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0959
木部七 ◄ | 太平御覽 卷九百五十九.木部八 |
► 木部九 |
|
楛
[编辑]《尚書·禹貢》曰:荊州,厥貢惟菌、{艹輅}、楛。〈注曰:楛中矢榦。皆出雲夢之澤也。〉
《毛詩·旱麓》曰:瞻彼旱麓〈山足也。〉,榛楛濟濟。
陸機《毛詩疏義》曰:榛楛,似荊而赤,葉似著。上黨人篾以為牛筥箱器,又屈以為釵。故上黨調問婦人:「欲買赭不?」曰:「竈中自有黃土。」「買釵不?」曰:「山中自有楛」。
又《文賦》曰:彼榛楛之勿剪,亦蒙榮於集翠。
靈壽
[编辑]《漢書·孔光傳》曰:賜太師靈壽杖。〈孟康曰:扶老杖也。服虔曰:靈壽,木名也,似竹,有節,長不過八九尺。〉
《山海經》曰:廣都之野,靈壽實華。
樗
[编辑]《爾雅》曰:栲,山樗〈栲似樗,色小白,生山中。亦類漆樹。〉。
《毛詩·我行其野》曰: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惡木也。〉。
陸機《毛詩疏義》曰:「蔽芾其樗,樗樹及皮皆似漆,青色耳,其葉臭。
《莊子》惠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本擁腫,不中繩墨;小枝拳曲,不中規矩。立之途,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莊子曰:「何不樹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逍遙乎寢卧其下。」
《風俗通》曰:嘉平中,有兩樗一宿長丈餘,作人狀,頭目宛然。
《河洛記》曰:洛陽北山,謂之邙山,其上無大樹。大業都城之北嶺,上有古樗樹,不知其來,早晚婆娑,周廻四五畒,已來在伊闕正南相當。越公等將建都城之日,據此樹以為南北定准,嫌樗木名惡,號曰婆娑羅樹矣。
荊
[编辑]《春秋運斗樞》曰:玉衡星散為荊。
《廣雅》曰:楚,荊也。牡荊,蔓荊也。
《廣志》曰:赤莖大實者名曰牡荊,又有山荊。
《毛詩·漢廣》曰:翹翹錯薪,言刈其楚〈楚,荊也。〉。
又《綢繆》曰:綢繆束楚,三星在戶。
《左傳·昭公》曰:伍舉入鄭,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班,布也。布荊坐地,共議之。〉
《史記》曰:廉頗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卒與為刎頸之交。
《漢書》曰:淮南王安謀反,伍被諫曰:「昔子胥諫吳王云:『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台。』臣今亦將見宮中生荊棘,露沾衣也!」
《東觀漢記》曰:尹勤治《韓詩》,身牧豕,事親至孝,無有交游,門生荊棘。
《後漢書》曰:鮑永為魯郡太守,時董憲別帥彭豐、虞休、皮常等各千餘人稱將軍,不肯下。頃之,孔子闕里無故荊棘自除,從講堂至于里門。永異之,謂府丞及魯令曰:「方今危急,而闕里自開,斯豈夫子欲令太守行禮,助吾誅無道耶:乃會人眾,修鄉射之禮,請豐等共會觀視,欲因此擒之。豐等亦欲圖永,乃持牛酒勞饗,而潛挾兵器。永覺之,手格殺豐等,擒破黨與。帝嘉其略,封為關內侯。
《晉書》曰:索靖拜酒泉太守,惠帝即位,賜爵關內侯。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駞,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
《老子》曰: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周景式《孝子傳》曰:古有兄弟,忽欲分異。出門見三荊同株,接葉連陰。嘆曰:「木猶欣然聚,況我而殊哉?遂還為雍和。〈一曰田真兄弟。〉
