馳詣前,帝已不能語,執肅手流涕。肅歔欷登床,帝遂殂於扶抱之中。晝夜號泣,哀感異類。

  【城郢 復陳】城郢見敘事。《家語》曰:孔子讀史楚復陳曰:「賢哉楚莊王也!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非申叔時之忠,不能建其義;非莊王之賢,弗能受其訓。」

  【衛難 犯顏】《禮記》曰:公叔文子卒,其子成請諡於君。君曰:「昔衛國有難,夫子以死衛寡人,不亦貞乎?」《漢書》曰:汲黯,字長孺,好面折,不能容人之過。其諫,犯主顏色。常慕傅伯袁盎之為人。

  【束帛 嬴糧】事並見上注。

  【冒難 經險】許肅冒難持湣帝左右,賊共讓曰:「此晉之忠臣也!」又《抱樸子》曰:竭身命以殉國,經夷險而一節者,忠臣也。

  【龔勝推印 胡剛懸冠】《漢書》曰:王莽篡位,遣使奉璽書印綬馳馬迎龔勝。勝輒推不受,曰:「吾受漢家大厚之恩,無以仰報,豈以一身事二姓?」范曄《後漢書》曰:胡廣六葉祖剛,清高有志節。平帝時,大司馬辟之,王莽居攝。解其衣冠,縣府門而去。

  【石昔滅親 樂羊食子】《左傳》曰:衛州吁弑桓公,石厚從州吁如陳。石昔使告于陳曰:「此二人者,實弑寡君,敢即圖之。」陳人執之而請于衛,衛人使右宰醜蒞殺州吁於濮。石昔使其宰犬需羊肩蒞殺石厚于陳。君子曰:「石昔,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韓子》曰:樂羊為魏將,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樂羊坐於幕下而饗之。

  【李不顧宗 祭不念屬】《東觀漢記》曰:王郎遣將攻信都。大姓馬寵開城內之,收李忠母妻子,而令親屬招呼忠。時寵弟從忠為校尉。忠時召見,責數之以背恩反城,因格殺之。諸將皆驚曰:「家屬在人手中,殺其弟何也?」忠曰:「若縱賊不誅,則二心也。」上聞而謂忠曰:「今吾兵已成矣,將軍可歸救若母妻子。」忠曰:「蒙明公大恩。忠得效命,誠不敢內顧宗親。」又曰:信都反為王郎所置,信都王捕系祭彤父弟及妻子。使為手書呼彤曰:「降者封爵,不降者滅族。」彤泣報曰:「事君者不得顧家。彤親所以至今得安於信都者,劉公之恩。公事方爭國,不得復念私也。」

[编辑]

  【太宗文皇帝《祭比干文》】道喪時昏,奸邪並用;暴君虐主,正直難居。雖識鑒存亡,詎能遣凶殘之累;智周萬物,不能離顛沛之間。然則大廈將崩,非一木之能正;天道去矣,豈一賢之能全。奮不顧身,有死無二,蹈斯節者,罕有其人。所以悽愴風煙,靡尋餘跡,暄涼邱壟,空有其名。雖古今殊途,年代冥寞,式遵故實。爰贈太師,諡忠烈公,清酌少牢,以陳薄禮。遊魄仿佛,昭此嘉誠。

  【陳李元操《為宣帝祭比干文》】自獨夫肆虐,天下崩離。觀竅剖心,固守誠節,忠逾白日,義概秋天,羲皇已來,一人而已。見馬卿之賦,恨不同時,聞李牧之名,願以為將。九原不作,恨深千古;聊伸薄祭,君其饗諸。

[编辑]

  【周庚信《袁盎諫文帝贊》】千乘峻轍,六轡危行;路回松阪,山斜柳城。龍淵地狹,華蓋風驚。賢臣攬轡,可謂忠貞。

  【梁元帝《忠臣傳受託篇贊》】太真英挺,投袂勤王;伯猷蹈節,身殞名揚。嶷嶷景倩,主亡與亡。嗟乎尚矣,惟國之貞。

  【《忠臣傳諫爭篇贊》】子政鏗鏗,誠存社稷,朱雲折檻,遂其幸直。

[编辑]

  【梁元帝《上忠臣傳表》】資父事君,實曰嚴敬;求忠出孝,義兼臣子。是以冬溫夏清,盡事親之節;進思將美,懷出奉之義。是知理合君親,忠孝一體,性與率由,恩義致極。

[编辑]

