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堂肆考 (四庫全書本)/卷0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一 山堂肆考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山堂肆考卷三十二   明 彭大翼 撰地理
  帝都
  帝王世紀伏羲都陳今陳州神農亦都陳又營曲阜今兖州曲阜縣黄帝都涿鹿今幽州一云都有熊少昊都窮桑在魯北顓頊都高陽在周為衛地今濮陽縣帝嚳都亳一曰都高辛堯都平陽今晉州舜都蒲阪今蒲州禹都安邑在蒲州湯都亳即榖熟號南亳至仲丁遷囂或曰敖即河南之敖倉河亶甲居相今相州祖乙居耿在河東皮氏之耿鄉號景亳及盤庚五遷復南都亳之殷地即⿲亻丨匽 -- 偃師號西亳周文王都豐鎬今京兆界是為西都周公相成王以豐鎬偏處西方土貢不均乃東營洛邑今東都也成王即洛邑建明堂朝諸侯復還豐鎬至幽王為犬戎所殺平王始東遷而居洛邑是為東周矣及敬王又遷成周今洛陽故都城也終赧王之世不遷秦非子始封于秦即今隴西也非子之後至孝公始徙咸陽故秦遂都咸陽漢興都長安光武中興都洛陽又于南陽置南都三國魏以長安譙許昌鄴洛陽為五都吳都鄂今武昌後遷建業即今應天府蜀都成都即今成都府晉都洛陽是為西晉元帝東渡都建業因避愍帝諱改名建康是為東晉六朝宋齊梁陳並居焉梁元帝及後梁蕭詧又别居江陵元魏初居雲中即今大同府懷仁縣後遷洛陽是為東魏後又遷于鄴西魏都長安北齊亦都鄴即今彰德府周都長安隋初亦都焉至煬帝始遷洛陽唐復都長安五代梁都汴即今開封府唐晉都洛陽漢周至趙宋又都汴一云梁唐晉漢周至趙宋皆都汴南宋都臨安即今杭州元都大都即今順天府時至上都乃宣府之外地我朝都建康永樂遷都燕京即今北京也按六朝魏初姓拓䟦氏至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始改姓元氏謂之元魏魏永熈二年高歡舉兵東向逼其主修奔長安乃立清河世子善見于洛陽是為東魏後宇文㤗復弑其主修立南陽王寳炬都長安是為西魏宋齊公蕭道成廢主自立是為南齊都建康東魏高洋廢主自立是為北齊都鄴古來天子之居曰京曰都者何也盖天下以洛陽為中土唐都雍即長安則洛陽在闗東故以為東都宋都汴則洛陽在西故以為西都南京應天府建在宋眞宗時以其在汴之南故曰南京北京大名府建在宋仁宗時以其在汴之北故曰北京今我朝之稱南北京者又自二都之地一在南一在北故耳
  定鼎
  世紀武王伐紂營洛邑而定鼎焉今洛陽西南洛水之北有鼎中觀是也
  測圭
  周禮大司空掌建邦土地之圖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影以求日中
  作豐
  詩大雅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豐文王蒸哉
  營鎬
  史記成王七年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其三月周公往營成周雒邑卜居焉注云成周東周也名為成周者周道始成王所都也
  卜澗水
  周書周公徃營成周更求告卜作洛誥曰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
  因郟山
  通鑑周紀周公至洛興土營築是為東都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十七里南繫于洛水北因于郟山
  四方之極
  詩商頌商邑翼翼四方之極
  八埏之中
  左思魏都賦夫魏土考之西隩八埏之中也測之寒暑霧露所均也
  龍蟠虎踞
  見山
  山峙水環
  順天府志闗塞諸山雄峙于西南渾河諸水環繞于東南
  蠶叢魚鳬
  揚雄蜀本紀蜀始王曰蠶叢次曰伯雍又次曰魚鳬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鳬開國何茫然爾來八萬七千嵗不與秦塞通人烟
