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喻世明言/第1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喻世明言
◀上一卷 第十七卷 單符郎全州佳偶 下一卷▶

    郟鄏門開城倚天,周公拮搆尚依然。

    休言道德無關鎖,一閉乾坤八百年。

這首詩,單說西京是帝王之都,左成皋,右澠池,前伊闕,後大河;真個形勢無雙,繁華第一;宋朝九代建都於此。今日說一樁故事,乃是西京人氏,一個是邢知縣,一個是單推官。他兩個都在孝感坊下,並門而居。兩家宅眷,又是嫡親姊妹,姨丈相稱。所以往來甚密,雖為各姓,無異一家。先前,兩家未做官時節,姊妹同時懷孕,私下相約道:「若生下一男一女,當為婚姻。」後來單家生男,小名符郎;邢家生女,小名春娘。姊妹各對丈夫說通了,從此親家往來,非止一日。符郎和春娘幼時常在一處游戲,兩家都稱他為小夫婦。以後漸漸長成,符郎改名飛英,字騰實,進館讀書;春娘深居繡閣,各不相見。

  其時宋徽宗宣和七年,春三月,邢公選了鄧州順陽縣知縣,單公選了揚州府推官,各要挈家上任。相約任滿之日,歸家成親。單推官帶了夫人和兒子符郎,自往揚州去做官,不題。卻說邢知縣到了鄧州順陽縣,未及半載,值金韃子分道入寇。金將斡離不攻破了順陽,邢知縣一門遇害。春娘年十二歲,為亂兵所掠,轉賣在全州樂戶楊家,得錢十七千而去。春娘從小讀過經書及唐詩千首,頗通文墨,尤善應對。鴇母愛之如寶,改名楊玉,教以樂器及歌舞,無不精絕。正是:

    三千粉黛輸顏色,十二朱樓讓舞歌。

只是一件,他終是宦家出身,舉止端詳。每詣公庭侍宴,呈藝畢,諸妓調笑謔浪,無所不至;楊玉嘿然獨立,不妄言笑,有良人風度。為這個上,前後官府,莫不愛之重之。

  話分兩頭。卻說單推官在任三年,時金虜陷了汴京,徽宗、欽宗兩朝天子,都被他擄去。虧殺呂好問說下了偽帝張邦昌,迎康王嗣統。康王渡江而南,即位於應天府,是為高宗。高宗懼怕金虜,不敢還西京,乃駕幸揚州。單推官率民兵護駕有功,累遷郎官之職,又隨駕至杭州。高宗愛杭州風景,駐蹕建都,改為臨安府。有詩為證:

    山外青山樓外摟,西湖歌舞幾時休?

    煖風熏得游人醉,卻把杭州作汴州。

  話說西北一路地方,被金虜殘害,百姓從高宗南渡者,不計其數,皆散處吳下。聞臨安建都,多有搬到杭州入籍安插。單公時在戶部,閱看戶籍冊子,見有一「邢祥」名字,乃西京人。自思:「邢知縣名禎,此人名祥,敢是同行兄弟?」從游宦以後,邢家全無音耗相通,正在懸念。乃遣人密訪之,果邢知縣之弟,號為「四承務」者。急忙請來相見,問其消息。四承務答道:「自鄧州破後,傳聞家兄舉家受禍,未知的否。」因流淚不止。單公亦愀然不樂。念兒子年齒已長,意欲別圖親事;猶恐傳言未的,媳婦尚在,且待干戈寧息,再行探聽。從此單公與四承務仍認做親戚,往來不絕。

  再說高宗皇帝初即位,改元建炎。過了四年,又改元紹興。此時紹興元年,朝廷追敘南渡之功,單飛英受父蔭,得授全州司戶。謝恩過了,擇日拜別父母起程,往全州到任。時年十八歲,一州官屬,只有單司戶年少,且是儀容俊秀,見者無不稱羨。上任之日,州守設公堂酒會飲,大集聲妓。原來宋朝有這個規矩:凡在籍娼戶,謂之官妓,官府有公私筵宴,聽憑點名喚來祗應。這一日,楊玉也在數內。單司戶於眾妓中,只看得他上眼,大有眷愛之意。詩曰:

    曾綰紅繩到處隨,佳人才子兩相宜。

    風流的是張京兆,何日臨窗試畫眉?