  【梁元帝《忠孝傳序》】夫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由生所以盡孝,因位所以立忠。事君事父,資敬之理寧異;為臣為子,率由之道斯一。忠為令德,實所景行。今將發篋陳書,備加討論。

孝第四[编辑]

敘事[编辑]

  《爾雅》曰:善事父母曰孝。《孝經》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禮記》:曾子曰:孝體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公明儀問曾子曰:「夫子可以為孝乎?」曾子曰:「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于道,參直養者也,安能為孝。」《毛詩》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論語》曰: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韓詩外傳》曰:曾子曰:「往而不可還者,親也。故孝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以椎牛之葬,不如雞豚之逮親存也。初吾為吏,祿不過釜,尚欣欣而喜者,非以為多也,樂其逮親也。既沒之後,吾嘗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尺,轉轂百乘,然猶北向而泣涕者,非為賤也。悲不逮吾親,故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孝子傳》曰:老萊子至孝,奉二親。行年七十,著五彩褊衤闌衣,弄<芻鳥>鳥於親側。又曰:吳坦之性至孝,母葬之夕,設九飯祭。每臨一祭,輒號慟斷絕。至七祭,吐血而死。《呂氏春秋》曰:凡理國家者必先務本。務本莫過於孝。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而萬事之綱紀也。執一術而百善至。《禮記》: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陣無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災及於親,敢不敬乎!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敷之而橫乎四海。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孝經 援神契》曰:元氣混沌,孝在其中。天子孝,天龍負圖,地龜出書,夭孽消滅,景雲出遊;庶人孝,則澤林茂,浮珍舒,怪草秀,水出神魚。

事對[编辑]

  【陟屺 循陔】《毛詩》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哉,猶來無棄。束廣微《補亡詩》曰: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

  【怡聲 愉色】《禮記》曰:適父母之所,乃下氣怡聲。又曰: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嗣服 繼志】《毛詩》曰:下武,繼文也。媚茲一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鄭玄注曰:服,事也。昭哉武王言嗣行祖考之事,謂伐紂定天下也。《禮記》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賜算 得壽】《河圖》曰:孝順二親,得算二千。天司錄所表事,賜算中功。《禮記》曰:舜其大孝也歟,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享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問豎 求醫】《禮記》曰: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禦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亦如之。其有不安節,則內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王季復膳,然後亦復初。《孝經 援神契》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病則致其憂,顧額消形,求醫翼全。宋均注曰:翼,羽翼親者也。

  【盡歡 竭力】《禮記》曰: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養,死無以為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論語》: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先意 察色】《禮記》曰:公明儀問于曾子曰:「夫子可以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歟。君子之所謂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于道,參直養者也,安能為孝也。」《東觀漢記》曰:「汝郁,字叔異。年五歲,母被病不能飲食。郁常抱持啼,不肯飲食。母憐之,強為餐飯,欺言已愈。鬱察母顏色不平,輒復不食。宗親共異之,因字曰叔異。

  【盡力 樂心】《周書》曰:忠愛以事親,歡以敬之;盡力而不固,敬以安之,忠孝者也。《禮記》曰:曾子曰:「孝子之養親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食者也。」

  【扇枕 溫席】《東觀漢記》曰:黃香,字文強。父兄舉孝廉,無奴僕。香躬執勤苦,盡心供養,體無被袴,而親極滋味。暑則扇床枕,寒即以溫席。袁山松《後漢書》曰:羅威母年七十。天寒,常以身溫席,而後授其處。

  【 孜孜】《尚書》曰:有鰥在下曰虞舜。帝曰:「俞,子聞如何?」嶽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弗格姦。」《東觀漢記》曰:章帝殂,明帝子以至孝稱,孜孜膝下。

  【漢奩 魏璽】《東觀漢記》曰:明帝,光武第四子,陰後所生。即祚,長思慕。至逾年正月,當謁原陵,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朝率百官上陵。上伏御床視太后鏡奩中物,感動悲涕,令易脂澤妝具。左右皆泣,莫敢仰視。《魏志》曰:明帝太和元年,初營宗廟,掘地得璽,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羨思慈親。明帝為之改容。

