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原發微/7
目錄 | 天原發微 | |
◀上一卷 | 天原發微卷之七 | 下一卷▶ |
天原發微卷之七
魯齋鮑雲龍景翔編著
虛谷方回萬里校正
太陰
說卦曰:坎為水為月,月水之精也。河圖·帝覽云:金之精,坎一陽居內,內明外暗,在天為月,在地為水。胡氏曰:月體坎,陽用陰,陽故行速,陰故昱乎夜。曆本議曰:日朝見日朒,夕見日朓。五行傳云:晦而月見西方謂之跳,朔而月見東方謂之側,匿亦名朓朒,朓則侯王其舒,側匿則侯王其速。太玄注云:朓側變之貌,朓見也。朔月見東方曰側,晦見西方曰朓,日雄月雌經於天而無已也。司天考云:月離朓朒隨曆校定,日纏朓朒,臨用加減。又曰:日纏月離,朓朒定數,朓減朒加。周髀云:月生於日所照,魄生於日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京房云:有形無光,日照之乃光,日照處明,不照處則閤。月闕也,滿則闕也。先天乾一兌二月自兌起者,月行不及日之數也。日月皆有盈縮,日盈月縮則後中而先朔,月盈日縮,則先中而後朔。
○張子曰:月陰精反乎陽者也。月所位陽故受日之光,不受日之精,相望中弦則光之為蝕,精之不可以二也。又曰:日月之精互藏其宅。
朱漢上曰:泰言天地交而萬物通,否則不交不通,泰當坎九五水氣上行,坎坤體坎中之乾二五也。乾陽流於坤陰,故月以速為退,月體不明待日而明,明者乾也。乾言日月合明者坎離互用也。豫言日月不過者坎為月伏離為日,日月會于北方也。怛言日月得天者,乾九四之五變離坎也。小畜上九中孚六四,歸妹六五,月幾望者小畜四有伏坎,巽有伏震,月在東日在西望也。孚訟坎變震,月在東亦望也。歸妹六五,月在東日在西亦望也。小畜中孚,坎在四,歸妹六五爻在五,坎在四五則中矣。是故日望月則月食,月掩日則日食,坎離交勝也。或曰:坎水離火,火麗乎水何也?曰:離非水則明,無自而託,坎非離則明無自而生,水聚則精聚,精聚則神生,焚薪為炭,枯拚成灰。朽木夜明,濕盡光暗。血為走燐,見於暮夜陰雨之時。故曰:離者麗也。坎水盡則離亦無所麗矣。橫渠言:日月五星逆天而行并包乎地,月陰精反乎陽,故其右行則速,日質本陰,月質本陽,故於朔望之際,精魄反交則光為之,食虧盈法,月於人為近,日遠在外,故月受日光,常在於外,人視其終,初如鈞之曲,及其中天,如半璧然,此虧盈之驗也。金水內光能闢而受陰陽之精,互藏其宅各得所安,故日月之形萬古不變。
○或問程子曰:月有定魄,而日遠於月。月受日光,以人所見為有虧盈否?曰:日月一也豈有日高於月之理。月若無虧盈,何以成歲。蓋月一分光,則是魄虧一分也。
月不受日光故食,不受日光者月正相當陰亢陽也。鼓者所以助陽,然則日月之青皆可鼓也,月不下日與日正相對故食日,月薄食而旋復者不能奪其常也。日之與月有陰陽尊卑之辨,近君則威損,遠君則勢盛,故月遠日則其光盈,近日則其明缺,未望則出西,既望則出東,揚雄曰:月未望載魄于西,月既望終魄于東。言月方生則以日之光,加被于魄之西而滿其東,以至望而後圓,既望則以日之光,終守其魄之東,而漸虧其西,以至於晦而後盡,月邈日以為明,未望則日在其右,既望則日在其左,故各以其所在受光,朱子日子雲兩句亦錯說了。
書曰:一月壬辰旁死魄,又曰:厥四月哉生明,禮曰: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蔡九峰曰:一月建寅正月也。不日正而日一者,以商建丑故。此云一月當是一月,二日死魄朔也。旁死魄二日也。始生明月三日也。曆志曰:凡月朔而未見日死魄,夕而成光則謂之絀。陳氏曰:或以生明為月三日。唐孔氏以為生明死魄俱在月初,如何日朔日、月以生明,但明處極微昧明生則魄死矣。故為始死魄,魄死明生矣哉。生明月一日也,旁死魄月二日也。至望日則明全生而魄全死。自望後一日則月生魄,魄生則明死矣。至晦日則明全死而魄全生,故月終謂之晦,以其魄全晦,月始謂之朔以其明初見,以晦朔觀之,當以穎達為正,諸儒以哉生魄為十六日,夫望後一日魄始生,而望或在十五日,與十六日,與十四日不可指定,十六日為生魄也。