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七十七至七十九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七十四至七十六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七十七至七十九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八十至八十一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26.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26.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26.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26.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26.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26.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26.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26.djvu/9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26.djvu/10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26.djvu/11

大清一统志

 苏州府江苏省治在江寕府东南四百五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东至太

  仓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常州府宜兴县界一百里南至浙江嘉兴府嘉兴县界一百里北至大江

  通州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松江府青浦县界一百二十五里西南至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界一百

  三十里东北至通州界一百五十五里西北至常州府江阴县界二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

  千七百二十里

 ︹分野︺天文斗牛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吴国都吴灭属越战

  国属楚秦始皇三十六年置会稽郡治吴 按本纪定楚

  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项羽传二世元年杀会稽假守殷通起兵吴中是郡治吴也汉高

  帝六年改置荆国十三年又改吴国见地理志景帝四

  年复为会稽郡后汉永建四年分置吴郡水经注时阳羡

  令周喜上书以县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分浙江以西为吴郡浙江以东为会稽郡三国

  属吴晋宋齐因之梁初分置信义郡太清三年

  文帝又以吴郡为吴州大宝元年复为郡陈祯明

  元年置吴州隋开皇九年郡废改州曰苏州并省

  信义郡大业初复曰吴州㝷复为吴郡唐武德四

  年复曰苏州七年置都督府属江南东道天宝元

  年复曰吴郡乾元初复为苏州五代属吴越梁开

  平三年表置为中吴郡宋初曰苏州吴郡太平兴

  国三年改平江军节度政和三年升平江府属两

  浙路绍兴初改属浙西路元至元十三年改平江

  路属江浙行省明初改苏州府直隶南京

 本朝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分江苏省府为江苏巡

  抚及布政按察两司治乾隆二十五年改苏州布

  政司为苏州等处布政司与江寕府并为省会领

  县九

  吴县附郭在府治西南偏东西距一百一里南北距三十七里东至元和县界一里西至常州

  府宜兴县界一百里南至震泽县界三十五里北至长洲县界二里东南至吴江县界十五里西南

  至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长洲县界二里西北至长洲县界十一里周初太伯

  邑春秋吴国都秦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汉因之后永建四年于县置吴郡三国属吴晋及宋齐以

  后因之陈为吴州治隋开皇初为苏州治大业初复为吴郡治唐仍为苏州治五代因之宋政和后

  为平江府治元为平江路治明为苏州府治 本朝因之长洲县附郭府治东北偏东西距

  四十一里南北距五十二里东至元和县界一里西至常州府金匮县界四十里南至吴县界二里

  北至常熟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元和县界一里西南至吴县界二里东北至昆山县界四十五里西

  北至常州府金匮县界五十里汉吴县地唐万岁通天元年析置长洲县与吴县分治州郭下乾元

  二年置长洲军太历五年废县如故五代因之宋为平江府治元为平江路治明为苏州府冶 本

  朝因元和县附郭府治东南偏东西距四十六里南北距三十七里东至新阳县界四

  十五里西至长洲县界一里南至吴江县界三十五里北至长洲县界二里东南至松江府青浦县

  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吴县界四里东北至长洲县界六十里西北至长洲县界十里本长洲县地

    本朝雍正二年析置元和县与吴县长洲县分治郭下昆山县在府东少北七十里东西

   距五十六里南北距八十一里东至太仓州界三十三里西至元和县界二十三里南至松江府青

   浦县界八十里北至新阳县界一里东南至太仓州嘉定县界五十里西南至元和县界四十里东

   北至新阳县界二里西北至新阳县界一里秦置娄县属会稽郡后汉永建四年属吴郡晋及宋齐

   因之梁天监六年改置信义县大同初又分信义置昆山县隋平陈二县俱废开皇十八年复置崑

   山县属吴郡唐属苏州五代因之宋属平江府元元贞元年升州属平江路明洪武二年仍降为县

   属苏州府本朝因之 新 阳县在府东少北七十二里东西距五十四里南北距四十一

   里东至太仓州界三十三里西至元和县界二十一里南至昆山县界一里北至昭文县界四十里

   东南至昆山县界二十四里西南至元和县界三十六里东北至太仓州界三十里西北至昭文县

   界七十里本昆山县地 本雍正二年析置新阳县常熟县在府北九十里东西距四

  十一里南北距八十五里东至昭文县界一里西至常州府江阴县界四十里南至长洲县界四十

  五里北至大江中流通州界四十里东南至新阳县界四十五里西南至常州府金匮县界五十里

  东北至昭文县界四十里西北至江阴县界七十里汉吴毘陵二县地晋太康四年分吴县虞乡置

  海虞县属吴郡东晋咸康七年又分昆陵置南沙县属晋陵郡宋齐因之梁增置信义郡以海虞南

  沙二县属之大同六年又分置常熟县隋平陈郡废并所领海虞南沙入常熟又于县置常州㝷复

  州治晋陵以县属吴郡唐属苏州五代因之宋属平江府元属平江路元贞元年升常熟州明洪武

  初仍降为县属苏州府 本朝因之昭文县在府北九十里东西距八十一里南北距八十

  里东至太仓州界八十里西至常熟县界一里南至新阳县界四十里北至常熟县界四十里东南

  至太仓州界四十五里西南至常熟县界一里东北至海口通州界六十五里西北至常熟县界一

  里本常熟县地 本朝雍正二年析置昭文县吴江县在府南少东四十五里东西距八十

  一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松江府青浦县界八十里西至震泽县界一里南至浙江嘉兴府秀水县

  界七十里北至元和县界十里东南至嘉兴府嘉善县界六十里西南至震泽县界七十里东北至

  元和县界十六里西北至吴县界二十里汉吴县地唐曰松陵镇五代梁开平三年吴越分置吴江

  县属苏州宋属平江府元属平江路元贞元年吴江州明洪武初仍降为县属苏州府 本朝因

  震泽县在府南少东四十五里东西距一百一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吴江县界一里

  西至浙江湖州府乌程县界一百里南至吴江县界五十里北至吴县界十里东南至吴江县界五

  十里西南至乌程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吴江县界一里西北至吴县界二十里本吴江县地

  本朝雍正二年析置震泽县

 ︹形势︺吴有三江五湖之利江东一都会汉书地理志包括

  于越跨蹑荆蛮既称沃区亦曰奥壤晋左思吴都赋三江

  雄阔五湖腴表风土川泽沃衍有陆海之饶隋书地理

  

 ︹风俗︺因士类显名于历代而人尚文汉书地理志君子尚

  礼庸庶敦庞风俗澄清道教隆洽隋书地理志所化者

  远士夫渊薮方舆胜览郊无旷土多勤少俭吴郡夸豪

  好侈自昔有之宋长文吴郡续图经

 ︹城池︺苏州府城周四十五里门六水门五环城濬濠广至数丈唐乾符二年仍旧址重筑

  至正十一年增筑 本朝康熙雍正年间屡修 吴长洲元和三县附郭昆山县城

  周十二里有竒门六水门五濠广六丈有竒元至正十七年土筑明嘉靖十八年甃砖 本朝顺治

  年间修康熙雍正年间屡修乾隆初重修新阳县城与昆山县同常熟县城

  周九里有竒门六水门五西北跨山东南北三面环以深濠元因旧址展筑至正十六年甃砖 本

  朝康熙十九年修昭文县城与常熟县同吴江县城周五里有竒门四水

  门五濠广三丈元至正十四年张士诚拓旧城重筑 本朝顺治四年康熙四年重修震泽

  县城与吴江县同

 ︹学校︺苏州府学在府治南宋景祐元年范仲淹以所得钱氏南园建堂前有古桧相传为

  仲淹所植 本朝屡加修葺入学额数二十名干隆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皆有 御制  文庙行礼诗 吴 县学在县治西南宣德七年

  建入学额数二十五名长洲县学在县治东北半里明嘉靖二十年建入学额数十三

  元和县学与长洲县同入学额数十二名昆山县学在县治西宋元祐初

  建入学额数十名新阳县学与昆山县同入学额数十三名常熟县学

   治东南宋端平中建入学额数十三名昭文县学与常熟县同入学额数十二名

   江县学在县治东门外宋绍兴中建入学额数十三名震泽县学与吴江县同入

   学额数十二名紫阳书院在府学内尊经阁后 本朝康熙五十二年巡抚张伯行建崇

   祀朱子延设院长为诸生肄业之所   圣祖仁皇帝御赐扁额曰学道还淳雍正十一年发帑

   银置田乾隆三年更发帑银增诸生膏火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有   御制诗白鹿

   遗规扁额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   御制紫阳书院诗

   谊书院在府学东沧浪亭后 本朝嘉庆十年文正书院在吴县禅兴寺桥西

   宋咸淳中建祠祀范仲淹元至正六年总管吴秉彝奏改书院 本朝康熙十二年修四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有御赐济时良相扁额 鹤 山书院在吴县治西南隅宋

   理宗赐魏了翁第宅于此并赐鹤山书院四大字元至顺间博士柯九思奏复书院虞集撰记 本

  朝康熙二十四年修学道书院在吴县东北为子游立宋咸淳五年知府赵顺孙移建于

  武状元坊明嘉靖二年知府胡纉宗以景德废寺改 本朝乾隆八年平江书院

  洲县治东北玉峯书院在新阳县治南本朝乾隆八年文学书院

  熟县治西元至顺三年建祀子游设山长翰林待制杨刚中记 本朝康熙四十六年虞山

  书院在常熟县虞山南麓 本朝雍正三年改建乾隆十一年梅里书院

  文县东北 本朝乾隆二十九年松陵书院在吴江县治南本朝乾隆四年

  泽书院在震泽县治北 本朝乾隆十一年按旧志载和靖书院在元和县虎邱西岭

  宋尹焞旧有读书庵嘉定七年建祠端平二年建书院延祐初徙置长洲县治明嘉靖十八年

  移此今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四十三万八千八百三十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五百四十七万三千三百四十八名

   口又苏州卫屯丁二千六百三十二名口

  ︹田赋︺田地六万二千二百二十五顷七十九畞九分有竒额征地丁正杂银五十五万八千八百四

   两五钱一厘又杂办银二千一百六两四钱一分九厘米八十七万八千三百四十八石四斗八升

   七合二勺豆六百四十石四斗一升九合二勺又苏州卫屯田三百三十六顷五畞五分有竒额征

   丁粮银三千四百九十七两一钱二分米四千九百七十石二斗八升六合七勺

  ︹山川︺吾家山在府治西南隅本邓尉山之支峯居民以植梅为业花时一望如雪香风度十

   馀里前抚臣宋荦题香雪海三字镌于石西北石梁为虎山桥又有司徒庙在青芝山北古柏四株

   雄竒蟠郁盖千馀年物北有龟山光福塔在焉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

   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   御制香雪海歌  御题吴山十六景有邓尉香雪诗并

   赐御联一横山在吴县西南十道志四面皆横故名吴地记又名踞湖山在县西南十六里续

   图经山镇国之西南临湖控越实吴时要地隋迁郡于横山东亦以此山为屏蔽吴郡志踞湖山以

   其背临大湖若箕踞之势故名五代钱氏时于山下造荐福寺今里人或名为荐福山有五大坞曰

   芳桂飞泉修竹丹霞白云又名五坞山姑苏山在吴县西南史记上姑苏望五湖寰宇记

   一名姑胥山在县西三十五里连横山之北续图经或曰姑胥或曰姑馀其实一也有姑苏台姑苏

   志在横山西北至今人称胥台山支硎山在吴县西南吴地记晋支遁道林常隐于此中

   有寺曰报恩梁武帝置续图经报恩山一名支硎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昔有报恩寺故名所谓南

   峯东峯皆其山之别峯也吴郡志有放鹤亭为遁放鹤处又有白马涧为遁饮马处府志有碧林泉

   南池泉或云平石为硎山有平石故支遁以支硎为号姑苏志在龙池山东北东址有观音寺故又

   名观音山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   御制支硎山诗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制恭依皇祖诗韵游支硎山诗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

   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疉邀   宸咏及支公庵放鹤亭诗   赐扁额二   御联一

   黄山在吴县西南隋大业九年刘元进等作乱自昆陵退保黄山府志在县西南二十五里诸

   峯高下相连俗称笔格山姑苏志在茶磨山北四里胥塘之北西山之半有二石洞深可三四丈俗

   名虎楞伽山在吴县西南姑苏志一名上方山在吴山东北傍有茶磨屿以三面临水

   故以屿名俗称为磨盘山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御

   制游上方山楞伽寺诗并 赐扁额三   御联二 尧 峯山在吴县西南宋苏舜

   钦诗西南登尧峯俗云尧所基即此县志横山西南为尧峯于诸山中最高岝㟧山

   县西南越绝书莋确山禹游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鹤阜更名莋确山水经注太湖东吴国西十八

   里有莋岭山县志本在太湖中禹治水移进近东又西南有两小山皆有石如卷笮俗云禹所用牵

   山也太湖中有浅地云是笮岭山跖自此以东差深言是牵山之沟此山去太湖三十馀里吴地记

   在县西十二里吴王僚葬此续图经在县西南十五里形如狮子今以名山姑苏志狮子山北有何

   山旧名鹤邑墟故名鹤阜山以何求何点葬此改今名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四十九年   御

   制岝㟧山诗胥山在吴县西南史记伍胥死吴人怜之为立祠江上命曰胥山张晏注在太

   湖边水经注引虞氏曰松江北去吴国五十里江侧有丞胥二山山各有庙昔越使二大夫伐吴死

   之故立庙山上号曰丞胥二王上有坛石长老云胥神所治也下有九折路南出太湖寰宇记在吴

   县西四十里吴郡诸山录云太湖之东两山对峙南曰胥山北曰香山中一水曰胥口水东流入胥

   门运河曰胥塘 按越绝书阖闾筑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则胥山之名阖闾时已有之非因

   祠祀伍胥而得名也香山寰宇记在吴县西南五十里吴王遣美人采香于此因名故有采香

   泾吴郡志香山胥口相连旁有溪名采香泾今自灵岩山望之水直如矢故俗名箭泾 本朝乾隆

   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  御制灵岩杂咏有采香泾诗五疉沈徳潜韵

   穹窿山在吴县西南吴越春秋由锺穹窿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去县二十里府志在

   县西南六十里姑苏志比阳山尤高其顶方广百畞山半有泉名法雨四时不绝下有石堰可灌田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四十五年御制吴山十六景有穹窿仙观诗又穹窿山望湖

