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編 (四庫全書本)/卷0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十一 圖書編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八十二
  明 章潢 撰





  統論秦漢官職廢置
  或問周官之制内外庭固一體矣維周如漢其制亦嘗有近於周者乎曰豈惟漢近於周雖秦亦然秦人變古不道無復先王之舊制然至於内外之相屬其事則猶有可言者外之九卿如少府猶得置尚書在内主發文書而掌奏下諸事外之三公如御史大夫猶得置中丞在内受公卿奏事而舉劾案章又外之叁拾六郡如監郡者皆是御史之屬爲之猶得以天下之利害徑達於御史大夫而大夫竟達於天子漢興惟監郡之制變爲部刺史若夫少府之尚書御史之中丞則一切因秦之舊而不改非因秦也蓋因周也尚書中丞非周制而曰因周何哉秦人雖變周之名而未嘗變周之意漢亦惟存周之意而不暇復周之名以百官公卿表觀之少府屬官自尚書而下有符節大醫大官湯官有東西織室有庖人主長丞有上林十池監以至中書謁者黄門内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皆屬於少府又復以司府永巷倉廐祠祀食官宦官分屬於大長秋御史大夫屬官有兩丞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權尊勢重與人主親近事下中丞則中丞白之大夫大夫白之丞相是中丞在内丞相御史在外外得以統内也内領侍御史外督部刺史刺史掌奏詔例察州郡治狀黜陟能否以六條問事而奏事復上於中丞是部刺史在外中丞在内内得以統外也要之漢之官制三公九卿雖列職於外而皆有屬在内以周官之遺意求之則丞相猶大宰也御史大夫猶小宰也御史之中丞少府之尚書猶宰夫也少府之下又有大長秋猶内宰也大長秋屬少府少府中丞屬丞相御史是秦與漢之制皆近於周之制也不特此也高帝之世御史大夫周昌常燕見奏事見高帝擁戚姫吕后之世審食其爲相監宫中如部中令公卿百官皆因之以奏事武帝之世丞相公孫𢎞亦得數宴見上或時不冠雖非禮貌大臣之意然亦可見其洞然無内外之限矣夫是以閹臣雖寵丞相猶得以檄召而詰責而大長秋中常侍猶參用士人而爲之自武帝晩年宴㳺内廷不出不復與士大夫接用宦者主中書而典尚書之章奏尚書之官於是乎廢矣既以中書居中而受事又置諸吏居中而舉法故當時奏下諸事自中書遞送兩府自兩府下九卿自九卿下郡國而不由中丞中丞之官於是不得居中制事而内之侍御史外之部刺史併廢矣將軍列侯而下皆得加官而丞相御史獨不加名曰尊之而實疎外之於是丞相御史無復有至内庭者矣末年以霍光爲大司馬領尚書事冝若内外合爲一也然非丞相職任儼然號穪内朝而併奪丞相御史之權昌邑之廢丞相楊敞不及與議不惟不得至内庭且不復預内庭之事矣夫宦官典中書之任中丞無制事之權三公無加官之號大將軍領内書之職霍光告車千秋所謂令光治内君侯治外内外朝判然如此此漢治之所由以盛衰也宣帝中興復遵漢初之制魏相爲御史大夫外則遣丞相掾吏案事郡國而不遣中使内則奉封事而不經尚書去副封而不令壅蔽加給事中而得宴見言事是以霍山方秉樞機相乃訟言其過杜延年居中用事相乃列奏其奸中外之政復合爲一然猶未知復中丞之權元帝以來石顯用事丞相之權復去而盡歸於尚書哀平之際又歸外戚紀綱散壊内外不足以相統而西漢遂趨於亡光武懲外戚之用事憤大臣之竊命於是取三公之官以爲閒職而取尚書中丞專委任之以爲臺閣之長以舉法歸中丞而以奏事歸尚書二官雖復用事然疎外庭而親内庭矣舎大臣而近小臣矣置三公而事歸臺閣矣變前世參用士人之制而專任奴僕薫腐之餘矣桓靈之季御史之權盡移於尚書尚書之權又移於宦官尚書宦官合爲一黨而宰相疎隔於外御史緘黙於内是以太尉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秉奏侯覽而尚書召秉掾屬詰之曰設官分職各有司存三公統外御史察内當是時也御史豈眞得以察内耶事權之失已乆小人徒借察内之名以自便耳蓋自古外内之不相屬未有若東漢之甚者也而其源實始於光武極其源而論之則又始於武帝使武帝不改漢初之制以三公九卿在外而以中丞尚書在内内外相屬而闗節脉理相應則漢之制周官太宰之制也柰何快意於法度之外使内外事權分裂四出而不專領於大臣其末流遂以若此極也蓋嘗觀之自出納之職不領於大臣而宰夫之官遂去爲尚書之任尚書中書迭用事而霍光之權重𢎞恭石顯之事起尚書中書之形成矣自宿衛之親人不領於大臣而宫正宫伯之官遂去爲光禄勲之任光禄勲之屬日益親而門下遂爲省加官遂爲司侍中遂爲宰相矣自供奉之近習不領於大臣而膳夫而下掌次而上遂去爲少府太常之任迨其極也門下太僕之司又分爲殿中省爲内諸司使矣以至王府財用之司既非大臣之所與聞則漢鴻都之賣爵唐瓊林大盈之各庫夫誰得而檢之女寵近習之嬖既非大臣之所與聞則母后臨政下令不出房闥國命寄之刑人或冐侯爵之封夫誰得而制之此其源皆起於武帝是以其弊至於不可救其禍反生於殺戮大臣而無顧忌之心事權之不合於一此冝大宰之所拳拳而小宰宰夫之所以佐大宰而兼掌其事也兼則治散則亂合則盛離則衰自三代以下其治亂盛衰之變凡幾見其變而復周官以救之此爲治之大原
