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正宗/卷之一
癰疽原委論第一
[编辑]癰疽發背爲何生,好好身軀出此形。
凡人處世而無疾病者,水升火降精秘血盈也。養生篇曰:毋搖爾精,毋勞爾形,皈心靜默,可以長生,此皆遠世俗、忘名利、無貪嗔、却疾病,此惟修身保命之士所能,今人豈能及哉!蓋謂靜則生水,動則生火;又水能生萬物,火能剋萬物,故百病由火而生。火既生,七情六欲皆隨應而入之;既入之後,百病發焉。發於内者,爲風勞、蠱膈、痰喘、内傷;發於外者,成癰疽、發背、對口、疔瘡,此皆言其大略也。故成癰者壅也,爲陽,屬六腑毒騰於外,其發暴而所患浮淺,因病原禀於陽分中。蓋陽氣輕清浮而高起,故易腫、易膿、易腐、易斂,誠爲不傷筋骨易治之症也。疽者沮也,爲陰,屬五臟毒攻於内,其發緩而所患深沉,因病原禀於陰分中。蓋陰血重濁性質多沉,故爲傷筋蝕骨難治之症也。凡年壯氣血勝毒則順,年老毒勝氣血則險。治法載於第二論中,宜詳觀之。
内被七情干臟腑,憂愁思慮總關心。
七情六欲者,皆盜人元氣之賊也。人能疏於此者,無不多安多壽,人若親於此者,無不有損有傷,但人能味之者鮮矣。蓋情欲之動作,無所不好,無所不爲,故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悲傷於魂魄,恐傷腎,驚傷膽。此等七情,皆耗人一身元氣之萌孽也。至於六欲者,耳聽聲音,眼觀物色,鼻聞香氣,舌貪滋味,心帷大地,意幄萬方,此等六欲,皆損人三世鍾靈之真性也。又所以爲苦、爲疾、爲夭、爲疼,以及休廢衰敗,諸病諸瘡,盡皆出於此等之情欲也。醫者患者亦宜慎察之。
外又六淫傷氣血,風寒暑濕火相臨。
六淫者,風、寒、暑、濕、燥、火是也。風爲四時不正浩蕩肅殺之氣,發而最能中人;寒乃節候不調、疾風豪雨、冰雪嚴寒所傷,或口貪生冷之物;暑因亢陽酷日、爍火流金、濕熱燻蒸而中,濕從坐臥久陰卑濕之地,或身驟臨風雨潮氣所侵;燥爲陰虛内熱,消爍津液,不能滋潤臟腑,以致皮膚枯槁、便乾爲燥;火生於心緒煩擾、醇酒膏粱、房欲不閑所動。此六淫者,皆從外而入之,體實之人遇而不中者有,體弱之人感而隨發者多。又有感之不發,邪氣客於臟腑、經絡、關節之内,積襲日久,或待内傷,或因外感,邪氣觸而發之,既發之後,當參寒熱溫涼、邪正勝負而治之。
膏粱厚味多無忌,勞傷房欲致虧陰。
膏粱者,醇酒肥鮮炙煿之物也。時人多以火炭烘燻,或以油酥燖煮,其味香燥甘甜,其性鹹酸辛辣,又至於塗藏厚料,頓煮重湯,以取其爽口快心,不顧其消陰爍臟。又得於寵妾滿前,精神飛曠,溫床厚被,爐火圍匡,每至於未饑先食,未冷先綿,快意從心,色力太過,稍有不及,便去興陽,惟取快意於一時,不覺陰消於平日。况所生是疾者,不起於藜藿,盡屬於膏粱,誰識膏粱味短不及藜藿味長,凡知命者,當遠之避之,擇而用之可也。
故將五臟多乖變,自然六腑不調匀。
五臟屬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常欲相順相生,所得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五臟相合相生,理禀太和之氣,其疾何以生焉。是爲疾者,五臟必相反相剋,所被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此五臟相刑相剋,理返互變之機,其疾再無不作者,所謂相生者昌,相剋者亡,此誠爲萬物生剋一定之理,豈止於疾病言哉!又謂五臟不和則六腑不通,六腑不通則九竅疲癃,九竅疲癃則留結爲癰。蓋癰疽必出於臟腑乖變,開竅不得宣通而發也。治當寒邪而痛者,以溫熱散之;濕腫強痛者,滲而導之;燥搐攣痛者,滋而潤之;泄而痛者溫之,塞而痛者通之,虛而痛者補之,實而痛者瀉之,陰陽不和者調燮之,經絡秘澀者冲和之,膿脹而痛者開之,惡肉侵蝕者去之,勞而痛者逸之,損而痛者續之,此等皆爲活法,惟在用者詳之。
發於心上多危險,五臟相干事可明。
五臟者,心、肝、脾、肺四臟皆係於背,惟腎經一臟獨居於下。雖居於下,其本臟精華、津液、元氣、元神盡行灌溉榮注於上,故四臟之火,皆賴一臟之水以濟之,所謂五臟根本皆係於背,即此之意也。凡發癰疽者,未有不先傷五臟而後發之,况背乃太陽膀胱、督脉所主,太陽者,六經之首領也;督脉者,十二經絡之統脉也。所以瘡生於背,毒犯於此。况心乃又屬君主之位,豈容毒相犯之。凡發於此,故多成危險難治之症,醫者不可不慎而察之。
心之已下多成順,六腑之因亦許評。
凡瘡生於心之以下者,除腎俞一穴外皆爲緩。六腑者,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厥陰心包絡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此六經,其名屬腑,其形在下,其氣主表,其病爲癰。故疾發於五臟者爲重,生於六腑者爲輕,此爲表裏臟腑輕重之别也。
脾家積毒生肩脊。
發生於肩下脊上者,乃因飲食膏粱積毒所致。發出高腫鮮明,根腳不過兩肩者爲順。先宜解毒護心爲主,次宜内托清心爲要,間用蠟礬丸、護心散防毒攻心。如腫平堅硬,漸大漸開,攻注兩肩胸項、腫而不定者危。
心經火毒對心臨
對心發者,乃心火妄動熱極而發之也。况心爲主宰,周身蘊熱流會於此,其結爲患,又稱毒剗君位,最易傷人,刑截督經,害非輕淺。况此穴背脊多坑,固難起發,瘡形落陷,腫不高尖,治當大降心火,急疏蘊熱,頂用針通,隨行拔法,務使毒氣内外疏通,各從門出,庶不内攻,方爲成守。保至十五日後,内無變症,得膿爲解。如是期變症漸生,堅硬漸大不作膿者,死在二十二朝先後。但此症貴在乎早治,十中可保其三、四也。
兩肩左右雙生發,肺肝積受不虛名。
左搭屬肝,右搭屬肺,俱生於左、右肩骨移動之處爲可治。古云:左搭串右,右搭串左,俱爲難治。今治不然。餘每醫左、右相串者,未嘗見其死,惟在治法得宜。有此症者,先用萬靈丹發汗疏通内外,次以清肝解鬱湯、柴胡清肝湯;氣用四君子湯,血用四物湯,潰後八珍湯,俱兼六鬱湯,參而調治,誠爲妥當。但此症原起於痰凝、氣滯、火鬱,氣血不調所生。正謂鬱者開之,滯者行之,如誤用瘡科解毒泄氣、誤補誤攻之藥,必致多危。
蓮子蜂窠防毒陷
蜂窠、蓮子二發,多生於背,與心相近,與脊中平,輕者形長高腫,或偏半背;重者形斜平塌,兩脇俱傷,孔似蜂窠,突如蓮子,瘡形雖畏,常能多險多生,老弱不堪,反取常安常穩。大規只怕不純陽,治法何妨瘡勢惡。護心護膜,丸丹須要調停;執藥執方,活法在乎醫意。機參總論,法決存亡。
腰間腎俞發難生。
腎俞發者,生於兩腰内腎陷肉之間,或正中亦發,凡生於此者,最爲險候。蓋内腎乃爲性命根本,藏精、藏氣、藏神,又謂受命先天,育女、育男、育壽,此等皆出於腎臟之一竅也。是爲疾者,房勞過度,氣竭精傷,欲火消陰,外陽煽惑,以致真水真陰從此而耗散,既散之後,其臟必虛,所以諸火諸邪乘虛而入,既入之後,渾結爲瘡。如本臟稍有真陰制火,瘡形自可紅活高腫爲膿,治以人參養榮湯加山萸、五味子、黃柏、知母及加減八味丸以救其源也;若瘡形色紫黑乾枯、堅硬不作膿者,爲真陰内敗,再無可生之理,必死在十五日前後爲期也。
督脉經虛從項發,俗名對口故相稱。
對口者,生於項後而對前口者是也,但有偏正之不同。發於正者,屬督脉所主;發於偏者,乃太陽膀胱所司。二者皆起於濕熱上攻凝結而成也。督脉者,發瘡雖正而反爲易治,因督脉起於下,而貫脊行於上,故毒氣得之,反能冲突高腫,使邪毒不致下流低陷,乃爲外發,故多易治。膀胱者,發瘡雖偏,而每爲難治,蓋膀胱之脉起於巔頂,貫項兩旁、順下而行,乃與瘡毒交會下流,故瘡多平塌;又太陽膀胱主司寒水,其質多冷多沉,故瘡於此多難起發,形色多難紅活,堅硬難潰,又易流注,兩肩、胸、項作腫,十五日外無膿者,必然變黑歸陰,故多不治。俗呼以正爲重,以偏爲輕,此皆庸說,不得其消息故也,治以黃連消毒飲主之,餘皆降火、化痰、解毒、清心、托裏爲要也。
何期耳後多生發,夭疽銳毒不非輕。
發生於耳後一寸三分致命之處,誠爲險惡之候。又左爲夭疽,右爲銳毒,夭者妖變之物也,故屬肝木;銳者鋒利之器也,是屬肺金。二者皆起於積想在心,謀慮不決,致火旺而又鬱,鬱而又旺以成此疾也。故形多堅硬,頭多隱伏,未潰先黑,未膿先腐,臭穢易生,元氣易敗,常得此者,毒氣多致不得外發,後必内攻而死。但此症者,初生起於隱微,令人多不知覺,及其知覺,毒已入内矣,如紅活高腫,易膿易腐者無妨。
又有脫疽生手足,丹房補術孽根因。
脫疽之發,脫者,落也;疽者,黑腐也。此毒皆起於丹石、補藥、房術、祕法,興陽澀精,行幸不覺,藥性暴烈,或洗或嚼或噙於口,或藏臍下,霸阻精道,久戰不弱,取樂一時,恣情戲謔,毒積臟腑,真陰枯灼,種禍在身,終久必發,此是根因發者難生,多生手足。發在骨筋,初生如粟,色似棗形,漸開漸大,筋骨伶仃,烏烏黑黑,痛割傷心,殘殘敗敗,汚氣吞人,延至踝骨,性命將傾,此非天命,自喪其身,古人有法,截割可生,今人誰肯,割截爲名,治法雖有,詳在後文。
慢腫難治焮腫易,總論中間法可憑。
慢腫者,肉腫瘡不腫是也;焮腫者,瘡腫肉不腫亦是也。此二者,發瘡陰陽之大體,辨症順逆之末節,由此觀之,一決而定也。瘡之初起,理當升發;潰膿之後,不可用内消,宜用托藥。如不應者,乃毒勝氣血,死在旬日。或已發出而不腐潰,根腳堅硬;或軟而散大者,急投托藥,大補脾胃,不應死在二旬。若已潰而色不變紅活,亦不生肌收斂,瘡口暈大,腫痛不減,胃氣不回,急須峻補;不應者,乃脾崩,死在月餘。
諸瘡另有分門說,豈許輕於紊此呈。
癰疽治法總論第二
[编辑]癰疽發背怎生醫,不論陰陽先灸之,不痛灸至痛,疼灸不疼時。
凡看癰疽腦項等發大瘡,先要從容立定主意,以見標日期爲始,到今幾日,看瘡形與日期可否相對,相應則多吉,不應則多險。次看受病之源,發於何臟腑,出於何部位,但身體有上下,部位有險否,形色辨順逆,精神論有無。再看年紀老壯,氣血盛衰,發陰發陽,毒深毒淺,以陽爲易治者多生,以陰爲難治者多死。方診脉之虛實,可知順險,以決其終。凡瘡未潰前,脉要太過一、二至,已潰後,又宜不及二、三分,此爲脉病相應,首尾自不變生;如其相反,恐防不測。但看法全在目力精巧,與心相應,一一參明,表裏透徹,然後方定治法。凡瘡七日以前,情勢未成,元氣未弱,不論陰陽、表裏、寒熱、虛實,俱先當灸,輕者使毒氣隨火而散,重者拔引鬱毒,通徹内外。所得火引毒氣混合爲陽,方能發腫作痛,然後可汗可攻,或消或托,兼求標本參治,必以脉合藥,以藥合病,如此治之,自然無錯矣。故藥難執方,全在活法。大抵關節首尾,俱不可損傷元氣、脾胃爲要。
内服蟾酥丸一服,外將神火照三枝。
