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
作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2017年4月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影响。为加快完善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发挥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编辑]

“十二五”时期,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交通管理服务水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时期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节发展成就经过“十二五”时期发展,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内联外通的网络规模显著扩大。陆路大通道陆续建成,大广高速公路、乐广高速公路、广深港高铁、厦深铁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等一批国家和省内陆路大通道项目建成通车,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7018 公里,居全国首位,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360 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市市通铁路”,实现与各陆路相邻省(区)分别有3 条以上高速公路通道和1 条以上铁路通道。民航运输网络通达性进一步提高,广州白云机场第三跑道、揭阳潮汕机场、深圳宝安机场扩建、惠州机场军民合用改扩建以及湛江、梅县机场改扩建工程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 2 全省民用机场共开通航线 530 条,其中国内航线370条、国际航线 160 条,初步形成覆盖国内主要城市、通达五大洲重要城市的航线网络。港航网络加快完善,全省港口货物、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分别达 16 亿吨和 5600 万标准箱(TEU),亿吨大港达到5个,以珠三角为核心、粤东粤西为两翼的沿海港口群竞争力保持全国前列;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进一步完善,粤东西北地区航道扩能工程加快推进。以珠三角为中心的油气管网基本形成,实现了原油经管道从沿海港口输送到炼厂,成品油管道连通省内现有炼厂与主要消费市场(珠三角、西南地区),天然气管道覆盖珠三角地区。 专栏 1 “十二五”时期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指 标 单 位 2010 年2015 年增长量1.轨道交通营运里程 公里 2892 4472 15801.1 铁路运营里程 公里 2591 4020 1429其中:高速铁路 公里 314 1360 1046城际铁路 公里 - 145 1451.2 城市轨道交通 公里 301 452 1512.公路通车里程 万公里 19 22 3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4839 7018 21793.内河航道通航里程 公里 11843 12150 307其中:三级以上航道 公里 793 897 1044.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 个 245 291 465.港口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 亿吨 11.7 16 4.3其中:集装箱年综合通过能力 万 TEU 3939 5600 16616.民用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 万人次/年 6905 9855 29507.民用机场货邮年吞吐能力 万吨/年 300 500 2008.输油(气)管道 公里 2300 4770 2470注:高速铁路指速度≧200km/h 的干线铁路。 3 运输生产实现量质齐升。客货运输总量继续保持扩张态势,2015 年全社会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 20.7 亿人、4320 亿人公里、37.6 亿吨和15131亿吨公里,年均增长 10%、12.1%、10.9%和17.1%。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铁路电气化率、复线率分别达66%和63%,较2010年分别提高 30%和 18%;公路客运高端化、货运集约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高级客车客位占比超过 95%,大型货车吨位数占比超过86%;水运装备能力显著提升,全省营运船舶平均载货吨位从2011年的1200 吨提升至 2000 吨,运力规模跃居全国前列。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营运车辆、船舶单位运输能耗较2010年分别下降6.1%和 8.7%,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6.7%和8.6%。运输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全省交通事故发生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交通事故发生数量较 2010 年降低19%。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一体化运输加快发展,机场、大型铁路客站等综合交通枢纽换乘衔接服务进一步完善,公铁水联运、江海联运稳步推广,公路甩挂运输网络基本建成。城乡交通服务更加完善,全省公交运营规模居全国第一,21 个地级以上市全面开通“公交一卡通”,并与港澳地区互联互通;农村客运基本实现“3个 100%”(100%镇级有站场、100%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通车和100%有候车亭)。省内建制村和民族地区实现直接通邮,实现“乡乡设所,村村建站”目标。国际化运输进一步拓展,沿海主要港口开通超过 270 条国际航线,与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缔结友好港 4 口 39 对;全省民用运输机场共开通国际通航点96 个,较2010年增加 27 个,国际旅客、货邮吞吐量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9.4%和36%提高到 13.3%和 41.6%;开行“粤新欧”、“粤满俄”铁路国际货运班列。运输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实现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一张网”,初步建成数字航道、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航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行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行业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成立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总指挥部,组建省综合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和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简化政府投资普通公路和水运项目审批程序,有效承接国家下放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审批工作;顺利接管珠三角城际铁路建设管理工作,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积极推进邮政管理体制改革。行业管理法规进一步完善,完成《广东省道路运输条例》、《广东省公路条例》修订,颁布实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办法》、《广东省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治理办法》、《关于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机制的意见》、《广东省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投融资改革取得新进展。投资模式趋向多元,铁路项目路地合作更加紧密;高速公路省市共建稳步推进;依托省重大项目面向民间投资招标推介会平台,推动一批民间资本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融资渠道更加多样,组建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省级融资平台规 5 模进一步扩大;设立广东省铁路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铁路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统筹贷款工作,帮助有困难的地市解决基础设施市级出资;采取公交导向型(TOD)开发模式推进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以土地开发收益弥补项目建设及运营资金缺口,实现项目建设、运营与城市开发良性互动。第二节存在问题国际化交通门户尚未形成。以航空、航运为主体的国际运输网络有待拓展,铁路、公路等陆路国际运输还需进一步培育。主要枢纽机场、沿海主要港口在国际运输大通道中的优势地位尚未确立;国际性枢纽机场的运输能力不足,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差距。辐射泛珠、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性交通门户地位尚未确立。 区域性快速通道能力不足。辐射泛珠三角地区的快速交通网未全面建成,通往华东、海西地区和海南方向尚未建成便捷、高标准的高速铁路通道,通往广西、福建的高速公路需加快建设成网。珠三角地区至粤西各市以及粤北河源、梅州等市尚未建成高速铁路,通往粤西方向高速公路通道能力明显不足。区域城市群内部的城际通道能力紧张,珠三角地区一体化运输网络尚未形成。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不高。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建设相对滞后,枢纽运营管理一体化程度不高,各运输方式衔接不紧密。运输组织仍较为松散,信息服务尚未实现互联共享,旅客联程联运和货物多式联运有待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需加 6 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还未完全确立;农村客运服务尚未实现全覆盖,农村物流配送网络有待建立。现代化综合保障能力欠缺。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仍较为粗放,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建立。交通运输装备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智能交通建设还需加快。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显,推动交通运输节能降耗还需加大力度。建设、养护资金需求和供给矛盾依然突出。 第三节形势需求“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我省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与此同时,世界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和变革期,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进一步深度调整和转型攻坚,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交通运输加快转型升级。随着我省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区间,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运输规模增速将逐步回落,运输需求结构也将发生改变。适应新常态,交通运输发展要从以增量扩能为主向做优增量、改善存量转变,实现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良性互动。 加强国际区域合作要求交通运输强化门户地位。“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和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 7 验区建设。适应开放发展需要,必须强化广东交通运输发展在区域互联互通中的引领作用,全面对接国内国际综合运输大通道,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对外辐射能力,确立国际性、区域性交通门户地位。 区域协调发展要求交通运输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必须强化珠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抓紧补齐粤东西北交通短板,切实增强珠三角聚合力和辐射力,积极改善粤东西北区位条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交通运输提升服务质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多层次、高品质运输需求日益增多,要求交通运输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需求导向,在完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础上,充分利用新技术、新理念,进一步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绿色的运输服务。 专栏 2 “十三五”时期全省主要运输生产指标预测指 标 单 位 2015 年2020 年年均增长率(%)客运量 亿人 20.73 30 7.7%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4320 6300 7.8%货运量 亿吨 37.6 45 3.7%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15131 20000 5.7%港口货物吞吐量 亿吨 17.11 20 3.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 万 TEU 5512 6700 4.0%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 亿人 1.05 1.5 7.4%民用机场货邮吞吐量 万吨 260 390 8.4% 8

