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對山集 (姜溍)/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 對山詩集

作者:姜溍
1868年

八音迭奏而竹聲淸石聲瘠。余每聽而異之。昔朱夫子論竹石。有曰英秀後凋之操。堅確不移之姿。夫有如此不俗之質。則自然特異之響發焉。物猶然。而况人乎。嘗讀姜對山詩。脫臼拔俗。獨造乎淸癯警新。妙悟絶倫。誦其詩而想其人。可以知本來眉目。蕭灑出塵。苟非然者。其發於聲者。何以能特異至斯乎。對山以詩嘗見知於我王考雲石先生。先生每亟稱曰殆無烟火口氣。遂選入秘閣。於是對山之名益著。今雲石集成之年。是集又踵而成之。豈偶然乎哉。對山之胤龜秀。要余一言。余不以無文辭。書此而歸之。重舊誼也。戊辰十月下澣。豐壤趙寧夏跋。

對山沒。墓草已屢宿矣。哲嗣龜秀,鴻秀掇拾遺詩於散逸之餘。才二冊。亟圖所傳後。悲夫。昔我本生先考孝貞公因曝史之行。自五臺山轉入楓嶽。將以窮毘盧萬瀑之勝。我王考忠敬公囑對山與之俱。對山曾從忠敬公入楓嶽。卽宿硏也。於是乎行紀焉。次述題詠焉。追步華軸。餘馥至今照耀笥篋。後二十有四年。余入楓嶽。山僧往往談伊時事。津津如昨日。緬憶前休。警咳莫追。俯仰流峙。觸緖興感。想及對山之翩翩文彩。宛在目中。今讀其遺編。山中諸作。歷歷俱在。又不禁愀然增慨也。對山精明安詳。資性秀異。枕藉經史。究心實用之學。若可有爲於世。而年才中壽。官止一縣。命矣夫。龜秀甫從余遊。請余一言。對山余三世舊好也。自余齠齔。視爲嚴師。烏可以辭。特敍今昔之感。庸附卷尾。其詩品高下。諸長老言盡之。玆不復贅云。豐壤趙成夏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