凡瘡初起,七日之前,或已灸之,後未服他藥,宜用蟾酥丸一服得汗解爲妙,或萬靈丹發汗亦可。所謂毒氣隨汗而散,最爲捷徑。如二藥服後,發汗不出,此乃表裏閉密之故,毒亦不輕,當神妙拔根方施治。神燈照法甚效,亦不可用之太早,如瘡四、五日之間,形未聚,毒未出,若用之早,恐留鬱而内毒,反致難出。用須在八、九日之後,瘡勢已定,毒氣已聚,未成膿腐之時。用此照之,已成者自高,未成者自消,不潰者自潰,不脫者自脫,亦且解毒活血、消腫散瘀之良法也。
用膏貼頂上,敷藥四邊圍。
凡瘡最忌風寒所襲,初起之時,或已灸之後,俱當用太乙膏蓋貼頂上,功效在於拔毒、提頂、提膿、防禦風寒不入;如焮痛高腫,陽瘡七日以後,瘡頭自有黃色稠膿相粘膏上,餘腫紅色,光亮鮮明,每日宜用葱湯洗淨,換膏貼之,其正膿定在十一日前後出也,此爲易治易安之症。如七日之後,瘡不大腫高,四邊又不焮痛,瘡頭亦無膿意相粘,此爲陰陽相等之症,宜用化腐紫霞膏塗瘡頂上,外以膏藥蓋之,換至十日外,瘡頂漸腐,餘腫漸高,似有膿意之象,其正膿只在十五日之後可出也,此爲以險成順之症。至於二十日以後無膿者,乃純陰之症,縱治亦無效矣。又如瘡之四邊根腳餘腫,其功又在敷藥收束根本庶不開大,初起時,宜用金黃散敷於四邊,乃拔毒、消腫、止痛;既潰後,當用鐵桶膏箍之,庶瘡根漸收漸緊。但諸瘡原因氣血凝滯而成,切不可純用涼藥,冰凝肌肉,多致難腐難斂,必當溫暖散滯、行瘀、拔毒、活血藥用之方爲妥當也。
氣盛兮,頂自高而突起;血盛兮,根腳束而無疑。
氣血者,人之所原禀,老者尚或有餘,少者亦有不足,人之命脉,全賴於此。况百病生焉,失此豈能無變,獨瘡科尤關係不淺。但腫瘍時若無正氣冲托,則瘡頂不能高腫,亦不能焮痛;潰膿則無真陰相滋,則瘡根不能收束,色亦不能紅活收斂。凡視瘡之頂高根活,不論老少,定知氣血有餘,故知老幼俱可無妨。又宜交會明白,交會者,瘡根與好肉交界之處,高低自然、分别明白者,瘡形與好形各無混雜,自然分明也。以此觀之,了然明白矣。
高腫起者,忌用攻利之藥,以傷元氣;平塌漫者,宜投補托之劑,以益其虛。
凡瘡初發自然高起者,此瘡原屬陽症,而内藏原無深毒,亦且毒發於表,便宜托裏以速其膿,忌用内消攻伐之藥,以傷脾氣,膿反難成,多致不能潰斂。又瘡初起,不高不赤,平塌漫者,此乃元氣本虛,急宜投托裏溫中健脾之藥,務要催托毒氣在外,庶無變症矣。
内熱甚者,量加消毒清劑;便秘燥者,必須通利相宜;使臟腑得宣通,俾氣血自流利。
腫瘍時内熱口乾,脉實煩躁,便秘喜冷者,此爲邪毒在裏,急與寒涼攻利,宜内疏黃連湯、四順清涼飲、内消沃雪湯俱可選用。又兼有表症者,防風通聖散去麻黃,或雙解散加桔梗、天花粉。又或小便不利者,兼入天水散、五苓散俱可合用,務使二便通利以杜其源。又有元氣素虛者,恐不勝前藥,以托裏消毒散加蜜炒大黃,或兼猪膽套法亦得,通利爲度。首尾俱要閉而不結,通而不泄,得臟腑和平,表裏透徹,方可使用托裏、排膿、内補之藥。又如潰瘍時雖有口乾便閉,臟腑不和,小水不利等症,此因潰後膿水出多,内亡津液,氣血虛耗,不能榮潤臟腑所致。其人必脉細而數,口和而乾,飲食減少,好飲熱湯,此乃虛陽之火爲病,非前說有餘所比,只宜養氣血、滋津液,和臟腑、理脾胃。如此治之,則二便自和,亦無變症,常有誤行攻利,多致不救者有矣。
十日之間瘡尚堅,必用披針,當頭點破。
凡瘡十日以後,自當腐潰爲膿,如期不作膿腐,仍尚堅硬者,此屬陰陽相半之症。瘡根必多深固,若不將針當頭點入寸許,開竅發泄,使毒氣無從而出,必致内攻也。倘内有膿,又便易出,此爲開户逐賊之意也。亦有十日外,瘡雖不腐潰,形尚紅活,焮熱、腫痛,此雖膿遲,後必有出,此又不必針之,蓋緣元氣不能充足,或失用補托之藥,又誤用寒涼,或蓋覆未暖,多致膿遲,有此症者,宜用補中健脾、大托補藥,以得膿爲效。又以十五日至二十一日爲期,過此外者,縱有稀膿,但元氣被毒相距日久,必致耗散,誠難歸結也。
半月之後膿亦少,須將藥筒對頂拔提,有膿血之交粘,必腐肉之易脫。
如瘡半月後仍不腐潰、不作膿者,毒必内陷,急用披針品字样當原頂寸許點開三孔,隨瘡之深淺一寸、二寸皆可入之,入針不痛,再深入不妨,隨將藥筒預先煮熱,對孔竅合之良久,候溫取下,如拔出之物,血要紅而微紫,膿要黃而帶鮮,此爲血氣營運活瘡,其人必多活;又謂膿血交粘,用藥可全,色鮮紅活,腐肉易脫。如拔出瘀血紫黑,色敗氣穢,稀水無膿者,此爲氣血内敗死瘡。所謂氣敗血衰,神仙歎哉!此等之瘡難久,候其人必在月終亡。
且如斯時内有膿而不得外發者,以針鈎向正面鈎起頑肉,用刀剪當原頂剪開寸餘,使膿管得通流,庶瘡頭無閉塞。
已用藥筒拔膿之後,外既有孔,内竅亦通,瘡期又當大膿發泄之候,如尚膿少,亦非自然得出,故瘡頭必有瘀腐塗塞,内肉亦有頑膜阻隔,多致膿管不通,自難出也。須用針鈎鈎起瘡頂頑肉,以披針、利剪隨便取去寸餘頑硬之肉,取之微痛,亦自血出,俱自不妨,隨用兩手輕重得宜,從瘡根焮處漸漸捺至中間,剪出膿管處,内有聚膿,自然湧出,以黃色稠厚爲吉,其膿日漸多者爲輕,反此爲慮。此功務使塗塞者開之,令膿毒外發也。
頻將湯洗,切忌風吹。
凡瘡未潰前,或已用照藥後,俱要煎葱艾湯每日淋洗瘡上一次,甚者早晚二次,使氣血疏通,易於潰散。又已潰時及藥筒提拔之後,尤宜避風,先去舊藥,用方盤靠身瘡下放定,隨用猪蹄湯以軟絹淋湯瘡上,并入孔内輕手捺淨内膿,庶敗腐宿膿隨湯而出,以淨爲度。再以軟帛叠成七、八重,勿令大乾,帶湯覆於瘡上,兩手輕盈旋按片時,帛溫再換,如此洗按四、五次,使血氣得疏,患者自然爽快。亦取瘀滯得通,毒氣得解,腐肉得脫,疼痛得減,此手功之要法,大瘡不可缺也。候腐脫已見紅肉時,洗後隨用玉紅膏,用抿腳挑膏於手心上捺化,搽塗患之新舊肉上,外用太乙膏蓋之,四邊根腳已消處不必箍藥,每日如此,用之不數日間,膿腐盡脫,新肉頓生,更加内補調理得宜,輕瘡只在月餘,大瘡不過七十日必完口而愈。
又關節在於斯時,變生出於此候。
關節者,陽瘡以十四日爲關,陰瘡二十一日爲節。此時務要出膿,勢定不可過攘,但膿出方自腐脫,腐脫方自肌生,肌生方自收斂,收斂方自瘡平,此爲瘡之關節,亦由次序來也。如期不得膿者,後必便有變生,爲一關順後必多順,一關逆後必多逆,以此觀之,不可不察也。
治當大補,得全收斂之功,切忌寒涼,致取變生之局。
凡瘡潰膿之後,五臟虧損,氣血大虛,外形雖似有餘,而内臟真實不足,法當純補,乃至多生。但見已潰時發熱惡寒、膿多自汗作痛者,便進十全大補湯。但見虛熱少睡,飲食不甘者,便進黃茋人參湯。但見皮寒虛熱,咳嗽有痰者,便進托裏清中湯。但見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黃短氣者,便進人參養榮湯。但見膿多,心煩少食,發躁不睡者,便進聖愈湯。但見脾虧氣弱,身涼脉細,大便溏泄者,便進托裏溫中湯。但見飲食不甘,惡心嘔吐者,便進香砂六君子湯。但見脾虛下陷食少,虛熱間作者,便進補中益氣湯。但見腎虛作渴,不能相制心火者,便進加減八味丸。仿此選用。蓋托裏則氣血壯而脾胃盛,使膿穢自排,毒氣自解,死肉自潰,新肉自生,飲食自進,瘡口自斂,若不務補托,而誤用寒涼,謂之真氣虛而益虛,邪氣實而益實,多至瘡毒内陷,膿多臭穢,甚則脉洪大渴,面紅氣短,此真氣虛而死矣。
蓋瘡全賴脾土,調理必要端詳。
脾胃者,脾爲倉廪之官,胃爲水穀之海。胃主司納,脾主消導,一表一裏,一納一消,營行不息,生化無窮,至於周身氣血,遍體脉絡、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皆借此以生養。又謂得土者昌,失土者亡。蓋脾胃盛者,則多食而易饑,其人多肥,氣血亦壯;脾胃弱者,則少食而難化,其人多瘦,氣血亦衰。所以命賴以活,病賴以安,况外科尤關緊要。善養生者,節飲食,調寒暑,戒喜怒,省勞役,此則不損其脾胃也。如不然,則精神氣血由此而日虧,臟腑脉絡由此而日損,肌肉形體由此而日削,所謂調理一失,百病生焉。故知脾胃不可不端詳矣。
冬要溫床暖室,夏宜淨几明窗。
但人之氣血,喜暖而惡寒。又謂遇寒則結,遇熱則散,况瘡乃肌肉破綻之病,若不禦風寒,最爲易襲。凡看瘡時,冬要着紫炭之火,旺旺暖氣,逼盡餘寒;夏宜淨几明窗,亦庶外風不入,然後方可揭膏洗貼瘡上。常見患者夏月縱意當風取涼,或睡臥陰濕之處,冬又不從溫床暖室,多致寒侵,輕則有妨生肌完口,重則變爲崩塌不膿、不斂陰症,此常有也。凡重命君子,可不預慎哉。
飲食何須戒口,冷硬膩物休飡。
飲食者,人之所賴以生養,必要適其時而食之。如人之病中腫痛時,自然痛傷胃氣,諸味不喜;直待潰後,膿毒一出,胃氣便回,方欲思食,彼時但所喜者,便可與之以接補脾胃。如所思之物,不與,此爲逆其胃氣,而反致不能食也。切要不可太過,惟忌者,生冷傷脾,硬物難化,肥膩滑腸,故禁之,餘隨便用也。
癰疽雖屬外科,用藥即同内傷。
古之以外科推爲雜病之先,蓋此傷人迅速,關係不淺,故特設於前也。且如癰疽、腦項疔毒大瘡,情勢雖出於外,而受病之源實在内也。及其所治,豈可捨於内而治外乎?所以外不起者内加托藥,表熱甚者内必清解,血虛宜用四物湯,氣虛宜用四君子,脉虛足冷溫中,脉實身熱涼膈。以此推之,内外自無兩異。但世以瘡形言之,曰外科;治以氣血言之,即内傷。凡醫者治法,不可混於内理,以致生變症。
脉虛病虛,首尾必行補法;表實裏實,臨時暫用攻方。
丹溪云:凡瘡未破,毒攻臟腑,一毫熱藥斷不可用;凡瘡既破,臟腑已虧,一毫涼藥亦不可用,誠哉是言也。兹說又有不然,且如初病未破時,脉得微、沉、緩、澀、細、數、浮、空,外形又兼身涼、自汗,便利、嘔吐、少食者,瘡形又不起發,不焮不痛,無潰無膿,此等症者,皆緣氣血虛弱之故,若執前云未破毒攻臟腑之說,必投涼藥攻之,復損元氣,患者其生乎?其死乎?予論治病,不論首尾,難拘日數,但見脉症虛弱,便與滋補,乃可萬全。如補不應,未可安然,虛弱甚者,須用參术膏、八仙糕;陽虛自汗、食少者,單人參膏或六君子湯加砂仁、木香,甚加附子;泄瀉腸鳴,胃虛嘔逆者,參苓白朮散加荳蔻、山藥、木香、柿蒂;脾虛下陷溏泄及肛門墜重者,補中益氣湯加山藥、山萸、五味子,以此選用。又有表實者,身體發熱,無汗惡寒;裏實者,脉大身熱,便燥口乾。假如表症急者,先用荆防敗毒散以解其表;裏症急者,先用四順清涼飲以攻其裏;表裏相兼者,宜防風通聖散發表攻裏。此隨其表裏先後,皆在活法臨時之用也。於意受補者,自無痰火内毒之相雜;不受補者,乃有陰火濕熱之兼攻。又謂補而應藥者多生,虛而不受補者不治。
病要論久新,要法在於寬治猛治。
且如人之病有新久,勢有緩急,如受病之初,元氣未弱,治當隨症迎刃而解。若懼行霸道猛劑,定不能決效於危急時也。但要中病即已,故謂藥不瞑眩,厥疾不瘳。且如表症盛者,用萬靈丹大加表散;裏症急者,以内疏黃連湯急與通行。又如受病日久,邪正相拒,其元氣未有不衰弱者,縱有餘症、雜症、壞症,俱當先固其本,而後調之、和之、散之,使病氣漸退,元氣漸醒,飲食漸進,根本漸實,則餘患再無不愈之理。所謂勢孤則守,本立道生。常見治者,不論病之新久,本之盛衰,又不悟因虛致病,因病致虛,其中又有虛熱、虛寒之别,一例妄行攻治,如盲人騎瞎馬,半夜臨深池,豈不致危哉?
