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2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二百二十二 康熙朝實錄
卷之二百二十三
卷之二百二十四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春正月庚申朔上詣堂子行禮還宮拜神畢。率諸王、貝勒、貝子、公、內大臣、大學士、侍衛等、詣皇太后宮、行禮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賀停止筵宴。

  • 朝鮮國王李焞、遣陪臣鄭載侖等、表賀冬至、元旦、萬壽節。及進嵗貢禮物。宴賚如例。
  • 丙寅。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 丁卯。孟春。享太廟。遣領侍衛內大臣公坡爾盆行禮。
  • 遣官祭太嵗之神。
  • 己巳。九卿議覆、江南江西總督阿山等疏言皇上軫念國計民生悉心籌畫、特頒訓㫖于高家堰三壩下挑河兩岸築堤束水、入高郵邵伯湖其高郵州減水壩下亦挑河東水由串場河入白駒等河入海泗州一帶被災地方亦築堤束水、不使泛溢。竊查高家堰三壩、其中堤相近現有唐漕等河。應於三壩下各開引河一道兩旁築堤、引水至唐漕河、入寶應湖又查高郵運河、減水壩之水、自車邏等壩、由馬飲塘。入運鹽河、出頭閘。由興化之車路、白塗、海溝、過串場河、下丁溪草堰白駒閘入海除海溝河、見今深闊、直達白駒閘、不必開浚外應將車路河、白塗河、淤淺之處、開浚深通、俾之入海。但高郵減水壩三座口門、計寬一百八十丈丁溪草堰白駒等閘口門僅寬十一丈九尺、恐一時異漲宣洩不及應自馬飲塘頭閘口、分水使北入廣洋湖、至射洋湖下海。再於泗州之西、溜淮套開河、使淮水分流、兩旁築堤、至黃家堰、與張福口水合使出清口此工開成、則淮河之水勢既分、不但泗州、盱眙、積水稍減、而洪澤湖之水、不致泛溢、亦可有利於高家堰、而漕糧商民船隻、可免洪澤湖風波之險矣。又查運河水漲之時、清江浦、及淮安堤工、猶有可虞。應于文華寺地方開引河。至運河水長之際、使之分流、自楊家廟由白馬湖楊家溝、入清蕩湖。至淮安城南所有澗河原系引運之河今當挑深。其澗河下所有清溝河、於康熙三十五年被黃水淤墊、澗河之水流去者少。淮安城內外積水、尚出不盡。應挑通此處、使由蝦溝口入海。以上諸工、約計需銀一百八十八萬餘兩。事關重大伏祈皇上親臨指示等語。欽惟河工重大需餉浩繁。上下兩河之工相距數百里。所稱創興溜淮套一工其中情形尤難詳晰不但臣等愚昧不知、即該督等亦見識淺鮮、不能酌議恰當。若非皇上親閱指示、實難成功。臣等公同叩請。應如該督等所題、祈皇上親臨河上、指授方略上曰、朕屢經躬閱河道。凡河工利病地方遠近、應分應合應挑應築之處、知之甚明。邇者數次南巡、瀕河官民、不無勞擾、因此朕不必親往閱視阿山、桑額、張鵬翮等、所看已屬周晰。但此項工程、不應交與總河修築。應多派大臣官員、分工速修。著再加詳議具奏。
  • 辛未。祈穀於上帝。上親詣行禮。
  • 上奉皇太后、幸暢春園
  • 癸酉。以上元節賜外藩科爾沁、翁牛特、柰曼、阿霸垓、蒿齊忒、紮魯特、喀爾喀、敖漢、巴林、鄂爾多斯、喀喇沁、吳喇忒、厄魯特、王、貝勒、貝子、公、台吉、及內大臣大學士侍衛等宴
  • 九卿會議、高家堰三壩下挑河築堤、應如該督所題興工其督工開列文武大臣、俟皇上簡選派出遣往。至分工各官聽督工大臣簡選引見帶往。欽惟加築高家堰之堤盡閉減水六壩、使淮水俱從清口流出。建挑水壩、逼黃流直向北堤。陶莊開引河、導黃河北流、使清水出清口。又塞仲莊閘、改建楊家閘。束仲莊閘、急流之水、不使黃水倒灌清口。皆聖主神謨睿算、親臨指授、故黃淮厎績黎民得享安樂之福。且皇上南巡、一切所用、俱自內府備辦、不動民間一絲一粒。
