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平御覽/06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學部十一 太平御覽
卷六百一十八.學部十二 圖書上
學部十三 

叙圖書

[编辑]

《尚書·序》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語奧義,其歸一揆。是故歷代寶之,以爲大訓。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春秋左氏傳》曰:「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即謂上世帝王遺書也。

《左氏傳》曰:晋荀躒如周,籍談爲介。王謂籍談曰:「昔高祖孫伯司晋之籍,以爲大政,故曰「籍氏」。汝司典之後,何故忘之?」

《漢書·藝文志》曰: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終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爲五,韋昭曰:謂左氏、公羊、梁、鄒氏、夾氏也。《詩》分爲四,韋昭曰:謂毛氏、齊、魯、韓也。《易》有數家之傳。戰國縱橫,真僞分爭,諸子之言,紛然ゾ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于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

又曰:《古文尚書》藏於壁中。師古注曰:「《家語》云︰孔騰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書》、《論語》、《孝經》于夫子堂壁中,而《漢記》曰孔鮒所藏。二說不同,未知孰是也。又後漢王莽征陳咸,咸遂稱疾篤,于是乃斂其家律令文書,藏于壁中也。」

《後漢書》曰:吳祐字季英,陳留長垣人也。父恢爲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隨從到官。夥覃殺青簡以寫經書,祐諫曰:「大人逾越五嶺,遠在海濱,其俗誠陋,然舊多珍怪,上爲國家所疑。此書若成,則載之兼兩。昔馬援以薏苡興謗,王陽以珍衣囊僥名,嫌疑之間,誠先賢之所慎。」恢乃止,撫其首曰:「吳氏世不乏季子矣。」

《魏志》曰:王修家不滿斗斛,有書數百卷。太祖嘆曰:「士不妄有名也。」

《蜀志》曰:向朗字巨達。潜心典籍,積聚篇卷,于時最多也。

《後唐書》曰:李者,博學多通,文章秀絕,家有奇書,時號「季書樓」。

《呂氏春秋》曰:《先識覽》桀將亡,太史令終古執其圖書而奔于商;紂將亡,內史向摯載其圖法出奔周。

《穆天子傳》曰:癸巳,至於群玉之山,容成氏之所守。山阿平無隘,四中繩。言皆平直。先王謂之策府。言往古帝王以爲藏策之府,所謂藏之名山者。

《莊子》曰:孔子西藏書于周室,藏其所著書于周者。子路謀曰:「由聞周家征藏史有老聃者,征藏,藏名也。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當試焉。」孔子至老聃之門,而老聃不許也。

《博物志》曰:劉德治淮南王獄,得《枕中鴻寶秘書》,及其子向咸共奇之。德信黃白之術可成,謂神仙之道可致,卒亦無驗,乃以罹罪。

又曰:太古書今見存者,有神農《山海經》。《山海經》或云禹所作,《素問》黃帝作,《連山》、《歸藏》夏所作,周時曰《易》。蔡邕雲《禮記·月令》,周公所作。《證法》、《司馬法》亦云周公所作。

《論衡》曰: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哭虛也。案圖書文章,與書何異?鬼神惡書則河出圖,何也?若不惡爲書,何忽致怪?或作書時會鬼哭雨粟也耳。

伏滔《北征記》曰:皇天塢北,古時陶穴。晋時有人逐狐入穴,行十里許,得書二千餘卷。

《金樓子》曰:有細書《周易》、《尚書》、《周官》、《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各一部,又寫《前漢》、《史記》、《三國志》、《晋陽秋》、《莊子》、《老子》、《肘後方》、《離騷》等合六百三十四卷,悉在一巾箱中,書極精細。

又曰:吾今年四十六歲,聚書來四十年,得書八萬卷也。河間之伴漢室,頗謂過之也。此金樓子自稱也。

正謬誤

[编辑]

《劉向別傳》曰:仇校者,一人持本,一人讀析,若怨家相對,故曰仇也。

《左傳》曰:晋師閏月濟于陰板。杜預注云︰「長曆推之,此年無閏月,疑爲『門五日』,五字上與門合也。」

《呂氏春秋》曰:有讀史者:「晋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之與三相近,豕之與亥相似。」至晋而問之,則曰晋師己亥涉河也。

《漢書·藝文志》曰:成帝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術數,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于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

《抱朴子》曰:書三寫以「魯」爲「胄」,以「帝」爲「虎」。

劉向《七略》曰:古文或誤以「見」爲「典」,以「陶」爲「陰」,如此類多。

潁容《春秋例》曰:漢興,博物洽聞著述之士,前有司馬遷、揚雄、劉歆,後有鄭衆、賈逵、班固,近即馬融、鄭玄。其所著作違義正者,遷尤多闕略。舉一兩事以言之;《史記》不識畢公文王之子,而言「與周同姓」;揚雄著《法言》不識六十四卦,云「所從來尚矣」。

《後漢書》曰:和熹鄧太后從曹大家受經書兼天文算數,晝省王政,夜則誦讀。而患其謬誤,懼乖典章,乃博選諸儒劉珍等,及博士議郎、四府掾史五十餘人,詣東觀仇校傳記。

《蜀志》曰:向朗字臣達。年八十,手自校書,刊定謬誤也。

《晋書》曰:鄭默字思元。起家秘書郎,考核舊文,删省浮穢。中書令虞松謂曰:「而今而後,朱紫別矣。」

又曰:齊王攸以禮自拘,鮮有過事。就人借書,必手刊其繆,然後反之。

《後周書》曰:元偉,世宗初拜師氏中大夫,受詔于麟趾殿刊正經籍。

又曰:明帝幼而好學,博覽群書,善屬文,詞彩溫麗。及即位,集公卿已下有文學者八十餘人,于麟趾殿刊校經史,又捃采衆書,自羲農以來訖于魏末,叙爲《世譜》,凡五百卷雲,所著文章十卷。

《唐書》曰:褚元量以內庫舊書,自高宗代即藏在宮中,漸致遺逸,奏請繕寫刊校,以引經籍之道。于是上令于東都乾元殿前施架排次,因大加搜寫,廣求天下異本,數年間,四部完備。

又曰:貞觀中,頒五經于天下。初,太宗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字訛謬,詔前前中書侍郎顔師古刊正之。及成,又詔尚書左僕射房玄齡集諸儒討論得失。時諸儒習師說,舛謬已久,皆竊議非之。于是異端蜂起,師古一一辯答,取晋宋古本以相發明,所立援據詳明,或出其意表,諸儒皆驚所未聞,嘆服而去。太宗善之。

 學部十一 ↑返回頂部 學部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