考亭夫子曰:月小大只是以每月二十九日半九百四十分日之二十九計之,觀其合朔為如何?明之徑時大盡則初三,小盡則初二,生明上弦至十五日,望其光滿生魄。下弦又至十五日晦其光,缺日為魂。月為魄,魄是黯處,魄死則明生。或言:載營魄,載如車之載人,魂加於魄,魄載魂也。月受日之光常全,人在下望之,故見其虧盈不同。西山真氏曰:和而后月生者,陰陽和合,而月始生明月本無光,以受日光之多少而為虧盈,朔則日月合,三日明生,八日上弦其光半,望日十五其光滿,三五而盈也。既望漸虧,二十二日下弦其虧半,三十日而晦其光盡,此三五而闕也。方晦為純陰,故魄存而光泯,至日月合朔而明復生。
○邵子曰:月體本黑,受日之光而白,月者日之影也。又曰:陽中之陰月也。以陽之類故能見于晝。 月體黑者陰也。受日光而白者得陽之氣也。朱子言:天包地外地形小,日在地下則月在天中,日光大從地四面光起,地礙日之光,月中之影即山河地影也。王普曰:日月在天如兩鏡相照,地居其中四旁皆空水。故月中微黑處,乃鏡中大地之影,非真有桂樹蟾兔之說。斯言有理,足以破千古之惑,月中黑精,只在地形一塊實物隔住,故微有礙。西山真氏曰:月如圓毬,只有一面受光。望日日在酉,月在卯。正相對,受光為盛。天積氣上面勁,只中問空為日月往來地。有時月在天中央,日在地中央,則光從四旁上受光於日。其中暗處,便是地之影,望以後日與月行,便差背向一半,相去漸漸遠,其受光面不正,至朔又相遇,日與月正緊相合,日便食無光,月或從上過,或從下過,非不受光,受日光但小耳。
○朱子曰:月無盈闕,人看得有盈闕,晦日則月與日相疊了,至初三方漸漸離開去,人在下面側看見,則其光闕,日行遲月行速,一夜一夜漸向東,便可見月退處。 日月相會時日在月上,光都載在上面一邊故地上無光,到得日月漸漸相遠時,月光漸漸見於下。望時月光渾在下面一邊,望後又漸漸光向上去。又曰:下弦至晦則月與日相杳,月在日後光盡體伏,魄加日之上則日食,在日之後則無食,晦朔則日月相並也。楚詞云: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此問月有何德,乃能死而復生。月何利而顧望之,菟常居其腹乎?答曰:曆家舊說月朔則去日漸遠,故魄死明生,既望則去日漸近,故魄生明死,至晦而朔則又遠日而明復生,所謂死而復有也。此說誤矣。若果如此則未望之前,西近東遠而始生之明,當在月東。既望之後東近西遠,而未死之明卻在月西矣。安得未望載魄于西,既望終魄于東,而邈日以為明乎?故為沈括之說乃為得之。其曰:月本無光,猶一銀丸,日耀之乃光,爾光之初,生日在其旁,故光側而所見,才如鈞日漸遠則斜照而光稍滿。大抵如一彈九而粉塗其半,側視之則粉處如鈞,對視之則正圓也。近世王普又申其說,曰:月生明之夕,但見一鈞,至日月相望,人處其中方得見其全,不知弦晦之時亦與望夕無二,人自不見爾。以此見月光常滿,其有盈有虧者,由人所立所見之有偏正,非死而復生也。月陰精形圓而質清,日光照之則見其明,不照則魄爾。至日月相望,人居其間則盡睹其明而其形圓。上下弦則日照其側,人觀其旁,故半明半魄也。晦朔之日,日照其表,人在其裹故不見也。
○又曰:月至明,中有暗虛,其暗至微。望時月與日正對,無分毫差。月為暗虛所射故蝕,雖是陰勝陽畢竟不好,若陰有退避之意則不至,相對而蝕之矣。 漢張衡曰:火外光水含景,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眾星被耀,因水轉光。當日之衝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在星星微月,遇則食日之舊地。其明曰:由暗視明,明無所屈,是以望之若火。方於中天,天地同明,絲明視閤,閤還有奪故望之若水。火當夜而揚光,在晝則不明。愚曰:暗虛之說本此。所謂暗虛者陰抱陽為月。坎為月坎中一畫陽,本是離中一畫陰。乾入坤中為月,坤入乾中為日,望時日月相對,貞精相會故離日以乾體,欲吸取月中一畫之陽,故月為之食。其所謂暗虛者即離中一畫之也。此是眼前事只是古中無人曾說來。
