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尚書通考 卷一 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通考卷一     元 黄鎮成 撰
  諸儒家法傳授之圗













  百篇書目
  伏生今文尚書凡二十八篇
  堯典   臯陶謨  禹貢   甘誓
  湯誓   盤庚   髙宗肜日 西伯戡黎微子   牧誓   洪範   金縢
  大誥   康誥   酒誥   SKchar
  召誥   洛誥   多方   多士
  立政   無逸   君奭   顧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費誓   秦誓
  右伏生所授者漢武時又入偽泰誓一篇為二十九篇
  安國古文尚書増多伏生二十五篇
  大禹謨  五子之歌 𦙍征   仲虺之誥湯誥   伊訓   太甲三篇 咸有一徳說三篇 泰誓三篇 武成   旅獒
  微子之命 蔡仲之命 周官   君陳
  畢命    君牙    冏命
  安國復出尚書凡五篇
  舜典今文合堯典 益稷今文合臯陶謨 盤庚二篇今文一篇 康王之誥今文合顧命右今古文通五十八篇又百篇之序一篇即今所行五十八篇而以序冠篇首者也
  逸書
  汨作    九共九篇  稾飫    帝告
  釐沃    湯征    汝鳩    汝方
  夏社    疑至    臣扈    典寳
  明居    肆命    徂后    沃丁
  咸乂四篇  伊陟    原命    仲丁
  河亶甲   祖乙    髙宗之訓  分器
  旅巢命   歸禾    嘉禾    成王政
  將蒲姑   賄肅慎之命       亳姑右四十二篇書亡即書序謂其餘錯亂磨滅弗可復知者也通前今古文合百篇之數
  漢張霸偽書凡二十四篇
  舜典   汨作   九共九篇 大禹謨
  益稷   五子之歌 𦙍征   湯誥
  咸有一徳 典寳   伊訓   肆命
  原命   武成   旅獒   冏命
  張霸復出伏生書五篇
  舜典   益稷   ⿱股皿 -- 盤二篇 康王之誥泰誓
  右前漢諸儒不見孔傳張霸偽作二十四篇附伏生二十八篇又復出五篇并泰誓一篇求合孔氏五十八篇四十六卷之數
  伏生今文尚書
  史記儒林傳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晁錯往受之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間學者由是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渉尚書以教矣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漢書曰字和伯千乘人歐陽教千乘兒寛兒寛既通尚書以文學應郡舉詣博士受業受業孔安國兒寛貧無資用常為弟子都養及時時間行傭賃以給衣食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以試第次補廷尉史是時張湯方鄉學以為奏讞掾以古法議決疑大獄而愛幸寛寛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書書奏敏於文口不能𤼵明也湯以為長者數稱譽之及湯為御史大夫以寛為⿰扌⿱彐𧰨 -- 掾薦之天子後位至御史大夫張生亦為博士而伏生孫以治尚書徴莫能明也自此之後魯周霸孔安國雒陽賈嘉頗能言尚書事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逸書得十餘篇盖尚書滋多於是矣起謂起𤼵以出也
  孔安國曰漢室龍興開設學校旁求儒雅以闡大猷濟南伏生年過九十失其夲經口以傳授裁二十餘篇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百篇之義世莫得聞
  陸氏曰二十餘篇即馬鄭所註二十九篇是也孔頴逹曰泰誓夲非伏生所傳武帝之世始出而得行史因以入於伏生所傳之内蔡氏曰伏生夲但有堯典臯陶謨禹貢甘誓湯誓⿱股皿 -- 盤庚髙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牧誓洪範金縢大誥康誥酒誥SKchar材召誥洛誥多方多士立政無逸君奭顧命吕刑文侯之命費誓秦誓凡二十八篇今加泰誓一篇故為二十九篇
  顔師古曰衛宏定古文尚書序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曉使其女傳錯齊人語多與潁川異錯所不知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屬讀而已伏生齊人晁錯潁川人
  史謂伏生壁藏而安國云失其夲經口以傳授者盖伏生初實壁内得之傳敎既乆誦文則熟至錯往受不執經而口授之耳出穎逹正義
  朱子曰伏生不出其女口授有齊音不可曉以意屬成及孟子引享多儀𨚫與大誥無差只疑伏生偏記難者而反不記其易者然⿱股皿 -- 盤誥聱牙自是書之夲體典謨貢範同出於生而明白坦原闕














