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人物考/卷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九 嶺南人物考
卷十
作者:李祉永 姜浚欽
卷十一

榮川[编辑]

鄭陟 恭戴公。[编辑]

鄭陟明之,號整菴晉州人。洪武庚午生。太宗戊子司馬,甲午文科。歷舍人、禮曹參議,至修文殿大提學,錄淸白吏。成宗乙未卒。

天資醇謹,處事精敏。不尙文飾,不事産業,居官一於淸恪。深於禮學,凡朝廷儀制、新舊科條,有疑必就正。成宗初,參修《五禮儀》、本國《輿地圖》。

國恤所用榟宮,隨時取辦。公請預造歲漆,始建長生殿,廣取黃腸木,監造壽宮,大恤之制始無憾。

己巳,充聖節使。時獺子犯京,路梗,人皆憚行,公毅然無難色。拜辭日,特命王世子餞慰。及上道,聞皇帝北狩,京城被圍,衆洶懼。公疾馳不少稽,至則新皇帝卽位。旣朝見,向北行聖節賀禮如儀,君子曰「知禮」。

立朝六十餘年,歷事六朝。世祖嘗曰:「父王以淸直二字許卿,言猶在耳。」仍賜衣馬。

爲文章,絶去浮華,平雅渾厚,爲一世所重。世宗朝以大提學常爲知貢擧,文章才德之士多出其門。又善書法,隷書、篆書皆臻妙,扁諸殿閣,刻之鍾鼎,公卿求題墓額者多。

國初頒書籍,例以內賜二字印卷首,至是,公建白爲寶章曰「宣賜之記」,公之所書也。

金爾音[编辑]

金爾音伯玉咸昌人。古寧王後。文科,官江原監司。太宗己丑卒。以孝旌閭,享榮川三峯書院

公行篤於孝,爲養而仕。親沒廬墓,日三展拜,山逕履痕,分爲三路,世稱三路先生

文章學識重於一世,與天使陸禮部牧隱李穡惕若齋金九容有酬唱詩,陽村權近送行序,多言其才行。行錄。

宋仁昌[编辑]

宋仁昌□□德山人。掌令子。太宗癸未生。世宗壬子文科,官舍人。

永樂間。隨其父掌令。自德山卜居于龜臺之北。文雅標致,爲世艶稱。父子謝官歸鄕,漁樵自娛。掌令以副正還隱,故所釣處,人謂之副正灘,公以憲臺退歸,故公之所逍遙處,謂之執義臺。公之父子淸德直節,俱載郡誌。而退溪李先生亦嘗言舍人之賢,其風流節槪可知已。李光庭記事。

金淡 文節公。[编辑]

金淡巨源禮安人。太宗丙申生。世宗乙卯文科,官吏曹判書。世祖甲申卒。享順興丹溪榮川龜江書院

襟懷溫雅。學問精明。出牧三州,入典銓衡。至於田稅加減之制、曆數推步之法,必待公手而定之。末年特授銓任而不就。張顯光撰碑。

景泰乙亥,出尹慶州,贈一朝士詩曰:「朝廷如有問,彭澤淵明。」朝廷解其意,不復强以樞要。

鄭誠謹[编辑]

鄭誠謹而信晉州人。恭戴公子。世宗丙寅生。世祖戊子司馬,成宗甲午文科。歷應敎、典翰、直提學,至左副承旨。燕山甲子被禍。中宗朝贈吏曹參判,旌門。享廣州龜巖書院

天性剛介淸白,行己異俗,動律以法。凡有枉曲,必欲矯直;義所當爲,奮不顧忌,世以是敬重,亦以是取禍。

嘗遇知於成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上自聖學心術隱微之間,以至國家治亂興亡之由,君子小人進退消長之機,正士習,淑人心,振紀綱,厚風俗,待夷狄,嚴防衛,練軍卒,精器械,凡所當爲者,無不畢陳,而必以格君爲先,辭意懇切。上必傾心聽之,嘗目送之曰:「此實予之益友也。」仍敎銓曹勿爲移擬。自副修撰陞直提學,十餘年未嘗爲他職。

一夕,引入內苑,上前席執手曰:「不有君,安得聞至論?」時菊花盛開,月色甚明,賜之酒。夜將分,公請出,上擧大觥,引滿而與之,仍以醉不省。上解衣覆之,命小宦守之。鷄旣鳴,上曰:「幾時而醒耶?今在內苑乎?」小宦曰:「俄始醒酒,奉所覆御衣,感泣良久,四拜而出玉堂矣。」比明,命以衣往遺于家。

嘗奉使日本,彼所贈遺,例至累千金,公一不受。所經有梅林寺頗淨潔,請出遊,公曰:「吾之來,豈爲探勝?」辭以疾。至暮,使人問疾,且饋以藥,外封雖小,而其重難擧,蓋封黃金,托以藥物而欲其受也。公拱手曰:「雖藥,暮夜無知者,不敢受。」卽揖之使出。及至島主家,島主憚於出門祗命,公踞胡床于門外,令譯督令祗命如儀訖。設宴,島主贄獻不過畫扇、佩刀、握椒、瓣香耳,盡收一行所得合封。臨發船迴,還授儐而送于島主。其後島主送人,以其物來請分與之,上準其請。公啓曰:「臣在彼不受,到此而受,前後異心,誠不願也。」上不能强。且於餞行時,以一劍、一硯贈之曰:「劍乃防身之物,硯是文房之用,何傷於廉?」請受之,觀其色,却之則恐有變也。强受之,至登海之日,分與舟中人曰:「爾輩勞苦,可賣而分之。」舟人受劍而還硯曰:「此非下人所用。」公卽投海而來。

成廟賓天,公服恤三年不食肉,以盡一體之義。燕山嗣位,淫暴日甚,公敢諫苦爭,且爲權倖所構陷,不敍顯秩者十年。及甲子禍起,燕山素惡其勁直,以爲「爲君服三年,詭激不情」,竟論死。

父母歿,廬墓三年,執喪毁瘠,手具奠饌,朝夕盡禮。雖爲劇官,朔望就墓,克致如在之誠,以孝旌閭。

公子舟臣簡重美風儀,人比之蘭薰玉潔。壬辰生。司馬文科,承文博士。甲子士禍,痛父非命,號擗不絶聲,勺水不入口者六日,而齒牙盡落,手指俱墮,以至棄命,年僅三十三。時人語曰:「父死於忠,子死於孝亦榮矣。」聞者傷之,以孝旌閭。李睟光撰碣。

肅宗朝,因筵臣言禮曹回啓,「故大提學鄭陟身事六朝,錄淸白,其子承旨誠謹錄淸白,以孝旌門,誠謹之子博士舟臣、判官梅臣俱以孝旌門,舟臣之子元麟梅臣之子元麒俱以孝旌門,元麟之子監司孝成以孝旌門,孝成之子監司百昌韓氏以烈女旌門,百昌之弟百亨以忠臣旌門,百昌之子蔭正善興權氏以烈女旌門,百亨之妾以烈女旌門。家世七代,錄淸白者三,以孝旌門者六,以忠臣旌門者一,以烈女旌門者三,忠孝、淸白、節義萃于一門,棹楔交映,今古罕有,較諸江左卞氏一門,實有過焉。請命給復墓奴,以示朝家敦尙節義之盛意。」上允之。百昌之妻韓氏,卽仁烈王后之弟。而孝廟善興,以北事密勿往復,御札幾幅,至今寶藏于宗孫家。家狀。

宋碩忠[编辑]

宋碩忠元老,號訥齋冶罏人。端宗甲戌生。成宗戊戌司馬。中宗甲申卒。享榮川山泉書院

早遊賢關,與金宏弼崔溥朴聃孫申希演諸賢,結爲道義交。秋江南孝溫嘗語寒暄堂曰:「元老性剛潔正直,不求聞達。」

戊午禍起,公取平日所交遊諸賢往復書籍投之江,遂托疾下鄕,以書史自娛終其身。李胄《忘軒記事》。

崔錦南寒暄堂曰:「鄭伯勖金季雲宋元老志行學業,非淵淵所可比。」

金楊震[编辑]

