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社会生产结合开展科研工作
同社会生产结合开展科研工作 厦门大学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厦门大学革命委员会 |
|
一年多来,我校理科各系师生,认真学习清华大学经验,厂校挂钩,开展科研工作。一九七○年除完成上级交给的十二项科研任务外,根据本省工农业生产发展和战备急需,进行了八项新产品试制和新技术研究;根据新的技术成就,编写了理科的部分教材。还先后举办了二十三期短训班,为本省四十六个工厂、公社和部队单位培训了专业技术人员。
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的需要搞科研
[编辑]文化大革命前,在刘少奇、陆定一一伙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毒害下,学校科研工作严重“三脱离”。每年耗费国家大量经费,结果搞不出什么名堂。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组织革命师生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散布的“知识私有”和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等反动谬论,使大家认识到,学校科研工作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生物系过去脱离生产实际,科研越搞越玄,方向越来越偏。设在龙海县金定的一个“鸭子科研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站搞了十几年,每年花费国家一、二万元,谷子四万多斤,只养了三百多只“金定鸭”,每只鸭每天“伙食费”两角多钱。针对这些问题,工、军宣传队引导革命师生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明确了方向。生物系师生走出校门,扎根农村,同贫下中农一起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他们因陋就简,修旧利废,土法上马,只花六元多钱,就建起一套科学实验的土设备,生产出“九二○”、杀螟杆菌、春雷霉素等,为农业微生物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并从龙舌兰的废渣中提取出新的植物激素。这些科研项目,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受到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他们亲切地称赞生物系的师生是:“大学里的农民”。
同工农兵结合搞科研
[编辑]开展学校科研工作,是关起门来只靠少数“专家”、“权威”来搞,还是走出校门,同工农兵结合起来搞,这是科研工作靠什么人、走什么路的大问题。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导,组织广大师生狠批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所鼓吹的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科研道路,积极主动地到工农兵中去,接受他们的再教育,同他们一起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学校有了科研成果,就为有关工厂、社队、部队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或者走出去和工农群众同设计、同施工,扩大试验,把科研成果迅速推广到社会生产中去。社会生产中有了新技术、新创造,我们就登门求教,虚心学习,从中吸取养分。就这样,互相促进,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提高科研水平。
文化大革命前,我校化学系参加了建设我国第一座乙炔合成苯车间的科研工作,发现了一种活性很好的新型催化剂。但是学校走资派却把这项科研资料盖上了绝密大印,锁进保险箱,不向工厂推广。去年初,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他们又重新开展了研究,经过几天几夜的苦干,成功地在实验室里用自制的新催化剂合成出了苯。试验成功后,革命师生就到厦门第三化工厂推广。在厂革委会领导下,师生与工人一起,边设计、边施工、边进行扩大试验。他们顶风冒雨,奋战五十五天,建起了一座年产百吨的合成苯车间。在合成苯车间总装完成时,有一些同志以为“机器一开动,苯就会象自来水一样哗啦哗啦地流出来”。但是,一试车,苯不仅没有流出来,连苯的气味也闻不到。
事实证明,从实验室试验成功到应用于生产实践还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学校的科研成果必须通过社会生产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实和运用,如果仅停留在实验室里搞“合成”,其结果必然还是和工业生产合不成。
这时,工人用大红纸送来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金光闪闪的毛主席语录,使师生受到很大鼓舞。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用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学习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大家干脆把校内试验合成苯的整套设备搬到工厂,边检查,边试验,同工人一起反复试验了四百多次,终于使新产品投入了生产。
培养造就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编辑]科学研究,这是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担负起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社会主义大学开展科研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试制新产品、创造新工艺,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革命实践,建立一支广大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我们在开展科研工作时,注意紧密结合教学、结合生产,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改造人,用科研成果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厂校挂钩,学校和社会息息相通,使革命师生能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同工农兵广泛接触,接受再教育,加速思想革命化。化学系有个教授,文化大革命前搞催化研究,一心想搞个“络合催化理论研究中心”,扬名国内外。这次到工厂,开始他觉得结合生产实践,“专业不对口,厂小人少,英雄无用武之地”。后来,他亲眼看见工人冲天的革命干劲,受到很大的教育,决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在共同的战斗中,他与工人的感情融洽了。在一次讲用会上,他批判自己原来的错误思想,认识到科研工作必须为社会主义生产服务才有生命力,知识分子只有与工农兵结合才能有所作为。
开门办学,与社会生产结合搞科研,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生物系过去教《土壤学》,只讲如何认识土壤,不讲如何改造土壤。教材从南到北,从高山到海底,从岩石到岩浆,写了厚厚三百页。当我们听到全军著名的济南二团农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进行土壤改良,使粮食产量增加几倍的事迹后,就组织生物系的教师到济南二团农场学习,同济南二团的同志一起参加生产实践,开展农业科学实验,并把科学实验的成果吸收到新教材中,突出了人的因素,增强了教材的革命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现在新的《土壤学》教材,结合实践,着重围绕如何改造土壤进行教学,学了就干,使学员能够较快地掌握土壤的盐分、酸碱度和肥力的测定方法,并能从土壤中提取胡敏酸作肥料。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