<經部,書類,尚書通考,卷一>
<經部,書類,尚書通考,卷一>












  之傳奏之而又闕舜典一篇按舜典伏生書已合堯典但闕二十八字耳隋開皇初購求逸書有人言齊建武中吴姚方興於大桁市或曰大航頭得孔氏傳古文比馬鄭所注多二十八字於是始列國學梁陳所講有孔鄭二家齊代惟傳鄭義至隋孔鄭並行而鄭氏甚微自餘所存無復師說又有尚書逸篇出於齊梁之間考其篇目似孔氏壁中書之殘缺者故附尚書之末
  吴才老曰増多之書皆文從字順非若伏生之書詰屈聱牙夫四代之書作者不一乃至二人之手而定為二體其亦難言矣
  朱子曰按漢儒以伏生之書為今文而謂安國之書為古文以今文考之則今文多艱澁而古文反平易或者以為今文自伏生女子口授⿱目兆 -- 晁錯時失之則先秦古書所引之文皆已如此恐其未必然也或者以為記録之實語難工而潤色之雅辭易好故訓誥誓命有難易之不同此為近之然伏生倍文暗誦乃偏得其所難而安國考定於科斗古書錯亂摩滅之餘反專得其所易此又不可曉者至於諸序之文或頗與經不合而安國之序又絶不𩔖西京文字亦皆可疑獨諸序之夲不先經則賴安國之序而可見
  臨川吴氏曰漢藝文志尚書經二十九篇古經十六卷二十九篇者即伏生今文書二十八篇及武帝時増偽泰誓一篇也古經十六卷即張霸偽古文書二十四篇也漢儒所治不過伏生書及偽泰誓耳張霸古文雖在而辭義蕪鄙不足取重於世以售其欺及梅賾二十五篇之書出則凡傳記所引書語註家指為逸書者𭣣拾無遺既有證驗而其言率依於理比張霸偽書遼絶矣唐初諸儒從而為之疏義自是漢世夏侯歐陽所傳二十九篇者廢不復行惟此孔傳五十八篇孤行於世竊嘗讀之伏氏書雖難盡通然辭義古奥其為上古之書無疑梅賾所増二十五篇體製如出一手采集補綴雖無一字無所夲而平緩卑弱殊不𩔖先漢以前之文夫千年古書㝡後乃出而字畫略無脫誤文勢略無齟齬不亦大可疑乎夫吴氏朱子之所疑者顧澄何敢質斯疑而斷斷然不敢信此二十五篇之為古書則是非之心不可得而昧也故今以此二十五篇自為卷袠以别於伏氏之書而因及其所可疑非澄之私言也聞之先儒云爾
  尚書名義
  孔安國曰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王肅曰上所言下為史所書曰尚書也孔穎逹曰言惬羣心書而示法既書有法因號曰書後人見其乆逺自於上世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來之書故曰尚書又曰孔氏繼在伏生之下先云以其則知尚字乃伏生所加也自伏生言之則於漢世仰遵前代自周以上皆是上書是夲名尚是伏生所加故諸引直云書曰若有配代而言則曰夏書無言尚書者
  夏氏曰此上代之書為後世所慕尚故曰尚書
  壁藏異記
  家語云孔騰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書等於孔子舊堂壁中漢記尹敏傳云孔鮒所藏
  按孔子七世孫子順為魏相生鮒及騰鮒為陳渉博士騰為惠帝博士長沙太守至四世孫安國為武帝博士臨淮太守
  新安陳氏曰鮒騰兄弟藏書必同謀謂鮒藏亦可騰藏亦可也隋經籍志以為孔子末孫惠所藏之書豈以騰為惠帝博士邪
  愚按孔子定書為百篇遭秦滅學孔氏藏之壁中而伏生亦藏於壁漢興伏生先𤼵所藏亡數十篇獨得二十八篇教於齊魯之間漢文帝使⿱目兆 -- 晁錯往受時傳習既乆誦文已熟而伏生老不能正言使女子口授之至孝武帝得偽泰誓一篇於民間因合為二十九篇而歐陽大小夏侯之徒皆學之寫以漢世文字故謂之今文尚書及孔壁復出安國定其可知者多二十五篇夲皆科斗文字而安國易以𨽻書故謂之古文尚書又復出伏生所合之篇五篇并百篇之序一篇凡三十一篇合伏生二十八篇為五十九篇四十六卷其餘錯亂摩滅不可復知悉送於王官藏之秘府又承詔為五十九篇作傳以巫蠱事起藏之私家前漢諸儒知有五十八篇而不見孔傳遂有張霸偽作舜典及汨作等二十四篇及伏生二十八篇又分出⿱股皿 -- 盤庚二篇康王之誥泰誓三篇共六篇為五十八篇以附孔傳之數其賈逵作訓馬融作傳鄭𤣥註解皆非真古文故杜預註左傳韋昭註國語趙岐註孟子所引真古文書皆以為逸書至東晋豫章内史梅賾始傳孔傳古文於臧曺遂奏上其書於是偽書及偽泰誓皆廢但闕舜典一篇然舜典夲合於伏生之堯典固未嘗闕特少篇首二十八字至齊姚方興始得舜典於大航頭比馬鄭所註多二十八字馬鄭所註盖伏生堯典非偽舜典也至隋開皇三年求遺書得舜典然後五十八篇方備然孔傳始出皆用𨽻書至唐天寳三載詔衛衡改古文從今文今之所傳者乃唐天寳所定夲也夫經籍遭秦火殘缺書為㝡甚其初伏氏所教者裁十之三⿱目兆 -- 晁錯所受者止以其意屬讀則今文之傳固有不備厥後孔氏𤼵壁中之藏以不知科斗書而以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増多伏生之半則古文之傳又不能盡又況張霸偽妄漢魏諸儒已不識古文永嘉喪亂今文之學又絶尚書一經至是㡬於息矣寥寥數百載閒乃至東晋而後孔氏之書始出其閒混殽真偽所不暇論至於更厯傳受循譌踵繆斷章錯簡周田豕亥諒匪一端且伏氏既有壁藏不以書授錯而以女子口授孔壁書既傳都尉朝馬鄭諸儒宜無不知乃俾偽書肆行欺㒺是皆不能無疑者矣嗚呼書之不幸一失於壁中之磨滅再失於口傳之女子三失於巫蠱之淪廢百篇之義既莫覩其大全幸存而可考者其喪失又如此世之學者乃欲彊通其所不通斯亦難矣善乎朱夫子之言曰解其所可曉者而闕其所可疑者則誠讀書不易之良法也
