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
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 作者: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 2017年4月 |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影響。為加快完善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更好發揮交通運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根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制定《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
第一章發展基礎
[編輯]「十二五」時期,全省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着力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交通管理服務水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為「十三五」時期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第一節發展成就經過「十二五」時期發展,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邁上新台階,總體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內聯外通的網絡規模顯著擴大。陸路大通道陸續建成,大廣高速公路、樂廣高速公路、廣深港高鐵、廈深鐵路、貴廣鐵路、南廣鐵路等一批國家和省內陸路大通道項目建成通車,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 7018 公里,居全國首位,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1360 公里,位居全國前列,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市市通鐵路」,實現與各陸路相鄰省(區)分別有3 條以上高速公路通道和1 條以上鐵路通道。民航運輸網絡通達性進一步提高,廣州白雲機場第三跑道、揭陽潮汕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擴建、惠州機場軍民合用改擴建以及湛江、梅縣機場改擴建工程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 2 全省民用機場共開通航線 530 條,其中國內航線370條、國際航線 160 條,初步形成覆蓋國內主要城市、通達五大洲重要城市的航線網絡。港航網絡加快完善,全省港口貨物、集裝箱年通過能力分別達 16 億噸和 5600 萬標準箱(TEU),億噸大港達到5個,以珠三角為核心、粵東粵西為兩翼的沿海港口群競爭力保持全國前列;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進一步完善,粵東西北地區航道擴能工程加快推進。以珠三角為中心的油氣管網基本形成,實現了原油經管道從沿海港口輸送到煉廠,成品油管道連通省內現有煉廠與主要消費市場(珠三角、西南地區),天然氣管道覆蓋珠三角地區。 專欄 1 「十二五」時期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指 標 單 位 2010 年2015 年增長量1.軌道交通營運里程 公里 2892 4472 15801.1 鐵路運營里程 公里 2591 4020 1429其中:高速鐵路 公里 314 1360 1046城際鐵路 公里 - 145 1451.2 城市軌道交通 公里 301 452 1512.公路通車里程 萬公里 19 22 3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4839 7018 21793.內河航道通航里程 公里 11843 12150 307其中:三級以上航道 公里 793 897 1044.沿海萬噸級以上泊位 個 245 291 465.港口貨物年綜合通過能力 億噸 11.7 16 4.3其中:集裝箱年綜合通過能力 萬 TEU 3939 5600 16616.民用機場旅客年吞吐能力 萬人次/年 6905 9855 29507.民用機場貨郵年吞吐能力 萬噸/年 300 500 2008.輸油(氣)管道 公里 2300 4770 2470註:高速鐵路指速度≧200km/h 的幹線鐵路。 3 運輸生產實現量質齊升。客貨運輸總量繼續保持擴張態勢,2015 年全社會完成客運量、旅客周轉量、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達到 20.7 億人、4320 億人公里、37.6 億噸和15131億噸公里,年均增長 10%、12.1%、10.9%和17.1%。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鐵路電氣化率、複線率分別達66%和63%,較2010年分別提高 30%和 18%;公路客運高端化、貨運集約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中高級客車客位占比超過 95%,大型貨車噸位數占比超過86%;水運裝備能力顯著提升,全省營運船舶平均載貨噸位從2011年的1200 噸提升至 2000 噸,運力規模躍居全國前列。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成效明顯,營運車輛、船舶單位運輸能耗較2010年分別下降6.1%和 8.7%,二氧化碳排放分別下降6.7%和8.6%。運輸安全形勢穩中向好,全省交通事故發生數量總體呈下降趨勢,2015年交通事故發生數量較 2010 年降低19%。運輸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一體化運輸加快發展,機場、大型鐵路客站等綜合交通樞紐換乘銜接服務進一步完善,公鐵水聯運、江海聯運穩步推廣,公路甩掛運輸網絡基本建成。城鄉交通服務更加完善,全省公交運營規模居全國第一,21 個地級以上市全面開通「公交一卡通」,並與港澳地區互聯互通;農村客運基本實現「3個 100%」(100%鎮級有站場、100%符合通車條件的行政村通車和100%有候車亭)。省內建制村和民族地區實現直接通郵,實現「鄉鄉設所,村村建站」目標。國際化運輸進一步拓展,沿海主要港口開通超過 270 條國際航線,與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締結友好港 4 口 39 對;全省民用運輸機場共開通國際通航點96 個,較2010年增加 27 個,國際旅客、貨郵吞吐量比重分別由2010年的9.4%和36%提高到 13.3%和 41.6%;開行「粵新歐」、「粵滿俄」鐵路國際貨運班列。運輸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實現高速公路聯網收費「一張網」,初步建成數字航道、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航運公共信息服務平台、交通電子口岸分中心。行業治理能力明顯增強。行業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成立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總指揮部,組建省綜合交通建設管理辦公室和省道路運輸管理局;簡化政府投資普通公路和水運項目審批程序,有效承接國家下放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審批工作;順利接管珠三角城際鐵路建設管理工作,項目管理制度體系基本建立;積極推進郵政管理體制改革。行業管理法規進一步完善,完成《廣東省道路運輸條例》、《廣東省公路條例》修訂,頒布實施《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建設管理辦法》、《廣東省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管理辦法》、《廣東省道路貨物運輸源頭超限超載治理辦法》、《關於完善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綜合開發機制的意見》、《廣東省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等一批規範性文件。投融資改革取得新進展。