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七十七至七十九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卷七十四至七十六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七十七至七十九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八十至八十一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6.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6.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6.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6.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6.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6.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6.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6.djvu/9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6.djvu/10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6.djvu/11

大清一統志

 蘇州府江蘇省治在江寕府東南四百五十里東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東至太

  倉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常州府宜興縣界一百里南至浙江嘉興府嘉興縣界一百里北至大江

  通州界一百五十里東南至松江府青浦縣界一百二十五里西南至浙江湖州府長興縣界一百

  三十里東北至通州界一百五十五里西北至常州府江隂縣界二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師二

  千七百二十里

 ︹分野︺天文斗牛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揚州之域春秋呉國都呉滅屬越戰

  國屬楚秦始皇三十六年置會稽郡治呉 按本紀定楚

  江南地降越君置㑹稽郡項羽傳二世元年殺會稽假守殷通起兵呉中是郡治呉也漢髙

  帝六年改置荆國十三年又改呉國見地理志景帝四

  年復為㑹稽郡後漢永建四年分置呉郡水經注時陽羨

  令周喜上書以縣遠赴㑹至難求得分置遂分浙江以西為呉郡浙江以東為會稽郡三國

  屬呉晉宋齊因之梁初分置信義郡太清三年

  文帝又以呉郡為呉州大寶元年復為郡陳禎明

  元年置呉州隋開皇九年郡廢改州曰蘇州並省

  信義郡大業初復曰呉州㝷復為呉郡唐武德四

  年復曰蘇州七年置都督府屬江南東道天寶元

  年復曰呉郡乾元初復為蘇州五代屬呉越梁開

  平三年表置為中呉郡宋初曰蘇州呉郡太平興

  國三年改平江軍節度政和三年升平江府屬兩

  浙路紹興初改屬浙西路元至元十三年改平江

  路屬江浙行省明初改蘇州府直隸南京

 本朝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江蘇省府為江蘇巡

  撫及布政按察兩司治乾隆二十五年改蘇州布

  政司為蘇州等處布政司與江寕府並為省會領

  縣九

  呉縣附郭在府治西南偏東西距一百一里南北距三十七里東至元和縣界一里西至常州

  府宜興縣界一百里南至震澤縣界三十五里北至長洲縣界二里東南至呉江縣界十五里西南

  至浙江湖州府長興縣界一百三十里東北至長洲縣界二里西北至長洲縣界十一里周初太伯

  邑春秋呉國都秦置呉縣為會稽郡治漢因之後永建四年於縣置呉郡三國屬呉晉及宋齊以

  後因之陳為呉州治隋開皇初為蘇州治大業初復為呉郡治唐仍為蘇州治五代因之宋政和後

  為平江府治元為平江路治明為蘇州府治 本朝因之長洲縣附郭府治東北偏東西距

  四十一里南北距五十二里東至元和縣界一里西至常州府金匱縣界四十里南至呉縣界二里

  北至常熟縣界五十里東南至元和縣界一里西南至呉縣界二里東北至崑山縣界四十五里西

  北至常州府金匱縣界五十里漢呉縣地唐萬𡻕通天元年析置長洲縣與呉縣分治州郭下乾元

  二年置長洲軍太厯五年廢縣如故五代因之宋為平江府治元為平江路治明為蘇州府冶 本

  朝因元和縣附郭府治東南偏東西距四十六里南北距三十七里東至新陽縣界四

  十五里西至長洲縣界一里南至呉江縣界三十五里北至長洲縣界二里東南至松江府青浦縣

  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呉縣界四里東北至長洲縣界六十里西北至長洲縣界十里本長洲縣地

    本朝雍正二年析置元和縣與呉縣長洲縣分治郭下崑山縣在府東少北七十里東西

   距五十六里南北距八十一里東至太倉州界三十三里西至元和縣界二十三里南至松江府青

   浦縣界八十里北至新陽縣界一里東南至太倉州嘉定縣界五十里西南至元和縣界四十里東

   北至新陽縣界二里西北至新陽縣界一里秦置婁縣屬㑹稽郡後漢永建四年屬呉郡晉及宋齊

   因之梁天監六年改置信義縣大同初又分信義置崑山縣隋平陳二縣俱廢開皇十八年復置崑

   山縣屬呉郡唐屬蘇州五代因之宋屬平江府元元貞元年升州屬平江路明洪武二年仍降爲縣

   屬蘇州府本朝因之 新 陽縣在府東少北七十二里東西距五十四里南北距四十一

   里東至太倉州界三十三里西至元和縣界二十一里南至崑山縣界一里北至昭文縣界四十里

   東南至崑山縣界二十四里西南至元和縣界三十六里東北至太倉州界三十里西北至昭文縣

   界七十里本崑山縣地 本雍正二年析置新陽縣常熟縣在府北九十里東西距四

  十一里南北距八十五里東至昭文縣界一里西至常州府江隂縣界四十里南至長洲縣界四十

  五里北至大江中流通州界四十里東南至新陽縣界四十五里西南至常州府金匱縣界五十里

  東北至昭文縣界四十里西北至江隂縣界七十里漢呉毘陵二縣地晉太康四年分呉縣虞鄉置

  海虞縣屬呉郡東晉咸康七年又分昆陵置南沙縣屬晉陵郡宋齊因之梁增置信義郡以海虞南

  沙二縣屬之大同六年又分置常熟縣隋平陳郡廢并所領海虞南沙入常熟又於縣置常州㝷復

  州治晉陵以縣屬呉郡唐屬蘇州五代因之宋屬平江府元屬平江路元貞元年升常熟州明洪武

  初仍降為縣屬蘇州府 本朝因之昭文縣在府北九十里東西距八十一里南北距八十

  里東至太倉州界八十里西至常熟縣界一里南至新陽縣界四十里北至常熟縣界四十里東南

  至太倉州界四十五里西南至常熟縣界一里東北至海口通州界六十五里西北至常熟縣界一

  里本常熟縣地 本朝雍正二年析置昭文縣呉江縣在府南少東四十五里東西距八十

  一里南北距八十里東至松江府青浦縣界八十里西至震澤縣界一里南至浙江嘉興府秀水縣

  界七十里北至元和縣界十里東南至嘉興府嘉善縣界六十里西南至震澤縣界七十里東北至

  元和縣界十六里西北至呉縣界二十里漢呉縣地唐曰松陵鎮五代梁開平三年呉越分置呉江

  縣屬蘇州宋屬平江府元屬平江路元貞元年呉江州明洪武初仍降為縣屬蘇州府 本朝因

  震澤縣在府南少東四十五里東西距一百一里南北距六十里東至呉江縣界一里

  西至浙江湖州府烏程縣界一百里南至呉江縣界五十里北至呉縣界十里東南至呉江縣界五

  十里西南至烏程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北至呉江縣界一里西北至呉縣界二十里本呉江縣地

  本朝雍正二年析置震澤縣

 ︹形勢︺呉有三江五湖之利江東一都會漢書地理志包括

  於越跨躡荆蠻既稱沃區亦曰奥壤晉左思呉都賦三江

  雄闊五湖腴表風土川澤沃衍有陸海之饒隋書地理

  

 ︹風俗︺因士𩔖顯名於厯代而人尚文漢書地理志君子尚

  禮庸庶敦龐風俗澄清道教隆洽隋書地理志所化者

  遠士夫淵藪方輿勝覽郊無曠土多勤少儉呉郡誇豪

  好侈自昔有之宋長文呉郡續圖經

 ︹城池︺蘇州府城周四十五里門六水門五環城濬濠廣至數丈唐乾符二年仍舊址重築

  至正十一年增築 本朝康熙雍正年間屢修 呉長洲元和三縣附郭崑山縣城

  周十二里有竒門六水門五濠廣六丈有竒元至正十七年土築明嘉靖十八年甃甎 本朝順治

  年間修康熙雍正年間屢修乾隆初重修新陽縣城與崑山縣同常熟縣城

  周九里有竒門六水門五西北跨山東南北三面環以深濠元因舊址展築至正十六年甃甎 本

  朝康熙十九年修昭文縣城與常熟縣同呉江縣城周五里有竒門四水

  門五濠廣三丈元至正十四年張士誠拓舊城重築 本朝順治四年康熙四年重修震澤

  縣城與呉江縣同

 ︹學校︺蘇州府學在府治南宋景祐元年范仲淹以所得錢氏南園建堂前有古檜相傳為

  仲淹所植 本朝屢加修葺入學額數二十名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皆有 御製  文廟行禮詩 呉 縣學在縣治西南宣德七年

  建入學額數二十五名長洲縣學在縣治東北半里明嘉靖二十年建入學額數十三

  元和縣學與長洲縣同入學額數十二名崑山縣學在縣治西宋元祐初

  建入學額數十名新陽縣學與崑山縣同入學額數十三名常熟縣學

   治東南宋端平中建入學額數十三名昭文縣學與常熟縣同入學額數十二名

   江縣學在縣治東門外宋紹興中建入學額數十三名震澤縣學與呉江縣同入

   學額數十二名紫陽書院在府學内尊經閣後 本朝康熙五十二年巡撫張伯行建崇

   祀朱子延設院長為諸生肄業之所   聖祖仁皇帝御賜扁額曰學道還淳雍正十一年發帑

   銀置田乾隆三年更發帑銀增諸生膏火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有   御製詩白鹿

   遺規扁額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   御製紫陽書院詩

   誼書院在府學東滄浪亭後 本朝嘉慶十年文正書院在呉縣禪興寺橋西

   宋咸淳中建祠祀范仲淹元至正六年總管呉秉彝奏改書院 本朝康熙十二年修四十四年

     聖祖仁皇帝南巡有御賜濟時良相扁額 鶴 山書院在呉縣治西南隅宋

   理宗賜魏了翁第宅於此並賜鶴山書院四大字元至順間博士柯九思奏復書院虞集撰記 本

  朝康熙二十四年修學道書院在呉縣東北為子游立宋咸淳五年知府趙順孫移建於

  武狀元坊明嘉靖二年知府胡纉宗以景德廢寺改 本朝乾隆八年平江書院

  洲縣治東北玉峯書院在新陽縣治南本朝乾隆八年文學書院

  熟縣治西元至順三年建祀子游設山長翰林待制楊剛中記 本朝康熙四十六年虞山

  書院在常熟縣虞山南麓 本朝雍正三年改建乾隆十一年梅里書院

  文縣東北 本朝乾隆二十九年松陵書院在呉江縣治南本朝乾隆四年

  澤書院在震澤縣治北 本朝乾隆十一年按舊志載和靖書院在元和縣虎邱西嶺

  宋尹焞舊有讀書庵嘉定七年建祠端平二年建書院延祐初徙置長洲縣治明嘉靖十八年

  移此今廢謹附記

 ︹户口︺原額人丁四十三萬八千八百三十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五百四十七萬三千三百四十八名

   口又蘇州衞屯丁二千六百三十二名口

  ︹田賦︺田地六萬二千二百二十五頃七十九畞九分有竒額徵地丁正雜銀五十五萬八千八百四

   兩五錢一釐又雜辦銀二千一百六兩四錢一分九釐米八十七萬八千三百四十八石四斗八升

   七合二勺豆六百四十石四斗一升九合二勺又蘇州衞屯田三百三十六頃五畞五分有竒額徵

   丁糧銀三千四百九十七兩一錢二分米四千九百七十石二斗八升六合七勺

  ︹山川︺吾家山在府治西南隅本鄧尉山之支峯居民以植梅為業花時一望如雪香風度十

   餘里前撫臣宋犖題香雪海三字鐫於石西北石梁為虎山橋又有司徒廟在青芝山北古柏四株

   雄竒蟠鬱蓋千餘年物北有龜山光福塔在焉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

   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   御製香雪海歌  御題呉山十六景有鄧尉香雪詩並

   賜御聯一横山在呉縣西南十道志四面皆横故名呉地記又名踞湖山在縣西南十六里續

   圗經山鎮國之西南臨湖控越實呉時要地隋遷郡於横山東亦以此山為屏蔽呉郡志踞湖山以

   其背臨大湖若箕踞之勢故名五代錢氏時於山下造薦福寺今里人或名為薦福山有五大塢曰

   芳桂飛泉修竹丹霞白雲又名五塢山姑蘇山在呉縣西南史記上姑蘇望五湖寰宇記

   一名姑胥山在縣西三十五里連横山之北續圗經或曰姑胥或曰姑餘其實一也有姑蘇臺姑蘇

   志在横山西北至今人稱胥臺山支硎山在呉縣西南呉地記晉支遁道林常隱於此中

   有寺曰報恩梁武帝置續圖經報恩山一名支硎山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昔有報恩寺故名所謂南

   峯東峯皆其山之别峯也呉郡志有放鶴亭為遁放鶴處又有白馬澗為遁飲馬處府志有碧林泉

   南池泉或云平石為硎山有平石故支遁以支硎為號姑蘇志在龍池山東北東址有觀音寺故又

   名觀音山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   聖祖仁皇帝南巡   御製支硎山詩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   御製恭依皇祖詩韻遊支硎山詩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

   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疉邀   宸詠及支公菴放鶴亭詩   賜扁額二   御聯一

   黄山在呉縣西南隋大業九年劉元進等作亂自昆陵退保黄山府志在縣西南二十五里諸

   峯高下相連俗稱筆格山姑蘇志在茶磨山北四里胥塘之北西山之半有二石洞深可三四丈俗

   名虎楞伽山在呉縣西南姑蘇志一名上方山在呉山東北傍有茶磨嶼以三面臨水

   故以嶼名俗稱為磨盤山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御

   製遊上方山楞伽寺詩並 賜扁額三   御聯二 堯 峯山在呉縣西南宋蘇舜

   欽詩西南登堯峯俗云堯所基即此縣志横山西南為堯峯於諸山中最高岝㟧山

   縣西南越絶書莋確山禹遊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鶴阜更名莋確山水經注太湖東呉國西十八

   里有莋嶺山縣志本在太湖中禹治水移進近東又西南有兩小山皆有石如卷笮俗云禹所用牽

   山也太湖中有淺地云是笮嶺山蹠自此以東差深言是牽山之溝此山去太湖三十餘里呉地記

   在縣西十二里呉王僚葬此續圖經在縣西南十五里形如獅子今以名山姑蘇志獅子山北有何

   山舊名鶴邑墟故名鶴阜山以何求何點葬此改今名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四十九年   御

   製岝㟧山詩胥山在吳縣西南史記伍胥死吳人憐之為立祠江上命曰胥山張晏注在太

   湖邊水經注引虞氏曰松江北去吳國五十里江側有丞胥二山山各有廟昔越使二大夫伐吳死

   之故立廟山上號曰丞胥二王上有壇石長老云胥神所治也下有九折路南出太湖寰宇記在吳

   縣西四十里吳郡諸山錄云太湖之東兩山對峙南曰胥山北曰香山中一水曰胥口水東流入胥

   門運河曰胥塘 按越絶書闔閭築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則胥山之名闔閭時已有之非因

   祠祀伍胥而得名也香山寰宇記在吳縣西南五十里吳王遣美人採香於此因名故有採香

   涇吳郡志香山胥口相連旁有溪名採香涇今自靈巖山望之水直如矢故俗名箭涇 本朝乾隆

   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  御製靈巖雜詠有採香涇詩五疉沈徳潛韻

   穹窿山在吳縣西南呉越春秋由鍾穹窿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去縣二十里府志在

   縣西南六十里姑蘇志比陽山尤高其頂方廣百畞山半有泉名法雨四時不絶下有石堰可灌田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四十五年御製呉山十六景有穹窿仙觀詩又穹窿山望湖