  崤凾隴蜀
  漢張良曰夫闗中左崤凾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靣而守獨以一靣東制諸侯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天莊
  帝京謂之天莊唐詩延瞰極天莊又曰日畿言帝畿千里象日所經㢠也
  神州
  王嬰古今通論崑崙東南方五千里謂之神州中有和羮鄉方三千里五嶽之城帝王之宅聖人所生也
  四塞
  漢婁敬曰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變百萬之衆可立具也四塞言四靣有山闗之固也
  雙川
  東漢傅毅洛都賦尋歴代之規兆仍險塞之自然决崑崙之洪流據伊洛之雙川
  帶涇
  班固西都賦漢之西都在于雍州實曰長安左據凾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洛南之山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
  貫渭
  三輔黄圖秦始王兼天下都咸陽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横橋南渡以法牽牛
  隩區
  西都賦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防禦之阻則天下之隩區焉是故横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龍興漢以虎視及至大漢受命而都之也仰悟東井之精俯恊河圖之靈奉春建策留侯演成天人合應以發皇明按劉敬勸帝建都封奉春侯
  豐壤
  東漢張衡南京賦於顯樂都既麗且康陪都之南居漢之陽割周楚之豐壤跨荆豫而為疆其地勢則武闕闗其西桐栢揭其東流滄浪而為隍廓方城以為墉湯谷涌其後濟水盪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
  風雨所交
  東京賦昔者先王之經邑也掩觀九隩靡地不營土圭測景不縮不盈總風雨之所交然後以建王城
  聲教所出
  唐張九齡傳京師衣冠所聚聲教所出
  法日月
  白虎通京師者千里之邑號也江云法日月之徑千里
  據隂陽
  五經要義主者受命創始建國立都必居中土所以總風雨之和據隂陽之正均統四方旁制萬國者也
  待諸侯
  孟子曰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諸侯
  定四海
  唐陸贄奏今之闗中古邦畿千里之地王業根本于是在焉秦嘗用之以傾諸侯漢嘗因之以定四海盖由慿山河之形勝宅田里之上腴弱則内保一方當天下無事可以養力俟時強則外制諸夏據域中之大可以蓄威昭德
  赤縣
  張衡靈憲崑崙東南有赤縣神州風雨有時寒暑有節茍非此土南則多暑北則多寒東則多隂故聖人不處焉
  黄圖
  唐高宗建東都詔朕聞踐華固德百二穪乎建瓴卜洛歸仁七百崇乎定鼎是以控膏腴于天府啟黄圖于渭濵襟沃壤于王城摛緑宇于河渚
  商家八遷 以下遷都
  書後序自契至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告釐沃注云自契父嚳都亳湯自商始遷焉又通鑑外紀湯始居亳至仲丁遷于囂河亶甲遷于相祖乙遷于耿至盤庚復遷于亳從湯所都也書序乃謂盤庚五遷將治亳殷民胥怨作盤庚三篇注云盤庚之前已自有五遷而作序考之不詳謬言耳
  周家五遷
  周自后稷始封于邰第三代公劉遷居于邠自此又九代古公亶父遷于岐是為豐水之西自此又三代武王得天下遷都于鄗是為豐水之東自此第十一代幽王為犬戎所殺而子平王遂遷于洛是為東周又自此十三代至敬王因王猛之亂乃遷于成周是洛陽故都城也前後凡五遷
  劉漢一遷
  漢高祖得天下都長安是為西漢至光武中興遷都洛陽是為東漢凡一遷
  曹魏一遷