   亭望湖诗并   赐扁额一   御联一邓 尉山在吴县西南七十里一名袁墓山又

   名万峯山明统志一名元墓山山峯四立林木葱蒨前一石屹立太湖中若画屏然上有万峯寺楼

   阁翚飞湖光掩映亦湖中佳处其阴名至理山山势蜿蜒前瞰太湖对峙阳山光福诸山夹拱山虽

   北向隆冬入山其气盎然府志汉邓尉隐此故名山多梅花时如雪香闻数十里 本朝康熙二十

   八年   圣祖仁皇帝临幸万峯寺   御制邓尉山诗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

   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俱有   御制游邓尉山诗光福山

   县西南后唐干寕二年杨行密取苏州钱镠遣顾全武破行密兵于乌墩光福即此府志在县西南

   七十里或云龟山上有光福寺姑苏志邓尉山在锦峯西南光福里俗名光福山西南与元墓铜坑

   诸山联属 按明统志以元墓为邓尉而姑苏志则以邓尉为光福二说不同盖二山冈垄东西相

   属也 本朝乾隆十六年御题吴山十六景有光福山桥诗铜坑山在吴县西南吴

   地志县西十里有洞山周回六十里有铜坎十馀穴深者二十馀丈浅者六七丈左思吴都赋所谓

   采山铸钱者也府志在县西南七十二里一名铜井山上有岩洞其悬溜琮琤汇而为池清甘不竭

   名曰铜泉姑苏志在邓尉山西南相传晋宋间凿坑取沙土煎之皆成铜故名西迹山

   尉山西最高大少景然在湖滨潭西聚坞差胜潭西一隅色如铁名铁山伏龙山在吴县西

   南明一统志在府城西三十六里俗名小白阳山左抱灵岩右带穹窿前瞰太湖中俯平畴万顷乔

   木古松䕃蔽林谷弹山在吴县西南一名小鸡山吴郡志在震泽西陆龟𫎇采樵处人笠泽

   丛书光福寺西五里有小鸡山土多石少无大树木县志在西碛之左其首在湖滨身横亘六七里

  直接青芝濒湖处有七十二峯阁所据极胜茶山在西迹之左弹山之右一名绣裘山县志

  状类土阜而通体皆石南去太湖不百步浮六小峯如翠螺揺曳水面历历可数蟠螭山

  在弹山之南俗呼为南山斗入湖中作蜿蜒状以此得名其阴多桃花春时望之如锦步障

  庭东山在吴县西南太湖中一名胥母山越绝书阖闾旦食于纽山暮游于胥母史记正义

  谓之莫釐山姑苏志莫釐山以在洞庭之东称东洞庭山周回八十里视西洞庭差小而冈峦起伏

  庐聚物产大略相同县志相传隋莫釐将军居此故名一名胥母则谓子胥尝迎母于此也其东麓

  曰武山周十二里本名虎山吴王养虎处后避唐讳改今名 本朝乾隆十六年   御题吴山

  十六景有莫釐缥缈诗包山在吴县西南太湖中所谓西洞庭山也一作苞山左思吴都赋

  指苞山而为期集洞庭而淹留注洞庭即太湖也郭璞江赋苞山洞庭巴陵地道注下有洞庭穴道

  潜行通于巴陵吴地记去县百三十里下有洞穴潜行水底无所不通号为地脉即十大洞天之第

  九林屋洞天也又引洞庭山记曰昔阖闾使灵威丈人㝷洞秉烛昼夜而行继七十日不穷而返内

  石几上有素书三卷持囘上于阖闾不识请孔子辨之孔子曰此夏禹之书并神仙之事言大道也

  大人姓毛名苌号毛公今洞庭有毛公宅石室并坛存焉续图经震泽有七十二山惟洞庭最巨居

  民以桑栀甘柚为常产毎秋高霜馀丹苞朱实与长松茂木相差于岩壑间望之若金翠图绘可爱

  府志林屋洞一名左神幽虚之天洞有三门同会一穴内以石门为隔穴中有石室银房金庭玉柱

  最高者为缥缈峯 本朝乾隆十六年  御制吴山十六景有苞山竒石诗 夫 椒山

  在太湖中即包山左传哀公元年吴伐越败之夫椒贾逵注越地杜预注吴越西南太湖中椒山也

  越语败五湖则椒山可得史记正义引会稽记云句践逆吴战于五湖中大败而退今夫椒山在太

  湖中洞庭山西北水经注太湖中有苞山春秋谓之夫椒山史记索隐夫椒二山不得为一又山仕

  湖中非战所 按夫椒即包山诸家无异论惟贺循始云在洞庭西北寰宇记则云太湖中别有夫

   椒山又云在武进九域志则止载常州下云吴王败越于夫椒即此明一统志在无锡县太湖滨一

   名湫山自是人皆以夫椒为在常州界内矣夫是役为吴人伐越则宜战于越地贾逵以夫椒为越

   地近是而阙其地杜预谓在太湖中索隐己言其非何得更迂折而西北入常州界也诸书指说不

   同今据范成大卢熊王鏊杨循吉诸志列于包山之后禹期山在吴县西南洞庭支岭也

   吴郡志在太湖中旧说禹导吴江以泄具区会诸侯于此府志谓之禹祈山又名禹迹山在县西南

   八十里又有庭山亦在县西南八十里柱山在县西南八十五里洞庭记所谓金庭玉柱在此也又

   西曰横山曰阴山晋阴长生炼丹处鼋头山在吴县西南亦洞庭支岭也唐韦应物鼋头山

   神女歌鼋头之山直上洞庭连青天吴郡志一名鼋山在洞庭西山之东麓有石闯出如鼋首一山

   皆青石温⿰氵閠 -- 润光莹浙西碑石与压砌缘池皆取此下曰𡹛里有良田皮日休诗𡹛里何幽奇膏腴二

   十顷风吹稻花香直过鼋山顶府志在县西南百里禹期山东南三里以形得名山产青石有天然

   玲珑者谓之花石宋徽宗时采贡故有花石纲又一种色白而温润堪为玩具号为玉石又胎斑者

   光泽可爱可充砚石不在端歙之次又石公山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可盘湾南二里山根有石形

   如老翁独立水中甚灵异红鹤山舆地纪胜在吴县西南八十里府志谓之鸿鹤山在鼋山

   南二里山西有神女祠亦名圣姑山龙头山在吴县西南一百里府志一名龙山又名祈山

   临水有石如龙三山在吴县西南水经注太湖中有三山唐皎然诗太湖三山口吴王在时道

   寰宇记引吴兴山墟名云三山在太湖中白波天合三点黛色今属吴县府志在县西南一百二十

   里山有三峯地相连接上有吴妃太姥祠甚灵大雷山在吴县西南杨泉五湖赋大雷小雷

   湍波相逐续图经大雷小雷二山相去十里府志大雷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小雷在县西南一百

   三十慈里山在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人烟极繁地产佳李狱山有二并在吴县

   西南一百三十里吴郡志太湖中有东狱西狱二山吴王于此尝置男女二狱寒山在府城西

  本支硎山之支峯明处士赵宦光隐此筑小宛堂后为僧舍庭前老梅相传宦光手植芙蓉泉出其

  旁西为寒泉亭清浅池千尺雪飞鱼峡东南为空谷棕房石壁驰烟驿有篆书刻石宦光旧迹也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屡驻

     清跸有   御制寒山别墅绿云楼飞鱼峡琳琅丛芙蓉泉对瀑驰烟驿澄怀堂清晖楼

  寒山千尺雪听雪阁寒泉亭诗并   赐御扁十二   御联四四十九年   仁宗睿皇

  帝随扈有寒山别墅诗十尺雪诗出闾门重游寒山千尺雪诗天平山在吴县西宋苏舜钦

  诗吴会括众山戢战不可数其间号天平突兀为之主续图经在县西二十里巍然特高群峯拱揖

  郡之镇也府志有卓笔峯飞来峯大小石屋皆山中奇迹山顶正平有望湖台即远公庵遗址山半

  有亭乃白云泉所出姑苏志在支硎南五里群石林立名万笏林其东为鸡笼山西为秦台山南有

  羊赐岭西南为赤山洪武初杨基家其下南址为白云寺宋范仲淹祖墓在焉旁即范氏义庄后辟

  为园 本朝乾隆十六年   赐额高义园  御制吴山十六景有万笏朝天诗二十二年

  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 御制游天平山诗题高义园诗高义园藏范仲

  淹书伯夷颂疉韵诗白云泉疉白居易韵诗高景山天平支陇也越绝书作高颈山其西

  麓对华山厓谷盘拱处曰金盆坞宋魏了翁墓在焉金山亦天平之支陇县志初名茶坞山晋

  宋间凿石得金易今名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循吉杂志山故多美石巉巉高耸皆碧绿色或至十馀丈有壁立之势

  灵岩山在吴县西一名硏石山越绝书吴人于硏石山作馆娃宫即其处也寰宇记在吴县

  西三十里西有石鼔亦名石鼔山续图经顶有三池日月池砚池浣华池盖吴时所凿也下有石室

  相传吴王囚范蠡之地山相连属登其巅俛瞰具区洞庭烟涛浩渺一目千里而碧岩翠坞点缀于

  沧波之间姑苏志在天平山南新志昔吴王置离宫于此有琴台馆娃宫西施洞响屧廊吴王井遗

  迹其石壁峭拔者为佛日岩平坦处有灵岩寺本朝康熙二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御制灵

   岩山诗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建   行宫于此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

   十五年四十九年   御制驻跸灵岩杂咏五疉沈德潜韵诗临湖榭咏古并   赐御扁六

   御联九华山在吴县西一名天池山吴地记在县西三十里蓊郁幽䆳晋太康中生千

   叶石莲华因名续图经在县西六十里于群山独秀望之如屏老子谓可以度难盖岩穴深远宜就

   隐也府志山石峭拔耸秀岩壑与虎邱灵岩相埒县志山半有池在绝𪩘横浸山脉逾数十丈故又

   名天池山上有石屋二间四壁皆凿佛像又有龟巢石虎跑泉苍玉洞桃花洞洗心泉诸胜其南为

   鹿山西为清流山东南为龙池山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有   御制华山

   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有   御

   制恭依   圣祖仁皇帝诗韵诗   御题吴山十六景有华山鸟道天池石壁诗并华山翠

   岩寺诗并赐御扁二联二 玉 遮山在吴县西姑苏志在阳山之南横立如屏今但

   呼为遮山旧志谓之查山其南有案山化山苦竹山其北有蜀山东南有贞山东有官山马山朝山

   又东为雅宜山本名雅儿唐青州刺史张济女雅儿葬此又东则五城山又东则真如坞与小白阳

   山相锦峯山在吴县西二十五里姑苏志在阳山西南产石紫朱色而秀润故名

   山在长洲县西北一名秦馀杭山一名万安山越绝书秦馀杭山越王栖吴夫差山也近太湖姑

   苏志在县西北三十里高八百五十馀丈逶迤二十馀里以其背阴面阳故名大峯十二箭阙最高

   战国策云越王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千隧今万安山有隧山即其地也吴地记馀杭山又名四飞

   山东北有白鹤山以丁令威名有白石如玉甚光润号曰石脂亦曰白垩白墡续图经亦名白墡山

   有澄照寺白莲院在其下府志在吴县西北三十里与长洲县中分为界卑犹山在长洲县

   西北一名徐侯山吴越春秋越王葬吴王于秦馀杭山卑犹即此山也吴地记在吴县西三十里吴

   太宰嚭所葬府志馀侯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姑苏志徐侯山在阳山西北十里亦名馀杭鸡笼

   山在长洲县西北吴地记在吴县西三十里以形似名晋司空陆玩葬此掘地得石凤飞去今凤

   凰墩是也舆地记鳯凰山在县西北盖即鸡笼也白石山旧名白豸山在长洲县西北越

   绝书故为胥女山春申君初封吴更名为白石去县四十里府志在县西北三十里姑苏志在浒墅

   北与诸山不相连虎邱山一名海涌山在元和县吴越春秋阖闾冢在阊门外虎邱专诸

   鱼肠之剑在焉千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葬三日而白虎踞其土故曰虎邱南史何求及二弟点

   𠃔并隐吴郡虎邱山唐避讳曰武邱元和志武邱山在吴县西北八里阖闾葬于此秦始皇凿其珍

   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其凿处今成深涧吴地记秦始皇东巡至虎邱求吴王宝剑其虎

   当坟而踞始皇以剑击之不及误中于石遗迹尚存剑无复𫉬乃陷成池古号剑池旁有石可坐千

   人号千人石其山本晋司徒王珣与弟珉之别墅咸和二年舍宅为东西二寺续图经诸书皆以为

   阖闾所葬有金精之异故名虎邱然观其岩壑之𫝑出于天成疑先有是邱而阖闾因以葬也千人

   石俗传因生公讲法得名吴郡志泉石竒诡应接不暇其最胜者劔池千人石秦王试劔石点头石

   憨憨泉皆山中之景府志宋绍兴中洛人尹焞避地山中书堂在焉姑苏志虎邱劔池唐颜真卿书

   生公讲堂李阳冰书今并存其下有真娘墓新志上有云岩寺及梅花楼小吴轩可中亭平远楼仰

   苏楼千顷云小竹林诸胜有清远道士题诗曰白云蓊欲归青松忽消半颜真卿爱之刻之石壁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   赐扁额一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

   年   高宗纯皇帝御制虎邱寺和东坡韵再疉高启虎邱次清远道士韵虎邱杂咏诗并

    赐御书扁额四联二秦柱山寰宇记在昆山县东南三十里南带海上有烽火楼基相

   传吴时以望海寇吴录亦名秦望山昔秦始皇尝登此望海因名府志今千墩寺佛殿有山高二丈

   者是 按图经秦柱山在海盐县东南三十里其山现在寰宇记所引山水多所舛讹卢熊乃执其

   说而傅会之谬益甚矣东山在昆山县东南车塘里宋范良遂读书筑亭其上号曰墨庄

  马鞍山在新阳县西北寰宇记昆山县有马鞍山形似马鞍因名续图经孤峯特秀极目湖

  海百里无所蔽上有慧聚寺唐孟郊张祜皆有诗宋王安石有次韵作皆刻于石吴郡志山中登临

  胜处古上方为冠月华阁妙峯庵次之又有留云翠屏翠茂夕秀诸轩及凌峯翠微垂云诸阁淳熙

  中火废山后掘地多得奇石玲珑纎巧好事者甚贵之号昆山石府志始县以昆山得名今山割隶

  华亭而县名仍曰昆山县治又在此山之阳人遂指此为昆山矣姑苏志广袤三里正统初知县罗

  永年植柏千章名郎宫柏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驻跸昆山有   御制登

  文笔峯诗苑山在常熟县西南五十里琴川志山有墨池石色纯黑土人采以作砚不亚端石

  姑苏志谓之宛山虞山在常熟县西越绝书虞山者巫咸所出也去吴县百五里括地志作

  海禺山吴地志常熟县北二里有海虞山仲雍周章并葬东岭上有二洞穴穴侧有石坛周六十丈

  东二里有石室太公吕望避纣之处寰宇记在县西六里东西十八里有数十石室吴都文粹县依

   山之阳是为隅山以濒海之隅也又名虞山以昔虞仲治此也北行九里为破山以龙鬭冲破山腹

   为涧而名又北行九里为顶山又六七里为小山合而名之或曰乌目山也吴郡志一名海巫山琴

   川志在县西北一里高一百六十丈周四十六里有奇河阳山在常熟县西北四十五里

   一名凤凰山出药对峙者为志山一名鸷山灵龟山在常熟县西北五十里周二十一里

   西南接常州府无锡县界西北接常州府江阴县界俗称三界山亦曰顾山又曰香山常熟

   山在常熟县北琴川志在县北三十七里本名铜官山唐天宝六载改名北有石家山范山

   在常熟县北三十六里梁范冀兄弟同居此因名福山在常熟县北四十里琴川志本名覆

   釜山以形似名唐天宝六载改名金凤山梁乾化二年改今名宋建炎三年韩世忠控守福山以备

   金人海道之师明初败张士诚于福山港新志北临大江与通州之狼山相直厐山在吴江县

   东南三里其北即厐山湖陆墓山在震泽县西北吴地记有梁门下侍郎陆云公墓因名府

   志在吴江县西北二十里接吴县界横山三面环山一面临湖贺九岭在吴县西一名贺家

   岭县志花山接连有三岭一𣵀槃一贺九一鸡窠过涅槃遂接支硎之南峯吴郡诸山录度贺家岭

   大石如横案上立两石俗云岭北有新妇石此其箱箧也拂水岩在常熟县虞山之南岭上

   下临壑谷水泉下注如练风拂掠之则水倒飞喷溅如雨大江自常州府江阴县流入昭文县

   界又东流入海九域志常熟县有大江亦名杨子江琴川志扬子大江在县东迤而北与通州对岸

   东则白茅浦东北则浒浦正北则福山浦西北则奚浦黄泗浦为五大浦皆通江 按府属常熟县

   旧名海虞吴地记为县东临沧海自是议者遂谓大海在县其实非也县北与通州相对九域志通

   州止云有大江及江口镇通州为江则对境可知此一证也水利书于昆山诸港浦则云入海于常

   熟诸港浦则云入扬子江自后言水利者皆然又一证也江应辰请罢浒浦寨议言其地边江不当

   海道去海尚一百六十馀里又一证也海水味咸江水味淡今县界虽有潮到而味不咸又一证也

   盖古时县界阔远故东北滨海自明中叶分置太仓州之后凡县界滨海之地已割属之今自江阴

   至县西北黄泗浦奚浦以东地势虽渐迤而南然自福山北距通州之狼山又东越浒浦白茅又东

   至太仓州之七鸦口始折而南是为大洋其在常熟县境者止可谓之江尾而非海也松江

   自太湖分流迳吴江县东北流入长洲县界又东入昆山县界又东南入太仓州嘉定县界即古笠

   泽也亦名南江左传哀公十七年越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阵国语吴王起师军于江北越军

   江南汉书地理志吴县有南江在南东入海韦昭曰笠泽即松江去吴五十里水经南江东北为长

   渎历河口东则松江出焉郦注松江上承太湖更经笠泽在吴南松江左右即吴越战处自湖东北

   流七十里江水奇分谓之三江口史记正义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至太

   湖名曰松江即古笠泽江元和志在县东五十里经昆山入海吴地记一名松陵江通志一名吴淞

   娄江在长洲县东娄门外上承太湖东流入崑山县界又东北入太仓州界史记正义三

   江口一江东北下三百馀里入海名曰下江亦曰娄江续图经昆山塘自娄门历昆山县而达海即

   娄江也记略昆山塘北纳阳城湖南吐松江宋至和二年修筑更名至和塘旧志至和塘合维亭诸

   水至昆山县城西南分为二一东绕城南为濠一少北入城出东门与城南水合又东合新洋江夏

   驾浦入太仓州界明统志新洋江今堙塞仅成小浦白蚬江在吴江县东南即古东江也亦

   名白蚬湖水经注太湖水自三江口东南入海为东江史记正义三江口一江之东南上七里至白

   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旧志宋元祐中单锷议开白蚬江使太湖水由华亭入海县志在县东南

