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明成祖文皇帝实录/卷006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五 大明成祖文皇帝实录
卷六
卷七 

二年[编辑]

正月[编辑]

○丙寅[编辑]

朔。 上至蔚州,城守不下。指挥李诚号“冲天李”者仓卒城外,走匿水沟中,士卒搜得之。 上释之。诚愿献城自效,遂遣归城中。人不从,执诚囚之。诸将候诚不至,遂欲攻城。 上曰:“观其守备,非旬日不能拔。兵钝威挫,难以符志。当用智取之。”其城外旧有敌台,台有楼,驾飞桥跨接城。桥毁而台存。我军因以为蔽。遂命每卒具一布囊,以土实之,自台上推下,将积叠其城齐,乘之而入。积叠将成,以霹雳车飞石击城中。城中恟惧,将王忠、李远等城举降。即下,令禁侵扰,军士入城肃然,一毫无犯。

二月[编辑]

○丙申[编辑]

朔。

○丁酉[编辑]

命肃州卫指挥同知王忠率其精锐军随攻大同。

○丁未[编辑]

鞑靼国公赵脱列干、司徒赵灰邻帖木儿、司徒刘哈剌帖木儿自沙漠率众来归,赐赉有差。

○癸丑[编辑]

谍报胡寇将侵边, 上遣书谕鞑靼可汗坤帖木儿,并谕瓦剌王猛哥帖木儿等,晓以祸福。

我师攻大同,李景隆果来援,引军出紫荆关。 上率师由居庸关回,景隆军冻馁死者甚众,堕指者什二三,弃铠伏于道不可胜计。

○癸亥[编辑]

李景隆遣人赍书来请息兵,而书词骄蹇不逊。 上以示诸将,诸将皆怒。 上曰:“九江,人奴耳,何足怒?”赐书答之曰:“览书知无恙,甚善。但书词何其虚诞矫餙、而矜高夸大也。夫‘言贵以诚、贵论理’,诚斯无往不孚理,斯无往不服。予太祖高皇帝之子,汝太祖高皇帝之甥,至亲也。吾所为是非曲直,上有天地、有宗庙神明昭鉴之,下有群臣、有一国军民共见之,而至亲乃不见不知,可乎?大抵今日之事,为权奸之势所胁,虽天子尚在其掌握,凡是非邪正了然明白者,皆移易变置以眩惑之。自天子以下,惟其言之听;生杀予夺,惟其所欲恶。予不素不能謟事权奸,故今日必欲见害。虽天子不能不从之尔,亦不免为所驱迫而来也,然亦为所驱迫者屈于其势,而己之力不足也。若汝之心,彼固不能迫而昏之也。今反复来书,是汝心亦为所昏乎?何其虚诞骄餙而无诚,矜高夸大而无理欤?!权奸所指予罪凡八,其六事皆予遵承祖训而行于皇考之世者,何图今日反以为罪乎?其一谓‘第二子高煦擅笞驿吏’固是过矣,而遂指为父子不轨,其亦可以服人乎?其一谓予‘招纳异人术士’,此尤是茫无声影、凌虚驾诞之说,天地鬼神其可欺乎?以此而辄加之极恶大罪,势压威迫将戕其一家,权奸所为毒切如此,故自救之计不容已也。尔今言欲息兵,固上合天心、下合人心矣。然当明兵祸实始于谁,明其所始而一言以弭之,孰不忻愿?而凡事有本有末,为之必自其本,庶几可成。今权奸肇兵祸之本也,诚欲弭兵必自去权奸。始权奸去,则朝廷清明;朝廷清明,则上下之情通;上下之情通,则兵不待言而自弭矣。汝不思此,而但盛称谋臣之精、勇士之众、甲马之富,强傲自矜大以为泰山压鸡子之势,此固权奸所恃以肇祸者,而汝亦同之。汝亦愚矣哉!夫区区北平一隅之众,不足以当天下之力,三尺童子知其然也。然师行有以忠为勇、以义为壮、以仁为胜者,亦有恃众而复好矫而败者,初不系人之众寡,力之强弱也。况今天下谋臣勇将,素受皇考之恩,而于今嫉权奸之跋扈、悯​​宗室之无辜者,所在有之,故临战之际,倒戈来归已数万人。虽却之不纳、遣之不去,助谋效力、翕然同心,吾何足以得此哉?盖忠义之心,人人所同,则汝所哆然以自矜大者,又可终恃乎?此盖因汝夸诈,聊为言之,然不足深辩,但当推诚以明今日之事理,夫吾所欲去者惟奸臣齐泰、黄子澄数辈耳。去之而使纪纲政令一出于天子,朝廷清肃,宗社奠安,悉复皇考之旧,即归守藩屏,永祗臣职,非敢萌分毫逾分之望,此吾之诚心也。如固匿权奸,不去祸本,而惟欲吾之众,岂独吾心所不能从,将士忠义之愤,其肯从乎?恳恳之心惟在于此,前尝两奏书于朝,敷诉中悃,悉不赐答。此必奸臣虑非己利,邀截蔽匿,不以上闻。今备录往尔观之,如汝不惑于权奸之所迫,而能笃念我皇考之大德、宗社之大计、以及予至亲之谊,则以密闻于朝,达予之诚于上听。上处之若尔惟知有奸臣、不复他念,即无益之书。继今宜绝,遂以兵刃见加。予亦不得而辞避矣。其亮之。”