  通鑑魏本都鄴文帝即位徙都洛陽凡一遷
  孫吳再遷
  通鑑吳始都公安徙都鄂更名鄂曰武昌後遷建業至晉㤗始中吳西陵督歩闡表請徙都武昌吳王從之然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之民泝流供給甚苦之且武昌土地危嶮塉确非王者之都故童謠云寜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寜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由是還都建業凡再遷
  馬晉一遷
  通鑑晉始得天下都洛陽至永嘉初元帝以宣帝曾孫琅琊王覲之子嗣封為安東將軍都督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諸軍事鎮建業遂即位凡一遷
  元魏一遷
  元魏初居雲中後高歡復立善見于洛陽是為東魏凡一遷也
  東魏一遷
  東魏既定都洛陽議者又謂洛陽西逼西魏南近梁境至十一月復議遷于鄴書下三日即行四十萬户狼狽就道歡留後部分事畢還晉陽改司州為洛州以元弼為刺史鎮洛陽僕射司馬子如高隆之侍中高岳孫騰留鄴共知朝政出粟一百三十萬石以賑遷民東魏主至鄴改相州刺史為司州牧魏郡太守為魏尹
  隋朝一遷
  隋文帝始都長安後嫌長安制度狹小又宫内多妖與納言蘇威高頦等共議乃詔創造新都于龍首山至煬帝嗣位章仇大翼言于帝曰陛下木命雍州為破木之衝不可久居又䜟云修治洛陽還晉家帝深以為然十一月幸洛陽遂定都焉留晉王昭守長安凡一遷至唐復都長安
  宋朝一遷
  趙宋都汴至高宗為金人所逼從吕頥浩等議遂升杭州為臨安府至紹興八年始定都焉
  帝符
  春秋孔演圖天子皆五土之精寳各以次運相據其起也必有神靈符紀使之開階立運
  景星耀天
  帝王世紀堯佐帝摯受封于唐年二十而登帝位以火承木景星耀于天甘露降于地朱草生于郊鳳凰止于庭
  榮光出河
  尚書中候帝堯即政榮光出河
  得玉厯
  搜神記舜耕于歴山得玉厯于河際之巖舜知天命在己體道不倦
  賜寳文
  河圖禹治水功大天帝以寳文大字賜禹佩之以渡北海弱水之灘
  錫疇
  周書禹乃嗣興天錫禹洪範九疇彞倫攸叙
  墜書
  圖録西狩得麟之後天墜血書于魯端門明日血書飛為赤鳥言漢代周也又學林夫子見薪采者獲麟乃按圖錄知劉季當代周盖麟者木精薪采者庶人燃火之意孔子絶筆于春不書下三時者明木絶火旺周當授于漢也
  五星入房
  文選武王㓕紂時五星入房房蒼龍之精以周室木德故五星表木瑞
  五星聚井
  漢王元年五星聚東井此高祖受命之符也
  投劍
  拾遺記漢太上皇㣲時逰山澤間有冶鑄曰若得腰間佩刀雜冶中即成神器可以克天下昴星精為輔可以殱三⿰太上皇曰此物名匕首遂解投烟熖中及劍成授上皇上皇以賜高祖乃殱三⿰宅天下鈎命决云蕭何昴星精項羽陳勝胡廣為三⿰
  奉符
  漢儒生彊華自闗中奉赤伏符來詣蕭王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闘于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羣臣因請奉蕭王即位于鄗南是為光武注云䜟記之書曰符赤伏符名漢德尚火赤火色伏藏也四夷雲集龍闘于野羣雄角力也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際也一說光武以二十八嵗起兵故云
  大蛇當徑
  漢髙祖沛人初為泗上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到豐西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謂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遁矣季被酒夜徑澤中有大蛇當徑季㧞劍斬之有老嫗哭曰吾子白帝子也今為赤帝子所殺忽不見季亡匿芒碭山中
  神魚舞河
  見河