  【曾閔 荀何】《論語》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家語》曰:曾參,字子輿,志孝道,故孔子因之作《孝經》。蕭廣濟《孝子傳》曰:閔損與曾參,門徒之中,最有孝稱,今言者莫不本之曾閔。荀伯子《荀氏家傳》曰:荀顗年逾耳順,而母年九十,色養,以孝聞當時。在喪憔悴,兒不可識,蓬首環經,奉迎節使,若嬰孩之號,哀慟旁人。傅玄著書,稱勖與何會曰:文王之道事其親者。其順昌何侯乎?其荀侯乎?古稱曾閔,今有荀何。

  【色難 敬易】《論語》曰: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鄭玄注曰:言和顏悅色為難也。食餘曰饌。《莊子》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

  【陟岵 倚門】《毛詩》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師覺授《孝子傳》曰:趙犬旬幼有孝性。年五六歲時,得甘美之物,未嘗敢獨食,必先以哺父。出輒待還而後食,過時不還則倚門啼以俟父。至數年父沒,犬旬思慕羸悴,不異成人;哭泣哀號,居於塚側。鄉族嗟稱,名聞流著。漢安帝時,官至侍中。

  【吮癰 嘗毒】《東觀漢記》曰:雍,字長魚,事母至孝。母嘗病癰,晝夜匍伏,不離左右,至為吮癰。周斐《汝南先賢傳》曰:蔡順,字君仲,有至孝之心。少喪父,奉養母,甘口之物,不敢先嘗。母至婚家,因飲酒變吐,順恐中毒,乃嘗其吐。母生瘡出膿,以口嗽之。

  【陸績懷橘 殷揮持瓜】《吳志》曰:陸績,字公紀。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因拜辭墮地。術曰:「陸郎何乃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奇之。蕭廣濟《孝子傳》曰:殷揮生而謹願。七歲喪父,哀號毀悴,不為戲弄。得瓜果可啖之物,懷持進母,未嘗先食。

  【鮑永去妻 郭道瘞子】《東觀漢記》曰:鮑永,字君長,上黨人也。少有志操,事後母至孝。妻嘗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裴子野《宋略》曰:散騎常待袁瑜,薦會稽郭道,事繼母至孝。家貧產子,憂不能字,謂其妻曰:「傷慈以終孝,吾無恨也。」遂瘞之。

  【無改 不忘】《論語》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禮記》曰: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絕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君子生則敬養,死則敬享,思終身不辱。

  【陳紀畫像 丁蘭圖形】《海內先賢傳》曰:陳子故大鴻臚紀,字元方。有至德絕俗,才達過人,色養,不離左右。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書,畫像百城,以厲風俗焉。孫盛《逸人傳》曰:丁蘭者,河內人也。少喪考妣,不及供養,乃刻木為人,仿佛親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其後鄰人張叔妻從蘭妻有所借,蘭妻跪報木人,木人不悅,不以借之。叔醉疾來誶罵木人,以杖敲其頭。蘭還,見木人色不懌,乃問其妻。妻具以告之,即奮劍殺張叔。吏捕蘭,蘭辭木人去。木人見蘭,為之垂淚。郡縣嘉其至孝,通於神明,圖其形像於雲台也。

  【杜孝投魚 羅威進果】蕭廣濟《孝子傳》曰:杜孝,巴郡人也。少失父,與母居,至孝稱。役在成都。母喜食生魚,孝於蜀截大竹筒,盛魚二頭,塞之以草,祝曰:「我母必得此。」因投中流。婦出汲,乃見筒橫來觸岸,異而取視,有二魚。含笑曰:「必我婿所寄。」熟而進之。聞者歎駭。又陸徹《廣州先賢傳》曰:羅威,字德仁。八歲喪父,事母至孝。耕耘為業,勤身苦體,以奉供養。令召署門下吏,不就,將母循避,隱居增城縣界。令還復故居,朝暮供侍,異果珍味,隨時進前也。

  【有司旌門 太守表墓】魏收《後魏書》曰:楊引三歲喪父,為母所養。母年九十三終,引年七十五,哀毀過體,三年服終。恨不識父,追服斬衰,誓終身命。經十三年,哀慕不改。為郡縣鄉閭三百餘人上狀稱美,有司奏宜旌賞,復其一門,旌其純孝。王烈之《安成記》曰:縣有孝子符表,以孝聞天下。年十六,其母薑氏有疾,侍省晝夜,數十日。母一食,表亦一食;母不食,表亦不食。見母將絕,至慟成咽,乃至殞。俄頃母死亦沒,一日二喪在殯,葬於四望岡。太守王府君樹雙旌闕,以表其墓。