   亭望湖詩並   賜扁額一   御聯一鄧 尉山在吳縣西南七十里一名袁墓山又

   名萬峯山明統志一名元墓山山峯四立林木葱蒨前一石屹立太湖中若畫屏然上有萬峯寺樓

   閣翬飛湖光掩映亦湖中佳處其隂名至理山山勢蜿蜒前瞰太湖對峙陽山光福諸山夾拱山雖

   北向隆冬入山其氣盎然府志漢鄧尉隱此故名山多梅花時如雪香聞數十里 本朝康熙二十

   八年   聖祖仁皇帝臨幸萬峯寺   御製鄧尉山詩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

   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俱有   御製遊鄧尉山詩光福山

   縣西南後唐乾寕二年楊行密取蘇州錢鏐遣顧全武破行密兵於烏墩光福即此府志在縣西南

   七十里或云龜山上有光福寺姑蘇志鄧尉山在錦峯西南光福里俗名光福山西南與元墓銅坑

   諸山聯屬 按明統志以元墓為鄧尉而姑蘇志則以鄧尉為光福二說不同蓋二山岡壟東西相

   屬也 本朝乾隆十六年御題呉山十六景有光福山橋詩銅坑山在呉縣西南呉

   地志縣西十里有洞山周廻六十里有銅坎十餘穴深者二十餘丈淺者六七丈左思呉都賦所謂

   採山鑄錢者也府志在縣西南七十二里一名銅井山上有巖洞其懸溜琮琤匯而為池清甘不竭

   名曰銅泉姑蘇志在鄧尉山西南相傳晉宋間鑿坑取沙土煎之皆成銅故名西蹟山

   尉山西最高大少景然在湖濱潭西聚塢差勝潭西一隅色如鐵名鐵山伏龍山在呉縣西

   南明一統志在府城西三十六里俗名小白陽山左抱靈巖右帶穹窿前瞰太湖中俯平疇萬頃喬

   木古松䕃蔽林谷彈山在呉縣西南一名小雞山呉郡志在震澤西陸龜𫎇採樵處人笠澤

   叢書光福寺西五里有小雞山土多石少無大樹木縣志在西磧之左其首在湖濵身横亙六七里

  直接青芝瀕湖處有七十二峯閣所據極勝茶山在西蹟之左彈山之右一名繡裘山縣志

  狀𩔖土阜而通體皆石南去太湖不百步浮六小峯如翠螺揺曳水面厯厯可數蟠螭山

  在彈山之南俗呼爲南山斗入湖中作蜿蜒狀以此得名其隂多桃花春時望之如錦步障

  庭東山在呉縣西南太湖中一名胥母山越絶書闔閭旦食於紐山暮遊於胥母史記正義

  謂之莫釐山姑蘇志莫釐山以在洞庭之東稱東洞庭山周迴八十里視西洞庭差小而岡巒起伏

  廬聚物産大畧相同縣志相傳隋莫釐將軍居此故名一名胥母則謂子胥嘗迎母於此也其東麓

  曰武山周十二里本名虎山呉王養虎處後避唐諱改今名 本朝乾隆十六年   御題呉山

  十六景有莫釐縹緲詩包山在呉縣西南太湖中所謂西洞庭山也一作苞山左思呉都賦

  指苞山而爲期集洞庭而淹留注洞庭即太湖也郭璞江賦苞山洞庭巴陵地道注下有洞庭穴道

  潛行通於巴陵呉地記去縣百三十里下有洞穴潛行水底無所不通號爲地脈即十大洞天之第

  九林屋洞天也又引洞庭山記曰昔闔閭使靈威丈人㝷洞秉燭晝夜而行繼七十日不窮而返内

  石几上有素書三卷持囘上於闔閭不識請孔子辨之孔子曰此夏禹之書並神仙之事言大道也

  大人姓毛名萇號毛公今洞庭有毛公宅石室並壇存焉續圖經震澤有七十二山惟洞庭最巨居

  民以桑梔甘柚為常產毎秋高霜餘丹苞朱實與長松茂木相差於巖壑間望之若金翠圖繪可愛

  府志林屋洞一名左神幽虛之天洞有三門同會一穴内以石門為隔穴中有石室銀房金庭玉柱

  最高者為縹緲峯 本朝乾隆十六年  御製呉山十六景有苞山竒石詩 夫 椒山

  在太湖中即包山左傳哀公元年呉伐越敗之夫椒賈逵注越地杜預注呉越西南太湖中椒山也

  越語敗五湖則椒山可得史記正義引會稽記云句踐逆呉戰於五湖中大敗而退今夫椒山在太

  湖中洞庭山西北水經注太湖中有苞山春秋謂之夫椒山史記索隱夫椒二山不得為一又山仕

  湖中非戰所 按夫椒即包山諸家無異論惟賀循始云在洞庭西北寰宇記則云太湖中别有夫

   椒山又云在武進九域志則止載常州下云呉王敗越於夫椒即此明一統志在無錫縣太湖濵一

   名湫山自是人皆以夫椒為在常州界内矣夫是役為呉人伐越則宜戰於越地賈逵以夫椒為越

   地近是而闕其地杜預謂在太湖中索隱己言其非何得更迂折而西北入常州界也諸書指説不

   同今据范成大盧熊王鏊楊循吉諸志列於包山之後禹期山在呉縣西南洞庭支嶺也

   呉郡志在太湖中舊説禹導呉江以洩具區會諸侯於此府志謂之禹祈山又名禹跡山在縣西南

   八十里又有庭山亦在縣西南八十里柱山在縣西南八十五里洞庭記所謂金庭玉柱在此也又

   西曰横山曰隂山晉隂長生煉丹處黿頭山在呉縣西南亦洞庭支嶺也唐韋應物黿頭山

   神女歌黿頭之山直上洞庭連青天呉郡志一名黿山在洞庭西山之東麓有石闖出如黿首一山

   皆青石温⿰氵閠 -- 潤光瑩浙西碑石與壓砌緣池皆取此下曰𡹛裏有良田皮日休詩𡹛裏何幽奇膏腴二

   十頃風吹稻花香直過黿山頂府志在縣西南百里禹期山東南三里以形得名山產青石有天然

   玲瓏者謂之花石宋徽宗時採貢故有花石綱又一種色白而温潤堪為玩具號為玉石又胎斑者

   光澤可愛可充硯石不在端歙之次又石公山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可盤灣南二里山根有石形

   如老翁獨立水中甚靈異紅鶴山輿地紀勝在呉縣西南八十里府志謂之鴻鶴山在黿山

   南二里山西有神女祠亦名聖姑山龍頭山在呉縣西南一百里府志一名龍山又名祈山

   臨水有石如龍三山在呉縣西南水經注太湖中有三山唐皎然詩太湖三山口呉王在時道

   寰宇記引呉興山墟名云三山在太湖中白波天合三㸃黛色今屬呉縣府志在縣西南一百二十

   里山有三峯地相連接上有呉妃太姥祠甚靈大雷山在呉縣西南楊泉五湖賦大雷小雷

   湍波相逐續圖經大雷小雷二山相去十里府志大雷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小雷在縣西南一百

   三十慈里山在呉縣西南一百二十里人煙極繁地產佳李獄山有二並在呉縣

   西南一百三十里呉郡志太湖中有東獄西獄二山吳王於此嘗置男女二獄寒山在府城西

  本支硎山之支峯明處士趙宦光隱此築小宛堂後為僧舍庭前老梅相傳宦光手植芙蓉泉出其

  旁西為寒泉亭清淺池千尺雪飛魚峽東南為空谷棕房石壁馳煙驛有篆書刻石宦光舊跡也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屢駐

     清蹕有   御製寒山别墅綠雲樓飛魚峽琳琅叢芙蓉泉對瀑馳煙驛澄懷堂清暉樓

  寒山千尺雪聽雪閣寒泉亭詩並   賜御扁十二   御聯四四十九年   仁宗睿皇

  帝隨扈有寒山别墅詩十尺雪詩出閭門重遊寒山千尺雪詩天平山在呉縣西宋蘇舜欽

  詩呉會括衆山戢戰不可數其間號天平突兀為之主續圖經在縣西二十里巍然特高羣峯拱揖

  郡之鎮也府志有卓筆峯飛來峯大小石屋皆山中奇跡山頂正平有望湖臺即遠公庵遺址山半

  有亭乃白雲泉所出姑蘇志在支硎南五里羣石林立名萬笏林其東為雞籠山西為秦臺山南有

  羊賜嶺西南為赤山洪武初楊基家其下南址為白雲寺宋范仲淹祖墓在焉旁即范氏義莊後闢

  為園 本朝乾隆十六年   賜額高義園  御製呉山十六景有萬笏朝天詩二十二年

  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 御製遊天平山詩題高義園詩高義園藏范仲

  淹書伯夷頌疉韻詩白雲泉疉白居易韻詩高景山天平支隴也越絶書作高頸山其西

  麓對華山厓谷盤拱處曰金盆塢宋魏了翁墓在焉金山亦天平之支隴縣志初名茶塢山晉

  宋間鑿石得金易今名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循吉雜志山故多美石巉巉高聳皆碧綠色或至十餘丈有壁立之勢

  靈巖山在呉縣西一名硏石山越絶書呉人於硏石山作館娃宫即其處也寰宇記在吳縣

  西三十里西有石鼔亦名石鼔山續圖經頂有三池日月池硯池浣華池蓋吳時所鑿也下有石室

  相傳吳王囚范蠡之地山相連屬登其巔俛瞰具區洞庭烟濤浩渺一目千里而碧巖翠塢㸃綴於

  滄波之間姑蘇志在天平山南新志昔吳王置離宫於此有琴臺館娃宫西施洞響屧廊吳王井遺

  蹟其石壁峭拔者為佛日巖平坦處有靈巖寺本朝康熙二十八年   聖祖仁皇帝御製靈

   巖山詩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建   行宫於此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

   十五年四十九年   御製駐蹕靈巖雜詠五疉沈德潛韻詩臨湖榭詠古並   賜御扁六

   御聯九華山在吳縣西一名天池山呉地記在縣西三十里蓊鬱幽䆳晉太康中生千

   葉石蓮華因名續圖經在縣西六十里於羣山獨秀望之如屏老子謂可以度難蓋巖穴深遠宜就

   隱也府志山石峭拔聳秀巖壑與虎邱靈巖相埒縣志山半有池在絶巘横浸山脈逾數十丈故又

   名天池山上有石屋二間四壁皆鑿佛像又有龜巢石虎跑泉蒼玉洞桃花洞洗心泉諸勝其南為

   鹿山西為清流山東南為龍池山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   聖祖仁皇帝有   御製華山

   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有   御

   製恭依   聖祖仁皇帝詩韻詩   御題吳山十六景有華山鳥道天池石壁詩並華山翠

   巖寺詩並賜御扁二聯二 玉 遮山在吳縣西姑蘇志在陽山之南横立如屏今但

   呼為遮山舊志謂之查山其南有案山化山苦竹山其北有蜀山東南有貞山東有官山馬山朝山

   又東為雅宜山本名雅兒唐青州刺史張濟女雅兒葬此又東則五城山又東則真如塢與小白陽

   山相錦峯山在呉縣西二十五里姑蘇志在陽山西南產石紫朱色而秀潤故名

   山在長洲縣西北一名秦餘杭山一名萬安山越絶書秦餘杭山越王棲呉夫差山也近太湖姑

   蘇志在縣西北三十里高八百五十餘丈逶迤二十餘里以其背隂面陽故名大峯十二箭闕最高

   戰國策云越王以散卒三千禽夫差於千隧今萬安山有隧山即其地也呉地記餘杭山又名四飛

   山東北有白鶴山以丁令威名有白石如玉甚光潤號曰石脂亦曰白堊白墡續圖經亦名白墡山

   有澄照寺白蓮院在其下府志在呉縣西北三十里與長洲縣中分為界卑猶山在長洲縣

   西北一名徐侯山呉越春秋越王葬吳王於秦餘杭山卑猶即此山也呉地記在呉縣西三十里呉

   太宰嚭所葬府志餘侯山在縣西北三十里姑蘇志徐侯山在陽山西北十里亦名餘杭雞籠

   山在長洲縣西北吳地記在呉縣西三十里以形似名晉司空陸玩葬此掘地得石鳳飛去今鳳

   凰墩是也輿地記鳯凰山在縣西北蓋即雞籠也白石山舊名白豸山在長洲縣西北越

   絶書故為胥女山春申君初封呉更名為白石去縣四十里府志在縣西北三十里姑蘇志在滸墅

   北與諸山不相連虎邱山一名海湧山在元和縣吳越春秋闔閭冢在閶門外虎邱專諸

   魚腸之劒在焉千萬人築治之取土臨湖口葬三日而白虎踞其土故曰虎邱南史何求及二弟點

   𠃔並隱呉郡虎邱山唐避諱曰武邱元和志武邱山在呉縣西北八里闔閭葬於此秦始皇鑿其珍

   異莫知所在孫權穿之亦無所得其鑿處今成深澗呉地記秦始皇東巡至虎邱求吳王寶劒其虎

   當墳而踞始皇以劒擊之不及誤中於石遺迹尚存劒無復𫉬乃陷成池古號劒池旁有石可坐千

   人號千人石其山本晉司徒王珣與弟珉之别墅咸和二年捨宅為東西二寺續圖經諸書皆以為

   闔閭所葬有金精之異故名虎邱然觀其巖壑之𫝑出於天成疑先有是邱而闔閭因以葬也千人

   石俗傳因生公講法得名呉郡志泉石竒詭應接不暇其最勝者劔池千人石秦王試劔石㸃頭石

   憨憨泉皆山中之景府志宋紹興中洛人尹焞避地山中書堂在焉姑蘇志虎邱劔池唐顔真卿書

   生公講堂李陽冰書今並存其下有真娘墓新志上有雲巖寺及梅花樓小呉軒可中亭平遠樓仰

   蘇樓千頃雲小竹林諸勝有清遠道士題詩曰白雲蓊欲歸青松忽消半顏真卿愛之刻之石壁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   賜扁額一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

   年   高宗純皇帝御製虎邱寺和東坡韻再疉高啟虎邱次清遠道士韻虎邱雜詠詩並

    賜御書扁額四聯二秦柱山寰宇記在崑山縣東南三十里南帶海上有烽火樓基相

   傳呉時以望海寇呉錄亦名秦望山昔秦始皇嘗登此望海因名府志今千墩寺佛殿有山高二丈

   者是 按圖經秦柱山在海鹽縣東南三十里其山現在寰宇記所引山水多所舛訛盧熊乃執其

   說而傅會之謬益甚矣東山在崑山縣東南車塘里宋范良遂讀書築亭其上號曰墨莊

  馬鞍山在新陽縣西北寰宇記崑山縣有馬鞍山形似馬鞍因名續圖經孤峯特秀極目湖

  海百里無所蔽上有慧聚寺唐孟郊張祜皆有詩宋王安石有次韻作皆刻於石呉郡志山中登臨

  勝處古上方為冠月華閣妙峯庵次之又有留雲翠屏翠茂夕秀諸軒及淩峯翠微垂雲諸閣淳熙

  中火廢山後掘地多得奇石玲瓏纎巧好事者甚貴之號崑山石府志始縣以崑山得名今山割隸

  華亭而縣名仍曰崑山縣治又在此山之陽人遂指此為崑山矣姑蘇志廣袤三里正統初知縣羅

  永年植柏千章名郎宫柏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   聖祖仁皇帝駐蹕崑山有   御製登

  文筆峯詩苑山在常熟縣西南五十里琴川志山有墨池石色純黑土人採以作硯不亞端石

  姑蘇志謂之宛山虞山在常熟縣西越絶書虞山者巫咸所出也去呉縣百五里括地志作

  海禺山呉地志常熟縣北二里有海虞山仲雍周章並葬東嶺上有二洞穴穴側有石壇周六十丈

  東二里有石室太公吕望避紂之處寰宇記在縣西六里東西十八里有數十石室呉都文粹縣依

   山之陽是為隅山以瀕海之隅也又名虞山以昔虞仲治此也北行九里為破山以龍鬭衝破山腹

   為澗而名又北行九里為頂山又六七里為小山合而名之或曰烏目山也呉郡志一名海巫山琴

   川志在縣西北一里高一百六十丈周四十六里有奇河陽山在常熟縣西北四十五里

   一名鳳凰山出藥對峙者為志山一名鷙山靈龜山在常熟縣西北五十里周二十一里

   西南接常州府無錫縣界西北接常州府江隂縣界俗稱三界山亦曰顧山又曰香山常熟

   山在常熟縣北琴川志在縣北三十七里本名銅官山唐天寶六載改名北有石家山范山

   在常熟縣北三十六里梁范冀兄弟同居此因名福山在常熟縣北四十里琴川志本名覆

   釜山以形似名唐天寶六載改名金鳳山梁乾化二年改今名宋建炎三年韓世忠控守福山以備

   金人海道之師明初敗張士誠於福山港新志北臨大江與通州之狼山相直龎山在呉江縣

   東南三里其北即龎山湖陸墓山在震澤縣西北吳地記有梁門下侍郎陸雲公墓因名府

   志在呉江縣西北二十里接呉縣界横山三面環山一面臨湖賀九嶺在呉縣西一名賀家

   嶺縣志花山接連有三嶺一𣵀槃一賀九一雞窠過湼槃遂接支硎之南峯呉郡諸山錄度賀家嶺

   大石如横案上立兩石俗云嶺北有新婦石此其箱篋也拂水巖在常熟縣虞山之南嶺上

   下臨壑谷水泉下注如練風拂掠之則水倒飛噴濺如雨大江自常州府江隂縣流入昭文縣

   界又東流入海九域志常熟縣有大江亦名楊子江琴川志揚子大江在縣東迤而北與通州對岸

   東則白茅浦東北則滸浦正北則福山浦西北則奚浦黄泗浦為五大浦皆通江 按府屬常熟縣

   舊名海虞呉地記為縣東臨滄海自是議者遂謂大海在縣其實非也縣北與通州相對九域志通

   州止云有大江及江口鎮通州為江則對境可知此一證也水利書于崑山諸港浦則云入海于常

   熟諸港浦則云入揚子江自後言水利者皆然又一證也江應辰請罷滸浦寨議言其地邊江不當

   海道去海尚一百六十餘里又一證也海水味鹹江水味淡今縣界雖有潮到而味不鹹又一證也

   蓋古時縣界闊遠故東北濵海自明中葉分置太倉州之後凡縣界濵海之地已割屬之今自江隂

   至縣西北黄泗浦奚浦以東地勢雖漸迤而南然自福山北距通州之狼山又東越滸浦白茅又東

   至太倉州之七鴉口始折而南是為大洋其在常熟縣境者止可謂之江尾而非海也松江

   自太湖分流逕呉江縣東北流入長洲縣界又東入崑山縣界又東南入太倉州嘉定縣界即古笠

   澤也亦名南江左傳哀公十七年越伐呉呉子禦之笠澤夾水而陣國語呉王起師軍於江北越軍

   江南漢書地理志呉縣有南江在南東入海韋昭曰笠澤即松江去呉五十里水經南江東北為長

   瀆厯河口東則松江出焉酈注松江上承太湖更經笠澤在呉南松江左右即呉越戰處自湖東北

   流七十里江水奇分謂之三江口史記正義蘇州東南三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至太

   湖名曰松江即古笠澤江元和志在縣東五十里經崑山入海呉地記一名松陵江通志一名呉淞

   婁江在長洲縣東婁門外上承太湖東流入崑山縣界又東北入太倉州界史記正義三

   江口一江東北下三百餘里入海名曰下江亦曰婁江續圖經崑山塘自婁門厯崑山縣而達海即

   婁江也記畧崑山塘北納陽城湖南吐松江宋至和二年修築更名至和塘舊志至和塘合維亭諸

   水至崑山縣城西南分為二一東繞城南為濠一少北入城出東門與城南水合又東合新洋江夏

   駕浦入太倉州界明統志新洋江今堙塞僅成小浦白蜆江在呉江縣東南即古東江也亦

   名白蜆湖水經注太湖水自三江口東南入海為東江史記正義三江口一江之東南上七里至白

   蜆湖名曰上江亦曰東江舊志宋元祐中單鍔議開白蜆江使太湖水由華亭入海縣志在縣東南

   四十里西北與龎山諸湖相通西則汾湖之水匯焉其東為小龍港引流入於松江東北與長洲姚

   城湖相接三江口在吳江縣北吳越春秋呉太子友曰越王將選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

   之中又范蠡辭越王乘扁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水經注自太湖東北流七十里江水奇分謂之三