  漢仍秦官稍異同相國丞相秦官周六卿即是相秦却又用一個代天子之勞不知繼體之君一代勞便生事端雖其屬置司直秩比二千石然終是其屬太尉秦官金印紫綬禄位與相國埓秦專事戰功所以重太尉漢南北軍制甚稱乃因周禮制内兵法秦這處能悟其妙但兵權須有制豈可位百僚上時謂司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爲三公蓋以司馬爲立國命脉前後左右將軍秦官位亦上卿漢特不常置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秩中二千石大率兵衛便隆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舉劾按章迄今因之蓋欲以虚隆制太尉秦漢所以治不如古秦改周制始置丞相大尉御史大夫侍中黄門侍郎給事中散騎中常侍郎中令謁者尚書令僕射尚書丞御史監御史奉常衛尉中尉宗正大僕廷尉典客理粟内史太史令少府將作前後左右將軍五官左右中郎將詹事中庶子太子家令率更令衞率郡守丞尉漢初因之文帝改奉常曰太常典客曰太鴻臚廷尉曰大理武帝置五經博士及塩鐵之官改郎中令曰光禄勲中尉曰執金吾初置十三州郡刺史京兆尹成帝置尚書五人分五曹之事以大司馬及大司空並丞相爲三公罷刺史置州牧光武改常侍曹爲吏部曹主選舉
  秦官爵等差
  秦制爵二十等以賞功勞其十八等自大庶長以下又似官也其帥人皆更率也有功賜則在吏之例自公大夫以上令丞與亢禮言從公大夫以上與令丞亢禮亢當也言高下相當無所卑屈也
  漢官秩差次二漢並有秦二十等爵然以爲功勞之賞非但秩也丞相大尉司徒司空大將軍諸侯王國官不在此目中二千石月給八十斛 御史大夫 大常光禄勲 衛尉 大僕 廷尉 大鴻臚 宗正大司農 少府 執金吾 二千石月百二十斛亦曰真二千
  太子太傅少傅 將作太監 太子詹事 大長秋 典屬國 水衛都尉 京兆尹 左馮翊 右扶風 司𨽻校尉 城門校尉 中壘校尉 屯騎校尉 歩兵校尉 越騎校尉 屯騎校尉 長水校尉 胡騎校尉 射聲校尉 虎賁校尉 州牧及郡太守 比二千石月百斛丞相司置 光禄大夫光禄中郎五官左右三將 光禄虎賁中郎將
  光禄中郎將騎都尉 西域都謢副校尉 駙馬都尉 郡尉 千石月八十斛丞相長史 大司馬長史御史中丞更名御更長史 前後左右將軍長史 太常丞衛尉丞 光禄勲丞 太僕丞 廷尉左右監
  大鴻臚丞 宗正丞 大司農丞 少府丞 執金吾丞 太子衛率 萬户以上縣令 比千石 光禄大中大夫 光禄郎中車户騎三將 光禄謁者僕射 光禄虎賁郎將 八百石 太子家令比八百石 光禄勲諫大夫 六百石月七十斛 衛
  尉公車司馬令 衛士令 旅賁令 廷尉左右平太子門大夫 太子庶子 將作大匠丞 太子
  詹事丞 水衡都尉丞 京兆尹丞 左馮翊丞右扶風丞 州刺史郡丞 郡長史 郡尉丞 次萬户以上縣令 比六百石月六十斛 太常太卜博士光郎議郎中郎 光禄謁者掌賔讚受事員 西
  域都護丞 司馬候 五百石武帝除减萬户縣長四百石月四十五斛自四百石至二百石爲長史 太子中盾 萬户以上縣丞 比四百石 光禄侍郎 三百石月四十斛次減萬户縣長 比三百石月三十七斛 光禄郎中二百石月三十斛 萬户以上縣尉 次萬户以上縣尉減萬户縣尉 百石自百石已有計食佐史之秩爲少吏
  右漢吏員自佐史至丞相凡十三萬二百八十五人哀帝時官數命數未詳漢魏以降逮於周官研覈莫辨今約其本史聊存一代之制後漢官秩差次大傅三公大將軍驃騎大將軍並不在此目
  中二千石月百八十斛 太常 光禄勲 衛尉 太僕廷尉 大鴻臚 宗正 大司農 少府 執金
  註云比二千石 太子太傅 河南尹 京兆尹 左馮翊 右扶風 二千石月百二十斛度遼將軍 大長秋太子少傅 將作大匠 司𨽻校尉 州牧凡州
  所鹽 都爲京都置尹 郡太守 皇子封王國傅相 皇子封王國御史大夫及諸卿 比二千石
  月百斛 都護將軍 大將軍營五部校尉 光禄五官中郎將 光禄左中郎將 光禄右中郎將 光禄虎賁中郎將 光禄羽林中郎將 光禄奉車都尉 光禄駙馬都尉 光禄騎都尉 光禄大夫少府侍中 少府中常侍 城門校尉 北軍屯騎校尉 北軍越騎校尉 北軍步兵校尉 北軍長水校尉 北軍射聲校尉 每王屬國都尉 護都桓校尉 護羗校尉 皇子封王國中尉 千石月八十斛 太傅長史 太尉長史 司徒長史 司空長史 大將軍長史 光禄大中大夫 廷尉正右監史 少府中常侍 少府尚書令 少府御史中丞太子家令 大長秋中宫僕 太子率更令太子
  僕 城門司馬 城門平屯司馬 北軍屯騎校尉司馬 北軍射聲校尉司馬 北軍越騎校尉司馬北軍步兵校尉司馬 北軍射聲校尉司 北軍
  長水校尉司馬 胡騎司馬 右扶風京兆每大縣令 雒陽縣令 皇太子封王國郎 中令僕 比千石 大將軍司馬 太常光禄丞 光禄謁者僕射 衛尉丞 衛尉宫 掖門司馬 大僕丞 鴻臚丞 宗正丞 司農丞 少府丞 使匃奴中郎將 執金吾丞 六百石大將軍從事中郎 度遼將軍長史 度遼將軍司馬 太常贊饗 太常太史令 太常博士祭酒 太常大祝令 太常太宰令 太常太子樂令 太常高廟令 太常光武廟令 太常前帝陵每園令 太常先帝陵每陵食官令 光禄左右僕射 左右陵長 光禄羽林左監光禄羽林右監光禄中散大夫 光禄諫議大夫光禄議郎 光禄常侍謁者公府掾 尉衞公車