   四十里西北与厐山诸湖相通西则汾湖之水汇焉其东为小龙港引流入于松江东北与长洲姚

   城湖相接三江口在吴江县北吴越春秋吴太子友曰越王将选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

   之中又范蠡辞越王乘扁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水经注自太湖东北流七十里江水奇分谓之三

   江口史记正义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名松江一江东南上七十里名东

   江一江东北下三百馀里入海名娄江于其分处号曰三江口 按吴越春秋始有三江口而不详

   江为何江庾仲初始指松娄东三江而不详其分流在何地张守节始指其口在苏州府东南三十

   里则已明有其地但宋元以来水道变迁朱长文始以至和塘为娄江卢熊分松江为二派谓一出

   长桥一出甘泉桥己非一地王鏊又分松江吴淞江为二派以吴淞为东江又谓自大姚分支与卢

   熊说又异且谓娄江自太湖鲇鱼口分流则其口又不出自松江矣诸说皆无的据今止就守节之

   说㝷之其地大约在吴江长桥西北鲇鱼口东南运河西岸长洲小长桥之间明统志谓在昆山县

   者误黄天荡在长洲县东亦曰皇天荡唐书干寕三年杨行密救董昌遣兵与钱镠战

   于皇天荡即此又东为尹山湖长荡在长洲县西北十里周二十里受山塘水东通元和塘西

   北达于运河运河自浙江秀水县流入震泽县南平望镇曰南塘河亦曰上塘河与荻塘河

   合流曰官塘河西北行四十里至吴江县城东曰北塘河亦曰古塘河凡三十里至夹浦入长洲县

   界又西北入吴县界为胥江为南濠又北绕白公堤出望亭入无锡县界明统志在府城西十里南

   达嘉兴北接无锡又有新开河在府三里南濠其水由闾门运河转西北入枫桥运河荻塘

   河在震泽县南宋庆历中开自浙江湖州府南浔镇而东五十三里至平望经莺脰湖与南塘河

   太湖在府境西南禹贡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震泽底定尔雅十薮吴越之间有具区周礼扬州薮曰具区

   浸曰五湖越语越伐吴至五湖史记河渠书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孔安国书传震泽即吴南太湖

   汉书地理志吴县具区泽在西扬州薮古文以为震泽越绝书太湖周三万六千顷其千顷乌程也

   吴越春秋韦昭注五湖者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共太湖而五实一湖也虞翻曰太湖东通松江南通

   霅溪西通荆溪北通滆湖东连韭溪凡有五道故曰五湖吴录太湖周行五百里故名水经注南江

   东注于具区谓之五湖口五湖谓长塘湖太湖射贵湖滆湖又太湖之通称也括地志太湖在吴县

   西南四十五里张守节正义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古时应

   别今并相连陆龟𫎇曰太湖上禀咸池五车之气故一水五名新唐志太湖占苏常湖宣四州之境

   渎图经太湖吐吸江海所容者大故以太名 按宋景祐间范仲淹以吴人领郡深究利病谓松江

   一川必不能尽泄震泽之水宜疏导各邑河渠以分其势于是亲至海浦开复茜泾等五河至今民

   受其利明永乐二年苏松水患令户部尚书夏原吉疏治以吴淞涨塞猝难开浚因浚吴淞两岸安

   亭等浦引太湖诸水入刘家白茅二港直注江海又浚松江之大黄浦水患以息宏治七年吴中大

   水命侍郎徐贯疏浚水道贯开浚吴江长桥菱芦之地又开吴淞白茅导水入于江海又开各斗门

   以泄运河之水由江阴入江下流遂不复阻 本康熙十年巡抚马祐请濬刘阿吴淞江十九年

   巡抚慕天颜复濬白茅浦孟河而后太湖之水北达江东达海通流无滞矣乾隆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时   仁宗睿皇帝随扈有   御制太湖诗石湖舆地纪胜在吴

   县盘门西南十里太湖之派范蠡所经入五湖者新志在府西南二十里白洋湾所汇也界吴县吴

   江之间有茶磨诸峯映带颇为胜绝宋范成大因越来溪故址小筑亭榭孝宗书石湖二字赐之中

   有千岩观天镜阁玉雪坡盟鸥亭诸迹有巨石刻大士像因名石佛寺湖中长桥卧波为行春桥风

   帆沙鸟致为清旷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二十年四十五年   御制初游石湖泛舟

   石湖游石湖叠韵石湖八绝句诗并   赐御扁二   御联一海潮庵后有泉自石流出汇

   为池可半畞馀   御题石湖二字镌之崖壁夏驾湖在吴县西吴地记夀梦盛夏乘

   驾纳凉之地吴郡志在县西城下今城下但存外濠即漕河也河西悉为民田不复有湖民犹于湖

   旁种菱甚美谓之夏驾菱云沙湖在长洲县东二十里宋水利书曰太湖外有四湖长洲则

   沙湖姑苏志一名金沙湖明宏治九年主事姚文灏筑沙湖堤袤三百六十丈姚城湖

   洲县东南三十八里亦名姚城江以古摇城得名俗讹为姚自吴江县厐山湖东北流经姚城市汇

   为湖南通白蚬江东南通陈湖入昆山县界陈湖在长洲县东南西通吴淞江东通淀山湖

   接昆山县界女坟湖在长洲县西北越绝书阖闾女冢在阊门外道北下方池广四十八

   步白居易诗女坟湖北武邱西吴地记坟后陷成湖今号女坟湖在吴县西北六里寰宇记以水绕

   坟因名女坟湖阳城湖在长洲县东北自吴淞江来东接昆山县界姑苏志昆山之水皆自

   阳城而入县志湖有三曰东湖中湖西湖共广七十里通志所纳之水凡十视诸湖荡为大东为包

   湖为傀儡荡二水与阳城合而为一又东为巴城湖北为鳗鲡湖施泽湖澹台湖在元和县

   东南史记澹台灭明南游至江索隐今吴国东南有澹台湖即其遗迹所在吴地记在吴县东南十

   里澹台子羽宅陷为湖湖侧有坟府志上源受太湖水东流过宝带桥入运河等港淀山湖

   在昆山县南接青浦县界府志在昆山县南八十里汇苏秀湖三州之水由西南趋入吴淞江

   城湖在昆山县西北西通阳城湖南出至和塘东出雉城湖雉城湖在县西北十八里

   承湖在常熟县东南五里吴越春秋昆湖周七十六顷一畞一名隐湖府志长三十六里广十

   八里东南通昆山县界东出白茆浦入江通志自常州府无锡县以东长洲以北之水汇流于此

   尚湖在常熟县西南四里北出黄泗浦入江上有虞山映带颇为奇胜相传太公尚尝钓于此

   故名又名西湖厐山湖在吴江县东三里西接太湖从甘泉桥出运河东出急水港由白蚬

   江入淀山湖姑苏志下流为黎湘菱湖叶泽湖新湖叶湖之东为九里湖亦名同湖汾湖

   江县东南六十里芦墟西一名分湖以分属吴江嘉兴也其东流通三泖入华亭界其北流通莺脰

   莺脰湖在震泽县西南其源自天目东流至荻塘会烂溪水并出平望汇于此以其形

   似莺脰故名或讹为莺窦湖 本朝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制莺脰湖诗

   掘城湖在震泽县西南周三十里分流为诸泾港入荻塘越来溪在吴县西南史

   记正义子胥亡后越人自松江北开渠至横山东北入吴吴地记胥门西五里有越来溪吴郡志在

   越城东南与石湖通流贯行春及越溪二桥北入横塘清澈可鉴越兵自此溪来入吴故名

   水溪在吴县西南吴郡志在吴故宫中俗云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吴王宫人濯粉于此明

   统志在县西二十七里源自光福塘来东过木渎入横塘新志谓之箭泾在香山下乌角溪

   在长洲县西北四十二里接常州府无锡县界其水西达太湖东入运河麻溪在吴江县南六

   十里南汇诸湖荡之水东流合于烂溪复东南经王江泾入运河烂溪在震泽县南六十里

   南受浙江嘉兴石门桐乡诸境之水经浙江湖州府之乌镇又东北汇诸湖荡之水注于莺脰湖

   胥塘水在吴县西南寰宇记姑苏山西北十二里有胥口姑苏志胥口塘在县西南太湖口

   自胥口东流九里入木渎香水溪汇焉又东入跨塘汇越来溪又东至胥门入运河自横塘北流直

   入运河曰洞泾光福塘水在吴县西南自虎邱山桥上下崦受太湖水经灵岩山与箭泾

   合东入木渎山塘水在长洲县西北上承运河自城西北沙盆潭折而北绕虎邱又西至

   浒墅入运河姑苏志运河北流与虎邱山塘水合曰射渎亦曰石清皇甫汸县志自吴国以来游虎

   邱者率由阡陌以登至唐白居易守是州始凿渠以通南北南达于运河今之山塘是也元和

   塘水在长洲县北齐门外一名云和塘即常熟运河也东通娄江西通阊门运河鲇鱼

   口水在吴江县西北十八里上承太湖北流入长洲县界即娄江之上源也又有夹浦在县北

   二十里与长洲县分界西当鲇鱼口东接吴淞江琴川在昭文县治琴川志县治前后横港

   凡七若琴弦然皆西受山水东注运河或曰县有五浦注海若五弦也今横港水仅有一二通流馀

   皆堙夏驾浦在昆山县东南二十里明永乐二年尚书夏原吉凿夏驾浦使吴淞江水

   北入娄江遂名尚书浦千墩浦在昆山县东南三十六里松江自吴门东下至此江南北

   凡有千墩故名淀山湖水由此入吴淞江明永乐二年太常少卿𡊮复浚千墩浦遂名千墩曰少卿

   墩又有大石浦在县东南四十里接青浦县界瓦浦在昆山县东南元大徳八年都水任仁发

   西自瓦浦浚吴淞旧江东至嘉定石桥洪迤逦入海新志在县东南三十六里西通奣子浦西南通

   夏驾浦东出鸡鸣塘县境东南之水皆以此为蓄泄小虞浦在昆山县西南三里宋至和二

   年治此浦又大虞浦在县南九里明宏治十一年工部郎中傅潮浚大虞浦戴墟浦

   山县西三十里宋淳祐中发运使魏峻疏至和塘东至此浦亘四十馀里小山浦在常熟县

   西宋宣和二年赵霖开修张墓塘北彻此浦又开修山塘泾自浦口至本县市河黄泗浦

   在常熟县西北宋宣和二年赵霖修此浦连小山浦开至河口长七十里有奇县志在县西北五十

   里接常州府江阴县界许浦在常熟县北七十里宋时以此浦白茆及昆山之茜泾下张七

   鸦为五大浦县志自县东濠东行三十五里为梅里塘又东北行三十五里为许浦入江亦作浒浦

   福山浦在常熟县北宋水利书常熟有福山东横塘福山西横塘是古人东取海潮北取掦

   子江水灌田姑苏志自县城北行四十里入扬子江白茆浦在昭文县东宋景祐元年知苏

   州范仲淹濬白茆等浦绍兴二十四年大理丞周环议以太湖东北由诸浦入江其沿江泄水惟白

   茆最大元明时屡经浚治 本朝康熙二十年抚慕天颜浚此浦自支塘迤东以至海口淤道四

   十三七浦在昭文县东南一名七浦塘旧志西通阳城湖南通巴城湖北通白茆港东入

   太仓州界达海自白茆浦塞诸水赖此宣泄瓜泾港在吴江县北九里县志分太湖水东

   北出夹浦会于吴淞江练渎在吴县西南唐皮日休诗空阔嫌太湖崎岖开练渎三㝷齾石

   齿数里穿山腹续图经洞庭有所谓练塘者练兵之所也府志在鸿鹤山西南入平湖北通官渎

   交让渎在长洲县城内续图经昔陆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杨柳二株何点叹

   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让旧传有交让渎盖因陆张得名也吴郡志在罗城东北隅又曰有

   交让巷俗讹为甘浆港府志在子城北今为民居所侵仅有污池丈许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制有文让渎诗雪滩在吴江县东吴淞江岸宋王汾取名也百花洲在吴县城

   内北自胥门南抵盘门水极深广销夏湾在吴县西南续图经湖岸极清处为消夏湾吴

   郡志在洞庭西山之址绕山十馀里旧传吴王避暑处周回湖水一湾寒光逼人府志长九里又明

   月湾在太湖石公山西二里死亭湾在吴县西寰宇记在阊门外七里即朱买臣妻自缢

   锦帆泾在吴县城南盘门内吴郡志即内城沿城濠也相传吴王锦帆以游今濠故在

   亦通大舟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制杂咏吴下古迹有锦帆泾诗 采 莲泾

   县城内吴郡志在城内东南隅运河之汤此种莲旧迹也今可通舟南畿志上有采莲泾桥

   龙潭在吴县西南唐皮日休诗龟山下最深恶气何洋溢涎水𭧂龙巢腥风卷蛟室洗马

   池在吴县城内府学前又常熟县北六里亦有洗马池相𫝊宋绍兴初尹圑练屯兵洗马之处

   北池在长洲县治东唐郡治内池也又名后池吴郡志唐时在木兰堂后韦应物白居易常有

   歌咏皮日休陆龟𫎇亦有木兰堂后池诗梅摰百北池十咏蒋堂有北池赋白龙池

   熟县顶山龙祠之下岁旱于此祷雨横塘在吴县西南十里经贯南北之大塘也南极齾塘北

   抵枫桥分流东出故名走狗塘在吴 西南二十五里越绝书云阖闾走犬长洲此即田

   猎之莲塘在吴县西十二里寰宇记有田数畞生莲花千叶华丽蜀州李建中移置京帅

   不生新志横塘之西梅湾之阴曰莲荡盖即此也樱桃塘在昆山县北十二里元大德间

   参政朱清申请开浚名曰新塘东达娄江南通吴塘北至常熟塘盐铁塘在常熟县北四

   十里即海塘之内河也姑苏志白茆塘南一水东南流曰盐铁塘横亘七十馀里庄练塘

   在吴江县东南八十里接诸湖荡之水南接浙江嘉荅县界北入松江府华亭县界憨憨泉

   在元和县虎邱山上吴郡志相传为得道僧憨憨和尚卓锡所出陆羽泉在元和县虎邱

   山塘吴中水品第三吴郡志在剑池旁面阔丈馀上有石辘轳四旁皆石壁鳞皴天成下连石底泉

   出石脉中郡守沈揆作亭于井旁以为宴坐之所府志即藏殿侧石井俗名𮗚音泉 本朝乾隆二

   十二年   御制有陆羽泉诗海眼泉在昆山县西北马鞍山下六品泉

   江县东南六里唐陆羽品为第四张又新品为第六吴郡志松江水世传第四桥下水是也桥今名

   甘泉桥好亊者往往以小舟汲之越公井在吴县西唐广明元年僧茂干记云惟兹巨井

   坐当横山艮位越来溪西百步隋开皇十年国公杨素筑城创井时屯师孔多日饮万人迩来三

   百馀年邑则可改井道不革吴郡志在治平寺前山冈上径丈八尺石栏如屏绕之柳毅井

   在吴县西南洞庭东山丹井在常熟县治致道观后相传井有藏丹宋治平中道士李正则

   浚井得藏丹石䃭启之化为双红鸽飞入尚湖又名鸽井明学士宋濂撰铭井上










                        总纂官王广䕃恭纂辑

                        前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吴文藻恭 校

                        校对官贺式韩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苏州府

 ︹古迹︺娄县故城在昆山县东北秦置县后汉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封陆逊为娄侯吴黄龙