藥必求標本,功莫别於先醫後醫,若一概之攻補,恐兩途之誤用。
凡物理皆有標本,而身病之標本,尤莫切焉。且以天地運氣標本言之,以五運爲本,六氣爲標,此所以參天地之化育,明五行之生剋,考節候之寒溫,察民病之凶吉,又主萬物榮者皆榮,疾者皆疾,此所屬天地氣運之標本也。以身體標本言之,以五臟爲本,六腑爲標。五臟主裏、主血,六腑屬表、屬氣,此所以主臟腑氣血之盛衰,禀筋骨髓腦之強弱,司疾病之淺深,發生成之壽夭,此所屬身體陰陽之標本也。以疾病標本言之,先以初病爲本,後以傳病爲標;又以元氣爲本,病氣爲標。此所主寒熱、表裏、緩急之病,應汗下、補瀉、和解之方。凡治病者,必先治其本,後治其標,誠爲妥當;若先治其標,後治其本,使邪氣滋甚,其病益增。又謂緩則治其本,急則治其標,假如先得瘡疾,而後得泄瀉、嘔吐、食少等症,此又宜捨本從標之法治之,候泄止、嘔定、食進,方再治瘡,餘皆仿此。若一概攻補,必兩途誤用,此所屬疾病邪正之標本也。
又說陽變爲陰,内外被寒涼剋伐。
瘡本發於陽者,爲癰、爲熱、爲實、爲疼。此原屬陽症易治,多因患者不覺,以爲小恙,不早求治,反又外受風寒,内傷生冷;或又被醫者失於補托,而又以涼藥敷圍,圖其内消之以合病家之意,多致氣血冰凝,脾胃傷敗,使瘡毒不得外發,必致内攻,凡此症往往不救者多矣。如瘡變在十一日未出膿之前,情勢與好肉相平,不疼不熱,軟慢相兼,瘡孔止流清稀肥水,更兼身體不熱,脉亦細微,飲食厭飡,精神昏短,有此症者,瘡毒變入,真陰雖強,投溫中健脾之劑不應者,百無一生之理。如瘡變在十五日之後已出膿時,毒氣已將外發,如有調攝失宜,誤飡冷物,忽變爲陰者,急投托裏溫中湯、十二味異功散,輕者十全大補湯,俱倍加參、茋、桂、附以救之,須得瘡熱作痛,膿出身溫,脉起食進者爲吉。但瘡原本爲陽,其人故得多生者有矣。
豈期陰變爲陽,首尾得辛熱扶装,病分真似,理究陰陽。
瘡本發於陰者爲疽、爲冷、爲硬、爲虛,此原屬陰症難治,患者知覺,欲其生而故將辛香酒煎、大方熱藥以助之,醫者又欲患處高腫熱作膿,敷以熱藥,圖其起發,故瘡得藥性大熱,而轉陰爲陽。其瘡雖得微腫、微熱,微痛、微膿,但瘡形終不似真陽紅活,亦不能得其真厚黃膿,如此者,其瘡不久復歸陰矣。但瘡原本於陰,其人故多死,凡值此症,若患者方寸不雜,托信於醫,而醫者又得機關透徹,治法得宜,内外融和,偶偶中節,其中亦有可生者,十中一二矣,其要如救焚拯溺,可施者毋待少頃;其切似履冰淵,可禁者毋妄絲毫。如此而不得其生,患者實天命而已。
既有針工之異說,豈無線藥之品詳。
凡瘡毒既已成,當托其膿;膿既已成,當用針通,此舉世自然之良規也。必當驗其生熟、淺深、上下而針之。假如腫高而軟者,發於肌肉,膿熟用針只針四五分;腫下而堅者,發於筋脉,膿熟用針只在六七分;腫平肉色不變者,毒氣附於骨也,膿熟用針必須入深寸許方得見膿。又輕按熱甚便痛者,有膿且淺且稠;重按微熱方痛者,有膿且深且稀。按之陷而不起者,膿未成;按之軟而復起者,膿已成。按之都硬不痛者無膿,非是膿即瘀血也;按之都軟不痛者有膿,非是膿即濕水也。所謂有膿即當針,膿孔宜順下,若膿生而用針,氣血反泄,膿反難成;若膿熟而不針,腐潰益深,瘡口難斂;若膿深而針淺,内膿不出,外血反泄;膿淺而針深,内膿雖出,良肉受傷。元氣虛者,必先補而後針其膿,諸症悉退。又有氣癭,腫而綿軟不痛者,血癭腫而内垒成塊者,頑毒結之日久,皮腐、肉紫、根硬,四邊紅絲纏繞者,以及結核之症漸大、漸痛、漸腐者。以上四症,俱不可輕用針刀掘破,若妄用之,定然出血不止者立危。但用針之法,妙在膿隨針出而寂然無所知覺也。至於癭瘤、瘰、諸痔、諸漏、疔毒、堅硬頑瘡,此等症者,若非線藥之功,亦不能刻期取效。夫線藥乃有五六種,難以概說,與其各病相應者,亦隨症附例於各門,以便選用,故未述於此篇。凡用者,宜善而用之。
湯散丸丹要在發而必中,神聖工巧誠爲學者機關。
爲醫善用方,如將善用兵;善於水者,涉海潜波,瞞津撲浪;善於陸者,穿山越嶺,附葛攀藤;奇偶者,鼓舞飛揚:蹊徑者,浮沉鑽鑿。弱者可守,強者當敌,此爲將得兵用兵之大法也。如爲醫者,理皆仿此。其要在知人之強弱,識病之内外,究病之淺深,察時之順逆,然後可汗、可攻、或吐、或下,或宜和解,或宜補益,又知某湯善汗,某散善攻,某丸善和,某丹善補,因其病而用其方,如矢發機投之必中,中之必勝,勝之則病無不愈之理。此爲醫得方,用方之大法也。又如望、聞、問、切,神、聖、工、巧亦可兼之,所謂望其形而通其神,聞其聲而明其聖,問其由而得其工,切其脉而續其巧。此四者,誠爲初學之繩墨也。
至於千方百症,難將說盡短長。
方不在多,心契則靈;症不在難,意會則明。方不心契,症不意會,如疏淡之交;寡遊之地,性情形勢不切,何以便托用哉!故藥不應病,病不應藥,即此據也。
治在活法,貴在審詳。
嘗言昔者承平,今時擾攘,所以動靜世務不同,勞逸機關已異,當原受病,從外而來;今之受病,從内而發。又古者多實,設方宜散宜宣;故今者多虛,治法宜滋宜補。若醫者不識古知今,一概施與,必多致其夭亡者也。
用之必得其當,醫斯可以稱良;詞雖近於粗鄙,可爲後學提綱。
癰疽陽症歌第三
[编辑]癰疽不論上中下,惟在陰陽二症推,發背雖有正與偏,要取高低兩样看。
純陽初起必焮腫,更兼身熱有微寒,頂如尖字高突起,腫似彎弓根有盤。
七日之間多焮痛,二七之間膿漸漫,動息自寧食知味,二便調匀無瀉乾。
腫消膿潰精神爽,脫腐生新氣血完,五善自然臻並至,七惡全無半點干。
痛便隨膿減,腫退自肌寬;新肉已生紅艶艶,腐皮自斂白漫漫,一身多爽快,五臟盡和歡。
此屬純陽俱易治,百人百可保全安。
癰疽陰症歌第四
[编辑]純陰初起不知瘡,粟米之形疙瘩僵,不紅不腫不知痛,少熱少焮少提防。
七朝之後身體倦,瘡根平大喜澆湯,頂不高兮根不活,色不光兮腐不穣。陷軟無膿空結聚,脉浮散大細飛颺,飲食不飡身戰戰,嘗湯止許意忙忙。
瘡上生衣如脫甲,孔中結子似含芳,膿多臭穢身難便,舉動愴惶韻不長。瘡形成紫黑,面色變青黃;精神昏憒多鼾睡,言語無人自發揚,口乾多舌強,痰喘定身亡。
此屬純陰俱不治,百人百可到泉鄉。
癰疽半陰半陽症歌第五
[编辑]陰陽之症兩相交,生死同兼事可招,微熱微寒微赤腫,半昏半爽半平高。
脉來雖數多無力,飲食雖飡便不消,腫而不潰因脾弱,潰而不斂爲膿饒。
大便多溏小便數,上身有汗下身焦。五善雖兼有,七惡未全逃;口渴喜茶腸腹痛,面浮餍飲足心高。
心煩不穩睡,神亂怕音焦;投方應病方爲妙,陰轉爲陽漸可調。
心真造化,爾命堅牢,逢之任是神仙手,半死餘生定莫逃。
癰疽五善歌第六
[编辑]心善精神爽,言清舌潤鮮,瘡疼兼不渴,睡醒得安然。
肝善身輕便,因煩自不煩,指頭紅活色,坐起覺平康。
脾善脣滋潤,衾幃兰麝香,凡飡俱有味,膿厚更肥黃。
肺善聲音響,無痰韻更長,肌膚多滑潤,大便自尋常。
腎善誠爲要,水升火自降,口和兼不渴,小水得稀長。
癰疽七惡歌第七
[编辑]一惡神昏憒,心煩舌上乾,瘡形多紫黑,言語自呢喃。
二惡腰身強,目精邪視人,瘡頭流血水,驚悸是肝迍。
三惡形消瘦,膿清臭穢生,瘡形多軟陷,脾敗不知疼。
四惡皮膚槁,聲嘶韻不長,痰多兼喘急,鼻動肺將亡。
五惡成消渴,隨飲即隨乾,形容多惨黑,囊縮腎家端。
六惡身浮腫,腸鳴嘔𩚚頻,大腸多滑泄,臟腑并將傾。
七惡瘡倒陷,形如剝鱔同,四肢多冷逆,汚水自流通。
治病則例歌第八
[编辑]外科之瘡有治例,說與君家須切記。病端百出别根因,方法一囊豈同類。
熱與寒,通與秘,其中消息知端的。通多不足秘多餘,熱實寒虛分症治;陽似陰,陰似陽,似中妙理要推詳。
不分表裏一例治,輕變重而重變亡。
醫者貴乎多應變,不可偏執用其方,且如表症惡寒,宜用荆防敗毒散;裏症發熱,可將内疏黃連湯。
瘡勢已成,托裏消毒散誠爲正法。内膿將潰,十全大補湯最得相當。
人參養榮湯治潰後虛熱發作,木香流氣飲散結腫寒濕爲殃。
飲食不甘,定用香砂開胃;精神怯少,須將參术回陽。
陰虛陽虛,須八珍最爲要領;盗汗自汗,得獨參一味可強。
潰後多疼,乳香定痛散功奇莫緩;脾虛下陷,補中益氣湯功效尤良。
口燥譫言,瀉實火須黃連解毒(湯);心煩衂血,理虛陽必犀角地黃(湯)。
古法治癰疽,稱述仙方活命飲;今時醫發背,還期神授衛生湯。
蟾酥丸在外科稱爲獨品,護心散解内毒號曰無雙。
詎知蠟礬丸護膜、護心,可羡淡中有味;還讚玉紅膏生肌、生肉,堪誇壞裏呈祥。
身涼自汗,腹痛腸鳴、嘔逆,豈逃異功散;睡臥不寧、虛陽發燥、膿多定用聖愈湯。
生脉散接虛羸脉來微細,歸脾湯除驚悸睡得安康。
竹葉石膏(湯)治虛煩、身熱者何須疑慮,麥冬清肺(飲)除膈熱有痰者毋待商量。
金鯉湯治肺癰吐膿氣急,玄龜丹攻結毒臭腐頑瘡。
風熱生瘡通聖散,瘡瘍狂躁破棺丹。
小柴胡(湯)除客邪往來潮熱;大防風(湯)攻腿膝寒濕爲殃。
咽腫咽疼定用清咽利膈散,斑紅斑紫豈逃化斑解毒湯。
八味丸捐口乾妙藥,二神丸治脾泄奇方。
香連丸爲臟腑瀉痢通用,甘露飲治口齒腐爛相當。
六和湯和脾止吐瀉,雙解散解表理内傷。
逍遥散善治女人諸病,保元湯常扶赤子多傷。
皮膚毛髮乾焦,蘆薈丸效應甚捷;咽喉口齒腫痛,冰硼散功實非常。
滋腎丸治下元腎虛不固,涼膈散解上焦膈熱多煩。
九龍丹消魚口吞之滅跡,二蛟散行濕腫服下安康。
呂祖一枝梅止痢定驚,稱爲仙藥;真君妙貼飲消疼止痛,號曰神方。
痔漏、癭瘤、疔毒,古誇三品錠;癰疽、流注、諸風,今羡萬靈丹。
柴胡清肝湯治鬢疽肝膽有效,黃連消毒飲醫對口督脉尤良。
小兒口内生疳必用人中白散,大人咽喉腫痛須將金鎖匙湯。
下疳新久珍珠散,小便淋澀木通湯。
玉真散破傷風效,復元湯跌撲稱強。
提肩散治肐膊強直作痛,拈痛湯除痛腿風濕相傷。
小便生疳,龍膽瀉肝湯可羡;大頭腫痛,普濟消毒飲何妨。
便毒懸癰,内消散吞何足慮;臀癰腿病,茋柴湯下自無殃。
又有女子陰瘡,能腫能疼能至癢,在人活法,或消或補或蟲妨。
蓋男子之囊癰,瀉肝經之濕熱;小兒赤遊丹,解毒兼砭血。
凡治楊梅瘡,戒薰爲至切,舌下發痰包,利剪方能泄;出如雞蛋清,消痰是真訣。
結毒與頑瘡,紫金膏可設;風瘡徹骨癢,雄黃散效絕。
疔瘡先刺血,内毒宜汗泄;禁灸不禁針,怕綿(綿者,毒陷也)不怕鐵(鐵者,入針堅硬有聲)。
又有失榮腫,堅硬如巖凸;強陰失道症,形狀要分别。婦人之乳巖,此中一例決;未破肉嶒稜,已潰流臭血。
如此幾般症,古今無治說;瘡有數百種,難以都陳曰,惟在一點心,何須三寸舌。
學者若精靈,萬事皆通徹,此爲粗糙歌,可譏亦可閱。
癰疽灸法并禁灸瘡穴第九
[编辑]凡瘡初起,惟除項之以上,餘皆并用艾火,隨瘡勢之大小,灸艾壯之多少,用蒜切成薄片,安於瘡頂上,着艾炷蒜上,點火三壯,一換蒜片,初灸覺痛,以不痛似癢爲止;初灸不痛,以知痛癢爲住。如初灸,全然不覺痛癢,宜去蒜,當明灸之。又陰瘡日數多者,艾炷不及其事,以蒜搗爛鋪於瘡上,以艾亦鋪蒜上,點火灸之,必知痛甚爲效。此爲火氣方得入裏,知痛深處方是好肉。蓋艾火拔引鬱毒,透通瘡竅,使内毒有路而外發,誠爲瘡科首節第一法也,貴在乎早灸爲佳。又有禁灸數症,亦以參詳。頭乃諸陽之首,純陽無陰之處,凡生瘡腫俱有亢陽熱極所致,如再加艾火使毒氣熾甚,隨後反加大腫,最能引動内痰,發之必死,面生疔毒亦然。又有腎俞一穴,在於兩腰脊傍,係内腎命根所係之處,此穴發瘡,多因房勞素虧,腎水枯竭而成。若再加艾灸,火爍其源,必致内外乾涸,多成黑陷,昏悶而死。又有患者元氣素虛,發瘡多不高腫,其人體必倦怠,精神必短而昏,脉必浮散空虛數而不鼓,此内無真氣抵擋火氣,如灸之,其人必致昏憒而死。常謂艾火不虧人,此言誤之多矣,醫者亦宜詳察之。
論病生死法第十
[编辑]初生如粟,裏可容穀。
外面如麻,裏面如瓜。
外面如錢,裏可容拳。
起勢大,終無害。
未老先白頭,無膿軟陷休。
瘡從疙瘩起,有膿生方許。
腫潰氣昂昂,不治自安康。
根高頂又高,八十壽還饒。
焮腫易腐爛,任大終無恙。
瘡高熱焮疼,雖苦必然生。
瘡軟無神氣,應補方爲益。
肉腫瘡不腫,必竟生疑恐。
膿穢不進食,泄瀉黃泉客。
瘡色猪肝紫,無膿必定死。
綿潰不腐爛,内怕葡萄嵌。
仰臥不知疼,陰症命難生。
腐盡有敗氣,笑裏終生戾。
根散瘡平塌,神仙無治法。
久病目露神,必竟命難存。
面忽似塗脂,十日後分離。
敗中有紅肉,雖重生門路。
新肉如板片,不食終須變。
手足皮枯槁,血敗生難保。
脣白眼無神,腹脹瀉將傾。
醃氣不滃氣,雖重多生意。
眼匡黑氣厚,癰疽怕此逢。
房中香馥馥,是病終爲福。
瘡熱身微熱,輕病何須說?