第二章总体要求[编辑]

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部署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以增加有效供给为重点,着力完善优化网络布局、加强枢纽节点建设、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第二节发展原则“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增强实力,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快速交通网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继续推进粤东西北交通基础设施提速升级,推动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着力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促进交通运输全面发展。开放共享,一体发展。加强对泛珠三角区域交通辐射,强化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心枢纽地位,积极参与国际运输大通道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区域合作及国际化水平;统筹城乡交通 9 发展,加快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不同运输方式信息开放、资源共享,加强方式间衔接合作,促进运输服务一体化。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新型技术装备应用,推进商业模式、管理方式、政策措施创新,全面释放交通运输行业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安全绿色,永续发展。加强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安全监管,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积极发展绿色交通,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推进交通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第三节发展目标到 2020 年,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建成覆盖全省、辐射泛珠、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国际综合交通门户地位基本确立,实现“12312”交通圈,即广州与珠三角各市 1 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 2 小时左右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 小时左右通达,广东与全球主要城市 12 小时通达。轨道交通。铁路运营总里程达5500 公里,以高速铁路为骨干的铁路网络基本形成,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2000 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速铁路,与各陆路相邻省(区)均有高速铁路连接,铁路出省通道由 13 条增加到 17 条;城际铁路运营里程达650公里,珠三角城际铁路网覆盖珠三角九市及清远市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 1100 公里,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网基本建成。 10 公路网络。通车总里程达 25 万公里。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 1.1 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粤境段基本建成,省内干线全部贯通;国道全面通达县城,省道普遍通达乡镇。港航设施。全省亿吨大港增加至8 个,港口货物年通过能力达 20 亿吨;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达6500 万TEU;高等级(三级以上)航道里程达 1400 公里。 民用机场。民用运输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1.4 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 610 万吨。全省国际机场开通国际航线达210条以上。 油气管道。线网长度达 7000 公里,其中天然气主干管道约3600 公里,通达全省 21 个地级以上市。专栏 3 “十三五”时期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目标指 标 单 位 2018 年2020 年五年增长量1.轨道交通营运里程 公里 5450 6600 21281.1 铁路运营里程 公里 4700 5500 1480其中:高速铁路 公里 1625 2000 640城际铁路 公里 495 650 5051.2 城市轨道交通 公里 750 1100 6482.公路通车里程 万公里 23.5 25 3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9100 11000 39823.内河航道通航里程 公里 12150 12150 - 其中:三级以上航道 公里 1200 1400 5034.港口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 亿吨 19 20 4其中:集装箱年综合通过能力 万 TEU 6200 6500 9005.民用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 万人次/年 13000 14000 41456.民用机场货邮年吞吐能力 万吨/年 550 610 1107.输油(气)管道 公里 5770 7000 2230 11

第三章 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编辑]

