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都宜在武昌
國都宜在武昌 作者:孫中山 1912年4月12日 |
在同盟會湖北支部歡迎會講詞 |
諸君今日之開此歡迎大會,實為同盟會成立以來所未有之盛事。忝以總理,從事諸同志後,猥蒙推許,且感且慚。至五族大同之政,萬國和平之規,海內外同志諸君,自能一一宣佈。鄙人深愧學識之未充,不足以語此。惟同盟會初取三民主義,尚當相與商榷。三民之意,原有取於民族、民權、民生。去秋武昌首建義旗,各省響應,不數月而滿清已覆,民國以成,雖共和政體猶未組織美備,難語完全,而民族民權之目的已庶幾達其八九。惟民生問題,種種繁難,建設方興,動形滯礙,將來尚須諸會員及海內外同胞,齊心協力,急起直追,務達此目的而後已。雖然,當今重要問題之待解決者,又不止民生一事。瞻望中原,如沸如羹,而於存亡利害有最急最切之關係者,則尤在首都問題。往者南函北電,紛紛爭持,發言盈庭,究無定議。竊謂都城者,木之根本,而人之頭目也。根本不固,枝葉焉依;頭目未安,手足無措。民國存亡利害之關係信於是,首當講求。據目前研究此種問題者,或主設燕京,或主設江甯,或又欲遷設武昌。試先就燕都以論,主是說者,大約以不都此,不足以控制滿洲,駕馭蒙古。豈知日俄逼處,久已野心勃勃,北顧滿蒙,早在其勢力範圍以內,即燕雲諸州,孤懸北塞,亦俱如海底星河,時見動搖,人方扼其喉吭,搗其心腹,死生旦夕,惟人所命,我尚能手足撑持,索兵械以自捍衛乎!如履虎尾,如涉春冰,欲其不危,豈不可笑!彼以現時之歷史地理經濟諸問題,而必欲設都於此,固亦未嘗非是,但尚有兩大問題,為他人所未曾計及者,生死而已矣,存亡而已矣。何以言之?凡都城有外人兵隊者,其國必滅。南望安南,法則主人;東瞰高麗,日為外府。前鑒匪遙,後車宜戒。彼都既外兵雲屯,耽耽虎視,沽津等礮臺既撤,永難添築。我以初立之民國而新締之政府,竟孤注乎!外無籓籬,內多荊棘之地,一旦巢覆,奚存完卵。欲求鞏固安全之策,誠非改設南方不可。而就南方以論,又無如有江甯、武昌之爭執。兩兩相較,本無輊軒,然其樞軸,總攬水陸交通,南足以連巴蜀滇黔,北足以控秦晉伊洛,指臂兩湖,角犄三鎮,則武昌信天下之根本,而上遊之頭目,此中關係誠非小小。日月易遷,河山多故,諸君於此,幸留意焉。或又謂國家文明發達之遲速,端視其海岸線之短長,武昌僻居腹地,江甯尤鄰偏枯,新耳目而蘄靈通,誠宜都輻輳殷繁之上海。豈知堂奧不深,徒有門戶,街衢相接,奚恃關鍵,上海孤海隅,環伺租界屏障,而資航線尾閭,而建屋瓴均勢,理之所未堪信者。一旦潮流湍激,崩潰立形。東周洛陽,尚受四面之敵;南宋臨安,終致一隅之困。背水可陣,而亦可國乎!琉球臺灣朝鮮之屬,孰階斯厲,皆前途既覆之車也。竊溯吳淞而上,鎮蕪甯皖,疊鎖重關,居中馭外,終當目武昌為天府。至於人心之鞏固,俗尚之勁悍,即首義一節論,已足覘眾志之成城。刻惟局勢窘迫,不得不權行遷就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