  司馬令 衞尉南宫衞士令 衞尉北軍衞士令御尉左右都侯 太僕考公令 太僕車府令 太僕未央廐令 宗正諸公主每主家令 宗正諸公主每主主簿僕 私府長大司農僕丞 大司農大倉令 大司農平凖令 大司農導官令 少府太醫令 少府大官令 少府守宫令 少府給事黄門侍郎 少府上林苑令 少府小黄門侍郎 少府小黄門令 少府中黄門冗從僕射 少府掖廷令 少府永巷令 少府衞府令 少府祠祀令少府鈞質令 少府濯龍盤 少府中藏府令 少府内謁者令 少府尚方令 少府尚書僕射 少府尚書令 少府符節 少府治書侍御史 少府侍衞史 執金吾武庫令 大長秋丞 大長秋中書謁者令 大長秋中官尚書 大長秋中官私府令 大長秋中官永巷令 大長秋中官黄門冗從僕射 大長秋虎賁官騎下中宫宦者令 太子倉令 太子食令 太子門大夫 太子中庶子 將作丞 將作左校令 將作右校令城門每門𠉀北軍中𠉀 州刺史 左扶風京兆每次縣令 護烏桓校尉擁節長史 司馬 護羗校尉擁節長史司馬 比六百石月六十斛又云五十斛大將軍與軍候
  光禄五官中郎 光禄左右中郎 光禄虎賁中郎光禄常侍謁者 太子洗馬 皇子封王國治書四百石月五十斛又云四十五斛 光禄給事謁者 少府大
  官丞 少府黄門署長 畵室署長 内署長 少府直里監 少府尚書左右丞 少府侍郎 大司農雒陽市長大長秋中宫藥長 太子庶子 太子廐長 太子中盾 太子衞率 右扶風京兆每次縣長 雒陽縣丞 皇太子封國禮樂長 衞士長醫士長 永巷長 祠祀長 比四百石月四十五斛後
  漢官制云四十斛大尉東西曹禄 光禄五官侍郎 光禄左右侍郎 光禄虎賁侍郎 皇子封王國謁者三百石月四十斛 太常先帝陵每陵食監丞 宗正諸公主每主家丞 少府鉤盾丞 永安丞 鴻臚大行治禮郎 大司農丞 楫讓擢丞 右扶風京兆每小縣長 侯國相 比三百石月二十七斛 大尉諸曹餘掾 光禄五官郎中 光禄左右虎賁郎中 光禄羽林濯謁者郎中 少府中黄門 二百石月三十斛太常大史丞 明堂及靈臺丞 衞尉吏 太僕文學吏 少府文學吏 少府苑中丞 右史南
  園丞 少府令史 少府符節令史 廷尉史 鴻臚吏 宗正吏 大司農直丞 大司農雒陽 市丞 執金吾吏 太子舎人 河南尹員外 皇子封王國郎中 比二百石月二七斛大將軍屯長大尉屬光禄節從虎賁 百石月六十斛太尉令史中興以後不説石數
  太常吏 太常大史吏 太常太子樂吏 光禄員外太僕 衞尉文學吏 少府吏五人百石 少府蘭臺令吏 鴻臚文學吏 廷尉文學吏 宗正文學吏 四人百石 大司農文學吏 大司農雒陽市吏 執金吾文學吏司𨽻校尉州功曹從事别駕簿曹兵曹從事其餘部群國從事每郡有之 州曹曹諸掾河南尹公右平吏 雒陽員外 鄉有秩三老
  斗石月十一斛大常明堂員吏 太僕卿大鴻臚卿員吏大司農雒陽市吏雒陽令吏 少府卿執金吾各
  員吏 佐史月八斛太常佐 太常大祝佐 太常明堂佐 光禄衞尉太僕廷尉大鴻臚佐 大鴻臚大行令佐 宗正佐 大司農佐 雒陽中佐 執金吾佐 少府佐 雒陽縣佐吏
  後漢内外文武官七千五百六十七人内外諸司職掌人一十四萬五千四百一十九人都計内外官及職掌人十五萬二千九百八十六人其内有里魁里數及命數未詳按成周命數與兩漢石禄皆所以辨官位之高卑也自魏以後始有九品之制至梁分爲十八班後魏以九品分正從而隋唐以來因之宇文周又以九命分正從皆十八等而歴代率不能易之矣
  漢官制總論
  漢興制官多仍秦舊取趨時便事初置一相曰相國掌承天子理萬幾制御史大夫副之而大尉主南北軍護諸軍皆秦官孝惠吕后時置左石相奪太尉權畀諸吕掌南北軍而亂作丞相平太尉勃相與協計謀誅之則將相和㑹之力也至武帝時又有大司馬至諸騎諸史筦機要者爲中朝官自丞相而下至六百石爲外朝官迨光受遺輔政丞相獨建空名於上而事皆取决於大將軍矣世祖中興憤數世之失柄罷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官不置及西漢末設大司徒大司馬大司徒爲三公尋改司馬爲太尉名三公爲宰相然獨任以綜庶政下親吏事實奪其權是初惟丞相太尉並列爲將相後御史大夫與相稱兩府而罷太尉官其太尉爲大將軍秉國東漢則三公爲相而邦事專管於尚書古重論道相兼道與法而有之後天下政務管於章奏乃權在御史已遂爲尚書中書而兵權所在威重莫比故大將軍重焉周官道揆法紀之遺意蕩然盡矣漢九卿曰奉常曰光禄勲曰衞尉曰太僕曰廷尉曰大鴻臚曰宗正曰大司農曰少府其外有中尉皆中二千石丞皆千石而漢世中二千石咸稱卿大都漢官制有爵有職官又有加官自公士至徼𠉀凡二十級曰爵自丞相御史而下中朝内朝外朝官下至守令丞曰職官有二千石而上有比者眞者中者它者盡有試者行者守者中二千石京兆官最尊眞次之比又次之守爲廷擢行為權攝試則試職必滿嵗稱乃爲真而漢世官吏多乆任惟邊吏三嵗一更均勞逸焉
  唐官秩
  正一品 諸國王 太傅 太保 太尉 司徒司空 太師 諸將軍左右光禄開府儀同三司 國公 驃騎大將軍 郡王 太子太師太傅太保 嗣王 正二品 特進郡公 輔國大將軍 上柱國 從二品 尚書左右僕射 縣公 都督 太子少師少傅少保 大都護 光禄大夫 鎭國大將軍 柱國 正三品 侍中諸尚書 中書監令 太子詹事 金紫光禄大夫 太常卿 左右衞將軍中都督 左右武衛武侯大將軍 左右賔客 左右驍騎威衞領軍衞金吾衞監門衞等大將軍冠軍大將軍 懐化大將軍 上䕶軍 從三品 國子監祭酒散騎常侍將作大匠 御史大夫 秘書監 殿中監 光禄衞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 少府監諸衞羽林千牛將軍 下都督 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長史 副都䕶親王傅 銀青光禄大夫 開國侯 雲麾將軍 歸德將軍 䕶軍 正四品 黄門侍郎 太子左右衞率 中書侍郎 尚書左右丞 尚書吏部侍郎 開國縣伯 中州刺史 太子左右庶子 太常少卿 太子詹事 左右司禦左右清道 下州刺史 左右監門率府率 軍
