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比部/比部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编辑]

〔古文〕夶、𣬅
《廣韻》𤰞履切
《集韻》《韻會》補履切
《正韻》補委切,𠀤音匕。校也,𠀤也。
《周禮·天官》凡禮事,贊小宰,比官府之具。註:比,校次之,使知善惡足否也。
《儀禮·大射儀》遂比三耦。註:比,校也。
《齊語》比校民之有道者。又類也,方也。
《禮·學記》比物醜類。疏:謂以同類之事相比方,則學乃易成。
《韓詩外傳》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挾行也。比於善,自進之階。比於惡,自退之原。又《詩》有比體。
《毛詩序》詩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鄭司農云:比者,比方於物,諸言如者,皆比詞也。比之與興,同附託外物,比顯而興隱。又比例。
《禮·王制》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鄭註》已行故事曰比。比,例也。
《後漢·陳忠傳》父寵在廷尉,上除漢法溢於甫𠛬者。未施行,寵免,後忠略依寵意,奏上二十三條,爲决事比。註:比,例也。又綴輯書史曰比。
《前漢·儒林傳》公孫弘比輯其義。
《唐藝文志》𤣥宗命馬懷素爲修圖書使,與褚無量整比。又諡法之一。
《左傳·昭二十八年》擇善而從之曰比。
《詩·大雅》王此大邦,克順克比。註:比,必里反。正義引服䖍云:比方損益古今之宜而從之也。又比部,官名。取校勘亭平之義。卽今𠛬部。
《正韻》音皮,誤。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有比陽縣。應劭曰:比水所出,東入蔡。又《集韻》《正韻》𠀤普弭切,音諀。與庀同。治也,具也。
《周禮·春官》大胥比樂官。註:錄具樂官也。與庀通。又《廣韻》《韻會》毗至切《集韻》毗義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避。
《爾雅·釋詁》比,俌也。郭註:俌,猶輔。
《易·比卦·彖辭》比,輔也,下順從也。
《卜氏傳》地得水而柔,故曰比。又親也,近也。
《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註:比,猶親也。又和也。
《周禮·春官》𥰫人辨九𥰫之名,六曰巫比。註:巫讀爲筮,比謂筮與民和比也。又近鄰之稱。
《周禮·地官》五家爲比,使之相保。五比爲閭,使之相受。又案比。
《周禮·地官》小司徒掌九比之數,乃頒比法於六鄕之大夫,及三年,則大比。《又》鄕大夫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疏:三年一閏,天道有成,故每至三年則大案比。又及也。
《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註:比于,至于也。
《前漢·高帝紀》自度比至皆亡之。又頻也。
《禮·王制》比年一小聘。
《漢志》比年,猶頻年也。又比比,猶言頻頻。
《前漢·成帝紀》郡國比比地動。又𠀤也。
《書·牧誓》比爾干。正義:楯則𠀤以扞敵,故言比。
《史記·蘇秦傳》騎不得比行。又齊也。
《詩·小雅》比物四驪。註:比物,齊其力也。又偏也,黨也。
《書·洪範》人無有比德。正義:人無阿比之德,言天下衆民盡得中也。
《論語》君子周而不比。鄭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又從也。
《論語》義之與比。朱註:比,從也。
《晉語》事君者比而不黨。註:比謂比義。又合也。
《禮·射儀》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註:比,親合也。
《漢·劉歆·移太常博士書》比意同力,冀得廢遺。
《師古註》訓合。又密也。
《詩·周頌》其比如櫛。又比余,櫛髮具。
《史記·匈奴傳》漢文帝遺單于比余。
《漢書》作比疎。
《廣雅》比,櫛也。
《蒼頡篇》靡者爲比,麤者爲疏。今亦謂之梳。
《顏師古·急就篇註》櫛之大而麤,所以理鬢者,謂之疏,言其齒稀疏也。小而細,所以去蟣蝨者,謂之比,言其齒密比也。皆因其體以立名。又矢括曰比。
《周禮·考工記》矢人爲矢,夾其隂陽以設其比,夾其比以設其羽。
《鄭司農註》比,謂括也。又《揚子·方言》比。代也。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必至切,音畀。近也。倂也,密也。義同。又《正韻》兵媚切,音祕。先也。
《禮·祭義》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鄭註:比時,猶先時也。比,必利反,又甫至反。又《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𠀤音毗。和也。一曰次也,𠀤也。比鄰,猶𠀤鄰。
《杜甫詩》不敎鵝鴨惱比鄰。又比蒲,地名。
《春秋·昭十一年》大蒐于比蒲。又臯比,虎皮也。
《左傳·莊十年》蒙臯比[1]而先犯之,後人以爲講席。
《戴叔倫詩》臯比喜接連。
《朱子·張載銘》勇撤臯比。又師比,胡革帶鉤也。
《戰國策》胡服黃金師比。通作毗紕。又《唐韻》毗必切《集韻》《韻會》簿必切《正韻》簿密切,𠀤音邲。比次也。
《增韻》比比,猶總總也。
《張九齡荔枝賦》皮龍鱗而騈比。
《顧况·持斧章》榱之斯密,如鱗櫛比。皆讀如邲。又《莊子·齊物論》人籟則比竹是矣。李軌讀。
《說文》二人爲从,反从爲比。

考證[编辑]

  1. 謹照原文臯皮改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