[编辑]

  【魏陳思王曹植《懷親賦》】獵平原而南騖,觀先帝之舊營;步壁壘之常制,識旌麾之所停。存官曹之典烈,心仿佛于平生。回驥首而永逝,赴修途以尋遠;情眷戀而顧懷,魂須臾而九反。

  【晉陸士衡《思親賦》】悲桑梓之悠曠,愧蒸嘗之弗營;指南雲以寄款,望歸風而效誠。年歲俄其聿暮,明星爛而將清。回飆肅以長赴,零雪紛其下頹。羨纖枝之在幹,悼落葉之去枝;存顧復之遺志,感明發之所懷。兄瓊芳而惠茂,弟蘭發而玉暉;感瑰姿之晚就,痛慈景之先違。

  【晉劉柔妻王氏《懷思賦》】超離親而獨寄,與憂憤而長俱;雖毫分以自勉,曾無間於須臾。想昔日之歡侍,奉膝下而怡裕;集同生而從容,常欣泰而逸豫。何運遇之偏否,獨遼隔於修路。

  【梁武帝《孝思賦》】念過隙之倏忽,悲逝川之不停;踐霜露而悽愴,懷燧穀而涕零。仲由念枯魚而永慕,虞邱感風樹而長悲;雖一至而舍生,奉二親而何期。

[编辑]

  【晉束《補亡詩》曰: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彼其之子,罔或遊盤。循彼南陔,厥草油油;彼其之子,色思其柔。眷戀庭闈,心不遑留;馨爾夕膳,潔爾晨羞。有獺有獺,在河之涘;淩波赴汨,噬魴捕鯉。嗷嗷林鳥,受哺於子;養優敬薄,惟禽之似。勖增爾虔,以介壽祉。

  【其二章曰:白華,孝子之潔白也。】白華朱萼,被于幽薄;粲粲門子,如磨如錯。終晨三省,匪惰其恪。白華絳趺,在陵之陬;茜茜士子,涅而不渝。竭誠盡敬,赫赫忘劬;白華玄足,在邱之曲。堂堂處子,無營無欲;鮮侔晨葩,莫之點辱。

  【魏王粲《思親四言詩》】穆穆皇妣,德音徽止;思齊先姑,志侔薑姒。躬此勞瘠,鞠予小子。小子之生,遭世罔寧;烈考勤時,從之於征。奄遘不造,殷憂是嬰。

[编辑]

  【梁元帝《孝德傳 天性贊》】生之育之,長之畜之;顧我復我,答施何時。欲報之德,不可方思;涓塵之孝,河海之慈。廢書歎息,泣下漣ㄝ。晉夏侯湛《閔子騫贊》:子騫,立體中正,干祿辭親,孝親盡敬。勉心景跡,擢詞流詠。

友悌第五[编辑]

敘事[编辑]

  《論語》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又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尚書 君陳》曰:友于兄弟,克施有政。《爾雅》曰:善兄弟為友。《詩》曰:兄弟既翕,和樂且湛。又曰: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季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猶來無死。孔子曰:兄弟怡怡如也。《汝南先賢傳》曰:潁川陳有子曰元方,次曰仲方,並以名德稱。兄弟孝養,閨門雍睦。海內慕其風,四府並命,無所屈就。兄弟嘗過同郡荀爽,夜會飲宴,太史奏德星聚。《周禮 大司徒》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春秋左氏傳》曰: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敬,所謂六順。

事對[编辑]

  【因心 本性】《毛詩》曰: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袞裕別傳》曰:次兄有疾,癘氣方殷。袞納漿粥,扶侍不舍晝夜,友愛之至,本之天性。

  【梁王同輦 清河共室】《漢書》曰: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乘輿駟馬,迎梁王于闕下。入則侍帝同輦,出則同車遊獵。梁之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官無異。張瑩《漢南記》曰:孝和皇帝諱肇,章帝中子也。兄慶為皇太子,其母被讒死,慶為清河王。帝年四歲,代為太子,而特親慶,入則共室,出則同車。章帝以此更哀憐慶,衣服飲食與帝同也。