  器監 上都䕶府 副都䕶 上府折衝都尉 正議大夫 忠武將軍 上輕車都尉 尚書中司侍郎 太子左右諭德 通議大夫 親勲翊衛羽林中郎將 左右千牛衞左右監門衞中郎將 壯武將軍 從四品 太子左右衞副率 左右宗尉副左右内副率 左右監門率 親王府長史司馬内侍 秘書少監 人寺少監 殿中少監 太
  子親勲翊衞中郎將 上都䕶府長史 大中大夫宣威將軍 輕車都尉 國子司業 少府將作
  少監 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 大都督大都䕶府親王府司馬 上州别駕 中州折衝都尉 中大夫 正五品 給事中 中散大夫 太子中舎人開國縣子 國子博士 尚食尚藥典御 長安
  萬年令 内常侍 諫議大夫 御史中丞 中書舎人 太子中允 左右贊善大夫 都水使者河南洛陽太原晉陽奉先縣令 親勲翊衞羽林郎將 中都督 上都䕶府長史司馬 親王府典軍定逺寧逺將軍 上騎都尉 中州别駕 朝議
  大夫 下府折衝都尉 從五品 著作郎 太子洗馬奉車都尉 中給事中 駙馬都尉 親王友秘書丞 殿中丞 尚書左右司諸司郎中 尚
  衣尚舎尚乘尚輦奉御 下都督府上州刺史 下州别駕 游騎游擊將軍 武散騎都尉 朝諸大夫 大理正 太常太史丞 太子典内 上牧監下都府上州司馬 宫苑總監 朝散大夫 上
  府果毅都尉 正六品 皇太子文學治書侍御史諮議參軍事 太學博士 太子詹事丞 太子司議郎 中州長史 太子興膳藥藏郎 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令 鎮軍兵滿二萬以上司馬 朝議郎 昭文校尉 親王府掾屬 驍騎尉 武庫中尚署令 諸尉左右司階 中府果毅都尉 中州司馬 内謁皆監 中牧監 上牧副監 上鎮將承議郎 昭文副尉 從六品 給事上縣令
  尚書諸司員外郎 人寺丞 大理寺丞 國子助教 城門郎 符寶郎秘書郎 著作佐郎侍御醫諸衞羽林長史 兩京市令 下州司馬左右監
  門校尉 記室録事參軍 奉議郎 旅威校尉飛騎尉 侍御史 少府將作國子監丞 太公廟令 下牧監 宫苑總監 副監 下府果毅都尉通直郎 旅威副尉 正七品 四門博士 詹
  事司馬 左右千牛衞長史 軍器監丞 太子千牛 諸州中縣令 親勲翊衞隊正 中鎮將 親王府諸曹參軍 親衞 朝請郎 致果校尉 雲騎尉 太子通事舎人 内侍伯 京兆河南太原封都督大都䕶諸曹叅軍中都督上都議府録事參軍 諸倉諸治司竹温湯監 宣徳郎 致果副尉 從七品太常博士 各衞率府長史 左右監門長史
  太子親衞 勲衞殿中侍御史 左右補闕 太學助教 門下省録事尚書都事 中書省主簿 將作國子監九等主簿 太子詹子主簿 都水監丞諸州中下縣令 親王府東西閣祭酒 京縣丞督䕶府録事參軍 中府别將長史 朝散郎武
  駙尉 太史局丞 御史臺少府 上署令 掖庭宫闈局令 太廟諸陵署丞 上州諸府參軍 諸率府左右中侯 諸折衝府校尉 宣議郎 正八品 中州録事 㕘軍 協律郎辨章郎 監察御史 諸衞羽林録事㕘軍中署令 軍器監主簿上牧丞 給事郎 節宣校尉副尉 下署令 中州諸司參軍 京兆河南太原諸縣丞 靈臺郎上戍主 諸衞左右司戈 徵事郎 從八品 内謁者監 上闗令 左右拾遺 四門助教 中牧監丞 京縣主簿 中都督上都䕶府叅軍 保章正 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府博士 承奉郎 大理評事 律學博士 太子左右春坊事 太子備身下州諸司㕘軍 都水監主簿 上署丞 親王國隊正大農 公主家丞 中書門下尚書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禮部主事 京縣尉 諸中縣丞 諸屯監丞上府兵曹 挈壺正 承務郎 正九品 大祝令校書郎 嶽凟令 諸津令 下牧監丞 諸州
  中下縣丞 中下州博士 儒林郎 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主簿縣尉 仁勇校尉副尉 正字 太子校書 下署令 司庫司廪 太史局司辰 太子三寺主簿 詹事府録事 下縣丞上縣主簿中州㕘軍 中闗令中州兵曹 親王國尉 上闗丞 諸折衝隊正 登仕郎 從九品 大夫曹司奉禮郎律學助教 𢎞文舘投書 中州諸下縣主諸州上中下縣尉 下府兵曹監曹 文林郎
  大理寺獄丞 下州㕘軍 中下州醫博士 京縣録事 下闗令中闗丞 諸津丞下鎮兵曹㕘軍諸折衝府隊副 將仕郎
