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宮史續編/卷三十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五 國朝宮史續編
卷三十六
作者:慶桂 董誥 德瑛 玉麟 劉鳳誥 英和 陳崇本 施杓 法式善 
卷三十七

○典禮三十〓(勤政六)懋勤殿勾到儀

(臣)等謹案:直省秋讞,經九卿會議後,各道御史復奏,請旨勾到。屆日,懋勤殿預設御案,東向,案陳黃冊。又設低案,一於殿中,西向;一於御案旁,北向,案設朱筆及硯。皇帝升座後,內閣學士一,捧案由、名單匣,由階中;大學士捧覆奏本匣,暨軍機大臣、刑部堂官、內閣學士等,由階右;記注官四,由階左,均趨入殿。大學士等北向列跪,記注官南向次立。皇帝命大學士一人執筆,就旁案跪,展覆奏本。內閣學士就中案跪,啟匣,舉奏案由、人名。皇帝展閱黃冊,詳酌宥否。其予勾者,大學士舉朱筆加勾。既畢,黃冊授紅本處,覆奏本匣發刑科,仍交刑部。所有各儀,前編具載。(臣)等伏思好生之德,帝王與天地同量。自乾隆二十七年迄五十九年中,恩予停勾者凡三次。至六十年奉有聖諭,本年秋審人犯停勾,而情節較重者,軍機大臣會同部臣核辦。以來歲丙辰即為皇上御極初元,若連歲停勾,恐莠民不知畏法,辟以止辟,尤為仁至義盡也。皇上嘉慶元年暨三年、四年、九年,恩予停勾者凡四次。謹錄先後所奉聖諭、諭旨,用昭欽慎之心,以著祥刑之典。至辦理勾到處所,在圓明園則御洞明堂,避暑山莊則御依清曠殿,盛京則御迪光殿,以地非中禁,例不備書。

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十一日,上御懋勤殿勾到,內閣大學士等面奉諭旨:國家秋讞大典,上係刑章,下關民命,慮囚時設情法未衷於至當,何以昭弼教之用心,每歲刑部進呈各省情實人犯招冊,朕必將逐案事由一一披覽,使獄情毫無遺漏。而各案適輕適重,又詳為稱量比擬,有其跡雖涉疑似,而情尚一線可原者,既於冊內折角存記;即情罪重大,於法萬無可貸,不得已而予勾之案,亦反覆推勘。於所犯實款,隨其節目,次第折角。及勾到前一日與臨勾之時,必三經檢核,務俾苗發無疑,然後予勾。所謂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皆無憾也。夫緩重犯須臾之命,使被害者銜冤不得自伸,婦寺之仁,刑官尚不應出此,何況天下共主?若以既麗三尺,均屬應斷之刑,而不為銖量權衡,將案內細微同異之由,並歸無憾,則此輕掉之心,已乖與眾共棄之本義。此朕自揣兢兢明慎,固不肯稍存寬嚴之見,即督撫、九卿,已數為擬議,猶未敢稍緣因任者也。第向來勾到事畢,原閱招冊隻存貯內閣,其間刑衙門不過與聞臨時商榷之言,而先事全局折衷,所以一再不釋者,未能盡喻,又何以定司憲之準?所有本年各省情實招冊,可於勾到後即發交刑部,其近今二三年內閣所貯冊,一並檢發該部,俾詳悉披繹,因端領會,庶幾體朕意以求協中,則成牘不為無助。著為例。