   江口史記正義蘇州東南三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名松江一江東南上七十里名東

   江一江東北下三百餘里入海名婁江於其分處號曰三江口 按呉越春秋始有三江口而不詳

   江為何江庾仲初始指松婁東三江而不詳其分流在何地張守節始指其口在蘇州府東南三十

   里則已明有其地但宋元以來水道變遷朱長文始以至和塘為婁江盧熊分松江為二派謂一出

   長橋一出甘泉橋己非一地王鏊又分松江呉淞江為二派以呉淞為東江又謂自大姚分支與盧

   熊説又異且謂婁江自太湖鮎魚口分流則其口又不出自松江矣諸説皆無的據今止就守節之

   説㝷之其地大約在呉江長橋西北鮎魚口東南運河西岸長洲小長橋之間明統志謂在崑山縣

   者誤黃天蕩在長洲縣東亦曰皇天蕩唐書乾寕三年楊行密救董昌遣兵與錢鏐戰

   於皇天蕩即此又東為尹山湖長蕩在長洲縣西北十里周二十里受山塘水東通元和塘西

   北達於運河運河自浙江秀水縣流入震澤縣南平望鎮曰南塘河亦曰上塘河與荻塘河

   合流曰官塘河西北行四十里至呉江縣城東曰北塘河亦曰古塘河凡三十里至夾浦入長洲縣

   界又西北入呉縣界為胥江為南濠又北繞白公隄出望亭入無錫縣界明統志在府城西十里南

   達嘉興北接無錫又有新開河在府三里南濠其水由閭門運河轉西北入楓橋運河荻塘

   河在震澤縣南宋慶厯中開自浙江湖州府南潯鎮而東五十三里至平望經鶯脰湖與南塘河

   太湖在府境西南禹貢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震澤底定爾雅十藪呉越之間有具區周禮揚州藪曰具區

   浸曰五湖越語越伐呉至五湖史記河渠書于呉則通渠三江五湖孔安國書傳震澤即呉南太湖

   漢書地理志呉縣具區澤在西揚州藪古文以為震澤越絶書太湖周三萬六千頃其千頃烏程也

   呉越春秋韋昭注五湖者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共太湖而五實一湖也虞翻曰太湖東通松江南通

   霅溪西通荆溪北通滆湖東連韭溪凡有五道故曰五湖吳錄太湖周行五百里故名水經注南江

   東注於具區謂之五湖口五湖謂長塘湖太湖射貴湖滆湖又太湖之通稱也括地志太湖在呉縣

   西南四十五里張守節正義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貢湖胥湖皆在太湖東岸五灣為五湖古時應

   别今並相連陸龜𫎇曰太湖上稟咸池五車之氣故一水五名新唐志太湖占蘇常湖宣四州之境

   瀆圖經太湖吐吸江海所容者大故以太名 按宋景祐間范仲淹以呉人領郡深究利病謂松江

   一川必不能盡洩震澤之水宜疏導各邑河渠以分其勢於是親至海浦開復茜涇等五河至今民

   受其利明永樂二年蘇松水患令户部尚書夏原吉疏治以吳淞漲塞猝難開浚因浚呉淞兩岸安

   亭等浦引太湖諸水入劉家白茅二港直注江海又浚松江之大黄浦水患以息宏治七年吳中大

   水命侍郎徐貫疏浚水道貫開浚呉江長橋菱蘆之地又開吳淞白茅導水入於江海又開各斗門

   以洩運河之水由江隂入江下流遂不復阻 本康熙十年巡撫馬祐請濬劉阿呉淞江十九年

   巡撫慕天顔復濬白茅浦孟河而後太湖之水北達江東達海通流無滯矣乾隆四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時   仁宗睿皇帝隨扈有   御製太湖詩石湖輿地紀勝在呉

   縣盤門西南十里太湖之派范蠡所經入五湖者新志在府西南二十里白洋灣所匯也界呉縣呉

   江之間有茶磨諸峯映帶頗為勝絶宋范成大因越來溪故址小築亭榭孝宗書石湖二字賜之中

   有千巖觀天鏡閣玉雪坡盟鷗亭諸跡有巨石刻大士像因名石佛寺湖中長橋卧波為行春橋風

   帆沙鳥致為清曠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二十年四十五年   御製初遊石湖泛舟

   石湖遊石湖㬪韻石湖八絶句詩並   賜御扁二   御聯一海潮菴後有泉自石流出匯

   為池可半畞餘   御題石湖二字鐫之崖壁夏駕湖在吳縣西呉地記夀夢盛夏乘

   駕納涼之地呉郡志在縣西城下今城下但存外濠即漕河也河西悉為民田不復有湖民猶於湖

   旁種菱甚美謂之夏駕菱云沙湖在長洲縣東二十里宋水利書曰太湖外有四湖長洲則

   沙湖姑蘇志一名金沙湖明宏治九年主事姚文灝築沙湖隄袤三百六十丈姚城湖

   洲縣東南三十八里亦名姚城江以古摇城得名俗訛為姚自呉江縣龎山湖東北流經姚城市匯

   為湖南通白蜆江東南通陳湖入崑山縣界陳湖在長洲縣東南西通呉淞江東通澱山湖

   接崑山縣界女墳湖在長洲縣西北越絶書闔閭女冢在閶門外道北下方池廣四十八

   步白居易詩女墳湖北武邱西呉地記墳後陷成湖今號女墳湖在呉縣西北六里寰宇記以水繞

   墳因名女墳湖陽城湖在長洲縣東北自吳淞江來東接崑山縣界姑蘇志崑山之水皆自

   陽城而入縣志湖有三曰東湖中湖西湖共廣七十里通志所納之水凡十視諸湖蕩為大東為包

   湖為傀儡蕩二水與陽城合而為一又東為巴城湖北為鰻鱺湖施澤湖澹臺湖在元和縣

   東南史記澹臺滅明南逰至江索隱今呉國東南有澹臺湖即其遺蹟所在吳地記在呉縣東南十

   里澹臺子羽宅陷為湖湖側有墳府志上源受太湖水東流過寶帶橋入運河等港澱山湖

   在崑山縣南接青浦縣界府志在崑山縣南八十里匯蘇秀湖三州之水由西南趨入呉淞江

   城湖在崑山縣西北西通陽城湖南出至和塘東出雉城湖雉城湖在縣西北十八里

   承湖在常熟縣東南五里呉越春秋昆湖周七十六頃一畞一名隱湖府志長三十六里廣十

   八里東南通崑山縣界東出白茆浦入江通志自常州府無錫縣以東長洲以北之水匯流於此

   尚湖在常熟縣西南四里北出黃泗浦入江上有虞山映帶頗為奇勝相傳太公尚嘗釣於此

   故名又名西湖龎山湖在呉江縣東三里西接太湖從甘泉橋出運河東出急水港由白蜆

   江入澱山湖姑蘇志下流為黎湘菱湖葉澤湖新湖葉湖之東為九里湖亦名同湖汾湖

   江縣東南六十里蘆墟西一名分湖以分屬呉江嘉興也其東流通三泖入華亭界其北流通鶯脰

   鶯脰湖在震澤縣西南其源自天目東流至荻塘㑹爛溪水併出平望匯於此以其形

   似鶯脰故名或訛為鶯竇湖 本朝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   御製鶯脰湖詩

   掘城湖在震澤縣西南周三十里分流為諸涇港入荻塘越來溪在呉縣西南史

   記正義子胥亡後越人自松江北開渠至横山東北入呉呉地記胥門西五里有越來溪呉郡志在

   越城東南與石湖通流貫行春及越溪二橋北入橫塘清澈可鑒越兵自此溪來入呉故名

   水溪在呉縣西南呉郡志在呉故宫中俗云西施浴處人呼為脂粉塘呉王宫人濯粉於此明

   統志在縣西二十七里源自光福塘來東過木瀆入横塘新志謂之箭涇在香山下烏角溪

   在長洲縣西北四十二里接常州府無錫縣界其水西達太湖東入運河麻溪在呉江縣南六

   十里南匯諸湖蕩之水東流合於爛溪復東南經王江涇入運河爛溪在震澤縣南六十里

   南受浙江嘉興石門桐鄉諸境之水經浙江湖州府之烏鎮又東北匯諸湖蕩之水注於鶯脰湖

   胥塘水在呉縣西南寰宇記姑蘇山西北十二里有胥口姑蘇志胥口塘在縣西南太湖口

   自胥口東流九里入木瀆香水溪匯焉又東入跨塘匯越來溪又東至胥門入運河自橫塘北流直

   入運河曰洞涇光福塘水在吳縣西南自虎邱山橋上下崦受太湖水經靈巖山與箭涇

   合東入木瀆山塘水在長洲縣西北上承運河自城西北沙盆潭折而北繞虎邱又西至

   滸墅入運河姑蘇志運河北流與虎邱山塘水合曰射瀆亦曰石清皇甫汸縣志自呉國以來遊虎

   邱者率由阡陌以登至唐白居易守是州始鑿渠以通南北南達於運河今之山塘是也元和

   塘水在長洲縣北齊門外一名雲和塘即常熟運河也東通婁江西通閶門運河鮎魚

   口水在呉江縣西北十八里上承太湖北流入長洲縣界即婁江之上源也又有夾浦在縣北

   二十里與長洲縣分界西當鮎魚口東接吳淞江琴川在昭文縣治琴川志縣治前後横港

   凡七若琴絃然皆西受山水東注運河或曰縣有五浦注海若五絃也今横港水僅有一二通流餘

   皆堙夏駕浦在崑山縣東南二十里明永樂二年尚書夏原吉鑿夏駕浦使吳淞江水

   北入婁江遂名尚書浦千墩浦在崑山縣東南三十六里松江自呉門東下至此江南北

   凡有千墩故名澱山湖水由此入呉淞江明永樂二年太常少卿𡊮復浚千墩浦遂名千墩曰少卿

   墩又有大石浦在縣東南四十里接青浦縣界瓦浦在崑山縣東南元大徳八年都水任仁發

   西自瓦浦浚呉淞舊江東至嘉定石橋洪迤邐入海新志在縣東南三十六里西通奣子浦西南通

   夏駕浦東出雞鳴塘縣境東南之水皆以此為蓄洩小虞浦在崑山縣西南三里宋至和二

   年治此浦又大虞浦在縣南九里明宏治十一年工部郎中傅潮浚大虞浦戴墟浦

   山縣西三十里宋淳祐中發運使魏峻疏至和塘東至此浦亙四十餘里小山浦在常熟縣

   西宋宣和二年趙霖開修張墓塘北徹此浦又開修山塘涇自浦口至本縣市河黃泗浦

   在常熟縣西北宋宣和二年趙霖修此浦連小山浦開至河口長七十里有奇縣志在縣西北五十

   里接常州府江隂縣界許浦在常熟縣北七十里宋時以此浦白茆及崑山之茜涇下張七

   鴉為五大浦縣志自縣東濠東行三十五里為梅里塘又東北行三十五里為許浦入江亦作滸浦

   福山浦在常熟縣北宋水利書常熟有福山東橫塘福山西橫塘是古人東取海潮北取掦

   子江水灌田姑蘇志自縣城北行四十里入揚子江白茆浦在昭文縣東宋景祐元年知蘇

   州范仲淹濬白茆等浦紹興二十四年大理丞周環議以太湖東北由諸浦入江其沿江洩水惟白

   茆最大元明時屢經浚治 本朝康熙二十年撫慕天顔浚此浦自支塘迤東以至海口淤道四

   十三七浦在昭文縣東南一名七浦塘舊志西通陽城湖南通巴城湖北通白茆港東入

   太倉州界達海自白茆浦塞諸水賴此宣洩𤓰涇港在呉江縣北九里縣志分太湖水東

   北出夾浦會於呉淞江練瀆在呉縣西南唐皮日休詩空闊嫌太湖崎嶇開練瀆三㝷齾石

   齒數里穿山腹續圖經洞庭有所謂練塘者練兵之所也府志在鴻鶴山西南入平湖北通官瀆

   交讓瀆在長洲縣城内續圖經昔陸慧曉與張融並宅其間有池池上有楊柳二株何㸃歎

   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讓舊傳有交讓瀆蓋因陸張得名也呉郡志在羅城東北隅又曰有

   交讓巷俗訛為甘漿港府志在子城北今為民居所侵僅有汚池丈許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製有文讓瀆詩雪灘在呉江縣東吳淞江岸宋王汾取名也百花洲在吳縣城