生死此中求,片言一可決。
察形色順逆第十一
[编辑]凡看人病,兼視其形色,後與脉病相參,誠識於始,以決其終,百無一失矣。何以知之?陰病見陽色,腮顴紅獻;陽病見陰色,指甲呈青,此二者俱死。又身熱脉細,脣吻反青,目珠直視者死。面如塗脂,色若土黃,油膩黑氣塗抹者死。脣舌乾焦,鼻生煙煤,眼神透露者死。形容憔悴,精神昏短,身形縮小者死。喘粗氣短,鼻掀睛露,語言譫妄者死。循衣摸床,遺尿失禁,撮空者死。頭低項軟,眼視無神,吸吸短氣者死。皮破無血,肉綻爛斑,麻木不知痛癢者死。齒黃色如煮豆,脣白反理無紋,耳黑枯焦不聽,人中縮而坦平,口張氣出無回閉,鼻煽相隨呼吸行,汗出如珠不散,痰若胶而堅凝,白血紅如肺色,指甲灣而帶青,神昏神浮、神亂神離,緇衣生滿面,黑氣惨天庭,逢之都沒命,法在此中評。
病有三因受病主治不同論第十二
[编辑]三因者,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此說從於先古,其詞意尚有發而未盡者。内因者,皆起於七情蘊結於内,又兼厚味膏粱薰蒸臟腑,房欲勞傷虧損元氣,乃五臟受之,其病由此内發者,但發之多在富貴人及肥胖者十有八、九。其見症,瘡多堅硬,根蒂深固,二便不調,飲食少進,外軟内堅,平陷無膿,表實裏虛,毒多難出,得此者即病症之内傷也,故曰内因。外因者,皆起於六淫體虛之人,夏秋露臥,當風取涼,坐眠濕地,以致風寒濕氣襲於經絡;又有房事後得之,其寒毒乘虛深入骨髓,與氣血相凝者尤重;或外感風邪,發散未盡,遂成腫痛。此肌肉血脉筋骨受之,其病由此外來者,發之多在不善調攝,澆薄勞碌人,十有八、九。見症多寒熱交作,筋骨疼痛,步履艱辛,濕痰流毒以及諸風癱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風濕、風溫、天行時毒等症,得此者即疾病之外感也,故曰外因。又有不内外因,内無七情干内,外無六淫傷外,何由來也?其病得之於饑飽勞役,喜怒不常,飲食者冷熱不調,動作者勤勞不惜,以致臟腑不和,榮衛不順,脾胃受傷,經絡凝滯。故爲疾者,外無六經形症,内無便溺阻隔,其病多生於膜外肉裏肌膚之間,似瘰癧、痰注、氣痞、癭瘤之屬,治法不必發表攻裏,只當養氣血,調經脉,健脾和中、行痰開鬱治之,法爲最善。此是三因理之盡矣。
調理須知第十三
[编辑]凡人無病時,不善調理而致生百病,况既病之後,若不加調攝,而病豈能得愈乎。其調治有法,初起病時,先看病者元氣虛實,次者瘡之陰陽險否,然後用藥調治,當攻即攻,可補便補,不可因循耽誤,以致變態不虞也。且患者又當安定心神,相忘諸念,毋使愴慌,乃保神氣不得變亂也。再順天時,假如夏熱坐臥不可爲風,忌置水於榻前床下,冬寒須避起居,常要溫和,非柴火不可開瘡看視,常有寒侵致生多變,又未潰之先,毒氣内作,倘有口乾渴症者,涼物須當少少與之,以滋蘊熱,至膿潰之後;生冷硬物一概禁之,不然傷脾損胃,膿必難成,致瘡軟陷,又難收斂。飲食須當香燥甘甜,粥飯隨其喜惡,毋飡過飽,宜少、宜熱、宜濃,方無停滯,又得易化故也。如大瘡潰後,氣血兩虛,脾胃并弱,必製八仙糕,早晚隨食數餅以接補真元、培助根本,再熬參术膏。如患者脾胃俱虛,飲食減少,胸膈不寬,飲食無味者,用白术膏三匙,人參膏二匙,清米湯空心化服,喜飲者酒化亦可。若精神短少,昏沉多睡,自汗勞倦,懒於動作者用人參膏三匙,白术膏二匙,亦酒化服;如肌膚粗澀,面蒼不澤,或大便血少虛秘,以及皮乾髮槁者,同地黃膏各二匙和服,或飲陽春酒更妙。其功強健精神,頓生氣血,開胃助脾,潤肌榮骨,此二藥功甚非小,大瘡不可缺之,實非草藥之比,病者當信用之,乃無更變。虛視者,又多反復不常,故有易愈難愈之態,實在乎得此失此之規也。
雜忌須知第十四
[编辑]凡病雖在於用藥調理,而又要關於雜禁之法,先要灑掃患房洁淨,冬必溫幃,夏宜涼帳,庶防蒼蠅蜈蚣之屬侵之。一切尼、僧、孝服、經事見行婦女及遠客、生人,開瘡時俱當忌見。牛、犬、腥羶、醃臘、薰藏之物,俱能作渴生乾。瓜、果、梨、柿、菱、棗生冷等類,又能損胃傷脾;雞、鵝、羊肉、蚌、蛤、河豚、蝦、蟹海腥之屬,并能動風發癢;油膩、煎、炒、烹、炙、鹹、酸厚味等件,最能助火生痰;赤豆、蕎麵動氣發病,惱怒急暴,多生痞滿。飲食太過,必致脾殃;瘡愈之後,勞役太早,乃爲羸症。入房太早,後必損壽;不避風寒,復生流毒;不減口味,後必瘡癢無度。大瘡須忌半年,小瘡當禁百日,此誠爲知命君子也。
瘡瘍看法
[编辑]初起頂高根活,色赤發熱,焮腫疼痛,日漸高腫者順。
已成焮痛,皮薄光亮,飲食如常,二便調和,身溫者順。
已潰膿稠,色鮮不臭,腐肉自脫,焮腫易消,身輕者順。
潰後膿厚稠黃,新肉易生,瘡口易斂,飲食漸進者順。
初起頂平根散,色暗微腫,不熱不疼,身體倦怠者逆。
已成腫堅色紫,不作膿,不腐潰,惟口乾多煩躁者逆。
已潰皮爛,内堅不腐,腫仍不消,痛仍不減,心煩者逆。
潰後膿水清稀,腐肉雖脫,新肉不生,色敗臭穢者死。
腫瘍看法
[编辑]初起知痛或不痛,起發或不發,毋論陰陽表裏,日數遠近,但未見膿者,俱宜灸之。
既灸不知痛癢,明灸之。
焮腫發熱,疼痛有時,脉來浮數無便秘者,宜藥托之。
身體拘急,脉緊惡寒,飲熱就暖者,邪在表也,宜汗之,
腫硬痛深,口乾便秘,身熱脉實者,邪在裏也,宜下之。
焮痛勢甚,煩躁飲冷,舌乾口燥者,火在上也,宜清之。
腫痛堅硬,背如負石,惡心乾嘔,邪毒在内,解毒拔之。
腫痛日深,内膿不出,瘀肉塗塞瘡口者,急宜開割之。
軟慢不作膿,及不腐潰者,陽氣虛也,壯脾胃、助陽氣。
身涼自汗,手足并冷,六脉虛細,便泄陽脫也,急溫之。
癰疽治驗
[编辑]一男子年五十餘,背心生疽十三日矣。湯水全然不入,堅硬背如負石,煩悶不語,請視之。瘡勢雖重,皮色亦紫,喜其根腳交會明白,毒尚結局於此,未經入内,故可治之。須行拔法,使毒氣外發,不致内攻爲要。隨煮藥筒提拔二次,共去惡血碗許。又脉實便秘,以内疏黃連湯及猪膽套法,大便通利二次,使内外毒氣皆得通泄,隨夜睡臥得寧,背重失其大半。次用托裏排膿之藥,外以桑木灸法,腫硬漸腐,膿毒漸出,換服十全大補湯加麥冬、五味數服,腐肉自脫,飲食漸進,瘡口漸合,調理兩月餘而愈。
一老婦年近七旬,背瘡已過半月,情勢全然可畏,彼家俱置不治,愴惶整備後事,召予看童稚瘡恙,見問其故,舉家大小咸言待斃朝夕,予強借觀可否?視之瘡形半背皆腫,瘡雖不高,亦不内陷,以手按之外實而内腐。老年内虛,膿毒中隔,不得外發故也。雖飲食不飡,且喜根腳兩無混雜,臟腑各無敗色,乃有生之症也。病家故執不信,又言籤龜命卜,俱斷必死,治豈生乎?予嗟可惜也!再三、四日不治,内膜穿潰必死,此命陷於無辜矣。次日予心不服,自往討治,喟然歎曰:予非相強,實見其有生,不忍捨其待死,固欲強之,醫後藥金分毫不取,直待患者果愈,隨其酬補何如?彼眾方肯。先用葱艾湯淋洗瘡上,外面俱是不腐頑肉,隨用披針、利剪正中取去二寸頑肉,放通膿管,以手輕重之間捺淨内蓄膿血,交流不住約有三碗。傍視者無不點頭失色,待膿血稍盡,仍換前湯洗淨,用膏封貼。内用回元大成湯二服以接補真氣,後用人參養榮湯倍參、术加香附,早以八味丸、八仙糕相兼調理,欲其脾健食進,腐脫肌生。况此婦謹慎調理,并未更變,不出百日,瘡愈身健而安。自後方信予言無謬也。
一監生年過五旬,素有渴症,身又肥胖之極,生背疽約有尺許,至十二朝後請治。視其瘡勢微腫,色淡微紅,根腳半收半散,此陰陽相等之症也。况肥人内虛,瘡勢又大,非補托瘡必難起,毒必易陷,恐後不及事也。初服便以托裏散固其内,候至十五日外,用披針小小從頂放通三孔,庶使内膿内毒有路而出,勢大不可過放走泄元氣,恐膿難成,内用參茋内托散倍加人參、黃茋各三錢,服至二十日,大膿將發,日至升許,早以參术膏、午用十全湯加參、茋各四錢,麥冬、五味子各一錢,服至月餘,肉腐通潰,膿似泉湧,間用聖愈湯、八仙糕兼之調理,保助脾胃,增進飲食,後恐前藥不勝其事,藥中加熟附一錢,喜其脾健、膿稠色黃而止,至四十日外,瘡勢方得微退。時值仲夏,天炎酷熱,患者生煩,誤飲冷水二碗,至晚瘡隨下陷,忽變爲陰,不痛無膿,身涼脉細,腹痛足冷。彼覺請視,瘡形軟陷,脉亦細微,此瘡因寒變之故也,非辛熱不可回陽。急用十二味異功散倍人參、熟附各三錢,不應,此藥力不勝其寒也;換用生附、人參各五錢,早晚二服,方得身溫脉起,瘡高腹痛,又二服,膿似前流,大膿出至一月,約有百碗餘,竟不減少,外皮紅退,亦不腐爛,此肥人外實而内虛,皮故不腐而内潰也。又用紅玉膏搽於棉花片上推入患内膏蓋之,其内腐漸脫漸出,又十日後,出大腐一塊,約有六兩,自然腫消,身便膿少,漸長生肌,百日外方得平復。人參服過五斤外,附子亦用十兩餘,方得全安。此症設用解毒、傷脾、宣利等藥,不用辛熱峻補,豈有得生之理?