又曰:月去日近則光露一眉,漸遠則光漸大。如日在午月在酉則是近一遠三為弦。至望則日在西,月在東,人在下望之,見其光之全。 渾儀略說曰:月行速而日行舒,當以二十九日強而相及。故一歲周而十有二會。會而為晦,晦而復蘇,明於是乎生焉。是之謂朔月之行速漸遠於日。以周天言之其近日九十一度有奇。其遠於日也,三百七十四度有奇。是謂近一遠三為弦此謂之上弦也。其行甚遠而與日對去,日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有奇,是謂相與為衡。分天之中而為望,日與月相望故也。其行過中遠於日也,二百七十四度有奇。其謂近一遠三為弦此謂下弦也。上弦在於八日,下弦在於二十二日,望在於十五日此其常也。上弦或退則是七日,進則九日,下弦或退則是二十一日,進則二十三日,望日或退則在於十四,進則日之十六此其變也。上弦是月盈及一半,如弓之上弦。下弦是月虧了一半,如弓之下弦。
又曰:先天圖有一月之象,自復而震。初三日月生明,至兌初八日月上弦,十五至乾月之望也。至巽則月之始虧十八日也。至艮則月之下弦,二十三日也。至坤則月之晦而三十日。 一息之間,便有晦朔弦望,上弦者氣之方息,自上而下也。下弦者氣之方消,自下而上也。望者氣之盈日況于下,而月圓于上也。晦朔之間者日月之合乎上。所謂舉水以滅火,金來歸性初之類是也。甲乙丙丁庚辛者,乃以日之昏旦出沒言之,非以分六卦之方也。
○又曰:明魄弦望晦朔,皆以向背於日而得名。 生明至上弦皆由日入於酉,而月隨以生。魄中生魂,俯以接日,明自下生。以至於平分,安得不為弦上,而在望前。自望後以至下弦,皆由日出於卯而月隨以死。魂中生魄,仰以邈日。望前之光,悉變為魄。明自下退而死,及其又弦而金水,平分如前安得不為弦下,而在望之後。
又曰:震一、兌一不乾三、巽四、艮五、坤六,每五日為一節。朔旦始用事,為日月陰陽交感之初。二十六日已後,至初二為坤。日行至震則月生光一分,至兌月生光二分,至乾月全體皆光。十六已後至巽,月光漸虧,至晦朔之間,日月相杳全無光。
日與月會而分晦朔,月掩於見其背,故陰體全見而為晦象坤,其時月在乙方,而日在乙以其合也,故坤合乙。月至于晦則自東而北乃與日會。東乙也;北癸也;消乙入癸,會于乾壬。壬癸北方氣之所歸。十有二會,萬物畢昌,而月復見于震兌矣。天地交而後有震。震者天地之始交而萬物興。夫坤終乙癸,則乾始震庚。望晦朔終始相續而不已也哉。明第一節,初三日純陰。中一陽初交,始生一線之明,則月作震象。其時月昏見於西方庚地,日方入於地面,故震納庚,六日後第二節日二陽生明,半於魄為上弦。畫巡莖翌立上返鱷坐巡麵逢二又作兌象,昏見于南方辛地。又六日第三節之中,十五日盛滿為純陽,則月又作乾象。昏見東方甲地,受光日與地面平。望後十六日四節之始,乾體始受下一陰為巽而生魄。月作巽象,以平日一而沒於西方辛地。又六日下弦第五節之中,二十二一復生。中一陰為艮,月作艮象,以平旦而沒於南方丙地。三十日第六節終,全變三陽而光盡體伏於西北。一月六節,六節既盡,禪於後月,復生震卦云。參同契十四章曰:艮直於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東北喪其明。節盡相禪與繼體,復生龍以此。納甲者乾父納甲子、壬午。震長子繼父體,納庚子、庚午。子午同乾也。坤母納乙未、癸丑。巽長女繼母體,納辛丑、辛未。丑未同坤也。坎中男,戊寅、戊申。艮少男,丙戌、丙辰。離中女,己卯、己酉。兌少女,丁巳、丁亥。壬癸庚辛戊己丙丁甲乙,從下生上。乾坤各用二,包六子于中,所以能生化也。戊己中央土,坎陽納戊,離陰納己,陰陽各得其類居中。壬為陽精,甲為陽首,癸為陰血,乙為陰始。二老包藏,坎離居中用事天地之造化神矣。三百八十四爻為一周天之數。一爻直一日四卦,二十四爻以候二十四氣。一月便是弦望晦朔,一日便是子午卯酉。以一日言之,則一月一歲皆在其中。子至巳生明,上弦至望在其中。午至亥生魄,下弦歸晦在其中。十二時應十二辟卦,七十二爻應七十二候。以一月言之,上下兩弦應陰陽二八,三百六十時應三百六十爻,蓋又應三百六十日。以一歲言之,納甲六爻分十二辟卦,而兩之。歲功一成,一歲之功,縮於一月之內。以日觀月,以月觀年,日中用時,時中用刻。一刻工夫,自有一年之氣侯,造化之可細推者又如此。