  白水眞人
  東漢光武起自南陽而有天下以貨泉之文為白水眞人盖帝舊與吳漢同居白水鄉故也
  金陵天子
  晉元帝紀秦時望氣者云金陵有天子氣五百年後當有眞人出故始皇東逰以厭之且塹北山以絶其勢及孫權穪號自為當之孫盛以為始皇逮于孫權四百三十七載考其厯數猶為未及至晉元帝渡江已五百二十六年眞人之應在于此矣
  夢龍據胸
  漢高祖虜魏王豹薄SKchar輸織室詔納之後宫嵗餘召幸之姬對曰昨夢龍據妾胸上曰是貴徵也吾為汝成之遂幸生文帝
  見蛇入鼻
  邵氏聞見錄宋藝祖㣲時入洛至長壽寺大佛殿枕柱礎晝寢有藏經院僧見赤蛇入帝鼻帝寤僧問所向帝曰欲見柴太尉于澶州無資僧曰某有一驢子可乘又以錢幣為獻帝遂行柴太尉一見竒之留幕府未幾柴即天子位是為周世宗帝與宣祖俱事之後遂受禪于周
  黄旗紫盖
  吳志陳紀曰黄旗紫盖運在東南
  玉馬金牛
  孫氏瑞應圖玉馬金牛者瑞器也王者清明篤賢則玉馬至土地開闢則金牛至
  探䇿
  世說晉武始踐祚探䇿得一王者世數繫此多少帝既不悦羣臣失色莫能有言侍中裴楷進曰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寜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帝恱羣臣嘆服
  祝石
  見石
  慶雲見
  唐代宗即位慶雲見黄氣抱日
  嵗星明
  宋劉原父嘗齋太乙宫與王堯臣夜語曰嵗星徃來虚危間其色甚明以吾觀之當有興于齊者嵗餘英宗以齊州防禦使入繼大統
  𤣥川靈龜
  魏氏春秋明帝青龍三年張掖郡邢丹縣金山𤣥川溢湧石馬負圖狀象靈龜立于川
  江寜玉麟
  晉元帝永嘉初有玉册見于長安白玉麒麟神璽出于江寜其文曰長壽萬年
  豋極
  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大人造也離卦大人以繼明照四方繫辭聖人之大寳曰位何以守位曰仁陟位
  虞書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底可績三載汝陟帝位舜讓于德弗嗣
  總師
  虞書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總朕師
  終陟元后
  虞書帝曰來禹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厯數在爾躬汝終陟元后
  俾作神主
  商書伊尹曰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監于萬方啟廸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
  亶聰明
  周書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錫勇智
  商書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纉禹舊服
  正位凝命
  易鼎卦木上有火君子以正位凝命
  順天應人
  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義大矣哉
  一民心
  干寳晉武帝革命論古之有天下者栢皇栗陸以前為而不有應而不求執大象也鴻荒世及一民心也堯舜内禪體文德也漢魏外禪順大名也湯武革命應天人也高光爭伐定功業也各因其運而得天下隨時之義大矣哉
  承天厯
  塗山銘夏后氏勤勞萬邦和寜四極順承天厯自南河而受四海大位定焉萬國既固宣省風教自塗山而會諸侯大政立焉位莫隆于執大象乃輯五瑞以建皇極政莫先于齊大統乃朝玉帛以混經制所以承唐虞之後垂子孫之丕基立商周之前建帝王之洪範也
  雲龍風虎
  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
  朝覲謳歌
