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原發微/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天原發微
◀上一卷 天原發微卷之二 下一卷▶

天原發微卷之二

魯齋鮑雲龍景翔編著

虛谷方回萬里校正

動靜

此章言太極動靜而陰陽分,太極無象,陰陽有氣,動靜氣也,理乘氣而行也。奇耦變化,牝牡相御,得其陽氣者,乾道成男,得其陰氣者,坤道成女。氣聚成形,形交氣感,陰陽綜錯,所以為易。天地間只有箇動靜循環不已,此外更無餘事。或問:陽動為用,陰靜為體。今周子說太極動而生陽,卻自動處說起,則用在體先。且道未動以前是如何,愚曰:未動以前則是理,所謂無極而太極是也。理不當對動靜言,未動則是靜,未靜則是動,未動則又是靜。然則理無對,理不可以動靜言,理則因動靜而見也。若夫邵子謂:用起天地先。朱子謂:太極之用所以行,皆指用處說爾,益謂動而生陽,以上更不容說者其意深矣。

○周子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復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朱子釋此章,極為精妙。曰:太極之有動靜,是天命之流行也。所以一陰一陽之謂道,誠者聖人之本,物之終始而命之道也。其動也,誠之通也。繼之者善、萬物之所以資始也。其靜也,誠之復也。成之者性,萬物各正性命也。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分之所以一定而不移也。益太極者本然之妙。動靜者所乘之機。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陰陽形而下之器也。愚謂:太極理也,動靜氣也,所乘之機是動靜乘載。此理在氣上,不覺動了又靜,靜了又動。故曰:太極猶人,動靜猶馬,馬以載人,人以乘馬,馬一出一入,人亦與之出入,所以太極乘此氣之動靜而生陰陽也。動時便是陽之太極,靜時便是陰之太極。從陰陽處看,陰陽只在太極裹,謂之太極在陰陽裹,亦得物則滯於已定之形,或流於動而無靜,或淪於靜而無動,物則不通也。神則不離於形而不囿於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所謂神妙萬物也。由五行二氣而上則根於太極之一,動而靜,陽而陰是萬為一性之原也。由二氣五行而下則散為庶物之萬。靜而動,陰而陽一實萬分,命之行也。靜則太極混合而歸于一,動則太極開闢而散於萬。或曰:如此則太極亦有分裂乎,曰:本一太極爾。萬物各有稟受,又自各全一箇太極,如月在天一而已,及其散在江湖,影隨處而見渠,可謂月分乎一本萬殊,萬殊一本無間然也。

○程子曰:動靜無端,陰陽無始。 動而生陽,其初本是靜。靜之上,又須動,動前又有靜,推而上之,其始無端此天道也。始於陰,成於陽,本於靜,流於動人道也。然陽復本於靜,靜復根於動,其動靜亦無端。

○又曰:動靜互為其根,根字最宜玩味。

蓋有已定之動靜,有可見之動靜,而未定不可見者,動靜之根也。此一根字難說,謂動根於靜,靜根於動,亦只說得箇互換往來,無問客主爾。意味未永不若朱子說得圓活。其曰:元亨誠之通動也。利貞誠之復靜也。元者動之貞本乎靜。貞者靜之質著乎動,是貞也者萬物之所以成終而成始也。故人不能不動而立乎人。極者必主乎靜,則著乎動者,自無不中節而不失本然之靜矣。靜者性之所以立。動者命之所以行,其實一動一靜皆命之行,而行乎動靜者乃性之貞也。故曰:無極之貞包動靜而言未發之中止,以靜言此似指箇貞字,為動靜之根也。愚謂:動而生陽非自動也。根於太極而動,出而賦予萬物也。靜而生陰亦非自靜也。根於太極而靜,入而各正性命也。是則太極者天地之根,所以御陰陽動靜之氣,以行能生成萬物也。其為根也,豈易言哉。