  許氏紀年圗許益之讀書叢說
  帝堯百載
  堯典前初年事 後七十載事禹貢蔡氏謂禹貢作於虞時金先生通鑑前編係於水土平
  帝舜五十載
  舜典   大禹謨之年前初 年事自格汝禹為三十二載
  臯陶謨以後益稷
  右唐虞一百五十載書六篇
  夏禹八嵗事元載又居
  啟九嵗
  甘誓喪二
  太康二十九嵗
  五子之歌載三嵗
  仲康十三嵗
  𦙍征十九
  相二十八嵗嵗元嵗少康六十一嵗 杼十七嵗 槐二十六嵗 芒十八嵗 泄十六嵗 不降五十九嵗 扃二十一嵗 厪二十一嵗 孔甲三十一嵗臯十一嵗 𤼵十九嵗 癸五十二嵗
  右夏十七君四百三十九嵗書三篇
  商湯十三祀即諸侯位十八嵗而放桀共三十祀
  湯誓元祀  仲虺之誥  湯誥
  太甲三十三祀
  伊訓元祀  太甲上   太甲中三祀太甲下   咸有一徳
  沃丁二十九祀 大庚二十五祀 小甲十七祀雍已十二祀 大戊七十五祀 仲丁十三祀 外壬十五祀 河亶甲九祀 祖乙十九祀 祖𨐌十六祀 沃甲二十五祀 祖丁三十二祀 南庚二十五祀 陽甲七祀
  ⿱股皿 -- 盤庚二十八祀
  ⿱股皿 -- 盤庚上元祀 ⿱股皿 -- 盤庚中   ⿱股皿 -- 盤庚下
  小辛二十一祀 小乙二十八祀
  武丁五十九祀
  說命上三祀 說命中   說命下
  祖庚七祀
  髙宗肜日三祀
  祖甲三十三祀 廪辛六祀 庚丁二十一祀 武乙四祀 太丁三祀 帝乙三十七祀
  紂辛三十二祀
  西伯戡黎三十一祀微子三十二祀
  右商二十八君六百四十四祀書十七篇
  周武王七年即諸侯位十三年而伐紂共十九年
  泰誓十三年一月 泰誓中  泰誓下
  牧誓二月  康誥蔡氏謂此武王封康叔之書與酒誥SKchar材皆武王書也金先生按逸周書二月甲申俘衛君而以衛封康叔同監殷 酒誥
  梓材金先生附成王紀為作洛事    武成四月
  洪範    旅獒十四年 金縢
  成王三十七年
  君奭元年  大誥三年  費誓
  微子之命  立政四年  多方五年
  周官六年  召誥七年  多士
  洛誥    蔡仲之命八年無逸十一年
  君陳    顧命三十七年
  康王二十六年
  康王之誥初即位畢命十二年
  昭王五十一年
  穆王五十五年
  君牙二年  冏命    吕刑五十年
  共王十二年 懿王二十五年 孝王十五年 夷王十六年 厲王五十一年 宣王四十六年 幽王十一年 平王五十一年
  文侯之命元年
  桓王二十三年 莊王十五年 僖王五年 惠王二十五年 襄王三十三年
  秦誓二十八年
  右周厯十八君自武王滅商之年至襄王二十八年共四百九十九年書三十二篇並依蔡氏說譜入王紀其下注年者皆金先生所定○自堯至襄王六十五君堯元年至襄二十八年厯年一千七百三十四而惟十八君之世有書以亡書考之亦惟沃丁大戊仲丁河亶甲祖乙五君之世有書十篇耳自此二十三君之外其餘豈無出號令紀政事之言盖皆孔子所芟夷者緯書謂孔子求帝魁之書迄於秦穆凡三千二百四十篇雖其言未必實然有書者不止二十三君則明矣
  虞書
  孔穎逹曰堯典雖曰唐事夲以虞史所録末言舜登庸由堯故追堯作典非唐史所録故謂之虞書鄭𤣥云舜之美事在於堯時是也
  堯禪舜然後有堯之書舜禪禹然後有舜之書其書皆出後世故堯典則曰虞書舜典而下當出夏時乃曰虞書非史氏之舊也孔子序正之也故大禹謨益稷臯陶見於左傳者皆曰夏書此史氏之舊也然孔子不正堯典曰唐書者堯舜二帝常相終始堯典載舜有鰥在下之言舜典載受終之事故因其舊曰虞書一因一革聖人無容心焉順乎自然而已
  楊元素曰仲尼定堯典為虞書者原聖人授受之心杜百代簒争之亂以成堯之遜也堯之遜舜使舜之跡著於天下使舜之功被於天下堯舜無二也堯之民即舜之民堯之事即舜之事仲尼刪書移堯典為虞書者明非一人獨能與舜天下盖堯之時天下已皆為虞矣則雖堯之事即舜之事也
  蔡氏曰夲虞史所作故曰虞書舜典以下夏史所作當曰夏書今云虞書或以為孔子所定
  夏氏曰典謨皆謂之虞書者盖三聖授受實守一道謂之唐書則可以該舜而不可以該禹謂之夏書則可以該舜不可以該堯惟曰虞書則見舜上承於堯下授於禹
  愚按堯典雖言堯事而自疇咨以下實為禪舜張夲況伏氏舜典夲合於堯典史紀堯舜之行事以記禪讓之初終而三謨等篇亦舜時事所以均謂之虞書也