  元年又封张昭为娄侯宋齐后省吴郡志今昆山县东北三里有村曰娄县盖故县所治又罗处约

  古图经云昆山县有故城在县东三百步今县东犹谓之东城头近岁耕者于东寺之后多得古城

  砖及铜箭镞云海虞故城在常熟县东晋太康四年置宋齐因之隋平陈废入常熟元和

  志常熟县南至苏州一百里本汉吴县地梁大同六年分置唐武德七年自南沙移理海虞城九域

  志县在州北七十里琴川志有常熟镇在县东一百二十步即废县犹有镇桥存焉 按寰宇记虞

  山在县西六里则唐宋故县尚应在今县之东今县盖南宋初李闿之所移也盖是时县址止缘虞

  山东麓至元时筑城始展拓西偏上跨山脊东海废郡在常熟县北晋置宋书州郡志

   晋元帝初割吴郡海虞县之北境为东海郡立郯胊利城三县永和中郡县俱移出京口南齐志有

   海阳县属昆陵郡梁属信义郡隋省入常熟县其地盖皆今县东北滨江之地信义废县

   在昆山县西二十里梁分娄县置隋废隋书地理志常熟有信义县平陈后并入之吴郡志今昆山

   县西二十里有信义村即故信义县土人或讹为镇义兴国废县在常熟县东梁置隋

   省入常熟或曰即支塘城也在县东四十五里南沙废县在常熟县西北晋置宋书州郡

   志南沙县本吴县司盐都尉署吴时名沙中吴平后立暨阳割属之晋咸康七年罢盐署立以为县

   隋书地理志吴郡领常熟县旧曰南沙梁置信义郡平陈郡废并所领海阳前京信义海虞兴国南

   沙县入焉旧唐书地理志常熟县旧治南沙城武徳七年移治海虞城县志今县西北五十里有南

   吴城今府治史记吴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及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已君

   吴因而封之传至寿梦而吴始益大称王始通于中国春秋哀公二十二年越灭吴又史记楚考烈

   主徙封黄歇于江东城故吴墟为都邑汉书地理志会稽郡治吴县故国周太伯所邑系本诸樊始

   自梅里徙吴吴越春秋阖闾使伍子胥相土尝水造筑大城周四十七里陆门水门各八越绝书又

   有伍子胥小城周九里二百七十步汉初刘贾有吴筑吴市西城名定错城属小城北至平门吴地

   记夀梦始别筑城为宫室于平门西北二里周敬王六年阖闾始使子胥筑大城亦曰阖闾城西阊

   胥二门南盘蛇二门东娄匠二门北齐平二门隋开皇九年杨素移郡及县于横山东五里新立城

   郭唐武德七年却复旧址后因王郢叛乱城圯重修寰宇记今阖闾城周三十里水陆十有二门续

   图经阖闾城即今郡城一曰阊门吴越春秋闾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阖闾欲破楚楚在西北

   故立阊门以通天气复名破楚门寰宇记云吴城西门也春申君改为阊门府志西北门也一曰胥

   门吴越春秋越王追吴王欲入胥门未至六七里望吴南门见伍子胥之神府志西门也一曰盘门

   吴地记古名蟠门尝刻木为蟠龙以镇越又曰冰陆相半沿洄曲屈故谓之盘门府志西南门也一

   曰赤门吴地记有赤门在蛇门东又东南有鲂𫚈门皆非八门之数吴郡志今犹有赤门湾近葑门

   府志正南门也一曰蛇门吴越春秋立蛇门者以象地户阖闾欲东并越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

   敌国吴郡志云在已方故名府志东南门也一曰葑门即东门史记子胥将死曰必抉吾眼悬吴东

   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也吴越春秋子胥与种蠡梦曰越如欲入更从东门当为开道贯城以通路

   乃穿东西隅以达越军续图经云当作封门取封禺之山以为名吴地记匠门南三里有葑门皆不

   在八门之内府志东南门也一曰匠门吴地记又名干将门阖闾使干将铸劔于此后语讹为匠门

   一曰娄门越绝书吴有娄门吴地记本号疁门东南有秦时古疁县至汉改为娄府志东门也一曰

   齐门越绝书阖闾伐齐大克取齐为质子为造齐门又曰望齐门吴越春秋阖闾为太子波聘齐女

   女少思齐日夜号泣因病乃起北门名曰望齐门令女往游其上府志东北门也一曰巫门越绝书

   吴有巫门吴地记作平门子胥平齐大军从此出故号平门东北三里有巫咸坟亦号巫门吴郡志

   巫字类平因讹今有平门塘府志北门也储城在吴县西南吴地记胥门南三里有储城吴王

   储粮之所鱼城在吴县西南吴地记胥门南十五里有鱼城续图经盖吴王控越之地宜为吴

   城谓之鱼城误周必大南归录鱼城基厚而方土极细故久不坏越城在吴县西南十八里

   石湖旁吴郡志在胥门外吴王在姑苏越筑此城以逼之城堞髣髴具在苦酒城在吴县西

   南二十里吴郡志鱼城西南有故城长老云吴王筑以醸酒今俗呼为苦酒城吴地记在胥门西南

   石城在吴县西吴越春秋阖闾兴乐石城越绝书阖闾所置美人离城也章怀太子曰在

   吴县西南吴郡志砚石山有石城去姑苏山十里居东城在长洲县界越绝书居东城者

   阖闾所游去县二十里刘昭注讹为居巢城摇城在长洲县东南越绝书摇城吴王子居焉

   后越王摇居之姑苏志在县东南三十八里今其地名大姚鸭城在长洲县匠门外东南二

   十里沙里中寰宇记吴王养鸭所也又东五里有豨巷是养猪之所又东二里有豆园吴王养马处

   麋湖城在长洲县北五十里越绝书阖闾所置麋也又巫门外有麋湖西城越宋王城也又

   有太公城章祈城并在县东北姑苏志章祈疑即𪅂𪆂在今二十二都鸿城在元和县东娄

   门外越绝书故越王城也又有后城堵城并在县东南数十里今尹山郷有堵城里巫欐城

   在元和县东十五里越绝书阖闾所置诸侯远客离城也又有欐溪城阖闾所置船宫也阳城

   在元和县东北三十里环绕有湖曰阳城湖相城在元和县东北五十里相传子胥𥘉筑城

   时先于此相地垒土为城下湿乃止其地因以为名南武城在昆山县西北汉书地理志娄

   县有南武城阖闾所造以候越越绝书娄县有城去县三十里今为乡姑苏志有武城村在朱塘乡

   三四保府志又有巴城在县西北十八里金城在县东三里度城在县东南七十里相𫝊为黄巢筑

   西鹿城江南通志西鹿城在昆山下有卜将军庙碑云葬于昆山西鹿城雉城

   山县西北十八里陶城在常熟县东三十里相近又有闾城郭城利城皆有遗址而陶城尤

   大与莫城等今县境共有十二城唐广明中盗起诏诸道州县于墅落许立城堡集民兵自卫县城

   之多盖以此支塘城在常熟县东四十五里元末张士诚浚白茆时因故城址修筑今为

   支塘莫城在常熟县东南十二里相传莫邪铸剑之所亦谓之劔城今有庙曰莫邪大王

   或谓之莫邪城有塘曰莫门又县东四十里有莫城乐史以为汉莫𠖥筑以壮海防者扈城

   在常熟县北五里世传吴王建离宫扈跸故名今有扈城村九里城在常熟县北九里琴

   川志今县北福山塘东岸直九折塘口有古城址今尚存去县十三四里尚墅城在常熟县

   北十八里通志张士诚入福山港修此城以屯兵金凤城在常熟县北四十里旧志唐天

   祐中吴越所筑在金鳯山下故名即今福山城址鵧城在昭文县东北十五里又有朗城亦

   在县养鱼城寰宇记在吴江县西二十五里吴王养鱼之所陌城在吴江县北一

   名石头城亦名酒城又名坛城史记正义子胥见梦越军令从东南入越王乃回军从苏州东南三

   十里三江口向下三里临江北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因立庙于江上今其侧有浦名上

   坛浦寰宇记石头城在吴县东南三十五里大江边一名陌城夫差既杀子胥后悔之临江筑塘创

   设𥙊奠百姓缘为立庙于此吴郡志酒城在坛塘边一名坛城夫差𥙊子胥处临祭劝酒故名

   隧在长洲县西北战国策苏秦曰越王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隧史记正义干隧在吴县西北

   四十馀里甪里在吴县西南史记四皓有甪里先生正义吴人姓周太伯之后今太湖中洞庭

   山西南中有禄里村是吴郡志有角头即角里在洞庭山村乌夜村在吴江县南吴郡志

   晋穆帝后何准女寓居县南产后于此将产之夕有群乌夜惊于村落众共异之自后乌夜鸣必邀

   鸡陂墟在元和县东越绝书娄门外鸡陂墟吴王所以畜鸡去县二十里 本朝乾隆

   二十二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制有鸡陂墟诗鹤 市在元和县东吴越春秋阖

   闾葬女舞白鹤于市中令万民随而观之还使男女与鹤俱入羡门因发机以揜之县志今县东有

   鹤舞南园在吴县治府学旁宋王禹偁为长洲令常携客醉饮于此有诗云他年我若功

   成后乞与南园作醉乡续图经南园之兴自吴越广陵王元璙帅中吴好冶林圃于是酾流为池积

   土为山岛屿峯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积岁皆合抱旧有三阁八亭二台龟首旋螺之类岁久摧圮

   其存者犹有流杯四照百花药室惹云风月等处毎春纵士女游览焉又有元璙别宅与南园相近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制寄题南园诗 梧 桐园在吴县西南吴郡志在吴宫本

   吴王夫差园也乐府曰梧宫秋吴王愁新志在馆娃宫侧辟疆园在吴县界晋时顾辟疆之

   园也王献之入会稽经吴门先不识主人值辟疆方集宾友酣燕园中而献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

   旁若无人唐时其园犹在顾况尝假以居陆龟𫎇诗吴之辟疆园在昔胜槩敌前闻富修竹后说纷

   怪石不知清景在尽付任君宅续图经任晦宅见于皮陆诗有深林曲沼危亭幽砌殆即辟疆之园

   也今任园亦不可考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   御制有辟疆园诗西园

   洲县东吴郡志本郡圃之西隙地直子城甚袤今为教场俗呼后设场拙政园在娄门外

   茂树曲池胜甲吴下长洲苑在长洲县西南越绝书阖闾走犬长洲汉书枚乘说吴王濞曰

   汉修治上林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服䖍曰吴苑孟康曰以江水洲为苑也韦昭曰长洲在吴东

   晋左思吴都赋佩长洲之茂苑元和志长洲取长洲苑为名苑在县西南七十里吴郡志长洲在姑

   苏南太湖北阖闾游猎处也乐圃在吴县北续图经本钱氏废圃广轮逾三十畞高冈清池

   粗有胜致长文栖隐于此号曰乐圃吴郡志钱氏时号金谷馆娃宫在吴县西南越绝书

   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吴都赋幸乎馆娃之宫张女乐而娱群臣吴郡志灵岩山顶旧有秀峯寺

   即吴馆娃宫也吴地记闾闾城西有砚石山上有馆娃宫今灵岩寺即其地 本朝乾隆十六年

   十二年二十七年四十五年   御制灵岩诗杂咏有馆娃宫诗五疉沈德潜韵南城宫

   在长洲县东越绝书南城宫在长乐里吴郡志又有美女宫夫差所作土城周百九十步句践所进

   美女西施郑旦之宫室也吴宫在长洲县东陆龟𫎇问吴宫辞序云甫里之乡曰吴宫在长洲

   县东南五十里其名存其迹灭怅然兴怀因作辞以问之今有吴宫乡东宫西宫

   洲县界阖闾所建越绝书东宫周一里二百七十步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又前宫后宫西

   宫在吴江县沈张湖之西皆吴王夫差离宫也今村名犹沿其旧黄堂在长洲县东吴郡志

   春申君子假君之殿也后太守居之数失火涂以雄黄遂名黄堂即今太守正厅是也天下郡治皆

   名黄堂仿此木兰堂在长洲县束吴郡志在郡治后唐张搏自湖州刺史移苏州于堂前

   大植木兰花当盛开时燕郡中诗客陆龟𫎇诗为一时绝唱又双莲堂在木兰堂后旧芙蓉堂也至

   和初郡守吕济叔建三贤堂在长洲县东吴郡志旧名思贤亭祀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绍

   兴中重建改曰三贤堂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制有三贤堂诗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

   年四十九年俱有御制三贤堂用高启韵诗七桧堂在长洲县南舆地纪胜在天庆

   观之东叶参少卿守吴因居焉作此堂以佚老三瑞堂在长洲县西枫桥宋孝子姚淳所居

   其先墓有甘露灵芝瑞参之异苏轼尝为赋诗有枫桥三瑞皆目见之句四贤堂在崑山县

   城内姑苏志宋孝宗朝李衡为御史与谏官王希吕相继论张说不报时给事中莫济不书敕直学

   士周必大不草制四人同时去国布衣庄治赋四贤诗以纪之其后衡之孙潜作堂于家画四贤像

   并祀半隐堂在昆山县治宋莫仲宣所筑又有西园其别墅也韩侂胄当国仲宣闲居

   十年号西园居士玉山草堂在昆山县西界溪上府志元顾仲瑛筑亦曰玉山佳处园

   池亭榭诗酒觞咏时称吴中第一杨维桢为之记城南佳趣堂在常熟县虞山东芝

   溪上姑苏志邑人虞子贤尝得朱子和张忠献城南佳趣杂咏真迹遂以名堂元周伯琦书额

   云楼在长洲县郡治后子城上即古月华楼吴地记唐曹恭王所建白居易有齐云楼晚望诗

   今名飞云阁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制有齐云阁诗初阳楼在长洲县东吴郡志

   在郡中池上皮日休诗危楼新制号初阳观风楼在长洲子城西龚明之中吴纪闻唐时谓

   之西楼白居易有西楼命宴诗后更为观风今复为西楼虹月楼在新阳县通阓桥西元人

   朱君璧善画尝作紫雾龙宫图十年始就人谓其妙入神品后兵乱君璧抱图坐楼中寇望虹气贯

   月疑有宝踪迹而至攘取观之怒裂而去杨鐡崖易其名曰虹月楼并记之虎邱阁

   和县虎邱山元陶九成辍耕录平江虎邱阁版上有一窍当日色清朗时以掌大白𥿄承其影则一

   寺之形胜悉见于此而顶反居下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制有虎邱阁诗沧浪亭

   在郡学之南叶梦得石林诗话钱氏广陵王元璙别圃宋苏舜钦得之筑亭曰沧浪因作沧浪亭记

   吴郡志积水弥数十畞旁有小山高下曲折与水相萦带府志子美死屡易主后亭为章申公家所

   有绍兴后归韩世忠家俗名韩王园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四十九年有   御制沧浪亭诗

   金阊亭在吴县阊门外陆龟蒙谓梁鸿墓在金阊亭下一里是也池光亭在长洲县

   郡宅后池北唐白居易命名绍兴十七年郡守郑滋重建四照亭在长洲县郡圃东北宋郡

   守王涣为屋四合各植花石随时之宜又有秀野亭在城北郡守洪遵建胥屏亭在长洲县

   西北寰宇记虎邱东北十里有胥屏亭流杯亭在长洲县北吴地记在女坟湖西二百步

   阖闾三月三日汎舟游赏之处范公亭在昆山县荐严寺后圃宋参政范成大读书寺中游

   息于此因名松江亭在吴江县东吴淞江口唐白居易有淞江亭携乐观鱼诗方舆胜览

   又有吴江亭宋苏舜钦有诗鲈乡亭在吴江县东长桥上吴郡志始陈尧佐题松陵诗有

   秋风斜日鲈鱼乡之句绍兴中林肇为令作亭江上以鲈乡名之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制鲈乡亭诗垂虹亭在吴江县长桥宋庆历中令李问建苏轼自杭移高密与张子野等