  孟子曰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
  應期撫運
  晉元帝紀劉琨上書陛下應受命之期撫千載之運
  握紀御符
  唐李百藥封建論陛下握紀御符應期啟聖
  系統接緒
  班固東都賦系唐統接漢緒茂育羣生恢復疆宇
  睠命膺圖
  宋建隆元年太祖即位制五運推移上帝于焉睠命三靈改卜王者所以膺圖
  接千嵗統
  太史公自序今天子接千嵗之統封㤗山而余不得同行是命也
  法五始要
  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恭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己正統而已注云五始一元二春三王四正月五公即位
  地闢天開
  宋張于湖賀英宗登極表星輝海潤方肇啟于青宫地闢天開遂丕膺于赤紀有赫聖人之大業於昭天下之至公
  言傳號渙
  宋曾鞏曰人主之尊意諭色授而六服震動言傳號渙而萬里奔走
  天時人事
  東漢鄧禹說大司馬劉秀曰歴觀徃古聖人之興天時人事二科而已今以天時觀之更始既立而災變方興以人事觀之帝王大業非凡夫所任明公素有盛德大功天下向服為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恱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
  天意人謀
  宋靖康二年三月甲戌元祐太后降手詔迎康王曰漢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獻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兹為天意夫豈人謀
  嗣器
  宋太宗即位制王者繼統承祧所以嗣神器也今猥以神器付于冲人遵治命而莫或固辭渉大川而罔知攸濟
  傳歸
  宋英宗即位制蒸民之生置君為之司牧神器之重有子所以傳歸
  改元
  古今源流堯舜有天下書載其即位之始而曰月正元日夫子序書于成湯之後曰太甲元年而當時伊尹亦有元祀之稱則元之名昉于此矣
  資始
  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履端
  左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於中歸餘于終履端于始序則無愆舉正于中民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不悖
  穪後元年
  漢文帝時趙人新垣平言闕下有寳玉氣而使人持玉杯獻之刻曰人主延壽又言侯日再中居頃之日郤復中于是始更十七年為元年謂之後元年
  穪中元年
  漢景帝即位改元已七年矣至八年壬辰又改曰中元年已六年矣至七年戊戌又改曰後元年
  因事而改
  漢武帝即位已更為建元之名自是而後纔値六年因大星而改元光又六年無事而改元朔又六年獲白鼎而改元鼎又六年封㤗山而改元封
  間歲而改
  漢至昭宣而後凡所謂神爵甘露黄龍之名或一年而改或間嵗而改又不拘六年之說矣其後有僅改一二如後漢光武即位之初改元建武至三十一年而後改中元是也又有終其身而不改如唐太宗之貞觀三十三年是也此非所謂賢明之君見高一世者哉
  自稱年號
  漢唐而降各有隨其鼎峙之勢而自穪年號者如三國之魏與吳蜀是也
  各據年號
  三國而後有隨其分裂之勢而各據年號者如南北朝之晉宋齊梁陳與後魏北齊後周是也是以彼此各有元年惟主正統者則以正統之元年為凖
  爰舉舊章
  宋太宗開寳九年改太平興國元年制自登宸極再易朔辰改元更號爰舉前代之舊章蕩穢滌邪用洽普天之大慶
  式遵古義
  宋眞宗至道四年改元咸平元年詔承上穹之眷命宅大寳以踰年四序履端萬物資始式遵古義俾易新元
  取象陽春
  宋太宗端拱三年改淳化元年制朕受天明命司牧黎元寰宇幸致于和平稼穡屢豋于豐稔慶兹𤣥感思舉舊章因斯獻歲取象陽春宜改紀元之號仍覃生物之恩