投資模式趨向多元,鐵路項目路地合作更加緊密;高速公路省市共建穩步推進;依託省重大項目面向民間投資招標推介會平台,推動一批民間資本採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參與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融資渠道更加多樣,組建廣東省南粵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省級融資平台規 5 模進一步擴大;設立廣東省鐵路發展基金,通過市場化運作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鐵路項目建設;積極開展統籌貸款工作,幫助有困難的地市解決基礎設施市級出資;採取公交導向型(TOD)開發模式推進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綜合開發,以土地開發收益彌補項目建設及運營資金缺口,實現項目建設、運營與城市開發良性互動。第二節存在問題國際化交通門戶尚未形成。以航空、航運為主體的國際運輸網絡有待拓展,鐵路、公路等陸路國際運輸還需進一步培育。主要樞紐機場、沿海主要港口在國際運輸大通道中的優勢地位尚未確立;國際性樞紐機場的運輸能力不足,綜合服務保障能力與世界一流水平仍有差距。輻射泛珠、服務全國、連通世界的國際性交通門戶地位尚未確立。 區域性快速通道能力不足。輻射泛珠三角地區的快速交通網未全面建成,通往華東、海西地區和海南方向尚未建成便捷、高標準的高速鐵路通道,通往廣西、福建的高速公路需加快建設成網。珠三角地區至粵西各市以及粵北河源、梅州等市尚未建成高速鐵路,通往粵西方向高速公路通道能力明顯不足。區域城市群內部的城際通道能力緊張,珠三角地區一體化運輸網絡尚未形成。一體化運輸服務水平不高。綜合客運交通樞紐建設相對滯後,樞紐運營管理一體化程度不高,各運輸方式銜接不緊密。運輸組織仍較為鬆散,信息服務尚未實現互聯共享,旅客聯程聯運和貨物多式聯運有待加快發展。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還需加 6 強,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體地位還未完全確立;農村客運服務尚未實現全覆蓋,農村物流配送網絡有待建立。現代化綜合保障能力欠缺。綜合交通運輸管理仍較為粗放,部門間協調聯動機制尚未建立。交通運輸裝備技術水平有待提高,智能交通建設還需加快。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顯,推動交通運輸節能降耗還需加大力度。建設、養護資金需求和供給矛盾依然突出。 第三節形勢需求「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階段,我省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與此同時,世界仍處於金融危機後的復甦和變革期,國內經濟步入新常態,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進一步深度調整和轉型攻堅,對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求交通運輸加快轉型升級。隨着我省經濟轉入中高速增長區間,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運輸規模增速將逐步回落,運輸需求結構也將發生改變。適應新常態,交通運輸發展要從以增量擴能為主向做優增量、改善存量轉變,實現數量規模和質量效益良性互動。 加強國際區域合作要求交通運輸強化門戶地位。「十三五」時期,我省將加快構建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樞紐和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 7 驗區建設。適應開放發展需要,必須強化廣東交通運輸發展在區域互聯互通中的引領作用,全面對接國內國際綜合運輸大通道,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對外輻射能力,確立國際性、區域性交通門戶地位。 區域協調發展要求交通運輸發揮支撐引領作用。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現珠三角地區優化發展和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必須強化珠三角交通一體化發展,抓緊補齊粵東西北交通短板,切實增強珠三角聚合力和輻射力,積極改善粵東西北區位條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交通運輸提升服務質量。隨着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多層次、高品質運輸需求日益增多,要求交通運輸堅持以人為本,突出需求導向,在完善交通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基礎上,充分利用新技術、新理念,進一步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綠色的運輸服務。 專欄 2 「十三五」時期全省主要運輸生產指標預測指 標 單 位 2015 年2020 年年均增長率(%)客運量 億人 20.73 30 7.7%旅客周轉量 億人公里 4320 6300 7.8%貨運量 億噸 37.6 45 3.7%貨物周轉量 億噸公里 15131 20000 5.7%港口貨物吞吐量 億噸 17.11 20 3.2%其中集裝箱吞吐量 萬 TEU 5512 6700 4.0%民用機場旅客吞吐量 億人 1.05 1.5 7.4%民用機場貨郵吞吐量 萬噸 260 390 8.4% 8
第二章總體要求
[編輯]第一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部署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服務民生為根本,以提質增效為導向,以增加有效供給為重點,着力完善優化網絡布局、加強樞紐節點建設、提升運輸服務品質、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升綜合交通運輸現代化水平,為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提供堅實支撐。 第二節發展原則「十三五」時期,全面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增強實力,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快速交通網建設,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繼續推進粵東西北交通基礎設施提速升級,推動區域交通協調發展;着力提升綜合管理服務水平,促進交通運輸全面發展。開放共享,一體發展。加強對泛珠三角區域交通輻射,強化國家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中心樞紐地位,積極參與國際運輸大通道建設,不斷提升交通運輸區域合作及國際化水平;統籌城鄉交通 9 發展,加快交通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不同運輸方式信息開放、資源共享,加強方式間銜接合作,促進運輸服務一體化。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管理體制、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大新型技術裝備應用,推進商業模式、管理方式、政策措施創新,全面釋放交通運輸行業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安全綠色,永續發展。加強工程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安全監管,提升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保障能力;積極發展綠色交通,集約節約利用資源,推進交通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第三節發展目標到 2020 年,交通基礎設施總體達到國內領先、世界先進水平,基本建成覆蓋全省、輻射泛珠、服務全國、連通世界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國際綜合交通門戶地位基本確立,實現「12312」交通圈,即廣州與珠三角各市 1 小時通達,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各市陸路 2 小時左右通達、與周邊省會城市陸路3 小時左右通達,廣東與全球主要城市 12 小時通達。