金楊震伯起,號虛白堂豐山人。世祖丁亥生。成宗己酉進士,燕山丁巳文科。歷副提學、吏曹參議、大司諫,至工曹參判。

燕山癸亥,欲追崇母妣陵廟號,擧朝莫能匡救。公以副修撰力爭,忤旨逮繫,備受捶楚,終無撓辭。一日,外報同繫十三人將置極刑,已具刑車,同輩聞者失色泣下,公略不爲動,無異平時。配醴泉。嘗與客圍棋,有人謬傳金吾郞乘急傳至,傍人皆失措。公徐曰:「死生在天,非惴懼可免。」仍下子如故,容齋李荇常稱鐵腸石心。尋有投書苑中者,燕山疑編謫之家搆怨,斥其過,復收繫,訊鞫甚嚴,卒無驗,移配慶州

金安老之子初尙主,營第宏侈,公以長諫,極論踰制,安老用是惡公,輒沮淸班。

公性通儻無畦畛,任眞不外飾,酬應機變,慮極周詳,學問博洽,洞析《易》數,兼陰陽卜筮之書。

自少與權達手分最深,嘗同繫臨刑,同輩有緣內援免禍者,達手語公曰:「某以經營得不死,豈非計乎?」公曰:「死生有分,名義至重,男兒豈可曲逕求活?」達手心服,卽置辭就死。公平居每歎曰:「通之恬於死生之際,豈以我言撓其定見?然在當時不能勸成權制,使良友不得免淫刑,平生之痛也。」鄭士龍撰碑。

黃孝恭[编辑]

黃孝恭敬甫,號龜巖昌原人。高麗平章事恭僖公石奇後。燕山丙辰生。中宗辛巳文科,官司諫。明宗癸丑卒。享榮川泗溪書院

癸卯秋,以書狀赴燕京,不齎一物,一行蕭然,莫不畏憚。

丙申,退居榮川,築精舍,常讀書,尤用力於《易學啓蒙》、《皇極內篇》、《太極圖》等書,參互玩索爲十二圖,李文純公作跋語以識之。李滉撰碣。

金鸞祥[编辑]

金鸞祥季應,號缾山淸道人。胡剛公左參贊玄孫。中宗丁卯生。戊子司馬,丁酉文科。乙巳,以正言安置南海宣廟初召還,歷大司成、大司諫、吏曹參議。庚午卒。享榮川梧山祠

乙巳八月,尹元衡稱有旨,誘脅兩司,令劾尹任柳灌柳仁淑,而大司憲閔齊仁、大司諫金光準會于中學,將論以大逆。公與執義宋希奎、掌令鄭希登李彦忱、持平金䃴閔起文、司諫朴光佑、獻納白仁傑、正言柳希春等,持以爲主少國疑,奸細之徒胥動浮言,不可以此論劾大臣,聲色俱厲,齊仁懇乞終日,卒不得而止,諸公皆坐罷。丁未九月,以良才驛壁書,元衡百齡等請加罪乙巳人,而公安置南海,乙丑始量移丹陽宣廟初,大臣李浚慶請召還乙巳謫人盧守愼等十餘人,而公名下稱學行純備,可備經幄。奇大升又啓曰:「學行出衆之士,年今已老,當汲汲收用,擢以不次之任。」公拜執義、應敎、直提學,陞成均大司成,特旨也。

公之伯氏從金冲菴遊,得聞《道義緖論》,敎誨二弟,皆有課程,公之學問,淵源有自。又與退陶李先生同榜上庠,以道義相勉勵。李光庭撰行狀。

張壽禧[编辑]

張壽禧祐翁,號果齋仁同人。安襄公末孫曾孫。中宗丙子生。宣祖丙戌卒。享榮川山泉書院

早遊文純公李滉之門,文純公深知其居家爲善之行,取東平王語,命其室曰「最樂堂」,手書以扁之。常謂:「君子之道,力行爲善而已,聲聞可恥也。」務自韜晦,不求人知。遺戒諸子不銘墓,以是以布衣終。行錄。

朴承任[编辑]

朴承任重甫,號嘯皐潘南人。左議政平度公五世孫。中宗丁丑生。庚子司馬、文科。歷翰林、弘文正字、湖堂,至大司諫。宣廟丙戌卒。享鄕祠。

公爲人沈靜恬曠,於物無所好,獨好書如嗜欲。凡買書或得宣賜,輒硏朱點句,一一勘過。如《儀禮》、《綱目》、《朱子大全》《語類》等書,卷帙浩穰,而率不過數旬而卒業焉。

幼稚時,受《史略》問曰:「武王旣爲天下伐暴,則何不擇宗室賢如微子者立之,乃自取耶?」人奇之。

陳復昌以公有重名,欲籠絡之,公終不見。及復昌爲都憲,勢焰薰灼,公欲劾之,同席愕貽不從,公卽呈辭南歸。

宣廟己巳,賀至于京師。故事使臣於禮部,有見堂禮,於鴻臚則無之。穆宗初,始以文官爲鴻臚卿,以重其任,則禮應相見,而使臣只依舊例,鴻臚怒貶使臣班,令序於僧道下。公至則呈文禮部,往復論辨,遂得立班如初。

甲申出尹慶州府,府有集慶殿,奉安太祖影,人無大小,欲見輒開。公謂不宜若此褻,乃令奉審外無得擅開。

公於書無所不讀,而尤用力於《論語》、朱子書,有疑輒質於退溪李先生,先生多印可。所著有《孔門心法類聚》、《綱目心法》等書而未脫藁,文集四卷行于世。鄭經世撰碣文。

吳澐[编辑]

吳澐大源,號竹牖高敞人。高麗學士學麟後。中宗庚子生。明宗辛酉司馬,丙寅文科,官府尹。光海丁巳卒。享榮川山泉書院

壬辰難,倡起義旅,討賊有功。丁酉海寇再動,公守陜川討却之,都元帥以聞陞通政。丙辰,以工曹參議陳疏論時政得失,大要,請振紀綱、肅軍政、紓民力、嚴宮禁、祛偏私、納諫諍,累數百言。

少遊退陶南冥之門,甚見器重。其立朝也,以正自守,不肯迎合時好,坐是多蹇滯。遇大亂,忘身殉國,能有成功。所著《東史纂要》、《栗溪亂稿》藏于家。金應祖撰碣。

金玏 敏節公。[编辑]

金玏希玉,號栢巖禮安人。文節公玄孫。中宗庚子生,明宗甲子司馬,宣祖丙子文科。歷翰林、三司、吏郞、大司成、大司憲,至吏曹參判。光海丙辰卒。後以宣武勳,贈吏曹判書。享榮川龜江書院

師事李文純先生。沈厚溫恭,確然有內守,立朝能面折,爲政有風稜,處患難危逆,樹立卓卓有可紀。玉堂時,疏論君德、時政甚切直,上召詰公曰:「爾謂予英銳太過者,何據?」對曰:「如今日之事是也。」上益怒,左右爲公謝,上意解,賜酒慰遣之。甲申,爲寧越郡。先是,郡有異,守宰輒死。公至郡,首訪魯山墓,齋沐以祭之,修祠宇,立神位,以夫人宋氏配之,郡怪乃息。

壬辰亂,受命安集嶺南,傳檄列邑,鼓發忠義,以便宜行黜陟,辟置守宰。於是朝廷命令始通。仍拜安東府使,進階爲右監司,給餉賑飢,繕城補甲,爲一面保障之重。

湖西伯,有武人坐不法,有言其爲東宮私親者,而王子亦致書求解,公不應,竟致之法。在安東時,有王子奴橫甚,騎馬直入府堂拜,公怒格殺之,豪猾慴伏。

再莅安東,州濱,患水齧,公曰:「此東南大都會,緩急所恃。」遂築兩堤以遏之,至今賴之。

壬寅,以節使赴京。先是,朝廷以情可虞,有請兵之奏。至是,兵部以五難詰之,公條對懇詳曰:「寡君以大朝爲父母,夫子有急,而不能盡其情於父,一朝塡丘壑,則其父寧不大痛於心,而傷其不我告乎?此寡君所以遠控而不能已也。」天子感動,降特旨約束,不敢復動,賜以《大學衍義》一部,至今寶藏其家。英廟丙寅,宣索以入,時神宗不血食且百年,而御寶紫泥如新。上披閱感傷,下特旨以諭意,又別賜《大學衍義》一部于其孫。