按照“三横四纵”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统筹不同层面运输需求,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功能结构,提升网络整体利用效率。 专栏 4 广东省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三横:沿海主通道(厦门-粤东-珠三角-粤西-北海/海口)、闽粤桂主通道(龙岩-梅州-河源-珠三角-贺州/梧州)、粤北区域性通道(赣州-韶关-贺州)。四纵:京广主通道(长沙-韶关-清远-珠三角-香港/澳门)、京九主通道(赣州-河源-珠三角-香港)、粤东区域性通道(汕头-潮州-揭阳-梅州-瑞金)、粤西区域性通道(湛江-茂名-广西)。 第一节 建设快速运输网以形成国际性综合交通门户为目标,以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和完善民用机场布局为主要抓手,提高快速运输通达能力,加快建设国际化、区域化快速运输网络。高速铁路网。重点推进深圳至茂名铁路、梅州至潮汕铁路、合浦至湛江铁路、赣州至深圳客运专线、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汕尾至汕头铁路(兼顾城际)、龙川至龙岩客运专线、湛江至海口铁路扩能工程、张家界经湛江至海口旅游高铁等项目建设,研究规划广州至河源客运专线、广州至湛江客运专线等,完善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高速铁路通道建设,形成东联海峡西岸、沟通长三角,西通桂黔、辐射大西南,北达湘赣、连接中原地区的“五纵二横”1高速铁路骨干网络,实现市市通高速铁路。1 五纵二横:以贵广、鹰梅-梅汕、赣深、京广、张家界至湛江为 5 条纵向干线;以南广-广汕、厦深-深茂为2条横向干线。 12 高速公路网。完善对外通道,重点推进汕昆高速、武深高速等国家高速公路以及广佛肇等出省通道建设,实现与各陆路相邻省(区)间拥有 5 条以上高速公路通道,与港澳间拥有6条高速公路通道。加强内部联通,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珠江口过江通道以及汕湛高速等省内骨干网络建设,有序实施高速瓶颈路段改扩建,强化珠三角地区对粤东西北的辐射。优化路网衔接,完善地方衔接道路规划建设,逐步消除城市出入口交通瓶颈,加强高速公路与沿线重要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城市新区、重要城镇连接。 民航运输网。重点打造“5+4”骨干机场2,新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推进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揭阳潮汕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等机场改扩建工程,实施湛江机场、梅县机场迁建以及韶关机场军民合用改扩建,优化提升珠三角机场服务保障能力,扩大粤东西北地区航空服务范围,形成以珠三角机场群为核心、粤东粤西机场为两翼、覆盖粤北地区的全省运输机场布局;着力拓展航线网络,加快形成国际航线、国内干线、区域支线相互支撑的航空运输格局。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依托现有航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遍布全省的通用航空机场、固定运营基地(FBO)、飞行服务站(FSS)等通航保障设施,构建多元化通用航空综合服务体系。 2 “5+4”骨干机场:珠三角地区打造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等 5 大机场,粤东西北打造揭阳潮汕机场、湛江机场、梅县机场、韶关机场等 4 个机场。 13 专栏 5 快速运输网重大项目高速铁路:深圳至茂名铁路、梅州至潮汕铁路、合浦至湛江铁路、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赣州至深圳客运专线、汕尾至汕头铁路(兼顾城际)、龙川至龙岩客运专线、湛江至海口铁路扩能、张家界经湛江至海口旅游高铁等,建设里程约1660 公里。到2020年,新增运营里程 640 公里,总里程达 2000 公里。 高速公路:武深高速仁化至博罗段、汕昆高速龙川至怀集段、汕湛高速惠州至湛江段、河惠莞高速、玉林至湛江高速、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中山至阳春高速、韶关至新丰高速等,建设里程约 5940 公里。到 2020 年,新增通车里程3982公里,总里程达 11000 公里。 民航运输网:广州白云机场扩建、深圳宝安机场扩建、韶关机场军民合用改扩建、惠州机场改扩建二期、珠海机场扩建、揭阳潮汕机场改扩建,湛江机场迁建、梅县机场迁建,新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阳江、罗定机场升级改造为运输机场等。在广州、珠海、汕头、东莞、梅州、汕尾、肇庆、茂名、江门、河源、清远等市新建一批通用机场。迁建深圳南头直升机场。开展怀集、连州等机场前期研究。到2020 年,新建运输机场旅客吞吐能力 4145 万人次/年,达 1.4 亿人次/年。 第二节 建设专业化货物运输网以沿海主要港口为支点,加强出海航道、内河航道、疏港铁路、疏港公路等集疏运网络建设。加快完善油气管道网络。航道网络。继续完善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加快西江、北江、龙穴南水道、西伶通道等航道扩能升级,形成西江干线、北江干流至珠江口港口群的高等级航运主通道。加强粤东、粤西地区重要航道建设,改善欠发达地区水运条件,推进东江、韩江、北江上延段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前期研究。推进沿海主要港口出海航道、公共锚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疏港铁路。重点推进广州南沙港铁路、湛江东海岛铁路、汕头广澳港铁路、茂名博贺港铁路等项目,全面建成广州、深圳、 14 珠海、汕头、湛江等沿海五大枢纽港的铁路集疏运网络;结合港口建设及货物运输需求,适时推进潮州港疏港铁路、揭阳港疏港铁路项目建设。 疏港公路。加快高等级公路与重要港区衔接,逐步推进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相分离,构建与港口运输水平相匹配的疏港公路网络。重点建设汕湛高速公路博贺港支线、大埔至潮州、揭阳至惠来等一批具有疏港功能的高速公路,基本实现沿海主要港口和重要港口均与高速公路连接。 油气管道。完善连接原油接卸港、炼厂和原油储备基地的原油管道网;加快形成连接炼厂、主要消费市场和成品油储备基地的成品油运输管网;推进粤东西北天然气管道建设,构建以珠三角为中心,通达全省 21 个地级以上市和主要消费地区的天然气输送主干网络。 专栏 6 专业化货物运输网重大项目航道工程:广州港、珠海港、湛江港、汕头港进港航道扩建工程,西江、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西伶通道、龙穴南水道、泥湾门至鸡啼门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等,建设(整治)里程约 1350 公里。 疏港铁路:广州南沙港铁路、湛江东海岛铁路、茂名博贺港铁路、粤东疏港铁路、平南铁路改造等,建设里程约 490 公里。 疏港公路:汕湛高速公路博贺港支线、珠海市洪湾至高栏港高速公路、湛江东海岛至雷州高速公路、揭阳至惠来高速公路、大埔至潮州港高速公路(含大漳支线)、深圳妈湾跨海通道等,建设里程约 500 公里。 油气管道: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长度,长约 460 公里;粤东西北天然气管道工程,长约 1940 公里。 15 第三节 完善区域城际交通网结合全省城镇化布局,重点推进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汕潮揭城市群城际交通建设,构建以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际交通网。 构建珠三角 1 小时交通圈。重点推进“环+放射线”的珠三角城际铁路网建设,基本形成以广州为核心,纵贯南北、沟通东西两岸的城际铁路主骨架网络;适时启动珠三角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继续加密高速公路网,加快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江通道建设。