軌道交通。鐵路運營總里程達5500 公里,以高速鐵路為骨幹的鐵路網絡基本形成,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2000 公里,實現市市通高速鐵路,與各陸路相鄰省(區)均有高速鐵路連接,鐵路出省通道由 13 條增加到 17 條;城際鐵路運營里程達650公里,珠三角城際鐵路網覆蓋珠三角九市及清遠市區。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 1100 公里,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軌道交通網基本建成。 10 公路網絡。通車總里程達 25 萬公里。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網,通車里程達 1.1 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粵境段基本建成,省內幹線全部貫通;國道全面通達縣城,省道普遍通達鄉鎮。港航設施。全省億噸大港增加至8 個,港口貨物年通過能力達 20 億噸;集裝箱年通過能力達6500 萬TEU;高等級(三級以上)航道里程達 1400 公里。 民用機場。民用運輸機場旅客吞吐能力超過1.4 億人次,貨郵吞吐能力達到 610 萬噸。全省國際機場開通國際航線達210條以上。 油氣管道。線網長度達 7000 公里,其中天然氣主幹管道約3600 公里,通達全省 21 個地級以上市。專欄 3 「十三五」時期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目標指 標 單 位 2018 年2020 年五年增長量1.軌道交通營運里程 公里 5450 6600 21281.1 鐵路運營里程 公里 4700 5500 1480其中:高速鐵路 公里 1625 2000 640城際鐵路 公里 495 650 5051.2 城市軌道交通 公里 750 1100 6482.公路通車里程 萬公里 23.5 25 3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9100 11000 39823.內河航道通航里程 公里 12150 12150 - 其中:三級以上航道 公里 1200 1400 5034.港口貨物年綜合通過能力 億噸 19 20 4其中:集裝箱年綜合通過能力 萬 TEU 6200 6500 9005.民用機場旅客年吞吐能力 萬人次/年 13000 14000 41456.民用機場貨郵年吞吐能力 萬噸/年 550 610 1107.輸油(氣)管道 公里 5770 7000 2230 11
第三章 構建功能完善的綜合交通網絡
[編輯]按照「三橫四縱」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統籌不同層面運輸需求,進一步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功能結構,提升網絡整體利用效率。 專欄 4 廣東省綜合運輸通道布局三橫:沿海主通道(廈門-粵東-珠三角-粵西-北海/海口)、閩粵桂主通道(龍巖-梅州-河源-珠三角-賀州/梧州)、粵北區域性通道(贛州-韶關-賀州)。四縱:京廣主通道(長沙-韶關-清遠-珠三角-香港/澳門)、京九主通道(贛州-河源-珠三角-香港)、粵東區域性通道(汕頭-潮州-揭陽-梅州-瑞金)、粵西區域性通道(湛江-茂名-廣西)。 第一節 建設快速運輸網以形成國際性綜合交通門戶為目標,以加快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建設和完善民用機場布局為主要抓手,提高快速運輸通達能力,加快建設國際化、區域化快速運輸網絡。高速鐵路網。重點推進深圳至茂名鐵路、梅州至潮汕鐵路、合浦至湛江鐵路、贛州至深圳客運專線、廣州至汕尾客運專線、汕尾至汕頭鐵路(兼顧城際)、龍川至龍巖客運專線、湛江至海口鐵路擴能工程、張家界經湛江至海口旅遊高鐵等項目建設,研究規劃廣州至河源客運專線、廣州至湛江客運專線等,完善經粵東西北至周邊省(區)高速鐵路通道建設,形成東聯海峽西岸、溝通長三角,西通桂黔、輻射大西南,北達湘贛、連接中原地區的「五縱二橫」1高速鐵路骨幹網絡,實現市市通高速鐵路。1 五縱二橫:以貴廣、鷹梅-梅汕、贛深、京廣、張家界至湛江為 5 條縱向幹線;以南廣-廣汕、廈深-深茂為2條橫向幹線。 12 高速公路網。完善對外通道,重點推進汕昆高速、武深高速等國家高速公路以及廣佛肇等出省通道建設,實現與各陸路相鄰省(區)間擁有 5 條以上高速公路通道,與港澳間擁有6條高速公路通道。加強內部聯通,加快推進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虎門二橋等珠江口過江通道以及汕湛高速等省內骨幹網絡建設,有序實施高速瓶頸路段改擴建,強化珠三角地區對粵東西北的輻射。優化路網銜接,完善地方銜接道路規劃建設,逐步消除城市出入口交通瓶頸,加強高速公路與沿線重要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城市新區、重要城鎮連接。 民航運輸網。重點打造「5+4」骨幹機場2,新建珠三角新幹線機場,推進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珠海金灣機場、揭陽潮汕機場、惠州平潭機場等機場改擴建工程,實施湛江機場、梅縣機場遷建以及韶關機場軍民合用改擴建,優化提升珠三角機場服務保障能力,擴大粵東西北地區航空服務範圍,形成以珠三角機場群為核心、粵東粵西機場為兩翼、覆蓋粵北地區的全省運輸機場布局;着力拓展航線網絡,加快形成國際航線、國內幹線、區域支線相互支撐的航空運輸格局。積極發展通用航空,依託現有航空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遍布全省的通用航空機場、固定運營基地(FBO)、飛行服務站(FSS)等通航保障設施,構建多元化通用航空綜合服務體系。 2 「5+4」骨幹機場:珠三角地區打造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珠三角新幹線機場、珠海金灣機場、惠州平潭機場等 5 大機場,粵東西北打造揭陽潮汕機場、湛江機場、梅縣機場、韶關機場等 4 個機場。 13 專欄 5 快速運輸網重大項目高速鐵路:深圳至茂名鐵路、梅州至潮汕鐵路、合浦至湛江鐵路、廣州至汕尾客運專線、贛州至深圳客運專線、汕尾至汕頭鐵路(兼顧城際)、龍川至龍巖客運專線、湛江至海口鐵路擴能、張家界經湛江至海口旅遊高鐵等,建設里程約1660 公里。到2020年,新增運營里程 640 公里,總里程達 2000 公里。 高速公路:武深高速仁化至博羅段、汕昆高速龍川至懷集段、汕湛高速惠州至湛江段、河惠莞高速、玉林至湛江高速、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虎門二橋、中山至陽春高速、韶關至新豐高速等,建設里程約 5940 公里。到 2020 年,新增通車里程3982公里,總里程達 11000 公里。 民航運輸網:廣州白雲機場擴建、深圳寶安機場擴建、韶關機場軍民合用改擴建、惠州機場改擴建二期、珠海機場擴建、揭陽潮汕機場改擴建,湛江機場遷建、梅縣機場遷建,新建珠三角新幹線機場,陽江、羅定機場升級改造為運輸機場等。在廣州、珠海、汕頭、東莞、梅州、汕尾、肇慶、茂名、江門、河源、清遠等市新建一批通用機場。遷建深圳南頭直升機場。開展懷集、連州等機場前期研究。到2020 年,新建運輸機場旅客吞吐能力 4145 萬人次/年,達 1.4 億人次/年。 第二節 建設專業化貨物運輸網以沿海主要港口為支點,加強出海航道、內河航道、疏港鐵路、疏港公路等集疏運網絡建設。加快完善油氣管道網絡。航道網絡。繼續完善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加快西江、北江、龍穴南水道、西伶通道等航道擴能升級,形成西江幹線、北江幹流至珠江口港口群的高等級航運主通道。加強粵東、粵西地區重要航道建設,改善欠發達地區水運條件,推進東江、韓江、北江上延段航道擴能升級項目前期研究。推進沿海主要港口出海航道、公共錨地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疏港鐵路。重點推進廣州南沙港鐵路、湛江東海島鐵路、汕頭廣澳港鐵路、茂名博賀港鐵路等項目,全面建成廣州、深圳、 14 珠海、汕頭、湛江等沿海五大樞紐港的鐵路集疏運網絡;結合港口建設及貨物運輸需求,適時推進潮州港疏港鐵路、揭陽港疏港鐵路項目建設。 疏港公路。加快高等級公路與重要港區銜接,逐步推進疏港交通與城市交通相分離,構建與港口運輸水平相匹配的疏港公路網絡。重點建設汕湛高速公路博賀港支線、大埔至潮州、揭陽至惠來等一批具有疏港功能的高速公路,基本實現沿海主要港口和重要港口均與高速公路連接。 油氣管道。