  司理姓鄭,名安,滎陽舊族,也是個少年才子。一見單司戶,便意氣相投,看他顧盼楊玉,已知其意。一日,鄭司理去拜單司戶,問道:「足下清年名族,為何單車赴仕,不攜宅眷?」單司戶答道:「實不相瞞,幼時曾定下妻室,因遭虜亂,存亡未卜,至今中饋尚虛。」司理笑道:「離索之感,人孰無之?此間歌妓楊玉,頗饒雅致,且作望梅止渴,何如?」司戶初時遜謝不敢,被司理言之再三,說到相知的分際,司戶隱瞞不得,只得吐露心腹。司理道:「既才子有意佳人,僕當為曲成之耳。」自此每遇宴會,司戶見了楊玉,反覺有些避嫌,不敢注目;然心中思慕愈甚。司理有心要玉成其事,但懼怕太守嚴毅,做不得手腳。

  如此二年。舊太守任滿升去。新太守姓陳,為人忠厚至誠,且與鄭司理是同鄉故舊。所以鄭司理屢次在太守面前,稱薦單司戶之才品,太守十分敬重。一日,鄭司理置酒,專請單司戶到私衙清話,只點楊玉一名祗候。這一日,比公堂筵宴不同,只有賓主二人,單司戶纔得飽看楊玉,果然美麗!有詞名《憶秦娥》,詞云:

  香馥馥,樽前有個人如玉。人如玉,翠翹金鳳,內家妝束。嬌羞慣把眉兒蹙,逢客人只唱傷心曲。傷心曲,一聲聲是怨紅愁綠。

鄭司理開言道:「今日之會,並無他客,勿拘禮法,當開懷暢飲,務取盡歡。」遂斟巨觥來勸單司戶,楊玉清歌侑酒。酒至半酣,單司戶看著楊玉,神魂飄蕩,不能自持,假裝醉態不飲。鄭司理已知其意,便道:「且請到書齋散步,再容奉勸。」那書齋是司理自家看書的所在,擺設著書、畫、琴、棋,也有些古玩之類。單司戶那有心情去看,向竹榻上倒身便睡。鄭司理道:「既然仁兄困酒,暫請安息片時。」忙轉身而出,卻教楊玉斟下香茶一甌送去。單司戶素知司理有玉成之美,今番見楊玉獨自一個送茶,情知是放鬆了,忙起身把門掩上,雙手抱住楊玉求歡。楊玉佯推不允,單司戶道:「相慕小娘子,已非一日,難得今番機會。司理公平昔見愛,就使知覺,必不嗔怪。」楊玉也識破三分關竅,不敢固卻,只得順情。兩個遂在榻上,草草的雲雨一場。有詩為證:

    相慕相憐二載餘,今朝且喜兩情舒。

    雖然未得通宵樂,猶勝陽臺夢是虛。

  單司戶私問楊玉道:「你雖然才藝出色,偏覺雅致,不似青樓習氣,必是一個名公苗裔。今日休要瞞我,可從實說與我知道,果是何人?」楊玉滿面羞慚,答道:「實不相瞞,妾本宦族,流落在此,非楊嫗所生也。」司戶大驚,問道:「既系宦族,汝父何官何姓?」楊玉不覺雙淚交流,答道:「妾本姓邢,在東京孝感坊居住,幼年曾許與母姨之子結婚。妾之父授鄧州順陽縣知縣,不幸胡寇猖獗,父母皆遭兵刃,妾被人掠賣至此。」司戶又問道:「汝夫家姓甚?作何官職?所許嫁之子,又是何名?」楊玉道:「夫家姓單,那時為揚州推官。其子小名符郎,今亦不知存亡如何。」說罷,哭泣不止。司戶心中已知其為春娘了,且不說破,只安慰道:「汝今日鮮衣美食,花朝月夕,勾你受用。官府都另眼看覷,誰人輕賤你?況宗族遠離,夫家存亡未卜,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何乃自生悲泣耶?」楊玉蹙頞答道:「妾聞『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雖不幸風塵,實出無奈。夫家宦族,即使無恙,妾亦不作團圓之望。若得嫁一小民,荊釵布裙,啜菽飲水,亦是良人家媳婦。比在此中迎新送舊,勝卻千萬倍矣。」司戶點頭道:「你所見亦是。果有此心,我當與汝作主。」楊玉叩頭道:「恩官若能拔妾於苦海之中,真乃萬代陰德也。」