   俱在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吴郡志吴江利往桥有亭曰垂虹而世并以名桥 按米芾诗

   所谓垂虹秋色满东南是也如归亭在吴江县东南吴郡志在松江蔡襄题壁云苏州吴

   江之滨有亭曰如归者隘坏不可居康定元年知县事秘书丞张先始为大之醉眠亭

   江县松江吴郡志李无晦所居李高尚不仕徙居松江治园亭号醉眠放鹤亭在支硎山

   西南峯寺中今寺废而亭存即支公别庵也 本乾隆二十七年   御制放鹤亭戏题诗

   般若台在吴县城内吴地记晋何曾置在吴县西二里东北有般若桥姑苏台

   县西南越绝书胥门外有九曲路阖闾造以游姑胥之台而望太湖去县三十里又子胥谏夫差不

   听曰吾见鹿豕游姑胥之台也史记正义台在吴县西南三十里横山西北姑苏山上吴地记阖闾

   造此经营九年始成其台高三百丈望见三百里 本朝乾隆十六年   御制吴山十六景有

   苏台春景诗射台在吴县西南越绝书射台二一在华池平昌里一在安阳里吴地记在吴

   县横山安平里任昉述异记吴王射台柱础皆伏龟郊台在吴县西南吴郡志在横山东麓下

   临石湖坛壝之形俨然相传吴僭王时或曾祀帝也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制郊台诗

   琴台寰宇记吴县砚石山有琴台续图经又有响屧廊以楩梓藉其地西施步屧绕之则有声

   故名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   御制灵岩杂咏有琴台响

   屧廊五疉沈德潜韵诗读书台在常熟县治西相传梁昭明太子读书于此桃花

   坞通志在吴县城西北隅陈沂南畿志桃花坞在阊门内北城下宋时为枢密章粢别业后为蔬

   圃明唐寅于此地筑桃花庵范文正义宅在吴县治北隅续图经在普济楼旁楼钥

   记曰皇祐中仲淹访求宗族买田千畞作义庄以赡之宅有二松名堂曰岁寒阁曰松风因广其居

   以为义宅聚族其中冯驩宅吴地记在吴县东北二里五十步今有弹铗巷其坟在侧石碑

   现存续图经谓之长铗巷朱买臣宅在吴县穹窿山相传寺基其故址也蔡经宅

   吴地记在吴县西北五十步今蔡仙乡是其隐处吴郡志在朱明寺西陆龟𫎇宅

   洲县城内临顿里门有巨石龟𫎇远祖绩为郁林太守罢归舟轻取石为重号郁林石续图经龟𫎇

  始居临顿里晩益深遁居震泽旁在松江上甫里自号甫里先生吴郡志甫里在长洲县东南五十

  贺铸宅在长洲县城内醋坊桥又有小筑在盘门外十里横塘元绛宅

  洲县东南续图经在带城桥东表为衮绣坊皋伯通宅在长洲县阊门内皋桥梁鸿于

  庑下赁舂之所范蠡宅通志在长洲县太湖包山任昉述异记洞庭湖上有钓洲蠡尝乘舟

  至此遇风止钓于上刻字纪马丁令威宅在长洲县阳山文殊法海寺有丹井存焉号令

  戴容宅在长洲县城内顾况乾元寺记晋戴逵子容之宅也又皮陆北禅寺联句云歊

  蒸何处避来入戴容宅续图经容宅即北禅寺也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制杂咏吴下古

  迹有戴容宅诗琴高宅吴地记在交让渎法海寺西五十步其寺济阳丁法海舍宅所置法

  海盖丁令威之裔也韩雍宅在元和县葑门内溪流环带宛然阡墅吴中甲第也子游

  宅吴地记在常熟县北一百九十步中有圣井旁有浣沙石方四尺琴川志子游有东西二巷皆

   在县治西北顾野王宅在吴江县东府志在县东三里顾墟后人即其地立庙祀之今

   名顾公祠罗隐庵在元和县葑门外十里北隅隐以龟𫎇愿与之游因结庵于此后为魏了

   翁别乐庵在昆山县东六里圆明村宋侍御史李衡归老所居臞庵在吴江县松江

   之滨王份故居围江湖以入圃多柳塘花屿景物秀野

  ︹关隘︺浒墅关在长洲县西北吴地记秦王东巡至虎邱求吴王宝劔虎当坟而踞始皇以劔

   击之其虎西走二十五里忽失即今虎疁唐讳虎钱氏讳疁改为浒墅平江纪事虎疁改名许市后

   人讹旧音于许字点水为浒市讹为墅迄今两称之姑苏志元置抽分司宣徳四年废抽分司设钞

   关 本朝因之光福镇巡司在吴县西五十里笠泽 本乾隆十一年由木渎镇移

   吴塔巡司在长洲县齐门外蠡口北姑苏志旧在吴塔移此周庄巡司

   在元和县东南七十里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由甪直移此石浦巡司在昆山县东南

   四十里姑苏志宋祥符间设在石浦镇明嘉靖中移置千墩浦口巴城巡司在新阳县

   西十五里元置巡司在高墟村明徒置真义村黄泗浦巡司在常熟县西北八十里江

   滨明洪武初置白茆港巡司在昭文县东北九十里宋置寨明初改置巡司同里

   巡司在吴江县东北十八里唐名铜里宋改今名元置巡司至今因之汾湖巡司

   在吴江县东北四十五里芦墟村平望巡司在震泽县东南四十五里平望镇府志平

   望与浙江乌程分界唐本属吴兴郡开元二十八年始改入吴县宋德祐初于此置寨元置巡司至

   今因震泽巡司在震泽县西南八十五里西至浙江湖州府南浔十二里东山

   巡司在吴县西南洞庭东山明成化中置今因之隶太湖厅甪头巡司在吴县西

   南八十五里姑苏志角头司管洞庭西山隶太湖廰简村镇在吴县东南十五里元置巡司

   明因之 本朝雍正四年横塘镇在吴县西南十三里姑苏志有横塘桥上有亭颜曰

   横塘古渡风景特胜木渎镇吴地记在吴县西南二十七里旧有巡司久裁姑苏志木渎司

   管木渎横塘新郭三镇 本乾隆十一年移县丞驻此横金镇在吴县西南三十里一名

   横泾明初置巡司后裁陆墓镇在长洲县北八里以有唐陆宣公墓故名旧有砖厂

   亭镇在长洲县北五十里续图经望亭吴王所立谓之御亭隋开皇九年置为驿唐常州刺史

   李袭誉改今名姑苏志唐李袭誉以梁庾肩吾诗有御亭一冋望之句故改称陈墓镇

   和县陈湖东姑苏志管葑门外其地东连昆山南近殿山诸湖明初置巡司 本朝乾隆二十年

   夷亭镇在元和县东三十五里一名维亭吴地记夷亭馆养鱼之亭吴郡志阖闾十年东夷

   侵逼吴境下营于此因名之甪直镇在元和县东五十里接崑山县界亦名甫里 本朝

   乾隆二十六年移县丞驻此蠡口镇在元和县北十八里续图经蠡口在长洲界昔范蠡

   扁舟浮五湖盖尝经此中吴纪闻蠡口在齐门之北又有蠡塘在娄门之东兵墟镇

   山县东南十八里东通太仓南接吴淞江泗桥镇在昆山县东南三十六里商贾辏集

   浦镇在昆山县东南四十里南通殿山湖北枕吴淞江即宋置巡司地安亭镇

   山县东南四十五里接太仓州嘉定县境旧有税课局今废蓬阆镇在新阳县东南三十

   里相传明洪武初瓦浦有土神牌随潮至其地因名牌落宏治间易今名庆安镇在常熟县

   西北八十里临江旧名石闼市福山镇在常熟县北四十里九域志常熟县有福山庆安梅

   李三镇琴川志临江钱氏有国始于福山置戍以防南唐之军宋初罢建炎初尝分江阴水军戍福

   淳祐十年建忠节寨于福山明初置福山港巡嘉靖三十四年筑堡城周三里门四置把总防

   守 本朝初设参将今改游击镇守分辖鹿苑支塘徐六泾等处乾隆十九年移海防同知驻此

   许浦镇在常熟县东北七十里北抵扬子江东抵海宋建炎初韩世忠讨苗正彦驻军许浦

   即此绍兴二年置镇九年司移定海乾道六年移屯许浦元置许浦通事汉军万户府明置巡司

   本朝雍正四年裁梅李镇在昭文县东北三十五里琴川志吴越钱氏时遣梅世忠李开

  山戍此以防江北南唐之军居民依军成市因取工将之姓以名其地元丰间始为镇盛泽

  镇在吴江县东南六十里地出绸绫商旅辏集之所 本朝乾隆五年移县丞驻此严幕

  镇在震泽县东南九十里元置烂谿巡司于此明因之今裁八赤镇在震泽县南二十里

  元置长桥巡司于此明因之今裁姑苏驿在吴县胥门外姑苏志即宋姑苏馆明洪武元

  年复改建于胥门外 本朝因之有驿丞平望驿在吴江县东门外唐置驿在平望镇后因

  之 本朝顺治六年移置垂虹亭下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制平望诗

 ︹津梁︺乐桥在吴县治东卧龙街吴赤乌二年建吴郡志白居易诗云红栏三百九十桥杨备诗

  亦云画桥四百则吴门桥梁之盛自昔固然今图籍所载者三百五十九桥在郡城者今以正中乐

  桥为准分而为四达随方叙之门外及外县略附见焉饮马桥在吴县治东宋淳祐中知

   府魏庠建织里桥在吴县治西南具郡志今讹为吉利桥石岩桥在吴县城内吴

   郡志在运河上唐白居易建名白头桥宋天圣初郡守孙冕重修易为孙老桥姑苏志元总管道童

   重建改名石岩其自号也憩桥在吴县治西南吴地记吴军憩歇于此因名皋桥

   县闾门内吴地记在吴县北三里五十步汉议郎皋伯通所居 本朝嘉庆十五年都亭

   桥在吴县城内西北隅吴地记寿梦于此置都驿以招四方贤士虹桥在吴县西闾门外即

   钓桥也元虞集有记渡僧桥在吴县西闾门外宋建先以舟渡有僧呼渡舟子弗纳僧折杨

   枝浮水而过故名西有上津桥下津桥来凤桥俱跨运河枫桥在吴县阊门外西九里宋周遵

   道豹隐纪谈旧作封桥后因唐张继诗相承作枫今天平寺藏经多唐人书背有封桥常住字

   龙桥在吴县盘门外七里跨运河虎山桥在吴县西南光福镇宋嘉泰中建元泰定

   中更名泰定桥越城桥在吴县西南胥门外吴郡志越来溪水自此桥北流横塘万年

   桥在胥门外三渡 本朝乾隆五年抚臣徐士林知府汪德馨建延石为堍架木远接横跨胥江

   中豁三谼以通巨舰商贾便焉嘉庆二十五年重建行春桥在吴县西南续图经在横山下

   越来溪上吴郡志桥甚长跨石湖好事者名小长桥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   高宗

   纯皇帝俱有 御制行春桥诗风月桥在吴县西南洞庭东山莫釐武山之间东西相

   接中贯太湖今名渡水桥通志一名具区风月桥带城桥在长洲县内乌鹊桥东府志迤

   逦近府治城南故名与织造旧𪠘相近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于此改建

    行宫   赐名凝怀堂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俱有   御制凝怀堂诗并   御书额五联六乘  鱼桥在长洲县治东南吴地记

   在交让渍昔琴高乘鲤升仙处续图经据刘向列仙传琴高赵人尝入𣵠水取龙子乘赤鲤来不云

   在吴也列仙传有英子者亦乘赤鲤升天吴中门户皆作神鱼遂立英祠未详孰是乌鹊桥

   在长洲县治东南续图经乌鹊桥在郡前古有乌鹊馆故名夏侯桥在长洲县治东南宋

   皇祐间建以桥傍有夏侯庙得名 本朝嘉庆二十三年顾家桥在长洲县治东北吴

   郡志顾悌仕吴为虎头将军父亡五日绝浆而死郡人为之建桥临顿桥在长洲县治东

   北吴地记有步骘石碑见存临顿桥续图经临顿吴时馆名陆龟𫎇尝居其旁苑桥在长洲县

   治东北吴郡志在报恩光孝寺之西故传有阖闾苑圃在其旁百口桥在长洲县治东北吴

   地记后汉郡人顾训家有百口五世同居乡人效之共议近宅造百口桥以彰孝义彩云桥

   在长洲县西北半塘寺后左跨山塘名曰彩云从里号也南新桥在长洲县西北浒墅关前

   西又有北新桥一名普贤桥皆跨运河花桥在元和县治东北唐白居易诗扬州驿里梦苏

   州梦到花桥水阁头宝带桥在元和县东南十五里跨澹台湖口一名长桥明陈循记略苏

   州城南运河有桥曰宝带自汉武帝时开以通闽越贡赋唐刺史王仲舒鬻所束宝带以助工费因

   名元末桥圯正统七年巡抚周忱备工料为桥长一千二百丈洞其下可通舟楫者五十有二高其

   中之三以通巨舰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七年   高宗纯皇帝俱有   御制宝带桥诗

   夹浦桥在元和县娄门外府志东属吴江宋绍兴初建石桥水势𨑙疾明宣德间倾圯巡抚

   周忱创船十六艘以铁绳架为浮桥嘉靖间重建石桥半山桥在昆山县治西北跨至和

   酒坊桥在昆山县城内旧名致和桥富春桥在昆山县城内跨至和塘俗名

   高板玉虹桥在昆山县东门外跨娄江状元桥在新阳县东南宋卫泾建

   士桥在常熟县治南琴川志跨运河旧名信义桥宋淳熙十年知县曾棨建改名琴川桥明宏

   治中学士李杰建坊于此更今名庆仙桥在常熟县治西南姑苏志旧传为徐神翁升仙

   之地故名文学桥在常熟县治东北旧名言偃桥贺胜桥在昭文县东姑苏志东接

   许浦宋绍兴间左军李宝献捷于此因建桥垂虹桥在吴江县东本名利往桥宋庆历八

   年建构亭其上曰垂虹苏舜钦诗长桥跨空古未有太亭压浪势亦豪俗因名长桥辍耕录吴江长

   桥七 十二洞元泰定二 年甃以石小 长桥方舆胜览小长桥在石塘累石为之续文献通

   考吴江两长桥至元二十九年据本路询究得西长桥古迹元长一百八丈今两堍筑塞四十八丈

   所谓东长桥者古来无之乃是归附后𣸸置元长一百十七丈今两堍筑塞六十丈三桥

   江县城外续图经南曰安民在新泾中曰利民在七里泾北曰济民在吴泾初澄源乡并漕河有村

   十七家居河南田占河北欲济无梁郡从事夏日长为建此桥厎定桥在震泽县西南取震

   泽厎定之义有石刻题宋淳祐二年重建跨荻塘

  ︹堤堰︺白公堤在长洲县西北虎邱山塘白居易筑长堤在吴江县东一名挽路吴江古

   无陆路唐元和五 年苏州刺史王仲舒始拥土为塘宋庆历二年以 松江风涛漕运多败舟遂接续

   松江长堤界于江湖之间东则江西则湖横截江流五六十里治平五年知县事孙觉始易以石元

   至正六年诺海复增修高广新志明万历三十三年知县刘时俊重筑长八十三里建石桥十三水

   窦三十七 诺海旧作那海今改正采香泾堰在吴县西明成化八年知县雍泰建

   堰在昆山县西北三十四里接常熟县界明永乐中夏原吉建以障阳城湖水注于白茆

   茆闸在常熟县东北八十里明隆庆二年建久废 本朝康熙二年重建

  ︹陵墓︺︹三代︺︹商︺巫咸墓在常熟县治西北史记正义巫咸及子贤冢皆在常熟县西海

   虞山上府志宋王爚为县令尝修其墓撰碑云墓在邑之青龙山嘴︹周︺仲雍墓在常熟县

   城内史记注索隐曰仲雍冢在吴郡常熟县西海虞山上吴地记常熟县北二里有海虞山仲雍周

   章并葬山东岭上寰宇记常熟县虞山有仲雍齐女冢东是仲雍西是齐女续图经梁昭明太子作

   虞山招真治碑云远望仲雍而高坟萧瑟旁临齐女则哀垅苍茫盖梁时犹可见也吴王僚

   墓吴地记岝㟧山吴王僚葬此山中阖闾墓在元和县虎邱山越绝书阖闾冢在阊门

   外虎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铜棺三重澒池六尺夫差墓在长洲县西北卑犹山

   庆忌墓吴地记在吴县东北三十五里今呼庆坟要离墓在吴县阊门内后汉书注

   要离刺吴王僚子庆忌者冢在今苏州吴县西申公巫臣墓在长洲县北吴地记平门

   东北三里有殷贤臣申公巫咸坟寰宇记申公巫臣冢在匠门西南 按申公本巫臣非巫咸且巫

   咸墓在常熟广微误以巫臣为巫咸也孙武墓在长洲县北越绝书巫门外大冢吴王客

   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吴地记平门西北二里有吴偏将军孙武墓言偃墓在常熟县治西

   北虞山东麓澹台墓在长洲县东南吴地记澹台湖侧有坟寰宇记澹台墓在吴县南十

   八里平城 按史记正义子羽墓又见兖州府莫格墓在元和县北越绝书虎邱北有莫格

   冢古贤避世者冢去县二十里吴女墓在吴县阊门外亦名三女坟即女坟湖也吴越春秋

   吴王有女滕玉自杀阖闾葬于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文石为椁题凑为中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