完善連接原油接卸港、煉廠和原油儲備基地的原油管道網;加快形成連接煉廠、主要消費市場和成品油儲備基地的成品油運輸管網;推進粵東西北天然氣管道建設,構建以珠三角為中心,通達全省 21 個地級以上市和主要消費地區的天然氣輸送主幹網絡。 專欄 6 專業化貨物運輸網重大項目航道工程:廣州港、珠海港、湛江港、汕頭港進港航道擴建工程,西江、北江航道擴能升級工程,西伶通道、龍穴南水道、泥灣門至雞啼門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等,建設(整治)里程約 1350 公里。 疏港鐵路:廣州南沙港鐵路、湛江東海島鐵路、茂名博賀港鐵路、粵東疏港鐵路、平南鐵路改造等,建設里程約 490 公里。 疏港公路:汕湛高速公路博賀港支線、珠海市洪灣至高欄港高速公路、湛江東海島至雷州高速公路、揭陽至惠來高速公路、大埔至潮州港高速公路(含大漳支線)、深圳媽灣跨海通道等,建設里程約 500 公里。 油氣管道: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長度,長約 460 公里;粵東西北天然氣管道工程,長約 1940 公里。 15 第三節 完善區域城際交通網結合全省城鎮化布局,重點推進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汕潮揭城市群城際交通建設,構建以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為骨幹的城際交通網。 構建珠三角 1 小時交通圈。重點推進「環+放射線」的珠三角城際鐵路網建設,基本形成以廣州為核心,縱貫南北、溝通東西兩岸的城際鐵路主骨架網絡;適時啟動珠三角城際鐵路網規劃修編。繼續加密高速公路網,加快深中通道、虎門二橋等珠江口東西兩岸跨江通道建設。加強城市軌道交通、市政道路等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對接,促進相鄰市交通融合。加快珠三角與周邊地區快速交通銜接,推動陽江、雲浮、清遠、韶關、河源、汕尾等市融入珠三角。 加快汕潮揭交通同城化。以揭陽潮汕機場、潮汕站、汕頭站等交通樞紐為中心,完善區域城際交通網絡布局。統籌推進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快潮汕環線、汕頭至揭西、揭陽至惠來等高速公路項目以及跨江跨海通道建設,啟動粵東城際鐵路網建設,推動汕潮揭中心城區實現30 分鐘互達。加強汕潮揭對外交通聯繫,完善珠三角、廈泉漳地區方向快速通道建設,推動梅州市與汕潮揭交通對接。 完善其他城鎮化地區城際交通。加快推進深圳至茂名鐵路、合湛鐵路等高速鐵路以及汕頭至湛江、玉林至湛江等高速公路建設,形成以湛江為樞紐、聯繫珠三角和北部灣地區的粵西城鎮群 16 快速城際交通網。積極推進粵北城鎮集中區城際交通建設,強化韶關主城區輻射帶動能力。 專欄 7 珠三角城際鐵路網重大項目廣佛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南站段、廣州南站至白雲機場段、佛山西站至廣州北站等,建設里程約 127 公里。 南北放射線:穗莞深、廣清、新塘經白雲機場至廣州北、廣佛江珠等,建設里程約382 公里。 東西放射線:廣佛肇、莞惠、佛莞等,建設里程約 219 公里。路網加密線:珠海市區至珠海機場、穗莞深琶洲支線、肇順南、中南虎、深惠等,建設里程約 226 公里。 第四節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網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結合城市實際發展需要,構建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網絡,穩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進一步加密廣州、深圳中心城區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完善線網與主要交通樞紐便捷銜接,發揮城市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幹作用,到2020 年城市軌道交通占公交系統出行量比重達 55%;研究推進市域(郊)鐵路建設,充分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市郊列車,引導拓展城市空間布局。積極推進佛山、東莞、中山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儘快建成城市軌道交通網主骨架,強化城市核心區交通輻射能力,優化城市交通出行結構。支持珠海、汕頭、江門、惠州、湛江等符合條件的城市有序發展適宜的城市軌道交通。 加強基本公共交通建設。完善城市公交場站建設,基本實現各地級以上市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 米全覆蓋;積極發展社區公 17 交、支線小公交,構築微循環公交系統,增強公交服務社區的能力,基本實現大型居民區公交接駁全覆蓋。加強機場、火車站、汽車客運站、客運碼頭等客流聚集點的公交換乘中心建設,在軌道交通站、公交首末站等周邊規劃建設配套停車設施,實現城市公共交通與對外交通便捷銜接。城市新建和改擴建道路要統籌公交專用道建設需求,同步規劃建設或預留公交專用道設置條件。完善步行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系統。專欄 8 城市軌道交通重大項目廣州市:三號線東延、四號線南延、五號線東延、六號線二期、七號線、八號線北延、九號線一期、十號線、十一號線、十二號線、十三號線、十四號線、知識城線、十八號線、二十一號線、二十二號線等,建設里程約 574 公里。到2020 年新增運營里程255公里,總里程達 513 公里。 深圳市:二號線三期、三號線三期、四號線三期、五號線二期、六號線、七號線、八號線一期、九號線、十號線、十一號線、十二號線、十三號線、十四號線、十五號線、十六號線、十七號線、二十號線等,建設里程約 530 公里。到2020 年新增運營里程240公里,總里程達 419 公里。 佛山市:二號線一期、三號線、廣州地鐵七號線延伸至順德段等,建設里程約120公里。到 2020 年新增運營里程 120 公里,總里程達 135 公里。東莞市:一號線、二號線、三號線等,建設里程約 164 公里。到2020 年新增運營里程 38 公里,總里程達 38 公里。 中山市:一號線一期、二號線一期等,建設里程約44 公里。第五節 完善基礎運輸網完善普速鐵路、普通公路、郵政設施等基礎運輸網建設,提升基本交通服務水平。 普速鐵路。重點推進廣州樞紐東北貨車外繞線、柳州至韶關鐵路、柳州至肇慶至廣州鐵路、鷹潭至梅州鐵路等項目建設,進 18 一步完善線網布局,拓展鐵路服務覆蓋範圍;加快黎湛鐵路、廣茂鐵路、廣梅汕鐵路龍川至龍湖南段等既有線路技術改造,基本完成主要鐵路幹線電氣化改造;基本完成無人看守鐵路道口立交化改造,確保鐵路運輸安全。 普通公路。加強國省道升級改造,逐步消除交通瓶頸路段和穿越城鎮的交通擁擠路段,完善連接交通樞紐、中心鎮、旅遊景區的公路建設,進一步提升國省道整體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以「四好農村路」 3為目標,切實提高農村公路路面等級標準、通達能力和安全防護水平,優先開展貧困村窄路基路面公路拓寬改造工程,全面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實現3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繼續推進渡改橋、渡口改造,解決過渡難和渡運安全問題。 郵政設施。加快郵政普遍服務網點、機要通信網點和投遞站點改造升級,完善郵政普遍服務網;加快快遞物流中心、快件處理設施和營運網點建設,推廣智能快件箱等自助服務設施在社區、商區、校區的應用,提升末端服務能力,構建便民惠民的快遞網絡;完善農村郵政快遞基礎網絡,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專欄 9 基礎運輸網重大項目普速鐵路:廣州樞紐東北貨車外繞線、丹灶至佛山鐵路、柳州至肇慶至廣州鐵路、鷹潭至梅州鐵路、黎湛鐵路電氣化改造、廣梅汕鐵路龍川至龍湖南電氣化改造、廣茂鐵路電氣化改造等,建設里程約 1700 公里。 普通公路:國省道改造,縣鄉公路建設等,國省道建設里程約7200 公里。郵政設施:郵政普遍服務網工程、快遞網絡工程、快遞下鄉工程等。3 四好農村路:2015 年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意見》,要求到2020 年實現「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第四章 建設一體高效的綜合交通樞紐