  式新端厯
  宋仁宗寳元改為康定詔導迎至和消伏衆變推榮正本恊紀求中庶回靈鑒之孚式新端厯之授
  改淳化為至道
  宋太宗改元德音當惟新于大政冀永保于鴻猷發號改元與民更始
  改嘉祐為治平
  宋英宗改元制自親庶政甫渉踰年中外乂寜風雨時若惟春秋之正始盖厯代之通規獻嵗發春方臨吉旦紀年更號祗率舊章
  冀自天之祐
  仁宗慶厯九年改為皇祐制春夏之交霖雨作沴傷暴禾麥漂溢隄防粒食罄闕廬舍蕩空流離鄉邦十室而九當原究其由來祈弭消于災變仍更紀歲之名用冀自天之佑
  昭受命之符
  宋哲宗改紹聖五年六月朔為元符詔統承聖緒紹述先猷克享天心屢𫎇嘉貺甘露薦降靈光燭天思答神休以恊瑞應其易統年之號用詔受命之符
  皇祐改為至和
  仁宗因日食正陽改皇祐六年為至和德音皇天降譴太史上言豫陳薄蝕之災近在正陽之朔永思厥咎在予一人是用改避正寢却去常珍俾更元厯之名冀召太和之福
  崇寜改為大觀
  徽宗改崇寜為大觀制兵革不試囹圄屢空邊陲晏安年穀豐稔乾高垂象日當交而不虧坤厚薦珍禾與芝而並秀是用因三朝之慶㑹順一氣之發生易冠元之名覃作解之澤既革而當惟新是圖
  作新斯民
  哲宗改元豐九年為元祐御札永惟春秋正始之義深見天人相與之符即位逾年改元布政以昭宣令典以作新斯民顧惟守成敢忘繼序
  肇新元統
  徽宗改建中靖國御札思建皇極嘉靖庶邦端好惡以示人本中和而垂政稽歷數在躬之文念春秋謹始之義肇新元統國有典常宜遵踰嵗之期以易紀年之號
  聖誕
  古今源流至論自唐明皇以八月五日生始以是日為千秋節故張衍上大衍歷序有開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文宋璟千秋節表有月惟仲秋日在端午之句則聖誕之名盖昉于此
  大電繞樞
  帝王世紀黄帝少昊之子姬姓也母附寳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感之而孕二十四月生黄帝于壽邱
  大星流渚
  世紀少昊名摯字青陽姬姓也母女節黄帝時有大星如虹流于華渚女節感之而生少昊為金天氏
  感于尚羊
  世紀神農姜姓也母曰妊姒名女登為有喬氏之女逰于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于尚羊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長于姜水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謂之炎帝
  感于幽房
  世紀顓頊黄帝之孫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景僕為昌意正妃謂之女嫗金天氏之末瑤光之星感女嫗于幽房之宫生顓頊于若水首戴干戈
  生丹陵
  世紀堯伊祁姓也母曰慶都孕十四月而生堯于丹陵名曰放勲又春秋合誠圖堯母慶都出觀三河與赤龍合而生堯
  生姚墟
  世紀舜姚姓也其先出自顓頊頊生窮蟬窮蟬有子曰敬康敬康生勾芒勾芒有子曰橋牛橋牛生瞽䏂瞽䏂妻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字都君家本冀州其母早死瞽䏂更娶生象傲而父頑母嚚咸欲殺舜
  吞珠孕禹
  世紀禹姒姓也其先出顓頊顓頊生鯀堯封鯀為崇伯納有莘氏脩己脩己山行見流星貫昴又吞神珠意感而生禹于石紐名文命字高宻長于西夷堯命為司空繼鯀治水有功賜姓姒氏封為夏伯故謂之伯禹
  懐卵生契
  世紀商之始也有神女簡狄逰于桑野見鳥遺卵于地有五色文作八百字簡狄拾之貯以玉笥夜夢神母謂曰爾懷此卵即生聖子狄懷一年而有娠經十四月而生契祚以八百叶卵之文也
  扶都生湯
  世紀殷商氏出自帝嚳子姓也主癸之妃曰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以乙日生湯故名履字帝乙是為成湯