光海追尊所生母爲恭聖后,立別廟,號奉慈殿,獻賀頒赦,一如宗廟禮。公爭之曰:「追崇非禮而群下不能匡,固群下之罪也。而今祭禮不殺於宗廟,烏在其爲別廟也?」光海怒甚,黜補江陵。及壬子獄被逮,公抗辭不撓曰:「品節則臣固爭之,而追崇之初,臣適在外,未及論。」光海益怒,禍將不測,賴諸相捄解,事得已。趙顯命撰碑。

李德弘[编辑]

李德弘宏仲,號艮齋永川人。孝節公聾巖賢輔從孫。中宗辛丑生。宣祖戊寅薦授參奉,歷副率、縣監。丙申卒。後以扈從勞,贈吏曹參判。享榮川迂溪書院

自十餘歲,就學于文純公李滉之門,每受業退端坐,未嘗有嬉戲。先生省其私而嘉之,以詩勉其進。公亦自警詩曰:「寸吾須惜,情孰更求?」先生命公作渾天儀、璿璣玉衡,以試其窮極之妙。旣成,先生益加奬歎。公視文純猶父,日記先生動靜、言語,編爲一冊,曰《溪山記善錄》。文純沒後,心喪三年。

戊辰,薦名儒九人,寒岡鄭公爲首,公居第四,而以見善興起、勵志讀書爲薦目。壬辰難,以桂坊隨邸駕于成川

所著有《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心經》、《古文前》《後集》、《家禮》註釋。李堂揆撰碣。

權斗文[编辑]

權斗文景仰,號南川安東人。中宗癸卯生。宣祖壬申文科,官左通禮。光海丁巳卒。

壬辰難,爲平昌守,設柵隘險,募兵峙糧,爲效死計。子進士𪐴,時年十七,諫於公曰:「姑避賊鋒,徐爲後圖未晩。」公正色責之曰:「吾已決一死,無更言!」俄而賊至,公督將士禦之,勦殺甚衆。未幾,褊裨中丸死。公知事不濟,欲自決,𪐴捄而止之。遂父子被執,副室投崖自死。公至賊陣,賊迫令跪,不屈。賊曰:「汝何恃乃爾?」公曰:「吾爲守土臣,不能捍禦,不死何待?」賊猶不加害,縛束囚柵中。及到寧越原州,縳公馬鞍而前之,囚于文書樓。一日,大雷雨,天地暝晦,公與𪐴乘時穴壁而出,不敢直還故鄕,先至任所,知已遞而後還家省親。會金栢巖爲安集使,檄召公,輿疾就陣。癸巳,赴行在,疏陳捄恤創殘,在愼擇方伯守令,言甚剴切,上嘉之。

所著有《南川遺稿》、《虎口錄》,藏于家。金應祖撰行狀。

裵應褧[编辑]

裵應褧晦甫,號安村慶州人。中宗甲辰生。宣祖癸酉司馬,丙子文科。壬辰,以討賊功陞通政、牧使。辛丑卒。

壬辰寇,公以淸道守,選兵千數,號夜擊軍,以朴慶傳爲代將以禦賊,力戰三日,捕賊數百級。捷奏,代將陞秩,蓋公歸功於麾下也。統制使李舜臣檄召公,要與同事,爲監司黃愼所誣,啓被拿。諸相以爲:「此人素著殉國,不可罪。」得釋。

柳西厓成龍嘗邀公與洪舍人宗祿算天地元會之數,而歎公之精博。壬辰之變,以白面不沮不挫,能使淸道一郡,屹然爲南都之鐵壁。金應祖撰碣。

金大賢[编辑]

金大賢希之,號悠然堂豐山人。參判楊震曾孫。明宗癸巳生。宣祖乙未,薦授察訪,止縣監。壬寅卒。

幼時受學於成牛溪,旣長南歸,間至京,不往謁。或問之,則曰:「此人負重名,位至宰列,寒士何敢遽至其門!」

有內舅失性多暴怒,公比屋居三十年,處之盡其道,舅亦未嘗一以悖語加之,終不失其懽。

有一友病癩,人皆避之,公獨過從如平日,或相對飮食。人或疑而問之,公曰:「斯人斯疾,非其罪也。何忍負平素之義,而絶之於死生之際乎?」其人常感泣。

壬辰後,饑饉癘疫,列邑委賑政於吏胥,民不蒙實惠,死者相枕。公自請幹其事,晨夕躬造檢視,呻吟之聲四起,而略無厭惡色。鄭經世撰碣。

李介立[编辑]

李介立大仲,號櫟峯慶州人。明宗丙午生。宣祖丙戌,以孝廉薦拜參奉,不赴。辛卯,以遺逸薦,除縣監。仁祖丙寅卒。孝宗癸巳,以宣廟朝原從功贈左承旨。享榮川義山書院

公內行加於人數等,親在,以志爲養,不以貧無爲解;親癠,嘗糞露禱,無所不盡其極。

壬辰難作,公投袂而起,糾合義旅,聞龍灣哀痛之敎,淚隨言下,雖甿隷、賤卒,莫不感動。時兵饑相乘,財粟殫亡,臬臣方策上耕,而難於任事者。公不辭,相原濕分肥磽,謁糶以爲種,至秋有熟,不惟軍餉足,旁邑菜色賴而回生者亦多。

丁酉,黃石山城,體府從事黃汝一邀公爲鄕兵大將,兵使景瑞惡義兵不受制,惎公以躗言。西平韓浚謙適居出納,白公誣枉,得減律還鄕。與同鄕耆老倣白香山故事,佳辰令節,勝集觴詠,蒼顔白髮,鳩杖後先,人望之若神仙。

嘗從鶴峯金誠一遊,聞爲學大方,得忠臣孝子蹈烈殫誠處,擊節俯仰,如親見其人,必泣下乃已。趙絅撰碣。

金盖國[编辑]

金盖國公濟,號晩翠堂延安人。明宗戊申生。宣祖癸酉司馬,辛卯文科,官郡守。癸卯卒。享榮川三峯書院

天性至孝,奉親翼翼,未嘗有懈容,疾病侍湯劑,一出於誠。親沒守制,柴骨欒心,終至於禮不勝喪。栢巖金玏以詩輓之曰:「臨民兩月通神化,持服三年盡孝思。」

平居韜晦,無崖異之行,至其辨義理,臨是非,毫髮不可混。不貶道以求人之知,不逐物而改我之守,雖不遇於世,而卒能全乎天,可見其顧名踐實之功也。李埈撰碣。

閔應祺[编辑]

閔應祺伯嚮,號景退齋榮川人。宣祖己丑除王子師傅,至縣監。贈左承旨。

早遊退溪李先生之門,著《庸學釋義》,宣廟命刊布,手書御製詩于扇面以賜之,曰:「箋註成來辨說繁,幾多古文俗儒喧。君看一片靈臺裏,只是澄空不待言。」又曰:「拊鋏中宵氣吐虹,壯心曾許奠吾東。年來事業邯鄲步,回首西風恨不窮。」《興州誌》。

金隆[编辑]

金隆道盛,號勿巖咸昌人。高麗國學後。明宗己酉生。宣祖癸巳,以學行薦拜參奉。甲午卒。後累贈,至左承旨。享榮川三峯書院

公自幼少言語行止沈靜端雅,見者已以宿儒目之。年十八,負笈往從退陶李先生之門。旣親有道,益聞內外賓主之辨。凡有問難,輒直窮到底,隨手箚記。傍通算法,窮天地度數。先生深加歎賞,益以向上事業提誘之。其歸,贈詩曰:「君身政似鱗將變,我學還如胾未嘗。歲晏送君歸勉業,寒齋塊處意偏長。」其奬勉如此。又貽書曰:「君看書細密,儕輩中鮮有其比。曾所誤看處,因君開發甚多。」又曰:「數法甚簡,諸人皆不能知,恨不及君在時而究明之,然會當因便請敎也。」自是公益自奮勵,以講學明理爲己任。尤喜《庸》、《學》二書,作圖以顧諟焉。庚午,先生歿,爲之心喪三年。壬辰,寇,列城瓦解,公方心制,雪涕奮起,爲文移列邑,激以忠憤,諭以義理,痛切慷慨,見者泣下。又上書體察使,惓惓反復于復讎之義、恤民之政,屢數百言,率鑿鑿中窾焉。