[編輯]結合國家和省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完善主要城市樞紐功能,提升機場、港口、鐵路、公路等綜合交通樞紐場站服務水平。第一節 完善城市交通樞紐功能積極推進廣州、深圳、湛江、汕頭等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推動形成層次清晰、功能完善的樞紐城市布局。建設廣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按照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定位要求,積極推進國家和地方共建樞紐示範城市工程。加快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強化廣州白雲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優化完善國家鐵路綜合樞紐布局,打造連通東南亞、輻射亞太地區、通達世界的全球交通運輸網重要樞紐,全面提升廣州作為國家「南大門」的綜合運輸服務能力。強化深圳等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鞏固深圳世界級集裝箱樞紐港優勢,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和國家綜合鐵路樞紐,完善立足珠三角、聯繫香港、面向全球的樞紐服務能力。積極推進湛江市、汕頭市港口和鐵路樞紐建設,實施湛江機場遷建,打造環北部灣、海西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提升其他樞紐城市綜合服務能力。積極推進珠海、韶關、肇慶、梅州等門戶型樞紐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內部綜合交通樞紐場站布局和集疏運能力,增強溝通省內外、輻射周邊省(區)的樞紐服務功能。 20 第二節 加快現代化國際化樞紐場站建設統籌綜合交通樞紐場站布局,加強不同運輸方式銜接,提高整體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 1.航空樞紐。強化主要機場樞紐功能,加快機場客貨集疏運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全省機場服務保障能力。強化主要機場樞紐功能。強化廣州機場作為全國三大國際性航空樞紐之一的地位,構建覆蓋全球的國際航空客貨運輸網絡,提升國際中轉功能。加快深圳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強化區域航空樞紐功能,積極發展面向東南亞及歐美地區的國際航空客貨運輸網絡。加快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深化珠三角機場運營合作,不斷提高珠三角機場整體運行效率和服務品質。加快揭陽、湛江、梅州、韶關等機場建設,提升機場在本區域的樞紐服務能力。 提升機場集疏運能力。積極推進將高速鐵路、城際(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引入機場,加快珠三角城際鐵路廣佛環線、新塘經白雲機場至廣州北城際鐵路、白雲機場第二高速公路、珠海市區至珠海機場城際鐵路、吳川至湛江機場高速公路等機場對外快速通道建設,做好穗莞深城際鐵路和深茂鐵路與深圳機場、梅汕鐵路與潮汕機場銜接。結合廣州白雲、深圳寶安、珠海金灣、揭陽潮汕等機場改擴建工程,優化完善內部設施布局,加強機場交通中心換乘功能,有效提升內部交通運行效率。依託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發展城市候機樓,前移機場陸側功能,方便旅客出行, 21 降低航站區運行壓力。 推進航空物流中心建設。加強機場貨運能力建設,依託貨運、快遞航空公司拓展國際國內貨運航線網絡,強化廣州白雲、深圳寶安機場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功能,提升其他機場貨運服務水平。完善航空物流園區功能,推進航空貨物轉運設施和快件轉運中心建設,加快形成以廣州白雲、深圳寶安機場為核心的華南地區航空貨運和快件集散網絡。發揮機場區位優勢,積極推進廣州、深圳、珠海、揭陽等機場臨空產業園區建設。專欄 10 全省民用運輸機場功能布局1.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 廣州白雲機場:國際航空樞紐機場。構建覆蓋全球的國際航空客貨運輸網絡,重點打造通達歐美、澳洲、非洲及南美等地區的國際運輸通道,提升國際中轉功能。到2020年,機場旅客吞吐能力達 8000 萬人次/年。 深圳寶安機場: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強化區域航空樞紐機場功能。增加國際航班航線航點數量,積極發展面向東南亞及歐美地區的國際航空客貨運輸網絡。到2020年,機場旅客吞吐能力達 4500 萬人次/年。 珠三角新幹線機場:與廣州白雲機場共同形成國際航空樞紐。主要服務珠三角中西部及周邊地區,積極發展國內國際航空客貨運輸。 珠海金灣機場:打造複合型國際幹線機場。主要服務珠江西岸及周邊地區,主要發展客運和國內、東南亞貨運航線網絡。 惠州機場:建設幹線機場。主要服務惠州、汕尾、河源以及深圳東部地區,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 2.粵東西北骨幹機場 揭陽潮汕機場:國際幹線機場。主要服務粵東及閩西南地區,主要發展通達國內主要城市、旅遊城市以及東南亞地區的航線網絡,積極開展對台航空運輸。湛江機場:國際幹線機場。主要服務湛江茂名及相鄰廣西等地區,主要發展通達國內主要城市、重點旅遊城市及東南亞地區的航線網絡。 梅州機場:支線機場。主要服務梅州市及粵閩贛交界地區,主要發展區域航線網絡。韶關機場:支線機場。主要服務韶關及周邊地區,主要發展區域航線網絡。 22 3.其他支線機場 陽江機場:主要服務陽江及周邊地區,主要發展區域航線網絡,兼顧通用航空功能。羅定機場:主要服務雲浮及周邊地區,主要發展區域航線網絡,兼顧通用航空功能。2.港口樞紐。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提升港口綜合運輸服務能力,基本建成現代化港口體系。 強化區域港口群功能。加快區域港口功能的優化提升,形成以珠三角港口群為主體、粵東和粵西港口群為兩翼,分工合理的集群化港口發展格局,打造「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門戶。加快推進珠三角港口群一體化發展,將廣州港、深圳港打造成為國際門戶樞紐港,帶動東莞港、珠海港等周邊港口發展,構建對接港澳、聯通西江、服務泛珠三角地區的世界級港口群;加快汕頭港區域性樞紐港建設,聯合揭陽港、潮州港實現錯位發展,將粵東港口群建設成為粵東地區對外開放和對台經貿合作的重要平台;強化湛江港區域性樞紐港功能,帶動陽江港、茂名港協同發展,將粵西港口群打造成為大西南地區出海主通道和「中國-東盟自貿區」重要門戶。 加強港口運輸能力建設。重點推進沿海主要港口深水航道、深水碼頭和專業化泊位建設,加快沿海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公用物流碼頭擴能升級;積極挖掘內河港口潛力,有序推進西江、北江沿線港口開發建設。優化港口煤炭、油氣化工品、礦石、集裝箱、糧食、滾裝運輸系統建設,完善港口與疏港鐵路、疏港公路和管道轉運設施,提升綜合運輸效率。推動南沙、蛇口郵輪母港碼頭建設。 23 推進航運服務集聚區建設。依託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發展港航物流、信息、貿易、金融、諮詢和跨境電子商務等現代航運服務業,強化珠三角航運服務集聚區功能,提升國際化航運服務保障水平。結合沿海臨港產業布局,加強粵東、粵西港口與臨港物流園區的聯動發展,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專欄 11 港口樞紐重大項目港口碼頭:廣州港南沙港區集裝箱四期工程、深圳鹽田港區集裝箱碼頭工程、珠海高欄港區萬江物流碼頭工程、汕頭廣澳港區工程、湛江港霞山港區通用碼頭工程等,到2020 年全省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 20 億噸。 公共基礎設施: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廣州港南沙港區至新沙港區公用航道擴建、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汕頭港廣澳港區航道二期工程、廣州港桂山錨地擴建工程、揭陽大南海東岸公共碼頭防波堤工程等。 3.鐵路樞紐。以廣州、深圳等國家鐵路綜合樞紐為核心,合理布局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鐵路客貨運樞紐。完善鐵路客運樞紐功能。