  唐武德中外官無禄貞觀二年制有上考者乃給禄其後遂定給禄俸之制以民地租充之京官正一品七百石正二品五百石從二品四百六十石正三品四百石從三品二百六石正四品三百石從四品二百六十石正五品二百石從五品一百六十石正六品一百石從六品九十石正七品八十石從七品七十石正八品六十七石從八品六十二石正九品五十七石從九品五十二石諸給禄者三師三公及太子三師三少若在京國諸司文武官職事九品以上并左右千牛備身左右太子千牛並依官給其春夏二季春給秋冬二季秋給凡京文武官每嵗給禄總一十五萬一千五百三十三石二斗自至徳之後皆不給其在外文官九品以上准官皆降京官一等給其文武在京長上者則不降諸給禄應降等者正一品各以五十石爲一等二品三品皆以三十石爲一等四品五品皆以二十石爲一等六品七品皆以五石爲一等八品九品皆以二石五斗爲一等其俸錢之制京司諸官初置公廨令行署及蕃官興易以充其俸貞觀十二年罷公廨置胥士七千人取諸州上户爲之准防閤例而收其課三嵗一更計員多少而令給焉
  唐武徳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内侍爲六省次御史臺次太常光禄衞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大府爲九寺次將作監次國子學次天策上將府次左右衞左右驍衞左右領軍左右武𠉀左右監門左右屯左右領爲十四衞府東宫置三師三少詹事府門下典書兩坊次内坊次家令率更僕三寺次左右衞率府左右宗衛率府左右虞𠉀率府左右監門率左右内率府爲十率府王公以下遂置府佐國官公主置邑司已下並爲京職事官州縣鎮戍岳凟闗津爲外職事官貞觀改令置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師其三公以下六省一臺三監十二衞東宫諸司並從舊定
  天下方鎮初各置大總管府改都督府其後改天下爲十道道置訪採防禦黜陟等使邊方謂之節度使有兼觀察安撫兼度支營田招討經畧等使者各置副置屬如本使入朝則置留後領府事蓋權重極而方鎮之形成矣
  唐官制統屬
  唐設尚書省以統㑹衆務舉持繩自門下省以侍從獻替規駁非宜中書省以獻納制册敷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宣勞秘書省以監録圖書殿中省以供脩膳服内侍省以承㫖奉引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内侍凡六省御史臺以肅清僚庶九寺太常光禄衞尉宗正太僕 大理鴻臚司農大府爲九寺五監少府將作國子軍器都水爲五監以分理羣司六軍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左右神武爲大軍十六衞左右衛左右驍騎左右武左右威左右領軍左右金吾左右監門左右千牛爲十六以嚴其禁禦一詹事府二春坊有左右春坊又有内坊堂閣内諸郡三寺家令寺率更寺太僕寺十率左右衞左右司常左右清道左右監門左右内侍爲十率府俾乂儲官牧守督䕶分臨畿服京府置牧餘府州置都督都䕶大相設官以經之置使以常之按察採訪等使以理州縣節度團練等使以督府軍事租庸轉運塩鐵青苗營田等使以流財貨其餘綱務因事置使者不可悉使其運轉以下諸使無過所置廢不常故不克列於篇自六品以下率由選曹居官者以五嵗爲限夫九寺三監東宫三寺十二衛及京兆河南府是王者之有司各勤所守以奉職焉尚書省舊章立程度以頒之御史臺按格令採姦濫以繩之中書門下立百司之體要察羣吏之能否善績著而必進敗徳聞而且貶政有恒而易守事歸本而難失經逺之理舎此奚據泊姦臣廣言利以邀恩多立使以示寵剋下民以厚斂張虛數以獻狀上心蕩而益奢人望怨而成禍使天子有司守其位而無其事愛厚禄而虚其用宇文融首唱其端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眘矜王鉷繼遵其軌楊國忠終成其亂仲尼云寧有盜臣而無聚歛之臣誠哉是言前車既覆後轍未改求達化本不亦難乎
  唐官制總論
  周用蘇綽議倣周禮文建六官唐因其舊立大師大傅大保曰三師太尉司徒司空曰三公然徒空名不設官多以爲贈官親王拜者亦惟名銜立尚書門下中書爲三省以尚書令侍中中書令爲之長共國政析一相而三尚書爲都省門下爲左省中書爲右省其後以太宗嘗爲尚書令臣下避不敢當已又以三省隆重中書令侍中亦不以時授而左右僕射遂長尚書省貞觀中上以僕射當洞闢耳目訪賢才爲𢎞益令尚書細務悉委於兩丞其寃濫大故當奏白者乃闗請僕射及貞觀未常以他官行相事而拜除僕射必加同平章及參機務乃預政而僕射亦徒擁名銜其後李勣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而同三品之名昉焉永淳初郭待舉岑長倩以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平章之銜自此始終唐世不改天寶後天下多難方鎮以同平章事備位示尊重非實秉鈞衡然名實彌紊矣他官司之署曰省曰臺曰寺曰監曰衛曰府各統其屬於三省外以省稱者曰秘書曰殿中曰内寺署在省闥故俱以省名御史臺御史大夫中丞爲之貳其屬三曰臺院曰殿院曰察院分十道察巡州縣九寺曰太常曰光禄曰衞尉曰宗正曰太僕曰大理曰鴻臚曰司農曰大府皆漢官五監曰國子曰少府曰將作曰軍器曰都水其衞府之制左右衞上將軍凡親勲翊五中郎將府及折衝所𨽻皆制焉京兆三府置牧鳯翔五府各置尹上州州有刺史中下州亦如之畿縣若上中下縣亦各有令丞簿尉以其地爲秩差初太宗論周官喟然嘆曰真聖典也不井田不封建不肉刑而能致治者未矣於是省中外官制爲七百二十員曰吾以此待天下賢才足矣然是時業已有員外置矣其後又有特置同正員若檢校兼守判知之屬至景龍而官紀大紊開元中天子自撰唐六典判定職次從官爲之注頒行之於是三省統㑹衆務舉持綱維有九寺五監以分理羣司有六軍十六衛以嚴禁禦有詹事府二春坊三寺十率以輔衞儲宫有牧守督䕶以分臨畿外設官以經之置使以緯之於是百司詳密庶績從理而六部之設迄於今倣焉而議者頗疵其複何也司農少府户部之任也太常宗正禮部之職也廷尉刑也府衞兵也鴻臚光禄禮部之膳部主客也衞尉太僕兵部之駕庫也他將作少府軍器都水四監咸冝𨽻兵工繁複莫省矣宋官秩
