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ㄕㄥ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ㄕㄥˊ[编辑]

 神陵切,蒸韻

國音 ㄕㄥˊ∥

台甘 ㄒㄧㄥˊ。ㆠㄧㄢˋ∥

普閩 (文)ㄒㄧㄥˊ。(白)ㄒㄧㄣˊ。另見普通話音【ㄇㄧㄢˇ】項內。新華典音「ㄇㄧㄢˇ」。按:同「ㄇㄧㄣˇ」,~池,河南省縣名。


ㄕㄥˊ[编辑]

[名] 水名。在山東臨淄縣西北。


ㄕㄥˊ[编辑]

 神陵切,蒸韻

國音 ㄕㄥˊ∥

台甘 (文)ㄒㄧㄥˊ。[名](語)ㄐㄧㄣˊ∥

普閩 (文)ㄒㄧㄥˊ。(白)ㄒㄧㄣˊ。ㄐㄧㄣˊ。


ㄕㄥˊ[编辑]

1 [名] 繩·ㄗˇ。(廈)ㄙㄜㆷ(匯)。 繩兒(北方)。(台)ㄉㄨㄚ˪。按:「繩·ㄗˇ、繩、索」的統稱。台語中,「繩」讀「ㄒㄧㄥˊ」為文音,「ㄐㄧㄣˊ」為語音,但限用在「牽~」。繩子的台語口語分說:「ㄙㄜㆷ」(大索)、「ㄙㄜㆷ」(多指粗麻繩、草索)。「ㄉㄨㄚ˪」。(多指布製,細條的)。──古來所用「繩子」的材料有:紗、棉紗、麻、草絲、苘麻、棕櫚。以及今之尼龍。 例:用~兒拴上(陸彙)。(台)ㄧㄥ˫
ㄧㆲ˫
(/ㄊㆤㆷ)ㄉㄨㄚ˪共(/加)ㄍㄚ˫ㄅㄚㆶ ͘·ㄎㄧˋ·ㄌㄞˊ。 例:用~子捆東西。(台)ㄧㄥ˫
ㄧㆲ˫
ㄉㄨㄚ˪縛(/捆)ㄅㄚㆶ ͘ㄇㄧㆷ ͘
ㄇㆭㆷ ͘
ㄍㄧㆩ˫。 單劈兒不成~。(台)ㄉㄨㆩ
ㄉㄢ
ㄉㄧㄠˊㄗㄨㆤ˪
ㄗㄜ˪
不(/伓)ㆬ˫ㄒㄧㄥˊㄙㄜㆷ」。按:繩、索多指搓兩股以上的。


ㄕㄥˊ[编辑]

2 [動](文) 繼承。 例:~其祖武。(台)ㄍㆤ˪ㄒㄧㄥˊ𢙠ㄧㄣㄗㆦˋㄒㄧㄢㄨㄧˊㄐㄧㄚㆷ(→ㄍㆲㄐㄧㆤㆶ)→ㄍㆤ˪ㄒㄧㆦㆶ ͘ㄗㆦˋㆣㄧㄚㆴ ͘


ㄕㄥˊ[编辑]

3 [外動] 加以約束。 例:~之以法。(台)ㄧㄥ˫
ㄧㆲ˫
ㄏㄧㄥˊㄏㄨㄚㆵ(/ㄏㄧㄥˊㄏㄨㄚㆵ ͘/ㄏㄨㄚㆵㄌㄨㆵ ͘/ㄍㄧˋㄌㄨㆵ ͘)ㄌㄞˊㄍㄚㄎㄨㄙㆦㆶㄚㆴㄗㆤ˪
類語:約束。制裁。


ㄕㄥˊㄇㄛˋ[编辑]

[名](並列) 木工取直的工具。(台)ㆠㄚㆶ ͘ㄐㄧㄣˊ(語)──ㄧㄥ˫
ㄧㆲ˫
ㄌㄞˊㄎㄢㄐㄧㄣˊㄋㄧㄨˊㄏㄨㆪˊ
ㄏㄨㆮˊ
ㄉㄧㆵ ͘ㄧㆲ˫ㄍㄨ˫。→ㄅㄧˋㆡㄨ˫
ㄌㄨ˫
ㄍㄨㄧㄍㄨˋ
ㄍㄧˋ
ㄏㄨㄚㆵㄉㆦ˫


ㄇㄚˊㄕㄥˊ[编辑]

[名] (台)ㆭˊ→ㄧㆫˊㄇㄨㄚˊㄙㄜㆷㄙㄜㆷ


ㄊㄧˊㄕㄥˊ[编辑]

[名] 裝在ㄔㄥˋ桿兒上的短繩。(台)ㄑㄧㄣ˪ㄌㄧㄠ˫ㄉㄞˊㆣㄨˋ
ㆣㄧˋ
ㄏㄨㄣ˫ㄨㄧ˫ㄊㄠˊㄌㄧㄠ˫ㆢㄧ˫
ㄌㄧ˫
ㄌㄧㄠ˫


ㄓㄨㄣˇㄕㄥˊ[编辑]

[名](文) 即繩墨。(台)ㆠㄚㆶ ͘ㄐㄧㄣˊ。如:牽墨繩。由「墨繩」義轉指「法度」(語)。(台)ㄍㄨㄧㄍㄧˋ(語)。


ㄕㄥˊㄑㄧㄢㄐㄧㄡㄇㄧㄡˋ[编辑]

[動賓+動賓](成) (台)ㄑㄧㆧ˫
ㄑㄧㆫ˫
ㄧㄥ˫
ㄧㆲ˫
ㆠㄚㆶ ͘ㄐㄧㄣˊㄑㄧㆤㆶㄨㄢㄎㄧㄠㄍㄧㄨ˪ㄐㄧㄥ˪ㄅㄚㆵ ͘ㄌㄤˊㄗㄨㆤ˫ㄎㄧㄢㆠㄧㄨ˫ㄫㆦ˫ㄗㄨㄢˋㄨㄧ˫ㄐㄧˋㄉㄧㄚㆷ(ㆦˋㄧㄚㆷ)ㄌㄤˊㄎㄨㄚㆵㄉㄧㆰˋㄘㄜ˪ㆣㆦ˫
類語:
①繩[名]帶,布~、腰~。索,麻~、大繩。ㄓㄣˋ(文),牛索。ㄆㄢˋ,扣~、紐~。(⿰糸紊),~子,扁平的帶子。ㄒㄩㄣˊ(文),圓(⿰糸紊)子。ㄈㄨˊ(文),大繩子。綱,提網總繩,大~。韁,繮繩。纜,繫船的粗繩。ㄅㄧㄢˋ,絲~=辮。ㄍㄥ,鐵~,大索。單ㄆㄧ兒。
股,單~、雙股,搓成繩。
②繩[動] 捆,用繩纏緊。ㄈㄨˋ,捆綁。ㄖㄠˋ,纏線。繫,結,扣。結,用繩綰成扣子。套,用套拴繫。勒,用繩捆住,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