○邵子曰:陰抱陽為月,月者陰中陽也。陽消則陰生,故日下而月西出,陰盛則敵陽,故日望而月東出。天為父日為子,故天左旋,日為夫月為婦,故日東出月西生也。月遠日則明生而遲,近日則魄生而疾,君臣之義也。
日雖右行然隨天左轉,月雖行疾然及月而會,常在其後。星隨月者見於夜也。諸家曆說:月一日至四日最疾,日夜行一十四度餘。自二十四日至於晦又最疾行度亦然。自五日至八日行次疾,日行十三度餘。自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又小疾行度亦然。自九日至十九日行遲,日行十二度餘。以一月均之,則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也。遠日則明生而行遲,近日則魄生而行疾,有君臣之義焉。月本無光,借日以為光。及其盛也,遂與陽為敵,為人君者可不慎哉。天左旋日右行。日東出月西生。父子夫婦陰陽之義也。月望亦東出者敵陽也,非常道也。愚為之說,曰:天為大,日次之,月又次之。所以日行不及天,月行不及日。一尊一卑,各有分劑天之所以教也。文王演易於坎,言習於象,言月一陽居中,二陰環之。一年十二會,月皆後於日而不敢先陽者其意深矣。陰佐陽以成歲功,固不可無月以為之助。陰亢 陽以侵 君子,尤不可無以為之防。是以乾·言日月,而叉日合明。稼言日月,而鈴日不過。怛言日月,而叉日得天。又以日月並言,而終不以月先日,皆所以寓崇陽抑陰之意。至於獨取月以為戒者,其意為尤切。小畜月幾望而征凶者,以其四有伏坎,巽有伏震。月在東,日在西。小畜以一陰亢上九之.陽而凶也。歸妹六五,亦月幾望而吉者,以坎月在東,離日在西。陰陽居中,雖日月相望,幾於盈而不相亢。所以吉也。是故月可當夜,不可當晝天道然也,而況人乎。日望月則月食,月掩日則日食。陰不可以亢陽,臣不可以亢君,婦不可以亢夫,小人不可以亢君子。程子曰:臣居尊位莽、卓是也,猶可言。婦居尊位,女媧氏、武氏是也,非常之變不可言也。
漢志言:月從右轉,與先天圖八卦合。 律曆志:日有晦朔,月有弦望,日陽月陰,陰氣常為,陽為氣消爍。朔後月從右行,漸離日而明生。初七八間為上弦,半明十五日,月去日最遠。全明月半後,漸近左畔,明復漸消。二十二三間,月又半明,是謂下弦。三十日,日月相合,月為日消盡謂晦。諸說不同,獨此可信。愚以卦及十二辰參之,晦日卦在坤,日月會于子,月光消盡。晦朔之間,又從坤右轉,其卦為艮一陽生明於外。辰在戌亥間,又轉正西坎卦,一陽居中,遠日半天是謂上弦。夜半在酉,日升于東,照半規之酉,故曰:其中有雞。酉與卯相對也。又進而巽卦,二陽外明,魄僅內存。以夜半臨未申之間,在弦望中間。·日照漸正,月轉乾當午,日正在坤子上下,相對正照,所以全明。故謂之望月。又離午左轉辰巳之間,昔對戌亥而生明者,今生魄矣。以日照偏一陰外生,故作兌象。兌轉而離,月在正東,距日半天,魄歸於中,是為下弦。夜半在卯,月生於西,照半規之卯,故曰:其中有兔。至震,則又與巽對。巽則一陰漸消而月圓,震則二陰漸壯而月晦。日漸逼近,明僅內存,以夜半臨丑寅之間,在弦晦中,至坤則月盡矣。夫取卦自北而西者,以月行退度而右轉也。取爻自外而內者,以月受日光自外而內。此說頗與漢志及先天卦合。或曰:測日以午,測月以子,測星宿以昏旦。彼作參同契者,不悟月行退度與受光自外之法,故摭坎離居中,以震為生明兌為上弦左矣。一切反先儒之說,自以為發老月千古之一快,愚謂此亦得易中之一義爾。然朱子於參同契考驗精矣。況魏伯陽所傳,自漢至今千有餘歲,前賢未有非之者渠容輕議。
天原發微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