加快廣州站全面升級改造,承擔廣州中心城區主要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客運服務,新建棠溪站、南沙站,實施廣州北站、新塘站等改擴建,建成佛山西站,推動形成廣州鐵路客運樞紐「五主三輔」4的格局,打造集國鐵幹線、城際鐵路、城市軌道等多種交通方式於一體的世界級鐵路樞紐。新建深圳西麗站、光明城站,實施深圳東站等既有鐵路客站改擴建,加快形成深圳鐵路客運樞紐「三主三輔」5布局。在佛山、江門、中山、肇慶、湛江、汕頭、梅州、潮州等市規劃建設一批多方式4 五主三輔:廣州站、廣州南站、廣州東站、佛山西站、棠溪站等為主要客站,廣州北站、新塘站、南沙站等為輔助客站。 5 三主三輔:深圳站、深圳北站、西麗站等為主要客站,深圳東站、福田站、坪山站等為輔助客站。 24 銜接、立體化設計、多資源整合的新型鐵路綜合客運樞紐,提升旅客運輸綜合服務水平。 提升鐵路貨運樞紐物流服務能力。結合廣州、深圳等全國性鐵路物流節點和佛山、東莞等區域性鐵路物流節點布局,積極推進廣州大田、深圳平湖南、東莞石龍等鐵路物流基地建設。更加注重集裝箱等專業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鐵聯運、鐵水聯運中轉設施,加快末端配送服務設施配套,提升物流基地集散能力和服務效率。以發展樞紐型園區經濟為導向,推進傳統鐵路貨運場站向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現代物流園區轉型發展。4.公路樞紐。積極推進公路客運站建設,實現每個縣至少有一個二級或以上客運站,每個鄉鎮建有標準適宜的客運站點;公路客運站要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設施配套,具備條件的要研究引入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優化公路貨運站布局,引導貨運站向城市外圍地區發展,完善與貨運站能力匹配的集疏運公路系統建設,提升貨物綜合運輸效率。 專欄 12 鐵路客貨運樞紐布局1.客運樞紐 特大型樞紐:廣州站(改造)、廣州南站、廣州東站、佛山西站(新建)、棠溪站(新建)、深圳站、深圳北站、深圳西麗站(新建)。大型樞紐:廣州北站、深圳東站、深圳福田站、深圳坪山站、珠海站、惠城南站(新建)、惠州北站(新建)、東莞東站、中山北站、江門站、肇慶東站、汕頭站、潮汕站、湛江西站(新建)、梅州西站(新建)。 中型樞紐:新塘站、南沙站(新建)、深圳光明城站(新建)、前海灣站(新建)、橫琴站(新建)、佛山新城站、東莞站、虎門站、中山站、肇慶站、汕尾站、湛江站、 25 茂名東站、陽江站(新建)、韶關站、韶關東站、河源站、清遠站、揭陽北站(新建)、雲浮東站。 2.貨運樞紐 一級鐵路物流基地:廣州大田(新建)、深圳平湖南。二級鐵路物流基地:東莞石龍、佛山丹灶、珠海西(新建)、廣州增城(新建)、梅州松棚(新建)、清遠(新建)。 三級鐵路物流基地:廣州南沙(新建)、韶關黃崗(新建)、茂名電白(新建)、佛山官窯、江門南、江門鶴山、中山黃圃(新建)、河源龍川、肇慶。
第五章 打造優質便捷的綜合運輸服務
[編輯]以運輸需求為導向,注重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升綜合運輸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在交通運輸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第一節 推進運輸組織一體化鼓勵發展公鐵、空鐵、地空等長途旅客聯程聯運,積極探索行李聯程託運服務;科學安排火車站、機場等樞紐場站的公共交通運力,優化運營時間和發車班次,暢通旅客出行「最先和最後一公里」 ;研究建立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客轉乘機制。依託港口、鐵路、公路貨運樞紐,完善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和專用設備,加強技術標準、信息資源、服務規範等方面對接,推動貨物多式聯運加快發展;推進甩掛運輸車輛及設施設備標準化工作,引導開展社會化甩掛運輸;積極發展鐵路貨運「門到門」服務。加快培育承擔綜合運輸業務的市場主體,支持運輸企業通過多種形式聯盟發展,推動實現客貨運輸「一票到底」。 26 第二節 提升運輸裝備現代化水平推進軌道交通智能化運行控制技術,推動超高速無線局域網(EUHT)在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應用,推進省內普速鐵路無線通信系統改造,提高無線通信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推進基於性能導航(PBN)、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平視顯示(HUD)等技術運用,提高航班正常率和運行安全性;有序擴大全貨機規模。鼓勵發展中、高級長途客車,積極發展適合農村實際的客車和客貨兼用型運營車輛;鼓勵發展廂式運輸、冷鏈運輸、城市配送專用運輸車輛。積極發展集裝箱運力,大力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專業化。第三節 支持推進商業模式創新鼓勵運輸企業積極創新服務理念和手段,適應客運多樣化和貨運社會化需要。開展定製班車包車、專線專車等客運服務試點,創新客運站納客、配客模式,提供個性化、小批量、多批次、「門到門」服務;鼓勵發展多樣化約車服務,支持客運企業發展O2O(線上虛擬+線下實體)運輸等新型服務模式,規範發展網約出租車和私人小客車合乘;支持發展城市智能車位分享平台;鼓勵航空公司發展低成本航空運輸,拓展差異化服務。推進貨運運營模式創新,推動港航企業、鐵路運輸企業與省內鋼鐵、石化、電力企業實施戰略合作,實現互惠共贏、共同發展;支持航運、航空公司加強與跨國電商企業合作,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積極推進城市共同配送平台建設,鼓勵運輸企業適應電子商務和連鎖經 27 營發展需要,發展面向商業流通企業和消費者的社會化共同配送。第四節 提高農村運輸服務水平加快完善農村客運服務,在鞏固「3 個100%」的基礎上,有序提升農村客運站(亭)等級,採取靈活多樣的客運組織形式及安全適用的車型、船型,基本實現100%建制村通客車,500人以上島嶼通客輪;有條件的地區可對城市周邊農村客運班線實施公交化改造,試點發展鎮村公交。加強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建立縣城物流園、鄉鎮物流站、村級物流點三級物流網絡,統籌利用農村客運資源,增加農村客運站物流和郵政服務功能;鼓勵物流龍頭企業、快遞及電商企業、中小企業物流聯盟延伸農村經營服務網絡,提升末端物流配送服務水平。
第六章 加強開放融合的區域交通合作
[編輯]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外聯東盟、南亞,融合港澳和周邊省區的綜合運輸大通道,為廣東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第一節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交通走廊建設充分發揮廣東區位優勢,深化港口、機場、鐵路運輸等國際合作,打造「一帶一路」上陸海交匯的戰略交通樞紐。通過港口投資合作、航線合作、物流園區建設合作等形式,加強沿海主要港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要港口合作,拓展國際航線網絡,積極發展國際集裝箱中轉業務。加強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國際航線通達能力,提升揭陽潮汕機場、珠海金灣機場的國際 28 航運功能,積極拓展各機場通達沿線國家的國際通航點,鼓勵開設一批面向沿線國家的國際直飛航線。加快構建以廣州、深圳、湛江為樞紐,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出省通道為骨幹,經大西南各省(區)連接東盟的陸路國際大通道。建設廣東(石龍)鐵路國際物流基地,增開通往俄羅斯、中亞、歐洲、東盟的國際貨運班列,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進出口雙向鐵路貨運通道。專欄 13 「一帶一路」戰略交通樞紐重大工程國際航運服務體系工程:加強廣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湛江港、汕頭港等主要港口與後方綜合運輸大通道的聯繫,建設海上通道重要支點;對接港澳和沿線國家港口服務業,積極拓展港口物流、金融、商貿等服務功能;加強港口國際合作,建立沿線港口與物流合作機制,力爭到 2020 年建成 18 對左右的友好港口關係。國際航空網絡拓展工程:加強廣東機場與沿線國家主要航空港協作關係,推動省內民航企業開展國際航空交流合作,完善與沿線國家主要城市航空運輸網絡。