所著《三書講錄》、《小學前集釋義》、雜著若干卷藏于書堂。權斗寅撰行狀。

李庭憲[编辑]

李庭憲守卿公州人。明宗己未生。宣祖辛卯武科。壬辰戰死。特贈左承旨。旌閭。

辛卯春,通信使回自日本,言「朝夕入寇」,朝野洶懼。公乃投筆,一聞助防之辟,而欣然應之。旋往釜山,僉使鄭撥待以賓禮,諮訪軍務。壬辰,擧國至,旌旗蔽海。左兵使李鈺、右水使朴泓見賊勢大,擁兵不敢捄。城中將士竭力拒守,一晝夜而城陷,公及僉使俱死之。己亥十月,始招魂而祭,以衣履葬之。李光庭撰行狀。

成安義[编辑]

成安義精甫,號芙蓉堂昌寧人。明宗辛酉生。宣祖辛卯文科,官承旨。仁祖己巳卒。後屢贈至吏曹判書。享榮川燕巖書院

少家貧好讀,及長遊鄭寒岡之門,寒岡深器重之。博學多通,尤善心計,吏事剛潔,有過人者。

壬辰亂,初隷郭將軍再祐,尋從金觀察金公傾心相與,以兄之孫女妻之。

光海時,世道大壞,公不激不挫,譽望益隆。癸亥改玉,遂進用,扈駕公州,升通政,後至代言。

丁酉亂,爲嶺南調度使,管軍興,檢荒政,聲績籍甚。西厓柳文忠開府于南,亟稱公爲才。李栽撰碣。

朴檜茂[编辑]

朴檜茂仲植,號六友堂潘南人。嘯皐承任孫。宣祖乙亥生。丙午司馬,官都事。顯宗丙午卒。享榮川山泉書院

生質渾厚沈重,嶷然有老成人氣像。嘯皐公撫以稱之曰:「張吾門者,必此兒。」旣長,遊學鄭寒岡鄭愚伏之門,皆被敬許。

丁卯,以禁府都事,扈駕入沁都,上疏請明賞罰、嚴軍律。且曰:「凶賊要和,古之信和而亡者非一,而趙宋弊,已爲龜鑑。我國兵力尙完,豈可以一片孤島,爲偸安之地而不爲自强之謀乎?」又曰:「臣於變,倡起義旅,旋聞捷音而止。今臣願往本道,更募義旅而來,少酬爲國之誠。」上優批答之。

丙子,又因求言,疏論立敎化、嚴軍律、擇賢才、省浮費、救災、恤民等事,且言西北關防之疎、選丁養兵之方。同年冬,倡義勤王,灑涕登程,及聞下城之報,痛哭而歸,杜門不出,自號崇禎野老。列植松、檜、梅、竹、蓮、菊而愛玩之,六友之號,以此也。

孝親忠君之心,根於天性。嘗於母病,刺指灌口,更延數日。宣廟賓天,行素三年。

弟進士樅茂,字季直,號三樂堂,累被朝薦。甲子起義旅,勤苦管餉。鄭愚伏李蒼石貽書,稱其竭心爲國,令人增氣。金若鍊撰行狀。

申瓛[编辑]

申瓛獻之,號楓巖平山人。宣祖乙亥生。司馬。孝宗己亥卒。

卓犖有奇氣高節。昏朝癸丑,遊太學,諸生倡廢母議,公大言折其角,徒步南歸。店主曰:「此義人也。」自鞴馬執轡,送至外。

桐溪鄭蘊以大諫論仁城王子之冤,旣去職,而忘窩金榮祖以正言赴召,公以詩送行,勉其繼桐溪直言。詩曰:「春日江頭送子行,爲將懷抱說分明。南州素出剛腸士,輝遠焉能獨擅名?」輝遠桐溪字也。邑守李厚基聞其賢,屈爲功曹,以賓友待之。權斗經撰碣。

金汝燁[编辑]

金汝燁伯晦,號盲巖延安人。宣祖乙亥生。光海癸丑司馬。仁祖庚辰卒。

性雅淡,力學勵行。父病斷指,以孝友聞。壬子,遊太學,見國是顚倒,拂衣而歸,作《踰墻歎》一絶以見志,自是不赴擧。鄕俗喜雌黃,而至於公,咸曰:「善人。」及葬,會者數百人。金應祖撰碣。

金榮祖[编辑]

金榮祖孝仲,號忘窩豐山人。虛白堂楊震玄孫。宣祖丁丑生。辛丑司馬,光海壬子文科。官歷副提學、大司憲、大司諫、大司成,至吏曹參判。仁祖戊子卒。享榮川龜江書院

隣人張謹者,下流而游溪門,精解經義。公初與諸兒就學,衆侮其地卑,公獨敬事如嚴師。亦知其爲遠大器,勸誨益勤,學業大進。鶴峯金誠一使日域,還到榮川,公以總髮造門拜見,曰:「大人奉使,義聲動蠻夷,其專對處變,宜有以師範後人者,願以承敎。」鶴峯異之,出視《海槎錄》三冊,擎讀琅然,旣卒業,揖辭而出。鶴峯目送嘖嘖,歸語家人,竟以女妻之。

壬辰之亂,天將茅國器贈公詩曰:「帶得春來龍解蟄,金門應占六鼇頭。」其在幼少,已見重於大國人如此。

宣廟末年,鄭仁弘假迹山林,陰邀後利,疏言「柳永慶謀危儲宮」,上怒竄仁弘儒欲陳章營捄,公素知仁弘奸回,在太學作答通沮止之。仁弘之盜名已久,人或疑謗公,而鄭愚伏獨歎其所見之正。

壬子登第之初,鄭造以親切不相訪致憾,李爾瞻亦恨其求見而不得,李茳兄弟,自以同鄕人,必欲甘心塞其槐選,而公守正特立,略不懾搖。甲寅獄起,不勝隱憂,與柳修巖金溪巖同入淸涼山,浹旬徜徉,意非一時玩賞,實爲憗世道而瀉幽憂也。

乙丑,上以尹毅立女擬昭顯嬪,至命禁婚。尹家有親族犯逆者,司諫李尙伋、執義朴潢爭之,被嚴旨。公以掌憲處置幷請出,上怒,下批甚嚴。李芝峯睟光見其啓,歎曰:「非但文翰可尙,必其有學力者也。」

仁城君辭連孝立獄,出置杆城郡。大臣庭請加罪,而睦性善柳碩等陳疏救之。公登對啓曰:「逆賊是何等罪惡而朝生暮出,可以譏察而必得乎?性善等雖妄,求言而罪言,非鎭定之道也。」

癸未,以聖節使航海朝天。由旅順口,石觜風濤甚惡,舟中人號哭,不知所措。公端坐船牕,夷然不改常度。及入皇都,時乃毅宗崇禎六年秋也。天下已多事,公周旋應接,動遵禮法,律己檢下,廉白無所汚。閣老諸公敬重,以爲正士而不敢慢。在玉河館題詩曰:「居庸關裏容胡馬,登撫城邊禁貢船。渤海明朝回棹客,訏謨不敢問時賢。」