  帝王傳授心法之圗






  愚按欽之一字為百篇開卷第一義乃千萬世帝王心法源流自帝堯至於舜禹成湯文武其所相傳若合符節故凡曰欽曰敬曰恭曰祗曰寅皆一意也數聖人者雖曰天縱生知而其存心制事未始湏臾而不敬故曰敬者聖學之所以成始而成終者也
  若稽古
  山齋熊氏曰若稽古帝堯者蘇氏云史官之為此書也曰吾順考在昔而得其為人之大凡如此此說不然按堯舜之典禹臯之謨皆虞書也而皆稱若稽古夫以虞之史臣謂堯為古可也舜禹臯其時尚存亦謂之古可乎要之若稽古三字只當從先儒順考古道之說盖聖人雖懐天縱之資然未嘗自用其私智每順考古道而行之如所謂唐虞稽古建官惟百者即一端可知其他矣禹臯陶亦然故皆以若稽古稱之也



  堯典大學宗祖之圗







  西山真氏曰明俊徳者修身之事親九族者齊家之事所謂身修而家齊也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所謂家齊而國治也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所謂國治而天下平也夫五帝之治莫盛於堯而其夲則自克明俊徳始故大學以明明徳為親民之端然則堯典者其大學之宗祖歟
  九族
  孔傳言九族自髙祖至𤣥孫之親
  夏侯歐陽言九族謂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夲族一    姑之夫家二姊妹之夫家三 女子之夫家四
  母族三母之夲族一  母之母族二姨母之家三妻族二妻之父族一妻之母族二
  愚按孔傳言九族蔡氏從之喪服小記雖有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之文然亦以上殺下殺旁殺之服而言至於髙𤣥之服罕有身及之者書言九族既睦則是當時親被帝堯之徳雖以帝堯之夀亦無身及髙𤣥之理故林少穎亦謂如此則只是一族大抵當從夏侯歐陽之說為是況朱子亦嘗謂九族以三族言較大然亦不必泥但所親者皆是則亦未嘗專主孔說



  左昭二十九年曰少昊氏有子曰重顓項氏有子曰犂孔頴逹曰異世重黎號同人别
  孔氏曰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時之官穎逹云楚語云少昊氏之衰九黎亂徳人神雜擾不可方物顓頊受之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火正黎司地以屬民無相侵瀆其後三苖復九黎之惡堯復育重黎之後使復典之以至於夏商故吕刑傳云重即羲也黎即和也羲和雖别為氏族而出自重黎故吕刑以重黎言之
  朱子曰羲和即四子或云羲伯和伯共六人未必是也







  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朱子曰厯所以紀數之書象所以觀天之器日陽精月隂精星二十八宿衆星為經金木水火土五星為緯辰謂日月所㑹分周天之度為十二次








  朱子曰天無體只二十八宿便是體且如日月皆從角起天亦從角起日則一日一周依舊只在角上天則一周了又過角些子日日累上去則一年便與日㑹 又曰天行甚健故一日一夜一周而又進過一度日行速健次於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正恰好被天進一度則日為退一度二日天進二度則日為退二度積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則天所進過之度恰好得夲數日所退之度亦恰退盡夲數遂與天㑹而成一年月行遲一日常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積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遂與日㑹而成一月 又曰厯家只筭所退之度𨚫云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竒此乃截法故有日月五星右行之說其實非右行也横渠云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此說㝡好
  愚按厯家以日月五星皆右行由有厯以來其說皆如此矣且如日行黄道自南而北則為春為夏自北而南則為秋為冬出沒升降皆有自然之勢若左旋則自東而西日行一道道各不同不可以黄道名亦不可指言日在某宿其出沒之道冬則南漸進而北夏則北漸退而南為日馭者不亦煩矣竊恐未然