   宝皆以送女宋杨奂山陵杂记阖闾葬女于邽西名为三女坟齐女墓在常熟县吴越春秋

   吴王为太子娶齐女病且死曰必葬我于虞山之巅以望齐国阖闾伤之正如其言吴地记齐女葬

   常熟海虞山东南岭葬毕化白龙冲天而去今号为母冢︹汉︺皋伯通墓在胥门西吴地

   记皋伯通卒葬胥门西二百步号伯通墩梁鸿墓在吴县西四里后汉书梁鸿卒伯通等为

   求葬地于吴要离冢旁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陆烈墓在长洲县西吴地记

   馀杭山有汉豫章太守陆烈坟东二里有汉山阴县令陆寂坟严助墓在震泽县东南烂溪

   旁今为严墓村︹三国︺︹吴︺孙王墓在吴县南吴录孙权追尊坚墓曰高陵晋阳秋惠帝

   元康中吴令谢询表为孙氏二君墓置守冢五人修护扫除吴地记盘门东北二里有孙坚及孙策

   坟续图经在盘门外三里墓前有小沟曰陵浜郷俗称为孙王墓吴郡志吴王墓政和间村民发墓

   砖皆作篆隶得金玉瑰异之器甚多父老相传为长沙王墓郡守闻之遽命掩塞郡人杨友夔为诗

   序其事以为孙坚墓绍熙三年郡人滕宬考据三国志谓坚死还葬于曲阿定以为孙策所葬

   绩墓在吴县阊门外太伯庙西明统志在县西四十五里周瑜墓吴地记周瑜坟在吴

   县东二里今属长洲县界步骘墓吴地记步骘坟在吴县东北三里有石碑见存临顿桥西

   朱桓墓吴地记横山中有朱桓墓︹晋︺何充墓寰宇记岝㟧山东一里有晋司

   空何充墓顾荣墓在吴县寰宇记在平门外九里吴郡志上将军顾荣坟在吴县东南十七

   里今葑门东六里黄天荡南俗呼顾墓朱诞墓寰宇记在娄门外一里晋光禄大夫吴地

   记又有汉吴郡太守朱梁墓在娄门外东南二里石崇墓吴郡志在吴县西六里潘岳墓

   在石崇坟西北夷坚庚志崇坟在宝华山张翰墓吴地记在吴县西南横山东五里

   山松墓吴地记在吴县横山东二里陆玩墓在长洲县西鸡笼山︹南北朝︺

   ︹梁︺陆云公墓在震泽县西北吴地记横山有梁门下侍郎陆云公墓姑苏志俗称陆墓

   山在横山西与吴江分界旧志讹为陆云坟又或谓陆机皆非︹陈︺顾野王墓吴地记顾

   野王坟在横山东平陆地遗言不起坟吴郡志在吴县楞伽山下近越来溪︹唐︺陆象先

   墓吴郡志在光福寺西陆贽墓在长洲县齐门外六里官河西 按皇甫汸县志贽卒于

   忠州故忠州图经云墓在玉虚观南三十步此特虚冢耳公已归葬宋淳熙间尝于墓旁得遗刻与

   所传陆龟𫎇墓姑苏志在甫里旁有白莲寺真娘墓在虎邱寺侧平江记

   事真娘唐时名妓也墓在虎邱劔池之西往来游士多著篇咏卜珍墓姑苏志在昆山西鹿

   城卜山唐敬宗时将军黄幡绰墓在新阳县西北十八里绰墩相传为黄幡绰墓至今

   村人皆善滑稽︹五代︺︹吴越︺钱元璙墓在吴县西南续图经在横山下李开

   山墓姑苏志在常熟县东南四十四里俗称李墓︹宋︺范仲淹祖墓在吴县西

   吴郡志在天平山三让原文正曾祖梦龄祖赞时父墉皆葬此周回十里石山而土穴人以为范氏

  韩世忠墓在吴县灵岩山西吴中胜纪韩蕲王墓旁立石甃数仭石如之御书中兴

  定国佐命元动之碑范成大墓在吴县西天平山南上沙村魏了翁墓

  志在吴县高景山金盆坞郑虎臣墓姑苏志在阳山西白龙寺南卫泾墓

  阳县东南石浦镇刘过墓在昆山县马鞍山东麓宋嘉定五年知县潘友文买山葬于此

  ︹元︺郑元祐墓在吴县西南横山顾仲瑛墓姑苏志在崑山西北绰墩︹明︺

  申时行墓在吴县吴山麓文震孟墓在吴县行春桥右唐寅墓

  县横塘王家村韩雍墓在吴县西南雅宜山奇禾岭吴宽墓在吴县西南荐福山

  西王鏊墓在吴县西南洞庭东山梁家山路振飞墓在吴县西南洞庭山法海

  王锡爵墓在吴县阊门外来凤桥西孔镛墓在吴县西横山丹霞坞

  顺昌墓在吴县西白莲泾沈周墓在长洲县相城西文徵明墓

   和县武邱乡花桥泾五人之墓在元和县虎邱山塘天启中义民颜佩韦马杰杨念如沈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周文元以魏忠贤矫诏逮捕周顺昌五人奋击缇骑被诛崇祯初毁忠贤生祠合葬于此相近又

   有葛贤墓亦奋义击税珰之为民害者龚诩墓在昆山县城内儒学后叶盛墓

   在昆山县南盆渎里归有光墓在新阳县东南金渎里瞿式耜墓在常熟县

   虞山下拂水岩西赵用贤墓在常熟县西南罗墩黄钺墓在常熟县北门外报

   顾大章墓在昭文县东南十里周用墓在震泽县南五十里



                 总纂官王广荫恭纂辑

                 前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萧良驹恭 校

                 校对官贺式韩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苏州府

 ︹祠庙︺言公祠通志在学道坊祀子游先贤祠在府学内祀唐陆元朗陆贽宋王旦

  胡瑗富弼欧阳修富严苏轼朱长文尹焞王𬞟滕茂实王㬇陈长方李侗叶适范成大陆九渊杨简

  魏了翁周南倪千里陈恺赵希怿赵与𥶙元高智耀游显𡩋玉韦苏州祠在府学内祀唐

  刺史韦应物宋景祐问建况公祠在府学内祀明知府况锺正统间建韩襄毅祠

  在府学东祀明韩雍嘉靖间建周忠介祠在府治东卫前祀明周顺昌延陵季

  子祠在吴县洞庭武山锦鸠峯下元至正中建韩魏公祠在吴县至徳桥南书巷内

  祀宋韩琦郑所南祠在吴县能仁寺祀宋郑思肖朱乐圃祠在吴县饮马桥

  西南祀宋衩书省正字朱长文 本朝乾隆三十年   赐御书扁额一汤公祠

   县胥门外祀 本朝江南巡抚汤斌后以巡抚张伯行河道总督陈鹏年合祀乾隆十六年

   赐御书扁额一表忠祠在吴县雍熙寺西祀明逊国忠臣姚善黄子澄范文正公

   祠姑苏志在义宅之东续文献通考咸淳中苏州郡守潜说友建范氏祠堂祀仲淹及其子纯祐

   纯仁纯礼纯粹 本朝乾隆十六年 颁赐扁额并   御制范文正祠诗范 文穆

   祠在石湖上祀宋范成大 本朝嘉庆元年周濂溪祠在长洲县濓溪坊内祀宋

   周茂甫里祠吴郡志在长洲县东南五十里祀陆龟𫎇文待诏祠在长洲县

   西南祀明翰林院待诏文徵明 本乾隆十六年   赐御书扁额文信国祠

   和县乘鲤坊府志祀宋文天祥公尝为平江府知府 本朝乾隆三十年   赐御书扁额

   公祠在元和县山塘祀明巡抚张国维周文襄祠在元和县虎邱山祀明巡抚周

   忱又有四贤祠祀周忱海瑞夏原吉王怒短簿祠在元和县虎邱山麓虎邱山志东山庙在

  虎邱山门内东岭上祀晋司徒王珣名短簿祠又立西山庙于西祀珣弟司空珉今居民祀为土神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制杂咏吴下古迹有短簿祠诗五贤祠在元和虎邱山

  祀唐刺史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宋长洲令王禹偁端明殿学士苏轼明万历中建二程子

  祠在元和县虎邱东祀二程子尹和靖祠在元和县虎邱西庵祀宋尹焞焞尝读书

  于此有三畏斋忠烈祠在昆山县春和坊东祀明死事生员陈淮巫咸祠在常熟县

  昭明请书台下明嘉靖中建草圣祠在常熟县学东祀唐县尉张旭吴公祠

  熟县治东祀先贤言偃方舆胜览吴公祠在常熟县学庆元三年知县孙应时即讲堂之东作为此

  堂以奉祠祀朱子撰祠记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   赐扁额一乾隆十六年   赐御书扁

  杨忠烈祠在常熟县南门外祀明知县杨连虞仲祠在常熟县虞山东北

  岭上明成化中建三忠祠在吴江县长桥祀吴伍员唐张巡宋岳飞明洪武中建

  高祠在吴江县东吴郡志三高祠昔在垂虹桥南乾道三年县令赵伯虚徙之雪滩范成大为

  之记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𫎇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   御制三高祠诗

  忠毅祠在吴江县西门内祀明周宗建至德庙在吴县阊门内续图经泰伯庙在阊

  门内旧在门外汉桓帝时太守糜豹建钱氏移之于内以避兵乱也延陵季子侑祠焉吴郡志纂异

  记云吴泰伯庙在阊门西皮日休诗云一庙争祠两让君盖并祀仲雍旧矣今庙在阊门内东行半

  里许乾隆十六年  赐御书扁一 伍 子胥庙吴郡志有二一在胥口胥江上一在

  盘门内城西隅左祀伍胥右祀隋陈杲仁曰双庙春申君庙吴郡志在子城内西南隅

  即城隍神庙圣姑庙在吴县太湖包山上吴郡志圣姑庙在洞庭晋王彪二女相继卒民

  以为灵而祀之韩蕲王庙在吴县灵岩山西麓祀宋韩世忠 本朝乾隆十六年

  赐扁额一灵济白龙庙在长洲县治阳山麓续图经龙母庙在阳山郡中尝于是祈雨

  即应民所钦奉吴郡志太平兴国间建庙于山南曹巷熙寕九年迁于澄照寺东隅福吴富

  农龙神庙在元和县治西雍正初   敕建张公庙在昆山县治东南三里祀

  宋知县张方平夫差庙吴地记常熟县郭西二里有夫差庙世传此庙拆姑苏台造

  王勾践庙在常熟县西北焕灵庙在常熟县北破山上续图经唐咸通中县令周

  思辑以旱荣龙于破山潭上果应于是为堂祀之吴郡志政和二年赐今额曹王庙

  江县治东寰宇记即唐太宗第十四子也调露二年授苏州刺史善飞白鸟迹书今福善寺额通元

  石像皆其迹也先天二年敕立祠于松江

 ︹寺观︺南禅寺在郡学东姑苏志唐开成问建有千佛堂转轮经藏白居易记居易在郡尝书

  白氏长庆集留千佛堂双塔寺在府城东南隅唐咸通中建为般若寺至道九年改夀安

  万岁禅院宋雍熙中文王罕建两砖塔遂名双塔定慧寺在双塔寺西吴郡志定慧寺万

   岁院之子院也祥符中改赐今额府志僧卓契顺尝居此即访东坡于惠州者法螺寺

   治城外之西径接寒山千尺雪山径盘纡从修篁中百折而上𫝑如旋螺故名岩腰滴翠涧道流泉

   莲社花源兼斯胜㮣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

     御制法螺寺诗并 赐扁额一联一报恩寺在府城北隅本吴通元寺唐为开元

   寺吴越为报思寺今亦称北寺吴地记通元寺吴大帝孙权吴夫人舍宅置续图经报恩寺在长洲

   县西北一里半开元中诏天下置开元寺遂改名开元同光三年钱氏更造移支硎山报恩寺额于

   此通志梁僧正慧造浮图于中凡十一成宋苏轼舍铜龟以藏舍利建炎四年罹兵燹寺塔俱烬绍

   兴闲再创止九成承天能仁寺在报恩寺西甘节坊梁卫尉卿陆僧瓒舍它置初名

   广徳重元寺宣和中改今额府志元末张士诚据以为宫明洪武初复为寺成化十年重建 本朝

   康熙五十八年 赐金叶祥光扁额宝林寺在府城西北隅姑苏志元至正间僧圆明

  建内有栟榈径梧桐园水竹亭山茶坞煮雪寮停鹤馆诸景万夀寺在府治东北中吴纪

  闻万夀寺有禅月阁禅月者唐僧贯休也寓迹万寿甚久府志万夀寺晋义熙中西城僧法愔建名

  净夀院明嘉靖时改为长洲学僧证果移佛像就寺之东结⿱⺾㳄覆之仍称万寿庵宝光寺

  在府城东北跨塘桥本郁林太守陆绩宅吴赤乌时赐额寺内向有郁林石今迁至府学灵鹫

  寺在府城东北隅梁天监中建吴地记梁干化三年钱氏为永光院祥符中改今额宝积

  寺吴郡志宝积教院在黄土塔桥之东旧灵岩山𪠘院也府志梁天监中建相传寺基为要离宅

  今为寺中伽蓝朱明寺在吴县城隍庙西吴地记晋朱明与弟冋居弟妻欲异居明以金榖

  尽与弟惟留空宅一夕风雨悉吹财帛还弟与妻羞而自继明乃舍宅为寺新志顺治初曾为巡抚

  署屡见神光发地得须菩提碑刻五百罗汉朱明字迹在焉遂迁署南城复为寺白莲花

  寺在甫里吴中旧事寺乃陆鲁望故宅后有祠堂盖唐时物楞伽寺在吴县上方山上俗

   名上方寺续图经寺在吴县西南横山下其上有塔据横山之巅隋时建有石记存焉白乐天及皮

   陆有诗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四十五年   御制上方山楞伽寺诗治 平寺在吴县上

   方山下梁天监二年僧法镜建旧亦名楞伽宋治平元年改今名吴郡志相近有宝积寺亦名楞伽

   今楞伽寺在山上而宝积治平在山下盖皆一寺所分吴郡诸山录寺门外八角大井石栏刻字云

   开皇十年杨素开盖素初平陈徙吴郡于此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   御制治平寺诗

   硎寺在吴县支硎山东麓吴郡志观音禅院亦曰支硎山寺即古报恩寺基也南峯寺

   在吴县支硎山西吴郡志旧名天峯院即文遁别庵也祥符五年赐今名府志今废止存支公放鹤

   穹窿寺在吴县穹窿山梁天监二年置相传朱买臣故宅或曰吴越时徳韶国师道埸

   也明洪武初姚广孝为僧尝居此敕改显忠禅寺嘉靖中鬻为民产崇祯十三年复建名拈华寺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   圣祖仁皇帝赐拈花禅寺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

  高宗纯皇帝皆有   御制拈花寺诗四十五年   御制过拈花寺不入寄题诗白马

  寺在吴县穹窿山西吴郡诸山录梁天监中取梅梁于此因奠白马而得唐会昌六年置禅寺姑

  苏志白马寺即穹窿所析者光福寺姑苏志在吴县邓尉山龟峯上梁大同间建寺有舍

  实相寺在香山西太湖滨吴郡志实相院在吴县西南七十里古废寺也梁大同十年

  再兴祥符元年改今名翠峯寺在洞庭东山吴郡志唐将军席温所舍宅也姑苏志在莫

  釐山之阴雪窦禅师尝居此其遗迹有降龙井罗汉树悟道泉弥勒寺在洞庭东山饭石峯

  下唐乾符间吴越王建兴福寺在东洞庭余坞南梁天监二年干将军舍宅建祇园

  寺在洞庭西山消夏湾五峯岭下梁散骑常侍吴猛舍宅建上方寺在洞庭西山吴地记

  上方院在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唐会昌六年包山寺在洞庭西山吴郡志包山禅院

  在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梁大同二年建天监中再葺水月寺在洞庭西山缥缈峯下吴

  郡志梁大同四年建山有无碍泉苏舜钦有记西小湖寺在洞庭西山缥缈峯北梁大同

  二年置吴郡志在吴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即旧小湖院也相传唐乾符中有况香观音像汎太湖而

