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辨疑 (四庫全書本)
四書辨疑 |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八
四書辨疑目録 四書類
卷一
大學
在親民
安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顧諟天之明命
湯之盤銘
作新民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此謂知之至也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爲國家
卷二
論語
學而第一
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巧言令色鮮矣仁
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賢賢易色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無友不如己者
父在觀其志父没觀其行
禮之用和爲貴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逺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君子食無求飽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爲政第二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有恥且格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
父母惟其疾之憂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
色難
有酒食先生饌
視其所以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爲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爲政奚其爲為政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卷三
論語
八佾第三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爲木鐸
居上不寛爲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里仁第四
知者利仁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爲仁矣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懐惠吾道一以貫之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德不孤必有鄰
卷四
論語
公冶長第五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女器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無所取材
賜也何敢望囘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其愚不可及也
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願無伐善無施勞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雍也第六
囘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
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觚不觚觚哉觚哉
可謂仁之方也已
述而第七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黙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
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
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卷五
論語
泰伯第八
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三以天下讓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曽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啓予足啓予手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士不可以不𢎞毅任重而道逺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予有亂臣十人
唐虞之際於斯爲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沽之哉沽之哉
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爲酒困何有於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舎晝夜
勇者不懼
未可與權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逺而
卷六
論語
郷黨第十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不時不食
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惟酒無量不及亂
不撤薑食
食不語寢不言
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廐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先進第十一
南容三復白圭
囘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不踐迹亦不入於室
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從之者與
顔淵第十二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民無信不立
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爲
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旣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子路無宿諾
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卷七
論語
子路第十三
先之勞之
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
狷者有所不爲也
不占而已矣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憲問第十四
註胡氏曰此篇原憲所記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曰未仁乎
如其仁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陳成子弑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恒弑其君請討之
古之學者為已今之學者為人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丘何爲是栖栖者與
疾固也
子曰作者七人矣
果哉末之難矣
衞靈公第十五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由知德者鮮矣
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人無逺慮必有近憂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吾之於人也誰毁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已夫
小不忍則亂大謀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當仁不讓於師
季氏第十六
註洪氏曰此篇或以爲齊論
則將焉用彼相矣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卷八
論語
陽貨第十七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
性相近也習相逺也
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公山弗擾以費畔
吾其為東周乎
吾豈匏𤓰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色厲而内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
惡徼以爲知者
微子第十八
至則行矣
子路曰不仕無義
周有八士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子張第十九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逺恐泥是以君子不爲也
曽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堯曰第二十
天之厯數在爾躬
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卷九
孟子
梁惠王上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不日成之
王好戰請以戰喻
塡然鼓之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五畆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黎民不飢不寒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𤼵人死則曰非我也歳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無罪歳斯天下之民至焉
願比死者一洒之
無以則王乎
是乃仁術也
是以君子逺庖厨也
爲長者折枝
刑于寡妻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
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搆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梁惠王下