一鄉官年逾七旬餘,發瘡右背,已經八日。外視之瘡雖微腫,色淡不紅;勢若龜形,根漫不聳,此老年氣血衰弱之故也。診其脉帶微數而有力,此根本尚有蒂也,雖老可治,隨用排膿内托散加皂刺以潰膿、托裏爲要。服至十三日後,瘡漸腫高,色亦漸赤,便不能腐潰爲膿,此食少脾弱,不能培養之故也。又用十全大補湯數服,膿亦漸出,不能快利;凡膿澀滯者,内膜中隔不通故也,不可惜其老而誤其大事,隨用披針當頭取開寸許,捺通膿管,果膿隨出,以猪蹄湯洗淨膏蓋後,用照藥每日一次,外肉漸腐爲膿。患者形色枯槁不澤,更用人參養榮湯倍加參、茋托裏,腐肉將脫者取之,新肉欲生者培之,但老年氣血不能速效,又加服參术膏早晚二次,以後新肉方生,飲食頓倍,調理七十五日而安。
一庠生年六十餘,患背疽十日,外視其瘡形堅硬,色亦深紫,頭發甚多,含若螺子,豎長尺餘,根横半背,且喜其弓腫光亮,發熱焮痛,脉得洪數而有力,此瘡得於膏粱、醇酒濕熱交蒸之故也,雖重不妨。隨用照藥三條相應照畢,其頭内含螺子盡欲吐出,亦用抿腳括去,又流惡血鍾許,葱湯洗淨搽上腐藥,用紙蓋貼,周遭根腳用吸毒散敷之,收其毒氣,庶不開大,次日仍照舊敷。三日後,外肉漸腐,内加托藥培助脾胃,解毒爲膿,早服八味丸以滋腎水;換洗蹄湯,仍將膏貼,候其腐盡深入寸餘,隨用紅膏日漸日長。但此公素性好飲,雖在恙中不能相忌,兩月後新肉雖平,嬌嫩不能結皮完口,因嫌戒飲,復將浮嫩之肉盡行剪去,用膏貼數日,待肉老平,換用珍珠散掺上數次,方結老蓋,八十日而安。
一老年人患疽半月,其瘡貫脊,遍背皆腫,上至肩膊,下至腰脇,腫若瓜形,頭计數百,彼家以爲勢重不治。予診其脉微洪而不鼓,又兼腫焮外發,詢問飲食知味,其年雖老,而根本尚有餘也,雖老何慮。先用托裏消毒散二服,其勢稍定。外用桑木灸法助力腐潰,根以鐵筒膏箍之,更服排膿内托散,候正膿漸出。但老年氣血外肉不能易腐,視其肉色相變不能腐化者,隨用針鈎、利剪徐徐剪去其形腐凹寸餘長,低尺許,凡見紅肉便用膏塗,其新肉已生將半時,值隆冬,患家自行開瘡洗看,失着柴炭之火,又兼蓋護未暖,外被寒侵,次後瘡色淡白,膿反清稀,飲食減少,氣體不舒。請視之,此不遵調法爱護,乃被寒氣侵入也。雖變不妨,因瘡原禀於陽,故能不失陽矣,房中即着柴火,烘薰暖氣,逼盡餘寒,開瘡相看,果應前言也。隨用濃葱湯乘暖淋洗,將紅膏烘化搽上,外用膏貼,以熱綿軟絹復叠數層繃蓋甚密,内用神功托裏散,早晚連進二服,次早復看,其瘡自回陽矣。已後遵法調理,百日而安。
一老人年過六旬,患背疽十二日矣。視其瘡形,半腫半紅,微痛微熱,其患發於背心之下,腎俞之上,高低平等,廣開八寸,根腳泛腫,色若水噴,頂軟無神,似腐非腐,兼診脉浮而大,重按而虛。此瘡利於腫潰,不利於收斂,辭不可治。彼家喟然而笑,復請里中老醫視之,見患者起居平和,言語清利,舉動如常,飲食有味,此爲五善俱具,是安若泰山之症也,何必相慮。彼家得此欣躍萬態,隨用其藥,日漸有功,膿潰腫退,腐盡肌生,彼此以爲萬安之象也。予常對患家亲族言:此病不可待,必死於收口至錢大時也。眾若以予爲胡說,後問收口只有錢許未合,予曰:不久居也,急備後事,恐不及矣。不數日,變症一出,不四朝而死。後里人始信予之前言是矣。
一男人六旬有二,發生右搭。先用艾灸,次漸情勢高腫,堅硬不痛。十五日後,尚未潰膿,日生煩悶,恐其毒陷,先用針通,隨行拔法,找出惡血鍾許,已後稍得輕便,搽上化腐之藥膏蓋。用至三日,其瘡漸作腐潰,至二十日,亦出正膿,壞肉漸脫,新肉漸生,此外治之法盡矣。因病家與内科一醫平交甚切,托彼用藥内服,而不遵外科補托之法,自執己見,不聽予言,失於峻補,每日人參不過二錢,以爲足用。予曰:不足,法當五錢,兼熟附二錢方爲稱病,不然必生變矣。彼此不信,後果肉色淡白,瘡口散大,膿水清稀,飲食減少,此敗症具矣。後雖強投溫中健脾大補之藥,終則不應,至於形體消削,膿水臭穢,延至六十日,歷盡氣血而亡。然後方自懊悔。殊不知凡大瘡每日膿出一碗,用參必至三錢,以此爲則,况本病出膿日有三碗,用參二錢,謂之大損小補,豈不歸死?又外科乃破漏之病,最能走泄真氣,如損補兩不相敌,無以抵當,往往至於不救者多矣!此爲不信於補而執俗見,自取敗亡者也。可惜!
一男子年近六旬,時值仲夏,背生熱癤二十餘處。彼家邀請視孫瘡恙,見彼坐於堂,滿背皆癤,予略視之,内有一瘡比癤甚小,其毒甚大。予對曰:此非瘡癤比也,後發勢不可及。彼笑而答之:無恙也。乃即送至門庭,予又嘱曰:可急請他醫治之,不可緩待。俱不聽信。又至十日,情勢稍發,命里中一醫治之,又曰:是癤也。又十日,情勢内陷,敗症齊出,稍信前言,方央亲友邀予相視,其人睡臥於堂,帛覆瘡上,登堂未進二三步即退,人曰:何也?予曰:敗氣滿前,死期速矣,何必視瘡,急備後事,再七日死。後果如言,不差時刻,此爲諱疾忌醫致其自敗者也。可惜!
以上治法種種,不能枚舉,聊陳數條與同志者采訪觀之,所謂得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但病不參透,舉手錯亂,醫理精明,決斷自成。
腫瘍主治方
[编辑]神授衛生湯
[编辑]神授衛生方芷甲,羌乳紅沉石決明。
皂翹歸尾銀花草,大黃花粉效如神。
治癰疽、發背、腦疽、對口、丹瘤、瘰癧、惡毒疔瘡、濕痰流注及外科一切瘡症,但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能宣熱散風,行瘀活血,解毒消腫,疏通臟腑。且藥性平和,功效甚速,誠外科首用方也。
羌活(八分)防風、白芷、穿山甲(土炒研)沉香、紅花、連翹、石決明(煆,各六分)金銀花、皂角刺、歸尾、甘草節、花粉(各一錢)乳香(五分)大黃(酒拌炒二錢,脉虛便利者不用)
水二碗,煎八分,病在上部先服藥,隨後飲酒一杯;病在下部先飲酒一杯,隨後服藥以行藥勢。
内消沃雪湯
[编辑]内消沃雪青陳皮,乳沒翹針甲芷茋。
射干芍貝銀花粉,木香甘草大黃歸。
治發背并五臟内癰,尻臀諸腫,大小腸癰,肛門臟毒,初起但未出膿,堅硬疼痛不可忍者并服。
青皮、陳皮、乳香、沒藥、連翹、黃茋、當歸、甘草節、白芷、射干、天花粉、穿山甲、貝母、白芍、金銀花、皂角刺(各八分)木香(四分)大黃(二錢)
水、酒各一碗,煎至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後服之。
内疏黃連湯
[编辑]内疏黃連湯木香,梔歸芩芍薄荷郎。
桔梗甘草連翹等,大黃加倍性能強。
治癰疽腫硬,發熱作嘔,大便秘澀,煩躁飲冷,噦啘心煩,舌乾口苦,六脉沉實有力,此邪毒在臟也。急宜服此以内除之,使邪氣不得傳變經絡。
木香、黃連、山梔、當歸、黃芩、白芍、薄荷、檳榔、桔梗、連翹(各一錢)、甘草(五分)大黃(二錢)
水二茶鍾,煎八分,食前服。臨服加蜜二匙亦可。
保安萬靈丹
[编辑]保安萬靈丹术蝎,天麻歸斛草芎硃。
羌活荆防細辛等,麻雄黃二共三烏
治癰疽、疔毒、對口、發頤、風濕、風溫、濕痰流注、附骨陰疽、寉膝風症,左癱右瘓,口眼喎斜,半身不遂,氣血凝滯,偏身走痛,步履艱辛,偏墜疝氣,偏正頭痛,破傷風,牙關緊閉,截解風寒,無不應效。
茅术(八兩)、全蝎、石斛、明天麻、當歸、甘草(炙)、川芎、羌活、荆芥、防風、麻黃、北細辛、川烏(湯泡,去皮)、草烏(湯泡,去皮尖)、何首烏(各一兩)、明雄黃(六錢)
上爲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藥一兩分作四丸,一兩作六丸,一兩作九丸三等做下,以備年歲老壯、病勢緩急取用。預用朱砂六錢,研細爲衣,瓷罐收貯。如惡瘡初起二三日之間,或癰疽已成至十朝前後但未出膿者,狀若傷寒,頭疼煩渴,拘急惡寒,肢體疼痛,惡心嘔吐,四肢沉重,恍惚悶亂,坐臥不寧,皮膚壯熱。又治傷寒四時感冒,傳變疫症,但惡寒身熱表症未盡者俱宜服之。用連鬚大葱白九枝煎湯一茶鍾,將藥一丸乘熱化開,通口服盡,被蓋出汗爲效。如服後汗遲,再用葱白湯催之,後必汗如淋洗,漸漸退下覆蓋衣物,其汗自收自斂,患者自然爽快,其病如失。但病未成者,隨即消去;已成者,隨即高腫潰膿。如諸疾無表症相兼不必發散者,只用熱酒化服。此方原載於諸風癱瘓門,予每用之發散瘡毒,其功甚捷,故移錄於此。詳觀此方,治腫瘍甚效者何也?凡瘡皆起於榮衛不調,氣血凝滯,乃生癰腫。觀此藥性專發散,又能順氣搜風,通行經絡,所謂結者開之,况瘡毒又乃日積月累結聚所發,苟非甘溫辛熱發泄,以汗疏通,安能得效?所謂發散不遠熱,正合此方之意無謬也,服後避風,當食稀粥,忌冷物、房事,孕婦勿服。
雙解復生散
[编辑]雙解荆防芎芍茋,麻黃甘草荷山梔。
歸翹滑石銀羌活,參术硝黃共得宜。
治癰疽、發背,諸般腫毒,初起憎寒發熱,四肢拘急,内熱口乾,大小便秘,宜此藥發表攻裏并效。
荆芥、防風、川芎、白芍、黃茋、麻黃、甘草(五分)、薄荷、山梔、當歸、連翹、滑石、金銀花、羌活、人參、白术(各八分)、大黃、芒硝(各二錢)
水二碗,表症甚者,薑三片,葱頭二莖;裏症甚者,臨服加生蜜三匙和服,爲發表攻裏雙解藥也。
内消散
[编辑]内消散内用銀花,知貝天花白芨加。
半夏穿山并皂刺,乳香功效病無嗟。
治癰疽、發背、對口、疔瘡、乳花百種,無名腫毒,一切歹瘡。此藥能令内消,化毒爲黑水從小便而出,勢大者,雖未全愈,亦可轉重就輕,移深居淺。
金銀花、知母、貝母、天花粉、白芨、半夏、穿山甲、皂角針、乳香(各一錢)
水、酒各一碗,煎八分,隨病上下食前後服之。留藥渣搗爛加秋芙蓉葉細末一兩,白蜜五匙,同渣調敷瘡上,一宿自消,重者再用一服,忌口效。
清熱消風散
[编辑]清熱消風散芎芍,歸粉銀花翹皂角。
柴芩防草與紅花,陳皮蒼术茋無落。
治癰疽、諸毒,瘡腫已成未成之間,外不惡寒,内無便秘,紅赤高腫,有頭焮痛,宜服此藥和解之。
防風、川芎、當歸、黃芩、白芍、天花粉、金銀花、甘草(五分)、連喬、紅花、柴胡、蒼术、陳皮、黃茋、角刺(各一錢)
水二茶鍾,煎八分,食遠服,婦人加香附、童便炒。
以上七方,癰疽七日以前瘡勢未成,形體壯實,表裏之症相合者宜服,病退即已。如過七日以後,情勢已成,便宜用後托裏等藥,催毒在外,以速其膿,禁前表下之藥,損傷元氣,致生多變矣。
内固清心散
[编辑]内固清心散茯苓,砂雄荳蔻乳香稱。
甘草綠豆玄明粉,人參冰片可清心。
治癰疽、發背、對口、疔瘡,熱甚痛,煩躁飲冷,有此症者可預防毒氣内攻,當服此藥,庶不變症。
茯苓、辰砂、人參、玄明粉、白荳蔻、甘草、乳香、明雄黃、冰片(一錢)、真荳粉(二兩)
上爲細末,每服一錢五分,蜜湯調下,不拘時候。
護心散
[编辑]護心散中荳粉佳,乳香甘草共朱砂。
每服二錢頻送下,敢交嘔吐自無他。
治瘡毒内攻,口乾煩躁,惡心嘔吐者,宜用此藥。
真荳粉(一兩)、乳香(淨末,三錢)、朱砂(一錢)、甘草(末,一錢)
上共研極細,每服二錢,白滚湯調服,早晚二次。
琥珀蠟礬丸
[编辑]琥珀蠟礬丸琥珀,明礬黃蠟與朱砂。
雄黃蜂蜜丸成就,護心護膜效堪誇。
治癰疽、發背已成未膿之際,恐毒氣不得外出,必致内攻,預服此丸護膜護心,亦且散血解毒。
白礬(一兩二錢)、黃蠟(一兩)、雄黃(一錢二分)、琥珀(另研極細,一錢)、朱砂(一錢二分)、蜂蜜(二錢臨入)
上四味,先碾研極細,另將蜜蠟銅杓内溶化,離火片時,候蠟四邊稍凝時方入上藥,攪匀共成一塊,以一人將藥火上微烘,眾手急丸小寒豆大,用朱砂爲衣,瓷罐收貯。每服二三十丸,白湯食後送下,病甚者,早晚日進二次,其功最效。