  東漢志厯法曰天之動也一晝一夜而運過周星從天而西日違天而東在天成度在厯成日日月相推日舒月速當其同謂之合朔舒先速後近一逺三謂之弦相與為衡分天之中謂之望以速及舒光盡體伏謂之晦晦朔合離斗建移辰謂之月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冬夏之間則有春有秋是故日行北陸謂之冬西陸謂之春南陸謂之夏東陸謂之秋日有九道月有九行九行出入而交生焉朔會望衡鄰於所交虧薄生焉月有晦朔星有合見月有弦望星有留逆其歸一也歩術生焉陳懼齋曰月行嘗以二十七日千一十六分日之三百二十七而與天㑹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與日㑹日一年與天一㑹月一年與天十三㑹與日十二㑹其與天㑹者無所用故古今少道之日月每三十餘㑹而一閏兩閏之中謂十五十六㑹也愚按先君夀山翁必夀好厯數之學大徳間嘗客京師得訂其說於太史氏曰晦翁因横渠之說以天左旋而日過一度日亦左旋而適周天以為厯家用截法故謂日月五星皆右行然考渾儀及黄道所經因以求造化之運乃知厯家之法為定而二先生所見猶有遺論盖天地之化隂陽消長皆有一定之常而莫之為者稍不出於自然則非所以為造化矣按漢志角天門房天衢昴天街井南門皆黄道之所經也若日左周則惟追天不及之度至此其餘日所周未嘗經此也如記謂日在斗在東井之𩔖則惟天過日不及之時在此每日周二十八宿不得言在某在某矣又漢志言日行北陸謂之冬西陸謂之春南陸謂之夏東陸謂之秋若每晝夜行天一周亦何得指云某陸矣且若天左旋每日繞地一周何故而又過一度日亦左旋每日一周何故而自冬至則南極牽牛以漸而升至夏至則北極東井又以漸而降若使日自左旋與天無與則日乃浮遊無定使至於牽牛東井之極處豈不能侵軼而行過其外何故南北兩間若為物所隔閡獨常進退纒繞於四十八度之内而無所變易哉且若是則南北升降之間其出沒之道凡百八十二有竒每日各循一道而行何其䟽密之限無少差失如此哉故古人作渾儀器立黄道為日行之準斜倚於赤道之内外日道萬古但循黄道之軌每日右行一度隨天而左轉日退一日漸降而至於天體南端之極則循其左自然而復升漸升而至於天體北端之極則循其右自然而復降一升一降循環無已天則因日退一度故每日必進一度然後日出地上而為一晝夜是為天過一度一期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日行黄道一周復至去嵗所起之度天日進一度至是而亦一周是為與天一㑹皆造化神巧一定之勢不煩擬議安排而自然脗合也唯朱子嘗曰造化簡易易知而微妙難窮㝡為的論盖惟其簡易也止是黄道一斜若使日循赤道則無復四時之别矣惟其微妙也日一升則陽生而為燠為暑一降則隂生而為涼為寒晝夜短長翕張消息萬物生成之不已往來過續之不停是皆日行升降之𠉀也或曰日不侵軼於南北豈不侵軼於黄道之外乎盖左旋則日移一道夲無繋着右行則惟循一軌自不差忒然時少有盈縮則有之矣或又謂朱子以日行晝夜恰足周天之度以為二分日依赤道則可若二至則天體漸狹而度數不滿矣此未足以破前說盖南北之極與赤道天經晝夜皆一周特中濶而疾兩端狹而遲勢自然耳譬輪之有輻盖之有弓豈外有餘而中不足哉若夫九行之交五緯之次苟求其故皆可以因是而得之矣
  經星列宿名數圗見晋志考史記天官書略同 及見鄭氏通志
  二十八舎度㝡多者莫如東井三十三度 通志三十四度其次莫如南斗二十六度 通志二十五度度㝡少者莫如觜觹二度 通志一度其次莫如輿鬼四度 通志二度
  角二星為天關其間天門其内天庭黄道經其中七曜之所行左角為天田主刑右角為將主兵通志角二星十二度如鼎形
  亢四星天子之内庭也四星九度如彎弓
  氐四星天子之宿宫四星十六度似斗側量米 今十五度
  房四星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亦四輔也又為四表中間為天衢為天淵黄道之所經也南閒曰陽閒北閒曰隂閒七曜由乎天衢則天下和平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亦曰天廐又主開閉為蓄藏又北小星為鈎鈴房之鈐鍵天之管籥明而近房天下同心四星六度似房之户所以防淫泆也 今五度
  心三星天王正位也中星曰明堂天子位為大辰主天下之賞罰前星為太子後星為庻子三星六度今五度
  尾九星後宫之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亦為九子色欲均明小大相承則後宫有敘九星十九度如鈎蒼龍尾 今十八度
  箕四星亦后妃之府主八風凡日月宿在箕東壁翼軫者風起箕四星十一度形如簸箕
  南斗六星天廟也丞相太宰之位主褒進賢士又主兵六星二十五度狀似北斗今二十六度
  牽牛六星天之關梁主犧牲事六星七度 今八度上有兩角腹下欠一脚
  湏女四星天少府也主布帛四星十一度如箕 今十二度
  虚二星冢宰之臣也主北方邑居廟堂祭祀祝禱事二星九度少强如連珠今十度四分之一
  危三星主天府三星十六度今十七度
  營室二星天子之宫也為主功事二星十七度 今十六度 史記註營室十星
  東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圗書之秘府二星九度
  奎十六星天之武庫也主以兵禁暴十六星十六度腰細頭尖形如破鞋
  婁三星主苑牧犧牲供給郊祀三星十二度三星不勻近一頭胃三星天之厨藏主倉廪五榖府也三星十五度今十四度昴七星天之耳也主西方又為旄頭胡星也昴畢閒為天街黄道七星十一度
  畢八星主邊兵戈獵月入畢多雨八星十七度似爪义 今十六度觜觹三星為二軍之𠉀三星一度在參右角如鼎足形
  參十星白獸之體中三星主將十星十度
  東井八星天之南門黄道所經主水衡八星三十四度輿鬼五星天目也主視明察奸謀鬼四星二度方似木櫃 今四度栁八星天之㕑宰八星十四度曲頭形如垂栁 今十五度
  星七星主衣裳文繡七星七度如鈎 今六度
  張六星主珍寳而又主天厨六星十七度似軫 今十八度
  翼二十二星天之樂府主夷狄逺客二十二星十九度 今十八度軫四星亦主冢宰輔臣四星十七度似張近翼
