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牧寶監/先賢要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司牧寶監/先賢要言
作者:李顒 
本作品收錄於《司牧寶監

為政大經大法,詳具真、呂兩先生諭中,範我後人,如規矩準繩,不可尚矣。然先賢警偏救弊,隨時致戒之散說足以為鑒者,亦不可以莫之知也。謹列數則於左:

魏莊渠先生答俞獻可知縣曰:大丈夫欲致君澤民,不為相則莫如為令與守。近君者莫如相,近民者莫如守令,而令彌親矣,癢屙疾病,無一而不相關也。賢者所至,塗炭者可使之枕席,小民戴之如君,親之如父母,上之人固將敬之,如九鼎大呂,山川若增而勝焉。能重此官者,在己不在人。

令之於民,果癢屙疾痛,一一相關,出塗炭而置之枕席,方不愧為民父母,方是知重此官。

答黃汝玉曰:聞汝出宰江陰,且喜相去伊邇,政聲可日聞也。吾嘗謂今世仕宦,堪以廟食百世者,惟守令則然,令尤親民矣。然曠世僅僅一二見者,何哉?卑者汨利,高者騖名,而實惠及民者寡耳。汝為民父母,其毋謂民頑,毋歉才短。民之頑歟,勿庸忿之,姑惟勸之。才之短也,勁以補拙,問以求助,屈己以求之,虛心以察之,皆有益於我也。守己潔廉,愛民懇惻。推此道也,蠻貊可行,矧文獻之邦耶?

「卑者淚利,高者騖名」,此兩言說盡古今通病。雖未必人人如是,其實如是者恒多,非大特立實行之傑,吾誰與歸?

答利賓曰:為守為令,實惠務要及民。若能真愛民如子,民亦真愛我如父母矣,切忌不可用術。民至愚而神,爭以詐術應我,一不誠而萬有餘喪矣。才高之人;往往坐此而敗,況才短者乎?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憂誠之未至,不憂民之未孚也。

忠信可孚豚魚,況民乎?

答呂德曰:汝書倦倦問政,嗟乎,今之作縣,即孔門之為邦也。但古有君道,漢猶有長道,今直仆道耳。此固法弊,亦由人弊。下焉者惟知漁利,人面而鬼心,此盜賊之行也。汝必不肯自汙,亦不待吾勸戒。稍上焉者,但務名以干上司之知,共弊徒虛文,無惻怛之實,此市井之心也,吾不願汝為之也。守身如玉之潔,如冰之清,而愛民也如父母之切,有不獲上下之心者乎!

徒虛文而無惻怛之實,此病亦多。一精白之心,純惻恒之實,是在賢者自勉耳。

東萊呂氏《官箴》曰: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則知所以持身矣。然世之仕者,臨財當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為必不敗。持必不敗之意,則無不為矣,然常至於敗而不能自已。故設心處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權智,百端補治,幸而得免,所損已多,不若初不為之為愈也。司馬子微《坐忘論》云:「與其巧持於末,孰若拙戒於初。」此天下之要言,當官處事之大法,用力寡而見功多,無如此言者。人能思之,豈復有悔吝乎?

歷觀古來以墨敗守者,其初皆自以為必不敗者也;縱幸而得免,不明敗於王章,亦未嘗不陰敗於天譴。昔侯監為江夏令,與勝緣長老居約有舊,每暇必訪,則必已為具。一日廷待殊闕,監怪問之,約曰:「公每到土地必先報,此番不報,是以失待。使問不報之由。」是夕,約復得夢曰:「侯監合作宰相,與吾有統攝,故報。今受胡氏白金六十兩,枉斷一事,天曹已削相名,與吾無統攝,故不報。」由斯以觀,則凡律身不謹,冥冥之中,默有以乘除者何限,特人不覺耳。籲,可畏也哉!

張希孟曰:古之為政者,身任其勞,而貽百姓以安;今之為政者,身享其逸,而貽百姓以勞。己勞則民逸,己逸則民勞,此必然之理也。憚一己之勞,而使闔境之民不靖,仁人君子其忍爾乎!昔予路問政,而聖人告以先之勞之無倦。嗚呼,此真萬世為政之格言也歟!吏佐官治事,其人不可缺,而其勢最親。惟其親,故久而必至無所畏;惟其不可缺,故久而必至為奸,此當今之通病也。欲其有所畏,則莫若自嚴;欲其不為奸,則莫若詳視其案也。所謂自嚴者,非厲聲色也,絕其饋遺而已矣;所謂詳視其案者,非吹毛求疵也,理其綱領而已矣。蓋天下之事,無有巨細,皆資案牘以行焉,少不經心,則奸隨出,大抵使不忍欺為上,不能欺次之,不敢欺又次之。夫以善感人者,非聖人不能。故前輩謂不忍欺在德,不能欺在明,不敢欺在威。於斯三者,度己所能而處之,庶不為彼所侮矣。

諸吏曹勿使縱遊民間,納交富室,以泄官事,以來訟端,以啟幸門也。暇則召集講經讀律,多方羈縻之,則自然不橫矣。

段伯英嘗宰距野,民有犯法受刑者,每為泣下。或以為過,希孟聞之歎曰:「人必有是心,然後可以語正政。且獨不聞古者亦有禁人於獄而不家寢者乎?要皆良心之所發,非過也。」

以上當官者不可不知。

  ↑返回頂部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