   内北自胥門南抵盤門水極深廣銷夏灣在呉縣西南續圖經湖岸極清處為消夏灣呉

   郡志在洞庭西山之址繞山十餘里舊傳呉王避暑處周迴湖水一灣寒光逼人府志長九里又明

   月灣在太湖石公山西二里死亭灣在呉縣西寰宇記在閶門外七里即朱買臣妻自縊

   錦帆涇在呉縣城南盤門内呉郡志即内城沿城濠也相傳呉王錦帆以遊今濠故在

   亦通大舟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製雜詠呉下古蹟有錦帆涇詩 採 蓮涇

   縣城内呉郡志在城内東南隅運河之湯此種蓮舊蹟也今可通舟南畿志上有採蓮涇橋

   龍潭在呉縣西南唐皮日休詩龜山下最深惡氣何洋溢涎水𭧂龍巢腥風捲蛟室洗馬

   池在呉縣城内府學前又常熟縣北六里亦有洗馬池相𫝊宋紹興初尹圑練屯兵洗馬之處

   北池在長洲縣治東唐郡治内池也又名後池呉郡志唐時在木蘭堂後韋應物白居易常有

   歌詠皮日休陸龜𫎇亦有木蘭堂後池詩梅摰百北池十詠蔣堂有北池賦白龍池

   熟縣頂山龍祠之下𡻕旱於此禱雨横塘在呉縣西南十里經貫南北之大塘也南極齾塘北

   抵楓橋分流東出故名走狗塘在呉 西南二十五里越絶書云闔閭走犬長洲此即田

   獵之蓮塘在呉縣西十二里寰宇記有田數畞生蓮花千葉華麗蜀州李建中移置京帥

   不生新志横塘之西梅灣之隂曰蓮蕩蓋即此也櫻桃塘在崑山縣北十二里元大德間

   參政朱清申請開浚名曰新塘東達婁江南通呉塘北至常熟塘鹽鐵塘在常熟縣北四

   十里即海塘之内河也姑蘇志白茆塘南一水東南流曰鹽鐵塘横亙七十餘里莊練塘

   在呉江縣東南八十里接諸湖蕩之水南接浙江嘉荅縣界北入松江府華亭縣界憨憨泉

   在元和縣虎邱山上呉郡志相傳為得道僧憨憨和尚卓錫所出陸羽泉在元和縣虎邱

   山塘呉中水品第三呉郡志在劒池旁面濶丈餘上有石轆轤四旁皆石壁鱗皴天成下連石底泉

   出石脈中郡守沈揆作亭於井旁以為宴坐之所府志即藏殿側石井俗名𮗚音泉 本朝乾隆二

   十二年   御製有陸羽泉詩海眼泉在崑山縣西北馬鞍山下六品泉

   江縣東南六里唐陸羽品為第四張又新品為第六呉郡志松江水世傳第四橋下水是也橋今名

   甘泉橋好亊者往往以小舟汲之越公井在呉縣西唐廣明元年僧茂乾記云惟兹巨井

   坐當横山艮位越來溪西百歩隋開皇十年國公楊素築城創井時屯師孔多日飲萬人邇來三

   百餘年邑則可改井道不革呉郡志在治平寺前山岡上徑丈八尺石欄如屏繞之柳毅井

   在呉縣西南洞庭東山丹井在常熟縣治致道觀後相傳井有藏丹宋治平中道士李正則

   浚井得藏丹石䃭啟之化為雙紅鴿飛入尚湖又名鴿井明學士宋濂撰銘井上










                        總纂官王廣䕃恭纂輯

                        前提調官張日章恭覆輯

                        校對官呉文藻恭 校

                        校對官賀式韓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蘇州府

 ︹古蹟︺婁縣故城在崑山縣東北秦置縣後漢建安二十四年孫權封陸遜為婁侯呉黄龍

  元年又封張昭為婁侯宋齊後省呉郡志今崑山縣東北三里有村曰婁縣蓋故縣所治又羅處約

  古圖經云崑山縣有故城在縣東三百步今縣東猶謂之東城頭近𡻕耕者於東寺之後多得古城

  甎及銅箭鏃云海虞故城在常熟縣東晉太康四年置宋齊因之隋平陳廢入常熟元和

  志常熟縣南至蘇州一百里本漢呉縣地梁大同六年分置唐武德七年自南沙移理海虞城九域

  志縣在州北七十里琴川志有常熟鎮在縣東一百二十歩即廢縣猶有鎮橋存焉 按寰宇記虞

  山在縣西六里則唐宋故縣尚應在今縣之東今縣蓋南宋初李闓之所移也蓋是時縣址止緣虞

  山東麓至元時築城始展拓西偏上跨山脊東海廢郡在常熟縣北晉置宋書州郡志

   晉元帝初割呉郡海虞縣之北境為東海郡立郯胊利城三縣永和中郡縣俱移出京口南齊志有

   海陽縣屬昆陵郡梁屬信義郡隋省入常熟縣其地蓋皆今縣東北濱江之地信義廢縣

   在崑山縣西二十里梁分婁縣置隋廢隋書地理志常熟有信義縣平陳後併入之呉郡志今崑山

   縣西二十里有信義村即故信義縣土人或訛為鎮義興國廢縣在常熟縣東梁置隋

   省入常熟或曰即支塘城也在縣東四十五里南沙廢縣在常熟縣西北晉置宋書州郡

   志南沙縣本呉縣司鹽都尉署呉時名沙中呉平後立暨陽割屬之晉咸康七年罷鹽署立以為縣

   隋書地理志呉郡領常熟縣舊曰南沙梁置信義郡平陳郡廢併所領海陽前京信義海虞興國南

   沙縣入焉舊唐書地理志常熟縣舊治南沙城武徳七年移治海虞城縣志今縣西北五十里有南

   呉城今府治史記呉太伯奔荆蠻自號勾呉及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已君

   呉因而封之傳至壽夢而呉始益大稱王始通於中國春秋哀公二十二年越滅呉又史記楚考烈

   主徙封黃歇于江東城故呉墟為都邑漢書地理志會稽郡治呉縣故國周太伯所邑系本諸樊始

   自梅里徙呉呉越春秋闔閭使伍子胥相土嘗水造築大城周四十七里陸門水門各八越絶書又

   有伍子胥小城周九里二百七十步漢初劉賈有呉築呉市西城名定錯城屬小城北至平門呉地

   記夀夢始别築城為宫室於平門西北二里周敬王六年闔閭始使子胥築大城亦曰闔閭城西閶

   胥二門南盤蛇二門東婁匠二門北齊平二門隋開皇九年楊素移郡及縣於横山東五里新立城

   郭唐武德七年卻復舊址後因王郢叛亂城圯重修寰宇記今闔閭城周三十里水陸十有二門續

   圖經闔閭城即今郡城一曰閶門呉越春秋閭門者以象天門通閶闔風也闔閭欲破楚楚在西北

   故立閶門以通天氣復名破楚門寰宇記云呉城西門也春申君改為閶門府志西北門也一曰胥

   門呉越春秋越王追呉王欲入胥門未至六七里望呉南門見伍子胥之神府志西門也一曰盤門

   呉地記古名蟠門嘗刻木為蟠龍以鎮越又曰氷陸相半沿洄曲屈故謂之盤門府志西南門也一

   曰赤門呉地記有赤門在蛇門東又東南有魴鱮門皆非八門之數呉郡志今猶有赤門灣近葑門

   府志正南門也一曰蛇門呉越春秋立蛇門者以象地户闔閭欲東併越越在東南故立蛇門以制

   敵國呉郡志云在已方故名府志東南門也一曰葑門即東門史記子胥將死曰必抉吾眼懸呉東

   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也呉越春秋子胥與種蠡夢曰越如欲入更從東門當爲開道貫城以通路

   乃穿東西隅以達越軍續圖經云當作封門取封禺之山以爲名呉地記匠門南三里有葑門皆不

   在八門之内府志東南門也一曰匠門呉地記又名干將門闔閭使干將鑄劔於此後語訛爲匠門

   一曰婁門越絶書呉有婁門呉地記本號疁門東南有秦時古疁縣至漢改爲婁府志東門也一曰

   齊門越絶書闔閭伐齊大克取齊爲質子爲造齊門又曰望齊門呉越春秋闔閭爲太子波聘齊女

   女少思齊日夜號泣因病乃起北門名曰望齊門令女往遊其上府志東北門也一曰巫門越絶書

   呉有巫門呉地記作平門子胥平齊大軍從此出故號平門東北三里有巫咸墳亦號巫門呉郡志

   巫字𩔖平因訛今有平門塘府志北門也儲城在呉縣西南呉地記胥門南三里有儲城呉王

   儲糧之所魚城在呉縣西南呉地記胥門南十五里有魚城續圖經蓋呉王控越之地宜爲呉

   城謂之魚城誤周必大南歸錄魚城基厚而方土極細故久不壞越城在呉縣西南十八里

   石湖旁呉郡志在胥門外呉王在姑蘇越築此城以逼之城堞髣髴具在苦酒城在呉縣西

   南二十里呉郡志魚城西南有故城長老云呉王築以醸酒今俗呼爲苦酒城呉地記在胥門西南

   石城在呉縣西呉越春秋闔閭興樂石城越絶書闔閭所置美人離城也章懷太子曰在

   呉縣西南呉郡志硯石山有石城去姑蘇山十里居東城在長洲縣界越絶書居東城者

   闔閭所遊去縣二十里劉昭注訛爲居巢城搖城在長洲縣東南越絶書搖城呉王子居焉

   後越王搖居之姑蘇志在縣東南三十八里今其地名大姚鴨城在長洲縣匠門外東南二

   十里沙里中寰宇記呉王養鴨所也又東五里有豨巷是養猪之所又東二里有豆園吳王養馬處

   麋湖城在長洲縣北五十里越絶書闔閭所置麋也又巫門外有麋湖西城越宋王城也又

   有太公城章祈城並在縣東北姑蘇志章祈疑即𪅂𪆂在今二十二都鴻城在元和縣東婁

   門外越絶書故越王城也又有後城堵城並在縣東南數十里今尹山郷有堵城里巫欐城

   在元和縣東十五里越絶書闔閭所置諸侯逺客離城也又有欐溪城闔閭所置船宫也陽城

   在元和縣東北三十里環繞有湖曰陽城湖相城在元和縣東北五十里相傳子胥𥘉築城

   時先於此相地壘土為城下溼乃止其地因以為名南武城在崑山縣西北漢書地理志婁

   縣有南武城闔閭所造以候越越絶書婁縣有城去縣三十里今為鄉姑蘇志有武城村在朱塘鄉

   三四保府志又有巴城在縣西北十八里金城在縣東三里度城在縣東南七十里相𫝊為黄巢築

   西鹿城江南通志西鹿城在崑山下有卜將軍廟碑云葬於崑山西鹿城雉城

   山縣西北十八里陶城在常熟縣東三十里相近又有閭城郭城利城皆有遺址而陶城尤

   大與莫城等今縣境共有十二城唐廣明中盜起詔諸道州縣於墅落許立城堡集民兵自衞縣城

   之多蓋以此支塘城在常熟縣東四十五里元末張士誠浚白茆時因故城址修築今為

   支塘莫城在常熟縣東南十二里相傳莫邪鑄劒之所亦謂之劔城今有廟曰莫邪大王

   或謂之莫邪城有塘曰莫門又縣東四十里有莫城樂史以為漢莫𠖥築以壯海防者扈城

   在常熟縣北五里世傳呉王建離宫扈蹕故名今有扈城村九里城在常熟縣北九里琴

   川志今縣北福山塘東岸直九折塘口有古城址今尚存去縣十三四里尚墅城在常熟縣

   北十八里通志張士誠入福山港修此城以屯兵金鳳城在常熟縣北四十里舊志唐天

   祐中呉越所築在金鳯山下故名即今福山城址鵧城在昭文縣東北十五里又有朗城亦

   在縣養魚城寰宇記在呉江縣西二十五里呉王養魚之所陌城在呉江縣北一

   名石頭城亦名酒城又名壇城史記正義子胥見夢越軍令從東南入越王乃迴軍從蘇州東南三

   十里三江口向下三里臨江北岸立壇殺白馬祭子胥杯動酒盡因立廟於江上今其側有浦名上

   壇浦寰宇記石頭城在呉縣東南三十五里大江邊一名陌城夫差既殺子胥後悔之臨江築塘剏

   設𥙊奠百姓緣為立廟於此呉郡志酒城在壇塘邊一名壇城夫差𥙊子胥處臨祭勸酒故名

   隧在長洲縣西北戰國策蘇秦曰越王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隧史記正義干隧在呉縣西北

   四十餘里甪里在呉縣西南史記四皓有甪里先生正義呉人姓周太伯之後今太湖中洞庭

   山西南中有祿里村是呉郡志有角頭即角里在洞庭山村烏夜村在呉江縣南呉郡志

   晉穆帝后何準女寓居縣南產后於此將產之夕有羣烏夜驚於村落衆共異之自後烏夜鳴必邀

   雞陂墟在元和縣東越絶書婁門外雞陂墟呉王所以畜雞去縣二十里 本朝乾隆

   二十二年   髙宗純皇帝南巡   御製有雞陂墟詩鶴 市在元和縣東呉越春秋闔

   閭葬女舞白鶴於市中令萬民隨而觀之還使男女與鶴俱入羨門因發機以揜之縣志今縣東有

   鶴舞南園在呉縣治府學旁宋王禹偁爲長洲令常攜客醉飲於此有詩云他年我若功

   成後乞與南園作醉鄉續圖經南園之興自呉越廣陵王元璙帥中呉好冶林圃於是釃流爲池積

   土爲山島嶼峯巒出於巧思求致異木積𡻕皆合抱舊有三閣八亭二臺龜首旋螺之𩔖𡻕乆摧圮

   其存者猶有流杯四照百花藥室惹雲風月等處毎春縱士女游覽焉又有元璙别宅與南園相近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製𭔃題南園詩 梧 桐園在呉縣西南呉郡志在呉宫本

   呉王夫差園也樂府曰梧宫秋呉王愁新志在館娃宫側辟疆園在呉縣界晉時顧辟疆之

   園也王獻之入會稽經呉門先不識主人值辟疆方集賓友酣燕園中而獻之遊厯既畢指麾好惡

   旁若無人唐時其園猶在顧况嘗假以居陸龜𫎇詩呉之辟疆園在昔勝槩敵前聞富修竹後說紛

   怪石不知清景在盡付任君宅續圗經任晦宅見於皮陸詩有深林曲沼危亭幽砌殆即辟疆之園

   也今任園亦不可考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   御製有辟疆園詩西園

   洲縣東呉郡志本郡圃之西隙地直子城甚袤今為教場俗呼後設場拙政園在婁門外

   茂樹曲池勝甲呉下長洲苑在長洲縣西南越絶書闔閭走犬長洲漢書枚乘説呉王濞曰

   漢修治上林圈守禽獸不如長洲之苑服䖍曰呉苑孟康曰以江水洲為苑也韋昭曰長洲在呉東

   晉左思呉都賦佩長洲之茂苑元和志長洲取長洲苑為名苑在縣西南七十里呉郡志長洲在姑

   蘇南太湖北闔閭遊獵處也樂圃在呉縣北續圖經本錢氏廢圃廣輪逾三十畞高岡清池

   粗有勝致長文棲隱於此號曰樂圃呉郡志錢氏時號金谷館娃宫在呉縣西南越絶書

   呉人於硯石山作館娃宫呉都賦幸乎館娃之宫張女樂而娛羣臣呉郡志靈巖山頂舊有秀峯寺

   即呉館娃宫也呉地記閭閭城西有硯石山上有館娃宫今靈巖寺即其地 本朝乾隆十六年

   十二年二十七年四十五年   御製靈巖詩雜詠有館娃宫詩五疉沈德潛韻南城宫

   在長洲縣東越絶書南城宫在長樂里呉郡志又有美女宫夫差所作土城周百九十步句踐所進

   美女西施鄭旦之宫室也呉宫在長洲縣東陸龜𫎇問呉宫辭序云甫里之鄉曰呉宫在長洲

   縣東南五十里其名存其跡滅悵然興懷因作辭以問之今有呉宫鄉東宫西宫

   洲縣界闔閭所建越絶書東宫周一里二百七十步西宫在長秋周一里二十六步又前宫後宫西

   宫在呉江縣沈張湖之西皆呉王夫差離宫也今村名猶沿其舊黃堂在長洲縣東呉郡志

   春申君子假君之殿也後太守居之數失火塗以雄黄遂名黃堂即今太守正廳是也天下郡治皆

   名黃堂倣此木蘭堂在長洲縣束呉郡志在郡治後唐張搏自湖州刺史移蘇州於堂前

   大植木蘭花當盛開時燕郡中詩客陸龜𫎇詩為一時絶唱又雙蓮堂在木蘭堂後舊芙蓉堂也至

   和初郡守吕濟叔建三賢堂在長洲縣東呉郡志舊名思賢亭祀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紹

   興中重建改曰三賢堂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製有三賢堂詩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

   年四十九年俱有御製三賢堂用高啟韻詩七檜堂在長洲縣南輿地紀勝在天慶

   觀之東葉參少卿守呉因居焉作此堂以佚老三瑞堂在長洲縣西楓橋宋孝子姚淳所居

   其先墓有甘露靈芝瑞參之異蘇軾嘗為賦詩有楓橋三瑞皆目見之句四賢堂在崑山縣

   城内姑蘇志宋孝宗朝李衡為御史與諫官王希吕相繼論張説不報時給事中莫濟不書勅直學

   士周必大不草制四人同時去國布衣莊治賦四賢詩以紀之其後衡之孫潛作堂於家畫四賢像

   並祀半隱堂在崑山縣治宋莫仲宣所築又有西園其别墅也韓侂胄當國仲宣閒居

   十年號西園居士玉山草堂在崑山縣西界溪上府志元顧仲瑛築亦曰玉山佳處園

   池亭榭詩酒觴詠時稱呉中第一楊維楨為之記城南佳趣堂在常熟縣虞山東芝

   溪上姑蘇志邑人虞子賢嘗得朱子和張忠獻城南佳趣雜詠真蹟遂以名堂元周伯琦書額

   雲樓在長洲縣郡治後子城上即古月華樓呉地記唐曹恭王所建白居易有齊雲樓晚望詩

   今名飛雲閣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製有齊雲閣詩初陽樓在長洲縣東呉郡志

   在郡中池上皮日休詩危樓新製號初陽觀風樓在長洲子城西龔明之中呉紀聞唐時謂

   之西樓白居易有西樓命宴詩後更為觀風今復為西樓虹月樓在新陽縣通闠橋西元人

   朱君璧善畫嘗作紫霧龍宫圖十年始就人謂其妙入神品後兵亂君璧抱圖坐樓中寇望虹氣貫

   月疑有寶蹤跡而至攘取觀之怒裂而去楊鐡崖易其名曰虹月樓並記之虎邱閣

   和縣虎邱山元陶九成輟耕錄平江虎邱閣版上有一竅當日色清朗時以掌大白𥿄承其影則一

   寺之形勝悉見於此而頂反居下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製有虎邱閣詩滄浪亭

   在郡學之南葉夢得石林詩話錢氏廣陵王元璙别圃宋蘇舜欽得之築亭曰滄浪因作滄浪亭記

   呉郡志積水彌數十畞旁有小山高下曲折與水相縈帶府志子美死屢易主後亭為章申公家所

   有紹興後歸韓世忠家俗名韓王園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四十九年有   御製滄浪亭詩

   金閶亭在呉縣閶門外陸龜䝉謂梁鴻墓在金閶亭下一里是也池光亭在長洲縣

   郡宅後池北唐白居易命名紹興十七年郡守鄭滋重建四照亭在長洲縣郡圃東北宋郡

   守王渙爲屋四合各植花石隨時之宜又有秀野亭在城北郡守洪遵建胥屏亭在長洲縣

   西北寰宇記虎邱東北十里有胥屏亭流杯亭在長洲縣北呉地記在女墳湖西二百步

   闔閭三月三日汎舟遊賞之處范公亭在崑山縣薦嚴寺後圃宋參政范成大讀書寺中游

   息於此因名松江亭在呉江縣東呉淞江口唐白居易有淞江亭攜樂觀魚詩方輿勝覽

   又有呉江亭宋蘇舜欽有詩鱸鄉亭在呉江縣東長橋上呉郡志始陳堯佐題松陵詩有

   秋風斜日鱸魚鄉之句紹興中林肇爲令作亭江上以鱸鄉名之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製鱸鄉亭詩垂虹亭在呉江縣長橋宋慶厯中令李問建蘇軾自杭移高密與張子野等