  【許荊解劍 李鴻刻印】謝承《後漢書》曰:許荊兄子常報仇殺人,怨家會眾操兵至荊家,欲殺之。會荊始從府休歸,與相遇,因出門解劍長跪曰:「前無狀相犯,咎皆在荊不能相教。兄既早沒,一子為嗣,如全死者,傷其滅絕。今願殺身,代之塞咎,雖死已往,猶謂更生。」怨家扶起荊曰:「許掾郡中稱為賢,吾何敢相侵?」因遂委去。又曰:李鴻,字奉遜,體性仁孝,友于兄弟。弟育為人所侵辱,育後陰結客報怨,為執法吏所得,當伏罪。時未有立嗣,鴻為大尉掾,在京師。傷育以義刷恥,門戶斷絕,自分代育,遂刻印還歸。欲過家,恐見妻子,虧移其意,到縣北亭,預作記乞代育。通記,便飲鴆而死。縣令省記,怛然驚感。

  【孔融爭死 泠平讓生】司馬彪《續漢書》曰:山陽張儉,以忠正為中常侍,侯覽所忿疾。覽為刑章下州郡,召捕儉。儉與孔融兄褒有舊,亡投,遇褒出。時融年十五六,少之,不下告也。融知儉長者,有窘迫色,謂曰:「吾獨不能為君主乎?」因留舍藏之。後以客發洩覺知,國相已下密就掩。儉得脫走,登時收融及褒送獄。融曰:「保納藏舍者融也,融當坐之。」褒曰:「彼來投我,罪我之由,非弟之過,我當坐之。」兄弟爭死,郡縣疑不能決,乃上讞。詔書令褒坐焉,融由是著名。崔鴻《南燕錄》曰:有司奏沙門僧智,夜入臨淄,入泠平舍,淫其寡嫂季氏,平與弟安國殺之。郡縣按平兄弟,以殺人論。而平國各引手殺,讓生竟死,義形急難。

  【棣華 荊葉】《毛詩》曰:棠棣之華,鄂不кк,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周景式《孝子傳》曰:古有兄弟,意欲分異。出見三荊同根,接葉連陰,歎曰:「木猶欣聚,況我而殊異哉!」還為雍和。

  【陰慶推第 李孟讓園】張瑩《漢南記》曰:陰慶為陽侯,其弟員有丹皆為郎。慶以明尚書修儒術,推居第園田奴婢錢,悉分與員丹。慶但佩印綬而已,當代稱之。陳壽《益部耆舊傳》曰:李孟元修《易》、《論語》,大義略舉,質性恭順。與叔子就同居,就有痼疾,孟元推所有田園,悉以讓就。夫婦紡績,以自供給。

  【萌肥 禮瘦】《東觀記》曰:倪萌,字子明,齊國臨淄人也。仁孝敦篤,不好榮貴,常勤身田農。遭歲倉卒,兵革並起,人民餒餓相啖,與兄俱出城采蔬,為赤眉賊所得,欲殺啖之。詣賊叩頭言:兄年老羸瘠,不如萌肥彳建,願代兄。賊義而不啖。又曰:趙孝,字長平,沛國蘄人。王莽時天下亂,人相食。孝弟禮為餓賊所得,孝聞,即自縛詣賊曰:禮久餓贏瘦,不如孝肥。餓賊大驚,並放之。

  【壽子載旌 姚萇授馬】《左傳》曰:衛宣公于夷薑,生急子,屬諸左公子,為之娶于齊而美。公取之,生壽及朔。宣姜與公子朔構急於公,使諸齊。使盜待諸莘,將殺之。壽子告之使行,不可。及行,壽子飲以酒,載其旌以先,盜殺之。崔鴻《後秦錄》曰:姚襄與李曆戰,馬中流矢死。弟萇下馬以授襄,襄曰:「汝何以自免?」萇曰:「兄濟,此豎子安敢害萇!」會救至,俱免死。

  【陟岡 在原】《毛詩》曰: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又曰:<脊鳥>鴿在原,兄弟急難。

  【盧毓養寡 山偉訓孤】《漢書》曰:盧毓,字子家,涿郡人也。父植,有名于時。毓十歲而孤,遇本州亂,二兄死難。當袁紹公孫瓚交兵幽冀,屬年荒,養嫂孤兄子,以學行稱。魏收《後魏書》曰:山偉弟少亡,偉撫寡訓孤,同居二十餘年,恩義甚篤,不營產業。身亡之後,賣宅營葬。

