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笑軒逸稿/年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世系圖 大笑軒先生年譜
1769年
卷一

皇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中宗大王三十二年丁酉二月五日甲寅。丑時先生生于咸安郡西院北洞第。初。先生五代祖漁溪先生始卜居于此。子孫世家焉。

十七年中宗三十三年戊戌先生二歲

十八年中宗三十四年己亥先生三歲

十九年中宗三十五年庚子先生四歲

二十年中宗三十六年辛丑先生五歲

二十一年中宗三十七年壬寅先生六歲

二十二年中宗三十八年癸卯先生七歲○先生自五六歲時。形貌秀異。胸次軒豁。能屬文。有人行大路。犬吠門前之句。人稱其遠器。

二十三年中宗三十九年甲辰先生八歲○有咏蝸牛詩云。遇陰之天出。遇陽之天縮。有家常負行。有角不能觸。參奉公大奇之。

二十四年仁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九歲就學於隱君子鄭斗先生先生受業。不勞提誨。曉達文義。鄭公嘖嘖稱之。同學中有誣訐同類者。先生嫉之。爲能辨明於師前。學徒稱服。○鄭公。隱君子也。語在許文正公眉叟記言。

二十五年明宗大王元年丙午先生十歲

二十六年明宗二年丁未先生十一歲

二十七年明宗三年戊申先生十二歲

二十八年明宗四年己酉先生十三歲五月。遭王父監察公喪。先生侍參奉公。不離殯側。躬助奠獻。執禮如成人。

二十九年明宗五年庚戌先生十四歲正月。遭王母柳夫人喪。侍側執事。一如王父喪。

三十年明宗六年辛亥先生十五歲六月。魁晉州夏課。因擢發解。

三十一年明宗七年壬子先生十六歲春。赴南省。因留受業於上舍申公弘國。申公。先生佔姑夫也。申公不以凡兒視先生。待之必以禮。申判府事磼等。亦以童子同游。自視缺然難及。

三十二年明宗八年癸丑先生十七歲秋還庭

三十三年明宗九年甲寅先生十八歲○先生聰明過人。過眼輒記。經史子集。凡諸禮文制度。無不融解。爲文操筆立就。滔滔若不思。人皆傳誦。

三十四年明宗十年乙卯先生十九歲

三十五年明宗十一年丙辰先生二十歲

三十六年明宗十二年丁巳先生二十一歲秋。捷鄕解。

三十七年明宗十三年戊午先生二十二歲秋。中生員會試二等。第二十二人。冬。聘夫人全義李氏。左參贊俊民之女。李公嘗語人曰。東國人物。盡爲吾家有。蓋自多其得先生爲壻也。

三十八年明宗十四年己未先生二十三歲春。謁南冥曺先生。先生外舅李公。卽南冥姊子也。先生自是。出入門屏。講問不怠。十一月。子英海生。

三十九年明宗十五年庚申先生二十四歲

四十年明宗十六年辛酉先生二十五歲

四十一年明宗十七年壬戌先生二十六歲

四十二年明宗十八年癸亥先生二十七歲二月九日丁母夫人姜氏憂先生晝夜哀毁。幾至滅性。卜葬于下林洞卯向之原。廬于墓下。定省于參奉公。雖大雨雪。亦不廢。

四十三年明宗十九年甲子先生二十八歲二月。行練祭。猶居廬。

四十四年明宗二十年乙丑先生二十九歲

四十五年明宗二十一年丙寅先生三十歲二月。陪南冥先生會斷俗寺。時李龜巖楨。以順天府使來。相與會話。講論義理。三月。陪南冥,玉溪兩先生。訪葛川林先生兄弟。同遊玉山洞。盧玉溪名禛。先生姊夫士訓之父也。先生往來門下。葛川名薰。南冥道義交也。○時河覺齋沆,河寧無成應圖,李茅村瀞亦隨之。到玉溪精舍。邀姜介庵翼。一宵會話。明日同向安陰。葛川使弟瞻慕堂芸來迎中路。至葛川第。討論性學。因約觀三洞山水。先遊猿鶴。次至長水寺。次至玉山洞而還。九月。子英漢生。

