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明成祖文皇帝實錄/卷0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 大明成祖文皇帝實錄
卷六
卷七 

二年[编辑]

正月[编辑]

○丙寅[编辑]

朔。 上至蔚州,城守不下。指揮李誠號「沖天李」者倉卒城外,走匿水溝中,士卒搜得之。 上釋之。誠願獻城自效,遂遣歸城中。人不從,執誠囚之。諸將候誠不至,遂欲攻城。 上曰:「觀其守備,非旬日不能拔。兵鈍威挫,難以符志。當用智取之。」其城外舊有敵台,台有樓,駕飛橋跨接城。橋毀而台存。我軍因以為蔽。遂命每卒具一布囊,以土實之,自台上推下,將積疊其城齊,乘之而入。積疊將成,以霹靂車飛石擊城中。城中恟懼,將王忠、李遠等城舉降。即下,令禁侵擾,軍士入城肅然,一毫無犯。

二月[编辑]

○丙申[编辑]

朔。

○丁酉[编辑]

命肅州衛指揮同知王忠率其精銳軍隨攻大同。

○丁未[编辑]

韃靼國公趙脫列幹、司徒趙灰鄰帖木兒、司徒劉哈剌帖木兒自沙漠率眾來歸,賜賚有差。

○癸丑[编辑]

諜報胡寇將侵邊, 上遣書諭韃靼可汗坤帖木兒,並諭瓦剌王猛哥帖木兒等,曉以禍福。

我師攻大同,李景隆果來援,引軍出紫荊關。 上率師由居庸關回,景隆軍凍餒死者甚眾,墮指者什二三,棄鎧伏於道不可勝計。

○癸亥[编辑]

李景隆遣人齎書來請息兵,而書詞驕蹇不遜。 上以示諸將,諸將皆怒。 上曰:「九江,人奴耳,何足怒?」賜書答之曰:「覽書知無恙,甚善。但書詞何其虛誕矯餙、而矜高誇大也。夫『言貴以誠、貴論理』,誠斯無往不孚理,斯無往不服。予太祖高皇帝之子,汝太祖高皇帝之甥,至親也。吾所為是非曲直,上有天地、有宗廟神明昭鑑之,下有群臣、有一國軍民共見之,而至親乃不見不知,可乎?大抵今日之事,為權奸之勢所脅,雖天子尚在其掌握,凡是非邪正了然明白者,皆移易變置以眩惑之。自天子以下,惟其言之聽;生殺予奪,惟其所欲惡。予不素不能謟事權奸,故今日必欲見害。雖天子不能不從之爾,亦不免為所驅迫而來也,然亦為所驅迫者屈於其勢,而己之力不足也。若汝之心,彼固不能迫而昏之也。今反覆來書,是汝心亦為所昏乎?何其虛誕驕餙而無誠,矜高誇大而無理歟?!權奸所指予罪凡八,其六事皆予遵承祖訓而行於皇考之世者,何圖今日反以為罪乎?其一謂『第二子高煦擅笞驛吏』固是過矣,而遂指為父子不軌,其亦可以服人乎?其一謂予『招納異人術士』,此尤是茫無聲影、凌虛駕誕之說,天地鬼神其可欺乎?以此而輒加之極惡大罪,勢壓威迫將戕其一家,權奸所為毒切如此,故自救之計不容已也。爾今言欲息兵,固上合天心、下合人心矣。然當明兵禍實始於誰,明其所始而一言以弭之,孰不忻願?而凡事有本有末,為之必自其本,庶幾可成。今權奸肇兵禍之本也,誠欲弭兵必自去權奸。始權奸去,則朝廷清明;朝廷清明,則上下之情通;上下之情通,則兵不待言而自弭矣。汝不思此,而但盛稱謀臣之精、勇士之眾、甲馬之富,強傲自矜大以為泰山壓雞子之勢,此固權奸所恃以肇禍者,而汝亦同之。汝亦愚矣哉!夫區區北平一隅之眾,不足以當天下之力,三尺童子知其然也。然師行有以忠為勇、以義為壯、以仁為勝者,亦有恃眾而复好矯而敗者,初不繫人之眾寡,力之強弱也。況今天下謀臣勇將,素受皇考之恩,而於今嫉權奸之跋扈、憫​​宗室之無辜者,所在有之,故臨戰之際,倒戈來歸已數万人。雖卻之不納、遣之不去,助謀效力、翕然同心,吾何足以得此哉?蓋忠義之心,人人所同,則汝所哆然以自矜大者,又可終恃乎?此蓋因汝誇詐,聊為言之,然不足深辯,但當推誠以明今日之事理,夫吾所欲去者惟奸臣齊泰、黃子澄數輩耳。去之而使紀綱政令一出於天子,朝廷清肅,宗社奠安,悉复皇考之舊,即歸守藩屏,永祗臣職,非敢萌分毫踰分之望,此吾之誠心也。如固匿權奸,不去禍本,而惟欲吾之眾,豈獨吾心所不能從,將士忠義之憤,其肯從乎?懇懇之心惟在於此,前嘗兩奏書於朝,敷訴中悃,悉不賜答。此必奸臣慮非己利,邀截蔽匿,不以上聞。今備錄往爾觀之,如汝不惑於權奸之所迫,而能篤念我皇考之大德、宗社之大計、以及予至親之誼,則以密聞於朝,達予之誠於上聽。上處之若爾惟知有奸臣、不復他念,即無益之書。繼今宜絕,遂以兵刃見加。予亦不得而辭避矣。其亮之。」

