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夢瑣言/再補
目錄 | 北夢瑣言 | |
◀上一卷 | 再補 | 全書終 |
五髭鬚
[编辑]江陵有村民,事伍子胥神,誤呼「五髭鬚。」乃畫五丈夫,皆胡腮,祝呼之,祭云:「一髭鬚,二髭鬚,五髭鬚。」
射鹿
[编辑]唐州有民獵深山,射中一鹿,視之,乃人也。呼獵者曰:「我隋初隱此山,今日合死於子之手,但置我石室間。」獵者諾之,逡巡而絕。獵人旬日再往,即亡其屍矣。
六甲行廚
[编辑]修道功深者,享六甲行廚,凡有所須,舉意即至。
五彩纏梯
[编辑]馮涓失意蹭蹬,有詩云:「取水郎中何日了,破柴員外幾時休。」年八十五,以五彩纏梯,穿屋,直冠帶,立梯一級而終。
點點師
[编辑]蜀州靈鷲山有僧,臥一室,常用手點胸,時號點點師。
煎餅招鬼
[编辑]夜作煎餅,多招鬼神。有儒生出通衢,有云:昨夜崇福院僧作煎餅、肉羹,被我番其鼎器,其肉羹和灰埋花欄中。又一鬼於人家不得煎餅,推其小婢落火。復一鬼至,云:「我能醫火燒瘡,爾但與我煎餅。」因教之。有姬夜作煎餅,窗中忽露一青手,遺餅而沒。
衣冠土梟
[编辑]起居郎蘇楷寢陋無行,人目為衣冠土梟。
白牡丹老嫗
[编辑]人之家道,切要防閑。嫠婦少、婢僕處子,不正之偶,往往有焉。有嫗號白牡丹,蓄下胎藥,臨終見嬰兒無數,聚啖其腦。
誦天蓬咒
[编辑]曹肅西莊多為跨白鶴書生所魘。有魏處士夜見跨驢者所逐,誦《天蓬咒》,無恙。又夢鬼追之甚急,空中有人授大斧,一揮,人驢俱斃。
偷驢賊
[编辑]王先主微時,偷驢遭刑。攻東川,為守陴卒日夜叫「偷驢賊。」先主謂俳優王舍城曰:「為我罵之。」優戟手指城上人,且令靜聽,曰:「我偷你屋裏驢耶」城上皆笑。一旦,袒背示舍城無瘡痕,舍城曰:「大好,大好!何處得此膏藥」
蜀主詩詞
[编辑]蜀後主荒於酒色,月夜每言「惆悵惆悵」,又云:「切道斷人生幾何,有分者任作傀儡。」俘系入秦,至劍州,悅江水之美,詩云:「不緣朝帝闕,好此結茅廬。」時人笑之。至咸陽,撰曲子云:「盡是一場傀儡。」與夫無愁入井者,所校無多也。
回避一抄夏供
[编辑]貫休戒行精嚴,求化養眾。徐簡夫曰:「所在長老,有似蜣螂,見爇糞盡,即翾然而飛。眾僧依長老相聚而食,僧亡,即索然而去。」休怒,拂袖而出。簡夫曰:「又回避得一抄夏供也。」
替代
[编辑]荊南都頭李遇疾困,攝至陰府,逢一人先物故者曰:「常侍安得此來」復有一人云:「已追到李遇。」遂蘇,見妻子泣,其身下臥一畫,人號替代。
識字亂情
[编辑]李義山《雜纂》云:「婦人識字即亂情,尤不可作詩,詩思不出二百里。」
龍巢翻
[编辑]夷陵江或浮大木,蔽塞水面上,人謂之「龍巢翻。」
乞食歌姬院
[编辑]裴休披毳衲,於歌姬院持缽乞食,曰:「不為俗情所染,可以說法為人。」
檢譜角牴
[编辑]顏王雲論兵,必攘袂叱咤,若對大敵,人號檢譜角牴。
僧鸞詩
[编辑]蜀沙門僧鸞,慕李白歌,鄙賈島蹇澀,乃自諷其詞云:「鯨目光燒半海紅,鰲頭浪蹙掀天白。」而云:「我不能致思於藩籬蹄涔之間。」人咸服之。仍精於《周易》、佛經,為歌行掩之。賈島嘗為僧,洛陽令不許僧午後出寺,賈有詩云:「不如牛與羊,猶得自暮歸。」詩思遲澀,杼軸方得。如「鳥從井口出,人自嶽陽來。」乃經年方遂偶句。
唐求劉郇伯
[编辑]唐求、劉郇伯有詩句。唐求《臨池洗硯》詩云:「恰似有龍深處臥,被人驚起黑雲生。」又:「漸寒沙上路,欲暝水邊村。」《早行》云:「沙上鳥猶睡,渡頭人已行。」詩思不出二百里間。劉郇伯為范鄭郎中詩友,范得句云「歲盡天涯雨」,久而難對,以問於劉郇伯,曰:「何不道『人生分外愁』。」范賞之。然老於新津之東渡,非隱非吏。二子亦可淩厲名場,而死丘樊,所謂蜀人無志懷土,正此也。
這邊走那邊走
[编辑]蜀後主自裹小巾,其尖如錐,卿士皆同之。宮妓多衣道服,簪蓮花冠,每侍燕酣醉,則容其同輩免冠,髽然其髻,別為一家之美。因施胭脂,粉頰蓮額,號曰醉妝。國人效之。又作歌詞云:「這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那邊走,這邊走,莫厭金樽酒。」又嬖佞韓昭、顧珣、潘迎等為狎客,競扠手搖頭令。唐師入境,遏其報而遊幸,師至利州方知。將士紛然曰:「且打扠手搖頭。」念周宣帝作歌曰:「自知身命促,把燭夜行遊。」令宮女連臂踏腳而歌,亦前歌之類。
僧中寤
[编辑]唐儀鳳中清城縣橫源翠圍山下有民王仙柯,服道士所遺靈丹,拔宅上升,已具《仙傳拾遺》。蜀州僧中寤釋學道播於方州,偶於龍池山逢人精神爽朗,異於常叟,即王仙柯也。寤公曰:「聞仙名已久,何幸相逢!飛升之後,胡為來此」仙柯曰:「吾等有靈藥,止能飛步。今全家隱於後山,更修道法,遐舉之事,吾何望焉。但長壽而已。」寤公以詩贈之曰:「瞻思不及望仙兄,早晚遐飛入太清。手種一株松未老,爐燒九轉藥新成。心中已得《黃庭》術,頭上應無白髮生。異日卻歸華表語,待教凡俗普聞名。」自後不復遇。葆光子聞於真人曰:「世人學道資一丹一藥,聊固其命,何以修道,未得證就,避忌尤多。三官巡邏,攝入鬼錄,所以頻改姓名,先用屍解。然後棲止靈嶽,進取上法,或五嶽授事,效職仙曹,優遊人間,或至千歲,功德升聞,即朝玉皇。海嶽之間往往遐舉者,世人無由知也。今之初得道者,止於仙隱。有騰空者,服金丹也。遐舉之事,未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