托裏消毒散
[编辑]托裏消毒散人參,芎芍茋歸术茯苓。
角針白芷銀花等,桔梗甘草效如神。
治癰疽已成不得内消者,宜服此藥以托之,未成者可消,已成者即潰,腐肉易去,新肉易生,此時不可用内消泄氣、寒涼等藥,致傷脾胃爲要。
人參、川芎、白芍、黃茋、當歸、白术、茯苓、金銀花(各一錢)、白芷、甘草、皂角針、桔梗(各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脾弱者去白芷、倍人參。
排膿内托散
[编辑]排膿内托散芎歸,參术苓陳芍茯茋。
甘草桔梗并肉桂,隨方加減在人爲。
治癰疽、腦項諸發等瘡已潰流膿時,宜服此藥。
當歸、白术、人參(各二錢)、川芎、白芍、黃茋、陳皮、茯苓(各一錢)、香附、肉桂(各八分)、甘草(五分)、白芷(項之上加三分)、桔梗(胸之上加五分)牛膝(下部加五分)
薑三片,水二茶鍾,煎八分,食遠服。
乳香黃茋散
[编辑]乳香黃茋散乳沒,粟壳參茋甘草撮。
芎歸白芍與陳皮,加上熟地疼即脫。
治癰疽、發背、諸毒、疔瘡疼痛不可忍者。或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潰,敗腐膿毒,不假刀砭,其惡肉自然脫下,及治打撲損傷,筋骨疼痛并服之。
乳香、沒藥(各五分)、黃茋、粟壳(去筋膜,蜜炒)、人參、甘草、川芎、歸身、白芍、陳皮、熟地黃(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後服之。
神功内托散
[编辑]神功内托散芎茋,歸术陳皮白芍宜。
附子木香甘草炙,參苓山甲起顛危。
治癰疽、腦項諸發等瘡,至十四日後,當腐潰流膿時不作腐潰,更兼瘡不高腫,脉細身涼者用。
當歸(二錢)、白术、黃茋、人參(各一錢五分)、白芍、茯苓、陳皮、附子(各一錢)、木香、甘草(炙,各五分)、川芎(一錢)、山甲(炒,八分)
煨薑三片,大棗二枚,水二茶鍾,煎八分,食遠服。
透膿散
[编辑]透膿散内用黃茋,山甲芎歸總得宜。
加上角針頭自破,何妨膿毒隔千皮。
治癰疽、諸毒,内膿已成不穿破者宜。服之即破。
黃茋(四錢)、山甲(炒末,一錢)、當歸(二錢)、皂角針(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一半,隨病前後服,臨入酒一杯亦好。
竹葉黃茋湯
[编辑]竹葉黃茋湯草芩,芎茋歸芍共人參。
半夏石膏兼淡竹,麥冬生地可回津。
治癰疽、發背,諸般疔腫,表裏熱甚,口乾大渴者。
黃茋、甘草、黃芩、川芎、當歸、白芍、人參、半夏、石膏、淡竹葉(十片)、麥冬(各八分)、生地黃(一錢)
水二鍾,薑三片,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遠溫服。
回陽三建湯
[编辑]回陽三建附參茋,歸术芎苓杞活萸。
陳朴木紅甘紫草,陰疽危症效堪推。
治陰疽發背,初起不疼不腫,不熱不紅,硬若牛皮,堅如頑石,十日外脉細身涼,肢體倦怠,皮如鱉甲,色似土朱,粟頂多生,孔孔流血,根腳平散,軟陷無膿,又皮不作腐,手熱身涼者俱急服之。
附子、人參、黃茋、當歸、川芎、茯苓、枸杞、陳皮、萸肉(各一錢)、木香、甘草、紫草、厚朴、蒼术、紅花、獨活(各五分)
煨薑三片,皂角树根上白皮二錢,水二碗,煎八分,入酒一杯,隨病上下,食前後服之。用綿帛蓋暖瘡上,預不得大開瘡孔走泄元氣爲要。
愚按:凡背疽屬陰者,皆由臟腑先壞而内毒不得發越於外也。舊有用雞冠剪血滴於疽上者,有醋煮雄艾敷用者,猪腦熱藥敷圍者,神燈火氣灼照者。此數法皆陰疽之用,予雖常用,未見其實,但陰疽不起者,如树木之根壞,強力培植枝葉,而終無發生之理。予常據理用藥,固有得其生者,十中三四。譬如先要疏其嫁土,通其地脉,助其根本,回其陽氣,此四者缺一不可。用蒼术、厚朴、茯苓、陳皮疏其土;川芎、當歸、紫草、紅花通其脉;人參、黃茋、枸杞、山萸助其本;附子、木香、甘草、獨活回其陽。如此用之,但根本内有一脉未絕之氣,服之俱可得其生。又驗其手足溫暖,瘡便發熱,漸作焮腫,復生疼痛,色暗得活,堅硬得腐,胃氣得回,此是藥之效驗。必在三服中應之爲吉,外兼照法接助回陽,此通治陰疽之大法也。
黍米寸金丹
[编辑]黍米寸金丹乳沒,雄黃狗寶射蟾酥。
輕粉粉霜硇黑石,丁香狗鯉膽蜈蚣。
二名返魂丹,三名再生丸,四名追命丹,五名延壽丹,六名來甦圓,七名知命丸,八名得道丸。此方昔出異人所傳,常有暴中急症,忽然卒倒者,幹開牙關,研灌三丸,其人即活。又能治發背、腦疽,遍身壅腫,附骨癰疽等症,初起憎寒壯熱,四肢倦怠沉重者,毋分表裏、老幼、輕重,并宜服之。
麝香(五分)、乳香、沒藥、雄黃、狗寶、輕粉、烏金石(各一錢)、蟾酥(二錢)、粉霜(水銀煉白色者)、黃蠟(各三錢)、硇砂(二錢)、鯉魚膽(陰乾,三个)、狗膽(乾用,一个)、白丁香(四十九根)、金頭蜈蚣(七條全者,酥炙黃色)、頭胎男乳(一合)
上件爲細末,除黃蠟、乳汁二味,熬成膏子同藥和丸綠豆大,大人三丸,小兒用一丸,病重者五丸,冷病用葱湯、熱病用新汲水送下,衣被密蓋,勿令透風,汗出爲度,諸病如失。後食白粥調理。
薰發背奇方
[编辑]發背諸方此獨奇,誰期照藥罕人知。
雄竭射砂并沒藥,爲燈一照脫藩籬。
治發背初起、七日前後,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潰,不起發者即發,不潰腐者即腐,誠爲良法也。
雄黃、朱砂、血竭、沒藥(各二錢)、麝香(四分)
上五味,研爲細末,每用三分,綿紙裹藥爲燃,長約尺許,以真麻油潤透灼火,離瘡半寸許,自外而内,周遭徐徐照之,火頭向上,藥氣入内,瘡毒隨火解散,自不内侵臟腑。初用三條,漸加至四五條,候瘡勢漸消漸減,薰後隨用敷藥,如已潰大膿發泄時,不必用此照敷,只宜用膏藥蓋貼。
敷藥方
[编辑]薰後敷方有四般,車前莃薟五龍堪。
米粉銀花爲糨和,敷之百腫自當安。
車前草(連根葉)、莃薟草、五龍草、金銀花(各等分)
上四味鮮草藥一處搗爛,加三年陳米粉,即常用糨衣者,初起仍如飛鹽末二三分,共打爲稠糊,遍敷瘡上,中留一頂,以膏蓋貼避風,自然拔出膿毒。若冬月草無鮮者,預采蓄下陰乾爲末,用陳米醋調敷,亦如前法并效。今恐前敷藥内用五龍草,隨地或有缺少,不便合用。予常薰後頂以膏蓋周遭腫上,以如意金黃散代敷亦效。
如意金黃散
[编辑]如意金黃散大黃,薑黃黃柏芷陳蒼。
南星厚朴天花粉,敷之百腫自當安。
治癰疽、發背、諸般疔腫、跌撲損傷、濕痰流毒、大頭時腫、漆瘡、火丹、風熱天泡、肌膚赤腫、乾濕腳氣、婦女乳癰、小兒丹毒。凡外科一切諸般頑惡腫毒,隨手用之,無不應效,誠爲瘡家良便方也。
天花粉(上白,十斤)、黃柏(色重者)、大黃、薑黃(各五斤)、白芷(五斤)、紫厚朴、陳皮、甘草、蒼术、天南星(各二斤)
以上共爲咀片,曬極乾燥,用大驢磨連磨三次,方用密絹羅厨筛出,瓷器收貯,勿令泄氣。凡遇紅赤腫痛,發熱未成膿者,及夏月火令時,俱用茶湯同蜜調敷;如微熱微腫及大瘡已成,欲作膿者,俱用葱湯同蜜調敷;如漫腫無頭,皮色不變,濕痰流毒、附骨癰疽、鶴膝風症等病,俱用葱酒煎調;如風熱惡毒所生,患必皮膚亢熱,紅色光亮,形狀遊走不定者,俱用蜜水調敷;如天泡、火丹、赤遊丹、黃水漆瘡、惡血攻注等症,俱用大蓝根葉搗汁調敷,加蜜亦可;湯潑火燒,皮膚破爛,麻油調敷。具此諸引理取寒熱溫涼制之。又在臨用之際,順合天時,洞窺病勢,使引爲當也。
四虎散
[编辑]四虎散内用南星,草烏半夏效通靈。
藥内再添狼毒力,癰疽頑腫即安寧。
治癰疽腫硬,厚如牛領之皮,不作膿腐者宜用。
南星、草烏、半夏、狼毒(各等分)
上爲細末,用猪腦同搗,遍敷瘡上,留正頂出氣。
真君妙貼散
[编辑]真君妙貼散奇功,蕎麵硫黃白麵同。
諸般異症皆堪效,常取收功掌握中。
治癰疽、諸毒,及異形異類,頑硬大惡歹瘡,走散不作膿者,宜用此藥。不痛者即痛,痛甚者即止。
明淨硫黃(爲末,十斤)、蕎麵、白麵(各五斤)
共一處,用清水微拌,乾濕得宜,木箱内曬成麵片,單紙包裹,風中陰干收用。臨時再研極細,用新汲水調敷;如皮破血流,濕爛疼苦等症,麻油調搽;天泡、火丹、肺風、酒刺、染布青汁調搽并效。
回陽玉龍膏
[编辑]回陽王龍膏肉桂,白芷軍薑仍在位。
草烏赤芍與南星,熱酒同調功更倍。
治背疽陰病,不腫高,不焮痛,不發熱,不作膿及寒濕流注、鼓風久損、冷痛痹風、諸濕腳氣、手足頑麻、筋骨疼痛,及一切皮色不變,漫腫無頭,鶴膝風等,但無皮紅肌熱者,一概用之,俱有功效。
草烏(炒,三兩)、軍薑(煨,三兩)、赤芍(炒)、白芷、南星(煨,各一兩)、肉桂(五錢)
上製畢,共爲細末,熱酒調敷,此藥有軍薑、肉桂,熱血生血,既生既熱,恐不能散而爲害,故有草烏、南星可以破惡氣,祛風毒,活死肌,除骨痛,消結塊,回陽氣;又有赤芍、白芷,足以散滯血,住痛苦;加以酒行藥性,攻通氣血,雖十分冷症,未有不愈者。誠爲寒灰之焰,枯木之春,大抵病冷則肌肉陰爛,不知痛癢,其有痛者,又多附骨之痛,設若不除,則寒根透髓,尋常之藥固莫能及矣。
冲和膏
[编辑]冲和膏内紫荆皮,獨活菖蒲赤芍宜。
白芷隨方加減法,諸般百症可堪醫。
治癰疽、發背,陰陽不和,冷熱不明者,宜用此藥。
紫荆皮(炒,五兩)、獨活(炒,三兩)、赤芍(炒,二兩)、白芷(一兩)、石菖蒲(一兩半)
上爲細末,葱湯、熱酒俱可調敷。藥中紫荆皮乃木之精,能破氣、逐血、消腫;獨活土之精,動蕩凝滯血脉,散骨中冷痛,去麻痹濕;石菖蒲水之精,善破堅硬,生血止痛,破風消腫;白芷金之精,能去風生肌定痛;赤芍藥火之精,能生血活血,散瘀除痛,蓋血生則肌肉不死,血動則經絡流通。故肌活不致爛痛,經通不致壅腫,此爲散風行氣,活血消腫、祛冷軟堅之良藥也。其中五行相配用者,再無不效之理,又流毒、骨疽冷症尤效。
鐵桶膏
[编辑]鐵桶膏中銅綠倍,膽礬輕粉鬱金香
還有晉礬并白芨,醋調箍腫不開張。
治發背將潰已潰時,根腳走散不收束者用此。
銅綠(五錢)、明礬(四錢)、膽礬(三錢)、五倍子(微炒,一兩)、白芨(五錢)、輕粉、鬱金(各二錢)、麝香(三分)
上爲極細末,用陳米醋一碗,杓内慢火熬至一小杯,候起金色黃泡爲度。待溫用上藥一錢攪入膏内,每用頓溫,用新筆塗膏瘡根上,以綿紙蓋其瘡根,自生縐紋,漸收漸緊,再不開大爲效。
煮拔筒方
[编辑]拔筒奇方羌獨活,紫蘇蘄艾石菖蒲。
甘草白芷生葱等,一筒拔回壽命符。
治發背已成將潰時。膿毒不得外發,必致内攻,乃生煩躁,重如負石。非此法拔提毒氣難出也。
羌活、獨活、紫蘇、蘄艾、鮮菖蒲、甘草、白芷(各五錢)、連鬚葱(二兩)
預用徑口一寸二三分新鮮嫩竹一段,長七寸,一頭留節,用刀劃去外青,留内白一半,約厚一分許,靠節鑽一小孔,以柵木條塞緊,將前藥放入筒内,筒口用葱塞之,將筒横放鍋内,以物壓勿得浮起。用清水十大碗渰筒煮數滚,約内藥濃熟爲度候用。再用披針於瘡頂上一寸内,品字放開三孔,深入淺寸,約筒圈内,將藥筒連湯用大瓷砵盛貯患者榻前,將筒藥倒出,急用筒口乘熱對瘡合上,以手捺緊其筒,自然吸住,約待片時,藥筒已溫,拔去塞孔木條,其筒自脫。將器倒出筒中物色,看其何样,如有膿血相粘,鮮明紅黃之色,亦有一二杯許,其病乃是活瘡,治必終愈。如拔出物色純是敗血氣穢,紫黑稀水,而無膿意相粘者,其病氣血内敗,肌肉不活,必是死瘡,強治亦無功矣。此法家傳,屢經有驗,如陽瘡易潰、易膿之症,不必用此以傷氣血。此法陰瘡之用,要在十五日前後,堅硬不潰、不膿者行之最當。此法的有回天之效,醫家不可缺也。