   俱在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呉郡志呉江利往橋有亭曰垂虹而世並以名橋 按米芾詩

   所謂垂虹秋色满東南是也如歸亭在呉江縣東南呉郡志在松江蔡襄題壁云蘇州呉

   江之濱有亭曰如歸者隘壞不可居康定元年知縣事秘書丞張先始爲大之醉眠亭

   江縣松江呉郡志李無晦所居李高尚不仕徙居松江治園亭號醉眠放鶴亭在支硎山

   西南峯寺中今寺廢而亭存即支公别庵也 本乾隆二十七年   御製放鶴亭戯題詩

   般若臺在呉縣城内呉地記晉何曾置在呉縣西二里東北有般若橋姑蘇臺

   縣西南越絶書胥門外有九曲路闔閭造以遊姑胥之臺而望太湖去縣三十里又子胥諫夫差不

   聽曰吾見鹿豕遊姑胥之臺也史記正義臺在呉縣西南三十里横山西北姑蘇山上呉地記闔閭

   造此經營九年始成其臺高三百丈望見三百里 本朝乾隆十六年   御製呉山十六景有

   蘇臺春景詩射臺在呉縣西南越絕書射臺二一在華池平昌里一在安陽里呉地記在呉

   縣橫山安平里任昉述異記呉王射臺柱礎皆伏龜郊臺在呉縣西南呉郡志在橫山東麓下

   臨石湖壇壝之形儼然相傳呉僭王時或曾祀帝也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製郊臺詩

   琴臺寰宇記呉縣硯石山有琴臺續圖經又有響屧廊以楩梓藉其地西施步屧遶之則有聲

   故名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   御製靈巖雜詠有琴臺響

   屧廊五疉沈德潛韻詩讀書臺在常熟縣治西相傳梁昭明太子讀書於此桃花

   塢通志在呉縣城西北隅陳沂南畿志桃花塢在閶門内北城下宋時為樞密章粢别業後為蔬

   圃明唐寅於此地築桃花庵范文正義宅在呉縣治北隅續圖經在普濟樓旁樓鑰

   記曰皇祐中仲淹訪求宗族買田千畞作義莊以贍之宅有二松名堂曰𡻕寒閣曰松風因廣其居

   以為義宅聚族其中馮驩宅呉地記在呉縣東北二里五十步今有彈鋏巷其墳在側石碑

   現存續圖經謂之長鋏巷朱買臣宅在呉縣穹窿山相傳寺基其故址也蔡經宅

   呉地記在呉縣西北五十步今蔡仙鄉是其隱處呉郡志在朱明寺西陸龜𫎇宅

   洲縣城内臨頓里門有巨石龜𫎇遠祖績為鬰林太守罷歸舟輕取石為重號鬱林石續圖經龜𫎇

  始居臨頓里晩益深遁居震澤旁在松江上甫里自號甫里先生呉郡志甫里在長洲縣東南五十

  賀鑄宅在長洲縣城内醋坊橋又有小築在盤門外十里横塘元絳宅

  洲縣東南續圖經在帶城橋東表爲衮繡坊臯伯通宅在長洲縣閶門内臯橋梁鴻於

  廡下賃舂之所范蠡宅通志在長洲縣太湖包山任昉述異記洞庭湖上有釣洲蠡嘗乘舟

  至此遇風止釣於上刻字紀馬丁令威宅在長洲縣陽山文殊法海寺有丹井存焉號令

  戴容宅在長洲縣城内顧況乾元寺記晉戴逵子容之宅也又皮陸北禪寺聯句云歊

  蒸何處避來入戴容宅續圖經容宅即北禪寺也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製雜詠呉下古

  蹟有戴容宅詩琴高宅呉地記在交讓瀆法海寺西五十步其寺濟陽丁法海捨宅所置法

  海蓋丁令威之裔也韓雍宅在元和縣葑門内溪流環帶宛然阡墅呉中甲第也子游

  宅呉地記在常熟縣北一百九十步中有聖井旁有浣沙石方四尺琴川志子游有東西二巷皆

   在縣治西北顧野王宅在呉江縣東府志在縣東三里顧墟後人即其地立廟祀之今

   名顧公祠羅隱庵在元和縣葑門外十里北隅隱以龜𫎇願與之遊因結庵於此後爲魏了

   翁别樂庵在崑山縣東六里圓明村宋侍御史李衡歸老所居臞庵在呉江縣松江

   之濱王份故居圍江湖以入圃多柳塘花嶼景物秀野

  ︹關隘︺滸墅關在長洲縣西北呉地記秦王東巡至虎邱求呉王寶劔虎當墳而踞始皇以劔

   擊之其虎西走二十五里忽失即今虎疁唐諱虎錢氏諱疁改爲滸墅平江紀事虎疁改名許市後

   人訛舊音於許字㸃水爲滸市訛爲墅迄今兩稱之姑蘇志元置抽分司宣徳四年廢抽分司設鈔

   關 本朝因之光福鎮巡司在呉縣西五十里笠澤 本乾隆十一年由木瀆鎮移

   呉塔巡司在長洲縣齊門外蠡口北姑蘇志舊在呉塔移此周莊巡司

   在元和縣東南七十里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由甪直移此石浦巡司在崑山縣東南

   四十里姑蘇志宋祥符間設在石浦鎮明嘉靖中移置千墩浦口巴城巡司在新陽縣

   西十五里元置巡司在高墟村明徒置真義村黃泗浦巡司在常熟縣西北八十里江

   濵明洪武初置白茆港巡司在昭文縣東北九十里宋置寨明初改置巡司同里

   巡司在呉江縣東北十八里唐名銅里宋改今名元置巡司至今因之汾湖巡司

   在呉江縣東北四十五里蘆墟村平望巡司在震澤縣東南四十五里平望鎮府志平

   望與浙江烏程分界唐本屬呉興郡開元二十八年始改入呉縣宋德祐初於此置寨元置巡司至

   今因震澤巡司在震澤縣西南八十五里西至浙江湖州府南潯十二里東山

   巡司在呉縣西南洞庭東山明成化中置今因之隸太湖廳甪頭巡司在呉縣西

   南八十五里姑蘇志角頭司管洞庭西山隸太湖廰簡村鎮在呉縣東南十五里元置巡司

   明因之 本朝雍正四年橫塘鎮在呉縣西南十三里姑蘇志有横塘橋上有亭顔曰

   横塘古渡風景特勝木瀆鎮呉地記在呉縣西南二十七里舊有巡司久裁姑蘇志木瀆司

   管木瀆横塘新郭三鎮 本乾隆十一年移縣丞駐此橫金鎮在呉縣西南三十里一名

   横涇明初置巡司後裁陸墓鎮在長洲縣北八里以有唐陸宣公墓故名舊有甎厰

   亭鎮在長洲縣北五十里續圖經望亭呉王所立謂之御亭隋開皇九年置為驛唐常州刺史

   李襲譽改今名姑蘇志唐李襲譽以梁庾肩吾詩有御亭一冋望之句故改稱陳墓鎮

   和縣陳湖東姑蘇志管葑門外其地東連崑山南近殿山諸湖明初置巡司 本朝乾隆二十年

   夷亭鎮在元和縣東三十五里一名維亭呉地記夷亭館養魚之亭呉郡志闔閭十年東夷

   侵逼呉境下營於此因名之甪直鎮在元和縣東五十里接崑山縣界亦名甫里 本朝

   乾隆二十六年移縣丞駐此蠡口鎮在元和縣北十八里續圖經蠡口在長洲界昔范蠡

   扁舟浮五湖蓋嘗經此中呉紀聞蠡口在齊門之北又有蠡塘在婁門之東兵墟鎮

   山縣東南十八里東通太倉南接呉淞江泗橋鎮在崑山縣東南三十六里商賈輳集

   浦鎮在崑山縣東南四十里南通殿山湖北枕呉淞江即宋置巡司地安亭鎮

   山縣東南四十五里接太倉州嘉定縣境舊有税課局今廢蓬閬鎮在新陽縣東南三十

   里相傳明洪武初瓦浦有土神牌隨潮至其地因名牌落宏治間易今名慶安鎮在常熟縣

   西北八十里臨江舊名石闥市福山鎮在常熟縣北四十里九域志常熟縣有福山慶安梅

   李三鎮琴川志臨江錢氏有國始於福山置戍以防南唐之軍宋初罷建炎初嘗分江隂水軍戍福

   淳祐十年建忠節寨於福山明初置福山港巡嘉靖三十四年築堡城周三里門四置把總防

   守 本朝初設參將今改遊擊鎮守分轄鹿苑支塘徐六涇等處乾隆十九年移海防同知駐此

   許浦鎮在常熟縣東北七十里北抵揚子江東抵海宋建炎初韓世忠討苗正彥駐軍許浦

   即此紹興二年置鎮九年司移定海乾道六年移屯許浦元置許浦通事漢軍萬户府明置巡司

   本朝雍正四年裁梅李鎮在昭文縣東北三十五里琴川志呉越錢氏時遣梅世忠李開

  山戍此以防江北南唐之軍居民依軍成市因取工將之姓以名其地元豐間始為鎮盛澤

  鎮在呉江縣東南六十里地出綢綾商旅輳集之所 本朝乾隆五年移縣丞駐此嚴幕

  鎮在震澤縣東南九十里元置爛谿巡司於此明因之今裁八赤鎮在震澤縣南二十里

  元置長橋巡司於此明因之今裁姑蘇驛在呉縣胥門外姑蘇志即宋姑蘇館明洪武元

  年復改建於胥門外 本朝因之有驛丞平望驛在呉江縣東門外唐置驛在平望鎮後因

  之 本朝順治六年移置垂虹亭下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   御製平望詩

 ︹津梁︺樂橋在呉縣治東臥龍街呉赤烏二年建呉郡志白居易詩云紅欄三百九十橋楊備詩

  亦云畫橋四百則呉門橋梁之盛自昔固然今圖籍所載者三百五十九橋在郡城者今以正中樂

  橋為準分而為四達隨方敘之門外及外縣畧附見焉飲馬橋在呉縣治東宋淳祐中知

   府魏庠建織里橋在呉縣治西南具郡志今訛為吉利橋石巖橋在呉縣城内呉

   郡志在運河上唐白居易建名白頭橋宋天聖初郡守孫冕重修易為孫老橋姑蘇志元總管道童

   重建改名石巖其自號也憇橋在呉縣治西南呉地記呉軍憩歇於此因名臯橋

   縣閭門内呉地記在呉縣北三里五十步漢議郎臯伯通所居 本朝嘉慶十五年都亭

   橋在呉縣城内西北隅呉地記壽夢於此置都驛以招四方賢士虹橋在呉縣西閭門外即

   釣橋也元虞集有記渡僧橋在呉縣西閭門外宋建先以舟渡有僧呼渡舟子弗納僧折楊

   枝浮水而過故名西有上津橋下津橋來鳳橋俱跨運河楓橋在呉縣閶門外西九里宋周遵

   道豹隱紀談舊作封橋後因唐張繼詩相承作楓今天平寺藏經多唐人書背有封橋常住字

   龍橋在呉縣盤門外七里跨運河虎山橋在呉縣西南光福鎮宋嘉泰中建元泰定

   中更名泰定橋越城橋在呉縣西南胥門外呉郡志越來溪水自此橋北流横塘萬年

   橋在胥門外三渡 本朝乾隆五年撫臣徐士林知府汪德馨建延石為堍架木遠接橫跨胥江

   中豁三谼以通巨艦商賈便焉嘉慶二十五年重建行春橋在呉縣西南續圖經在横山下

   越來溪上呉郡志橋甚長跨石湖好事者名小長橋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   高宗

   純皇帝俱有 御製行春橋詩風月橋在呉縣西南洞庭東山莫釐武山之間東西相

   接中貫太湖今名渡水橋通志一名具區風月橋帶城橋在長洲縣内烏鵲橋東府志迤

   邐近府治城南故名與織造舊𪠘相近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   聖祖仁皇帝南巡於此改建

    行宫   賜名凝懷堂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

   俱有   御製凝懷堂詩並   御書額五聯六乘  魚橋在長洲縣治東南呉地記

   在交讓漬昔琴高乘鯉昇仙處續圖經據劉向列仙傳琴高趙人嘗入𣵠水取龍子乘赤鯉來不云

   在呉也列仙傳有英子者亦乘赤鯉昇天呉中門户皆作神魚遂立英祠未詳孰是烏鵲橋

   在長洲縣治東南續圗經烏鵲橋在郡前古有烏鵲館故名夏侯橋在長洲縣治東南宋

   皇祐間建以橋傍有夏侯廟得名 本朝嘉慶二十三年顧家橋在長洲縣治東北呉

   郡志顧悌仕呉為虎頭將軍父亡五日絶漿而死郡人為之建橋臨頓橋在長洲縣治東

   北呉地記有步騭石碑見存臨頓橋續圖經臨頓呉時館名陸龜𫎇嘗居其旁苑橋在長洲縣

   治東北呉郡志在報恩光孝寺之西故傳有闔閭苑圃在其旁百口橋在長洲縣治東北呉

   地記後漢郡人顧訓家有百口五世同居鄉人效之共議近宅造百口橋以彰孝義彩雲橋

   在長洲縣西北半塘寺後左跨山塘名曰彩雲從里號也南新橋在長洲縣西北滸墅關前

   西又有北新橋一名普賢橋皆跨運河花橋在元和縣治東北唐白居易詩揚州驛裏夢蘇

   州夢到花橋水閣頭寶帶橋在元和縣東南十五里跨澹臺湖口一名長橋明陳循記畧蘇

   州城南運河有橋曰寶帶自漢武帝時開以通閩越貢賦唐刺史王仲舒鬻所束寶帶以助工費因

   名元末橋圯正統七年巡撫周忱備工料為橋長一千二百丈洞其下可通舟楫者五十有二高其

   中之三以通巨艦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七年   高宗純皇帝俱有   御製寶帶橋詩