○乙丑[编辑]

 上遣二郡王高煦三郡王高燧祭陈亡将士命世子厚恤其家又命来降指挥耿孝等分诣郑村埧等处收骸骨十馀万聚瘗于北山之麓封树其墓而严禁樵牧仍遣孝祭之上亲制文勒石以志曰:呜呼昔我太祖高皇帝起布衣提三尺剑扫除祸乱平定天下尔诸将士俱从南征北伐略地攻城栉风沐雨宣力效劳共成我国家大业勋绩茂矣兹者奸臣浊乱朝纲同谋不轨欲领鸿业而先灭诸王以翦其藩屏故调发将士被坚执锐列阵成行加害于我不得已为自救之计率兵敌之而我将士思太祖高皇帝大恩忘生舍死忠诚通感神明昭鉴虽众寡不侔而所向克捷尚念阵亡将士上非朝廷之所命下非有切己之怨仇徒为奸臣所驱迫而毙于矢石锋刃之下哀哉何辜以遵释典命僧修齐诵经资其冥福其骸骨弃露草野今官收瘗于北山之麓封土树木以坚其藏仍勒石墓侧昭示久​​远而系以铭曰:天地之德生物而已保合太和生生无止惟圣则之遇物无私一视同仁子育春滋哀彼之伤若己之疾无死驱死巨蠹之贼缅维古礼埋胔以时不俾暴露仁政之施呜呼尔众国之忠良奸臣肆毒甚于虎狼死于战阵曾不尔戚我心孔伤恒焉尔惕念尔骸骨弃于草野日炙雨淋我岂忍也拾而聚之窀穸于斯魄其安矣魂其妥而惟石崟崟勒铭山河维千万世其永不磨。

三月[编辑]

○丙寅[编辑]

朔。大阅武臣,有为权奸所黜不来归者复其职。

四月[编辑]

○丙申[编辑]

朔。李景隆军德州郭英吴杰等军政定渐移近北朝廷先命中官赍玺书赐景隆斧钺俾专征伐中官渡江大雷风雨坏舟玺书斧钺皆沉于水至复赐之景隆受之益骄恣奢僣麾下謟事之如君臣礼遂无忌惮云。

○丁丑[编辑]

 上召诸将议出兵迎敌。

○庚子[编辑]

祃遂出师。

○辛丑[编辑]

营于城南马驹桥。

○壬寅[编辑]

移营武清遣谍者趋德州真定觇敌。

○癸丑[编辑]

谍报李景隆军过河间,前锋已至白沟河。郭英等军过保定,期于白沟河合势而来。我师遂驻固安。

○乙卯[编辑]

 上谕诸将曰:“李九江志大而无谋,喜专而违众;郭英老迈退缩;平安愎而自用;胡观骄纵不治;吴杰懦而无断——数子皆匹夫,徒恃其众耳。众岂可恃?众而无纪律,则易乱。且击前,后或不知;击左,而右不相应。徒多何益?今彼将率不专,政令不壹,纪律不肃,分数不明,拜者郑村埧之败,如风行草偃,其士卒非不多也。大抵将为三军司命,将志衰则三军之勇不奋,其甲兵虽多、粮饷虽富,适足为吾之资耳。尔等但秣马砺兵,听吾指麾。《兵法》曰‘识众寡之用者胜’,吾策之审矣。第患尔等过杀,当谨以为戒。”即日度土马河,营于苏家桥。是夜大雨,平地水深二尺,及 上卧榻。迨旦,兵端有火光如球击烨烨相上下,金铁铮铮作声,弓弦皆鸣,将士皆奋欲战。

○己未[编辑]

