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笑轩逸稿/年谱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世系图 大笑轩先生年谱
1769年
卷一

皇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中宗大王三十二年丁酉二月五日甲寅。丑时先生生于咸安郡西院北洞第。初。先生五代祖渔溪先生始卜居于此。子孙世家焉。

十七年中宗三十三年戊戌先生二岁

十八年中宗三十四年己亥先生三岁

十九年中宗三十五年庚子先生四岁

二十年中宗三十六年辛丑先生五岁

二十一年中宗三十七年壬寅先生六岁

二十二年中宗三十八年癸卯先生七岁○先生自五六岁时。形貌秀异。胸次轩豁。能属文。有人行大路。犬吠门前之句。人称其远器。

二十三年中宗三十九年甲辰先生八岁○有咏蜗牛诗云。遇阴之天出。遇阳之天缩。有家常负行。有角不能触。参奉公大奇之。

二十四年仁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九岁就学于隐君子郑斗先生先生受业。不劳提诲。晓达文义。郑公啧啧称之。同学中有诬讦同类者。先生嫉之。为能辨明于师前。学徒称服。○郑公。隐君子也。语在许文正公眉叟记言。

二十五年明宗大王元年丙午先生十岁

二十六年明宗二年丁未先生十一岁

二十七年明宗三年戊申先生十二岁

二十八年明宗四年己酉先生十三岁五月。遭王父监察公丧。先生侍参奉公。不离殡侧。躬助奠献。执礼如成人。

二十九年明宗五年庚戌先生十四岁正月。遭王母柳夫人丧。侍侧执事。一如王父丧。

三十年明宗六年辛亥先生十五岁六月。魁晋州夏课。因擢发解。

三十一年明宗七年壬子先生十六岁春。赴南省。因留受业于上舍申公弘国。申公。先生占姑夫也。申公不以凡儿视先生。待之必以礼。申判府事磼等。亦以童子同游。自视缺然难及。

三十二年明宗八年癸丑先生十七岁秋还庭

三十三年明宗九年甲寅先生十八岁○先生聪明过人。过眼辄记。经史子集。凡诸礼文制度。无不融解。为文操笔立就。滔滔若不思。人皆传诵。

三十四年明宗十年乙卯先生十九岁

三十五年明宗十一年丙辰先生二十岁

三十六年明宗十二年丁巳先生二十一岁秋。捷乡解。

三十七年明宗十三年戊午先生二十二岁秋。中生员会试二等。第二十二人。冬。聘夫人全义李氏。左参赞俊民之女。李公尝语人曰。东国人物。尽为吾家有。盖自多其得先生为婿也。

三十八年明宗十四年己未先生二十三岁春。谒南冥曺先生。先生外舅李公。即南冥姊子也。先生自是。出入门屏。讲问不怠。十一月。子英海生。

三十九年明宗十五年庚申先生二十四岁

四十年明宗十六年辛酉先生二十五岁

四十一年明宗十七年壬戌先生二十六岁

四十二年明宗十八年癸亥先生二十七岁二月九日丁母夫人姜氏忧先生昼夜哀毁。几至灭性。卜葬于下林洞卯向之原。庐于墓下。定省于参奉公。虽大雨雪。亦不废。

四十三年明宗十九年甲子先生二十八岁二月。行练祭。犹居庐。

四十四年明宗二十年乙丑先生二十九岁

四十五年明宗二十一年丙寅先生三十岁二月。陪南冥先生会断俗寺。时李龟岩桢。以顺天府使来。相与会话。讲论义理。三月。陪南冥,玉溪两先生。访葛川林先生兄弟。同游玉山洞。卢玉溪名禛。先生姊夫士训之父也。先生往来门下。葛川名薰。南冥道义交也。○时河觉斋沆,河宁无成应图,李茅村瀞亦随之。到玉溪精舍。邀姜介庵翼。一宵会话。明日同向安阴。葛川使弟瞻慕堂芸来迎中路。至葛川第。讨论性学。因约观三洞山水。先游猿鹤。次至长水寺。次至玉山洞而还。九月。子英汉生。