○乙丑[编辑]

 上遣二郡王高煦三郡王高燧祭陳亡將士命世子厚卹其家又命來降指揮耿孝等分詣鄭村埧等處收骸骨十餘萬聚瘞於北山之麓封樹其墓而嚴禁樵牧仍遣孝祭之上親製文勒石以志曰:嗚呼昔我太祖高皇帝起布衣提三尺劍掃除禍亂平定天下爾諸將士俱從南征北伐略地攻城櫛風沐雨宣力效勞共成我國家大業勳績茂矣茲者奸臣濁亂朝綱同謀不軌欲領鴻業而先滅諸王以翦其藩屏故調發將士被堅執銳列陣成行加害於我不得已為自救之計率兵敵之而我將士思太祖高皇帝大恩忘生捨死忠誠通感神明昭鑑雖眾寡不侔而所向克捷尚念陣亡將士上非朝廷之所命下非有切己之怨仇徒為奸臣所驅迫而斃於矢石鋒刃之下哀哉何辜以遵釋典命僧修齊誦經資其冥福其骸骨棄露草野今官收瘞於北山之麓封土樹木以堅其藏仍勒石墓側昭示久​​遠而係以銘曰:天地之德生物而已保合太和生生無止惟聖則之遇物無私一視同仁子育春滋哀彼之傷若己之疾無死驅死巨蠹之賊緬維古禮埋胔以時不俾暴露仁政之施嗚呼爾眾國之忠良奸臣肆毒甚於虎狼死於戰陣曾不爾戚我心孔傷恆焉爾惕念爾骸骨棄於草野日炙雨淋我豈忍也拾而聚之窀穸於斯魄其安矣魂其妥而惟石崟崟勒銘山河維千萬世其永不磨。

三月[编辑]

○丙寅[编辑]

朔。大閱武臣,有為權奸所黜不來歸者復其職。

四月[编辑]

○丙申[编辑]

朔。李景隆軍德州郭英吳杰等軍政定漸移近北朝廷先命中官齎璽書賜景隆斧鉞俾專征伐中官渡江大雷風雨壞舟璽書斧鉞皆沉於水至复賜之景隆受之益驕恣奢僣麾下謟事之如君臣禮遂無忌憚云。

○丁丑[编辑]

 上召諸將議出兵迎敵。

○庚子[编辑]

祃遂出師。

○辛丑[编辑]

營於城南馬駒橋。

○壬寅[编辑]

移營武清遣諜者趨德州真定覘敵。

○癸丑[编辑]

諜報李景隆軍過河間,前鋒已至白溝河。郭英等軍過保定,期於白溝河合勢而來。我師遂駐固安。

○乙卯[编辑]

 上諭諸將曰:「李九江志大而無謀,喜專而違眾;郭英老邁退縮;平安愎而自用;胡觀驕縱不治;吳杰懦而無斷——數子皆匹夫,徒恃其眾耳。眾豈可恃?眾而無紀律,則易亂。且擊前,後或不知;擊左,而右不相應。徒多何益?今彼將率不專,政令不壹,紀律不肅,分數不明,拜者鄭村埧之敗,如風行草偃,其士卒非不多也。大抵將為三軍司命,將志衰則三軍之勇不奮,其甲兵雖多、糧餉雖富,適足為吾之資耳。爾等但秣馬礪兵,聽吾指麾。《兵法》曰『識眾寡之用者勝』,吾策之審矣。第患爾等過殺,當謹以為戒。」即日度土馬河,營於蘇家橋。是夜大雨,平地水深二尺,及 上臥榻。迨旦,兵端有火光如球擊燁燁相上下,金鉄錚錚作聲,弓弦皆鳴,將士皆奮欲戰。

○己未[编辑]