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促进相邻市交通融合。加快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快速交通衔接,推动阳江、云浮、清远、韶关、河源、汕尾等市融入珠三角。 加快汕潮揭交通同城化。以揭阳潮汕机场、潮汕站、汕头站等交通枢纽为中心,完善区域城际交通网络布局。统筹推进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潮汕环线、汕头至揭西、揭阳至惠来等高速公路项目以及跨江跨海通道建设,启动粤东城际铁路网建设,推动汕潮揭中心城区实现30 分钟互达。加强汕潮揭对外交通联系,完善珠三角、厦泉漳地区方向快速通道建设,推动梅州市与汕潮揭交通对接。 完善其他城镇化地区城际交通。加快推进深圳至茂名铁路、合湛铁路等高速铁路以及汕头至湛江、玉林至湛江等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以湛江为枢纽、联系珠三角和北部湾地区的粤西城镇群 16 快速城际交通网。积极推进粤北城镇集中区城际交通建设,强化韶关主城区辐射带动能力。 专栏 7 珠三角城际铁路网重大项目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广州南站段、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佛山西站至广州北站等,建设里程约 127 公里。 南北放射线:穗莞深、广清、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广佛江珠等,建设里程约382 公里。 东西放射线:广佛肇、莞惠、佛莞等,建设里程约 219 公里。路网加密线: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穗莞深琶洲支线、肇顺南、中南虎、深惠等,建设里程约 226 公里。 第四节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结合城市实际发展需要,构建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稳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进一步加密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完善线网与主要交通枢纽便捷衔接,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作用,到2020 年城市轨道交通占公交系统出行量比重达 55%;研究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引导拓展城市空间布局。积极推进佛山、东莞、中山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尽快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网主骨架,强化城市核心区交通辐射能力,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支持珠海、汕头、江门、惠州、湛江等符合条件的城市有序发展适宜的城市轨道交通。 加强基本公共交通建设。完善城市公交场站建设,基本实现各地级以上市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 米全覆盖;积极发展社区公 17 交、支线小公交,构筑微循环公交系统,增强公交服务社区的能力,基本实现大型居民区公交接驳全覆盖。加强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客运码头等客流聚集点的公交换乘中心建设,在轨道交通站、公交首末站等周边规划建设配套停车设施,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与对外交通便捷衔接。城市新建和改扩建道路要统筹公交专用道建设需求,同步规划建设或预留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完善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专栏 8 城市轨道交通重大项目广州市:三号线东延、四号线南延、五号线东延、六号线二期、七号线、八号线北延、九号线一期、十号线、十一号线、十二号线、十三号线、十四号线、知识城线、十八号线、二十一号线、二十二号线等,建设里程约 574 公里。到2020 年新增运营里程255公里,总里程达 513 公里。 深圳市:二号线三期、三号线三期、四号线三期、五号线二期、六号线、七号线、八号线一期、九号线、十号线、十一号线、十二号线、十三号线、十四号线、十五号线、十六号线、十七号线、二十号线等,建设里程约 530 公里。到2020 年新增运营里程240公里,总里程达 419 公里。 佛山市:二号线一期、三号线、广州地铁七号线延伸至顺德段等,建设里程约120公里。到 2020 年新增运营里程 120 公里,总里程达 135 公里。东莞市: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等,建设里程约 164 公里。到2020 年新增运营里程 38 公里,总里程达 38 公里。 中山市:一号线一期、二号线一期等,建设里程约44 公里。第五节 完善基础运输网完善普速铁路、普通公路、邮政设施等基础运输网建设,提升基本交通服务水平。 普速铁路。重点推进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柳州至韶关铁路、柳州至肇庆至广州铁路、鹰潭至梅州铁路等项目建设,进 18 一步完善线网布局,拓展铁路服务覆盖范围;加快黎湛铁路、广茂铁路、广梅汕铁路龙川至龙湖南段等既有线路技术改造,基本完成主要铁路干线电气化改造;基本完成无人看守铁路道口立交化改造,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普通公路。加强国省道升级改造,逐步消除交通瓶颈路段和穿越城镇的交通拥挤路段,完善连接交通枢纽、中心镇、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国省道整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四好农村路” 3为目标,切实提高农村公路路面等级标准、通达能力和安全防护水平,优先开展贫困村窄路基路面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现3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继续推进渡改桥、渡口改造,解决过渡难和渡运安全问题。 邮政设施。加快邮政普遍服务网点、机要通信网点和投递站点改造升级,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加快快递物流中心、快件处理设施和营运网点建设,推广智能快件箱等自助服务设施在社区、商区、校区的应用,提升末端服务能力,构建便民惠民的快递网络;完善农村邮政快递基础网络,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专栏 9 基础运输网重大项目普速铁路: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丹灶至佛山铁路、柳州至肇庆至广州铁路、鹰潭至梅州铁路、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广梅汕铁路龙川至龙湖南电气化改造、广茂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建设里程约 1700 公里。 普通公路:国省道改造,县乡公路建设等,国省道建设里程约7200 公里。邮政设施:邮政普遍服务网工程、快递网络工程、快递下乡工程等。3 四好农村路:2015 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20 年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第四章 建设一体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编辑]