丁丑,朝廷方議錄勳,且欲遣兵助人,加罪斥和人之論又峻發。公以大司憲,慷慨憤懣論啓,略曰:「殿下試看今日人心、國勢,以爲何如耶?瘡痍滿目,積屍蔽野,而臣則不以爲憂,流亡載路,怨讟沸天,而臣則不以爲憂。臣之所憂者,瀋陽請兵之擧,殿下以爲果策應無患乎?當初約條,不能爭執,已無及矣;目今據實論列,期於動聽,亦非晩也。我國之於天朝,義則君臣,恩猶父子。逢此無前之變,可緩陳奏之擧乎?當初絶和之由,卽今被迫之狀,悉布無隱,然後小邦之情勢,可暴白於天下後世,而天朝亦未必不矜惻而恕諒矣。此皆倫綱所關,存亡所係,亟令廟堂議處,然後人心庶幾收拾,士論庶幾鎭定,而國事庶幾可爲也。山城守卒殆數萬,相臣、將臣咸萃其中,殿下在圍中且四十餘日矣。未知有司死者幾人,士卒死者幾名,敵兵殲滅者幾陣,畢竟做得何等事業,而錄勳之名已聞於中外也?壬辰之變出於二百年昇平之餘,若干臣僚,千里扈從,終成恢復之功,猶且錄勳之擧,在於十年之後。況今日之事,不可與壬辰同日而語,其視甲子、丁卯,亦有愧焉,則未知殿下以何功告宗廟,以何辭諭臣民乎?强者聞之扼腕而忼慨,弱者聞之掩口而竊笑,殿下何以知國言之至此乎?當初縛送三臣,固出不得已,而至今思之,令人氣塞。況今追論一隊之人,斥逐殆盡,而以賊遺君坐視成敗之元帥,遺君後親貽辱宗社之臣子,國人皆曰可殺,而曲貸之,獨於此輩,疾之已甚,必欲加罪,彼國人之謂殿下有所偏係者,亦非妄也。」時爻象極危凜,士氣沮喪,無敢以此等形諸章奏,而公挺身抗論,上優批嘉尙焉。丁丑秋,又除大司憲,辭不赴,上疏略曰:「近日竊聞道路之言曰:『朝廷以士大夫之退在山野,謂之恥事汚君;儒生之不肯赴擧,謂之羞入小朝。』興訛造謗,罔有紀極,皆疑網打之變非朝卽夕。鳴呼!此昏朝時所厭聞者,豈意聖明在上而復有此說乎?賞罰者,所以勸懲之具也。竊觀近日,功罪分於親疎,賞罰由於愛憎,罪之輕且小則必擬深文,重且大則必傅輕典,當國用事終貽主辱之首相,豈無其罪?擁兵深入敵退乃出之元帥反免軍律,則人心之憤、公論之激,無足怪也。敵愾殉國之人,守義死節之臣,高風峻節,彪炳耳目。而朝家褒賞之典,不甚優異,致祭一事,所費幾何,而倂皆闕焉。賞罰之乖舛如此,將何所勸懲而善其後哉?」

戊寅,在憲府,同僚以金淸陰尙憲,自山城徑歸,爲忘君負國,將搆捏論罪。公不從,啓曰:「金尙憲當大駕入城之日,越百里扶病扈從,則可見其忘身殉國之誠。今反以忘君負國爲其罪案,不但尙憲之心不服,人心亦不服也。」

奉使瀋陽鄭命壽方用事,公不少假顔色。龍骨大以大將來過,坐視不爲拜。龍將鄭譯大怒,以爲慢悔無禮,搆訐虜酋,令內官馳啓,事且不測,公終不動。及歸,上知其有所守,只令問備而不加罪也。

辛巳,以諫長啓:「南以雄爲宗伯而無物議,今作天官,有何不可?金地南受嗾言,事誠可惡。」時輩群起憤詆,而公不與之較。

癸酉朝天日,得異杖於海島中,皇朝博物者見之曰:「此太乙眞人靑藜杖前身,非玉淸眞骨不能得。」語雖弔詭,豈公高潔恬退之風,得此扶持於林園雲水之鄕者,亦爲不偶也歟?今其杖尙留傳于忘窩舊室,色溫而潔,叩之其聲鏗然,可異也。李世澤撰行狀。

裵尙益[编辑]

裵尙益益哉,號癡巖慶州人。牧使應褧子。宣祖辛巳生。光海丙辰司馬,仁祖甲子文科,官判官。辛未卒。

丙辰,在太學,不參癈母疏,爲凶徒所論削。當路人造公威脅,請于公母曰:「獨不可使一子榮貴乎?」母曰:「子之行止,非母所可與。」其人怒而去。

性至孝,未嘗一日離親側。扈駕江都之日,有時南望涕下,上爲之動。憂國愛君,不以家居少間,每於朔望,取家藏《侍宴圖》、《興慶園誌銘》二簇張壁,焚香拜展,以寓戀闕之忱。

李澤堂善,入天官,語人曰:「某在,可出入副學、國子之間。長君德,振士風,非吾友誰乎?」

嘗從鄭寒岡遊,《門人錄》稱其才行。李光庭撰碣。

金應祖[编辑]

金應祖孝徵,號鶴沙豐山人。忘窩榮祖弟。宣祖丁亥生。光海癸丑司馬,仁祖癸亥文科。歷應敎、大司諫,至右尹。享安東勿溪榮川義山書院

癸丑,在太學,見時象乖亂,不復應擧。從旅軒張先生游,質疑問難,甚見敬重。

丁亥,拜侍講院輔德。孝廟在東宮,上問書筵官有了經義者,孝廟以公對。麟坪嘗昵侍東宮,擧止違忤,戒毋令輔德知之,其見敬禮如此。嘗在玉堂,應旨上封事,極論宮家・勢家之漁奪民利、衙門・營門之販賣興利、列邑守宰之浚剝膏血,而以爲:「殿下所以致此者,恐殿下於制心發政之間,未能打去一私字而然也。今日之府庫,孰非殿下之財,而獨眷眷於內需司,擧國爭之而不從,何哉?雖不能革罷,以廷臣兼任,使之釐革其痼弊,撙節其浮費,防閑其奸濫,而時出其羨餘,以爲軍國之需。然勉從於言,不若眞悟於心,事爲之私,雖或鐫改,心中之私,猶有存者,則未必不今日罷之,明日復然,尙何足以感天心而弭天災乎?」上優批奬歎。

己丑,孝廟卽位,公以司諫陳疏,略曰:「殿下在貳宮時,銳意於學,日再開筵,奈何丁亥怠於丙戌,戊子怠於丁亥,曾未數年,已有不承權輿之歎。古之學者,有居喪讀《禮》之文。諒闇之中,宜存精一之法,日將聖賢格言、聖王行事,澆灌胸中,而存之於心,發之於行,無徒以徑情逾禮爲孝焉。殿下卽阼以來,從諫如流,凡有臺評,一啓卽允,而沈大孚之被責、金弘郁之特遞,出於衆望之外,識者皆憂其拒諫之漸。聖上讀書萬卷,亦嘗見有拒諫而不亡者乎?」上答曰:「使予得聞其所未聞,當書紳以記之。」

庚寅,上以沈大孚譏謗先王,兪棨阿從大孚,竝命遠竄。三司爭執,乃釋之。下敎諭以快輿人不逞之心,擧朝惶懼。公以應敎上疏,力言大孚無他,且曰:「先儒言:『人當於怒時遽忘其怒,而觀理之是非。』殿下倘於燕閑之中試思,前日之原情而置之者爲非乎?今日之有激而罪之者爲是乎?以及於從群下之論啓而放釋之者爲非乎?旣釋其人而仍罪論啓其人之諫官者爲是乎?以是數者,平心與氣而反覆焉,則其理之是非自然呈露矣。」上賜批優納焉。

嘗作自銘曰:「業文而未識天機,居官而不達時政。孺慕固根於民彝,葵藿傾陽者物性。一夢罷於南柯,萬計同於捉影。瞻彼鶴沙兮水綠山靑,千秋萬歲兮魂魄耿耿。」

公容儀淸臞,翛然如不勝衣,襟韻飄灑,無一點塵土氣,遠近遊者望之如鶴上仙人。嘗作《鶴沙三曲歌》而序之。

嘗跋趙月川文集,見月川誤聽傾軋之說疑柳文忠主和誤國,而鄭桐溪所撰碑文亦載其語。公貽書宣城士林,使之鐫改而不從。公懼其一時誤聞誤傳之有累於先正,具述本末,爲《辨誣錄》。李光庭撰行狀。

成以性[编辑]