  正一品 諸國王 左右丞相 太傅 太保 太師 少師 少傅 少保 從一品 諸將軍 左右光禄開府儀同三司 郡王 國公 太子太師太傅太保 嗣王 樞密使 特進 正二品 金紫光禄大夫 知樞宻院事 㕘知政事 同知樞密院事 大尉 上柱國 從二品 太子少師少傅少保柱國 銀青光禄大夫 簽書樞密院事觀文殿大學士 御史大夫 六部尚書 左右金吾衞左右衞上將軍 九州牧 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 正三品 上䕶軍 觀文殿學士 資政保和殿大學士 翰林學士承㫖 翰林學士 資政保和殿端明學士 樞密直學士 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等閣學士 左右散騎常侍 權六曹尚書 從三品開國侯 䕶軍 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等閣學士 正議通奉大夫 開封尹尚書列曹侍郎 太子賔客詹事 正四品秘書監 開國縣伯 上輕車都尉 通議大夫給事中 中書舎人 太常宗正卿 諸衞大將軍殿前副都指揮使 承宣使 從四品 大中大
  夫 輕車都尉 權六曹侍郎 保和殿及龍圖等閣待制九寺卿 國子祭酒 少府將作監 諸衞將軍 正五品 開國縣子 上騎都尉 中大夫馬歩軍 都指揮副指揮使 觀察使 從五品駙馬都尉 中奉中散大夫 太常宗正少卿
  秘書少監 太子左右庶子 樞宻都承㫖 殿前馬歩軍 都虞𠉀 防禦使 揮日天武神龍衞四廂都指揮使 團練使 諸州刺史 騎都尉 正六品 朝議奉直大夫 集英殿脩撰 七寺少卿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 尚書左右司郎中國子司業 軍器監 都水使者 太子少詹事
  左右諭徳 入内内侍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 宣慶宣布昭宣使 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 樞密承㫖副承㫖 從六品 起居郎 侍御史 朝請朝散朝奉大夫 尚書左右司員外郎 右文殿秘閣修撰 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 開封少尹尚書諸司郎中 開封府判官推官 少府將作軍器少監 靈臺令 正七品 朝請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 左右司諫 尚書諸司員外郎 侍講直龍圖天章寶文閣 開封府司録參軍事 樞密院諸房副承㫖 太子侍讀侍講 兩赤縣令從七品 承議郎 左右正言 符寶郎 監察御史 直顯謨寺閣 大常宗正秘書丞 大理正著作郎 崇政殿説書 閣門宣贊舎人 正八品奉議郎 通直郎 七寺丞 秘書郎 令所刪
  定官 直秘閣著作佐郎 國子監丞 王宫大小學教授 國子博士 大理司直評事内常侍 京府判官 開封府諸曹㕘軍事 京畿縣丞 三京赤縣畿縣令 中書門下省録事 尚書省都事從八品 宣教郎 宣義郎 御史䑓檢法官主簿秘書省校書郎正字 太常寺奉禮郎大祝 閤
  門祗𠉀 從義秉義郎 太武律學博士 諸州簽判 節度觀察防禦 團練軍事軍監判官 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 京府節度觀察防禦 團練軍事推官 節鎮上中 下州録事 㕘軍事 京府諸曹參軍事 巡判官 京畿縣丞三京赤縣畿縣丞 諸州上中下縣令丞 承直儒林 文林從事從政修職郎 兩赤縣主簿尉 節度副使行軍司馬 諸府諸曹節鎮上州諸事參軍事 防禦團練副使 太史局承直長 正九品 諸承事承奉郎律學正 國子大字正録 京畿縣三京赤縣簿
  尉 諸州别駕長史 從九品 諸州中下縣主簿諸州上中下縣尉 將仕郎 承務郎 高班黄
  門内品 承節承侍郎 迪功郎 中下州諸司參軍 城塞馬監主簿 諸州司士文學助教 翰林醫學
  右宋官秩載在文獻通考如三公三少左右丞相知樞密㕘知同知簽書俱執政官上資政殿學士曽任執政者班序雜壓並在六曹尚書之上觀文殿大學士至敷文閣待制俱侍從官常閲史如侍中尚書令煥章閣及運使提刑提舉總領經畧制置安撫以至巡檢監鎮監務俱未之載故其品秩俱不及詳或沿革不同因事而設兹有所遺耶宋朝舊官制文臣則兼帶階勲即自武騎尉至上柱國十二轉是也武臣則兼帶舊勲階憲銜檢校官四色憲銜自監察御史至御史大夫號爲憲銜檢校自國子祭酒至三公亦唐及五代舊制也而宋朝遵之元豐初始命置局詳定官制削去憲銜檢校官留勲十二轉