○又曰:如百尺之木,自根本至.枝葉皆是一貫不可分。動靜為兩段事,漸安排引入來。太極如一木生上,分為枝榦,又分而生花生葉,生生不窮。到得成果子箇裹,又自有生,生不窮之理。生將出去,又是無限箇太極。更無停息,只是到成果時,自合少止。易曰:終始萬物,莫盛乎艮,艮止是生息之意,造物自然如此,豈待人安排哉,皆本末一貫之理。

○朱子曰:動靜亦有兩儀。一是變易便是流行底,一是交易便是對待底。 動靜生陰陽,繼善成性,是流行底。分陰分陽兩儀立焉,是對待底。太極之動是流行也。動而靜則為陰陽之對待,對待則復動而為流行。如寒暑往來,一箇橫一箇直是也,流行復靜而為對待,如天地四方東陽西陰,南陽北陰是也。對待是體,流行是用,體靜而用動,此動靜兩端,所以變化不窮,其曰變易者如陽變陰,陰變陽,老陽變為少陰,老陰變為少陽,此是占筮之法,屈伸往來之類是也。其曰交易者是陽交於陰,陰交於陽,卦圖上天地定位之類是也。

○又曰:思軻以後無人識性,始自濂溪說動靜陰陽五行之變不齊,二程因此推出氣質之性來。 人未生時只有此理,受得這理而生方喚作性。天地之性純乎此理而無雜,纔到陰陽五行處便是氣質。以理與氣雜言之,於是有昏明厚薄之殊。故曰:五性感動而善惡分,性是形而上者全是天理,氣是形而下者便是查滓,至於形又是查滓至濁者也。

○又曰:眾人具動靜之理,而常失之於動。聖人全動靜之德,而常本之於靜。

動靜二字相為對待,乃天理之自然。若不與動對則不名為靜。不與靜對則不名為動。但眾人之動流於動而無靜。眾人之靜淪於靜而無動。所以欲動情勝,利害相攻,從懷如流,其違禽獸不遠矣。惟聖人則不然。其動也靜之理未嘗亡,其靜也動之理未嘗息,是以其行之也中,處之也正,發之也仁,裁之也義。一動一靜莫不有以全。夫太極之道而無所虧焉。則向之所謂,欲動情勝,利害相攻者於此乎定矣。未至此而修之。戒饉恐懼而靜者, 常為主 君子所以吉也。不知此而悖之,放辟邪侈而無不為,小人所以凶也。

○邵子曰:天生于動,地生于靜。動之始則陽生,動之極則陰生。靜之始則柔生,靜之極則剛生。陰陽之中又有陰陽,故有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剛柔之中又有剛柔,故有太剛、太柔、少剛、少柔。 愚按:邵子所說,由太極而動靜則一生二,由動靜而分陰陽剛柔,而二生四。又從而分太少,則四生八卦,自此畫數,自此推舉,天地萬物不能逃矣。於渾然太極之中,井然有條如此,先儒謂康節自陰陽相接處,看得分曉信哉斯言。


靜動

此章言動根於靜也。天地四時流行不息,然常著箇靜做本。若無夜則做得晝不分曉。若無冬則做得春夏秋不能生長成實。如人終日應接須少休息,便精神較健。如四時無冬,只管一向生去,元氣也有竭時。易曰:闔戶之謂坤,先於闢戶之謂乾,是由靜而動也。坤自夏至以一陰右行,萬物從以入,故曰闔。乾自冬至以一陽左行,萬物從以出,故曰闢。坤闔則陽變而陰,乾闢則陰變而陽,故一闔一闢謂之變。闔往闢來,萬變不息,在一歲為寒暑,在一日為晝夜,在一身為出入生死。無靜則無動,人乃世之以首坤歟.陰雖夏至方生,不到那亥上六陰獨處,則未可言靜極則動。

○易繫曰: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程子曰:中者言寂然不動,和者言感而遂通,其寂然者無時而不感,其感通者無時而不寂,是乃天命之全體,人心之至正其未發也,見其感通之體其已發也,見其寂然之用人心天理一也。