成以性汝習,號溪西昌寧人。承旨安義子。宣祖乙未生。光海庚戌司馬,仁祖丁卯文科,官應敎。顯宗甲午卒。後贈副提學,錄淸白吏。

元廟追崇,時以正言上疏曰:「忠直路塞,迎合成風。殿下所大欲可成,而國事終何如耶?」忤旨遞職。

乙亥,仁城君服逆律,坐其子待年,公捄不得,又請全其子。上感動,命逆律待年者,幷免死。丙子,爲獻納,論尹昉金瑬器遠自點誤國不忠之罪。孝廟辛卯,堂后李溟翼漏筵席事拿鞫,公以司諫力爭以爲:「史臣不可刑,筵話不必諱。」以此又忤上旨。時以實錄都廳當升秩,而恥言不用,卽決歸。吏判鄭世規啓曰:「此臣素著淸謹,不可以一言棄不用。」嘗以書狀赴,歸橐無一物,時鄭公以副价同行,甚敬重之,故有此奏。

四典郡府,俱有氷蘖聲。在晉州,御史閔鼎重大閱,餉罷,將登矗石,帥臣以下奔走盛供具,公執不可。鼎重賢之,歸以治最聞,特賜以表裏。

江界,悉除蔘稅,京外持公案勒買者,一切逐之,民皆鼓舞。會滿浦軍犯禁,誣引公置對,闔境奔走號泣,監司任義伯爲公訟冤,至有關西活佛之稱。兒時學業夙就,十三謁鄭文莊公,公大奇之。又從康公復誠學《易》,康公期以遠大。弱冠發解三場,十六成進士。時値光海政亂,不復赴擧。吳光運撰碣。

子進士文夏,字國華,號梧陰。性高潔,泊於榮利,爲詞章籍籍有聲。中司馬試一等,以朝薦除英陵參奉,應命數月,棄歸。

李襑[编辑]

李襑子瞻,號稼隱延安人。監司昌庭子。宣祖丁酉生。以學行薦,官大君師傅。仁祖戊子卒。

公以名家子,恬靜好書,蓽戶蒯床,飯糗茹草,不以利達爲心。自廢主之世,見世道大亂,潔身自守,仍廢擧絜家至上洛松峙,耕稼以自給。鄕黨子弟受業者日集,所居成塾。

兄弟六人,不析産分居。諸弟登顯仕者,每歸家,必下馬於閭外,集處一堂,敬事如嚴父。

父母之喪,守塚三年,居家哭泣,見者以爲孝子之高行。祭祀之禮,器皿肴饌,定爲恒式,皆可法也。

趙公沈公大孚許以貞士,時來相款,公樂自隱無名,不欲與顯者相交懽往來,眞古之所謂淸士者也。有子觀徵,以廉謹聞,官判樞兼吏判。孫,副提學,有文名。許穆撰碣。

權昌震[编辑]

權昌震東彦,號啞盲安東人。思復齋後。宣祖丁酉生。仁祖乙亥司馬。肅宗丁巳卒。

氣宇卓犖,操勵勁確。丙子,起義旅,行到下,聞和議已定,痛哭而歸,永絶擧業,自號盲啞,仍爲之贊曰:「不言世事,口之啞矣;不見天日,目之盲矣。旣啞而盲,無知無識,何傷乎爾?聊以自適。」其寓懷詩曰:「皇綱墜地丙丁年,痛哭山頭獨悵然。從此龜城城下老,世人誰識大明天?」又曰:「口啞心盲一老翁,無知無見臥如弓。可憐東海千年月,獨保餘輝照我衷。」此蓋公忠膽義肝自露篇章之間。一區巖壑,直與思復齋棄仕里相終始,可謂有是祖有是孫矣。金鶴沙應祖曰:「才器夙成,兼以學識。」李掌憲達意曰:「義著扶綱,志切兼學。」皆公被薦時題目也。權之彦撰碣。

全益禧[编辑]

全益禧子綏,號望日堂沃川人。宣祖戊戌生。仁祖甲子文科,官正言。孝宗己亥卒。

嘗從鄭愚伏遊,學業書法,雖宿儒不可及,鄭公許之。光海時,人或勸以速進蹊逕,公輒掩耳若浼。志操高潔,自童稚已然。

壬午,以正言論自點難容淸議之罪,斥補北幕,後爲鳳山善山,俱有淸德碑。

鄭玄谷百昌贈公詩曰:「氤氳鍾神化,卓犖産才俊。卽今年十九,行己能謹愼。文章是餘事,健筆排霜刃。興來姿揮灑,白晝生雷震。」才器夙成,亦可見。

鶴沙金應祖祭公文曰「質如精金,其剛有不可折;見如照燭,其明有不可昧。律己主靜而非外慕,居官行簡而非外假」云。閔若曾撰行狀。

丁彦璛[编辑]

丁彦璛君瑞羅州人。大司憲胤福孫。宣祖庚子生。官郡守。肅宗癸未卒。

事母有至愛,年逾六十,廬喪次三年。制家斬斬有法,居官守法不撓。三典郡邑,無以資衣食,弊屋不庇風雨,左右書史蕭然。丙子亂後,無意仕宦,遂僦居榮川

眉叟許公以手篆爲寫「壽考軒」三字以贈之。丁範祖撰墓碣。

羅以俊[编辑]

羅以俊宅于,號梅陰壽城人。宣祖壬寅生。仁祖乙亥司馬,乙酉文科,官校理。肅宗丙辰卒。英宗甲午,以護聖廟功,贈吏曹參判。享榮川泗溪書院

丙子亂,太學諸生皆散去,公獨立館下,招守僕鄭信國朴潛美作布袋,盛東西廡位版及祭器,瘞明倫堂北,奉夫子四聖十哲位版,分負跨馬,公具巾服陪行。出城門,胡騎塞路,乃大聲呼曰:「文宣王位版在此。」胡皆下馬開路,遂達南漢。上嘉之,特賜米布。權安位版于開元寺。時齋生來會者六人,設食堂如例。丁丑,大駕還都,公奉位版以還,上命除官。《太學誌》。

早遊太學,從容處難。聖廟賴安,功大斯文。律己以禮,制行以義。出入三司,寵眷深隆。士林祭文。

李惟馨[编辑]

李惟馨德明公州人。贈承旨庭憲孫。光海丁巳生。肅宗壬申卒。

父有奇疾,不能視,不能運,飮食起居常須人。公自兒時,躬自扶持,以至便旋廁㢏,必親除去。父嘗遘癘,嘗糞刲指,安養十九年,鄕人上其事于朝,顯廟命復其家。

平生渾是一團赤子心,嘗曰「凡人有所爲而爲者,僞也。無所爲而爲之,始無愧於人之名」云。公以親癠,未嘗從事於學問,而暗合道妙如此。見聞所及,無不感其行而服其仁。及歿,遠近皆痛之曰:「孝子亡矣。」李光庭撰行狀。

張璶[编辑]

張璶仲溫,號錦江仁同人。安襄公末孫後。仁祖己巳生。肅宗己未,以孝廉薦授參奉,至縣監。辛卯卒。享榮川雲谷書院

刻意劬業,孜孜不撤,經史子集,無不淹貫,尤用力於《大學》,以窮理爲先。嘗愛《孟子》「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反復誦詠。每言:「朱夫子之聰明,猶自云銖累寸積,況衆人乎?」尤喜《庸》、《學》,以爲:「苟於此看得義趣,何書不可曉?」其讀書,硏窮精思,驗之日用,平生所行,不出彝倫之外。以誠孝爲鄕人所服,擧以孝廉。

辛未,以學行超授六品階,爲開寧縣。上引見,顧左右曰:「此別薦人否?嶺南饑饉,宜往盡心。」到官,淸簡仁恕,悉去衆弊。及歸,不齎一錢,家無以炊,怡然不以爲意。李光庭撰行狀。

 [编辑]