穆宗隆庆元年明宗二十二年丁卯先生三十一岁

二年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三十二岁

三年宣祖二年己巳先生三十三岁

四年宣祖三年庚午先生三十四岁十二月。子英混生。○八日。丁参奉公忧。先生诚孝出于天性。事亲色养。得其懽心。及有疾。身自汤剂。至废寝食。前后遭丧。敛殡葬祭。一依古礼。三年居庐。号哭泣血。哀毁逾节。人皆忧其不能支朝夕。

五年宣祖四年辛未。先生三十五岁居庐。撰先考妣墓表立石。镌于望柱石云。作镇百世。恒存肃敬之心。为标千年。俾无樵牧之患。

六年宣祖五年壬申。先生三十六岁居庐。

神宗万历元年宣祖六年癸酉先生三十七岁二月。服阕。先生居丧之节奉先之道出于至诚以至。日用言为模范一世人皆化之秋。以太学荐。除安奇道察访。安奇道。在安东府城西五里。先是时宰闻先生行义。屡欲官之。先生以离亲远游为闷。固辞之。及夫亲殁之后。尤无荣进之意。而第以安奇近于陶山。与退门诸贤。有讲劘之益。故至是僶勉就职。

二年宣祖七年甲戌。先生三十八岁谒庐江书院。时退陶李先生卒已五年。先生深恨其不及抠衣。而安东士林就庐江白莲寺基刱书院以祀之。先生往来参谒。日与退陶门弟金鹤峯诚一,柳西厓成龙,权松岩好文,南贲趾致利诸贤。追随讲论不怠。

三年宣祖八年乙亥。先生三十九岁在安奇。

四年宣祖九年丙子。先生四十岁从宣慰使。送日本使僧玄苏。宣慰使与玄苏。以诗相和。玄苏甚慢易之。及得先生诗。玄苏挂之壁上。再拜读之。先生诗云。宗道其名字伯由。醒无思虑醉无愁。有时吐气虹霓直。万丈光辉翳斗牛。

五年宣祖十年丁丑。先生四十一岁在安奇。○访权松岩

六年宣祖十一年戊寅先生四十二岁八月。哭卢玉溪。时玉溪以吏曹判书卒于京师先生迎榇境上有祭文魁左道东堂发解○与权松岩诸公。泛舟庐江。有一绝

七年宣祖十二年己卯。先生四十三岁在安奇。

八年宣祖十三年庚辰。先生四十四岁三月。哭南贲趾。贲趾名致利。字义仲。先生与贲趾。结为道义交。至是哭甚恸。其葬也。购工治石。以西厓所撰墓表。刻竖焉。○先生在官。清洁为治。勤俭宽恕。终始如一。吏卒信爱之。○按西厓先生传言。某为安奇察访。与余游甚款云。则先生在安奇。与陶山及门诸贤。往来讲劘。以成就德业。不但西厓一人而已。意先生不卑小官。淹滞八年者。必有所自得而自乐者。盖虽未及亲炙于陶山。而与闻旨诀者深矣。惜其文籍湮没。无从以考其详。今附见于此。

九年宣祖十四年辛巳。先生四十五岁陞司䆃寺直长。移尚瑞院直长。

十年宣祖十五年壬午。先生四十六岁授通礼院引仪。转掌隶院司评。簿牒盈案。争讼满庭。而先生剖决如流。人自以无冤。供职一岁。咸称其能。

十一年宣祖十六年癸未。先生四十七岁除阳智县监。时。朝廷拟拜持平。而有持之者。除是县。县畿内弊邑。先生诚心抚字。极力祛弊。政清如水。赋均如衡。民皆安之。

十二年宣祖十七年甲申。先生四十八岁因廉使启。赐表里。御史褒启云居官清洁役民平恕与柳谦庵应见书。谦庵名云龙。时任仁同县。先生书云。民田水。官舍火。公之为政。在于水火之间。何似阳山太守飮白酒插黄花。逢人辄大笑。