《神仙傳》曰:吳有徐隨,居丹徒。左慈過隨,門下有宿客,車六七乘,欺慈云:「徐公不在。慈去,客皆見牛在楊樹杪,車轂中皆生荊木,長一二丈。客懼,入報隨,隨曰:「此左公。遣追之。客逐慈,叩頭謝。客還,見牛在故地,無荊木也。
顧微《廣州記》曰:撫納縣出金荊。
《禮弓矢圖》曰:楚焞〈土敦反〉以荊為之,燃以灼正。以荊者,凡木心圓,荊心方也。
《地理志》曰:荊楚本多材,因名地焉。
《廣州記》曰:白荊堪為履,紫荊堪為牀。
《淮南萬畢術》曰:南山牡荊,指病自愈。節不相當,有月暈時剋之。
杜寶《大業拾遺錄》曰:五年,南方置北景、林邑、海陰三郡。北景在林邑南大海中,與海陰接境。其地東西一千餘里,南北三百餘里,海水四絕,北去大岸三百餘里。或云:馬援鑄柱尚存。地暑熱,多大林木,高者數百尋。有金荊生於高山峻阜,大者十圍,盤屈瘤蹙,文如美錦,色艷於真金。中夏時,有於海際得之。工人數用,甚精妙,貴於沉檀。
棘
[编辑]《毛詩·湛露》曰: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又《黃鳥》曰:交交黃鳥,止于棘。
又《墓門》曰: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周書》曰:太姒夢見商之庭產棘。
《周禮·秋官上》曰: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鄭玄曰:樹棘以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
《左傳·昭公》曰:竪牛奔齊,孟仲之子殺之,投其首於寧風之棘上。
《春秋元命苞》曰:樹棘聽訟其下者,棘赤心有刺,言治人者,原心不失其赤實也。
《後漢書》曰:馮異朝京師,引見,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被荊棘,定關中。
又曰:仇覽,字季智,一名香,陳留考城人也。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後渙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人賢之路?今日太學曳長裾,飛名譽,皆主簿後耳!以一月俸為資,勉卒景行。
《晉書》曰:劉琨至并州,荊棘成林,犲狼滿道。琨剪除荊棘,收葬枯骸,造府朝,建市獄。寇盜牙來掩襲,甞以城門為戰場,百姓負楯以耕,屬韃而耨。琨撫循勞來,甚得物情。
又曰:祖逖在河南,公私豐贍,士馬日滋。方當推鋒越河,掃清冀、朔。會朝廷將遣戴若思為都督,逖以若思是吳人,雖有才望,無弘致遠識;且已剪荊棘,收河南地,而若思雍容一旦來統之,意甚怏怏。
又曰:石季龍大饗群臣於太武殿,佛圖澄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龍殿石有棘生〈冉閔小字棘奴,時龍養為己子。〉。
又曰:崔洪靖厲骨鯁,為尚書左丞。時人為之語曰:「叢生棘刺,來自慱陵。在南為鷂,在北為鷹。
又曰:顧愷之畫鄰女像,以棘針釘之。
又曰:姚萇符登師於渥源,盡俘其眾。乃掘符堅尸鞭撻,荐之以棘,坎土而埋之。
《宋書》曰:袁淑上太祖書曰:「所謂棲鳥於烈火之上,養魚於叢棘之中。
《北齊書》曰:世祖為後主擇師傅,趙彥深進馬敬德入為侍講。其妻夢猛獸將來向之,敬德走超叢棘,妻伏地不敢動。敬德占之,曰:「吾當得大官。超棘,過九卿也;爾伏地,夫人也。
《隋書》曰:流求國居海島之中,土人所居,曰波羅檀洞。塹柵三重,環以流水,樹棘為藩。
《韓子》曰:宋人為燕王以棘刺之端為沐猴者,使王必三月齊而後觀之。右御冶工謂王曰:「臣聞人主無十日不燕,今王不能久齊,故以三月為期也;棘刺至小,安可削乎?王必察之!王囚而問之,果無有,乃殺之。冶人謂王曰:「士有虛名,多棘刺之說也。