  說未畢,只見司理推門進來道:「陽臺夢醒也未?如今無事,可飲酒矣。」司戶道:「酒已過醉,不能復飲。」司理道:「一分酒醉,十分心醉。」司戶道:「一分醉酒,十分醉德。」大家都笑起來。重來筵上,洗盞更酌,是日盡歡而散。

  過了數日,單司戶置酒,專請鄭司理答席,也喚楊玉一名答應。楊玉先到,單司戶不復與狎呢,遂正色問曰:「汝前日有言,為小民婦亦所甘心;我今喪偶,未有正室,汝肯相隨我乎?」楊玉含淚答道:「枳棘豈堪鳳凰所棲,若恩官可憐,得蒙收錄,使得備巾櫛之列,豐衣足食,不用送往迎來,固妾所願也。但恐他日新孺人性嚴,不能相容。然妾自當含忍,萬一徵色發聲,妾情願持齋佞佛,終身獨宿,以報恩官之德耳。」司戶聞言,不覺傪然,方知其厭惡風塵,出於至誠,非誑語也。

  少停,鄭司理到來,見楊玉淚痕未干,戲道:「古人云『樂極生悲』,信有之乎?」楊玉斂容答道:「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耳!」單司戶將楊玉立志從良說話,向鄭司理說了。鄭司理道:「足下若有此心,下官亦願效一臂。」這一日,飲酒無話。

  席散後,單司戶在燈下修成家書一封,書中備言岳丈邢知縣全家受禍,春娘流落為娼,厭惡風塵,志向可憫。男情願復聯舊約,不以良賤為嫌。單公拆書親看,大驚,隨即請邢四承務到來,商議此事,兩家各傷感不已。四承務要親往全州主張親事,教單公致書於太守,求為春娘脫籍。單公寫書,付與四承務收訖,四承務作別而行。不一日,來到全州,逕入司戶衙中相見,道其來歷。單司戶先與鄭司理說知其事,司理一力攛掇,道:「諺云:『貴易交,富易妻。』今足下甘娶風塵之女,不以存亡易心,雖古人高義,不是過也。」遂同司戶到太守處,將情節告訴。單司戶把父親書札呈上,太守看了,道:「此美事也,敢不奉命?」次日,四承務具狀告府,求為釋賤歸良,以續舊婚事,太守當面批准了。

  候至日中,還不見發下文牒。單司戶疑有他變,密使人打探消息。見廚司正在忙亂,安排筵席。司戶猜道:「此酒為何而設?豈欲與楊玉舉離別觴耶?事已至此,只索聽之。」少頃,果召楊玉祗候,席間只請通判一人。酒至三巡,食供兩套,太守喚楊玉近前,將司戶願續舊婚,及邢祥所告脫籍之事,一一說了。楊玉拜謝道:「妾一身生死榮辱,全賴恩官提拔。」太守道:「汝今日尚在樂籍,明日即為縣君,將何以報我之德?」楊玉答道:「恩官拔人於火宅之中,陰德如山,妾惟有日夕天,願恩官子孫富貴而已。」太守嘆道:「麗色佳音,不可復得。」不覺前起抱持楊玉,說道:「汝必有以報我。」那通判是個正直之人,見太守發狂,便離席起立,正色發作道:「既司戶有宿約,便是孺人,我等俱有同僚叔嫂之誼。君子進退當以禮,不可苟且,以傷雅道。」太守踧踖,謝道:「老夫不能忘情,非判府之言,不知其為過也。今得罪於司戶,當謝過以質耳。」乃令楊玉入內宅,與自己女眷相見。卻教人召司理、司戶二人,到後堂同席,直吃到天明方散。