  太任生文
  世紀周文王姬姓也名昌父季厯母太任當殷王祖甲二十八祀庚寅生昌昌有聖德又得聖女姒氏以為之配年十五而生太子發是為武王武王娶吕望女邑姜生子誦是為成王
  玉雞銜珠
  世紀漢出自帝堯劉姓也豐公生執嘉即太上皇太上皇之妃曰媪是為昭靈后生子邦是為漢高祖一說高祖母浴于洛池見玉雞銜赤石珠名玉英吞之有孕而生高祖
  赤彘蔽户
  見七夕
  舂陵佳氣
  東漢光武之父南頓君初為濟陽令生帝於縣舍有赤光照室影如五麟七鳳是歲縣界嘉禾生一莖九穂因名帝曰秀望氣者蘇伯阿為王莽使至南陽遙望見舂陵城郭嘆曰佳哉鬰鬰葱葱及帝起兵還舂陵望見舍南火光赫然燭天
  武功慶雲
  唐太宗生于武功之别館時有慶雲見瀰漫數里上屬于天二龍戲于館門之外水中三日乃去
  雲盖
  魏文帝生時有雲氣青色圜如車盖覆其上
  星珠
  宋乾德四年三月五星如連珠聚于奎當魯分從鎭星晨見東方占曰有德有慶大人奄有四方子孫繁昌明年眞宗誕生生母李氏帝即位追尊皇太后謚明德
  夢神與交
  符堅母荀氏祈子西門豹祠其夜夢神與交有孕生堅神光自天燭其庭背有赤文隠起成字曰草符臣
  夢神决脅
  唐肅宗在東宫時張后忽寢厭不寤太子問之夢神以劍决我脅而入殆不能堪以燭照之其文隠然遂有孕生代宗
  紅光燭天
  隋煬帝生時紅光燭天里中牛馬皆驚
  異香經宿
  宋太宗為宣祖之次子母昭憲皇后夢日入懷而娠後唐天成二年丁亥二月十六日生于洛陽大内夾馬營是時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
  白氣充庭
  後唐太祖在妊十三月生紅光照室白氣充庭井水暴溢
  赤光滿室
  宋英宗天聖十年生於宣平坊赤光滿室黄龍往來于室中
  后榻靈芝
  宋仁宗誕降郭太后榻下生靈芝四十二葉後享國四十二年乃瑞應云按郭太后眞宗之后仁宗嫡母景德三年崩祥符五年復立劉氏為后仁宗乃宸妃李氏所生劉后以為己子與楊淑妃同撫育之一說李氏嘗夣一羽衣之士跣足從空而下云來為汝子時眞宗未有嗣聞之大嘉云當為汝成之是夕召幸有娠明年誕育仁宗仁宗㓜年每穿履襪亟令脫去常徒歩禁中皆呼為赤脚仙人赤脚仙乃古得道李君也李氏又嘗夣二日在天其一忽墜自以衣裾承之自此有娠仁宗即位追尊李氏為章懿皇后
  丞㕔赤光
  揮麈録秀州外醫張浩自云少𨽻軍籍嘗為德清閘官一日晚過嘉興縣忽覩丞㕔赤光照天疑為回禄亟入視之乃趙縣丞之室適娩娠是宋孝宗誕育時也
  千齡啟聖
  唐張說奉和千秋節宴應制詩五德生王者千齡啟聖人
  三合鞏基
  宋淳熈中孝宗及皇太子朝上皇于德壽宫置酒賦詩為樂從臣皆和周益公詩一丁扶火德三合鞏皇基楊誠齋詩祖堯父舜眞千載禹子湯孫自一家又云天意分明昌火德誕辰三世總丁年蓋高宗生于大觀丁亥孝宗生于建炎丁未光宗生于紹興丁卯故隂陽家以亥邜未為三合
  天申節
  宋吳芾表蕐渚呈祥預紀有開之慶薫風從律式逢載夙之辰
  天寜節
  宋宰臣章惇等表詩紀生民易稱出震時惟陽月瑞集樞星肇開震夙之祥永御光華之旦離明繼照敷同四海之懽天德出寕請祝萬年之壽請以十月十日為天寜節
  聖壽
  韓愈佛骨表黄帝百十嵗少昊百嵗顓頊九十八嵗帝嚳一百五嵗帝堯百十歲帝舜禹湯皆百嵗文王九十七嵗武王九十三嵗
  天保歌
  詩小雅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増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栢之茂無不爾或承
  閟宫頌
  詩魯頌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常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如岡如陵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黄髪台背壽胥與試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嵗眉壽無有害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士庶邦國是有既多受祉黄髪兒齒
