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岐峯集/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岐峯集

作者:白光弘
1899年
卷一

岐峯集序[编辑]

岐峯集者。故平安評事白公所著也。國朝文明之運。丕暢於明宣之際。碩儒鉅匠。蔚然傡作。彬彬乎比侔中華。于斯時也。白氏四從昆弟。幷出一家。以文章名。而歧峯尤傑然者也。其爲學奫泫溥博。探賾六經之根柢。咀嚼百家之英華。凡所以形諸諷詠者。得乎天性之正。發於人聲之精。而能接武三百篇之後。不以刻削淸厲爲奇。專以渾淳典雅爲法。有非記誦詞章之士所可企及者。信乎有德者必有言也。世之善鳴者。指不勝僂。而艶公之名。誦公之詩。片字隻句。鏘然譬金石。寶之如琬琰。但知其工於藻繢。不知其篤於砥礪。豈非所謂探華而遺實者耶。公天資近道。專心向學。雅言士之讀書。將以爲己。而措諸實行也。若要進取。徒事尋摘。雖兀兀竆年。何所籍手。堯舜君民。陶鑄糠粃。躋一世太平也哉。遂受學于李一齋。與河西高峯栗谷諸贒。託道義之契。力究性理之書。於功令之文。不專意焉。弱冠以親命。赴擧。中司馬兩試。又大闡授弘文正字。明廟試湖嶺文臣于泮宮。公以冬至賦居魁。賜選詩一部。除翰林。讀書湖堂。及拜平安評事。以拯濟西民爲己任。愛君慮邊之忠。發於嘯詠。播之歌曲。如靑蓮,松川,石川,孤竹羣賢。郵筒相傳。有關西唱酬錄。秩未滿。上章乞還。中道而卒。西民聞之巷哭。師友莫不悼惜。所著述甚富。而盡逸於兵燹。攟拾其斷爛者。未成卷帙。是可以一臠而知全鼎。亦何以多爲哉。夫君子之言貴乎有本。非直詩之謂也。本乎仁義者。斯爲貴也。崇昔盛時。竆閻陋巷之民。皆能爲詩。其詩皆由祖仁義。足以爲世法。詎若後世學者口授指畫之淺哉。先王道德之澤。禮樂之敎。漸於心志。而見於四軆。發於言語。而形於文辭。不自知其臻於盛美也。近世操觚之士。竆日夜之力而模擬焉。言彌工而理彌失。力彌勞而意彌違。以其無本也。公生長法拂。能求賢人君子性情之正。道德之美。以禔其身。其行醇如也。以形于詩。其詞粹如也。是所云有本者如斯歟。宜其玉珮瓊琚。大放厥聲。以鳴國家之盛。而厄於短造。罔充其志業。可但爲公之不幸哉。往哲有云。不藉乎口耳之淺而成文者。文之善者也。不藉乎爵位之隆而成名者。名之高者也。其公之謂乎。公後孫河鎭,圭祥。爰謀鍥梓。將垂永遠。謁不佞以弁卷之文。不佞癃朽垂死。凡以文爲屬者。必固閉而力拒。河鎭苦懇不休。竊感其爲先之誠。且旣猥銘公之碣。而盥讀公之文。尤不勝高山景行之心。力疾而叙之如右。公諱光弘。字大裕。水原人。居冠山之岐陽。故號岐峯云。

崇禎紀元後四辛亥糓雨節。嘉善大夫司憲府大司憲兼成均祭酒經筵官唐城洪直弼序。

岐峯集序[编辑]

余自齠齔。嘗聞吾宗岐峯,玉峯。爲難兄弟。而獨恠夫玉峯之文章也筆法也。人無不知。而岐峯則知之者尠。意以爲玉峯優矣。近者其族孫鎭恒。袖示岐峯遺稿一冊。余盥手而敬讀之。其文章澹雅純正。當時諸賢之稱道而期待之者。又極其盛。始知前所聞爲不爽也。盖公少而受業於李一齋之門。一齋首以居敬竆理。爲入學之方。而又贈詩以勉之。公於是沈潛性理之源。探賾經傳之奧。而聲名遂蔚然矣。乃從河西,高峯,栗谷三先生。爲道義之交。又與鄭松江,梁松川,崔孤竹,李靑蓮,林石川諸公。相往復酬唱焉。是故。公之名。多見於諸贒集中。苟非公所存者深。則諸賢之所交遊而奬許者。豈如是乎。公生於嘉靖壬午。己酉。中司馬兩試。壬子。登文科。乙卯。爲平安道評事。丙辰卒。享年纔三十五。嗚呼。公自少能詩工隷。與其弟風岑光顔。玉峯光勳。從弟東溪光城。讀書于歧岑之下。世稱白氏四文章。而公則年壽不永。位且未顯。未克有所施措。而子孫又零替。凡公言行文墨之可傳者。皆散佚不收。駸駸然幾乎盡矣。今此殘香剩馥。爲鎭恒之所裒輯。而且懼其愈久而愈泯也。將謀入梓。要余序之。詩凡一百九篇。賦八篇。此不啻存十一於千百。而亦可以一臠。知全鼎也耶。公諱光弘。字大裕。歧峯。其號也。公與吾同祖政堂文學諱天藏。其源則一也。今於鎭恒之託。義不敢辭。鎭恒卽貞海君諱壽長之後。於公爲旁裔云。

嘉善大夫。刑曹參判兼同知義禁府事。五衛都揔府副揔管白師謹。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