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温的“国有化”是搜刮民脂民膏的大骗局 疯狂推行“国有化”使缅甸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奈温的“国有化”是搜刮民脂民膏的大骗局 疯狂推行“国有化”使缅甸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中
《人民日报》编辑部
1967年8月2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本报讯 奈温反动政府一直吹嘘说,它实行的“国有化”,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走缅甸的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事实完全揭穿了奈温集团的“国有化”的鬼把戏。

奈温集团的所谓“国有化”,实际是以奈温集团为代表的地主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政权实行巧取豪夺的一种手段。他们在“国有化”的幌子下,大肆兼并、掠夺,其猖狂的程度是十分惊人的。

一九六三年,奈温集团先把银行、大米贸易、石油和森林工业“收归国有”,然后颁布盗匪式的“企业国有化”法令,吞并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中小工商业,包括华侨的中小工商业。第二年,他们进一步下令把仰光以至全国的批发商、经纪商、百货商店等“收归国有”。

据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三日缅甸政府报纸《劳动人民日报》报道,奈温反动政府已在全国接管了一万多家商店。

奈温反动政府还在一九六四年九月宣布由政府管制三十四种农产品,以低价强迫收购。去年一月,缅甸反动政府又宣布对四百二十六种工农渔业产品实行所谓统购统销。

这样,从缅甸的财政金融、对外贸易、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经济命脉,直到整个城乡商业渠道,都完全控制在以奈温集团为代表的军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手里了。

在实行“国有化”的过程中,奈温集团的主要成员大发横财,成为大官僚买办资本家,分别控制和垄断了各种行业,并亲自去帝国主义国家乞求援助和投资。他们抽调大批军官担任“收归国有”的工商企业的厂长、经理等,形成了庞大的军人官僚垄断资本集团。

奈温军人集团早就依仗他们的军事势力,攫取大量的国家贷款,强行并吞私人企业,发展军人垄断资本。他们在一九五一年就公然以“国防军服务社”的名义,大力发展军人垄断资本。这个垄断公司最初的六十万缅元的资本,就全部是政府的“贷款”,它的许多子公司则是从兼并国营和私营企业中建立起来的。到了一九五八——一九五九年,“国防军服务社”扩展成了控制十六个企业包括银行、海运、国内外贸易、工业、渔业、建筑、服务性行业的大垄断公司。

一九六二年,奈温军人集团成立的“缅甸经济发展公司”(“国防军服务社”是它的前身),已经是一个包括三十二个企业的军人资本托辣斯了。奈温集团上台后,又把这些企业同“收归国有”的“国营企业”合并,扩大了军人官僚垄断资本。

奈温反动政府虽然把帝国主义的银行和企业收归“国有”,但是,不仅规定三个月内退还资本,而且事实上继续同西方各国垄断资本进行勾结。近年来,奈温反动政府更日益投靠美帝和苏修,拿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出卖民族利益。

同时,奈温反动政府根本没有触动地主阶级的一根毫毛。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没有足够的土地或根本没有土地,他们忍受的封建剥削有加无已,所谓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实际上是加强地主、富农的反动统治,加深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奈温反动政府疯狂推行的这种“国有化”政策,只能加深缅甸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近两年来,缅甸工农业生产急骤下降,中小工业因原料不足纷纷停工减产,失业人数曾高达一百八十万人;农村经济也日趋破产,大米产量锐减三分之一,再加上“国有化”打乱了商业渠道,以致粮食、食油、布匹、医药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奇缺,物价高涨,黑市猖獗。本来是盛产大米的缅甸,现在大闹饥荒。奈温的“国有化”和“社会主义”的大骗局,已经被彻底戳穿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7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3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