  前漢天文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宫物𩔖之象其伏見蚤晚邪正存亡虚實濶狹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厯鬭食彗孛飛流日月薄食暈適背宂抱珥𧈫蜺迅雷風祅怪雲變氣此皆隂陽之精其夲在地而上𤼵於天者也史記正義曰晋太史令陳卓緫甘石巫咸三家所著星圗大凡二百八十三宫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以為定紀
  緯星圗
  木嵗星太嵗在四仲則嵗行三宿在四孟四季則嵗行二宿孟季二八一十六四仲三四一十二而行二十八宿十二嵗而一周天也
  火熒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無道其出入無常也
  金太白出以寅戌入以丑未晨出東方二百四十日而一入又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一入入三十五日而復出
  水辰星春見奎婁夏見東井秋見角亢冬見牽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晨見𠉀之東方夕見𠉀之西方
  土填星常以甲辰元始建斗之嵗填行一宿二十八嵗而一周天
  前漢志曰嵗星曰東方春木於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仁虧貌失逆春令傷木氣罰見嵗星嵗星所在國不可伐可以伐人熒惑曰南方夏火禮也視也禮虧視失逆夏令傷火氣罰見熒惑太白曰西方秋金義也言也義虧言失逆秋令傷金氣罰見太白辰星曰北方冬水知也聴也知虧聴失逆冬令傷水氣罰見辰星填星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仁義禮知以信為主貌言視聴以心為主故四星皆失填星乃為之動
  山堂考索按赤道天度也黄道日度也皆以二十八宿配焉班志二十八宿之度惟南斗東井之度多觜觹輿鬼之度少盖觜二度鬼四度斗二十六度井三十三度也唐一行赤道之度其井斗之度與漢志同惟觜觹一度輿鬼三度各減於一度耳至於黄道之度則南斗二十三度東井三十度已與赤道之度不同較之范志所載黄道銅像斗減二度為二十四度井減三度為三十度大略相同是知東漢已前黄道赤道之度混而為一班志之所紀是也東漢已後始分為二故赤道之度多黄道之度少范志一行之所紀是也黄道度少赤道度多天行與日月不同也黄赤道度數多寡者天行與日道相去二十八宿逺近不同故也一行日度議曰古厯日有常度天周為嵗故混其度於氣節一氣十五度二十四氣則三百六十度餘五度四分一度分為三十二播於二十四氣一氣得十五度七分虞喜乃以天為天以嵗為嵗立差以追其變焉觀此則知班志所載猶以天周為嵗東漢以來始有黄赤道之異
  堯冬至日在虛一度
  月令冬至日在斗
  漢文帝三年冬至日在斗二十二度
  武帝太初厯冬至日在建星在斗牛之閒
  東漢四分厯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
  唐大衍厯冬至日在斗十度開元厯名
  宋統元厯冬至日在斗二度已上見渾儀略說統元宋髙宗厯名
  今授時厯冬至日在箕八度
  十二次舎圗
  東漢郡國志註引帝王世紀黄帝受命始作舟車以濟不通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
  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湏女曰星紀之次於辰在丑謂之赤奮若於律為黄鍾斗建在子今吴越分野凡三十一度
  自婺女八度至危十六度曰𤣥枵之次一名天黿於辰在子謂之困敦於律為大吕斗建在丑今齊分野凡三十一度
  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韋之次一名娵訾於辰在㐪謂之大淵獻於律為大蔟斗建在寅今衛分野凡三十度
  自奎五度至胃六度曰降婁之次於辰在戌謂之閹茂於律為夾鐘斗建在卯今魯分野凡三十度
  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曰大梁之次於辰在酉謂之作噩於律為姑洗斗建在辰今趙分野凡三十度
  目畢十二度至東井十五度曰實沈之次於辰在申謂之涒灘於律為中吕斗建在已今晋魏分野凡三十一度
  自井十六度至栁八度曰鶉首之次於辰在未謂之協洽於律為蕤賔斗建在午今秦分野凡三十一度
  自栁九度至張十七度曰鶉火之次於辰在午謂之敦牂一名大律於律為林鐘斗建在未今周分野凡三十度
  自張十八度至軫十一度曰鶉尾之次於辰在已謂之大荒落於律為夷則斗建在申今楚分野凡三十度
  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曰夀星之次於辰在辰謂之執徐於律為南吕斗建在酉今韓分野凡三十一度
  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曰大火之次於辰在卯謂之單閼於律為無射斗建在戌今宋分野凡三十度
  自尾十度至斗十度二百三十五分而終曰析木之次於辰在寅謂之攝提格於律為應鐘斗建在亥今燕分野凡三十度
  日法九百四十故二百三十五分即四分之一
  太初諸厯餘分置於斗分
  大衍厯餘分置於虛分
  凡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𨇠也地有十二分王侯之所國也故四方方七宿四七二十八宿合一百八十二星東方蒼龍三十二星七十五度
  北方𤣥武三十五星九十八度四分度之一
  西方白虎五十一星八十度
  南方朱鳥六十四星百一十二度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分為十二次一次三十度三十二分度之十四各以附其七宿閒距周天積百七萬九百一十三里徑三十五萬六千九百七十一里