穆宗隆慶元年明宗二十二年丁卯先生三十一歲

二年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三十二歲

三年宣祖二年己巳先生三十三歲

四年宣祖三年庚午先生三十四歲十二月。子英混生。○八日。丁參奉公憂。先生誠孝出於天性。事親色養。得其懽心。及有疾。身自湯劑。至廢寢食。前後遭喪。歛殯葬祭。一依古禮。三年居廬。號哭泣血。哀毁踰節。人皆憂其不能支朝夕。

五年宣祖四年辛未。先生三十五歲居廬。撰先考妣墓表立石。鐫于望柱石云。作鎭百世。恒存肅敬之心。爲標千年。俾無樵牧之患。

六年宣祖五年壬申。先生三十六歲居廬。

神宗萬曆元年宣祖六年癸酉先生三十七歲二月。服闋。先生居喪之節奉先之道出於至誠以至。日用言爲模範一世人皆化之秋。以太學薦。除安奇道察訪。安奇道。在安東府城西五里。先是時宰聞先生行義。屢欲官之。先生以離親遠游爲悶。固辭之。及夫親歿之後。尤無榮進之意。而第以安奇近於陶山。與退門諸賢。有講劘之益。故至是僶勉就職。

二年宣祖七年甲戌。先生三十八歲謁廬江書院。時退陶李先生卒已五年。先生深恨其不及摳衣。而安東士林就廬江白蓮寺基刱書院以祀之。先生往來參謁。日與退陶門弟金鶴峯誠一,柳西厓成龍,權松巖好文,南賁趾致利諸賢。追隨講論不怠。

三年宣祖八年乙亥。先生三十九歲在安奇。

四年宣祖九年丙子。先生四十歲從宣慰使。送日本使僧玄蘇。宣慰使與玄蘇。以詩相和。玄蘇甚慢易之。及得先生詩。玄蘇掛之壁上。再拜讀之。先生詩云。宗道其名字伯由。醒無思慮醉無愁。有時吐氣虹霓直。萬丈光輝翳斗牛。

五年宣祖十年丁丑。先生四十一歲在安奇。○訪權松巖

六年宣祖十一年戊寅先生四十二歲八月。哭盧玉溪。時玉溪以吏曹判書卒于京師先生迎櫬境上有祭文魁左道東堂發解○與權松巖諸公。泛舟廬江。有一絶

七年宣祖十二年己卯。先生四十三歲在安奇。

八年宣祖十三年庚辰。先生四十四歲三月。哭南賁趾。賁趾名致利。字義仲。先生與賁趾。結爲道義交。至是哭甚慟。其葬也。購工治石。以西厓所撰墓表。刻豎焉。○先生在官。淸潔爲治。勤儉寬恕。終始如一。吏卒信愛之。○按西厓先生傳言。某爲安奇察訪。與余遊甚款云。則先生在安奇。與陶山及門諸賢。往來講劘。以成就德業。不但西厓一人而已。意先生不卑小官。淹滯八年者。必有所自得而自樂者。蓋雖未及親炙於陶山。而與聞旨訣者深矣。惜其文籍湮沒。無從以考其詳。今附見於此。

九年宣祖十四年辛巳。先生四十五歲陞司䆃寺直長。移尙瑞院直長。

十年宣祖十五年壬午。先生四十六歲授通禮院引儀。轉掌隸院司評。簿牒盈案。爭訟滿庭。而先生剖決如流。人自以無冤。供職一歲。咸稱其能。

十一年宣祖十六年癸未。先生四十七歲除陽智縣監。時。朝廷擬拜持平。而有持之者。除是縣。縣畿內弊邑。先生誠心撫字。極力祛弊。政淸如水。賦均如衡。民皆安之。

十二年宣祖十七年甲申。先生四十八歲因廉使啓。賜表裏。御史褒啓云居官淸潔役民平恕與柳謙菴應見書。謙菴名雲龍。時任仁同縣。先生書云。民田水。官舍火。公之爲政。在於水火之間。何似陽山太守飮白酒插黃花。逢人輒大笑。