○邵子曰:一動一靜之間,天地人之至妙至妙者歟。 陽闢而動,陰闔而靜,一動一靜也。不役乎動,不滯乎靜,非動非靜,而主乎動靜者,一動一靜之間也。或曰:太玄謂陽氣潛乎黃鍾之宮,信無不在其中,信者誠而已矣。周子通書曰: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一通一復之間,有箇真實之理在,其殆元亨利貞之貞是也。後乎貞為利,前乎貞為元,由利而貞則天地人之妙歸藏于此。由貞而元則天地人之妙發越於此。正而固誠實而不妄,所謂萬變不息,而貞實者在此,無極而太極之妙,所以貫通天人之際,聖人用之主靜以立人,極者正在乎此。謂之至妙至妙者,益極言其莫可得而形容也。這箇妙處大開造化,動極復靜便是死,靜極復動便是生,陽極生陰便是化,陰極生陽便是變,人能識一動一靜之問者,便能知變化死生也。

○又曰:無極之前陰含陽也。有象之後陽分陰也。朱子曰:自姤至坤,自陰含陽。自復至乾,是陽分陰。復姤之間為無極,自坤反姤是無極之前。 朱子曰:此只就圖上說循環之意,坤陰收斂已盡,復陽包含未露,乃是本然之靜,不與動對而為動靜之根本。先儒謂不與動對之靜,即無極而太極也。至靜之時但有能知能覺者,而無所知所覺之事。此於易為純坤,無陽之象,而有貞至不可磨之,理在其間。若論復卦則須以有所知覺,不得合為一說矣。邵子有言: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恐是此意。若以人心觀之,此是欲動未動之間。如休惕惻隱於赤子入井之初,此時此意須虛心靜慮方見得。今以圖之左右推之,圖右屬陰陰主闔,陰中有陽言自巽消以至坤翕靜之妙也,是無極之前陰含陽也。圖左屬陽陽主闢陽去分陰言自震長而至乾分,是有象之後陽分陰也。乾生一陰,故曰父生長女而為姤。坤生一陽故曰母孕長男而為復,此合乾陽坤陰舉一圖而通論也。若單論無極,只在復姤中間,卻不可指有象之後泛言之也。故曰:自坤反姤是無極之前。又曰:復姤之間為無極其間謂何無動靜而包動靜,無陰陽而含陰陽,有是理而不見其進,無聲無臭至微至妙,周子謂無極而太極是也,不可以形容盡矣。忽然半夜一聲雷,萬戶千門次第開,若識箇中元有象, 許 君親見伏羲來,朱子其得之矣。

○又曰:元有二;有生天地之始者太極也。有生萬物之始者生之本也。 先天反本,復靜曰坤,在一日則亥時,在一年則十月,在一元則太極,未動之際有一未形,後天陽動於中為復。在一日則子中,在一年則冬至,在一元則太極之始。以卦氣論復又為先天,欲觀萬古一元是也。冬至者天之元一之一,春分者物之元二之一,一者元之體,二者元之用,先閉後開者春也。純開者夏,先開後閉者秋也。冬則閉而無聲,冬雖收藏之終,實是施生之始,元而亨利收藏於貞,閉固得密則春陽發舒,必正一年,造化實基於此,故冬暖無霜雪,則來歲五穀不登,正以陽氣發泄之故也。

○朱子曰:靜中有動見天地心,正如大黑暗中有一點明。 三陽盛萬物蕃,此時只見物之盛不見其心,惟是萬物未生,冷冷靜靜,一陽生物之心,動於積陰之下,自藏掩不得此,天地之心所以於此可見。一邵子謂:天心無改移,正是年年歲歲,月月日日,皆如此無差忒。愚嘗曰:復之一陽動於坤下,善端初發,見天地心。大壯四陽,震在乾上,發於顏色,見天地情。坤之六陰,一主乎靜,寂然不動,見天地性。