三十八年十月十七日,奉諭旨:秋讞大典,經九卿會核定擬,繕冊進呈。朕親為再三披閱,核其情罪輕重,分別勾存。其稍有一線可原者,必為求其可生之理,予以停勾。而實在情真罪當者,亦不能曲法市恩,稍存姑息,以期無枉無縱。並於勾到時將應勾應免之故,詳晰諭示,大學士、邢部等官皆備聞之。蓋以民命至重,從不肯掉以輕心也。第國家明罰敕法,原以協刑期無刑之義。今秋審招冊內情實應勾人犯,每歲總不見少,豈朝廷之教化尚有未孚,抑愚民罔知犯法之由,輕蹈重辟乎?古云:「刑人於市,與眾棄之」,原欲使家喻戶曉,共知儆畏。今刑部及外省奉到秋審勾決之旨,不過遵照辦理,而其人所犯何罪,律應正法之故,民間不能周知,無怪乎歲舉明刑之典,而犯法者仍眾也。自當於秋後處決時,將該犯必應正法情節,摘出簡明數語,揭示通衢,俾愚民觸目警心,庶不致輕罹法網。但今年各省應勾人犯,業經辦竣,已屬不及。著自朝審勾到為始,大學士會同刑部將予勾不予勾各犯,並經朕酌核情罪,分別辦理之處,節錄情由呈覽,隨時榜示市曹,俾眾知朕明慎用刑之意。嗣後辦理各省秋審勾到時,並著大學士、刑部每次將各犯應勾應緩情節一體摘敘數語奏聞,行知各該督撫,於處決時出示曉諭,以昭儆戒,庶幾窮鄉僻壤皆知辟以止辟之意。著為令。

四十六年九月十一日,奉諭旨:秋審勾到事件,軍機大臣辦理較為熟諳,著同大學士一體承旨。

五十五年七月二十九日,奉諭旨:本年屆朕八旬萬壽,自當照例將秋朝審情實人犯加恩停其勾決,而刑部、九卿、科道等因係停勾之年,於各省秋審、朝審招冊案犯核議具題時,想亦不過虛應故典,未必照每年詳慎辦理。但其中有情罪重大者,如糾眾聚刦、奪犯傷差、妖言惑眾、逞凶殘殺並官員侵漁帑項,勒斂民財之類,非殘忍不法,即有關於民俗官方,予以監候,已屬法外之仁,使更久稽顯戮,不特死者含冤莫釋,而莠民奸吏,日久漸忘,非所以肅刑章而昭烔戒。刑部以為應仍入於秋審勾到者,案本不多。朕矜慎庶獄,不厭詳推。所有此次刑部另開情重各犯,仍著會同九卿、科道,和哀研核。倘有核其情節尚可緩至明年者,九卿、科道不妨切實指出簽商。讞獄大典,在常時尚宜詳慎,況際此行慶施恩之時乎?

六十年九月十八日,奉諭旨:本年係停止勾決之年,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將秋審朝審各犯情罪尤重者,照前例摘敘案由,請旨另勾,繕折具奏。朕詳加閱看,內官犯六名,情節皆不至甚重,著仍牢固監禁,俟丁巳年秋審時,再行核辦。

十一月二十七日,奉諭旨:本年勾到朝審情實各犯黃冊內舊事至三十餘案,人數甚多。每年各該犯俱照例綁赴市曹,仍概不予勾,自應核其情節,量為末減。各犯有已過三次勾到、情罪較重者,著加恩改為監候,牢固監禁,遇赦不赦。其已過三次勾到、情罪稍輕者,著加恩改為緩決,將來遇應行減等之時,仍照例辦理。著大學士會同刑部秉公詳核,分別定擬具奏,以副朕清理庶獄至意。

嘉慶三年八月初十日,奉諭旨:現在辦理秋審,詢據刑部本年情實人犯起數較少,上年業將前兩次停勾各犯歸並勾到。茲剿辦教匪,大功屆竣,諸事吉祥,所有本年情實各犯,著暫停勾。俟明年再行歸並辦理。此內情節尤重者,仍著該部照向例查明,摘出開單具奏辦理。