  夢與九齡
  禮文王世子文王謂武王曰女何夣矣武王對曰夣帝與我九齡文王曰女以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文王曰非也古者謂年為齡齒亦齡也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而終
  聞呼萬嵗
  見嵩高山
  華封三祝
  莊子曰堯觀乎華封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也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麥丘三祝
  劉向新序齊桓公田至麥丘見麥丘邑人問年幾何對曰八十有三矣公曰羙哉壽乎子其以子壽祝寡人邑人曰祝主君甚壽金玉是賤人民是寳公曰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吾子復之曰祝主君使無羞學無惡下問賢者在傍諌者得人公曰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吾子復之曰祝主君使無得罪于羣臣百姓公作色曰吾聞子得罪于父臣得罪于君未聞君得罪于臣也邑人拜而起曰子得罪于父可因姑姊妹叔父而解之臣得罪于君可因便嬖左右而謝之昔桀得罪于湯紂得罪于武王此則君之得罪于臣者也莫為謝至今得罪公曰善扶而載之自御以歸禮之于朝封之以麥丘而斷政焉
  玉巵上壽
  漢高祖時淮南王等朝未央宫置酒前殿上奉玉巵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亡頼不能治産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羣臣皆穪萬嵗大笑為樂
  玉杯獻壽
  漢文帝時趙人新垣平使人詣闕獻玉杯刻曰人主延壽
  明堂上壽
  漢武帝東封㤗山還登明堂倪寛奉觴再拜上千萬歲壽
  凌烟為壽
  唐太宗貞觀四年突厥頡利可汗朝長安上御順天樓盛陳文物引見上皇聞擒頡利嘆曰吾付託得人復何憂哉置酒凌烟閣太宗起舞公卿迭起為壽
  逺懷上壽
  漢昭帝時公卿百官以帝威德懷逺祥物類應乃集朝堂
  冦平上壽
  唐憲宗時吳元濟初平宴百僚裴度舉觴曰陛下神武獨斷冦逆削平願與九州四海上千萬嵗壽
  生日罷宴樂
  唐太宗貞觀二十年十二月謂長孫無忌等曰今日吾生日世俗皆為樂在朕翻成傷感詩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何以劬勞之日更為宴樂乎
  生日却貢獻
  唐德宗建中元年夏四月生日四方貢獻皆不受李正巳田恱獻縑三萬匹上悉歸之度支以代租賦
  號萬嵗樂
  唐武后造鳥歌萬歲樂盖鸚鵡與秦吉了鳥俱能言后喜其能諧和以高平調奏之至憲宗時劉𢎞去鳥歌改入黄鍾正宫調號聖朝萬歲樂
  作千秋樂
  唐開元十六年八月初五日𤣥宗以降誕日宴百官于花蕚樓下作千秋樂丞相源乾曜等請以是日為千秋節布于天下咸令宴樂羣臣皆獻寳鏡張九齡乃述前興廢之際為書五卷謂之千秋金鑑録上之
  諸將上壽
  唐太宗時七德舞初成觀者皆踴躍諸將上壽穪萬歲
  諸道獻壽
  唐代宗大歷元年冬十月上生日諸道節度使獻金帛器服珍玩駿馬為壽共値緡錢二十四萬常衮上言節度使非能男耕女織必取之于民歛怨求媚不可長也請却之上不聽
  正旦慶壽
  宋高祖紹興二十九年正旦以太后八十上詣慈寜宫行慶壽禮依建隆故事許百官稱賀
  立春慶壽
  宋孝宗淳熈二十年十二月以太上皇來年聖壽七十預于立春日詣德壽宮行慶壽禮開宴凌虚閣下

  山堂肆考卷三十二
<子部,類書類,山堂肆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