  孔穎逹曰四方中星即二十八宿布在四方隨天運轉更互在南方諸宿每日昏旦莫不當中中則人皆見之故以中星表宿天子南面而視四方星之中知人緩急故曰敬授人時日月所㑹與四方中星俱是二十八宿舉其人之所見為星論其日月所㑹謂之辰星與辰其實一物也
  愚按孔䟽以二十八宿為星故謂星辰為一然謂之星則五緯亦在其中孔謂敬授人時無取五緯之義則定時成嵗皆係於日月所㑹之辰然以齊七政觀之又豈得舎緯星而獨言經星哉






  二十八舎辰次分野之圗












  晋志序十二次度數及州郡𨇠次云班固以十二次配十二野又魏陳卓更言郡國所入宿度其言㝡詳今附次之
  角亢氐鄭兖州 東郡入角一度東平任城山 東平入氐七度
  房心宋豫州 潁川入房一度汝南入房二度沛郡入房四度梁國入房五度淮陽入心一度魯國入房三度楚國入房四度
  尾箕燕幽州 梁州入箕十度上谷入尾一度漁陽入尾三度右北平入尾十度西河上郡北地遼西東入尾十度涿郡入尾十六度渤海入箕一度樂浪入箕三度𤣥菟入箕六度廣陽入箕九度
  斗牛女吴越揚州 九江入斗一度廬江入斗六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陽入斗十六度㑹稽入牛一度臨淮入牛四度廣陵入牛八度泗水入女一度六安入女六度
  虛危齊青州 齊國入虛六度北海入虛九度濟南入危一度樂安入危四度東萊入危九度平原入危十一度淄川入危十四度
  室壁衛并州 安定入室一度天水入室八度隴西入室四度酒泉入室十一度張掖入室十二度武都入壁一度金城入壁四度武威入壁六度燉煌入壁八度
  奎婁胃魯徐州 東海入奎一度琅邪入奎六度髙密入婁一度城陽入婁九度膠東入胃一度
  昴畢趙冀州 魏郡入昴一度鉅鹿入昴三度常山入昴五度廣平入昴七度中山入昴一度清河入昴九度信都入昴三度趙郡入畢八度安平入畢四度河閒入畢十度真定入畢十三度
  觜參魏益州 廣漢入觜一度越嶲入觜三度蜀郡入參一度揵為入參三度牂牱入參五度巴郡入參八度漢中入參九度益州入參七度
  井鬼秦雍州 雲中入井一度定襄入井八度鴈門入井十六度入井二十八度太原入井二十九度上黨入輿鬼三度
  栁星張周三輔 洪農入栁一度河南入星三度河東入張一度河内入張九度
  翼軫楚荆州 南陽入翼六度南郡入翼十度江夏入翼十二度零陵入軫十一度桂陽入軫六度武陵入軫十度長沙入軫十六度四仲圗
  羲仲所居官次之名官在國都也
  嵎夷東表之地 測𠉀之所 春分之旦朝方出之日而識其初出之景也 禹貢嵎夷注在今青州境登州之地
  東作春月嵗功方興所當作起之事 林氏曰謂萬物𤼵生於東全取農作之義猶言萬物作也日中孫氏曰春為陽中故取日 於夏永冬短為適中晝夜皆五十刻謂春分之日也星鳥南方朱鳥七宿 唐一行推以鶉火為春分昏之中星此以朱鳥當春分昏之時正見南方午位盖以四象而言
  析散處氣温也
  鳥獸孳尾氣和也
  孔穎逹曰朱鳥七宿在天成象星作鳥形西首東尾以南方之宿象鳥故言鳥謂朱鳥七宿也春言星鳥緫舉七宿以象而言也
  南交南方交趾之地測𠉀之所
  南訛夏月時物長盛所當變化之事
  敬致祠日而識其景
  日永晝六十刻 謂夏至之日也
