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茅山升真王先生傳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唐茅山升真王先生傳
作者:李渤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712

琅琊王遠知,陳揚州刺史曇首之子。外祖丁超,梁駕部郎中。其母因夢靈鳳有娠,又聞腹中啼。寶志曰:「生子當為神仙宗伯也。」年七歲,日覽萬言,博總群書,心冥至道。年十五,入華陽事貞白先生,授三洞法。又從宗道先生臧矜傳諸秘訣。陳主召入重陽殿,特加禮敬,賞齎資送還茅山。先生乃於洞西北嶺上結靖室以居,研味元秘。太建末,靖室中忽有一神人醉臥嘔吐,先生然香禮候,神人曰:「卿是得道之人。張法本亦甚有心,吾欲並將遊天台山,石橋廣闊,可過得,彼多散仙人,又常降甘露,以器盛之,服一升,可壽得五百歲。卿能去否?」先生便隨出,上東嶺就法本。至山半,忽思未別二三弟子付囑經書,背行三十步,回望神人,化為鶴飛去。隋晉王廣鎮揚州,王子相、柳顧言相續奉請先生。既至,斯須而鬚髮變白。王懼而歸之。少選複舊,王踐阼,敕崔鳳舉諮迓。帝親執弟子禮,敕城都起玉清元壇以處之。仍令代王越師焉。高祖龍潛時,先生嘗密告符命,秦王與房元齡微服就謁。先生迎謂曰:「此中有聖人。」秦王因以實告。先生曰:「方作太平天子,願自愛也。」秦王詣先生授三洞法,及登極,將加重位,固請歸山。至貞觀九年,敕潤州於茅山置太平觀,並度七人,降璽書曰:「朕昔在藩朝,早獲問道,眷言風範,無忘寤寐。近覽來奏,請歸舊山,已有別敕,不違高誌。所令置觀,用表宿心。」先生浩氣虛懷,語默一致,涵照如鏡,應物無私。時有竇德元先經揚州,遇司命使者,言其有重祿,以九九數當終命。德元求哀於使者,云真人王法主是少室仙伯,檢錄人鬼之任,關奏天曹,無不即應。德元遂懇祈於先生,先生不得已因與請命。使者報曰:「更延十三年。」至高宗朝,德元為左相,捐館舍之日,言皆如之。故舉世呼先生為法主。又知已授仙職,後謂潘師正曰:「吾昨見仙格,以小時誤損一童子吻,不得白日升天,署少室仙伯,將行在近。」翌日,沐浴加冠衣,焚香而寐告化。時年一百二十六歲。潘師正、徐道邈同得秘訣,為入室弟子。陳羽、王軌次之。其餘各棲洞府,終身無替。高宗調露二年,贈太中大夫,諡曰升元先生。乃敕置太平觀,度滿四十九人。天後嗣聖初,又贈金紫光祿大夫,改諡升真先生。明皇天寶中,敕李含光於太平觀造影堂,寫真像,用旌仙跡焉。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