   夾浦橋在元和縣婁門外府志東屬呉江宋紹興初建石橋水勢𨑙疾明宣德間傾圯巡撫

   周忱創船十六艘以鐵繩架為浮橋嘉靖間重建石橋半山橋在崑山縣治西北跨至和

   酒坊橋在崑山縣城内舊名致和橋富春橋在崑山縣城内跨至和塘俗名

   高板玉虹橋在崑山縣東門外跨婁江狀元橋在新陽縣東南宋衞涇建

   士橋在常熟縣治南琴川志跨運河舊名信義橋宋淳𤋮十年知縣曾棨建改名琴川橋明宏

   治中學士李傑建坊於此更今名慶仙橋在常熟縣治西南姑蘇志舊傳為徐神翁昇仙

   之地故名文學橋在常熟縣治東北舊名言偃橋賀勝橋在昭文縣東姑蘇志東接

   許浦宋紹興間左軍李寶獻捷於此因建橋垂虹橋在呉江縣東本名利往橋宋慶厯八

   年建搆亭其上曰垂虹蘇舜欽詩長橋跨空古未有太亭壓浪勢亦豪俗因名長橋輟耕錄呉江長

   橋七 十二洞元泰定二 年甃以石小 長橋方輿勝覽小長橋在石塘累石為之續文獻通

   考呉江兩長橋至元二十九年據本路詢究得西長橋古蹟元長一百八丈今兩堍築塞四十八丈

   所謂東長橋者古來無之乃是歸附後𣸸置元長一百十七丈今兩堍築塞六十丈三橋

   江縣城外續圖經南曰安民在新涇中曰利民在七里涇北曰濟民在呉涇初澄源鄉並漕河有村

   十七家居河南田占河北欲濟無梁郡從事夏日長為建此橋厎定橋在震澤縣西南取震

   澤厎定之義有石刻題宋淳祐二年重建跨荻塘

  ︹隄堰︺白公隄在長洲縣西北虎邱山塘白居易築長隄在呉江縣東一名挽路呉江古

   無陸路唐元和五 年蘇州刺史王仲舒始擁土為塘宋慶厯二年以 松江風濤漕運多敗舟遂接續

   松江長隄界於江湖之間東則江西則湖橫截江流五六十里治平五年知縣事孫覺始易以石元

   至正六年諾海復增修高廣新志明萬厯三十三年知縣劉時俊重築長八十三里建石橋十三水

   竇三十七 諾海舊作那海今改正採香涇堰在呉縣西明成化八年知縣雍泰建

   堰在崑山縣西北三十四里接常熟縣界明永樂中夏原吉建以障陽城湖水注於白茆

   茆閘在常熟縣東北八十里明隆慶二年建乆廢 本朝康𤋮二年重建

  ︹陵墓︺︹三代︺︹商︺巫咸墓在常熟縣治西北史記正義巫咸及子賢冢皆在常熟縣西海

   虞山上府志宋王爚爲縣令甞修其墓撰碑云墓在邑之青龍山嘴︹周︺仲雍墓在常熟縣

   城内史記注索隱曰仲雍冢在呉郡常熟縣西海虞山上呉地記常熟縣北二里有海虞山仲雍周

   章並葬山東嶺上寰宇記常熟縣虞山有仲雍齊女冢東是仲雍西是齊女續圖經梁昭明太子作

   虞山招真治碑云遠望仲雍而高墳蕭瑟旁臨齊女則哀壠蒼茫蓋梁時猶可見也呉王僚

   墓呉地記岝㟧山呉王僚葬此山中闔閭墓在元和縣虎邱山越絶書闔閭冢在閶門

   外虎邱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銅棺三重澒池六尺夫差墓在長洲縣西北卑猶山

   慶忌墓呉地記在呉縣東北三十五里今呼慶墳要離墓在呉縣閶門内後漢書注

   要離刺呉王僚子慶忌者冢在今蘇州呉縣西申公巫臣墓在長洲縣北呉地記平門

   東北三里有殷賢臣申公巫咸墳寰宇記申公巫臣冢在匠門西南 按申公本巫臣非巫咸且巫

   咸墓在常熟廣微誤以巫臣為巫咸也孫武墓在長洲縣北越絶書巫門外大冢呉王客

   齊孫武冢也去縣十里呉地記平門西北二里有呉偏將軍孫武墓言偃墓在常熟縣治西

   北虞山東麓澹臺墓在長洲縣東南呉地記澹臺湖側有墳寰宇記澹臺墓在呉縣南十

   八里平城 按史記正義子羽墓又見兖州府莫格墓在元和縣北越絶書虎邱北有莫格

   冢古賢避世者冢去縣二十里呉女墓在呉縣閶門外亦名三女墳即女墳湖也呉越春秋

   呉王有女滕玉自殺闔閭葬於國西閶門外鑿池積土文石為槨題凑為中金鼎玉杯銀樽珠襦之

   寶皆以送女宋楊奐山陵雜記闔閭葬女於邽西名為三女墳齊女墓在常熟縣呉越春秋

   呉王為太子娶齊女病且死曰必葬我於虞山之巔以望齊國闔閭傷之正如其言呉地記齊女葬

   常熟海虞山東南嶺葬畢化白龍冲天而去今號為母冢︹漢︺臯伯通墓在胥門西呉地

   記臯伯通卒葬胥門西二百步號伯通墩梁鴻墓在呉縣西四里後漢書梁鴻卒伯通等為

   求葬地於呉要離冢旁咸曰要離烈士而伯鸞清高可令相近陸烈墓在長洲縣西呉地記

   餘杭山有漢豫章太守陸烈墳東二里有漢山隂縣令陸寂墳嚴助墓在震澤縣東南爛溪

   旁今為嚴墓村︹三國︺︹呉︺孫王墓在呉縣南呉錄孫權追尊堅墓曰高陵晉陽秋惠帝

   元康中呉令謝詢表為孫氏二君墓置守冢五人修護掃除呉地記盤門東北二里有孫堅及孫策

   墳續圖經在盤門外三里墓前有小溝曰陵浜郷俗稱為孫王墓呉郡志呉王墓政和間村民發墓

   甎皆作篆隸得金玉瑰異之器甚多父老相傳為長沙王墓郡守聞之遽命掩塞郡人楊友夔為詩

   序其事以為孫堅墓紹熙三年郡人滕宬攷據三國志謂堅死還葬於曲阿定以為孫策所葬

   績墓在呉縣閶門外太伯廟西明統志在縣西四十五里周瑜墓呉地記周瑜墳在呉

   縣東二里今屬長洲縣界步騭墓呉地記步騭墳在呉縣東北三里有石碑見存臨頓橋西

   朱桓墓呉地記橫山中有朱桓墓︹晉︺何充墓寰宇記岝㟧山東一里有晉司

   空何充墓顧榮墓在呉縣寰宇記在平門外九里呉郡志上將軍顧榮墳在呉縣東南十七

   里今葑門東六里黄天蕩南俗呼顧墓朱誕墓寰宇記在婁門外一里晉光祿大夫呉地

   記又有漢呉郡太守朱梁墓在婁門外東南二里石崇墓呉郡志在呉縣西六里潘岳墓

   在石崇墳西北夷堅庚志崇墳在寶華山張翰墓呉地記在呉縣西南橫山東五里

   山松墓呉地記在呉縣横山東二里陸玩墓在長洲縣西雞籠山︹南北朝︺

   ︹梁︺陸雲公墓在震澤縣西北呉地記横山有梁門下侍郎陸雲公墓姑蘇志俗稱陸墓

   山在横山西與呉江分界舊志訛為陸雲墳又或謂陸機皆非︹陳︺顧野王墓呉地記顧

   野王墳在横山東平陸地遺言不起墳呉郡志在呉縣楞伽山下近越來溪︹唐︺陸象先

   墓呉郡志在光福寺西陸贄墓在長洲縣齊門外六里官河西 按皇甫汸縣志贄卒於

   忠州故忠州圖經云墓在玉虛觀南三十步此特虚冢耳公已歸葬宋淳熙間嘗於墓旁得遺刻與

   所傳陸龜𫎇墓姑蘇志在甫里旁有白蓮寺真娘墓在虎邱寺側平江記

   事真娘唐時名妓也墓在虎邱劔池之西往來遊士多著篇詠卜珍墓姑蘇志在崑山西鹿

   城卜山唐敬宗時將軍黃幡綽墓在新陽縣西北十八里綽墩相傳為黄幡綽墓至今

   村人皆善滑稽︹五代︺︹呉越︺錢元璙墓在呉縣西南續圖經在横山下李開

   山墓姑蘇志在常熟縣東南四十四里俗稱李墓︹宋︺范仲淹祖墓在呉縣西

   呉郡志在天平山三讓原文正曾祖夢齡祖贊時父墉皆葬此周迴十里石山而土穴人以為范氏

  韓世忠墓在呉縣靈巖山西呉中勝紀韓蘄王墓旁立石甃數仭石如之御書中興

  定國佐命元動之碑范成大墓在呉縣西天平山南上沙村魏了翁墓

  志在呉縣高景山金盆塢鄭虎臣墓姑蘇志在陽山西白龍寺南衞涇墓

  陽縣東南石浦鎮劉過墓在崑山縣馬鞍山東麓宋嘉定五年知縣潘友文買山葬於此

  ︹元︺鄭元祐墓在呉縣西南横山顧仲瑛墓姑蘇志在崑山西北綽墩︹明︺

  申時行墓在呉縣呉山麓文震孟墓在呉縣行春橋右唐寅墓

  縣橫塘王家村韓雍墓在呉縣西南雅宜山奇禾嶺呉寛墓在呉縣西南薦福山

  西王鏊墓在呉縣西南洞庭東山梁家山路振飛墓在呉縣西南洞庭山法海

  王錫爵墓在呉縣閶門外來鳳橋西孔鏞墓在呉縣西横山丹霞塢

  順昌墓在呉縣西白蓮涇沈周墓在長洲縣相城西文徵明墓

   和縣武邱鄉花橋涇五人之墓在元和縣虎邱山塘天啟中義民顔佩韋馬傑楊念如沈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周文元以魏忠賢矯詔逮捕周順昌五人奮擊緹騎被誅崇禎初毁忠賢生祠合葬於此相近又

   有葛賢墓亦奮義擊税璫之為民害者龔詡墓在崑山縣城内儒學後葉盛墓

   在崑山縣南盆瀆里歸有光墓在新陽縣東南金瀆里瞿式耜墓在常熟縣

   虞山下拂水巖西趙用賢墓在常熟縣西南羅墩黃鉞墓在常熟縣北門外報

   顧大章墓在昭文縣東南十里周用墓在震澤縣南五十里



                 總纂官王廣蔭恭纂輯

                 前提調官張日章恭覆輯

                 校對官蕭良駒恭 校

                 校對官賀式韓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蘇州府

 ︹祠廟︺言公祠通志在學道坊祀子游先賢祠在府學内祀唐陸元朗陸贄宋王旦

  胡瑗富弼歐陽修富嚴蘇軾朱長文尹焞王蘋滕茂實王㬇陳長方李侗葉適范成大陸九淵楊簡

  魏了翁周南倪千里陳愷趙希懌趙與𥶙元高智耀游顯𡩋玉韋蘇州祠在府學内祀唐

  刺史韋應物宋景祐問建況公祠在府學内祀明知府況鍾正統間建韓襄毅祠

  在府學東祀明韓雍嘉靖間建周忠介祠在府治東衞前祀明周順昌延陵季

  子祠在呉縣洞庭武山錦鳩峯下元至正中建韓魏公祠在呉縣至徳橋南書巷内

  祀宋韓琦鄭所南祠在吳縣能仁寺祀宋鄭思肖朱樂圃祠在呉縣飲馬橋

  西南祀宋衩書省正字朱長文 本朝乾隆三十年   賜御書扁額一湯公祠

   縣胥門外祀 本朝江南巡撫湯斌後以巡撫張伯行河道總督陳鵬年合祀乾隆十六年

   賜御書扁額一表忠祠在呉縣雍熙寺西祀明遜國忠臣姚善黄子澄范文正公

   祠姑蘇志在義宅之東續文獻通考咸淳中蘇州郡守潛説友建范氏祠堂祀仲淹及其子純祐

   純仁純禮純粹 本朝乾隆十六年 頒賜扁額並   御製范文正祠詩范 文穆

   祠在石湖上祀宋范成大 本朝嘉慶元年周濂溪祠在長洲縣濓溪坊内祀宋

   周茂甫里祠吳郡志在長洲縣東南五十里祀陸龜𫎇文待詔祠在長洲縣

   西南祀明翰林院待詔文徵明 本乾隆十六年   賜御書扁額文信國祠

   和縣乘鯉坊府志祀宋文天祥公嘗為平江府知府 本朝乾隆三十年   賜御書扁額

   公祠在元和縣山塘祀明巡撫張國維周文襄祠在元和縣虎邱山祀明巡撫周

   忱又有四賢祠祀周忱海瑞夏原吉王怒短簿祠在元和縣虎邱山麓虎邱山志東山廟在

  虎邱山門内東嶺上祀晉司徒王珣名短簿祠又立西山廟於西祀珣弟司空珉今居民祀為土神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製雜詠呉下古蹟有短簿祠詩五賢祠在元和虎邱山

  祀唐刺史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宋長洲令王禹偁端明殿學士蘇軾明萬厯中建二程子

  祠在元和縣虎邱東祀二程子尹和靖祠在元和縣虎邱西庵祀宋尹焞焞嘗讀書

  於此有三畏齋忠烈祠在崑山縣春和坊東祀明死事生員陳淮巫咸祠在常熟縣

  昭明請書臺下明嘉靖中建草聖祠在常熟縣學東祀唐縣尉張旭呉公祠

  熟縣治東祀先賢言偃方輿勝覧呉公祠在常熟縣學慶元三年知縣孫應時卽講堂之東作為此

  堂以奉祠祀朱子撰祠記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   賜扁額一乾隆十六年   賜御書扁

  楊忠烈祠在常熟縣南門外祀明知縣楊連虞仲祠在常熟縣虞山東北

  嶺上明成化中建三忠祠在呉江縣長橋祀呉伍員唐張巡宋岳飛明洪武中建

  高祠在呉江縣東呉郡志三高祠昔在垂虹橋南乾道三年縣令趙伯虛徙之雪灘范成大為

  之記祀越范蠡晋張翰唐陸龜𫎇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   御製三高祠詩

  忠毅祠在呉江縣西門内祀明周宗建至德廟在呉縣閶門内續圖經泰伯廟在閶

  門内舊在門外漢桓帝時太守糜豹建錢氏移之於内以避兵亂也延陵季子侑祠焉呉郡志纂異

  記云呉泰伯廟在閶門西皮日休詩云一廟爭祠兩讓君蓋並祀仲雍舊矣今廟在閶門内東行半

  里許乾隆十六年  賜御書扁一 伍 子胥廟呉郡志有二一在胥口胥江上一在

  盤門内城西隅左祀伍胥右祀隋陳杲仁曰雙廟春申君廟呉郡志在子城内西南隅

  卽城隍神廟聖姑廟在呉縣太湖包山上呉郡志聖姑廟在洞庭晉王彪二女相繼卒民

  以為靈而祀之韓蘄王廟在呉縣靈巖山西麓祀宋韓世忠 本朝乾隆十六年

  賜扁額一靈濟白龍廟在長洲縣治陽山麓續圖經龍母廟在陽山郡中嘗於是祈雨

  卽應民所欽奉呉郡志太平興國間建廟於山南曹巷熙寕九年遷於澄照寺東隅福吳富

  農龍神廟在元和縣治西雍正初   勅建張公廟在崑山縣治東南三里祀

  宋知縣張方平夫差廟呉地記常熟縣郭西二里有夫差廟世傳此廟拆姑蘇臺造

  王勾踐廟在常熟縣西北煥靈廟在常熟縣北破山上續圖經唐咸通中縣令周

  思輯以旱榮龍於破山潭上果應於是為堂祀之呉郡志政和二年賜今額曹王廟

  江縣治東寰宇記卽唐太宗第十四子也調露二年授蘇州刺史善飛白鳥迹書今福善寺額通元

  石像皆其迹也先天二年勅立祠於松江

 ︹寺觀︺南禪寺在郡學東姑蘇志唐開成問建有千佛堂轉輪經藏白居易記居易在郡嘗書

  白氏長慶集留千佛堂雙塔寺在府城東南隅唐咸通中建為般若寺至道九年改夀安

  萬𡻕禪院宋雍熙中文王罕建兩甎塔遂名雙塔定慧寺在雙塔寺西呉郡志定慧寺萬

   𡻕院之子院也祥符中改賜今額府志僧卓契順嘗居此卽訪東坡於惠州者法螺寺

   治城外之西徑接寒山千尺雪山徑盤紆從修篁中百折而上𫝑如旋螺故名巖腰滴翠澗道流泉

   蓮社花源兼斯勝㮣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

     御製法螺寺詩並 賜扁額一聯一報恩寺在府城北隅本呉通元寺唐為開元

   寺呉越為報思寺今亦稱北寺呉地記通元寺呉大帝孫權呉夫人捨宅置續圖經報恩寺在長洲

   縣西北一里半開元中詔天下置開元寺遂改名開元同光三年錢氏更造移支硎山報恩寺額於

   此通志梁僧正慧造浮圖於中凡十一成宋蘇軾捨銅龜以藏舍利建炎四年罹兵燹寺塔俱燼紹

   興閒再創止九成承天能仁寺在報恩寺西甘節坊梁衞尉卿陸僧瓚捨它置初名

   廣徳重元寺宣和中改今額府志元末張士誠據以為宫明洪武初復為寺成化十年重建 本朝

   康熙五十八年 賜金葉祥光扁額寶林寺在府城西北隅姑蘇志元至正間僧圓明

  建内有栟櫚徑梧桐園水竹亭山茶塢煮雪寮停鶴館諸景萬夀寺在府治東北中呉紀

  聞萬夀寺有禪月閣禪月者唐僧貫休也寓跡萬壽甚久府志萬夀寺晉義熙中西城僧法愔建名

  淨夀院明嘉靖時改為長洲學僧證果移佛像就寺之東結⿱⺾㳄覆之仍稱萬壽庵寶光寺

  在府城東北跨塘橋本鬱林太守陸績宅呉赤烏時賜額寺内向有鬱林石今遷至府學靈鷲

  寺在府城東北隅梁天監中建呉地記梁乾化三年錢氏為永光院祥符中改今額寶積

  寺呉郡志寶積教院在黄土塔橋之東舊靈巖山𪠘院也府志梁天監中建相傳寺基為要離宅

  今為寺中伽藍朱明寺在呉縣城隍廟西呉地記晉朱明與弟冋居弟妻欲異居明以金榖

  盡與弟惟留空宅一夕風雨悉吹財帛還弟與妻羞而自繼明乃捨宅為寺新志順治初曾為巡撫

  署屢見神光發地得須菩提碑刻五百羅漢朱明字蹟在焉遂遷署南城復為寺白蓮花

  寺在甫里呉中舊事寺乃陸魯望故宅後有祠堂蓋唐時物楞伽寺在呉縣上方山上俗

   名上方寺續圗經寺在呉縣西南横山下其上有塔據横山之巔隋時建有石記存焉白樂天及皮

   陸有詩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四十五年   御製上方山楞伽寺詩治 平寺在呉縣上

   方山下梁天監二年僧法鏡建舊亦名楞伽宋治平元年改今名呉郡志相近有寶積寺亦名楞伽

   今楞伽寺在山上而寳積治平在山下蓋皆一寺所分呉郡諸山錄寺門外八角大井石欄刻字云

   開皇十年楊素開蓋素初平陳徙呉郡於此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   御製治平寺詩

   硎寺在呉縣支硎山東麓呉郡志觀音禪院亦曰支硎山寺即古報恩寺基也南峯寺

   在呉縣支硎山西呉郡志舊名天峯院卽文遁别菴也祥符五年賜今名府志今廢止存支公放鶴

   穹窿寺在呉縣穹窿山梁天監二年置相傳朱買臣故宅或曰呉越時徳韶國師道埸

   也明洪武初姚廣孝為僧嘗居此勅改顯忠禪寺嘉靖中鬻為民產崇禎十三年復建名拈華寺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   聖祖仁皇帝賜拈花禪寺額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