四年五月初三日,奉諭旨:前曾推皇考嘉惠士林至意,仍舉行鄉會試恩科。今思祥荊之典,為皇考九旬萬壽應沛殊恩,朕雖不獲申祝嘏悃忱,仍當仰體皇考法外之仁,停辦秋讞,俾得普沾遺澤。況雍正元年乾隆元年暨朕即位初元,俱經停勾。所有本年情實各犯,著推恩停止勾決。

五年三月初二日,奉諭旨:每年刑部辦理秋審,呈進黃冊,俱係將各省情實官犯及服制人犯首先進呈,一經分別予勾後,該部即行文各該省,不論遠近,部文到日,即遵照處決。其餘常犯,則按照省分遠近,進呈黃冊,以次勾到。此向來辦理成例也。惟念敕法明刑,務存矜恤,所有罪應斬絞人犯,除立決外,餘令監禁,俟秋後處決者,原係於執法之中,寓哀矜之意。該犯等於未屆勾到以前,或在監所病斃,得免肆市,亦屬法外之仁。今因係官犯服制,即將黃冊先行進呈,其予勾人犯,部文一經到省,即日行刑,是同一秋審,而此等官犯服制,較之各該省情實常犯處決日期,近省或早至一二月,遠省或早至月餘及數旬不等,先行受法。且各省官犯中,多有令其解交刑部監禁者,例應歸入朝審辦理,其勾到日期,又在各省常犯之後。是同一官犯,轉因解部監禁,而處決日期較之在本省監禁候決、文到施刑者,又復遲早懸殊,未為平允。著自本年為始,刑部辦理秋審,其官犯服制黃冊無庸先期進呈,俱於每次呈進各該省情實常犯招冊時,將此二項人犯另繕黃冊,列於常犯黃冊之前,一並呈覽,聽候勾到。以示格外矜全,用刑務得其平至意。

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奉諭旨:我國家重熙累洽,世際承平,從前康熙二十三年皇曾祖聖祖仁皇帝以歲逢甲子,渥沛恩綸,停止秋審。逮乾隆甲子再周,皇考高宗純皇帝式循前典,解澤載敷,曾奉特旨,將是年情實人犯停止勾決。茲又屆甲子紀年,朕紹承洪緒,寰宇恬熙,允宜恪遵成憲,省歲恤刑。所有本年朝審、秋審各省情實人犯,著加恩停其勾決。

十年閏六月十七日,奉諭旨:向例秋審朝審勾到日期,均係在冬至十日以前。本年秋讞,因上年停勾,將所有人犯與本年新案一並辦理,人數較多。經長麟面奏,合計勾到日期次數加增,恐冬至十日以前辦理稍形迫促,當即飭令刑部檢查舊案,冬至前十日以內,有無辦過現審重犯。茲據刑部查明,自乾隆三十五年以後,遇有現審立決人犯,於冬至五日以前奏請處決者,歷次辦有戍案。冬至五日前,既可辦理現審立決案件,則秋審朝審勾決,亦事同一例。所有本年勾到日期,著核計次數,均擬定在冬至五日以前辦理完竣。嗣後遇停勾之次年辦理勾決,一年並辦兩年者,即照此例,以冬至五日前為斷。如專辦本年者,仍遵照舊例,以冬至十日前為斷。該衙門載入會典則例遵行。