  太守也不進衙,逕坐早堂,便下文書與楊家翁、媼,教除去楊玉名字。楊翁、楊媼出其不意,號哭而來,拜著太守,訴道:「養女十餘年,費盡心力。今既蒙明判,不敢抗拒。但願一見而別,亦所甘心。」太守遣人傳語楊玉。楊玉立在後堂,隔屏對翁、嫗說道:「我夫妻重會,也是好事。我雖承汝十年撫養之恩,然所得金帛已多,亦足為汝養老之計。從此永訣,休得相念。」嫗兀自號哭不止。太守喝退了楊翁、楊嫗。當時差州司人從,自宅堂中擡出楊玉,逕送至司戶衙中;取出私財十萬錢,權佐資奩之費。司戶再三推辭,太守定教受了。是日,鄭司理為媒,四承務為主婚,如法成親,做起洞房花燭。有詩為證:

    風流司戶心如渴,文雅嬌娘意似狂。

    今夜官衙尋舊約,不教人話負心郎。

  次日,太守同一府官員都來慶賀,司戶置酒相待。四承務自歸臨安,回復單公去訖。司戶夫妻相愛,自不必說。

  光陰似箭,不覺三年任滿。春娘對司戶說道:「妾失身風塵,亦荷翁嫗愛育;其他姊妹中相處,也有情分契厚的。今將遠去,終身不復相見。欲具少酒食,與之話別,不識官人肯容否?」司戶道:「汝之事,合州莫不聞之,何可隱諱?便治酒話別,何礙大體?」春娘乃設筵於會勝寺中,教人請楊翁、楊嫗,及舊時同行姊妹相厚者十餘人,都來會飲。至期,司戶先差人在會勝寺等候眾人到齊,方纔來稟。楊翁、楊嫗先到,以後眾妓陸續而來。從人點客已齊,方敢稟知司戶,請孺人登輿。僕從如雲,前呼後擁,到會勝寺中,與眾人相見。略敘寒喧,便上了筵席。飲至數巡,春娘自出席送酒。內中一妓,姓李名英,原與楊嫗家連居,其音樂技藝,皆是春娘教導,常呼春娘為姊,情似同胞,極相敬愛。自從春娘脫籍,李英好生思想,常有鬰鬰之意。是日,春娘送酒到他面前,李英忽然執春娘之手,說道:「姊今超脫污泥之中,高翔青雲之上,似妹於沉淪糞土,無有出期,相去不啻天堂、地獄之隔,姊今何以救我?」說罷,遂放聲大哭。春娘不勝淒慘,流淚不止。原來李英有一件出色的本事:第一手好針線,能於暗中縫紉,分際不差。正是:

    織髮夫人昔擅奇,神針娘子古來稀。誰人乞得天孫巧?十二樓中一李姬。

春娘道:「我司戶正少一針線人,吾妹肯來與我作伴否?」李英道:「若得阿姊為我方便,得脫此門路,是一段大陰德事。若司戶左右要覓針線人,得我為之,素知阿姊心性,強似尋生分人也。」春娘道:「雖然如此,但吾妹平日與我同行同輩,今日豈能居我之下乎?」李英道:「我在風塵中,每自退姊一步。況今日雲泥迴隔,又有嫡庶之異,即使朝夕奉侍阿姊,比於侍婢,亦所甘心。況敢與阿姊比肩耶?」春娘道:「妹既有此心,奴當與司戶商之。」