○又曰:靜可救得動,此以靜為主也。靜在這裹虛明洞徹,便從這裹應去自然透徹。心若有私便都差了。 其心湛然純一只在這裹,無一毫私意,雜之則物來能名,動靜便一齊當理。嘗聞延平李先生,教人大抵令人於靜中體認,大本未發時,氣象分靜動,處事應物自然中節,此龜山門下相傳指訣也。人之一心當如明鑑止水,不當如槁木死灰,鏡明水止,其體雖靜可以鑑物,是靜中函動,體中藏用,人心之妙如此。若槁木不可生,死灰不可然,是乃無用之物,心者具眾理而應萬事委之無用可乎。

○又曰:靜也不是閉門獨坐塊然自守,事物都不應如艮其止,止是靜所以止之便是動,此又靜中涵動,不流於一偏之說。

老氏之學則於靜中有動。蘇張之學流於動而無靜,是故有一般人,專要就寂然不動上理會。及其應事卻七顛八倒,又牽動他寂然不動底。又有一般人專要就事上理會,卻於根本上全無工夫。須是徹上徹下表裹一貫,如居仁便能由義,由義便能居仁,直內便能方外,方外便能直內始得。


○又曰:敬貫動靜則求放操存皆在裹,非塊然默守之謂靜也。

君子內外一貫之學,不可分為二,若只說涵養於未發,而已發之失乃不能制,是有得於靜而無得於動,只知制其已發,而未發時不得涵養,則是有得於動,而無得於靜。存養是靜時工夫,靜時是中無所偏倚,省察是動時工夫,動時是和無所乖戾,靜時知覺不昧,復之見天地心,靜中之動也。動時發皆中節止於其則乃艮之,不獲其身,不見其人,動中之靜也。前章以動靜名者,以見太極動而生陽,是用起天地先也。此章以靜動名者,以見靜翕動闢,體先天而用後天也。故曰:龍蛇不蟄,則無以奮天,蠖不屈則無以伸,是亦天理之必然者。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益亦審諸。

辨方

北方壬癸亥子皆水王之地,其卦為坎,一陽陷二陰中,為險、為勞、為隱伏,其方曰幽都,又曰朔方,朔之為言蘇也。萬物至此死而復蘇,猶月之晦而有朔,日行至是則淪於地中,萬象幽暗。先天圖乾南坤北,乾來交坤成坎,坤去交乾成離,陽生子中,陰生午中,坎離交媾,子與午對。陽為主而陰為臣,天與人皆背北面南,故南見北潛。辰極居北眾星環共而數四方者,皆以北為尊南為對,而後次東次西,宜太玄以罔冥為北,康節以太極居坤復之間也。

○程叔子曰:朔初也,謂陽初始生之方也。如彼北方終其陰而始其陽。 邵子曰:朔易以陽氣自北方而生,至北方而盡謂變易循環也。堯典三方皆言東西南,獨北方言朔。易三方皆言平秩,獨北方言平在,月令曰:散將幾終歲且更始。伊川又曰:既成今歲之終,又慮來歲之始。曰終、曰始、曰今歲、曰來歲皆成兩儀。又坤變坎,一卦變成兩卦,去歲陽氣至此而終,今歲陽氣又自此生起。