 上復以不得已舉兵之故,祝告於天。方告,有神爵五色飛駐旗竿之首。告畢,向西北而去。 上曰:「此神靈告我所向也。必有大捷。」遂率諸軍由西北循河而進,先令百騎於白溝河東震炮。日午,大軍度河過。平安伏兵騎萬餘於河側。 上曰:「平安,竪子耳。往從吾出師塞北,頗識吾用兵,故敢為前鋒。吾今日破之,要使其心膽俱喪!」 上先以百餘騎薄之,將交鋒遽卻以誘之。安軍動而陣亂,我軍馳進。 上率數十騎突出其後,夾擊之。安軍大敗,斬首五千餘級,生擒都指揮何清,獲馬三千餘匹。時李景隆、胡觀、郭英、吳杰等合軍六十萬,號百萬,列陣以待我師。進薄之,景隆等稍動, 上以數十騎馳入其陣,將士奮躍而從,敵人馬辟易,我師乘之,斬首無算。時以瞑不辨人,猶戰未已,敵軍中舉火器時閃爍有光,我師望見其明甲,輒擊之。敵藏火器於地,其所謂「一窠蜂」、「揣馬丹」者,著人馬皆穿,而我軍俱無所傷。時夜深各收軍還營。 上親殿後,從者惟三騎。逑所營處, 上下馬視河流辨東西,營在上流,遂度河,稍增至七騎。是夜,營白溝河北,令軍士秣馬蓐食,俟旦畢度。時敵有胡騎三百來降,上令宿衛。我胡騎指揮省吉悉令解甲釋兵而休,既而盡殺之。黎明, 上問「胡騎降者安在?」省吉曰:「臣慮其變詐,倉卒不及請命,已殺之矣。」 上大怒曰:「降者當推誠受之,豈可涉疑而殺之?!降者見殺,誰復樂歸我哉?且殺無罪三百人,縱無陽報,必有陰譴。昔李廣殺降,終不封侯。爾之功名,由此不顯矣。」

○庚申[编辑]

我軍度河景隆等軍橫亙數十里上列陣以當之開合數四敵疑不敢進 上諭諸將曰:昨日之戰我觀敵如兒戲耳今敵雖眾不過日中必破之眾踴躍爭奮後軍房寬先與敵交戰不利 上率精銳赴之所向皆靡斬敵驍將瞿能父子及其精卒萬餘人先是戒中軍張玉左軍朱能等曰:必先推敵鋒繼以馬步齊進乃令都指揮丘福等以萬餘騎衝其中堅不動 上以精銳數十突入敵軍左掖殺傷甚眾敵勢披靡莫敢嬰鋒乃麾張玉朱能丘福等馬步齊進人自為戰勇氣百倍 上遙見我後軍陣塵起曰:此敵人乘我後也乃以七十騎馳赴之遇敵二萬與戰連擊殺其數十人稍卻數十步而止須臾复馳入敵陣擊殺數十人進退如是百餘合殺复甚眾左右曰:敵眾我寡難與持久宜就我軍並力擊之 上曰:敵精銳盡在此故吾獨當之使諸將得以致力於彼若往就我軍彼亦合力形勢相懸數倍我眾殆難破矣於是複進戰不已敵眾飛矢如注上所乘馬凡三易三被創所射矢三服皆盡乃提劍左右奮擊劍鋒缺折不堪擊乃稍卻敵來逼而限以二堤上复馳馬越堤逆之佯以鞭招後敵疑有伏不敢越堤而止遂相持 上曰:吾不進敵不速破乃易劍以勁騎繞出敵後突入馳擊敵勢少動遂敗棄戈而走須臾敵大軍亦敗奔北之聲如雷遂追擊至其營會旋風折其大將旗幟眾大亂我軍乘風縱火燔其營煙焰漲天郭英等潰而西李景隆等潰而南棄輜重器械孳畜不可勝計所賜斧鉞皆得之斬首數万級溺死十餘萬追至雄縣月樣橋殺溺蹂躪死者復數万橫屍百餘石降者十餘萬悉放遣之李景隆單騎走德州。

○壬戌[编辑]

我軍乘勝進取德州。

五月[编辑]

○乙丑[编辑]

朔。

○辛未[编辑]

李景隆聞我軍且至,拔德州之眾宵遁。

○癸酉[编辑]

命陳亨張信入德州籍吏民收府庫得糧儲百餘萬山東軍民以牛酒迎謁軍門絡繹不絕 上不受慰勞而遣之禁軍士無侵掠李景隆奔濟南。

○丙子[编辑]

 上諭諸將曰:「李景隆在濟南收集敗亡,今乘勝追襲之,勢必瓦解。」

○丁丑[编辑]

留陳旭守德州。 上率師往濟南。

○己卯[编辑]

至禹城北二十五里駐營日晡倍道而進詰旦至濟南李景隆眾十餘萬倉卒布陣未定 上以請騎赴之左右控 上馬諫勿進 上曰:迅雷之下其勢不及掩耳既敗景隆餘不可緩彼布陣若定則難猝破遂進擊之大敗景隆斬首萬餘級獲馬萬七千餘匹景隆單騎遁餘眾悉降盡散遣之濟南城守不下 上命諸將攻之。

○辛巳[编辑]

堤水灌濟南城。

○壬午[编辑]

下令募忠義勇敢之士。應募者甚眾。

  ↑返回頂部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