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社工业要大力支援农业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县社工业要大力支援农业
中共辽宁省金县委员会
1971年9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在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一个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新高潮正在一浪高一浪地滚滚向前。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县、社党组织和革委会加强对县社工业的领导,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做好支援农业的工作,以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促进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认识一开始是不一致的。有的同志看不到工业对农业技术改造的重要作用,看不到工农业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把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对立起来,说什么“县、社领导主要是抓农业,抓不抓农业是个路线问题,抓不抓工业是个工作问题,无足轻重”等等,因而出现了孤立地抓农业的倾向。我们针对县、社干部反映出的活思想,以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伟大教导为武器,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利润挂帅”、“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阻挠工业支援农业,使农业长期落后的沉痛教训中,看工业支援农业的重要性;从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后,农业生产出现的用工量大、用肥量大、用水量大、用电量大的新矛盾中,看工业支援农业的迫切性。大家摆出了前几年由于忽视抓工业,使辛辛苦苦修成的几十座水库、塘坝因缺少动力设备、输水管道配不了套而发挥不了效益的事实。还摆出了我们在推广一个大队合理密植、以肥保密的科学种田经验时,由于没有抓紧农机具的改革和化肥生产,使用工量大、用肥量大的实际问题一时解决不了,而影响了这项经验推广的事实。从这些教训中,大家看到了工业对农业技术改造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发展的高速度。要彻底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必须全面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实行工农业同时并举,做到一手抓农业,一手抓工业,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做好工业支援农业的工作。所以,抓不抓工业也是个路线问题,决不是“无足轻重”,而是举足轻重。

有的同志虽然也知道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认为那是城市大工厂的事,县、社工业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和“在中央的统一计划下,让地方办更多的事”的伟大教导,坚决批判伸手向上、依赖国家的思想。大家深刻认识到,各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气候情况和耕作条件有差异,对农业机械的要求也就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实行科学种田后,耕作方法的不断发展,要求农机具的改革也有相应的发展。大工业不可能完全解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问题,只有靠灵活机动的县、社工业来解决。因此,实现农业机械化决不能忽视县、社工业的力量。由于认清了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县、社工业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的力量,从而加强了对县、社工业的全面领导。

为了充分发挥县、社工业支援农业的作用,我们在全县工业战线广大革命群众中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大破“支农吃亏”、“支农无关”、“支农无前途”等错误思想。县、社工业把农业的需要作为发展生产的方向,对现有的工业予以充分利用、积极改造,使之成为加速农业机械化的突击力量。

金州镇福利厂,聋哑盲残工人占百分之七十,过去只能洗洗油布,打打草绳,被人们认为是“无所作为”的小厂。在工业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中,工人们狠批了“支农无关论”,决心当农业学大寨的促进派。当他们了解到农村社、队打了深井,缺少水泵,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后,急贫下中农之所急,决心试制深井泵。工人们一颗红心两只手,技术从头学,设备自己造,靠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造出五十一台能从三十五米到一百零五米的深井中提水的四种规格的深井泵,为解决我县深井提水的难题作出了贡献。后来,又造出了扬程远、喷量大、灭虫率高,适用于粮、菜等多种作物灭虫的动力喷雾器,发挥了支援农业的作用。福利厂也改造成机械加工厂。 在福利厂的影响和带动下,做鱼钩的小厂制造马车轴承;修理农机具的厂搞大车轮胎翻新。两年来,全县基本上采取“一厂办多厂”、“多厂办一厂”、“老树扩新枝”等办法,积极办起了小钢铁、小煤炭、小电站、小化肥、小水泥、小农机、小矿山等工业一百七十六项,逐步实现农机具配套、水利设备配套、小化肥配套、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配套,初步形成了以服务于农业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提供了大量支农物资,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县、社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一九六九年全县粮食亩产超《纲要》,去年又跨过“黄河”,摘掉了吃返销粮的帽子,并向国家交售了六千三百多万斤余粮。事实雄辩地证明,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工业搞不好,基础就不牢;工业大发展,基础才牢靠。县、社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对现有工业积极改造,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现有工业的潜力,充分发挥县、社工业支援农业的作用,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必由之路。 县、社工业支援农业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除了坚持为农业服务的正确方向外,还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加工工业与原材料工业的关系。没有原料,光搞加工工业,就叫做搞“无米之炊”。发展地方工业必须坚持就地取材、就地生产的方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这样,地方工业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为农业服务的新厂子、新项目不断上马,原料、材料、燃料供需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了。积极发展原材料工业,巩固加工工业,是在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坚决批判了“县、社工业支援农业贡献大,国家拨给物资理所当然”的“伸手有理论”,肃清了刘少奇推行的“工厂出产品、国家管原材料”的余毒,采取了下面四种办法,狠抓了基础工业、原料工业的建设:一、发动群众寻找地下资源,大力开发矿业;二、有计划地使加工工业也兼搞原材料;三、挖掘现有原材料工业的潜力,扩大生产能力;四、开展综合利用,扩大原料来源。同时,尽力作到配套成龙。