力爭到2020年,省內機場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通航點達 42 個左右。陸路國際大通道工程:構建經廣西、雲南、貴州至東盟和南亞國家的鐵路通道,以及經廣西銜接東盟國家的高速公路通道。加快廣州大田、東莞石龍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設,依託海鐵聯運,構建珠三角地區陸上國際貨運「雙子星」樞紐。第二節 推動泛珠三角交通運輸互聯互通加快完善省際綜合運輸通道,推進贛州至深圳客運專線、龍川至龍巖客運專線、鷹潭至梅州鐵路等鐵路通道建設,打通省際高速公路和幹線公路「斷頭路」、「瓶頸路」,繼續提升西江黃金水道通航水平。加強區域運輸合作,建立區域內長途汽車聯網售票系統,研究省(區)間相鄰縣(市)開行省際公交線路;加密與其他省(區)城市航班航線,促進區域內客貨快速運送;積極推進內陸「無水港」建設,大力發展公鐵水聯合運輸,推進區 29 域甩掛運輸網絡化發展。加強運輸管理合作,推動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區域合併,減少道路主線收費站,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推動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運輸車輛動態監控系統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執法信息通報、安全應急、防汛搶險道路運輸聯動機制。第三節 深化粵港澳交通運輸合作落實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協議,按照互利共贏原則,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合作,共同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高效順暢的綜合運輸網絡。完善粵港澳陸路交通通道,加快建設港珠澳大橋、粵澳新通道等項目,深化深港西部快速軌道研究,做好廣深港客運專線內地與香港段、珠三角城際鐵路與澳門輕軌銜接。統籌港口合作發展,加強與港澳在航運、物流組織服務上的對接,形成功能互補的航運服務體系。加強珠三角民航機場與香港、澳門機場合作,共同推進珠三角地區空域的聯合管制運行,改善空域使用條件。高效利用多種運輸方式,促進粵港澳郵政深入合作。
第七章 發展智能綠色的交通運輸系統
把握交通運輸發展趨勢,以智能交通、綠色交通建設為抓手,加快推動交通運輸行業轉型升級。第一節 打造智能交通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超高速無線局域網(EUHT)、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運輸服務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廣 EUHT 技術應用。率先推動EUHT 在軌道交通、公路、 30 機場、港口、城市交通等領域應用,為實現運輸數據實時分析、實時處理、實時反饋和動態調度提供高可靠、低時延、大容量的精準數據採集傳輸。推動 EUHT 在珠三角城際鐵路骨幹網全覆蓋以及在省內現有高速鐵路上應用,積極爭取中國鐵路總公司支持向全國鐵路推廣應用。選擇條件較好的高速公路作為試點,開展車車通信、車地通信等高速無線通信、車路協同、安全應急、信息服務等智能應用。積極爭取交通運輸部加快高速公路、內河航道、港口、智能車載終端等領域的EUHT 智能交通行業標準制訂,並率先在我省實施。 構建智能交通感知網絡。推廣各類智能終端在公路、鐵路、航道、港口、機場、城市公交線網等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的布局和應用,加強對交通基礎設施風險狀況、運行狀態的數據採集,全面提升交通領域要素資源在線化率。利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二維碼、智能卡等技術手段,實現對集裝箱、高附加值貨物等運行狀況跟蹤監測。加快推進車聯網、船聯網建設。推進運輸服務智能化。推動全省城市公交管理服務信息平台建設,推廣電子不停車收費、公共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電子客票和電子檢票,提升交通支付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設國家交通物流平台廣東區域交換節點(分平台)和廣東內河航運綜合信息服務平台,促進省級平台與貨運樞紐場站、物流園區互聯互通。開展珠三角區域軌道交通協同運輸與服務技術研究,探索建立區 31 域軌道交通協同運輸組織綜合信息平台。推進交通監管智能化。推進基於互聯網的交通行政許可辦理、綜合執法、市場監管、安全應急處置等交通監管新模式向基層延伸。推進公路、水路、民航、鐵路、郵政、城市公共交通等監管系統聯網,加快推進交通、公安、海事、環保、質監等部門數據交換和監管聯動。利用大數據挖掘分析人口遷徙規律、公眾出行需求、樞紐客流規模、車輛船舶行駛特徵等信息,實現交通運輸管理決策智能化。 第二節 打造綠色交通以提高能效、控制排放、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核心,切實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交通運輸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綠色交通省。 推進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強化結構性節能減排,優先發展鐵路、水運、城市公共交通等低能耗運輸方式,倡導綠色出行。優化交通運輸能源消費結構,積極推廣應用清潔能源、新能源車輛,有序推進液化天然氣(LNG)動力船舶應用,完善加氣站、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繼續推進既有鐵路電氣化改造,提高全省鐵路電氣化率。大力調整優化車輛、船舶運力結構,加快高能耗、高排放的老舊車輛、船舶以及港口裝卸設備更新淘汰。創新節能減排工作機制,推廣應用合同能源管理,研究探索碳排放交易機制。完善交通運輸環境監測網絡,加強交通運輸節能環保監管。推進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統籌利用通道、土地、岸線資源, 32 合理規劃通道上各種運輸方式空間布局,提高通道運輸集約效應;推行適應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要求的交通運輸工程技術,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率;採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加強港口岸線資源管理,實現岸線資源動態監控。加大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技術推廣力度,鼓勵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選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材料和施工工藝,實現材料再生循環利用;推廣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口、鐵路站段水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加強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交通基礎設施布局選址應儘可能繞避環境敏感區,對無法繞避的項目,應通過多方案比選確定環境綜合最優方案,確保項目建設對生態資源和生態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積極推進生態工程技術在交通基礎設施設計、建設、養護和運營等全過程的綜合運用,建設生態型交通基礎設施,推進海綿道路建設。嚴格控制交通運輸裝備污染物排放,推進設立珠三角水域船舶大氣污染排放控制區,推廣靠岸船舶使用岸電;強化港口、公路服務區、樞紐站場等水污染防治,開展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應用。
第八章 增強現代化綜合交通治理能力