十三年宣祖十八年乙酉先生四十九岁秋。弃官归。

十四年宣祖十九年丙戌。先生五十岁除闻庆县监。邑残如阳智。先生字牧如前。而事之不可以私恕者。则清严幷至。吏民畏爱。不敢欺慢。

十五年宣祖二十年丁亥先生五十一岁春。因事罢。自洛东江泛舟归。○四月。遭长子英海丧。先生尝称其孝悌秋。拜汉城府参军。以子服不赴冬。除金沟县令。先生以天恩稠叠。僶勉赴任。

十六年宣祖二十二年戊子。先生五十二岁在金沟。先生坐衙无为。清风凛然。而其法令之峻密。赋役之烦酷者。先生裁有阔狭。济以宽和。凡所听讼。亦必精察。有金堤人奴投托泰仁县。累讼不得。又移讼于先生。泰仁守屡书嘱之。先生曰。我从直而已。取文券一见。立决归其主。闻者皆服其公正。

十七年宣祖二十二年己丑先生五十三岁冬。以事罢归。时。郑贼汝立逆狱。起于境内。有一邑子学于汝立者。先已身死。其父辞连逮捕。发卒围家。其人跳。一卒跟追之急。先生知其冤。令曰。卒失伍者。用军律。卒不敢动。其人遂免。

十八年宣祖二十三年庚寅先生五十四岁四月。先生被逮在狱。逆狱不止。辞连先生。四月。拿致诏狱。时天怒震叠。人皆忧怖。先生处之泰然。与崔守愚永庆。同在狱中。守愚叱咜狱卒。无异家奴。先生谑浪谐笑。有如平日。狱中为之语曰。崔司畜之叱咜。赵金沟之谐笑。忘在缧绁。七月。蒙赦还。守愚卒瘦死狱中。先生言及守愚事。辄呜咽不已。

十九年宣祖二十四年辛卯先生五十五岁○士林议以守愚配享南冥书院。先生实主之。因乱未就。

二十年宣祖二十五年壬辰先生五十六岁四月。倭大举入寇。先生自京还归。倡起义兵。先生外舅李参赞俊民卒于辛卯秋。先生自逆变后。无意入京。未得往临。是年春。强疾入城。卒闻倭奴声息。夜抵柳西厓。与之永诀。而归路遇前直长李公鲁。约归岭南。倡起义兵。以讨贼。及到咸阳。适金鹤峯先生受命招谕而至。先生入见。鹤峯大喜曰。天赞我也。退与李公。通文一路。出入郡县。倡起上气。奖率义旅。为他日抗贼张本者。皆先生力也。通文在元集。五月。招谕使金公。权署先生宜宁假守。先生至宜宁。郭公再祐已起义兵。一邑军人。皆为所属。咸安守柳崇仁潜渡鼎津。将逃去。郭公知之。逆出数其罪。弯弓欲射之。崇仁亦弯弓向之。先生为往解之。遂以宜宁推与郭公。与招谕使金公李直长鲁。同登矗石楼。先生自宜宁归晋州。从鹤峯。道闻主上已渡龙湾。而本州牧李璥窜伏山谷。空城无人。先生举目山河。不胜悲愤。执鹤峯手。西望痛哭曰。生无益于主辱之日。死何忍于凶贼之锋。欲与并投江。鹤峯止之曰。道听不可信。行闻的报。死未晩也。我若畏死。有如此江。先生曰然。鹤峯有诗曰。矗石楼中三壮士。一杯笑指长江水。长江之水流淊淊。波不渴兮魂不死。○按三壮士。鹤峯先生文集所录各异。诗注以忘忧郭先生录之。年谱以松岩李先生录之。而本集年谱行状。皆以松岩载录。故一依旧本。秋。拜掌乐院佥正。朝廷嘉其倡义。有是命。未赴。○冬。除丹城县监。

二十一年宣祖二十六年癸巳。先生五十七岁在丹城。时以兵燹。民不耕作。举国大饥。先生日以救济饥民为事。官储不给。运致家粟以赈𫗦之。远近流民。日盈官门。尽力调度。支待天兵。昼夜忧惶。未尝少休。四月。哭巡察使鹤峯金公。鹤峯由右兵使陞右监司。巡行列邑。纠画军务。先生与李公鲁常在幕中。与参谋议。及守丹城。往来赞画。期成大业。时大疫。鹤峯卒于晋州。先生与李公鲁朴公惺亲视敛肂。权厝头流山下。有祭文。