结合国家和省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完善主要城市枢纽功能,提升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综合交通枢纽场站服务水平。第一节 完善城市交通枢纽功能积极推进广州、深圳、湛江、汕头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形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枢纽城市布局。建设广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定位要求,积极推进国家和地方共建枢纽示范城市工程。加快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强化广州白云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优化完善国家铁路综合枢纽布局,打造连通东南亚、辐射亚太地区、通达世界的全球交通运输网重要枢纽,全面提升广州作为国家“南大门”的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强化深圳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巩固深圳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优势,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和国家综合铁路枢纽,完善立足珠三角、联系香港、面向全球的枢纽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湛江市、汕头市港口和铁路枢纽建设,实施湛江机场迁建,打造环北部湾、海西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提升其他枢纽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珠海、韶关、肇庆、梅州等门户型枢纽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内部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布局和集疏运能力,增强沟通省内外、辐射周边省(区)的枢纽服务功能。 20 第二节 加快现代化国际化枢纽场站建设统筹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布局,加强不同运输方式衔接,提高整体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1.航空枢纽。强化主要机场枢纽功能,加快机场客货集疏运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省机场服务保障能力。强化主要机场枢纽功能。强化广州机场作为全国三大国际性航空枢纽之一的地位,构建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空客货运输网络,提升国际中转功能。加快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强化区域航空枢纽功能,积极发展面向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国际航空客货运输网络。加快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深化珠三角机场运营合作,不断提高珠三角机场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加快揭阳、湛江、梅州、韶关等机场建设,提升机场在本区域的枢纽服务能力。 提升机场集疏运能力。积极推进将高速铁路、城际(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引入机场,加快珠三角城际铁路广佛环线、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城际铁路、白云机场第二高速公路、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铁路、吴川至湛江机场高速公路等机场对外快速通道建设,做好穗莞深城际铁路和深茂铁路与深圳机场、梅汕铁路与潮汕机场衔接。结合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珠海金湾、揭阳潮汕等机场改扩建工程,优化完善内部设施布局,加强机场交通中心换乘功能,有效提升内部交通运行效率。依托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发展城市候机楼,前移机场陆侧功能,方便旅客出行, 21 降低航站区运行压力。 推进航空物流中心建设。加强机场货运能力建设,依托货运、快递航空公司拓展国际国内货运航线网络,强化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机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功能,提升其他机场货运服务水平。完善航空物流园区功能,推进航空货物转运设施和快件转运中心建设,加快形成以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机场为核心的华南地区航空货运和快件集散网络。发挥机场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广州、深圳、珠海、揭阳等机场临空产业园区建设。专栏 10 全省民用运输机场功能布局1.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 广州白云机场:国际航空枢纽机场。构建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空客货运输网络,重点打造通达欧美、澳洲、非洲及南美等地区的国际运输通道,提升国际中转功能。到2020年,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 8000 万人次/年。 深圳宝安机场: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强化区域航空枢纽机场功能。增加国际航班航线航点数量,积极发展面向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国际航空客货运输网络。到2020年,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 4500 万人次/年。 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与广州白云机场共同形成国际航空枢纽。主要服务珠三角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积极发展国内国际航空客货运输。 珠海金湾机场:打造复合型国际干线机场。主要服务珠江西岸及周边地区,主要发展客运和国内、东南亚货运航线网络。 惠州机场:建设干线机场。主要服务惠州、汕尾、河源以及深圳东部地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2.粤东西北骨干机场 揭阳潮汕机场:国际干线机场。主要服务粤东及闽西南地区,主要发展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旅游城市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航线网络,积极开展对台航空运输。湛江机场:国际干线机场。主要服务湛江茂名及相邻广西等地区,主要发展通达国内主要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及东南亚地区的航线网络。 梅州机场:支线机场。主要服务梅州市及粤闽赣交界地区,主要发展区域航线网络。韶关机场:支线机场。主要服务韶关及周边地区,主要发展区域航线网络。 22 3.其他支线机场 阳江机场:主要服务阳江及周边地区,主要发展区域航线网络,兼顾通用航空功能。罗定机场:主要服务云浮及周边地区,主要发展区域航线网络,兼顾通用航空功能。2.港口枢纽。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提升港口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基本建成现代化港口体系。 强化区域港口群功能。加快区域港口功能的优化提升,形成以珠三角港口群为主体、粤东和粤西港口群为两翼,分工合理的集群化港口发展格局,打造“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门户。加快推进珠三角港口群一体化发展,将广州港、深圳港打造成为国际门户枢纽港,带动东莞港、珠海港等周边港口发展,构建对接港澳、联通西江、服务泛珠三角地区的世界级港口群;加快汕头港区域性枢纽港建设,联合揭阳港、潮州港实现错位发展,将粤东港口群建设成为粤东地区对外开放和对台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强化湛江港区域性枢纽港功能,带动阳江港、茂名港协同发展,将粤西港口群打造成为大西南地区出海主通道和“中国-东盟自贸区”重要门户。 加强港口运输能力建设。重点推进沿海主要港口深水航道、深水码头和专业化泊位建设,加快沿海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公用物流码头扩能升级;积极挖掘内河港口潜力,有序推进西江、北江沿线港口开发建设。优化港口煤炭、油气化工品、矿石、集装箱、粮食、滚装运输系统建设,完善港口与疏港铁路、疏港公路和管道转运设施,提升综合运输效率。推动南沙、蛇口邮轮母港码头建设。 23 推进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依托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发展港航物流、信息、贸易、金融、咨询和跨境电子商务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强化珠三角航运服务集聚区功能,提升国际化航运服务保障水平。结合沿海临港产业布局,加强粤东、粤西港口与临港物流园区的联动发展,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专栏 11 港口枢纽重大项目港口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集装箱四期工程、深圳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珠海高栏港区万江物流码头工程、汕头广澳港区工程、湛江港霞山港区通用码头工程等,到2020 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 20 亿吨。 公共基础设施: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至新沙港区公用航道扩建、广州港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汕头港广澳港区航道二期工程、广州港桂山锚地扩建工程、揭阳大南海东岸公共码头防波堤工程等。 3.铁路枢纽。以广州、深圳等国家铁路综合枢纽为核心,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铁路客货运枢纽。完善铁路客运枢纽功能。加快广州站全面升级改造,承担广州中心城区主要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运服务,新建棠溪站、南沙站,实施广州北站、新塘站等改扩建,建成佛山西站,推动形成广州铁路客运枢纽“五主三辅”4的格局,打造集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世界级铁路枢纽。新建深圳西丽站、光明城站,实施深圳东站等既有铁路客站改扩建,加快形成深圳铁路客运枢纽“三主三辅”5布局。在佛山、江门、中山、肇庆、湛江、汕头、梅州、潮州等市规划建设一批多方式4 五主三辅:广州站、广州南站、广州东站、佛山西站、棠溪站等为主要客站,广州北站、新塘站、南沙站等为辅助客站。 5 三主三辅:深圳站、深圳北站、西丽站等为主要客站,深圳东站、福田站、坪山站等为辅助客站。 24 衔接、立体化设计、多资源整合的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提升旅客运输综合服务水平。 提升铁路货运枢纽物流服务能力。结合广州、深圳等全国性铁路物流节点和佛山、东莞等区域性铁路物流节点布局,积极推进广州大田、深圳平湖南、东莞石龙等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更加注重集装箱等专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铁联运、铁水联运中转设施,加快末端配送服务设施配套,提升物流基地集散能力和服务效率。以发展枢纽型园区经济为导向,推进传统铁路货运场站向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现代物流园区转型发展。4.公路枢纽。积极推进公路客运站建设,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二级或以上客运站,每个乡镇建有标准适宜的客运站点;公路客运站要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配套,具备条件的要研究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优化公路货运站布局,引导货运站向城市外围地区发展,完善与货运站能力匹配的集疏运公路系统建设,提升货物综合运输效率。 专栏 12 铁路客货运枢纽布局1.客运枢纽 特大型枢纽:广州站(改造)、广州南站、广州东站、佛山西站(新建)、棠溪站(新建)、深圳站、深圳北站、深圳西丽站(新建)。大型枢纽:广州北站、深圳东站、深圳福田站、深圳坪山站、珠海站、惠城南站(新建)、惠州北站(新建)、东莞东站、中山北站、江门站、肇庆东站、汕头站、潮汕站、湛江西站(新建)、梅州西站(新建)。 中型枢纽:新塘站、南沙站(新建)、深圳光明城站(新建)、前海湾站(新建)、横琴站(新建)、佛山新城站、东莞站、虎门站、中山站、肇庆站、汕尾站、湛江站、 25 茂名东站、阳江站(新建)、韶关站、韶关东站、河源站、清远站、揭阳北站(新建)、云浮东站。 2.货运枢纽 一级铁路物流基地:广州大田(新建)、深圳平湖南。二级铁路物流基地:东莞石龙、佛山丹灶、珠海西(新建)、广州增城(新建)、梅州松棚(新建)、清远(新建)。 三级铁路物流基地:广州南沙(新建)、韶关黄岗(新建)、茂名电白(新建)、佛山官窑、江门南、江门鹤山、中山黄圃(新建)、河源龙川、肇庆。