  宋官制總論
  宋初官號名秩皆唐舊三公三師亦獨爲親王使相加官其特拜者不預改上於尚書省而太師爲異數其三省長官亦不授以同平章事領相職參知政事副焉而中書門下尚書省並列於外别於禁中置中書政事堂與樞宻院爲兩府蓋析一相而為二樞宻掌兵天下財賦若内府若中外度支悉三司使領之同平章事於漢爲丞相參知政事其御史大夫也察院其太尉三司使其計相也蓋官名仍唐而義類依倣於漢者如此其時臺省寺監無定員無專職出入分蒞而即所蒞爲職司以課職而考功百司庶府皆得以其職自達中書樞密院爲奏覆畫一下而行之體統正事權一官司相承無損於治然是時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領其正官特以寓禄秩位著非别敇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無二三惟内侍省閣門省四方館畧有職掌它無所典署故以登臺閣任禁從爲榮以差遣要劇爲貴而階勲爵邑無能重輕名實泥貿甚矣神宗覽唐六典慨然欲酌古今之冝改官制幕以賜羣臣乃置局中書考故實釐定制三省凖唐尚書令侍中中書令亦不授以左右僕射爲宰相中書揆議門下審覆而尚書宣行之他諸省臺寺監各還其職司㑹明堂禮成詔以新制遷叙尚書新省成上親臨幸召六曹長貳而下詢職事申敕而異時試攝判知差遣之弊廓然矣然其時參政確以王珪首相妨己欲傾之建白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行侍中之職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行中書令之職於是本六典中書造命之説已得以次相管機務承㫖奏事而左僕射以門下不得與實擯珪而奪之權其内降制敕及中外復逆本三省定奪取㫖下已稱尚書駁審徒虚文而行遣顧壅閼元祐中司馬吕相繼柄國乃請令三省復合班奏事明同心共政之義其後蔡京當國更開封守臣爲尹牧府分六曹縣六案脩六尚局建三衙郎又更兩省長官爲輔弼而易左右僕射以太宰少宰名官諸皆釐正然而亂政亟行晩罷政復令其黨建白古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令乃稱三師司徒司空周六卿太尉秦主兵之官今覆爲三公非制也冝復古三公爲真相三孤少師少傅少保爲次相蓋一復周官之舊而京乃復以太師三日一至都堂治事復柄國毒痡於天下乃其時鄆王肅王以皇子童貫以中人皆得官師傅諸嬖倖走馬承授得擁使節方士黄冠畢玷清班則壊弊極矣建炎初復國初同平章事參知政事之舊乾道初更爲左右相而建設非人亦將如官何哉嗚呼不得於道揆法守之意而取必於建置其效已可覩矣













  按以宰相而兼他官本非令典唐制所謂反輕宰相之體是也然時方用兵則兼節度使崇儒學則爲大學士急財用則爲塩鐵轉運使葢以國家方重其事而以宰相提綱則下不敢以泛泛之司存視之猶有説也至於三省則俱爲政本之地無所不統長官則宰相所謂中書門下同平章事是也佐官則參知政事是也元豐改官制既以中書門下同平章事爲左右僕射參知政事爲中書門下侍郎尚書左右丞矣而復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則是既自有佐官而復出長官兼之贅龐甚矣節度使在唐爲閫帥觀察團練使在唐爲監司防禦使在唐爲邊將刺史在唐爲郡守至宋則閫帥監司邊將郡守各别有以名其官而節度承宣觀察團練防禦刺史則俱無職任特以爲武臣遷轉之次
  州之名起於虞十有二州後世刺史之所治是也郡之名起於秦三十六郡後世太守之所治是也隋廢郡以州統縣然郡卒不可廢也至唐而復之然唐太守俱稱刺史使持節蓋所治者太守之事而所稱則州牧之官矣故所謂治中别駕之屬其在歴代本州之佐官也唐郡守稱刺史而遂以治中别駕爲郡官屬矣然唐州牧之官爲節度觀察諸使而其屬官則有推官判官書記支使之屬至宋而節度觀察特爲貴官之虚名初不預方岳之事而州牧之任則自有閫帥漕憲等官而各臺又自有掾屬若唐莭度觀察之屬官則反爲列郡之元僚蓋雖冐以節度推官觀察推官判官書記支使等名而實則郡僚耳
  唐宋官制總述
  嘗考之唐宋建官名乖職冗太師太傅太保謂之三師太尉司徒司空謂之三公中書門下尚書謂之三省御史大夫中書門下謂之三司左右散騎常侍分屬門下中書規諷獻納謂之八貂左屬門下則左貂右屬中書則右貂宰相帶平章事自唐優李靖始平章軍國重事自宋禮王旦始畱守典宫鑰之嚴節度當方維之重觀察任激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等轉運專漕計之司其元帥副元帥宣慰宣撫安撫招討諸使制閫臨邊不恒置焉六曹等監小異而大同也侍從臺諫名殊而實一也兩朝沿革其大都不過如此矣然宋之冗比唐尤甚三省平章職皆宰相而中書與樞宻又稱兩府分主兵民一制誥也而學士而舎人並稱兩制學士掌内制舎人掌外制一秘書也而三館昭文館集賢院史館而秘閣而秘書省一御史也而侍御而殿中而監察侍御史稱臺院殿中侍御史稱殿院監察御史稱察院號曰三院而裏行監察御史裏行即今之試御史以檢校官兼中書令侍中同平章事官階極品並謂使相不以使相與曹斌者此也以節度使同平章事任尊將相亦謂使相㓂凖使相判河南者此也其掌國計有三司使此三司謂塩鐡使户部度支也置使領之號三司使掌殿庭宣答有宣徽南北二院使掌祖宗宸翰有龍圖諸閣之官直秘殿有觀文端明諸殿大學士其判府知州以宰執侍從其監司有轉運提舉提刑諸名宋制然也洪惟聖祖倣周監漢不置宰相三公論道六卿分職糾之以都察院達之以通政司參之以大理寺列以寺監錯以百司文事悉歸翰苑耳目專任臺諫體統專而名實得矣若殿閣大學士論思密勿官止五品脩撰編脩皆得入閣地之峻而秩之卑者慮誠逺也其後閣下多由尚書例加公孤禮絶任崇無異宰相而天下亦以相稱之此最失祖宗之意者今制然也