猪蹄湯
[编辑]猪蹄湯内羌甘草,赤芍黃芩白芷歸。
加上露蜂房更妙,諸瘡一洗脫凡衣。
治癰疽、諸毒已潰流膿時用此湯洗,消毒氣、去惡肉,回死肌、潤瘡口,又能散風消腫,腐盡則已。
羌活、甘草、赤芍、黃芩、白芷、當歸、蜂房(各等分)
上爲粗末,看疽瘡大小用藥多少。先將猪前蹄一隻,用白水六碗,煮蹄軟爲度,將汁濾清,吹去汁上油花,用藥一兩投於汁中,再用微火煎十數沸,密絹濾去藥渣,候湯半熱,將軟絹蘸湯淋於瘡上,輕手挹去瘀膿腐肉,其惡物隨湯而下。洗訖,以絹帛挹干,照前總論次第如式用藥。
又:洗藥方
[编辑]洗藥方中歸獨活,葱頭白芷甘草撮。
癰疽腐盡此淋之,生肌長肉常誇說。
當歸、獨活、白芷、甘草(各二錢)、葱頭(五个)
用水三碗,煎至藥爛,濾清以絹帛蘸湯挹淨瘡上,隨搽貼紅黑二膏蓋之,洗時切忌風寒爲要。常治背瘡輕易者,以此代猪蹄湯用,其功亦效。
加味太一膏
[编辑]太一膏中桂芷歸,乳沒丹參地芍魏。
將軍木鱉兼輕粉,血餘槐柳共稱奇。
治發背、癰疽及一切惡瘡,跌撲傷損、濕痰流毒、風濕、風溫,遍身筋骨走注作痛,内傷風鬱,心腹胸背攻刺作痛,腿腳酸軟,腰膝無力,湯潑火燒。刀傷、棒毒、五損内癰,七傷外症俱貼患處。又男子遺精,婦人白帶俱貼臍下。臟毒腸癰亦可丸服。諸般瘡癤,血氣癞癢,諸藥不止痛癢者并效。
肉桂、白芷、當歸、玄參、赤芍、生地、大黃、土木鱉(各二兩)、真阿魏(三錢)、輕粉(四錢)、槐枝、柳枝(各一百段)、血餘(一兩)、東丹(四十兩)、乳香末(五錢)、沒藥(末,三錢)
上十味,并槐、柳枝,用真麻油足稱五斤,將藥浸入油内,春五、夏三、秋七、冬十,候日數已畢,入洁淨大鍋内,慢火熬至藥枯浮起爲度。住火片時,用布袋濾淨藥渣,將油稱准足數,將鍋展淨,復用細舊絹將油又濾入鍋内,要清洁爲美;將血餘投下,慢火熬至血餘浮起,以柳棒挑看似膏溶化之象,方算熬熟。淨油一斤,將飛過黃丹六兩五錢徐徐投入,火加大些,夏秋亢熱,每油一斤加丹五錢,不住手攪,候鍋内先發青煙,後至白煙叠叠旋起,氣味香馥者,其膏已成。即便住火,將膏滴入水中,試軟硬得中,如老加熟油,若稀亦加炒丹每各少許,漸漸加火,務要冬夏老嫩得所爲佳。候煙盡,端下鍋來,方下阿魏,切成薄片,散於膏面上化盡;次下乳、沒、輕粉,攪均傾入水内,以柳棍摟成一塊,再換冷水浸片時,乘溫每膏半斤扯拔百轉成塊,又換冷水投浸,隨用時每取一塊銅杓内復化,隨便摊貼至妙。
生肌玉紅膏
[编辑]生肌玉紅膏更奇,其中淡味少人知。
芷草歸身輕粉衂,白占紫草效堪推。
此膏專治癰疽、發背,諸般潰爛、棒毒等瘡,用在已潰流膿時。先用甘草湯甚者用猪蹄藥湯淋洗患上,軟絹挹淨,用抿腳挑膏於掌中捺化,遍搽新腐肉上,外以太一膏蓋之。大瘡早晚洗換二次,内兼服大補脾胃暖藥,其腐肉易脫,新肉即生,瘡口自斂。此乃外科收斂藥中之神藥也。
白芷(五錢)、甘草(一兩二錢)、歸身(二兩)、瓜兒血衂、輕粉(各四錢)、白占(二兩)、紫草(二錢)、麻油(一斤)
先用當歸、甘草、紫草、白芷四味,入油内浸三日,大杓内慢火熬藥微枯色,細絹濾清,將油復入杓内,煎滚下整血衂化盡,次下白占,微火亦化。先用茶鍾四枚,預頓水中,將膏分作四處,傾入鍾内,候片時方下研極細輕粉,每鍾内投和一錢攪匀,候至一伏時取起,不得加減,致取不效。
化腐紫霞膏
[编辑]化腐紫霞膏粉衂,芭豆萆仁金頂砒。
螺肉獐冰同共末,敷之銅鐵也成灰。
治發背已成,瘀肉不腐及不作膿者。又諸瘡内有膿而外不穿潰者,俱用此膏。不腐爛者自腐,不穿潰者自破。其功甚於烏金膏及碧霞錠子。
輕粉、萆麻仁(研,各三錢)、血衂(二錢)、芭豆(研,白仁,五錢)、朝腦(一錢)、金頂砒(五分)、螺螄肉(用肉曬乾爲末,二个)
上各爲末,共碾一處,瓷罐收貯。臨用時旋用麻油調搽頑硬肉上,以綿紙蓋上或膏貼俱可,至頑者不過二次即軟,腐爛爲膿,點諸瘡頂亦破。
以上三十二方,凡大瘡諸毒初起及已成時選用。
潰瘍治法
[编辑]膿熟不潰,瘡不焮熱,食少便溏者,脾虛也,補托溫中。
膿清或多,瘡口散大,不生肌者,裏虛欲變症,峻補之。
腐肉雖脫,新肉生遲,如凍色者,肉冷肌寒,大溫氣血。
潰後食少,心煩不睡,發熱作渴,脾弱陰虛,補中益氣。
身涼脉細,倦怠懒言,食不知味者,脾弱也,醒脾助胃。
風寒襲於瘡口,皮白綻而不收斂者,外照而内溫補。
潰後面黃肌瘦,膿水清稀,瘡色淡白者,當香燥助脾。
脉大無力,細澀微沉,自汗身涼者,氣血俱虛,峻補之。
出血或膿多,五心煩熱,燥甚不眠者,亡陽也,急補之。
瘡口已合,經犯房勞,或值急暴復崩潰者,仍助氣血。
潰瘍主治方
[编辑]十全大補湯
[编辑]十全大補參茋芍,肉桂川芎熟地黃。
歸术茯苓甘草炙,棗薑加上號全方。
治潰瘍發熱,或惡寒、或作痛、或膿多、或清、或自汗、盗汗及遍身流注、瘰癧、便毒諸瘡。久不作膿,或膿成不潰,潰而不斂,若氣血不足之人,結腫未成膿者,宜加陳皮、香附、半夏、連翹,服之自消。
人參、黃茋、白芍、肉桂、川芎、熟地、當歸、白术、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八珍湯
[编辑]八珍湯擅理陰陽,芎芍當歸熟地黃。
還要相兼四君子,何愁虛弱不榮昌?
治潰瘍諸症。調和榮衛,順理陰陽,滋養氣血,進美飲食,和表裏,退虛熱,爲氣血俱虛之大藥也。
川芎、白芍、當歸、熟地黃、人參、白术、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補中益氣湯
[编辑]補中益氣湯甘草,黃茋人參白术歸。
柴胡升陳三味少,還兼薑棗效堪推。
治瘍瘡元氣不足,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或勞倦身熱,脉洪大而無力;或頭痛而惡寒,或聲高而喘,身熱而煩,俱宜服此。
黃茋(一錢五分)、甘草(炙)、人參、當歸、白术(各一錢)、升麻、柴胡、陳皮(各二分)、麥門冬(六分)、五味子(炒,五分)
水二鍾,薑三片,棗二枚,煎一鍾,空心熱服。
人參養榮湯
[编辑]人參養榮參术歸,陳皮白芍桂心茋。
甘草地黃并五味,茯苓遠志棗薑宜。
治潰瘍發熱惡寒,或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黃,歙歙短氣,飲食無味,不能收斂;或氣血原不足,不能收斂。若大瘡愈後,多服之不變他症。
白芍(一錢五分)、人參、陳皮、黃茋、桂心、當歸、白术、甘草(各一錢)、熟地黃、五味子、茯苓(各八分)、遠志(五分)
薑三片,棗二枚,水二茶鍾,煎八分,食遠服。
人參黃茋湯
[编辑]人參黃茋湯罕稀,麥冬二术草陳皮。
黃柏歸身五味子,升麻神麯棗薑隨。
治潰瘍虛熱,不睡,少食,或穢氣所觸作痛者效。
黃茋、人參、白术、麥冬、歸身、蒼术、甘草、陳皮、升麻、神麯(各五分)、黃柏(酒拌炒,三分)、五味子(炒,五分)
水二鍾,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
内補黃茋湯
[编辑]内補黃茋湯桂芍,歸苓熟地草門冬。
川芎遠志人參等,棗薑加上起疲癃。
治癰疽、發背、諸瘡已破後虛弱無力,體倦懒言,精神短少,飲食無味,自汗口乾,脉澀不睡并效。
黃茋、人參、茯苓、川芎、歸身、白芍、熟地、肉桂、麥門冬、遠志(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鍾,薑三片,棗二枚,煎一鍾,食遠服。
托裏清中湯
[编辑]托裏清中湯茯苓,冬參五味术梗陳。
棗薑半夏同甘草,瘡瘍咳嗽最能清。
治癰疽脾胃虛弱,咳嗽痰氣不清,飲食少思者。
人參、白术、桔梗、陳皮、半夏、茯苓(各一錢)、麥門冬、五味子、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
托裏和中湯
[编辑]托裏和中湯半夏,白术參苓功不亞。
陳皮甘草木香宜,煨薑效值千金價。
治癰疽中氣虛弱,飲食少思,腫不消,潰不斂者。
半夏、白术、人參、茯苓、陳皮、煨薑(各一錢)、木香、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
托裏建中湯
[编辑]托裏建中湯炮薑,參苓白术附子強。
半夏還兼甘草炙,建中功效可回陽。
治癰疽元氣素虛,或因寒涼傷脾損胃,飲食少思,凡食無味或作嘔、泄瀉等症,急服以建中氣。
人參、白术、茯苓(各二錢)、半夏、炮薑(各一錢)、甘草(五分)、熟附子(八分)
水二鍾,煨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托裏溫中湯
[编辑]托裏溫中羌益智,丁木沉香白蔻是。
參苓陳术炮乾薑,附子加之功全備。
治癰疽陽弱陰寒,脉虛身冷,或瘡爲寒變,反致不疼;或膿水清稀;心下痞滿,腸鳴腹痛,大便微溏,食則氣短、嘔逆,不得安臥,時發昏憒者服之。
白术、茯苓、木香、丁香(各五分)、半夏、陳皮、羌活、益智、乾薑(炮)、人參、白寇、甘草(各一錢)、附子(二錢)
水二鍾,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方與舊不同。予製此嘗治癰疽陰症及雜症陽氣脫陷與寒氣逼陽於外者,發熱煩躁,口乾作渴,投以薑、附之類,其津液頓生,煩熱頓退,其應如響。
聖愈湯
[编辑]聖愈湯憑熟地茋,芎歸生地等相宜。
人參六品真堪羡,膿甚心煩此最奇。
治潰瘍膿水出多,氣血虛極,脉細、空而無力,以致心煩不安,眠睡不寧,或五心煩躁等症并服。
熟地、生地、川芎、人參(各五錢)、歸身、黃茋(鹽水炒,各一錢)
作一劑,水二茶鍾,煎八分,食遠服。
保元大成湯
[编辑]保元大成湯接命,參苓歸术茋陳定。
木香芍附草砂萸,棗薑五味功奇應。
治潰瘍元氣素虛,精神怯弱,或膿水出多,神無所主,以致睡臥昏倦,六脉虛細,足冷身涼,便溏或秘,胸膈或寬不寬,舌雖潤而少津,口雖食而無味,脉弦不緊,肉色微紅,總由不足,大補堪題。
人參、白术、黃茋(蜜水拌炒,各二錢)、茯苓、白芍、陳皮、歸身、甘草(炙)、附子、山萸肉、五味子(各一錢)、木香、砂仁(各五分)
水二鍾,煨薑三片去皮,大棗三枚,煎八分,食遠服。服至精神回、手足暖、脾胃醒、肉色紅爲度。上數症乃元氣虛脫,已欲變壞之病,非此不回也。
獨參湯
[编辑]人參一味獨稱強,濟困扶危立大綱。
氣血兩亡并自汗,脉虛寒熱并皆嘗。
治潰瘍膿水出多,氣血虛極。或惡寒,或發熱,或自汗、冷汗,或手足指甲青冷,或身涼脉細并宜。
人參(切片,二兩)
作一劑,水二鍾,棗十枚,煎一鍾,徐徐服之,若煎至稠厚,即爲膏矣。作三次,用好溫酒化服亦可。
香砂六君子湯
[编辑]記得香砂六君子,參苓白术陳皮比。
砂仁半夏藿香同,棗薑甘草同煎藥。
治潰瘍脾胃虛弱,惡心嘔吐,或飲食不思等症。
人參、白术、茯苓、陳皮、半夏(各一錢)、甘草、藿香、砂仁(各五分)
薑三片,棗二枚,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清震湯
[编辑]清震湯中益智仁,參苓柿蒂甘草陳。
香附附子澤半夏,棗薑𩚚逆效如神。