第五章 打造优质便捷的综合运输服务[编辑]

以运输需求为导向,注重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在交通运输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第一节 推进运输组织一体化鼓励发展公铁、空铁、地空等长途旅客联程联运,积极探索行李联程托运服务;科学安排火车站、机场等枢纽场站的公共交通运力,优化运营时间和发车班次,畅通旅客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研究建立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客转乘机制。依托港口、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专用设备,加强技术标准、信息资源、服务规范等方面对接,推动货物多式联运加快发展;推进甩挂运输车辆及设施设备标准化工作,引导开展社会化甩挂运输;积极发展铁路货运“门到门”服务。加快培育承担综合运输业务的市场主体,支持运输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联盟发展,推动实现客货运输“一票到底”。 26 第二节 提升运输装备现代化水平推进轨道交通智能化运行控制技术,推动超高速无线局域网(EUHT)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应用,推进省内普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提高无线通信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推进基于性能导航(PBN)、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平视显示(HUD)等技术运用,提高航班正常率和运行安全性;有序扩大全货机规模。鼓励发展中、高级长途客车,积极发展适合农村实际的客车和客货兼用型运营车辆;鼓励发展厢式运输、冷链运输、城市配送专用运输车辆。积极发展集装箱运力,大力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专业化。第三节 支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鼓励运输企业积极创新服务理念和手段,适应客运多样化和货运社会化需要。开展定制班车包车、专线专车等客运服务试点,创新客运站纳客、配客模式,提供个性化、小批量、多批次、“门到门”服务;鼓励发展多样化约车服务,支持客运企业发展O2O(线上虚拟+线下实体)运输等新型服务模式,规范发展网约出租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支持发展城市智能车位分享平台;鼓励航空公司发展低成本航空运输,拓展差异化服务。推进货运运营模式创新,推动港航企业、铁路运输企业与省内钢铁、石化、电力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支持航运、航空公司加强与跨国电商企业合作,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推进城市共同配送平台建设,鼓励运输企业适应电子商务和连锁经 27 营发展需要,发展面向商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第四节 提高农村运输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农村客运服务,在巩固“3 个100%”的基础上,有序提升农村客运站(亭)等级,采取灵活多样的客运组织形式及安全适用的车型、船型,基本实现100%建制村通客车,500人以上岛屿通客轮;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城市周边农村客运班线实施公交化改造,试点发展镇村公交。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县城物流园、乡镇物流站、村级物流点三级物流网络,统筹利用农村客运资源,增加农村客运站物流和邮政服务功能;鼓励物流龙头企业、快递及电商企业、中小企业物流联盟延伸农村经营服务网络,提升末端物流配送服务水平。