《呂氏春秋》曰:棗,棘之有也;裘,狐之有也。食棘之棗,裘狐之皮,先王固用非其有而己有之,湯、武一日而盡有夏、商之地。《秦子》曰:踰枳棘之籬,則有絓枉之患;登椒桂之圃,則有榮華之芳。
《陳留耆舊傳》曰:魏尚被繫詔獄,有雀集獄棘上。尚占曰:「夫棘樹者,中心赤,外有刺,象我言有刺而赤心之至誠。
李嘗《藥錄》曰:棘□實是棗針,世人用門冬苗代之,非其真也。
《廣五行記》曰:隋文帝開皇末年,代州人姓王,仕為驃騎將軍,性好畋獵,所殺無數。有五男,無女。後有一女子,端正若畫,見者皆奇之,父母特加鍾愛,鄉里爭為作好衣而與之。女年七歲,一旦失之。初疑鄰里戲藏之,尋訪終不見者。諸兄遠覓,去家三十餘里,於棘中見之。欲就抱取,驚走,馬追不及。兄弟以十餘騎圍之,而口中惟作兔聲。抱歸家,不能言,身體盡棘所傷。母為挑之,得刺盈掬,不食而死。
《唐新語》曰:呂太一為戶部員外郎。戶部與吏部鄰司,吏部移牒,令墻宇悉立棘,以防令史交通。太一牒報曰:「眷彼吏部,銓綜之司,當須簡要清通,何必堅籬插棘?省中賞其俊拔。
《楚辭》曰:甘棠枯於豐草兮,藜棘樹於中庭。
君子
[编辑]《晉宮閣名》曰:華林園,君子樹三株。
《廣志》曰:君子樹似檉松,曹爽樹之於庭。
長生
[编辑]《洛陽記》曰:明光殿前,有長生木樹二株。
《鄴中記》曰:金華殿後,有石虎皇后浴室,種雙長生樹,世謂之西王母長生樹。
萬年
[编辑]《晉宮閣名》曰:華林園,有萬年樹十四株。
謝玄暉詩曰:風動萬年枝。
黃蘖
[编辑]《說文》曰:蘖,黃木也。
《永嘉郡記》曰:青田出枯楊,所經山路左側,木則黃蘖為林,草便黃連覆地。土人徃伐黃蘖者,皆有酒食禱祀。禱祀若有違失山神意,二藥輙化為異物,不可復得。
《淮南萬畢術》曰:蘗令面悅。〈取蘗葉三寸、土瓜三枚、大棗七枚,膏和塗面,不得四五日,立悅矣。先以湯洗面,乃傅藥。〉
《抱朴子》曰:黃蘗、芝草者,千歲黃蘗根下,有如三斛器,去本株三丈,細根相連,大如縷。末服之,盡一丈,則地仙。
支子
[编辑]《漢書·貨殖傳》曰:巵茜千石,亦比千乘之家。
《地鏡圖》曰:望氣,見人家黃氣者,支子樹也。
《晉令》曰:諸官有秩支子,守護者置吏一人。
《晉宮閣名》曰:華林園,支子五株。
《遊名山志》曰:樓石山,多支子也。
《本草經》曰:支子,一名木丹,葉兩頭尖,如樗蒲形,剝其子,如繭而黃赤。
葛洪《治霍亂轉筋方》曰:燒支子二枚,末服之,立愈。
無患
[编辑]《纂文》曰:無患,木名也。一名曰糅〈女收反〉婁,實可去垢。
崔豹《古今注》曰:程雅問:「櫨木名曰無患,何也?荅曰:「昔有神巫曰{宀王八}毦〈音餌〉能以符劾百鬼,得鬼則以此木為棒,棒殺之。世人相傳,此木為眾鬼所畏,競取此木為器,以厭卻邪魅,故號曰無患。
卞敬宗《伍錄枕讚》曰:爰玆素朴,名為吉姑。匠人斯製,以獻君子。
栟櫚
[编辑]《廣雅》曰:栟〈音并〉櫚,椶也。
《吳志》曰:孫權討黃祖,祖橫兩蒙衝保守沔口叢刊本作{氵丐}口,以栟閭大紲繫石為釘。
《齊書》曰:高帝討晉安王,時朝廷器甲皆充南討,帝軍容寡闕。乃編椶皮為馬具,裝折竹為寄生,夜舉火進軍。賊望見恐懼,未戰而走。
《梁書》曰:張孝秀,性通率,不好浮華。常冠榖皮巾,躡蒲履,手執栟櫚皮麈尾,服寒食散,盛冬卧於石上。
《唐書》曰:訶陵國在南方海中洲上,竪木為城,作大屋重閣,以椶櫚皮覆之,王坐其中。
《山海經》曰:翠之山,其木多椶。〈椶樹無枝,高二丈許,葉大而圓,枝生杪頭,尖實,皮相披,一行皮者為一節。可以為索。〉
《廣志》曰:椶,一名栟櫚,葉似車輪,乃在樹下。下有皮纏之,附地起,二旬一採,轉復上生。
《說文》曰:椶,一名蒲葵。
《吳錄·地理志》曰:武陵臨沅縣,多栟櫚木,生山中。
《晉令》曰:夷,其民守護椶皮者,一身不輸之。
太平御覽卷第九百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