十三年宣祖十八年乙酉先生四十九歲秋。棄官歸。

十四年宣祖十九年丙戌。先生五十歲除聞慶縣監。邑殘如陽智。先生字牧如前。而事之不可以私恕者。則淸嚴幷至。吏民畏愛。不敢欺慢。

十五年宣祖二十年丁亥先生五十一歲春。因事罷。自洛東江泛舟歸。○四月。遭長子英海喪。先生嘗稱其孝悌秋。拜漢城府參軍。以子服不赴冬。除金溝縣令。先生以天恩稠疊。僶勉赴任。

十六年宣祖二十二年戊子。先生五十二歲在金溝。先生坐衙無爲。淸風凜然。而其法令之峻密。賦役之煩酷者。先生裁有闊狹。濟以寬和。凡所聽訟。亦必精察。有金堤人奴投託泰仁縣。累訟不得。又移訟於先生。泰仁守屢書囑之。先生曰。我從直而已。取文券一見。立決歸其主。聞者皆服其公正。

十七年宣祖二十二年己丑先生五十三歲冬。以事罷歸。時。鄭賊汝立逆獄。起於境內。有一邑子學於汝立者。先已身死。其父辭連逮捕。發卒圍家。其人跳。一卒跟追之急。先生知其冤。令曰。卒失伍者。用軍律。卒不敢動。其人遂免。

十八年宣祖二十三年庚寅先生五十四歲四月。先生被逮在獄。逆獄不止。辭連先生。四月。拿致詔獄。時天怒震疊。人皆憂怖。先生處之泰然。與崔守愚永慶。同在獄中。守愚叱咜獄卒。無異家奴。先生謔浪諧笑。有如平日。獄中爲之語曰。崔司畜之叱咜。趙金溝之諧笑。忘在縲絏。七月。蒙赦還。守愚卒瘦死獄中。先生言及守愚事。輒嗚咽不已。

十九年宣祖二十四年辛卯先生五十五歲○士林議以守愚配享南冥書院。先生實主之。因亂未就。

二十年宣祖二十五年壬辰先生五十六歲四月。倭大擧入寇。先生自京還歸。倡起義兵。先生外舅李參贊俊民卒於辛卯秋。先生自逆變後。無意入京。未得往臨。是年春。強疾入城。卒聞倭奴聲息。夜抵柳西厓。與之永訣。而歸路遇前直長李公魯。約歸嶺南。倡起義兵。以討賊。及到咸陽。適金鶴峯先生受命招諭而至。先生入見。鶴峯大喜曰。天贊我也。退與李公。通文一路。出入郡縣。倡起上氣。奬率義旅。爲他日抗賊張本者。皆先生力也。通文在元集。五月。招諭使金公。權署先生宜寧假守。先生至宜寧。郭公再祐已起義兵。一邑軍人。皆爲所屬。咸安守柳崇仁潛渡鼎津。將逃去。郭公知之。逆出數其罪。彎弓欲射之。崇仁亦彎弓向之。先生爲往解之。遂以宜寧推與郭公。與招諭使金公李直長魯。同登矗石樓。先生自宜寧歸晉州。從鶴峯。道聞主上已渡龍灣。而本州牧李璥竄伏山谷。空城無人。先生擧目山河。不勝悲憤。執鶴峯手。西望痛哭曰。生無益於主辱之日。死何忍於兇賊之鋒。欲與竝投江。鶴峯止之曰。道聽不可信。行聞的報。死未晩也。我若畏死。有如此江。先生曰然。鶴峯有詩曰。矗石樓中三壯士。一杯笑指長江水。長江之水流淊淊。波不渴兮魂不死。○按三壯士。鶴峯先生文集所錄各異。詩註以忘憂郭先生錄之。年譜以松巖李先生錄之。而本集年譜行狀。皆以松巖載錄。故一依舊本。秋。拜掌樂院僉正。朝廷嘉其倡義。有是命。未赴。○冬。除丹城縣監。

二十一年宣祖二十六年癸巳。先生五十七歲在丹城。時以兵燹。民不耕作。擧國大饑。先生日以救濟飢民爲事。官儲不給。運致家粟以賑餔之。遠近流民。日盈官門。盡力調度。支待天兵。晝夜憂惶。未嘗少休。四月。哭巡察使鶴峯金公。鶴峯由右兵使陞右監司。巡行列邑。糾畫軍務。先生與李公魯常在幕中。與參謀議。及守丹城。往來贊畫。期成大業。時大疫。鶴峯卒於晉州。先生與李公魯朴公惺親視歛肂。權厝頭流山下。有祭文。