  来小湖僧迎得之有草绕像足投之小湖生平叶莲花至今有之东小湖寺在西洞庭

  涵村东新安岭咸淳二年天王寺在洞庭西山桃花坞唐大中元年凿井得天王像赐

  西禅寺姑苏志在吴县学前唐贞观初建咸通间有僧自南泉来称西禅和尚因名寺

  瑞光寺在吴县盘门内姑苏志吴赤乌间僧性康建名普济院宋时塔有五色光现诏赐今

  额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赐普度群黎扁额乾隆二十七年   御制小憩

  瑞光寺诗雍熙寺在吴县城隍庙左府志寺在周武状元坊内本周瑜故宅梁为陆襄宅天

  监二年舍为寺名法水寺宋改今名明洪武初以其地为城隍庙乃即庙左重建清远寺

  在吴县莲花峯东南府志本名华山寺明僧鹿亭结茆于此长松夹俓寺门幽绝 本朝康熙二十

  三年 赐今额寿圣广福寺在吴县吴山吴郡志夀圣院在吴县西南二十里晋

  天福五年吴越中军节度使钱文奉建以奉其父广陵王元璙墓祀初名吴山院治平中改赐今额

  思益寺在吴县狮山吴地记岝㟧山中有寺号思益梁天监二年置府志元季毁明宣徳间

  灵岩寺在吴县灵岩山一名秀峯寺吴地记晋太尉陆玩舍宅置吴郡志秀峯寺吴馆

  娃宫也后为韩蕲王功徳寺改名崇报禅院新志明洪武中赐今名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赐岚翠二字额乾隆三十年高宗纯皇帝有   御制灵岩寺用赵嘏韵诗

  昭明寺在吴县锦笔山相传梁昭明太子置或谓山产文石故名宋嘉泰中重建宝华

  寺在吴县西南宝华山续图经梁人吴广施所居为寺号曰宝林钱氏改名宝华祥符中重建通

  志梁天监中西域僧𩈣𩈣和尚卓锡出泉今在寺左百步尧峯寺在吴县横山西南旧名免

  水院后改曰尧峯有十景谓清辉轩碧玉沼多境岩宝云井白龙洞观音岩偃盖松妙高峯东斋西

  荐福寺续图经在吴县横山下广陵王元璙墓在其旁或号荐福院或云亦钱氏建

  开元寺在吴县西南舆地纪胜开元寺在吴县西南隅寺有晋时浮海来二石像及佛钵梁

  简文有石像铭皮日休有佛钵序府志寺在盘门内有阁供奉大藏纯垒细砖不用寸木 本朝干

  隆二十二年 御制开元寺诗永定寺在吴县西南吴地记梁天监三年苏州刺史吴

  郡顾彦先舍宅置陆鸿渐书额西竺寺在吴县西南一里吴地记即祥符寺唐大中八年

  州人马厚舍宅为马禅寺钱氏改保寿院祥符中改今额天夀圣恩寺在吴县西南邓

  尉山右府志唐天宝间建天寿禅寺宋宝祐间又建圣恩禅庵明洪武时重建正统八年赐名天寿

  圣恩寺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有   御赐松风水月扁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

  十五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有   御制四叠松风水月以题为韵诗疉   赐御书额

  三联天平寺在吴县西南天平山下续图经山有白云泉始见于白公诗其寺建于宝

  历二年乃乐天为雍州刺史之岁因泉以兴寺宋庆历间赐额白云寺吴郡诸山录今为范文正公

  功德院义仓在其中文正祖父葬山下寒山寺在吴县西十里枫桥相传寒山拾得尝止

  此故名内有寒山拾得二像唐张继𪧐枫桥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即此龙兴寺在吴县西

  吴地记则天皇后置赐扁额八方开元五年再兴此寺刺史张廷珪棋旧额镌于碑吴郡志在吴县

  西南梁所置绍兴间于官仓瓦砾中得房琯所作寺碑韦夏卿再立者禅兴寺在长洲县

  乘鲤坊内姑苏志相传梁天监二年刺史孙文舍宅建或云孙㻛故宅㻛尚主寺后有妙严公主墓

  东禅寺在长洲县东南姑苏志吴赤乌二年陈丞相宅池中生瑞莲遂舍宅为镇国院唐大

  中间敕改东禅明觉寺府志宋异僧杜酒仙尝居之今有祠夀圣寺吴郡志在长洲县西

  北七里彩云桥半塘寺有雉儿塔晋道生法师有诵法华经童子死葬此义熙十一年商人谢本夜

  泊此岸闻诵经声旦见坟上生青莲花事闻诏建是塔号法华院宋治平间赐今额北禅寺

   在长洲县东北晋戴容舍宅置有两花堂禁蛙池天宫寺在长洲县东北吴郡志天宫禅

   院旧武平院唐景福元年僧淡然建云岩寺在元和县虎邱山续图经云岩寺在长洲西北

   九里晋王珣与弟珉之宅咸和二年舍建精庐即剑池分为东西二寺皆在山下后乃移寺山上虎邱山

   志云岩寺即虎邱山寺宋至道中知州事魏岸奏改云岩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南

   巡恭建   万岁楼于兹山之阳四十六年 视河南巡   颁赐扁额凡十有五曰虎阜禅

   寺曰路接天阊曰青云璄曰天光云影曰仙璄澄潭曰旷宜楼曰静观斋曰香界连云曰云光台曰连云

   曰澹香楼曰静远曰晴峦飞翠曰含辉山馆曰水云深处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

   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皆有   御制游虎邱云岩寺诗及静观斋含辉山馆诗四十九年

      仁宗睿皇帝随扈有虎邱云岩寺诗景德寺在昆山县治通徳坊一名西寺晋王珉舍

   宅建初名宝马寺宋景德二年改今额慧聚寺在昆山县马鞍山绩图经高僧慧向梁武

  帝之师宴坐马鞍山二虎为侍感致神人愿致工力是夜风雨暴作遅明殿基成事闻武帝命建寺

  敕张僧繇绘神于两壁画龙于四柱每阴晦欲雨画龙鳞甲欲动僧繇又画鏁以制之新安

  寺在昆山县东二百步梁天监二年圣像寺在昆山县东南三十里沪渎府志晋建兴

  二年有伽叶维卫二石佛泛海来止众迎像置郡城开元寺里人赵罕舍所居建寺事闻敕赐今额

  明洪武间重建兴福寺在常熟县破山齐彬州刺史倪徳光舍宅为寺亦名破山禅院唐常

  建有宝岩寺在常熟县虞山西麓梁大同三年旧名延福宋天禧中改赐今名吴地

  记中有浮图七级极庄严吴人相传自京师来泗州僧伽塔为第一此为第二慧日寺

  熟县城西北隅梁天监间僧慧向开山今为祝釐道场祥符元年赐今额清凉寺在常熟县

  西北旧名三峯寺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   赐今额胜 法寺在昭文县梅李镇乾元元

  年置为离火宅寺宋祥符元年改今额明因寺在昭文县支塘镇旧名永昌又名再昌祥

  符改元始易今额东塔寺在昭文县南一名方塔宋建炎四年建 本朝康熙四十六年

     御赐扁额无碍寺在吴江县松江之上名胜志在城常乐坊西亦名西寺梁开平

  永福寺在吴江县八赤宋绍兴二十一年平境华严寺在吴江县东门

  外辍耕录吴江华严寺浮图之巅望之二矢著其上簳羽宛然相传南宋贾似道出督时祝矢自誓

  辄中焉大徳中僧善信大修浮图更其巅而新之视向二矢实铜铁二条交贯横亘耳姑苏志梁卫

  卿陆僧瓉舍庄基绍兴五年赐今额法喜寺在吴江县东九里后长兴元年建始名

  崇福大中祥符元年赐今额双林寺在震泽县倪林里宋咸淳中建殊胜寺

  泽县平望镇吴郡志殊胜院丞相蔡京趋驿道由平望因𮗚寺僧书华严经僧以寺额为请蔡问书

  经至何品僧云至殊胜功德品已而得殊胜敕额上真观在吴县穹窿山三茅峯府志相

  传汉初平中建祀三茅真君岁久倾頺惟峯顶断碑依稀见三茅真君字及宋延祐年号而巳 本

  顺治七年法师施道渊兴建遂成巨构赐今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

  年四十九年皆有御制穹窿山上真观诗 福 济观在府城内红桥西北一名神仙

  庙宋淳熙间建元至大间赐今额白鹤观在府城东北阳鹤舞桥东相传其地为宋信安

  郡王藏春园地至元问道人张应元复建有群鹤自东南来一鹤结巢树上因名曰白鹤观

  妙观在府城东北隅创于晋续图经唐改名开元宫祥符中更名天庆观吴郡志绍兴十六年

  重建淳熙六年复建三清殿赐书金阙寥阳宝殿六字额通志元元贞元年始改今额殿中有吴道

  子老君像唐元宗赞及颜鲁公书东庑有通神庵为何真人所居明正统间造弥罗宝阁赐道藏经

   本朝康熙十二年重修四十四年赐扁额乾隆三十年   赐扁额 灵 佑观

  在洞庭西山续图经唐之神景宫也内有林屋洞唐时投龙于此因建宫天禧五年改赐今名

  真观在昆山会仙桥东府志即宋放生池乾道七年建立真武殿得樟木一段锯出俨具圣像

   披发仗剑遂装绘供淳熙元年赐额致道观在常熟县西门内虞山南岭下绩图经梁

   天监五年张裕来此山栖遁建招真观昭明太子为之撰碑简文帝改曰乾元姑苏志宋治平中道

   士李则正浚井得藏丹化双鸽飞入尚湖政和七年改致道𮗚瑞云观在吴江县城东三十

   里所谓笠泽福地也元泰定间建涌泉院在吴县西南横山下吴郡志旧为程师孟光禄

   香火院故程赋诗甚多顶山广福院在常熟县西十八里梁石使君舍宅建为顶山

   禅院治平四年赐今额有十景大慈塔院在虞山拂水岩东通志 本朝玉林通琇

   禅师自 京还山   世祖章皇帝敕赐帑金建塔院应天禅院在震泽县蠡泽邨唐

   乾符二年赐额青松庵在盘门外宋端平间建龙树庵在阊门外西五里白莲泾

   南通志明万历间建周忠介顺昌以老树拒门如龙因名龙树化城庵在吴县支硎山西内

   有石壁峭立水溅石上日夜不纯声因称千尺雪云泉庵在吴县天平山范文正公墓旁

  宋庆历中建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   御赐扁额二桃 花庵在吴县西北隅桃花坞府

  志唐寅旧居天启时改名准提庵浚池得唐解元桃花庵歌及祝允明庵额今并存崇真宫

  在承天寺西吴郡志宣和中为神霄宫门有青石桥扶栏雕刻之工细如丝发为吴中桥栏之最

  上真宫在西洞庭龙头山西三里吴都文粹上真观梁隐士叶顺昌之宅大同四年捐宅为

  宫即今之夀圣上真宫灵顺宫在东洞庭杨湾祀相国伍员贞观二年建宋高宗时再

  狮子林在府治东北隅元至正二年建多聚奇石状若狻猊石洞螺旋人游其中迷于

  往复其上翘林秀木若不阶尺土离立岩际内有卧云室立雪堂问梅阁指柏轩禅窝竹谷诸景元

  倪元镇曾绘为图真迹入内府康熙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赐扁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

  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皆有   御制游狮子林诗叠   赐扁

  额并   命画苑摹倪卷真迹永藏吴中四十九年   仁宗睿皇帝随扈有㳟和   御

  制狮子林诗

 ︹名宦︺︹汉︺任延南阳宛人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中土士避乱江南延聘请高行严子陵等

  待以师友之礼⿰扌⿱彐𧰨 -- 掾吏贫者分禄给之省诸卒耕公田以周穷急行县慰勉孝子又礼致隐士龙邱苌

  署议曹𥙊酒郡中贤士争往官焉锺离意山阴人建武初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

  酒醴者府下记按之意封选记言于太守曰政化之本由近及远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

  愆太守贤之遂任以县事第五伦京兆长陵人建武中拜会稽太守躬自斩刍养马妻执炊

  㸑受俸裁留一月粮馀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其俗多淫祀民常以牛祭神用是财产困匮前后郡

  将莫敢禁伦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屠牛者吏辄行罚后遂断绝民得以安永平五年坐法徴老小攀

  车扣马号呼相随及诣廷尉吏民上书守阙者千馀人得免归彭修昆陵人建武中守吴令与

  太守俱出讨贼贼望见车马竞射之修障捍太守中流矢死太守得金贼素闻其恩信即杀弩中修

  者馀悉降散言曰自为彭君故降不为太守服也马棱茂陵人永元中转会稽太守所至有

  张霸成都人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顾奉公孙松等并有名称其馀有业行者皆

  见擢用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霸始到郡界未靖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童谣曰弃我㦸

  捐我矛益贼尽吏皆休王衡永和三年为吴郡太守郡丞羊珍反攻郡府衡破斩之︹晋︺

  邓攸襄陵人太兴初为吴郡太守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郡大饥攸表未报阁

  仓救之台劾擅出榖有诏原之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不受一钱︹南北朝︺︹宋

  刘损萧人元嘉中为吴郡太守至阊门便入泰伯庙室宇颓毁垣墙不修损怆然曰清尘尚可

  仿佛衡宇一何摧颓乃即令修葺羊元保南城人元嘉中吴郡太守元保廉素寡欲故授

  名郡为郡虽无干绩而去后常见思鲍照上党人孝武初除海虞令︹南齐︺萧缅

  陆王世祖时为吴郡太守大著风绩竞陵王子良与缅书曰窃承下风数十年来未有此政世祖嘉

   ︹梁︺江革考城人高祖时监吴郡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二十人

   百姓皆惧不能靖冦革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何远剡人梁初尝监吴郡

   性耿介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惮尤厉清节妻子饥寒不以动心所至立祠祀

   何敬容庐江人普通中为吴郡太守为政勤恤民隐辨讼如神视事四年治为天下第

   一吏民诣阙请树碑诏许之谢举阳夏人大同中为吴郡太守先是何敬客居郡有美绩世

   称为何吴郡及举为政声迹略相比王规临沂人中大通时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

   前守宰皆倾意附之规遇之甚薄珍宗密奏规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民尚书郡吏民千馀人诣阙请

   留不︹陈︺沈君理吴兴人永定初为吴郡太守是时兵革未靖军国之用成资东境君

   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隋︺刘权丰人开皇中拜苏州刺史时江

   南初平物情尚扰权抚以恩信甚得民和︹唐︺岑仲翔江陵人为长州时兄义为金坛今

  弟仲休为溧水令皆有治绩宰相语本道巡察御史母遗江东三岑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建

  中时为苏州刺史性高洁与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俦相酬唱于𬱖洛阳人贞元中

  苏州刺史罢淫祠濬沟浍端路衢为政有绩滕遂贞元中为长洲令摄吴县人歌之曰朝判

  长洲暮判吴道不舍遗人不孤王仲舒并州祁人元和中为苏州刺史变瓦屋纯火灾赋调

  常与民为期不扰自办范传正顺阳人元和中苏州刺史有殊政崔俊京兆长安

  人长庆中苏州刺史性介洁视赃负者若仇奏课第一白居易下邽人宝历中为苏州刺

  狄兼谟太原人太和中由郑州改苏州刺史以治最擢给事中刘禹锡

  人太和中为苏州刺史以政最赐金紫服杨发冯翊人大中时为苏州刺史治以恭长慈幼为

  ︹宋︺王禹偁钜野人太平兴国中知长洲县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赋咏人多

  宋珰渭南人淳化中三吴岁饥民疾病多死择长吏养治之命璠知苏州珰体丰硕素病

  足至州地卑湿疾益甚或劝其谢疾北归珰曰天子以民病俾我绥抚我以身病而辞焉非臣子之

  大义陈省华阆中人至道中知苏州遇水灾省华复流民数千户殍者悉瘗之诏书褒

  陈靖莆田人天禧中知苏州王质大名莘人天圣中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旦得盗

  铸钱者百人下狱治退告质曰吾以术钠致得之质曰以钩人寘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

  宗旦惭沮为薄其罪张方平南京人景祐中知昆山县司马光夏县人父池在杭求

  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滕宗谅河南人庆历中知苏州梅挚新繁人庆历中

  通判苏州二浙饥官贷种食已而督偿颇急挚言借贷本以行惠乃重困民认缓翰期蔡抗

  宋城人嘉祐中知苏州〇州并江湖民田苦风潮害抗筑长堤自城属昆山〇亘八十里民得立塍堨大

  以为韩正彦安阳人嘉祐中知昆山县创石堤疏三门得良田数万顷民立祠祀之

  滕元发东阳人哲宗时知苏州孙𮗜高邮人神宗时知苏州刘拯南陵人无

  丰中知常熟县有善政县人称之常安民卭州人元丰中知长洲县以主信为治人不忍

  欺追科不下吏使民自输先他邑以办王觌如皋人元祐中加直图阁知苏州州有狡吏

  善刺守将意以挠权觌穷其奸状寘于法一郡肃然民歌咏其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镜心之语