  【王商推財 卜式分產】《漢書》曰: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商為太子中庶子,以肅敬敦厚稱。父薨,商嗣為侯,推財以分異母諸弟,身無所受。又曰: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為事,有少弟。式脫身出,獨取羊百餘口,田宅財物與弟。式入山牧十餘年,羊致千餘頭,買田宅;而弟盡破其產。式輒復分與之。

  【姜肱同被 李充易衣】司馬彪《續漢書》曰:姜肱,字伯維,彭城廣威人也。肱兄弟三人,皆以孝行著。肱年最長,與二弟仲季同被臥,甚相親友。杜預《汝南記》曰:李充兄弟六人,貧無擔石之諸。易衣而出,並日而食。其妻竊謂充曰:「今貧如是,我有私財,可分異獨居,人多費極,無為空自窮也。」充請呼諸鄰里,室家相對,前跪舉觴,告其母。便顧其妻,叱而遣之。婦行泣出門去。

  【趙孝食蔬 魏霸服糲】《東觀漢記》曰:趙孝,字長平,沛國蘄人也。建武初,天下新定,谷食尚少。孝得穀,炊將孰,令弟禮夫妻使出,比還,孝夫妻共蔬食茹菜。禮夫妻歸,告言已食,輒獨飯之。謝承《後漢書》曰:魏霸,字喬卿,濟陰人,為钜鹿太守。臨郡,終不遣吏歸鄉里。妻子不到官舍,常念兄嫂在家勤苦,已獨尊樂,故常服粗糲,不食魚肉之味。婦親蠶桑,子躬耕,與兄弟同苦樂,不得自異。鄉里慕其行化之。

  【陳葉灑血 徐苗含癰】謝承《會稽先賢傳》曰:陳業,字文理。業兄度海傾命,時依止者五六十人,骨肉消爛而不可辨別。業仰皇天,誓后土曰:「聞親戚者必有異焉。」因割臂流血,以灑骨上。應時斂血,餘皆流去。王隱《晉書》曰:徐苗,字叔胄,高密淳於人也。輕財重義,行人所難者。兄及小弟早卒,鞠養孤寡,隱約口腹。及與妻子、兄弟客居四十餘年,田宅奴婢,推之孤侄。弟亡臨殯,口中有癰潰膿血,含去之。其行事類皆如此也。

  【分甘美 同衣食】《東觀漢記》曰:孔奮篤骨肉,弟奇在雒陽為諸生,分祿俸以供給其糧用。四時送衣,下至脂燭,每有所食甘美,輒分減以遺奇。江徽《陳留志》曰:李銓,平丘人也。少聰慧,有至行。銓兄前母子,後母甚不愛也,而衣食皆使下銓。銓始年五歲,覺己衣服勝兄,即脫不著,須兄得己同,然後服之,其母遂不得有偏。及長,銓內曲順母,外奉其兄,故閨門雍睦,為群族所稱。

[编辑]

  【《小雅 棠棣詩》】棠棣之華,鄂不靴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鴿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歎。

  【晉陸士龍《答兄士衡詩》】悠遠途何極,別促怨會長;銜思戀行邁,興言在臨觴。南津有絕濟,北渚河無梁;神往同逝感,形留悲參商。衡軌若殊跡,牢牛非服箱。

[编辑]

  【隋辛德源《薑肱贊》】薑肱澹雅,昆季遺榮;同衾協好,比德齊聲。戰勝而說,嘉遁以貞;孤舟直邁,卷跡滄溟。

  【東晉庚統《三人贊》】運遘屯凶,三孤丞立;離禽嬰鳴,邂逅同集。式穀既熟,和響具翕;肇彼遠岐,泯焉齊入。

  【朱明張《臣尉贊》】詩詠張仲,今也朱明;輶財敦友,衣不表形。寡妻屏穢,棠棣增榮;臣尉邈然,丑類感誠。

恭敬第六[编辑]

敘事[编辑]