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
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今也不然
睊睊胥讒民乃作慝
惟君所行也
畜君何尤
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矣
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
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
必使玉人彫琢之
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后來其蘇
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
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
行或使之止或尼之
行止非人所能也
卷十
孟子
公孫丑上
曰管仲曽西之所不爲也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
速於置郵而傳命
我四十不動心
不動心有道乎
孟施舎
雖褐寛博吾不惴焉
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夫志至焉氣次焉
持其志無暴其氣
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我知言
其爲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曰我於辭命則不能也然則夫子旣聖矣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
取諸人以爲善是與人爲善者也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
公孫丑下
天時不如地利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是或一道也
子之持㦸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則去之否乎不得不可以爲恱
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於人心獨無恔乎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
有仕於此而子恱之不告於王而私與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無王命
季孫曰異哉子叔疑
泄柳申詳無人乎繆公之側則不能安其身王庶幾改之
王由足用爲善
吾何為不豫哉
卷十一
孟子
滕文公上
周公豈欺我哉
曽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
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
曰吾有所受之也
父兄百官不我足也
百官族人可謂曰知
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
使民盻盻然
又稱貸而益之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使畢戰問井地
聞君行仁政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曽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蓋歸反虆梩而掩之
滕文公下
勇士不忘喪其元
以順爲正者妾婦之道也
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
我武惟侵于之疆則取于殘殺代用張于湯有光
日攘其鄰之雞者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
已頻顣
離婁上
而仁覆天下矣
言則非先王之道
仁不可爲衆也
道在邇而求諸逺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是天下之父歸之也
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
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閒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
政不足閒也
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卷十二
孟子
離婁下
惠而不知爲政
日亦不足矣
才也養不才
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亷
不歴位而相與言不踰階而相揖也
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已溺之
夫章子豈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為得罪於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終身不養焉
萬章上
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
瞽瞍亦允若是為父不得而子也
禹避舜之子於陽城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隂舜禹益相去久逺
外丙二年仲壬四年
知虞公之不可諫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
萬章下
晉平公之於亥唐也
曰郤之郤之爲不恭何哉
曰其取諸民之不義也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於今為烈
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充類至義之盡也
不以君命將之子思以為鼎肉使已僕僕爾亟拜也
古千乘之國以友士何如
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
告子上
曰異於白馬之白也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耆秦人之炙
乃若其情則可以爲善矣乃所謂善也富歳子弟多賴
則爲狼疾人也
飲食之人無有失也則口腹豈適為尺寸之膚哉
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
告子下
方寸之木可使髙於岑樓
徃應之曰
紾兄之臂而奪之食
孔子爲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不稅冕而行不知者以爲為肉也其知者以爲爲無禮也
樂正子强乎曰否有知慮乎曰否多聞識乎曰否
夫茍不好善則人將曰訑訑予旣已知之矣
卷十三
孟子
盡心上
殀壽不貳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霸者之民驩虞如也
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流水之爲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仲子不義與之齊國而弗受人皆信之夫有所受之也
居移氣養移體
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君子引而不𤼵躍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其進銳者其退速
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盡心下
各欲正己也
好名之人能讓千乗之國茍非其人簞食豆羹見於色
稽大不理於口
山徑之蹊閒介然用之而成路
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
若是乎從者之廀也
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
人病舎其田而芸人之田
欲得不屑不潔之士而與之是獧也
卷十四
中庸
註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愼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愼其獨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巻十五
中庸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道其不行矣夫
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衽金革死而不厭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
伐柯伐柯其則不逺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逺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違道不逺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椂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忠信重禄所以勸士也
成已仁也成物知也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徴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
上焉者雖善無徴無徴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
〈臣〉等謹按四書辨疑十五卷舊刻不著作者時代姓氏書中稱自宋氏播遷江表南北分隔纔百五六十年經書文字已有不同則元初人所撰矣蘇天爵安熈行状云國初有傳朱子四書集註至北方者滹南王公雅以辨愽自負為説非之趙郡陳氏獨喜其説増多至若干言是書多引滹南王若虚説殆寜晉陳天祥書也朱彛尊經義考曰四書辨疑元人凡有四家雲峰胡氏偃師陳氏黄巖陳成甫氏孟長文氏成甫長文並浙人雲峰一宗朱子其為偃師陳氏之書無疑所説當矣其曰偃師者元史稱天祥因兄祜仕河南自寜晉徙家洛陽嘗居偃師南山故也天爵又謂安熈為書以辨之其後天祥深悔而焚其書今此本具存其毁之不盡歟或天爵欲張大其師學所言未足據也今觀其書大意主於闕疑而不貴穿鑿故其所列三百餘條皆平心剖析實非有意立異規規為門户之争者齊魯毛韓四詩並存左氏公穀三傳兼列古人説經雖各有專門授受而通儒博考正未嘗暖暖姝姝守一先生之言各尊其所聞各行其所知朱子亦嘗言之矣是編固不妨與集註並存也乾隆四十一年十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