  彦昇乐平人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俸入彦昇处僧舍却

  俸不纳如约始交印张克戬开封人徽宗时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春争大姓怙势持官府

  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召拜卫尉丞赵训之秦悼王五世孙知吴县朱勔怙势役州县

  训之不为屈勔尝执数辈诣县请治训之悉纵之忤勔遂移疾去陈公辅临海人调平江

  教授朱勔方嬖幸公辅绝不与交勔有兄丧诸生欲往吊公辅不予告张浚绵竹人建炎三

  年金人南侵车驾幸钱塘留朱胜非于吴门捍御以浚同节制军马巳而胜非召浚独留时溃兵数

  万所至剽掠浚招集甫定会苗傅刘正彦作乱改元赦书至平江浚命守臣汤东野秘不宣谋起兵

  讨贼时吕颐浩节制建业刘光世领兵镇江浚赍蜡书约颐浩光世以兵来会而命张俊分兵扼吴

  江上疏请复辟赵鼎闻喜人知平江府胡松年怀仁人建炎中知平江府未入境贪

  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李光上虞人徽宗时知常熟县朱勔

  父冲倚势𭧂横光械治其家僮冲怒风部使者移令吴江光不为屈绍兴中除显谟阁直学士移守

  赵彦倓为平江节度推官摄宜兴县时以牧马劵科为负尝预用二年后税民以此病

  彦倓请诸司奏释宿逋禁预借积弊遂绝向子𬤇临江人绍兴中知平江府金使议和将入

  境子𬤇不肯拜金诏忤秦桧意致仕萧燧临江军人绍兴中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

  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刘颖西安人绍兴中知常熟县后知平江府梁克家晋江人绍兴中投平江签判时

  金主亮死克家移书陈俊卿谓敌虽遁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动将有后悔俊卿以白丞相陈康伯

  叹其远虑召为秘书省正字周葵宜兴人绍兴中知平江府金使络绎于道葵不为礼

  衡江都人高宗时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𫝑作威侵剥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

  衣而洪遵番阳人绍兴中金兵由海道窥二浙朝廷以浙西副总管李宝御之宝驻兵平

  江以遵尝荐宝乃命遵知平江及宝以舟师𢭏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遵供亿宝成功而归遵之

  助为多先是朝廷虑商舶为敌得悉拘入官既而不返并海县团萃巨舰及募水手民兵皆絷留未

  得去遵因对论之以船还商而听水手自便吴人徳之张孝祥乌江人隆兴中知平江府

  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并海囊橐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榖粟数万明年吴中

  大饥迄赖以济虞允文仁夀人隆兴中以显谟阁学士知平江府汪应辰玉山人干

  道中以端明殿学士知平江府袁韶庆元人嘉泰中为吴江丞苏师旦恃韩侂胄威福挠役法

  提举常平黄荣檄韶核田以定役师旦密谕意言吴江多姻党傥相容当荐为京朝官韶不听是岁

  更定户籍承徭赋皆师旦党师旦讽言者将论去荣亟以是亊白于朝且荐之沈作宾

  人开禧中知平江府请得节制许浦水军诏可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

  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统之号曰义士复募郡城内外恶少亦有几千人号曰壮士衣粮器械皆

  视官军而轻捷善斗过之于是海道不警市井无哗唐璘古田人嘉定中调吴县尉以鲠直

  吴渊寕国人绍定中知平江府岁大祲因渊全活者四十二万三千五百人孙子秀

  馀姚人绍定中调吴江主簿有妖人称水仙郡守王遂将使治之莫敢行子秀奋然请佳焚其庐碎

  其像沈其人于太湖曰实汝水仙之名矣妖遂绝日诣学宫与诸生讨论义理吴潜寕国人嘉

  熙中知平江府条具财计凋敝本末以宽郡民与转运使王埜争论利害授宝谟阁待制提举太平

  兴国陈垲嘉兴人淳祐中知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户部侍郎赵必愿举垲最诏特转一

  胡颖湘潭人知平江府兼浙西提黠刑狱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逾旬命沈于江

  黄震慈谿人宝祐中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冻饥窘苦死尉卒手震至

  不受贵家告府檄摄其县及摄长洲华亭皆有声程元凤徽州人宝祐中判平江府兼淮

  浙发运使奏免修明局米五万石包恢建昌人景定中知平江府兼发运豪有夺民包举田

  寄公租诬上者恢上疏指以为小民祈天永命之一亊帝览奏恻然罪任事者即归民田常懋

  武康人淳祐中调常熟尉辟平江府百万仓检察不受和櫂亊例戢吏卒暴取度宗时知平江值旱

  故事郡守合得缗钱十五万懋悉以为民食军饷助蠲苗九万税十三万版怅十六万又蠲新苗二

  万八千大宽公私之力飞蝗几及境疾风飘入太湖节浮费修府库既代有送还亊例自给吏卒外

  馀金万楮懋悉不受吏惊曰人言常侍郎不受钱果然文天祥吉水人德祐中知平江府

  ︹元︺王都中福寕人世祖时以父功授平江路总菅府治中时年甫十七僚吏见其年少颇

  易视之都中遇亊剖析动中肯綮皆𥈭眙不敢欺昆山有诡易官田者事𮗜而八年不决都中为披

   故牍洞见底里其人乃伏辜学舍久坏而郡守缺都中曰圣人之道人所共由何独守得为乎乃首

   募大家合钱新其礼殿桂完泽永嘉人尝从西江左丞李托尔留京师得为平江路管军

   镇抚会贼攻昱岭关完泽讨之凡再战皆胜寻又与贼𨷖为所执其妻弟金德亦被擒临以白刄胁

   之降皆不屈贼怒剖二人之腹而死 托尔旧作朵儿今改正孔文贞东平人至元中为常

   熟县尹岁大潦率民疏境内港浦泄积水而注之江秋乃大稔︹明︺魏观蒲圻人洪武中为苏

   州知府适承前太守虐政后务去烦苛与民休息兴学校礼贤士尽心民亊课绩为天下最迁四川

   参政因部民乞留命还任初张士诚以府治为宫而别迁府治观还治旧基又濬锦帆泾兴水利或

   谐其兴既灭之基坐弃市王𮗚祥符人由乡荐擢苏州知府公廉有威发奸摘伏民惮若神有

   黠吏钱英屡陷官长观缚至庭捶杀之奸豪屏迹太祖遣行人赍敕褒之与前守李亨魏观后守姚

   善况锺皆贤称姑苏五太守姚善安陆人建文中知苏州府初太祖以吴俗奢僭重惩以法

  黠者更持人长短讼狱滋多善务持大体不屑苛细讼为衰止部内布衣贤士咸加优礼政誉翕然

  刘干修武人永乐中从户部尚书夏原吉按吴治水改长洲县丞常躬历塍陌劳田畯问所疾

  苦未尝鞭笞一人卒于官贫不能敛部民助归其䘮葬衣冠于半塘况锺靖安人宣德中知苏

  州府始至群吏抱牍请判锺惟吏所欲行止越三日召诘之曰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一

  府大震丁忧将去民歌曰况太守民父母愿复来养田叟乞留于朝者三千馀人诏许复任奏免田

  租七十馀万石兴利去弊锄强扶弱兴学校礼文儒九年秩满当迁郡民二万馀人乞再任诏进二

  秩如民请明年卒吏民聚𡘜立祠祀之朱胜金华人正统间知苏州府政尚中和而吏治精

  练物无遁情案无滞牍尝曰吏贪吾词不付房隶卒贪吾不行杖狱卒贪吾不系囚人叹服之

  南正统中为常熟知县县苦役南酌输米以给役费民甚便之僚属有事于乡令以食物随行县

  产软粟南食之而甘曰后必有以此贡上者为民永世害矣命悉拔之龙晋南京人景泰初

  为常熟知县有善政常疏吴淞江𫉬一石文曰得一龙江水通绩用果成林鹗太平人天顺时

  知苏州府一切简靖即有建革必审核再三吴人重其名旦夕责效颇笑守迂缓已而见其深思曲

  算图久远利乃称太守为康济之才雍泰咸寕人成化中知吴县太湖水涨没田千顷泰议作

  堤富豪谗之于府泰执而痛杖之堤卒成为民利称雍公堤民有妾亡去妾父讼夫密杀女匿尸湖

  石下泰曰彼密杀汝女汝何以知匿石下此必汝杀他人女冀得赂耳一拷而服邢宥

  人成化时知苏州府有奸民揽纳秋赋捕置之法以其赃万𦈏堤沙河甓官道一府利之大水民饥

  不待奏辄发米二十万斛以赈宥素廉介及治苏以儒学饬吏治严而不苛杨子器谿

  人宏治元年知昆山县兴修水利振起学校过墪师之门泌下车升坐取童子课程校之奖励若子

  弟然毁淫祠百馀区土木像投诸水大邑民立祠祀之九年为常熟知县苏州诸水率由常熟白茅

  港入海侍郎徐贯既疏治之己而有涨沙当海口潮汐增淤水患如故子器相许浦塘便近可疏乃

   率民濬之遂为水利曹凤上蔡人宏治中知苏州府俗事五通神每祷祀辄击牲举乐谓之恭

   筵费甚钜凤禁之焚其庙像巫觋尼师不得出入士庶家置义冢禁火葬裁定婚䘮礼使无奢越善

   政甚方豪开化人正德中知昆山县岁大潦民皆逃散豪解冠带自系郡狱上奏乞蠲徴

   𫉬报宋仪望永丰人嘉靖中知吴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

   役受田赡之下令禁火葬置义冢郭外创子游祠为文学书院集诸生讲习其中王仪

   人嘉靖中为苏州知府以田额混淆履亩丈之使县各为籍吏不能欺由是以八亊定田赋以三条

   核税课徭役杂办无所不均人人便之治为知府第一任环长治人嘉靖中为苏州同知时

   东南倭患起官军屡北环有才略性慷慨独以身任之尝遇贼身被三枪几殆宰夫直前捍之乃免

   而宰夫竟死巳贼复至裹创出海击之竟败贼累以功擢右参政苏松兵备及卒诏建祠苏州有司

   春秋致祭曹自守茌平人嘉靖中知吴县清苦俭约三年不置一衣夜不扃署后去官吴民

  过其里见一叟卖药市中视之即自守也遂惊拜道左王𫓧顺天人有才略嘉靖进士知常

  熟县县大猾匿亡命作奸𫓧招之贳其罪使为己用巳而倭冦至𫓧语之曰我延尔命正为今日也

  众许诺于是立为耆长俾部署子弟合邑中防卒日夕训练县故无城𫓧议城之讫工而冦至𫓧累

  战却贼又与指挥孔焘破贼寨焚其舟二十七艘溺死无箕㝷追贼至海滨陷淖中遇害赠太仆少

  樊玉衡黄冈人万历中知昆山县县水灾自驾小艇验视与饥民对啖菜粥朝议方急

  逋赋玉衡曰民逋赋时我止数龄耳今其人巳老且死何忍穷追耶止不徴民益乐输恐后编审户

  役三日而毕萧景腆福建人万历中长洲县丞太监张志聪过郡指索县令郭波不得缚

  之车后景腆率所部弓乎直前夺波且手批志聪市民皆梯屋飞瓦助之事闻逮诏狱得免死吴人

  立碑记其事叶成章同安人万历间长洲令甫至漫不省事既而判决如流邑中利弊洞

  若观火吏胥屏息以最擢御史民立祠祀之耿橘沈阳卫人万历中知常熟县首复子游书

  院讲求水利开尝福山塘三丈浦奚浦李墓塘梅李塘贵泾横𤁋湖漕横浦六尺沟等河工毕而民

  不扰邑民世享其利著有常熟水利兴革实政二书杨涟应山人万历中知常熟县廉直不挠

  筑云和堤五十里设义学聚邑之秀民延师教之民为立祠焉石崑玉黄梅人由饶州知府

  以才调苏州清勤爱民岁饥赈济有法巡抚李涞因事中之落职候勘士民数千人诣涞讼冤诬卒

  白后以福建右参政举治行卓异廷谒时吏部尚书赵焕见曰此石苏州耶遂擢右佥都御史巡抚

  陈洪谧晋江人崇祯中知苏州府岁饥榖腾贵恶少年直入人家盗劫仓粟洪谧捕乱

  首杖杀之乃发廪赈贷劝富人平粜大兴工役使少壮者得食民以不饥吴江民变即单骑往谕皆

  罗拜自伏性慈和非重犯不施鞭扑人号陈母冯元飏慈谿人崇祯八年以布政司参议备

  兵苏松时温体仁与唐世济横于湖州其乡人为盗太湖率以两家为与主人莫敢问元飏捕得辄

  发露之最后𫉬其魁则世济族子也立寘之法太仓人陆文声讦张溥张采倡复社乱天下元飏称

  二人好学真修斥文声诬妄遂忤体仁意谪官熊开元湖广人崇祯中知吴江县旧南北粮

  运役法不均开元均配画一民歌其德

 ︹本朝︺丁允元日照人顺治二年知苏州府时定鼎之初庶事草创允元练习典故因事厘正

  纲纪粲然尤加意人才所识拔多知名士汤家相赵城人顺治已丑进士知常熟县洁己爱

  民釐别耗蠧抚恤流亡善政具举前令以𬒳劾逮问家相常左右之力白其诬时江南五郡逋赋二

  百万缗得   旨俱夺职家相坐免士民争先输纳不逾宿而额足且以治状走愬当事请留弗

  郭文雄文水人顺治十六年知昆山县为政𥳑易得民民有逋赋者揭姓名县门不遣

  一役而输者如市邑俗多借人命为讼端文雄令殴人至死者里邻公举得实即坐之奸民有居为

  奇货来告者论如律自是命案渐稀卒于官邑民葬之马鞍山南吴道煌宛平人康熙二

  年知苏州府郡旧有逋赋数百万道煌悉缓其征曰吾下考不辞也卒以免官民为祠祀之

  继徳州人知长洲县邑赋五十万以征不及额去官者前后相属继主于缓徴以苏民曰巳办下

  考矣断狱光平允受事日即有上官吏来趣成前令盗案继察狱词知盗乃诬入者尽出之卒得真

  沈思举汀州人康熙中知长洲县鞭扑不施而课赋无缺立需索单于里甲月一塡报

  舆皂敛迹岁旱且蝗思举祷于神蝗去而雨大至遂以有秋以盗案免官民祀之前令叶成章祠题

  曰双于宗尧辽东广寕卫人年十九知常熟县人或易之宗尧锐意吏事釐奸兴利百

  务具举虽老成不逮邑素苦于漕宗尧视事三月尽除其害性孤介不受一钱豪强畏之无敢干其

  法者三年卒于官邑男女皆巷哭留葬虞山之麓郭琇即墨人康熙中知吴江县材力强干

  屡断疑狱民惊为神征输行版串法分为十限胥吏无从假手总督于成龙巡抚汤斌皆称其清而

  能以卓异特荐孔允祖曲阜人以贡生任经历署吴江县事时县经兵火城无居民允祖招

  抚勤恤又以兵驻邑为民患请上官撤去之顺治三年剿土冦阵亡事   闻议恤如例











                        总纂官王广䕃恭纂辑

                        前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吴华淳恭 校

                        校对官贺式韩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