  高宗純皇帝皆有   御製拈花寺詩四十五年   御製過拈花寺不入寄題詩白馬

  寺在呉縣穹窿山西呉郡諸山錄梁天監中取梅梁於此因奠白馬而得唐會昌六年置禪寺姑

  蘇志白馬寺卽穹窿所析者光福寺姑蘇志在呉縣鄧尉山龜峯上梁大同間建寺有舍

  實相寺在香山西太湖濱呉郡志實相院在呉縣西南七十里古廢寺也梁大同十年

  再興祥符元年改今名翠峯寺在洞庭東山呉郡志唐將軍席温所捨宅也姑蘇志在莫

  釐山之隂雪竇禪師嘗居此其遺跡有降龍井羅漢樹悟道泉彌勒寺在洞庭東山飯石峯

  下唐乾符間呉越王建興福寺在東洞庭余塢南梁天監二年干將軍捨宅建祇園

  寺在洞庭西山消夏灣五峯嶺下梁散騎常侍呉猛捨宅建上方寺在洞庭西山呉地記

  上方院在呉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唐會昌六年包山寺在洞庭西山呉郡志包山禪院

  在呉縣西南一百二十里梁大同二年建天監中再葺水月寺在洞庭西山縹緲峯下呉

  郡志梁大同四年建山有無礙泉蘇舜欽有記西小湖寺在洞庭西山縹緲峯北梁大同

  二年置呉郡志在呉縣西南一百五十里卽舊小湖院也相傳唐乾符中有况香觀音像汎太湖而

  來小湖僧迎得之有草繞像足投之小湖生平葉蓮花至今有之東小湖寺在西洞庭

  涵村東新安嶺咸淳二年天王寺在洞庭西山桃花塢唐大中元年鑿井得天王像賜

  西禪寺姑蘇志在呉縣學前唐貞觀初建咸通間有僧自南泉来稱西禪和尚因名寺

  瑞光寺在呉縣盤門内姑蘇志呉赤烏間僧性康建名普濟院宋時塔有五色光現詔賜今

  額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賜普度羣黎扁額乾隆二十七年   御製小憩

  瑞光寺詩雍熙寺在呉縣城隍廟左府志寺在周武狀元坊内本周瑜故宅梁爲陸襄宅天

  監二年捨爲寺名法水寺宋改今名明洪武初以其地爲城隍廟乃卽廟左重建清逺寺

  在呉縣蓮花峯東南府志本名華山寺明僧鹿亭結茆於此長松夾俓寺門幽絶 本朝康熙二十

  三年 賜今額壽聖廣福寺在呉縣呉山呉郡志夀聖院在呉縣西南二十里晉

  天福五年呉越中軍節度使錢文奉建以奉其父廣陵王元璙墓祀初名呉山院治平中改賜今額

  思益寺在呉縣獅山呉地記岝㟧山中有寺號思益梁天監二年置府志元季燬明宣徳間

  靈巖寺在呉縣靈巖山一名秀峯寺呉地記晉太尉陸玩捨宅置呉郡志秀峯寺呉館

  娃宫也後為韓蘄王功徳寺改名崇報禪院新志明洪武中賜今名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

  聖祖仁皇帝賜嵐翠二字額乾隆三十年髙宗純皇帝有   御製靈巖寺用趙嘏韻詩

  昭明寺在呉縣錦筆山相傳梁昭明太子置或謂山產文石故名宋嘉泰中重建寶華

  寺在呉縣西南寶華山續圗經梁人呉廣施所居為寺號曰寶林錢氏改名寶華祥符中重建通

  志梁天監中西域僧𩈣𩈣和尚卓錫出泉今在寺左百歩堯峯寺在呉縣横山西南舊名免

  水院後改曰堯峯有十景謂清輝軒碧玉沼多境巖寶雲井白龍洞觀音巖偃蓋松妙高峯東齋西

  薦福寺續圖經在呉縣横山下廣陵王元璙墓在其旁或號薦福院或云亦錢氏建

  開元寺在呉縣西南輿地紀勝開元寺在呉縣西南隅寺有晉時浮海來二石像及佛鉢梁

  簡文有石像銘皮日休有佛鉢序府志寺在盤門内有閣供奉大藏純壘細甎不用寸木 本朝乾

  隆二十二年 御製開元寺詩永定寺在呉縣西南呉地記梁天監三年蘇州刺史呉

  郡顧彥先捨宅置陸鴻漸書額西竺寺在呉縣西南一里呉地記卽祥符寺唐大中八年

  州人馬厚捨宅為馬禪寺錢氏改保壽院祥符中改今額天夀聖恩寺在呉縣西南鄧

  尉山右府志唐天寶間建天壽禅寺宋寶祐間又建聖恩禪庵明洪武時重建正統八年賜名天壽

  聖恩寺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有   御賜松風水月扁額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

  十五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有   御製四曡松風水月以題為韻詩疉   賜御書額

  三聯天平寺在呉縣西南天平山下續圖經山有白雲泉始見於白公詩其寺建於寶

  厯二年乃樂天為雍州刺史之𡻕因泉以興寺宋慶厯間賜額白雲寺呉郡諸山錄今為范文正公

  功德院義倉在其中文正祖父葬山下寒山寺在呉縣西十里楓橋相傳寒山拾得嘗止

  此故名内有寒山拾得二像唐張繼𪧐楓橋詩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卽此龍興寺在呉縣西

  呉地記則天皇后置賜扁額八方開元五年再興此寺刺史張廷珪棋舊額鐫於碑呉郡志在呉縣

  西南梁所置紹興間於官倉瓦礫中得房琯所作寺碑韋夏卿再立者禪興寺在長洲縣

  乘鯉坊内姑蘇志相傳梁天監二年刺史孫文捨宅建或云孫㻛故宅㻛尚主寺後有妙嚴公主墓

  東禪寺在長洲縣東南姑蘇志呉赤烏二年陳丞相宅池中生瑞蓮遂捨宅為鎮國院唐大

  中間勅改東禪明覺寺府志宋異僧杜酒仙嘗居之今有祠夀聖寺呉郡志在長洲縣西

  北七里綵雲橋半塘寺有雉兒塔晉道生法師有誦法華經童子死葬此義熙十一年商人謝本夜

  泊此岸聞誦經聲旦見墳上生青蓮花事聞詔建是塔號法華院宋治平間賜今額北禪寺

   在長洲縣東北晉戴容捨宅置有兩花堂禁蛙池天宫寺在長洲縣東北呉郡志天宫禪

   院舊武平院唐景福元年僧淡然建雲巖寺在元和縣虎邱山續圖經雲巖寺在長洲西北

   九里晉王珣與弟珉之宅咸和二年捨建精廬卽劒池分爲東西二寺皆在山下後乃移寺山上虎邱山

   志雲巖寺卽虎邱山寺宋至道中知州事魏岸奏改雲巖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   聖祖仁皇帝南

   巡恭建   萬𡻕樓於兹山之陽四十六年 視河南巡   頒賜扁額凡十有五曰虎阜禪

   寺曰路接天閶曰青雲璄曰天光雲影曰仙璄澄潭曰曠宜樓曰静觀齋曰香界連雲曰雲光臺曰連雲

   曰澹香樓曰靜遠曰晴巒飛翠曰含輝山館曰水雲深處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

   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皆有   御製逰虎邱雲巖寺詩及靜觀齋含輝山館詩四十九年

      仁宗睿皇帝隨扈有虎邱雲巖寺詩景德寺在崑山縣治通徳坊一名西寺晉王珉捨

   宅建初名寳馬寺宋景德二年改今額慧聚寺在崑山縣馬鞍山績圖經高僧慧嚮梁武

  帝之師宴坐馬鞍山二虎為侍感致神人願致工力是夜風雨暴作遅明殿基成事聞武帝命建寺

  勅張僧繇繪神於兩壁畫龍於四柱每陰晦欲雨畫龍鱗甲欲動僧繇又畫鏁以制之新安

  寺在崑山縣東二百步梁天監二年聖像寺在崑山縣東南三十里滬瀆府志晉建興

  二年有伽葉維衞二石佛泛海來止衆迎像置郡城開元寺里人趙罕捨所居建寺事聞勅賜今額

  明洪武間重建興福寺在常熟縣破山齊彬州刺史倪徳光捨宅為寺亦名破山禪院唐常

  建有寶巖寺在常熟縣虞山西麓梁大同三年舊名延福宋天禧中改賜今名呉地

  記中有浮圖七級極莊嚴呉人相傳自京師来泗州僧伽塔為第一此為第二慧日寺

  熟縣城西北隅梁天監間僧慧嚮開山今為祝釐道場祥符元年賜今額清涼寺在常熟縣

  西北舊名三峯寺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   賜今額勝 法寺在昭文縣梅李鎭乾元元

  年置為離火宅寺宋祥符元年改今額明因寺在昭文縣支塘鎭舊名永昌又名再昌祥

  符改元始易今額東塔寺在昭文縣南一名方塔宋建炎四年建 本朝康熙四十六年

     御賜扁額無礙寺在呉江縣松江之上名勝志在城常樂坊西亦名西寺梁開平

  永福寺在呉江縣八赤宋紹興二十一年平境華嚴寺在呉江縣東門

  外輟耕錄呉江華嚴寺浮圗之巔望之二矢著其上簳羽宛然相傳南宋賈似道出督時祝矢自誓

  輒中焉大徳中僧善信大修浮圖更其巔而新之視向二矢實銅鐵二條交貫横亙耳姑蘇志梁衞

  卿陸僧瓉捨莊基紹興五年賜今額法喜寺在呉江縣東九里後長興元年建始名

  崇福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雙林寺在震澤縣倪林里宋咸淳中建殊勝寺

  澤縣平望鎮呉郡志殊勝院丞相蔡京趨驛道由平望因𮗚寺僧書華嚴經僧以寺額為請蔡問書

  經至何品僧云至殊勝功德品已而得殊勝勅額上眞觀在呉縣穹窿山三茅峯府志相

  傳漢初平中建祀三茅眞君𡻕久傾頺惟峯頂斷碑依稀見三茅眞君字及宋延祐年號而巳 本

  順治七年法師施道淵興建遂成巨構賜今額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

  年四十九年皆有御製穹窿山上眞觀詩 福 濟觀在府城内紅橋西北一名神仙

  廟宋淳熙間建元至大間賜今額白鶴觀在府城東北陽鶴舞橋東相傳其地為宋信安

  郡王藏春園地至元問道人張應元復建有羣鶴自東南來一鶴結巢樹上因名曰白鶴觀

  妙觀在府城東北隅創於晉續圖經唐改名開元宫祥符中更名天慶觀呉郡志紹興十六年

  重建淳熙六年復建三清殿賜書金闕寥陽寶殿六字額通志元元貞元年始改今額殿中有呉道

  子老君像唐元宗贊及顔魯公書東廡有通神庵為何眞人所居明正統間造彌羅寶閣賜道藏經

   本朝康熙十二年重修四十四年賜扁額乾隆三十年   賜扁額 靈 佑觀

  在洞庭西山續圗經唐之神景宫也内有林屋洞唐時投龍於此因建宫天禧五年改賜今名

  眞觀在崑山會仙橋東府志卽宋放生池乾道七年建立眞武殿得樟木一段鋸出儼具聖像

   披髮仗劒遂裝繪供淳熙元年賜額致道觀在常熟縣西門内虞山南嶺下績圖經梁

   天監五年張裕來此山栖遁建招眞觀昭明太子為之撰碑簡文帝改曰乾元姑蘇志宋治平中道

   士李則正浚井得藏丹化雙鴿飛入尚湖政和七年改致道𮗚瑞雲觀在呉江縣城東三十

   里所謂笠澤福地也元泰定間建湧泉院在呉縣西南横山下呉郡志舊為程師孟光祿

   香火院故程賦詩甚多頂山廣福院在常熟縣西十八里梁石使君捨宅建為頂山

   禪院治平四年賜今額有十景大慈塔院在虞山拂水巖東通志 本朝玉林通琇

   禪師自 京還山   世祖章皇帝勅賜帑金建塔院應天禪院在震澤縣蠡澤邨唐

   乾符二年賜額青松庵在盤門外宋端平間建龍樹庵在閶門外西五里白蓮涇

   南通志明萬厯間建周忠介順昌以老樹拒門如龍因名龍樹化城庵在呉縣支硎山西内

   有石壁峭立水濺石上日夜不純聲因稱千尺雪雲泉庵在呉縣天平山范文正公墓旁

  宋慶厯中建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   御賜扁額二桃 花庵在呉縣西北隅桃花塢府

  志唐寅舊居天啟時改名準提庵浚池得唐解元桃花庵歌及祝允明庵額今並存崇眞宫

  在承天寺西呉郡志宣和中為神霄宫門有青石橋扶欄雕刻之工細如絲髪為呉中橋欄之最

  上眞宫在西洞庭龍頭山西三里呉都文粹上眞觀梁隱士葉順昌之宅大同四年捐宅為

  宫卽今之夀聖上眞宫靈順宫在東洞庭楊灣祀相國伍員貞觀二年建宋高宗時再

  獅子林在府治東北隅元至正二年建多聚奇石狀若狻猊石洞螺旋人遊其中迷於

  往復其上翹林秀木若不階尺土離立巖際内有卧雲室立雪堂問梅閣指柏軒禪窩竹谷諸景元

  倪元鎭曾繪為圖眞跡入内府康熙四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賜扁額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

  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皆有   御製遊獅子林詩曡   賜扁

  額並   命畫苑摹倪卷眞跡永藏呉中四十九年   仁宗睿皇帝隨扈有㳟和   御

  製獅子林詩

 ︹名宦︺︹漢︺任延南陽宛人更始元年拜會稽都尉時中土士避亂江南延聘請髙行嚴子陵等

  待以師友之禮⿰扌⿱彐𧰨 -- 掾吏貧者分祿給之省諸卒耕公田以周窮急行縣慰勉孝子又禮致隱士龍邱萇

  署議曹𥙊酒郡中賢士爭往官焉鍾離意山陰人建武初爲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

  酒醴者府下記按之意封選記言於太守曰政化之本由近及逺宜先清府内且闊畧遠縣細微之

  愆太守賢之遂任以縣事第五倫京兆長陵人建武中拜會稽太守躬自斬芻養馬妻執炊

  㸑受俸裁留一月糧餘皆賤貿與民之貧羸者其俗多淫祀民常以牛祭神用是財產困匱前後郡

  將莫敢禁倫移書屬縣曉告百姓屠牛者吏輒行罰後遂斷絶民得以安永平五年坐法徴老小攀

  車扣馬號呼相隨及詣廷尉吏民上書守闕者千餘人得免歸彭修昆陵人建武中守呉令與

  太守俱出討賊賊望見車馬競射之修障扞太守中流矢死太守得金賊素聞其恩信卽殺弩中修

  者餘悉降散言曰自為彭君故降不為太守服也馬稜茂陵人永元中轉會稽太守所至有

  張霸成都人永元中為會稽太守表用郡人顧奉公孫松等並有名稱其餘有業行者皆

  見擢用郡中爭厲志節習經者以千數霸始到郡界未靖明用信賞賊遂束手歸附童謡曰棄我㦸

  捐我矛益賊盡吏皆休王衡永和三年為呉郡太守郡丞羊珍反攻郡府衡破斬之︹晉︺

  鄧攸襄陵人太興初為呉郡太守載米之郡俸祿無所受唯飲呉水而已郡大饑攸表未報閣

  倉救之臺劾擅出榖有詔原之稱疾去職郡常有送迎錢數百萬不受一錢︹南北朝︺︹宋

  劉損蕭人元嘉中為呉郡太守至閶門便入泰伯廟室宇頽毁垣墻不修損愴然曰清塵尚可

  彷彿衡宇一何摧頽乃卽令修葺羊元保南城人元嘉中呉郡太守元保廉素寡欲故授

  名郡為郡雖無幹績而去後常見思鮑照上黨人孝武初除海虞令︹南齊︺蕭緬

  陸王世祖時為呉郡太守大著風績竞陵王子良與緬書曰竊承下風數十年來未有此政世祖嘉

   ︹梁︺江革考城人高祖時監呉郡時境内荒儉劫盗公行革至郡惟有公給仗身二十人

   百姓皆懼不能靖冦革廣施恩撫明行制令盜賊靜息民吏安之何逺剡人梁初嘗監呉郡

   性耿介疾强富如仇讐視貧細如子弟特為豪右所憚尤厲清節妻子飢寒不以動心所至立祠祀

   何敬容廬江人普通中為呉郡太守為政勤恤民隱辨訟如神視事四年治為天下第

   一吏民詣闕請樹碑詔許之謝舉陽夏人大同中為呉郡太守先是何敬客居郡有美績世

   稱為何呉郡及舉為政聲跡畧相比王規臨沂人中大通時為呉郡太守主書芮珍宗家在呉

   前守宰皆傾意附之規遇之甚薄珍宗密奏規不理郡事俄徵為左民尚書郡吏民千餘人詣闕請

   留不︹陳︺沈君理呉興人永定初為呉郡太守是時兵革未靖軍國之用成資東境君

   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幹理見稱︹隋︺劉權豐人開皇中拜蘇州刺史時江

   南初平物情尚擾權撫以恩信甚得民和︹唐︺岑仲翔江陵人為長州時兄義為金壇今

  弟仲休爲溧水令皆有治績宰相語本道巡察御史母遺江東三岑韋應物京兆長安人建

  中時爲蘇州刺史性高潔與顧況劉長卿邱丹秦系皎然之儔相酬唱于頔洛陽人貞元中

  蘇州刺史罷淫祠濬溝澮端路衢爲政有績滕遂貞元中爲長洲令攝呉縣人歌之曰朝判

  長洲暮判呉道不捨遺人不孤王仲舒并州祁人元和中爲蘇州刺史變瓦屋純火災賦調

  常與民爲期不擾自辦范傳正順陽人元和中蘇州刺史有殊政崔俊京兆長安

  人長慶中蘇州刺史性介潔視贓負者若仇奏課第一白居易下邽人寶厯中爲蘇州刺

  狄兼謨太原人太和中由鄭州改蘇州刺史以治最擢給事中劉禹錫

  人太和中爲蘇州刺史以政最賜金紫服楊發馮翊人大中時爲蘇州刺史治以恭長慈幼爲

  ︹宋︺王禹偁鉅野人太平興國中知長洲縣同年生羅處約時宰呉縣日相賦咏人多

  宋璫渭南人淳化中三呉𡻕饑民疾病多死擇長吏養治之命璠知蘇州璫體豐碩素病

  足至州地卑濕疾益甚或勸其謝疾北歸璫曰天子以民病俾我綏撫我以身病而辭焉非臣子之

  大義陳省華閬中人至道中知蘇州遇水災省華復流民數千户殍者悉瘞之詔書褒

  陳靖莆田人天禧中知蘇州王質大名莘人天聖中通判蘇州州守黄宗旦得盜

  鑄錢者百人下獄治退告質曰吾以術鈉致得之質曰以鈎人寘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

  宗旦慚沮為薄其罪張方平南京人景祐中知崑山縣司馬光夏縣人父池在杭求

  簽蘇州判官事以便親許之滕宗諒河南人慶厯中知蘇州梅摯新繁人慶厯中

  通判蘇州二浙饑官貸種食已而督償頗急摯言借貸本以行惠乃重困民認緩翰期蔡抗

  宋城人嘉祐中知蘇州〇州並江湖民田苦風潮害抗築長隄自城屬崑山〇亙八十里民得立塍堨大

  以為韓正彥安陽人嘉祐中知崑山縣剏石隄疏三門得良田數萬頃民立祠祀之

  滕元發東陽人哲宗時知蘇州孫𮗜高郵人神宗時知蘇州劉拯南陵人无

  豐中知常熟縣有善政縣人稱之常安民卭州人元豐中知長洲縣以主信為治人不忍

  欺追科不下吏使民自輸先他邑以辦王覿如臯人元祐中加直圖閣知蘇州州有狡吏

  善刺守將意以撓權覿窮其姦狀寘於法一郡肅然民歌咏其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鏡心之語