[編輯]進一步釐清政府與市場邊界,着力完善適應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交通運輸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一節 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綜合交通發展體制機制,統籌全省綜合交通發展 33 戰略、規劃和建設協調;推動交通運輸、民航管理、鐵路監管等部門建立跨行業綜合運輸協調聯動機制。落實地方政府對普通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的主體責任,推行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建設養護一體化。銜接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動將公路行政管理職能歸口交通運輸部門。深化港航水運管理體制改革,充分依託現有資源,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加強珠三角、粵東、粵西區域港口管理,加強全省船閘通航統一管理,完善沿海港口公共航道建設投資管理體制,穩步推進航道養護市場化改革。完善地方鐵路運營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地方鐵路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制度。推動珠三角空域管理體制改革,逐步解決珠三角地區空域緊張問題。 第二節 健全交通運輸市場運行機制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清理交通運輸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建立部門權責清單制度,研究公布交通運輸市場負面清單,強化交通運輸事中事後監管。完善交通運輸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放開具備競爭條件的鐵路客運票價和道路班線客運票價,實現競爭性交通運輸服務收費由市場調節。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政府補貼、企業運營成本和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城市公交票價,建立多層次、差異化的公共交通價格體系;完善巡遊出租汽車運價形成機制,建立與公共交通合理的比價關係。完善交通運輸市場信用體系,逐步建立具有監督、申訴和覆核機制的綜合考核評價 34 體系,建立健全交通運輸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黑名單」制度,實施動態監管。 第三節 強化交通運輸安全保障能力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強化安全監管,不斷完善交通領域安全生產工作機制與應急體系建設,打造讓群眾放心的平安交通。落實行業安全生產監管「一崗雙責」,嚴格執行責任追究、「一票否決」制度;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並落實行業安全生產日常檢查和定期巡查制度,認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推進交通安全標準化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建設。完善交通運輸安全監管和應急管理信息平台,整合交通安全與應急信息,實現政府、行業、部門內部信息平台互聯互通和共享;建設全省貨運樞紐危險品貨物監管系統、城市公交安全運營和應急調度系統,以及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危險品運輸全程管理系統。推動建立省市聯動的應急救援機制,完善各運輸方式應急預案及應急指揮體系;構建功能完善的全省交通運輸應急救助網絡,合理布局應急運輸裝備集結地、應急物資儲備點、危險品應急救援中心和醫療救助站。
第九章保障措施
[編輯]進一步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增強政策支撐和要素保障,充分發揮規劃導向作用,確保「十三五」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第一節 加強規劃組織實施 35 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會同各地各部門,加強溝通配合,落實責任分工,共同推進本規劃實施。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探索引入第三方評估,及時了解交通運輸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調整規劃和相關政策,進一步增強規劃的指導性。 第二節 做好規劃銜接協調強化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在全省交通運輸發展中的綱領性和指導性作用,做好各運輸方式專項發展規劃以及各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與本規劃銜接,加強各項指標對接,落實工作任務。各地級以上市要將規劃建設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專項規劃,做好規劃控制。第三節 完善法規標準建設加快制定綜合交通樞紐場站、旅客聯程聯運、貨物多式聯運等標準、政策及規章,提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標準化、法治化水平。及時對「互聯網+」背景下的新興服務業態開展配套規章政策研究,形成完備的法規體系。及時廢除、修訂不適應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標準,及時組織開展全省綜合交通、智能交通、現代物流、城市客運等重點領域的行業技術標準制訂、修訂。第四節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穩定持續的交通基礎設施公共財政保障制度;用足用好國家投資補助政策。簡化審批程序,納入規劃新開工的高速 36 公路項目取消收費立項程序,直接開展投資模式和投資主體確定工作;政府還貸項目不再審批項目建議書,直接開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加大對粵東西北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的省級投入,對納入規劃的鐵路幹線項目,省方資本金出資原則按省、市7:3的比例分攤,其中原中央蘇區縣(市、區)應負擔比例的一半由省財政承擔。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充分利用好省鐵路發展基金,研究設立港航建設基金,鼓勵社會資本採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參與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探索採用「項目+土地」模式吸引社會資本直接投資交通項目。優先保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省立項的項目由省解決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因徵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需要安排留用地的,由省國土資源部門統籌安排用地指標;積極爭取國家支持落實用地規模、用地指標,推動具備條件的鐵路站點實施綜合開發。第五節 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十三五」時期全省共安排交通運輸重點建設項目投資約14600 億元,其中軌道交通約 6800 億元、公路約6200億元、港口航道約 600 億元、民用機場約 730 億元、油氣管網約270億元。進一步強化項目建設單位主體責任,將工程進度、工程安全、工程質量、重大節點目標和造價控制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配合推進項目各項前期工作,落實項目市級出資、建設用地規模,全面承擔土地房屋徵收任務。 37 省有關部門要落實審批工作責任,健全部門審批綠色通道制度,對需上報國家有關部門審批的事項,要積極對口跟蹤協調。
附表:
[編輯]廣東省「十三五」規劃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表
附圖:
[編輯]1.廣東省綜合運輸通道布局示意圖2.廣東省鐵路網「十三五」規劃示意圖3.珠三角城際鐵路網「十三五」規劃示意圖4.廣東省高速公路「十三五」規劃示意圖5.廣東省沿海港口和內河航道「十三五」規劃示意圖6.廣東省民用機場布局「十三五」規劃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