○朱子曰:天地間有箇局定底,如四方是也。有箇推行底,如四時是也。屬北方便有二義,如冬至前四十五曰屬今年,後四十五曰屬明年,子時前四刻屬今日,後四刻屬明日,艮終始萬物,青龍白虎朱雀皆一物,惟龜蛇二物。 天有春夏秋冬氣候不齊,地有東西南北一定不易,故為西北之地,既有朔方,又有北方,天之 東南有 君火有相火,日月者陰陽之真精,是生水火,故七曜有日復有火,有月復有水。人之五臟心有包絡,腎有命門,水火各有二,君火真精實相通,真火有氣無形,所謂心奇而腎耦。朱鳥一,而龜蛇二。夫心奇一而腎耦二,乾坤之畫象之北方有龜有蛇,坎之易離有龜象,又有甲胃,龜有甲也,損益頤皆言龜,互體有離也。息氣於內,如陽伏地中之象,背上中心有五條文,出外又成八卦,外面又成二十四氣,取象於此固切,但不知其何屬於十二辰,為已不當位北。坎之記與書傳,俱不之及何也?意者玄字,曲逵而走,有蛇之狀化則龍也。震為龍伏坤下,為復義或近,是當別坎。或曰:玄陽屬蛇,武陰屬龜。王氏云:腎有兩龜蛇亦兩,所以朔易屬貞,貞有兩義正而固也。智字亦有兩義,智前一半方收藏屬陰,後一半復開發屬陽,周禮龜蛇四遊,以象營室,龜有甲能捍禦,故曰武,水色黑故曰玄。魏氏曰: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蟠蚪相扶。牝雞自卯,其雛不全。觀雌雄交媾之時,剛柔相結而不可解,得其符節,非有工巧以制御之。若男生而伏,女偃其軀,本胞胎受氣之初而然,死復效之。此非父母教令其然,皆造化自然之妙。


○西山蔡氏曰:一奇一耦,對待者陰·陽之體,陽三陰一,一饒一乏者陰陽之用,故四時春夏秋生物,而冬不生物。天地東西南可見,而北不可見。人之瞻視亦前與左右可見,而背不可見。皆造化自然之妙。楊子雲以北方為玄而統三方,有罔有冥意正在此。 今以太玄考之,其文曰:罔直蒙酋冥,罔北方也,萬物藏黃泉中無可名,故萬物罔乎北,直乎東,蒙乎南,首乎北。罔者有之舍有生於無,冥者明之藏明以幽自藏,罔舍其氣陽氣含內,冥反其奧物在黃泉出冥入冥,新故更代新故相代出入冥昧中。將來者進,功成者退,罔之時玄矣哉,有形入無形,無形出有形故玄。罔之時可制也,八十一家由罔者也無形時可制。又曰:天以不見為玄,地以不形為玄,人以心腹為玄,天奧西北鬱化精也。十月純坤用事,陽氣積地下。地奧黃泉憶魄榮也,人奧思慮含至精也。詳味此章則北方罔冥之義斷可識矣。蓋萬物入乎北,則有化於無故謂之冥。萬物出乎北,無化于有故謂之罔。張氏謂:冥當不用之一,三者之所息藏乎密也。愚謂:此是冬至前一半,屬今年事也。又曰:罔當無體之一,四者之所生出乎虛也。此又是冬至後一半,屬明年事也。先入乎冥,後出乎罔,冥當為北,罔當為中,故天之中在北是為辰極,冥罔始息而後生有本者如是。故曰:天有四時冬不用,地有四方北不用,人有四體背不用。一正不動,三用無窮,天地之玄奧於北,其深矣哉。或曰:冥是玄德,居中不動。而罔直蒙酋,即乾之元亨利貞也。此說甚當。

○朱漢上曰:坎本坤體位居北方,主天地鬼神之事也。 北方入冥天形也。坎為鬼神之府,斗為天廟危,又主廟堂祭祀之事。此一說也。況先天位坤於北,以對乾於南,是兼天上地下之事,文王又易之以坎者無他,以乾中一陽來交坤體是名為坎。以坎對離為水火既濟,推以濟生民之曰用也。中藏互體為艮,西北陰美,既於此而止。盡東南陽和又有伏震,自此發生,坤有伏坎,坤上六文言曰:天玄而地黃,天玄即指坎中一陽之色,地黃即其外之四陰也。是以冬至日月五星,皆起牽牛之一度,牽牛星紀也,水位也,坎卦也。故卦氣起於中孚,太玄始於中首者亦以此也。

天原發微卷之二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