九月初六日奉諭旨:朕閱各直省本年秋審人犯冊內,由刑部改實為緩者三起,而改緩為實者共有八十三起之多,數省如出一律,其故殊不可解。外省辦案,狃於救生不救死之說,最為陋習。今部改各案,經朕一一詳閱情節,多係按律改正,均屬平允,並非刑部堂官有意吹求。朕矜恤庶獄,罪疑惟輕,從未諭令該部將秋讞案件嚴行勘核。夫律文自有正條,該督撫、皋司等辦理各案,並不援照科斷,轉引他條遷就定擬,謂非有心輕減而何?護庇凶犯,不顧死者含冤,妄謂積陰功,不知獲罪愈重矣。朕所以禁止從重定罪者,原指本律外再行加等問擬者而言。若合本律而別引他條,則舛謬滋甚,豈協中之義乎?況案情內或有一線可原之處,朕於勾到時自有權衡,該督撫等總當依律定擬,不得率行末減。人命至重,豈容稍有偏畸?向例秋審失入一案及失出五案者,督撫、臬司均有處分,嗣經降旨寬貸。各省大吏自因吏議既寬,更無瞻顧考成之慮,遂爾遇事從輕,欲博寬厚之名,而不思辟以止辟之道,於明刑弼教,大有關係。嗣後著該部將辦理秋審失入一案及失出五案者,仍前定立處分,俾職司刑讞者各知儆惕,遇事庶加詳慎。本年係發令之初,所有此次定擬實緩錯誤,失入一案及失出五案之各省督撫、臬司,姑從寬免其交議,仍於辦理秋審完竣後,各傳旨嚴行申飭。此後如有定擬錯誤者,均照定例議處,但各直省督撫等不可因有此旨輒又有意過嚴,致失持平之意。若妄事周內,則獲咎更重。總當詳核案情,確引律條,虛衷定讞,務期無枉無縱,以副朕執法用中、諄諄訓誡至意。

十月二十三日,奉諭旨:朕欽恤庶獄,明慎用刑。平日於各直省及法司衙門讞獄奏上,無不折衷平允。至於秋朝審勾到,關係尤重。朕先於進呈黃冊反覆審觀,定其應勾不應勾,猶恐權衡稍有未當。每逢勾到之辰,必默參天時氣候,以驗用刑之能否協中,誠以好生大德,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此次朝審勾到,有關靈一起,係於本月十七日補進黃冊。朕初以該犯敢在禁城之內放爆,裝傷誣賴,情節甚重,自應予勾。迨昨日下午時分,風色稍覺陰寒,朕因此動念,復加詳核。該犯因家道寒苦,不能聊生,一時於該班處所裝傷妄,希冀邀賞,其所妄之籍升與該犯素不相識,並無挾仇陷害情事,設或籍升因此身受苦累,釀成命案,則關靈亦無可曲宥。今籍升於到案之日,即行訊明,旋就省釋,是該犯亦無拖累人命之事,較之本年斬犯克升額,與因家貧發掘祖母墳墓,圖取金銀首飾者,其情節輕重懸殊,且該犯並不敢肆為盜竊等事,惟委係貧苦,情急糊塗,尚可寬其一線,是以酌定免勾,而天氣旋就清朗。本日勾到,風日融和,是朕辦理庶獄務求至當之心,早邀天鑒,敬凜益深。所有內外問刑衙門,俱當深體朕意,不獨引律斷罪,不可稍涉偏畸,而事關命案,亦不可令死者含冤地下,總一慎重民命之意也。將此通諭知之。

聖製閱秋審情實冊有作〓(辛亥)

兩年案牖一年披,(每逢正壽之年,各省秋審情實之案例予停勾。今歲並閱上年秋讞,頗無寧晷。)寧晷刻無弗道疲。慎在虞書訓明弼,難循梵典說慈悲。其生其死實自取,或寬或嚴非我為。曾曰哀矜而勿喜,幼齡成誦老勤斯。

御製慎刑詩〓(壬戌)

民生鮮守禮,逞欲幹憲章。不忍一朝忿,遂致身敗亡。律設由自取,平心斯得詳。爰酷固過當,姑息亦乖常。廢法縱凶暴,猛厲苦善良。明慎庶可理,期於咸中慶。哀矜而勿喜,敬體古聖王。亟欲俗淳厚,斡運祈上蒼。(秋讞為一歲用刑之大網,求其可生者凡七而得一焉。蓋情實免勾者百有餘犯,實決者六百餘,不敢不慎也。然計用兵之所誅者,豈可以倍蓰算乎?良用惻於予衷,亟望上蒼之默佑而速蕆其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