第六章 加强开放融合的区域交通合作[编辑]

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外联东盟、南亚,融合港澳和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为广东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第一节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交通走廊建设充分发挥广东区位优势,深化港口、机场、铁路运输等国际合作,打造“一带一路”上陆海交汇的战略交通枢纽。通过港口投资合作、航线合作、物流园区建设合作等形式,加强沿海主要港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港口合作,拓展国际航线网络,积极发展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加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国际航线通达能力,提升揭阳潮汕机场、珠海金湾机场的国际 28 航运功能,积极拓展各机场通达沿线国家的国际通航点,鼓励开设一批面向沿线国家的国际直飞航线。加快构建以广州、深圳、湛江为枢纽,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出省通道为骨干,经大西南各省(区)连接东盟的陆路国际大通道。建设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增开通往俄罗斯、中亚、欧洲、东盟的国际货运班列,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出口双向铁路货运通道。专栏 13 “一带一路”战略交通枢纽重大工程国际航运服务体系工程:加强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湛江港、汕头港等主要港口与后方综合运输大通道的联系,建设海上通道重要支点;对接港澳和沿线国家港口服务业,积极拓展港口物流、金融、商贸等服务功能;加强港口国际合作,建立沿线港口与物流合作机制,力争到 2020 年建成 18 对左右的友好港口关系。国际航空网络拓展工程:加强广东机场与沿线国家主要航空港协作关系,推动省内民航企业开展国际航空交流合作,完善与沿线国家主要城市航空运输网络。力争到2020年,省内机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通航点达 42 个左右。陆路国际大通道工程:构建经广西、云南、贵州至东盟和南亚国家的铁路通道,以及经广西衔接东盟国家的高速公路通道。加快广州大田、东莞石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依托海铁联运,构建珠三角地区陆上国际货运“双子星”枢纽。第二节 推动泛珠三角交通运输互联互通加快完善省际综合运输通道,推进赣州至深圳客运专线、龙川至龙岩客运专线、鹰潭至梅州铁路等铁路通道建设,打通省际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断头路”、“瓶颈路”,继续提升西江黄金水道通航水平。加强区域运输合作,建立区域内长途汽车联网售票系统,研究省(区)间相邻县(市)开行省际公交线路;加密与其他省(区)城市航班航线,促进区域内客货快速运送;积极推进内陆“无水港”建设,大力发展公铁水联合运输,推进区 29 域甩挂运输网络化发展。加强运输管理合作,推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区域合并,减少道路主线收费站,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推动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运输车辆动态监控系统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执法信息通报、安全应急、防汛抢险道路运输联动机制。第三节 深化粤港澳交通运输合作落实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按照互利共赢原则,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合作,共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效顺畅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粤港澳陆路交通通道,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粤澳新通道等项目,深化深港西部快速轨道研究,做好广深港客运专线内地与香港段、珠三角城际铁路与澳门轻轨衔接。统筹港口合作发展,加强与港澳在航运、物流组织服务上的对接,形成功能互补的航运服务体系。加强珠三角民航机场与香港、澳门机场合作,共同推进珠三角地区空域的联合管制运行,改善空域使用条件。高效利用多种运输方式,促进粤港澳邮政深入合作。

第七章 发展智能绿色的交通运输系统

把握交通运输发展趋势,以智能交通、绿色交通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第一节 打造智能交通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超高速无线局域网(EUHT)、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运输服务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广 EUHT 技术应用。率先推动EUHT 在轨道交通、公路、 30 机场、港口、城市交通等领域应用,为实现运输数据实时分析、实时处理、实时反馈和动态调度提供高可靠、低时延、大容量的精准数据采集传输。推动 EUHT 在珠三角城际铁路骨干网全覆盖以及在省内现有高速铁路上应用,积极争取中国铁路总公司支持向全国铁路推广应用。选择条件较好的高速公路作为试点,开展车车通信、车地通信等高速无线通信、车路协同、安全应急、信息服务等智能应用。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加快高速公路、内河航道、港口、智能车载终端等领域的EUHT 智能交通行业标准制订,并率先在我省实施。 构建智能交通感知网络。推广各类智能终端在公路、铁路、航道、港口、机场、城市公交线网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布局和应用,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风险状况、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全面提升交通领域要素资源在线化率。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二维码、智能卡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集装箱、高附加值货物等运行状况跟踪监测。加快推进车联网、船联网建设。推进运输服务智能化。推动全省城市公交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公共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电子客票和电子检票,提升交通支付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国家交通物流平台广东区域交换节点(分平台)和广东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省级平台与货运枢纽场站、物流园区互联互通。开展珠三角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技术研究,探索建立区 31 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组织综合信息平台。推进交通监管智能化。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交通行政许可办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安全应急处置等交通监管新模式向基层延伸。推进公路、水路、民航、铁路、邮政、城市公共交通等监管系统联网,加快推进交通、公安、海事、环保、质监等部门数据交换和监管联动。利用大数据挖掘分析人口迁徙规律、公众出行需求、枢纽客流规模、车辆船舶行驶特征等信息,实现交通运输管理决策智能化。 第二节 打造绿色交通以提高能效、控制排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核心,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绿色交通省。 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强化结构性节能减排,优先发展铁路、水运、城市公共交通等低能耗运输方式,倡导绿色出行。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有序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应用,完善加气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提高全省铁路电气化率。大力调整优化车辆、船舶运力结构,加快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车辆、船舶以及港口装卸设备更新淘汰。创新节能减排工作机制,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研究探索碳排放交易机制。完善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监管。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统筹利用通道、土地、岸线资源, 32 合理规划通道上各种运输方式空间布局,提高通道运输集约效应;推行适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要求的交通运输工程技术,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加强港口岸线资源管理,实现岸线资源动态监控。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力度,鼓励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选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材料和施工工艺,实现材料再生循环利用;推广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铁路站段水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选址应尽可能绕避环境敏感区,对无法绕避的项目,应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环境综合最优方案,确保项目建设对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积极推进生态工程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建设、养护和运营等全过程的综合运用,建设生态型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海绵道路建设。严格控制交通运输装备污染物排放,推进设立珠三角水域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区,推广靠岸船舶使用岸电;强化港口、公路服务区、枢纽站场等水污染防治,开展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应用。