煤是工业的“粮食”,有煤才能炼铁,有铁就有钢,有钢就有机器。我们以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为武器,狠批刘少奇散布的“辽南无煤论”,找到了煤田,开发了小煤矿,在河床下建起了煤井,为两个氮肥厂实现以煤代焦生产化肥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过去生产磷肥,原料全靠外地支援,产量低,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县里开发了磷矿、硫铁矿,建起了硫酸厂,实现了磷肥生产“一条龙”。由于原料有保障,全县迅速办起了七个小磷肥厂。发展农业机械离不开铁和钢,县里对铸造厂进行改造,并使农业机械厂也兼搞冶炼,使铁的产量提高了三倍,并建起了炼钢车间和轧钢车间。这些基础工业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原材料的自给能力。

二、正确处理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和机械化农具的关系。实现农业机械化,离不开机械化农具。县、社工业必须组织一定的力量搞好这种产品的生产。已经能生产的要增加产品的品种,提高质量和产量;暂时不能生产而又为农业生产急需的,要创造条件早日投产。同时还应积极研制更好的机械化农具,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在目前条件下,农田耕作最普遍、最急需的还是一般常见的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因此,正确处理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和机械化农具的关系,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我们县有些厂子一度嫌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土”,追求所谓的产品“升级”,脱离实际地搞高精尖产品,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常用的农机具供不应求的矛盾。我们从教训中取得了经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在注意发展柴油机、电动机、变压器、水泵等机械化农具的同时,把主要力量放在发展适应科学种田需要的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上。县办工业主要发展中小型农业机械和武装社、队工业;社办工业主要为当地制造小型农机具并负责维修,队办工业则生产小农具,做到突出重点,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被誉为“贫下中农贴心社”的杏树屯农具社,经过一百四十多次的试验改进,制造出一种能耕、种、趟、收、翻,从春到秋都适用的轻便犁,满足了因间、套、复种、合理密植对犁材提出的新要求。针对今年春种时间紧、任务重、用工量大的实际情况,各农具社及时赶制了八百台能播种玉米、高粱、大豆、花生的综合播种机,为提前完成春播任务提供了物质保证。

两年来,全县共创制和革新了播种机、切脱机、粉碎机、打井机、追肥器、综合犁、喷雾器、活腿拉锄等机械化、半机械化中小型农机具六十种、十八万件。这些中小型农机具对加速农业机械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三、正确处理制造和修配的关系。制造和修配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修是造的补充,是实现农业机械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农业是露天作业,农业机械容易损坏。如果忽视修配,机械出点故障得不到修配而闲置起来,就会造成严重浪费,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去,我县农村有两千一百八十台动力机械,因出了故障、坏了零件得不到及时修理,就有一千七百多台长年不能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生产。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全县工业战线开展了革命大批判,狠批了“利润挂帅”、“重工轻农”的修正主义路线,扭转了重制造轻修配、重主机轻配件的错误倾向,把积极建立县、社、队三级修造网看作当前工业支援农业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工厂坚持修造结合,以修为主,生产什么就修理什么的原则;大力开展“厂包社”的活动,增设农机具修理点;搞好调查研究,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好农机具配件生产;举办各种学习班,为社、队培训技术人材;将县办的十个农具社下放给公社经营,帮助各公社建立自己的农具修造厂。经过努力,全县形成了小修不出队,中修不出社,大修不出县的三级修造网。县农业机械修配厂为了搞好拖拉机修配工作,树雄心,立壮志,攻克了许多生产难关,生产了二十七万六千多个配件,做到了日来日修,夜来夜修,“小修不出天,大修不过三(日)”。实行科学种田后,原先制造的一批小农机具已不适用了,建立修造网后,从农村社、队回收改制。如把大批“老祖宗犁”改制成轻便综合犁,把单一播种机改成开沟、播种和压垄等工序一次完成的综合播种机,使它们在农业生产上继续发挥作用。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正确处理制造和修配的关系,积极建立县、社、队三级修造网,切实做好农机具的修配工作,是加速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