  彥昇樂平人調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規薦而中分俸入彥昇處僧舍卻

  俸不納如約始交印張克戩開封人徽宗時知呉縣呉為浙劇邑民春爭大姓怙勢持官府

  克戩一裁以法姦猾屏氣召拜衞尉丞趙訓之秦悼王五世孫知呉縣朱勔怙勢役州縣

  訓之不為屈勔嘗執數輩詣縣請治訓之悉縱之忤勔遂移疾去陳公輔臨海人調平江

  教授朱勔方嬖倖公輔絶不與交勔有兄喪諸生欲徃弔公輔不予告張浚綿竹人建炎三

  年金人南侵車駕幸錢塘留朱勝非於呉門捍禦以浚同節制軍馬巳而勝非召浚獨留時潰兵數

  萬所至剽掠浚招集甫定會苗傅劉正彥作亂改元赦書至平江浚命守臣湯東野祕不宣謀起兵

  討賊時吕頤浩節制建業劉光世領兵鎮江浚齎蠟書約頤浩光世以兵來會而命張俊分兵扼呉

  江上疏請復辟趙鼎聞喜人知平江府胡松年懷仁人建炎中知平江府未入境貪

  吏解印斂跡以興利除害十七事揭於都市百姓便之李光上虞人徽宗時知常熟縣朱勔

  父冲倚勢𭧂横光械治其家僮冲怒風部使者移令呉江光不為屈紹興中除顯謨閣直學士移守

  趙彥倓為平江節度推官攝宜興縣時以牧馬劵科為負嘗預用二年後税民以此病

  彥倓請諸司奏釋宿逋禁預借積弊遂絶向子諲臨江人紹興中知平江府金使議和將入

  境子諲不肯拜金詔忤秦檜意致仕蕭燧臨江軍人紹興中授平江府觀察推官時秦檜當國

  其親黨密告燧秋試必主文漕臺燧詰其故曰丞相有子就舉欲以屬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劉穎西安人紹興中知常熟縣後知平江府梁克家晉江人紹興中投平江簽判時

  金主亮死克家移書陳俊卿謂敵雖遁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動将有後悔俊卿以白丞相陳康伯

  歎其逺慮召為祕書省正字周葵宜興人紹興中知平江府金使絡繹於道葵不為禮

  衡江都人高宗時授呉江主簿有部使者怙𫝑作威侵剥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於府拂

  衣而洪遵番陽人紹興中金兵由海道窺二浙朝廷以浙西副總管李寳禦之寶駐兵平

  江以遵嘗薦寶乃命遵知平江及寶以舟師擣膠西凡資糧器械舟楫皆遵供億寶成功而歸遵之

  助為多先是朝廷慮商舶為敵得悉拘入官旣而不返並海縣團萃巨艦及募水手民兵皆縶留未

  得去遵因對論之以船還商而聽水手自便呉人徳之張孝祥烏江人隆興中知平江府

  事繁劇孝祥剖決庭無滯訟屬邑大姓並海囊橐為姦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榖粟數萬明年呉中

  大饑迄頼以濟虞允文仁夀人隆興中以顯謨閣學士知平江府汪應辰玉山人乾

  道中以端明殿學士知平江府袁韶慶元人嘉泰中為呉江丞蘇師旦恃韓侂胄威福撓役法

  提舉常平黄榮檄韶覈田以定役師旦密諭意言呉江多姻黨儻相容當薦為京朝官韶不聽是𡻕

  更定户籍承徭賦皆師旦黨師旦諷言者將論去榮亟以是亊白於朝且薦之沈作賓

  人開禧中知平江府請得節制許浦水軍詔可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賓使招誘其黨旣至慰勉之

  又得强勇者幾千人置將統之號曰義士復募郡城内外惡少亦有幾千人號曰壯士衣糧器械皆

  視官軍而輕捷善鬬過之於是海道不警市井無譁唐璘古田人嘉定中調呉縣尉以鯁直

  呉淵寕國人紹定中知平江府𡻕大祲因淵全活者四十二萬三千五百人孫子秀

  餘姚人紹定中調呉江主簿有妖人稱水仙郡守王遂將使治之莫敢行子秀奮然請佳焚其廬碎

  其像沈其人於太湖曰實汝水仙之名矣妖遂絶日詣學宫與諸生討論義理呉潛寕國人嘉

  熙中知平江府條具財計凋敝本末以寛郡民與轉運使王埜爭論利害授寶謨閣待制提舉太平

  興國陳塏嘉興人淳祐中知平江府兼淮浙發運使户部侍郎趙必愿舉塏最詔特轉一

  胡穎湘潭人知平江府兼浙西提黠刑獄榮王府十二人行劫穎悉斬之逾旬命沈於江

  黃震慈谿人寶祐中調呉縣尉呉多豪勢家告私債則以屬尉民多凍飢窘苦死尉卒手震至

  不受貴家告府檄攝其縣及攝長洲華亭皆有聲程元鳳徽州人寶祐中判平江府兼淮

  浙發運使奏免修明局米五萬石包恢建昌人景定中知平江府兼發運豪有奪民包舉田

  寄公租誣上者恢上疏指以為小民祈天永命之一亊帝覽奏惻然罪任事者卽歸民田常懋

  武康人淳祐中調常熟尉辟平江府百萬倉檢察不受和櫂亊例戢吏卒暴取度宗時知平江值旱

  故事郡守合得緡錢十五萬懋悉以為民食軍餉助蠲苗九萬税十三萬版悵十六萬又蠲新苗二

  萬八千大寛公私之力飛蝗幾及境疾風飄入太湖節浮費修府庫旣代有送還亊例自給吏卒外

  餘金萬楮懋悉不受吏驚曰人言常侍郎不受錢果然文天祥吉水人德祐中知平江府

  ︹元︺王都中福寕人世祖時以父功授平江路總菅府治中時年甫十七僚吏見其年少頗

  易視之都中遇亊剖析動中肯綮皆𥈭眙不敢欺崑山有詭易官田者事𮗜而八年不決都中為披

   故牘洞見底裏其人乃伏辜學舍久壞而郡守缺都中曰聖人之道人所共由何獨守得爲乎乃首

   募大家合錢新其禮殿桂完澤永嘉人嘗從西江左丞李托爾留京師得爲平江路管軍

   鎭撫會賊攻昱嶺關完澤討之凡再戰皆勝尋又與賊𨷖爲所執其妻弟金德亦被擒臨以白刄脅

   之降皆不屈賊怒剖二人之腹而死 托爾舊作朶兒今改正孔文貞東平人至元中爲常

   熟縣尹𡻕大潦率民疏境内港浦洩積水而注之江秋乃大稔︹明︺魏觀蒲圻人洪武中爲蘇

   州知府適承前太守虐政後務去煩苛與民休息興學校禮賢士盡心民亊課績爲天下最遷四川

   參政因部民乞留命還任初張士誠以府治爲宫而别遷府治觀還治舊基又濬錦帆涇興水利或

   諧其興既滅之基坐棄市王𮗚祥符人由鄉薦擢蘇州知府公廉有威發姦摘伏民憚若神有

   黠吏錢英屢陷官長觀縛至庭捶殺之姦豪屏跡太祖遣行人齎勅褒之與前守李亨魏觀後守姚

   善況鍾皆賢稱姑蘇五太守姚善安陸人建文中知蘇州府初太祖以呉俗奢僭重懲以法

  黠者更持人長短訟獄滋多善務持大體不屑苛細訟為衰止部内布衣賢士咸加優禮政譽翕然

  劉幹修武人永樂中從户部尚書夏原吉按呉治水改長洲縣丞常躬厯塍陌勞田畯問所疾

  苦未嘗鞭笞一人卒於官貧不能斂部民助歸其䘮葬衣冠於半塘況鍾靖安人宣德中知蘇

  州府始至羣吏抱牘請判鍾惟吏所欲行止越三日召詰之曰若輩舞文乆罪當死立捶殺數人一

  府大震丁憂將去民歌曰況太守民父母願復來養田叟乞留於朝者三千餘人詔許復任奏免田

  租七十餘萬石興利去弊鋤强扶弱興學校禮文儒九年秩滿當遷郡民二萬餘人乞再任詔進二

  秩如民請明年卒吏民聚𡘜立祠祀之朱勝金華人正統間知蘇州府政尚中和而吏治精

  練物無遁情案無滯牘嘗曰吏貪吾詞不付房隸卒貪吾不行杖獄卒貪吾不繫囚人歎服之

  南正統中為常熟知縣縣苦役南酌輸米以給役費民甚便之僚屬有事於鄉令以食物隨行縣

  產軟粟南食之而甘曰後必有以此貢上者為民永世害矣命悉拔之龍晉南京人景泰初

  為常熟知縣有善政常疏呉淞江𫉬一石文曰得一龍江水通績用果成林鶚太平人天順時

  知蘇州府一切簡靖卽有建革必審覈再三呉人重其名旦夕責效頗笑守迂緩已而見其深思曲

  算圖久逺利乃稱太守為康濟之才雍泰咸寕人成化中知呉縣太湖水漲没田千頃泰議作

  隄富豪讒之於府泰執而痛杖之隄卒成為民利稱雍公隄民有妾亡去妾父訟夫密殺女匿屍湖

  石下泰曰彼密殺汝女汝何以知匿石下此必汝殺他人女冀得賂耳一拷而服邢宥

  人成化時知蘇州府有姦民攬納秋賦捕置之法以其贓萬緍隄沙河甓官道一府利之大水民饑

  不待奏輒發米二十萬斛以賑宥素廉介及治蘇以儒學飭吏治嚴而不苛楊子器谿

  人宏治元年知崑山縣興修水利振起學校過墪師之門泌下車升坐取童子課程校之奬勵若子

  弟然毁淫祠百餘區土木像投諸水大邑民立祠祀之九年為常熟知縣蘇州諸水率由常熟白茅

  港入海侍郎徐貫旣疏治之己而有漲沙當海口潮汐增淤水患如故子器相許浦塘便近可疏乃

   率民濬之遂爲水利曹鳳上蔡人宏治中知蘇州府俗事五通神每禱祀輒擊牲舉樂謂之恭

   筵費甚鉅鳳禁之焚其廟像巫覡尼師不得出入士庶家置義冢禁火葬裁定婚䘮禮使無奢越善

   政甚方豪開化人正德中知崑山縣𡻕大潦民皆逃散豪解冠帶自繫郡獄上奏乞蠲徴

   𫉬報宋儀望永豐人嘉靖中知呉縣民輸白糧京師輒破家儀望令諸區各出公田計

   役受田贍之下令禁火葬置義冢郭外創子游祠爲文學書院集諸生講習其中王儀

   人嘉靖中爲蘇州知府以田額混淆履畝丈之使縣各爲籍吏不能欺由是以八亊定田賦以三條

   覈税課徭役雜辦無所不均人人便之治爲知府第一任環長治人嘉靖中爲蘇州同知時

   東南倭患起官軍屢北環有才畧性慷慨獨以身任之嘗遇賊身被三槍幾殆宰夫直前捍之乃免

   而宰夫竟死巳賊復至裹創出海擊之竟敗賊累以功擢右參政蘇松兵備及卒詔建祠蘇州有司

   春秋致祭曹自守茌平人嘉靖中知呉縣清苦儉約三年不置一衣夜不扃署後去官呉民

  過其里見一叟賣藥市中視之卽自守也遂驚拜道左王鈇順天人有才畧嘉靖進士知常

  熟縣縣大猾匿亡命作姦鈇招之貰其罪使為己用巳而倭冦至鈇語之曰我延爾命正為今日也

  衆許諾於是立為耆長俾部署子弟合邑中防卒日夕訓練縣故無城鈇議城之訖工而冦至鈇累

  戰卻賊又與指揮孔燾破賊寨焚其舟二十七艘溺死無箕㝷追賊至海濱陷淖中遇害贈太僕少

  樊玉衡黄岡人萬厯中知崑山縣縣水災自駕小艇驗視與饑民對啖菜粥朝議方急

  逋賦玉衡曰民逋賦時我止數齡耳今其人巳老且死何忍窮追耶止不徴民益樂輸恐後編審户

  役三日而畢蕭景腆福建人萬厯中長洲縣丞太監張志聰過郡指索縣令郭波不得縛

  之車後景腆率所部弓乎直前奪波且手批志聰市民皆梯屋飛瓦助之事聞逮詔獄得免死呉人

  立碑記其事葉成章同安人萬厯間長洲令甫至漫不省事既而判決如流邑中利弊洞

  若觀火吏胥屏息以最擢御史民立祠祀之耿橘瀋陽衞人萬厯中知常熟縣首復子游書

  院講求水利開嘗福山塘三丈浦奚浦李墓塘梅李塘貴涇横𤁋湖漕橫浦六尺溝等河工畢而民

  不擾邑民世享其利著有常熟水利興革實政二書楊漣應山人萬厯中知常熟縣亷直不撓

  築雲和隄五十里設義學聚邑之秀民延師教之民爲立祠焉石崑玉黄梅人由饒州知府

  以才調蘇州清勤愛民𡻕饑賑濟有法巡撫李淶因事中之落職𠉀勘士民數千人詣淶訟冤誣卒

  白後以福建右參政舉治行卓異廷謁時吏部尚書趙煥見曰此石蘇州耶遂擢右僉都御史巡撫

  陳洪謐晉江人崇禎中知蘇州府𡻕饑榖騰貴惡少年直入人家盜劫倉粟洪謐捕亂

  首杖殺之乃發廩賑貸勸富人平糶大興工役使少壯者得食民以不饑呉江民變卽單騎往諭皆

  羅拜自伏性慈和非重犯不施鞭扑人號陳母馮元颺慈谿人崇禎八年以布政司參議備

  兵蘇松時温體仁與唐世濟横於湖州其鄉人爲盜太湖率以兩家爲與主人莫敢問元颺捕得輒

  發露之最後𫉬其魁則世濟族子也立寘之法太倉人陸文聲訐張溥張采倡復社亂天下元颺稱

  二人好學眞修斥文聲誣妄遂忤體仁意謫官熊開元湖廣人崇禎中知呉江縣舊南北糧

  運役法不均開元均配畫一民歌其德

 ︹本朝︺丁允元日照人順治二年知蘇州府時定鼎之初庶事草創允元練習典故因事釐正

  綱紀粲然尤加意人才所識拔多知名士湯家相趙城人順治已丑進士知常熟縣潔己愛

  民釐别耗蠧撫卹流亡善政具舉前令以𬒳劾逮問家相常左右之力白其誣時江南五郡逋賦二

  百萬緡得   㫖俱奪職家相坐免士民争先輸納不踰宿而額足且以治狀走愬當事請留弗

  郭文雄文水人順治十六年知崑山縣為政𥳑易得民民有逋賦者揭姓名縣門不遣

  一役而輸者如市邑俗多借人命為訟端文雄令毆人至死者里隣公舉得實卽坐之姦民有居為

  奇貨來告者論如律自是命案漸稀卒於官邑民葬之馬鞍山南呉道煌宛平人康熙二

  年知蘇州府郡舊有逋賦數百萬道煌悉緩其徵曰吾下考不辭也卒以免官民為祠祀之

  繼徳州人知長洲縣邑賦五十萬以徵不及額去官者前後相屬繼主於緩徴以蘇民曰巳辦下

  考矣斷獄光平允受事日卽有上官吏來趣成前令盜案繼察獄詞知盜乃誣入者盡出之卒得眞

  沈思舉汀州人康熙中知長洲縣鞭扑不施而課賦無缺立需索單於里甲月一塡報

  輿皂斂跡𡻕旱且蝗思舉禱於神蝗去而雨大至遂以有秋以盜案免官民祀之前令葉成章祠題

  曰雙于宗堯遼東廣寕衞人年十九知常熟縣人或易之宗堯鋭意吏事釐姦興利百

  務具舉雖老成不逮邑素苦於漕宗堯視事三月盡除其害性孤介不受一錢豪强畏之無敢干其

  法者三年卒於官邑男女皆巷哭留葬虞山之麓郭琇卽墨人康熙中知呉江縣材力强幹

  屢斷疑獄民驚為神徵輸行版串法分為十限胥吏無從假手總督于成龍巡撫湯斌皆稱其清而

  能以卓異特薦孔允祖曲阜人以貢生任經厯署呉江縣事時縣經兵火城無居民允祖招

  撫勤恤又以兵駐邑為民患請上官撤去之順治三年𠞰土冦陣亡事   聞議卹如例











                        總纂官王廣䕃恭纂輯

                        前提調官張日章恭覆輯

                        校對官呉華淳恭 校

                        校對官賀式韓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