士達,號蘆峯豐山人。鶴沙應祖曾孫。顯宗庚戌生。肅宗丙子司馬,戊子文科。歷兩司,止濟州牧使。英宗戊申,錄揚武原從功。丁巳卒。

北關從事,已著聲譽,四典郡府,俱有善績,或賜表裏,或賜熟馬,褒以淸謹自持,慈詳爲治。前後莅郡,費廩賑飢,多至六七千斛,皆有遺愛碑。

江陵金剛坪一區,流民四集耕墾,多至屢百結。乙巳歲,宮奴收稅,居民繹騷,公卽申牒于營門,轉聞英廟,特下優批,諭以所執極是,仍降蕩滌勿侵之命。

耽羅,政先興學,刱建三泉書堂,以敎三邑人士,文化大行。及卒于官,邑人於堂前立興學碑,每於卒日,俎豆以祀之。

濟州禾北浦,浦口甚窄,漂溺怕多,捐廩募軍,築船艙,長幾數百步,高亦六步,儼然一土城。自是船艦安泊無憂。行錄。

龍宮[编辑]

安俊[编辑]

安俊□□,號蘆浦順興人。末登第,官判奉常寺事。恭讓時,杖流宜寧。我國受禪,量移醴泉,仍卜居。享龍宮箕川書院

運將訖,與鄭圃隱夢周協心扶顚,及圃隱之死,與禹玄寶金震陽等被杖流。逮我太祖受禪,嘉其節,從其願,量移醴泉,以蓑笠終老于家。《輿地勝覽》。

吉冶隱貽公書曰:「江山殊古,雲物變態。星分曉月,夜鷄紛鳴。擧目四睹,無物不靦。草莊何處,托斯微蹤?一面烏山,舊日新雲。卉木蕃茂,有竹猗猗。於焉結窩,以晝爲宵。一枕兩和,雲鳥來芋。倘與玉人,更獲一見。舊情敦篤,以抒懷緖。天實戲之,人無得何。作詩吟詠,錦波咽咽。玉人君子,以慰我心。臨緘悽怛,不知所喩。」

公臨終,謂其子縣監守眞曰:「汝父世受國恩,生不能保社稷,死無以見祖先。汝須體余意,勿爲附葬先隴、立墓表。」《麗史》。

鄭雍附弟賜、曾孫渙。[编辑]

鄭雍□□東萊人。世宗丁酉,司馬兩試。文科,官修撰。享龍宮浣潭鄕社

嘗宰知禮,立學規,敎經史。

世宗庚子司馬,文科,官藝文館、集賢殿直提學。宣祖庚午林塘鄭惟吉與本邑士林,創立鄕社,竝享之。

曾孫世祖乙亥生。成宗庚子司馬,己酉文科,官應敎。燕山甲子,竄尙州中宗丙寅,卒于謫所,朝廷未聞訃,以校理召。後竝享浣潭

鄭蘭宗 翼惠公。[编辑]

鄭蘭宗國馨世宗癸丑生。世祖丙子文科,丙戌重試、拔英試、登俊試。歷檢閱、吏郞、典翰、承旨、按黃海咸鏡全羅三道、戶・工・吏三曹判書,至右參贊。成宗己酉卒。贈領議政。

丁酉,爲北道兵使,築穩城長城四十里。公久於塞上,急患風眩逾月,僚佐欲聞于朝,公止之曰:「藩鎭帥臣,亟以病聞,上必驚憂。諸君,姑觀我病勢。」俄而果瘳。時北胡尼麻車之部聞公病,謀欲入寇。公力疾而起,聚城底胡酋數十人,語之曰:「朝廷令我將五鎭兵討尼麻車,爾等亦當從軍。」因與約日而遣之。胡聞之,逃竄山谷,遂失耕穫,訖數歲,不敢窺邊。

癸卯,以副使請封世子于皇朝,使還,授平安節度使。有江界朴亨孫者,誣公謀叛,上知其詐,鞫得其情,手札慰諭曰:「一方安危,盡委於卿。卿無疑懼,使有宵旰之憂。」

公美風儀,襟度豁然。早爲世祖器重,一日問《周易》、《圓覺經》優劣,公曰:「佛氏妖書,何得與三聖經比幷乎?」上震怒,命力士捽下撞之,公神色自若,竟不問。

以衛將環侍殿庭,上令小臣揮羽扇以召諸將,諸將爭奔恐後,公獨不應。上更令宗臣直擧公名以召之,三召竟不應,蓋公以爲此非召將之道。上常念公可任爲將,見其持重,益奇之。

公善弓馬,退朝之時,自闕門外縱馬疾馳,俯身而曳裾。《海東名臣錄》。

李文興[编辑]

李文興質甫,號蘿菴星州人。世祖壬午進士,睿宗乙丑文科,官至大司成。享龍宮箕川書院

專任學職十六年,不離太學,作成人材。朝之大夫及百執事,多出其門下,如李評事李大諫成童,皆以名節稱。年七十九,乞骸骨歸,朝之耆碩咸以詩送之。洪虛白貴達詩曰:「國子先生腹《五經》,從來心法自惺惺。萬殊一理從頭說,三舍諸生洗耳聽。」行蹟。

李構[编辑]

李構成之,號燕敬堂星州人。大司成文興孫。成宗甲辰生。中宗庚午進士,己卯文科。官檢閱、贈直提學。享龍宮箕川書院

北門禍作,與承旨尹自任、應敎奇遵竝下獄,翌日蒙放。入侍啓曰:「昨日之事,何以至此?欲書于史,不知根因也。」時駭機方張,其語婉而直如此。因罷歸田里,坎軻十餘年而卒。事見《己卯錄》。

潘冲[编辑]

潘冲仲和,號觀物堂巨濟人。以孝旌閭。享龍宮達溪書院

丁母憂,廬墓側,編藁爲席,斷木爲枕,晝夜不脫衰服,冬夏不爐扇,不食菜果,歠粥三年,未嘗見齒。時有異菜,不種自生于墓側,取以供祭,禫日而枯。事載《輿誌勝覽》。

中廟仁廟明廟文定王后之喪,克遵方喪之制,不御內食肉,如喪考妣者十二年,終始如一日。事蹟。

世居醴泉而娶于龍宮,樂之土田山水老焉。於宅之東南,別構一堂,負垣面池,垣塢紆直,種以梅、竹、荷、菊之屬。名其堂曰觀物,而取之邵子云,而自得於閑居靜觀之中,囂然而忘世者,果無愧矣。崔岦撰墓表。

姜應淸附子霽、䨞。[编辑]

姜應淸景運,號三山晉州人。燕山丁巳生。蔭授引儀,不就。宣祖己巳卒。享龍宮龍谷里社

公以遺腹生,幼而岐嶷,已有識量。七歲能追服三年。旣長,不事擧業,奉養慈闈,愛敬備至。

有子九人,授以詩禮之訓,或以文章鳴世,或以孝廉聞于朝。第一子以白衣從事,再赴皇都,公作詩以送,有「華人若問吾家事,具慶堂前第一人」之句,盛播人口。

公第四子白石明廟己酉,司馬兩試,辛酉文科。以文鳴一時,官至吏郞。第九子石峯。有至性,事親甚篤,又工書法,嘗奉敎書《章陵王后具氏墓誌》。俱享于龍谷里社行蹟。

張漢輔[编辑]

張漢輔子房,賜號銀溪蔚珍人。燕山癸亥生。中宗壬午文科,官至吏郞。中宗戊辰卒。

公於經史百家,無不貫穿。待人以信,必先以孝悌忠信性理之學,一洗三韓之舊。官至判事,表乞退,上愛其文學,不欲去,特拜世子侍講官。以烏帶鶴氅,常侍禁中,談笑唱和,時人謂之金門羽客。

退歸龍宮舊廬,穿沼築塢,手栽松竹,幅巾藜杖,逍遙其間。與弟子討論經傳,樂以忘憂,無復有仕進意,以銀溪智叟終老焉。

嘗入侍時,上問:「卿之所居,景槪何如?」公以詩口奏曰:「墻外有松松外柳,柳邊流水水邊巖。簷前又植新叢竹,始覺生涯富一添。」上嘉之,仍賜號銀溪李構撰行狀。

姜汝𦩠[编辑]