治潰瘍脾胃虛弱,或誤傷生冷,或氣惱勞役,或入房夢遺致火邪乘入中脘,乃生𩚚逆,急服之。
益智仁、陳皮、半夏、茯苓、人參、甘草、香附(各一錢)、柿蒂(二十四个)、澤瀉(三分)、熟附(手足冷者用一錢)
薑三片,棗二枚,燈心二十根,水二鍾,煎八分,不拘時服。如身熱口乾、便燥火𩚚者,加黃連五分。
醒脾益胃湯
[编辑]醒脾湯用參山藥,二术二苓陳半夏。
麥芽澤瀉朴木香,山楂蘇子同堪嚼。
治潰瘍脾胃虛弱,過份飲食生冷,以致胸膈不寬,四肢面目浮腫及小水不利等症,并宜服之。
人參、陳皮、茯苓、半夏、山藥、白术(各一錢)、蒼术、厚朴、澤瀉、麥芽、木香、山楂、蘇子、猪苓(各五分)、老黃米(炒黃,一錢)
水二鍾,薑三片,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托裏定痛散
[编辑]托裏定痛散當歸,乳沒川芎白芍隨。
粟壳桂皮并熟地,瘡瘍疼痛效堪題。
治癰疽潰後,血虛疼痛不可忍者宜服之,甚效。
歸身、熟地、乳香、沒藥、川芎、白芍、肉桂(各一錢)、粟壳(泡去筋膜,蜜炒,二錢)
水二鍾,煎八分,隨病上下,食前後服之。
神應異功散
[编辑]異功散中丁木香,桂苓歸术附子強。
半夏陳皮參肉蔻,棗薑厚朴可回陽。
治潰瘍陰盛陽虛,發熱作渴,手足并冷,脉虛無力,大便自利,至飲沸湯而不知其熱者必服之。
木香、官桂、當歸、人參、茯苓、陳皮、白术(各一錢)、半夏、丁香、肉荳蔻、附子、厚朴(各五分)
水二鍾,薑五片,棗三枚,煎八分,不拘時服此方。癰疽陰症,凡雜症陽氣脫陷與寒氣逼陽於外者,發熱煩躁,口乾作渴,投以薑、桂、附子之類,津液頓生,煩熱頓退,其應如響。人但不習而察之。
參术膏
[编辑]參术膏中大補功,地黃三味效堪雄。
補氣補脾并補血,嘗堪委命在其中。
治癰疽、發背等症,大膿後氣血大虛,急宜用此。
上好人參半斤(切片,用水五大碗砂鍋内慢火熬至三碗,將渣再煎汁一碗,共享密絹濾清,復熬稠厚,瓷碗内收貯聽用)、雲片白术(六兩)、淮慶熟地(六兩,俱熬,同上法)
以上三膏各熬完畢,各用瓷碗盛之,頓入水中,待冷取起,蓋勿泄氣。如患者精神短少,懒於言動,短氣自汗者,以人參膏三匙,白术膏二匙,地黃膏一匙,俱用無灰好酒一杯頓熱化服。如脾氣虛弱,飲食減少,或食不知味,或已食不化者,用白术膏三匙,人參膏二匙,地黃膏一匙,好熱酒化服。如患者腰膝軟,腿腳無力,皮膚手足粗澀枯槁者,用地黃膏三匙,人參、白术膏各三匙化服。如氣血、脾胃相等無偏勝負者,三膏 每各二匙,熱酒化服。此膏用於清晨并臨睡時各進一次,自然強健精神,頓生氣血,新肉易生,瘡口易合,任瘡危險勢大膿多者,可保終無變症。夏炎天熱恐膏易變,分作二次熬用亦好,愈後能服,須發變黑,返老還童,以上諸方,功難及此。
八仙糕
[编辑]八仙糕爲何因設,健脾養胃兼止泄。
參苓山藥芡實蓮,白糖米粉延生說。
治癰疽脾胃虛弱,精神短少,飲食無味,食不作饑,及平常無病、久病但脾虛食少、嘔泄者并妙。
人參、山藥、茯苓、芡實、蓮肉(各六兩)、糯米(三升)、粳米(七升)、白糖霜(二斤半)、白蜜(一斤)
上將人參等五味各爲細末,又將糯、粳米亦爲粉,與上藥末和匀,將白糖和蜜湯中頓化,隨將粉藥乘熱和 匀摊鋪笼内,切成條糕蒸熟,火上烘干,瓷器密貯。每日清早用白湯泡用數條,或干用亦可。但遇知覺饑時,隨用數條甚便,服至百日,輕身耐老,壯助元陽,培養脾胃,妙難盡述。
胃爱丸
[编辑]胃爱丸中參茯苓,紫蘇山藥荳蔻陳。
蓮肉甘草蜜丸靈,脾虛不食效如神。
治潰瘍脾胃虛弱,飲食諸味不喜,用過開胃進食之藥不效者,此脾崩之象。宜服之,食進爲吉。
雲片白术(一兩,鮮白者,米泔浸去澀水,切片曬乾,同麥芽拌炒)、懷慶山藥(一兩,肥大上白者,切片用男乳拌濕,候潤透,曬,微焙)、上白茯苓(一兩,切一分厚,咀片,用砂仁二錢,用茯苓合碗内飯上蒸熟,只用茯苓)、清河人參(一兩,製畢曬乾,共爲細末)、白荳蔻(三錢)、陳皮(用陳老米先炒黃色、方入同炒,微燥勿焦,六錢)、小紫蘇(蜜拌透,曬乾,微蒸片時,連梗葉切片,五錢)、蓮肉(去皮心,切片,五錢)、甘草(炙,三錢)
上共爲細末,用老米二合微焙碾粉,泡荷葉湯打糊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清米湯不拘時服。
二神丸
[编辑]二神丸來有大功,誰知二味氣雄雄。
肉菓相兼破故紙,薑同棗煮起疲癃。
治癰疽脾胃虛弱,飲食不消,大便溏泄必服之。
破故紙(微炒香色,四兩)、肉菓(肥大者,生用,二兩)
用大棗四十九枚,老生薑四兩切片,水浸棗、薑,煮至水乾爲度;取棗肉爲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清米湯空心送下。及治尋常腎虛脾泄俱效。
加減八味丸
[编辑]八味丸中丹皮桂,山藥山萸兼五味。
茯苓澤瀉地黃同,生津止渴如甘霈。
治癰疽已發未發,口乾作渴,舌干黃硬者宜服。
茯苓、山藥、丹皮(各四兩)、山萸(肉,五兩)、澤瀉(蒸,三兩)、五味子(炒,三兩)、肉桂(六錢)熟地(搗膏酒煮,八兩)
上共爲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錢,空心服鹽湯送下,尋常酒服亦可。此又滲濕潤燥藥也。
紅铅造化丹
[编辑]紅铅造化出天工,山藥參苓甘乳同。
礬麵辰砂冰片麝,此方原自出仙宫。
治癰疽元氣不足,軟陷不起發,或已發復被風寒内外所侵,以致瘡毒下陷,變爲陰塌不痛者,急宜服此。亦可轉陰爲陽,返出毒氣、復腫爲吉。
紅铅(二錢,法註末卷末)、人參、茯苓、山藥(各一兩)、甘草(炙)、枯礬(各五錢)、辰砂、寒食麵(各七錢五分)、麝香(八分)、冰片(六分)、乳粉(二錢,用頭生男乳,每盤内用一小鍾,曬乾共收用之)
上各研精細,方爲一處共再細研;用白蜜二兩,再同頭生男乳一大杯,慢火重湯内用瓷碗頓蜜,滴水不散爲度;候稍溫和入前藥,軟硬得宜,丸龍眼核大,金箔爲衣,瓷罐收用,或以蠟固亦妙。每用一丸,好熱酒一杯化藥食遠服之。用厚綿帛覆暖患上,其熱如蒸,瘡必復起作痛,乃此丹之效也。諸症嘔吐、怔忡、瀉痢,屢藥不瘥,異症并效。大率心經之病石菖蒲,肝經之病用遠志,脾經之病用生薑,肺經之病麥門冬,腎經之病五味子,各隨五經之症,用五引煎湯化服,其應如響。修合時,務要端午天,醫黃道日爲佳。製藥時忌婦人、雜犬、生人、異物,預晚齋戒,誠意多靈。
以上二十四方,治癰疽已潰、至於收斂,正病、雜病、變症、壞症,此四者俱在其中選用,毋得錯亂,以保終吉。若不遵此法,妄設他說,别以奇方、秘法治之,終致多變。但潰後氣血根本無有不虧傷者,大抵補怯扶嬴、理勞續損,皆不出於前方,此外無法也。
補遺:六鬱湯
[编辑]能解諸鬱、結腫、左右二搭相串者,及濕痰流註等症
川芎、半夏、茯苓、香附、陳皮、山梔(各一錢)、蒼术、砂仁、甘草(各五分)
薑三片,水二鍾,煎服。
癰疽圖形第十五
[编辑]癰疽等發三十圖
[编辑]
蓮子發─形如蓮子頭多突起者是也。腫高潰膿者生,平塌陰陷者死。 |
蜂窠發─形如蜂窠頭含螺子,片片腐爛,孔孔流膿。紅活者生,黑陷者死。 |
井疽─心火妄動發之。赤高腫者生,堅硬紫黑者死。 |
玉枕疽─膀胱濕熱凝滯而成。紅腫者生,紫陷者死。 對心發─心火沸腾濕熱凝之。腫高腐潰者生,軟陷紫黑者死。 |
夭疽─此陽火熾盛發之。紅赤高腫者生,紫黑平陷者死。 |
對口─太陽濕熱結聚而成,高腫易膿易腐。 |
附骨疽─初起大腿筋骨作痛,久則漫腫出膿黃稠者生,氣敗者死。 |
失榮症─生於耳前後及項間,初如痰核,久則堅硬漸大如石;破後無膿惟流血水,堅 硬仍作腫痛異常,乃百死一生之症。 |
耳後發─有頭高腫者生,無膿軟陷者死。 |
脫疽─形如粟米,色如紅棗者是也。生此百人百不救。 |
脾肚癰─乃飲食炙爆厚味酿成。紅赤高腫潰爛者生;紫黑平塌陰陷者死。 |
人面瘡-屢積業冤,一朝得此。先冥修省,後方醫治 |
高腫爲癰,沉潰爲疽。有膿者生,無膿者死。 |
馬刀瘡在鼻下,黑疔在耳竅內 |
喉癰 |
胃口疽─發在心胸之傍,陽者有頭,陰者無頭,乃飲食炙爆所致。 |
繭脣 |
脣疽─生脣上,有頭腦起,寒熱交作,胃經積毒所致。 流注─起於寒熱不調,氣血凝滯而生流注。 |
|
|
胸疽 |
心疽 |
銳毒發 |
魚腮 |
二癰又名臀癰也。 |
透腦疽 |
硬腫腐爛臭穢者是也。 |
龍泉疽 |
|
棉花瘡─即楊梅瘡是也。 |
婦人等症四圖
[编辑]https://library.ctext.org/02093486.cn/02093486.cn_0202.png鈕扣風
https://library.ctext.org/02093486.cn/02093486.cn_0203.png乳巖─中空似巖,穴邊腫若泛蓮;真死候也。
https://library.ctext.org/02093486.cn/02093486.cn_0204.png紅腫發熱疼痛者是也。
https://library.ctext.org/02093486.cn/02093486.cn_0205.png堅硬腐爛者是也。
嬰兒等症二圖
[编辑]https://library.ctext.org/02093486.cn/02093486.cn_0206.png赤遊丹─紅如云形者是也。
https://library.ctext.org/02093486.cn/02093486.cn_0207.png走馬疽-牙根黑腐,見爛者是也。
癰疽諸症瘡名十律
[编辑]其一
[编辑]背之左右謂疽癰,手膀肩臂亦相同,肺疽居右癰居左,蜂癰左右近喉咙。耳後右爲銳毒看,夭疽左耳後相逢,左右兩肩名搭手,井疽正發在心中。
其二
[编辑]流注牵藤六七成,發於心上止臍平,脇疽生在脇胑下,陰疽大體近箕門。穿踝疽穿孤拐下,腳氣原來腳底生,左爲便毒右魚口,鶴膝風從膝眼成。
其三
[编辑]肩下癰臑腋下疽,喉咙上下氣癰醫,當脉兑疽君可記,三寸相離穿骨基。紅絲疔從手上起,蛾子喉風口内隨,腎疽當腎生左右,三里穴發附陰疽。
其四
[编辑]離臍四寸爲嚇癰,再高三寸號幽癰,腸癰還從臍突起,胸疽乳上心肺中。合谷一疔名虎口,蛇頭魚肚指頭逢,腦後一疽名玉枕,莫作如常一样同。
其五
[编辑]肩疽乐疽居右手,石榴離肘上三分,左玄陰右襠疽發,咬骨陰包穴上生。淵疽腎上腿附骨,佛頂疽生腦頂門,人世毒瘡當切記,敢交患者即安生。
其六
[编辑]顴骨爲疔脣上疽,鬢邊所發亦疽醫,眉中鳳眉防侵腦,黑疔耳内不爲奇。鼻内生疔當速療,透腦原來髮際基,眉尾瘭疽能大毒,頰疔魚眼近腮齊。
其七
[编辑]馬刀瘰癧氣癭瘡,一氣生來在頸項,虎毒龍泉脣上下,對口原來髮下藏。牙根脣上癰莫異,牙下生之疽一行,頂牙缝𥥛爲疔治,休作人間容易瘡。
其八
[编辑]心肝脾肺腎癰疽,當看胸中穴道醫,更有黃頭并白泡,發無定處速如飛。左爲坐馬右下馬,尾骨頭尖鸛口疑,此物殺人能致命,火急攻醫切莫遲。
其九
[编辑]婦人之乳有數種,高腫爲癰堅硬疽,還有乳巖真惡症,腫如頑石破如墟。鈕叩之風生頸項,裙帶風瘡腳下需,又有濕臁瘡等疾,總生下腿上安居。
其十
[编辑]嬰兒走馬爛牙疳,黑腐沿開臭不堪,赤遊丹毒渾身到,鵝口瘡苔滿口漫。風瘡奶癬多搔癢,血灌膿窠痛欠安,還有心脾治熱症,口疳重舌一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