二十二年宣祖二十七年甲午。先生五十八岁在丹城。时拟守岳坚山城。先生过之有诗。其一联云。崆峒山外生犹幸。巡远城中死亦荣云云。秋。弃官归晋州召南庄。时事有不可为者。遂弃归。

二十三年宣祖二十八年乙未。先生五十九岁拜安州牧使。病不赴。时先生病疟一年有半

二十四年宣祖二十九年丙申先生六十岁春。除清风府使。病未赴。秋。除咸阳郡守。先生以屡违朝命为未安。强疾拜命。时天兵自湖南。逾荒山到天岭。先生竭诚馈饷。不以病少倦。

二十五年宣祖三十年丁酉。先生六十一岁在咸阳。春。贼有再动之势。先生上书于体察使李公元翼曰。一朝贼若长驱。人民何归。郡守虽驽。非偸生惜死之人也。愿付本郡兵民于郡守。当择一险而守之。援抱一战而死。李公得书感泣。所言皆从。先生得一处于智异山。方谋据险。俄而朝廷命筑黄石山城。李公驰书先生曰。朝廷之命。政合公意。弃智异。与安阴守同事。共成朝廷之命。先生即与安阴县监郭公䞭。各率其民。尽力缮完。为固守计。以病递郡。先生不归。携妻子入黄石山城。先生既递。人皆曰。城危任递。公可去矣。先生曰。寻常许友以死。尚不可背。况为国约为城守者乎。又贼兵已动。新守未至。吾不可以径去。死苟得所。死亦何恨。遂携妻子入城。咸民闻先生递任。皆欲遁亡。闻先生不去。旋即从之曰。公去吾亦去。公入吾亦入。先生之不去。亦为民望也。秋七月。舟师败绩。贼徒长驱。诸镇将望风遁溃。先生与郭公指日誓心。以死自许。八月十八日。贼清正陷山城。先生与郭公䞭死之。清正陷晋阳。八月进屯城下。军民惊惶。不能定。金海府使白士霖。以山城大将后至。扬言曰。城险易与耳。士霖素以武勇名。城中恃之。使守东北门。东门。城之绝险处也。郭公守南门。先生守西门。及贼至。士霖见贼盛。夜毁城遁。贼由东门而入。人以城陷奔告。先生方病卧幕中。扶杖往南门。郭公曰。将奈何。先生曰。死也。遂冠带下楼。北望再拜。相对而坐。颜色如平常。含笑受刃。○郭公闻城陷曰。吾已兮死矣。遂焚军器。为大将仪。踞胡床。射贼不已。而与先生同遇害。同日夫人李氏从死之。贼入城。先生已决死。令妻子出。夫人曰。老妾当从死。义不可去也。令二子英汉,英混出曰。毋令赵氏绝祀也。遂引决死之。英汉即被掳。英混与奴一人。收先生及夫人尸。权厝于城外。事闻。赠司仆寺正。

二十六年宣祖三十一年戊戌四月。上遣礼曹佐郞尹安国赐祭。祭文见附录秋八月。子英汉自日本得还。与英混奉柩。还葬于晋州治西召南梧里洞干坐之原。

四十四年光海九年丙辰。加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旌闾复户。

崇祯七年仁祖大王十二年甲戌。建尚德祠于咸安郡西。后陞为德岩书院。以朴迂拙汉柱,赵同知纯幷享。

肃宗大王十九年癸酉。岭儒赵时琠等上疏请赠谥。蒙允。

四十一年甲午。因御史书启。特命立祠于安阴黄石城下。与郭公幷享。御史吕光周巡按岭邑。采取士论申启奖节阐幽之意。上特命建祠。郡守李宜录祗承德意。极力殚诚。刱置院斋。翌年春落成。冬十月奉安。

四十四年丁酉十二月。遣礼官赐祭。祭文见附录宣额黄岩书院。在安阴县西五里

今上十三年丁巳九月。遣吏曹佐郞李鼎辅。宣谥忠毅。危身奉上曰忠。刚而能断曰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