姜汝𦩠公涉,號咏堂三山應淸之孫。明宗丁未生。宣祖癸巳死于賊。

讀書萬卷,一覽輒記,不事擧業。壬癸之亂,避于五龍洞,炊飯不熟,公曰:「禍之將至,必有先兆。」行未十里,忽遇賊,公與母夫人,俱遇害。子纘先衝冒賊鋒,射殪數人,亦隨而歿。事聞,贈參議。事載《三綱錄》。宋熲撰行狀。

李涉[编辑]

李涉景楫,號竹湖坡州人。參判希曾子。明宗庚戌生。壬辰倡義,戊戌除司評。享□□晩遯庵祠

公甫成童,夢有一老人來告曰:「吾之命在明朝,惟主人活我。」翌朝,有人持巨鱉而過者,視鱉腹有「王」字,心異之,倍價買之,放于江。鱉屢顧,悠然而逝。後有暴風雨,禾盡偃,獨公之田,衆鱉計苗扶持,不使之偃,人稱異焉。

壬辰起義旅,大難旣平,以公拜掌隷院司評。李瑀撰行狀。

金喜[编辑]

金喜□□,號栢溪。享比安忠烈祠

公性疎雅,志操簡淡,文章博洽,京鄕推重。壬辰,以義兵將募軍擊賊,戰于尙州,爲賊所害。《輿地誌》。

鄭榮後[编辑]

鄭榮後仁輔,號梅塢東萊人。宣祖己巳生。官參奉。辛巳卒。

壬辰,公奉母夫人竄伏山谷中,遇賊猝至,公恐禍及親,露身迤走。賊追公急,以故母夫人得脫,公遂被執。賊擧劍擬之,公色不亂,畫地作「有老母」三字,意甚誠懇,賊帥感而釋之。母子乃復相會,轉客他鄕,艱苦備至,甘旨之奉,亦未嘗闕焉。南克寬撰行狀。

洪鎬輓公詩曰:「谷口躬耕鄭子眞,淸風千古又斯人。誰知孝友方爲政,心事猶能質鬼神。」

鄭榮邦[编辑]

鄭榮邦慶輔,號石門東萊人。仁祖丁丑生。乙巳進士。孝宗庚寅卒。

公早孤失學,聞鄭愚伏講道愚山,慨然登門請學,首授以《庸》、《學》、《心經》。公覃思精索,微辭奧義,剖析異同,融貫乃已。愚伏歎曰:「學貴窮格,聖賢功程,皆由是進。觀君器識,何患不做?」賦詩以贈。公退而服膺,不敢少懈。後愚伏長銓部,謂公曰:「聖朝顯巖穴以勵士節,吾欲薦公,何如?」公蹙然曰:「某性蹇拙寡諧,一出懼倂失上庠名。」先生嘉其意,不復言。洪汝河撰墓誌。

全五倫[编辑]

全五倫□□,號漁洲龍宮人。顯宗庚子司馬,官僉知。以孝贈大司憲。

本道御史李秉常褒啓曰:「全五倫養其母,竭力順旨,其母享年至百,五倫年七十餘,朝夕甘旨,擧皆親執,及遭艱,日省墓,不以寒暑而廢之。今年八十有四,而終始如一,誠孝之至,老而不衰,可合褒奬。請於未死之前,特授一官。」上嘉納,除僉知。主守李志奭艶公孝行,扁刻「萊舞堂」三字,作詩與序記之。

公著《人心道心辯》、《內外交修篇》、《思無邪說》、《四端七情》等書傳于家。遺事。

河陽[编辑]

許稠 文敬公。[编辑]

許稠仲通,號敬庵河陽人。洪武己酉生。乙丑司馬,庚午文科,官左議政。世宗己未卒。

我朝受命,除奉常寺知制敎。時禮樂散逸,太常職廢,公務去因循,悉遵典故。權陽村亟稱曰:「異日典禮我國者,必此人。」

太宗朝,以雜端言事忤旨,上廷詰甚厲,公抗辭不屈,上嘉其鯁直。後吏曹正郞缺,上親閱簿覽公名曰:「得人矣。」遂授之。

以書狀官朝京,過闕里,謁宣聖廟,見江都相董氏魯齋許氏從祀、楊雄被黜,皆建白于朝施行。

爲禮曹參議,慨念季《五禮儀註》失傳,乃援典故,朝廟禮樂,士庶喪制,酌古損今,悉加撰定。疏請建學堂、置四學四部,皆從之。

壬寅,太宗賓天,大臣議百官喪制,旣葬釋衰,淡服陪祭便。公駁曰:「君臣一體,今聖孝篤至,衰絰三年,獨群臣旣葬卽吉可乎?請治事服淡,陪祭着衰終制。」上從公議。

判吏曹,請建久任之法,京官主錢穀者三朞,守令六朞。

癸卯,命公修撰《續六典》,公謂:「是書乃培養國脈之本,不可苛刻。」凡一時峻法,竝改依律論罪。

有諫官坐事當杖者,公啓:「諫官,人主耳目,乞優容。」上命贖銅。

復判吏曹,孝子忠賢之胤,率先甄錄。或謂:「烏有孝順若玆多耶?」公曰:「間雖有假,不已勵俗乎?」

病革,曰:「位首相年七旬,逢時盡言,克遂志願,死無遺恨。第願見都承旨。」語聞,命都承旨金墩往視,公辟人密語,蓋國家重事也。南秀文撰墓誌。

金是聲[编辑]

金是聲聞遠,號錦浦道州人。宣祖壬寅生。仁祖丁丑武科,歷翊贊、江界府使、南北兵使、御營中軍、統制使。肅宗丙辰卒。

丁丑,以翊贊陪昭顯世子鳳林大君,以忠奮自勵。主見大君有天日之表,欲害之,嫌其無名,要大君馳騁,蓋此馬非其主,則必踶殺之故也。公會其意,身請執轡,行數里,馬吐血而斃。及鄭雷卿以斥和就烹,主使公爇火,公佯稱急癨以免焉。時胡赦來到,兩宮率宮僚北向四拜,而金公尙憲及公獨稱疾不參。

一日兩宮以冬至問安入皇都,宮奴出外,與胡人交易,公送人捉治,大君甚偉之,以衣靴賞之。及回轅,朝議以公陪北勞勩,不次除黃州判官,數月移龍川府使。境內有兩虎,積害人物,莫能制,公發軍打圍,射兩虎殪之。道臣狀以聞,仁祖賜表裏奬之。時孝廟在潛邸,手筆寄一絶曰:「龍川太守病初起,射殺山中雙猛虎。歸來卸馬擲弓韜,長嘯三更怒髮豎。」蓋自在時,受知深故也。

船漂到境,公故遣之曰:「吾不忍執王人與虜也。」權瑎撰碑。

眞寶[编辑]

申祉[编辑]

申祉篤慶,號風乎亭丹陽人。世祖朝進士,官義盈庫副使。成宗朝卒。

世祖朝,登國庠,已而絶意進取。癸未,擧孝廉,除義盈,公以祿不逮養、學未及成,辭不就。晩歸眞城,搆亭合江上流,命曰風乎。每暮春,携冠童臨流而浴,曰:「沂水之樂在玆矣。」

金瓜堂宗裕贈公詩曰:「長占雲林寄此身,不聞時事轉頭新。滿園松桂偏宜雪,泛水鳧鷖豈受塵!」

金文忠公誠一,公之外玄孫也。稱公以行高當世,後之欲知公,足徵焉。金樂行撰碣。

申禮男[编辑]

申禮男文吉丹陽人。義盈副使後。贈參判。

栢巖金公門人,娶夫人閔氏宣廟壬辰,從婦家寄淸州蜈蚣村。四月,卒創,五月十七日,兵及蜈蚣,公不及避,爲賊所得。賊奇公狀貌,欲與歸國,公奮曰:「吾世忠孝,豈爲犬羊臣虜,偸生異域?」卽解其衣冠,付之僕曰:「汝以此招吾魂葬之。吾不可不義而屈。」卽自決。夫人見公急,冒白刃入,罵賊不絶口,賊刃之,血流被身,氣絶而仆,賊義之捨之。久而甦,提挈孤幼,得間歸眞寶,葬公衣冠于縣西。事聞,宣廟嘉之,贈公夫婦官封,而旌夫人。李光庭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