  《論語》曰:恭近於禮,遠恥辱也。《禮記》曰: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莊敬恭順,禮之制也。昔者魯哀公問孔子曰:何以敬身?對曰:君子過言則人作辭,過動則人作則,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不令而敬恭。如是則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則能成其親。又《禮記 少儀》曰:賓客主恭,祭祀主敬;敬恭之道,不可廢也。《左傳》曰:正考父佐戴武宣,(三人皆宋君。)三命茲益恭,(三命上卿。)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俯恭於傴,傴恭於僂。)循牆而走,(言不敢安行。)亦莫餘敢侮。(其恭如是,人亦不敢侮慢。)《論語》曰: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有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夷狄雖無知,猶當以恭敬忠信。)《魯國先賢傳》曰:魯有恭士者,名曰汎行。年七十,其恭益甚。冬日行陰,夏日行陽,一食之間三起。魯君問曰:「子年甚長矣,何不釋恭?」汎對曰:「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學恭以除其刑。譽人者少,惡人者多。行年七十,常恐斧鑕之加於汎者,何釋恭焉?」

事對[编辑]

  【思齊 致愨】《毛詩》曰:思齊太任,文王之母。鄭玄注:文王之母,常思莊敬者,太任也。《禮記》曰:祭之日,入室,ㄊ然必有見乎其位。周還出戶,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歎息之聲,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絕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致愛則存,致愨則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君子生則敬養,死則敬享,思終身弗辱也。

  【詩美溫溫 雅稱翼翼】《毛詩》曰:溫溫恭人,如集於木;惴惴小心,如臨于穀。又《爾雅》云:肅肅翼翼,恭也。

  【敬以免禍 恭以存位】《禮記》云:鄉飲酒之禮,主人拜迎賓於門之外。入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所以致尊讓也;盥洗揚觶,所以致潔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斯君子所以免禍也,故聖人制之以道。《易繫辭》曰:君子致恭,以存其位。

  【正服 去冠】虞預《會稽典錄》曰:陳瑞,字文象,為縣卒。瑞謙恭敬讓,行惟敬謹,及其居二千石九卿位。少年童豎拜者,皆正朝服與之抗禮;若疾病不能答拜,輒拊顙以謝之。《左傳》曰:楚子狩於州來,次於潁尾,使蕩侯潘子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帥師圍徐,以懼吳。楚子次於乾溪,以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復陶,翠被豹舄,執鞭以出。僕圻父從,右尹子革夕。王見之,去冠被舍鞭。杜預注曰:敬大臣也。

  【蘧瑗下門 韓卓趨社】孟儀同載曰:衛靈公時,蘧伯玉為人恭儉篤禮,夜行,過公門必下。靈公嘗與夫人夜坐,有車當闕無聲。公謂夫人曰:「知車為誰?」夫人曰:「必蘧伯玉也,何以言之?伯玉,衛之篤禮者也,夫禮,下公門,式路馬。今車當闕無聲,是下門也。非伯玉,誰能暗行而不廢禮?」公使問之,果是。又江微《陳留志》曰:韓卓敦厚純固,恭而多愛,博學洽聞,好道人以善,遇社則趨,見生不食其肉。

  【尚賢 敬老】《孔業子》曰:定公問曰:「《周書》所謂庸庸只只威威,何謂也?」孔子對曰:「不失其道,明之於人之謂也。夫能用可用則能致理矣,敬可敬則能尚賢矣。」《史記》曰:魯懿公弟稱,肅恭明神,敬事耆老,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諮於故實也。

  【正巾 斂衽】習鑿齒《襄陽耆舊傳》曰:龐公躬耕,妻子相待如賓,休息則正巾端坐。梁祚《魏國統》曰:山濤,字巨源。少有大量,在總角之中,耆老宗長見者,箕踞斂衽。

  【趙盾假寐 茅容危坐】《左傳》曰:晉靈公不君,趙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賊之。晨往,寢門閉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退歎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遂觸槐而死。謝承《後漢書》曰:茅容,字季偉,陳留人也。年四十餘,耕於野。時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箕踞相對,容獨危坐愈恭,郭林宗見而奇之。

[编辑]

  【魏文帝《樂府短歌行》】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编辑]

  【魏陳思王《箜篌引》】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遊;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久要不可忘,薄我義所尤;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编辑]

  【宋鮑明遠《還舊廬詩》】肅裝屬雲旅,奉靷承末途;嚴恭履桑梓,加敬覽榆。

聰敏第七[编辑]

敘事[编辑]