  星火東方蒼龍七宿 火謂大火夏至昏之中星此以大火當夏至昏之時正見南方午位盖以十二次而言也
  因析而又析氣愈熱也
  鳥獸毛希而革易也
  孔穎逹曰東方成龍形南首北尾七宿房在其中房心連體房心為大火蒼龍之中星舉中則七星可知西西極之地
  昧谷以日所入而名也 穎逹曰日入之處非實有谷而日入也
  納日秋分之莫夕方納之日而識其景也
  西成秋月物成之時所當成就之事
  宵中於夏冬為適中晝夜亦各五十刻 宵者舉夜以見日 孫氏曰秋為隂中故舉宵 謂秋分之日也
  星虛北方𤣥武七宿之虛星 秋分昏之中星 此以虛宿當秋分昏之時正見南方午位盖以宿而言也
  夷暑退而人氣平
  鳥獸毛落更生潤澤鮮好
  孔穎逹曰北方七宿成龜形西首東尾北方七宿虛為中故虛為𤣥武之中星
  朔方北方之地 朔蘇也萬物至此死而復蘇猶月之晦而有朔也
  幽都日淪地中萬象幽暗
  朔易冬月嵗事已畢除舊更新所當改易之事
  日短晝四十刻謂冬至之日也
  星昴西方白虎七宿之昴宿 冬至昏之中星 此以昴宿當冬至初昏之時正見南方午位盖以宿而言也
  隩氣寒而聚於内
  鳥獸生䎡毳細毛以自温
  孔穎逹曰西方七宿成虎形南首北尾西方七宿昴為中故昴為白虎之中星
  中星運𠉀
  春分以象中
  夏至以次中
  秋分冬至以宿中
  列舎度數見前漢律厯志後律厯志赤道度略同四象度數見後律厯志
  十二次度數見前漢律厯志并皇甫謐帝王世記後郡國志註引同















  中星圗
  以堯時冬至日在虛一度為準故與月令已後中星不同











  以仲春日中星鳥為例故春分朱鳥昏見正午餘可𩔖推
  愚按堯典中星仲春曰日中星鳥仲夏曰日永星火仲秋曰宵中星虛仲冬曰日短星昴盖天體蒼蒼無以測其旋運古之聖人乃舉二十八舎推晝夜之所移以分度限一嵗而周得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有竒因列舎之方析而為四象因日月之所㑹布而為十二次天體於是可推四時於是可正東方七宿曰角亢氐房心尾箕有倉龍之形北方七宿曰南斗牽牛湏女虛危營室東壁有𤣥武之形西方七宿曰奎婁胃昴畢觜觹參有白虎之形南方七宿曰東井輿鬼栁星張翼軫有朱鳥之形謂之四象自南斗至湏女曰星紀湏女至危曰𤣥枵危至奎曰娵訾奎至胃曰降婁胃至畢曰大梁畢至東井曰實沈東井至栁曰鶉首栁至張曰鶉火張至軫曰鶉尾軫至氐曰夀星氐至尾曰大火尾至南斗曰析木謂之十二次故經於春曰星鳥者以見四方列舎之有四象之形也於夏曰星火者以見一嵗日月所㑹之有十二次也於秋曰星虛於冬曰星昴者以見象次皆列舎之所分也四時運轉更在南方聖人南面而視隨時考驗知天時之早晚所以授民事之緩急也今以中星所指具為一圗内輪象地不動以定正南之位外分二十四氣以察四仲所指之星綴日於天正虛一度則為冬至昴宿昏見於午斗杓指子為仲冬之中氣隨時逓轉可以𩔖知然宿度多寡古今作厯者代各不同今姑以漢志赤道為準雖有差變亦存大較若夫課𠉀追考職在術家姑陳其槩以俟夫讀書者有考焉耳




















  尚書通考卷一
<經部,書類,尚書通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