  歴代官職總論
  古者因事設官隨能授職無清濁之殊無内外之别無文武之異何也唐虞之際禹宅揆契掌教臯陶明刑伯夷典禮羲和掌厯䕫典樂益作虞垂爲共工蓋精而論道經邦粗而飭財辨器其位皆公卿也其人皆聖賢也後之居位臨民者則自詭以清高而下視曲藝多能之流其執技事上者則自安於鄙俗而難語以輔世長民之學於是審音治厯醫祝之流特設其官以處之謂之雜流擯不得與縉紳位而官之清濁始分矣昔在成周設官分職綴衣趣馬俱籲俊之流宫伯内宰盡興賢之侣逮夫漢代此意猶存故以儒者爲侍中以賢士備郎署如周昌袁盎汲黯孔安國之徒得以出入宫禁陪侍宴私陳誼格非拾遺補過其才能卓異者至爲公卿將相爲國家任大事霍光張安世是也中漢以來此意不明於是非閹豎嬖倖不得以日侍宫庭而賢能縉紳特以之備員表著漢有宫中府中之分唐有南司北司之黨職掌不相爲謀品流亦復殊異而宫之内外始分矣古者文以經邦武以撥亂其在大臣則出可以將入可以相其在小臣則簮筆可以待問荷戈可以前驅後世人才日衰不供器使司文墨者不能知戰陣被介胄者不復識簡編於是官人者制爲左右兩選而官之文武始分矣至於有侍中給事中之官而未嘗司宫禁之事是名内而實外也有太尉司馬之官而未嘗與兵戎之事是名武而實文也太常有卿佐而未嘗審音樂將作有監貳而未嘗諳營繕不過爲儒臣飬望之官是名濁而實清也尚書令在漢爲司牘小吏而後世則爲大臣所不敢當之尊官校尉在漢爲兵師要職而後世則爲武弁所不齒之冗秩蓋官之名同而古今之崇卑懸絶如此參稽互考曲暢旁通而因革之故可以類推矣
  歴代官制變革
  周典六官其來尚矣唐虞水土事殷故伯禹以司空居冡宰之任垂益以工虞分司空之職是時兵刑雖設民用不犯於是司馬司㓂臯陶兼掌之而有餘禮樂教化務所當先於是司徒宗伯契夷䕫分典而不足棄后稷龍納言十有二牧食哉惟時凡以爲民也三代相承率由斯道秦人不師古始輕變官制未害也特罷侯置守尊君抑臣燔燒詩書以愚黔首其意惟知自奉而不知有臣民也雖然周之官制非至秦而始變也蘇秦爲國相許歴爲國尉孫龎仕魏爲將軍而須賈亦爲魏中大夫呉起守西河馮亭守上黨西門豹令鄴荀卿令蘭陵是則守令將相之名在戰國則已然特至秦而始定耳夫是制既定於秦而漢人復因秦舊自魏晉迄於隋唐又復因先漢之名而升降之如秦漢侍衞之士謂之侍郎而近世居從槖之尊秦漢出入禁闥謂之侍中而近世爲三省之長秦漢僕射之職甚卑而近世以爲宰相之任其升降輕重雖不同苐顧其所任之人與夫所以爲民之意如何耳其或煩其制以病民侈其名以尊已文貌有餘而精神不足氣血壅𣻉而脉絡不貫者皆未免秦皇漢武之餘習也
  歴代官名㳂襲
  人皆謂唐之官名因乎隋宋朝官名因乎唐曾不知公師保傅太尉將軍自周漢已有之二漢百官表志有侍中備顧問有僕射中常侍黄門侍郎給侍中等皆在禁中似今門下省也有尚書令又有中書謁者令掌選置及奏下文書衆事似今中書尚書省也有尚書僕射佐令奏下衆事似今左右僕射也有尚書六人分爲六曹典天下集課事似今六部尚書也内有三公尚書二人與三公文書有吏曹尚書典選舉似今吏部尚書也有常侍曹尚書掌公卿事有二千石曹尚書主郡二千石及水火盜賊似今刑部兵部尚書也有民曹尚書興治功作及監治苑圃似今工部户部尚書也有各曹尚書似今禮部尚書也又有左右丞掌録文書似今尚書左右丞也每曹有侍郎六人似今六部侍郎也有尚書郎中似今六部郎中員外郎也不特此也少府之屬有御史大夫有御史中丞有治書御史有監察御史東宫之屬有庶子有詹事有舎人洗馬議郎九卿則有宗正司農太常光禄太僕衞尉鴻臚大理七監則有都水將作大匠等其餘如太史太祝大醫博士祭酒光禄大夫大中大夫諫議大夫凡此之類皆二漢之官名也唐豈特因隋宋朝豈特因唐也哉夫古今天下雖封建與郡縣不同而其民其事則同故其所以異者封建則事要而官簡郡縣則事煩而官冗也周之官簡矣復以三公兼冡宰以三孤列九卿則其制爲益簡民胡得而不安秦漢以來官冗矣既有三公復有三師既有三省復有六曹既有九寺復有七監則其制爲益冗民胡得而不病哉隋志云隋尚書八座六部之属並皆如漢制又如梁武用宋齊舊制有尚書省置令僕六尚書有門下省置侍中給事侍郎有中書省置監令侍郎又有策書秘書省此見隋唐官名皆因秦漢魏晋六朝之舊也
  歴代官品多寡
  周官九命漢自中二千石至百石凡十六等後漢自中二千石至斗食凡十三等魏秩次多因漢制更制九品晉宋齊並因之梁因之更制十八班班多爲貴陳並因之後魏制九品品各制從凡十八品自四品以下每品分爲上下階北齊並因之後周置九命每命分為上下凡十八命隋置九品品各有從自四品以下每品分爲上下凡三十階自太師始焉謂之流内流内自此始焉煬帝除上下階惟留正從各九品又置視正二品至九品各有從自行臺尚書令始焉謂之視流内視流内自此始唐自流内以上並因隋制又置視正五品從七品以署薩寶及正祓謂之視流内又置勲品九品自諸衛録事及五省令史始焉謂之流外流外自此始勲品自齊梁即有之










  圖書編卷八十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