  《史記》云:人所以尚幹將、鏌耶者,貴於立斷也;所以尚騏驥者,為其立至也。必若曆日曠久,絲整猶能挈石,駑馬亦能致遠。是以聰明敏捷,人之美材也。劉劭《人物志》曰:夫聖賢之所美,莫美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於知人。知人誠智,則眾材得其序,而庶績之業興矣。是故堯以克明俊德為稱,舜以登用二八為功,湯以扶有莘之賢為名,文王以舉渭濱之叟為治。由是諭之,聖人之為治,孰不勞聰明於求人,獲安逸于任使。《說苑》云:昔黃香,字文強,江夏人。博覽傳記群書,無不涉獵,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後魏書》曰:後魏元順,字子和,任城王澄之子。年九歲,師事樂這安陳豐,晝夜誦書。旬有五日,一皆通利。豐奇之,白王曰:「豐十五從師,迄于白首,耳目所經,未見此比。江夏黃童,不得無雙也。」王笑曰:「藍田生玉,何容不爾。」王之《童子傳》曰:近代有樂安任嘏者,十二就師,學不再問,一年通三經。鄉人歌曰:蔣氏翁,任氏童。言蔣氏之門老而方篤,任家之學幼而多慧。《魏志》曰:王粲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人常以為宿構。

事對[编辑]

  【知十 應五】《論語》曰:孔子謂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史記》曰:淳于髡見鄒忌,說畢趨出,面其僕曰:「是人吾與之微言五,其應我若響之隨聲,是以對不久。」

  【默識 回應】陳壽《益部耆舊傳》曰:趙閎,字溫柔,幼時讀尚書,默識其音句。又孔融《薦禰衡表》云:安世默識。回應事見上應五注。

  【答果 題酪】劉劭《幼童傳》曰:楊氏子者,梁國人也,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指以示兒:「此君家果?」兒即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劉義慶《說苑》:人餉魏武,嘗訖,題酪器上為合字,以示眾,眾莫之解。次至楊修,修便啖之。公問之:「人皆遙過,卿何獨餐?」修曰:「公教人一口,復何疑也。」

  【誦千言 賦一物】劉劭《幼童傳》曰:夏侯榮,字幼權,沛國譙人也。幼聰慧,七歲能屬文,誦書日千言,經目輒識之。張隱《文士傳》曰:吳郡張純,少有令名。嘗謁驃騎將軍朱據,據令賦一物然後坐。純應聲便成,文不加點。

  【五行並下 一字不遺】謝承《後魏書》曰:應奉讀書,五行並下。魏收《後魏書》曰:祖瑩,字元珍,范陽人。十二為中書學生,博士張天龍講《尚書》,選為都講,生徒悉集。瑩夜讀書勞倦,不覺天曉,誤持同房生趙郡李孝怡曲禮卷上座,置禮於前,誦《尚書》三篇,不遺一字。

  【校亡書 比夬字】《漢書》:張安世,字子孺,少小以父任為郎。因善書,給事尚書。上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後購求得以相校,一字無遺失。上奇其才,擢為尚書令。謝承《後漢書》曰:禰衡與黃祖子射尤善。衡與俱讀蔡邕所作碑文,射愛其文,恨不寫取。衡謂射曰:「吾雖一過,猶識其言,其夬兩字不明。」因書出之。射寫還比校,皆無所誤,唯兩字缺。

[编辑]

  吳郡張純,少有清才,與同郡張儼、朱異,俱童少,往見驃騎將軍朱據。據聞三人才名,欲試之,曰:「今三賢屈顧,老鄙渴甚矣!其為吾各賦一物。」然後乃坐。純曰:「以迅驟為工,鷹隼以輕疾為妙,何必積思,皆隨目立成。」據大歡悅。  純《賦席》曰:席為冬設,簟為夏施;揖讓而坐,君子攸宜。  儼《賦犬》曰:守則有威,出則有獲;韓犬盧宋鵲,書名竹帛。  異《賦駑》曰:南嶽之幹,鐘山之銅;應機命中,射隼高墉。

[编辑]

  【魏禰衡《鸚鵡賦序》】時黃祖太子射賓客大會,有獻鸚鵡者,舉酒於衡前曰:「禰處士,今日無用娛賓。竊以此鳥自遠而至,明惠聰善,羽族之可貴,願先生為之賦,使四座咸共榮觀,不亦可乎?」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