第八章 增强现代化综合交通治理能力[编辑]

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着力完善适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发展体制机制,统筹全省综合交通发展 33 战略、规划和建设协调;推动交通运输、民航管理、铁路监管等部门建立跨行业综合运输协调联动机制。落实地方政府对普通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主体责任,推行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一体化。衔接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动将公路行政管理职能归口交通运输部门。深化港航水运管理体制改革,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珠三角、粤东、粤西区域港口管理,加强全省船闸通航统一管理,完善沿海港口公共航道建设投资管理体制,稳步推进航道养护市场化改革。完善地方铁路运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地方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推动珠三角空域管理体制改革,逐步解决珠三角地区空域紧张问题。 第二节 健全交通运输市场运行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清理交通运输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建立部门权责清单制度,研究公布交通运输市场负面清单,强化交通运输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交通运输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铁路客运票价和道路班线客运票价,实现竞争性交通运输服务收费由市场调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政府补贴、企业运营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城市公交票价,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公共交通价格体系;完善巡游出租汽车运价形成机制,建立与公共交通合理的比价关系。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逐步建立具有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综合考核评价 34 体系,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实施动态监管。 第三节 强化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安全监管,不断完善交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与应急体系建设,打造让群众放心的平安交通。落实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一岗双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一票否决”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并落实行业安全生产日常检查和定期巡查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交通安全标准化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设。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整合交通安全与应急信息,实现政府、行业、部门内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和共享;建设全省货运枢纽危险品货物监管系统、城市公交安全运营和应急调度系统,以及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危险品运输全程管理系统。推动建立省市联动的应急救援机制,完善各运输方式应急预案及应急指挥体系;构建功能完善的全省交通运输应急救助网络,合理布局应急运输装备集结地、应急物资储备点、危险品应急救援中心和医疗救助站。

第九章保障措施[编辑]

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增强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充分发挥规划导向作用,确保“十三五”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第一节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35 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会同各地各部门,加强沟通配合,落实责任分工,共同推进本规划实施。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及时了解交通运输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 第二节 做好规划衔接协调强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在全省交通运输发展中的纲领性和指导性作用,做好各运输方式专项发展规划以及各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与本规划衔接,加强各项指标对接,落实工作任务。各地级以上市要将规划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做好规划控制。第三节 完善法规标准建设加快制定综合交通枢纽场站、旅客联程联运、货物多式联运等标准、政策及规章,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标准化、法治化水平。及时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兴服务业态开展配套规章政策研究,形成完备的法规体系。及时废除、修订不适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标准,及时组织开展全省综合交通、智能交通、现代物流、城市客运等重点领域的行业技术标准制订、修订。第四节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稳定持续的交通基础设施公共财政保障制度;用足用好国家投资补助政策。简化审批程序,纳入规划新开工的高速 36 公路项目取消收费立项程序,直接开展投资模式和投资主体确定工作;政府还贷项目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直接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省级投入,对纳入规划的铁路干线项目,省方资本金出资原则按省、市7:3的比例分摊,其中原中央苏区县(市、区)应负担比例的一半由省财政承担。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充分利用好省铁路发展基金,研究设立港航建设基金,鼓励社会资本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探索采用“项目+土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直接投资交通项目。优先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省立项的项目由省解决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因征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需要安排留用地的,由省国土资源部门统筹安排用地指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落实用地规模、用地指标,推动具备条件的铁路站点实施综合开发。第五节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十三五”时期全省共安排交通运输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约14600 亿元,其中轨道交通约 6800 亿元、公路约6200亿元、港口航道约 600 亿元、民用机场约 730 亿元、油气管网约270亿元。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将工程进度、工程安全、工程质量、重大节点目标和造价控制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配合推进项目各项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市级出资、建设用地规模,全面承担土地房屋征收任务。 37 省有关部门要落实审批工作责任,健全部门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对需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事项,要积极对口跟踪协调。

附表:[编辑]

广东省“十三五”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表

附图:[编辑]

1.广东省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示意图2.广东省铁路网“十三五”规划示意图3.珠三角城际铁路网“十三五”规划示意图4.广东省高速公路“十三五”规划示意图5.广东省沿海港口和内河航道“十三五”规划示意图6.广东省民用机场布局“十三五”规划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