 上复以不得已举兵之故,祝告于天。方告,有神爵五色飞驻旗竿之首。告毕,向西北而去。 上曰:“此神灵告我所向也。必有大捷。”遂率诸军由西北循河而进,先令百骑于白沟河东震炮。日午,大军度河过。平安伏兵骑万馀于河侧。 上曰:“平安,竖子耳。往从吾出师塞北,颇识吾用兵,故敢为前锋。吾今日破之,要使其心胆俱丧!” 上先以百馀骑薄之,将交锋遽却以诱之。安军动而阵乱,我军驰进。 上率数十骑突出其后,夹击之。安军大败,斩首五千馀级,生擒都指挥何清,获马三千馀匹。时李景隆、胡观、郭英、吴杰等合军六十万,号百万,列阵以待我师。进薄之,景隆等稍动, 上以数十骑驰入其阵,将士奋跃而从,敌人马辟易,我师乘之,斩首无算。时以瞑不辨人,犹战未已,敌军中举火器时闪烁有光,我师望见其明甲,辄击之。敌藏火器于地,其所谓“一窠蜂”、“揣马丹”者,著人马皆穿,而我军俱无所伤。时夜深各收军还营。 上亲殿后,从者惟三骑。逑所营处, 上下马视河流辨东西,营在上流,遂度河,稍增至七骑。是夜,营白沟河北,令军士秣马蓐食,俟旦毕度。时敌有胡骑三百来降,上令宿卫。我胡骑指挥省吉悉令解甲释兵而休,既而尽杀之。黎明, 上问“胡骑降者安在?”省吉曰:“臣虑其变诈,仓卒不及请命,已杀之矣。” 上大怒曰:“降者当推诚受之,岂可涉疑而杀之?!降者见杀,谁复乐归我哉?且杀无罪三百人,纵无阳报,必有阴谴。昔李广杀降,终不封侯。尔之功名,由此不显矣。”

○庚申[编辑]

我军度河景隆等军横亘数十里上列阵以当之开合数四敌疑不敢进 上谕诸将曰:昨日之战我观敌如儿戏耳今敌虽众不过日中必破之众踊跃争奋后军房宽先与敌交战不利 上率精锐赴之所向皆靡斩敌骁将瞿能父子及其精卒万馀人先是戒中军张玉左军朱能等曰:必先推敌锋继以马步齐进乃令都指挥丘福等以万馀骑冲其中坚不动 上以精锐数十突入敌军左掖杀伤甚众敌势披靡莫敢婴锋乃麾张玉朱能丘福等马步齐进人自为战勇气百倍 上遥见我后军阵尘起曰:此敌人乘我后也乃以七十骑驰赴之遇敌二万与战连击杀其数十人稍却数十步而止须臾复驰入敌阵击杀数十人进退如是百馀合杀复甚众左右曰:敌众我寡难与持久宜就我军并力击之 上曰:敌精锐尽在此故吾独当之使诸将得以致力于彼若往就我军彼亦合力形势相悬数倍我众殆难破矣于是复进战不已敌众飞矢如注上所乘马凡三易三被创所射矢三服皆尽乃提剑左右奋击剑锋缺折不堪击乃稍却敌来逼而限以二堤上复驰马越堤逆之佯以鞭招后敌疑有伏不敢越堤而止遂相持 上曰:吾不进敌不速破乃易剑以劲骑绕出敌后突入驰击敌势少动遂败弃戈而走须臾敌大军亦败奔北之声如雷遂追击至其营会旋风折其大将旗帜众大乱我军乘风纵火燔其营烟焰涨天郭英等溃而西李景隆等溃而南弃辎重器械孳畜不可胜计所赐斧钺皆得之斩首数万级溺死十馀万追至雄县月样桥杀溺蹂躏死者复数万横尸百馀石降者十馀万悉放遣之李景隆单骑走德州。

○壬戌[编辑]

我军乘胜进取德州。

五月[编辑]

○乙丑[编辑]

朔。

○辛未[编辑]

李景隆闻我军且至,拔德州之众宵遁。

○癸酉[编辑]

命陳亨張信入德州籍吏民收府庫得糧儲百餘萬山東軍民以牛酒迎謁軍門絡繹不絕 上不受慰勞而遣之禁軍士無侵掠李景隆奔濟南。

○丙子[编辑]

 上谕诸将曰:“李景隆在济南收集败亡,今乘胜追袭之,势必瓦解。”

○丁丑[编辑]

留陈旭守德州。 上率师往济南。

○己卯[编辑]

至禹城北二十五里驻营日晡倍道而进诘旦至济南李景隆众十馀万仓卒布阵未定 上以请骑赴之左右控 上马谏勿进 上曰:迅雷之下其势不及掩耳既败景隆馀不可缓彼布阵若定则难猝破遂进击之大败景隆斩首万馀级获马万七千馀匹景隆单骑遁馀众悉降尽散遣之济南城守不下 上命诸将攻之。

○辛巳[编辑]

堤水灌济南城。

○壬午[编辑]

下令募忠义勇敢之士。应募者甚众。

  ↑返回顶部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