  當晚席散,春娘回衙,將李英之事對司戶說了。司戶笑道:「一之為甚,豈可再乎!」春娘再三攛掇,司戶只是不允,春娘悶悶不悅。一連幾日,李英遣人以問安奶奶為名,就催促那事。春娘對司戶說道:「李家妹情性溫雅,針線又是第一,內助得如此人,誠所罕有。且官人能終身不納姬侍則已,若納他人,不如納李家妹,與我少小相處,兩不見笑。官人何不向守公求之?萬一不從,不過拼一沒趣而已,妾亦有詞以回絕李氏。倘僥幸相從,豈非全美!」司戶被孺人強逼數次,不得已,先去與鄭司理說知了,捉了他同去見太守,委曲道其緣故。太守笑道:「君欲一箭射雙雕乎?敬當奉命,以贖前此通判所責之罪。」當下太守再下文牒,與李英脫籍,送歸司戶。司戶將太守所贈十萬錢,一半給與李嫗,以為贖身之費;一半給與楊嫗,以酬其養育之勞。自此春娘與李英姊妹相稱,極其和睦。當初單飛英隻身上任,今日一妻一妾,又都是才色雙全,意外良緣,歡喜無限。後人有詩云:

    官舍孤居思黯然,今朝彩線喜雙牽。

    符郎不念當時舊,邢氏徒懷再世緣。

    空手忽擎雙塊玉,污泥挺出並頭蓮。

    姻緣不論良和賤,婚牒書來五百年。

  單司戶選吉起程,別了一府官僚,挈帶妻妾,還歸臨安宅院。單飛英率春娘拜見舅姑,彼此不覺傷感,痛哭了一場。哭罷,飛英又率李英拜見。單公問是何人,飛英述其來歷。單公大怒,說道:「吾至親骨肉,流落失所,理當收拾,此乃萬不得已之事。又旁及外人,是何道理?」飛英皇恐謝罪,單公怒氣不息。老夫人從中勸解,遂引去李英於自己房中,要將改嫁。李英那裏肯依允,只是苦苦哀求。老夫人見其至誠,且留作伴。過了數日,看見李氏小心婉順,又愛他一手針線,遂勸單公收留與兒子為妾。

  單飛英遷授令丞。上司官每聞飛英娶娼之事,皆以為有義氣;互相傳說,無不加意欽敬,累薦至太常卿。春娘無子,李英生一子,春娘抱之,愛如己出。後讀書登第,遂為臨安名族。至今青樓傳為佳話。有詩為證:

    山盟海誓忽更遷,誰向青樓認舊緣?仁義還收仁義報,宦途無梗子孫賢。



敘 

  史統散而小說興。始乎周季,盛於唐,而浸淫於宋。韓非、列禦寇諸人,小說之祖也。《吳越春秋》等書,雖出炎漢,然秦火之後,著述猶希。迨開元以降,而文人之筆橫矣。若通俗演義,不知何昉?按南宋供奉局,有說話人,如今說書之流,其文必通俗,其作者莫可考。泥馬倦勤,以太上享天下之養,仁壽清暇,喜閱話本,命內璫日進一帙,當意,則以金錢厚酬。於是內璫輩廣求先代奇蹟及閭里新聞,倩人敷演進御,以怡天顏。然一覽輒置,卒多浮沉內庭,其傳佈民間者,什不一二耳。然如《翫江樓》、《雙魚墜記》等類,又皆鄙俚淺薄,齒牙弗馨焉。暨施、羅兩公,鼓吹胡元,而《三國志》、《水滸》、《平妖》諸傳,遂成巨觀。要以韞玉違時,銷鎔歲月,非龍見之日所暇也。

  皇明文治既郁,靡流不波;即演義一斑,往往有遠過宋人者。而或以為恨乏唐人風致,謬矣。食桃者不費杏,絺縠毳錦,惟時所適。以唐說律宋,將有以漢說律唐、以春秋戰國說律漢,不至於盡掃羲聖之一畫不止!可若何?大抵唐人選言,入於文心;宋人通俗,諧於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則小說之資於選言者少,而資於通俗者多。試今說話人當場描寫,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決脰,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貞,薄者敦,頑鈍者汗下。雖小誦《孝經》、《論語》,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茂苑野史氏,家藏古今通俗小說甚富,因賈人之請,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凡四十種,畀為一刻。余顧而樂之,因索筆而弁其首。

    綠天館主人題

◀上一卷 下一卷▶
喻世明言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