二十二年宣祖二十七年甲午。先生五十八歲在丹城。時擬守岳堅山城。先生過之有詩。其一聯云。崆峒山外生猶幸。巡遠城中死亦榮云云。秋。棄官歸晉州召南庄。時事有不可爲者。遂棄歸。

二十三年宣祖二十八年乙未。先生五十九歲拜安州牧使。病不赴。時先生病瘧一年有半

二十四年宣祖二十九年丙申先生六十歲春。除淸風府使。病未赴。秋。除咸陽郡守。先生以屢違朝命爲未安。強疾拜命。時天兵自湖南。踰荒山到天嶺。先生竭誠饋餉。不以病少倦。

二十五年宣祖三十年丁酉。先生六十一歲在咸陽。春。賊有再動之勢。先生上書於體察使李公元翼曰。一朝賊若長驅。人民何歸。郡守雖駑。非偸生惜死之人也。願付本郡兵民於郡守。當擇一險而守之。援抱一戰而死。李公得書感泣。所言皆從。先生得一處於智異山。方謀據險。俄而朝廷命築黃石山城。李公馳書先生曰。朝廷之命。政合公意。棄智異。與安陰守同事。共成朝廷之命。先生卽與安陰縣監郭公䞭。各率其民。盡力繕完。爲固守計。以病遞郡。先生不歸。携妻子入黃石山城。先生旣遞。人皆曰。城危任遞。公可去矣。先生曰。尋常許友以死。尙不可背。況爲國約爲城守者乎。又賊兵已動。新守未至。吾不可以徑去。死苟得所。死亦何恨。遂携妻子入城。咸民聞先生遞任。皆欲遁亡。聞先生不去。旋卽從之曰。公去吾亦去。公入吾亦入。先生之不去。亦爲民望也。秋七月。舟師敗績。賊徒長驅。諸鎭將望風遁潰。先生與郭公指日誓心。以死自許。八月十八日。賊淸正陷山城。先生與郭公䞭死之。淸正陷晉陽。八月進屯城下。軍民驚惶。不能定。金海府使白士霖。以山城大將後至。揚言曰。城險易與耳。士霖素以武勇名。城中恃之。使守東北門。東門。城之絶險處也。郭公守南門。先生守西門。及賊至。士霖見賊盛。夜毁城遁。賊由東門而入。人以城陷奔告。先生方病臥幕中。扶杖往南門。郭公曰。將奈何。先生曰。死也。遂冠帶下樓。北望再拜。相對而坐。顔色如平常。含笑受刃。○郭公聞城陷曰。吾已兮死矣。遂焚軍器。爲大將儀。踞胡床。射賊不已。而與先生同遇害。同日夫人李氏從死之。賊入城。先生已決死。令妻子出。夫人曰。老妾當從死。義不可去也。令二子英漢,英混出曰。毋令趙氏絶祀也。遂引決死之。英漢卽被擄。英混與奴一人。收先生及夫人屍。權厝於城外。事聞。贈司僕寺正。

二十六年宣祖三十一年戊戌四月。上遣禮曹佐郞尹安國賜祭。祭文見附錄秋八月。子英漢自日本得還。與英混奉柩。還葬于晉州治西召南梧里洞乾坐之原。

四十四年光海九年丙辰。加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知義禁府事。旌閭復戶。

崇禎七年仁祖大王十二年甲戌。建尙德祠于咸安郡西。後陞爲德巖書院。以朴迂拙漢柱,趙同知純幷享。

肅宗大王十九年癸酉。嶺儒趙時琠等上疏請贈諡。蒙允。

四十一年甲午。因御史書啓。特命立祠于安陰黃石城下。與郭公幷享。御史呂光周巡按嶺邑。采取士論申啓奬節闡幽之意。上特命建祠。郡守李宜錄祗承德意。極力殫誠。刱置院齋。翌年春落成。冬十月奉安。

四十四年丁酉十二月。遣禮官賜祭。祭文見附錄宣額黃巖書院。在安陰縣西五里

今上十三年丁巳九月。遣吏曹佐郞李鼎輔。宣諡忠毅。危身奉上曰忠。剛而能斷曰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