  • 御舟所至、縴夫俱系見雇又加厚賞。亦不勞一民。凡臨幸之處蠲徵宥罪、加惠官民、頒賜老少。東南黎庶、日望皇上親臨。臣等公同叩請應如該督等所題、仍仰祈聖躬親臨河上、指授方略。上曰、九卿之議謬矣。此河應開之處、朕前已詳閱輿圖、所見甚明。既無所疑、往閱何為。但該督等、料估錢糧數目太浮。宜令核減。爾等會議、但言當照該督等所勘興工。並未開明如何動工、及需用人夫之處。所議俱草率。著再議具奏。九卿等覆奏、上諭極是。此工緊要、非臣等所能灼知。雖再議亦無端緒。務求皇上親行、始於事有濟。上不允。九卿等又奏、皇上屢次親臨河上、不避風雨、閱視堤岸、原為萬世生民計也今所議河工、關係甚钜務求皇上親臨、指授方略上曰、朕不往巡、亦因灼知地利之故。朕為河務、再四思維。其他處河道、開浚尚易。惟開溜淮套、需餉浩繁。若果有益於民、見在帑金充裕、用一二百萬兩、非朕所惜。爾等其即議結具奏。
  • 甲戌。上元節、賜外藩王、貝勒、貝子、公、台吉、及內大臣、大學士、侍衛等宴
  • 乙亥。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己卯。諭大學士等、朕昔親臨河上、欲往閱下河。因張鵬翮奏言斷不可往、是以中止。今即去、仍然不能親蒞其地。則亦何事復往。但河工錢糧、斷不可交地方官。當照山東賑饑。之例將八旗官、及部院官內、有行止端正者、令該旗大臣、及部院堂官、多行保舉派出。再將江寧、鎮江、杭州、駐防旗員、亦著該將軍、副都統、保舉派出。或副都統、或協領、帶赴工上。其京城派出官員、領戶部錢糧帶往。各省派出官員、各就近地領錢糧帶往。可派大臣督理工程。所派官員、每人各給三千兩。務令照三千兩工價、分地開工。如此始得河務速成、有利民生。著九卿再議具奏。至高家堰堤工、若不預行修治、必有可虞。已有㫖諭張鵬翮、而彼堅稱斷斷無慮若今年不修治高家堰倘有沖決、即開河何用此兩事中、高家堰尤為緊要。爾等可將諭㫖、付挑河大臣、轉交張鵬翮、一併議奏
  • 辛巳。賜朝正外藩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銀幣鞍馬有差
  • 壬午。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九卿等覆、奏挑河事宜。上曰、爾等所議、尚有未詳。至將情願往河工效力者、令照山東養民例、尤為不可。山東養民者、名為捐助。及其後皆無實際所欠銀兩皆朕豁免況所去人員、亦甚放縱。今挑河之事、俱有丈尺。稍或不實即誤公務。而前去人員、若仍行放縱、尤貽害於地方。爾等於嚴行禁止之處、並未議及著再議具奏。
  • 免江南上元、江浦、二縣康熙四十四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乙酉。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九卿議奏、高家堰三壩下、及文華寺地方、挑河、建閘、築堤。又澗河清溝蝦溝挑河等工、約估銀五十八萬九百兩零。保舉八旗部院官、共一百四十四員、俱令引見。江寧、鎮江、杭州、駐防官、共四十九員。各撥副都統一員、協領二員、帶往協同監工。其督工部院堂官伏候簡用速往興工。京城官員、領戶部庫銀。江甯等處官員、各于本省藩庫領銀。每員派定三千兩。計工均估。務照式樣節省修築。若招搖生事怠緩遲誤督工大臣、及該督撫參奏嚴加議處有徇情隱庇事發、將原保大臣督工大臣總督巡撫一併嚴加議處。其雇倩人夫、採買物料、派地方官一同料理。工完之日、交總河防守。至溜淮套開河、需銀一百三十九萬餘兩。約略估計、甚屬浮多。應交該督等核減具題另行請㫖。得㫖、依議。著孫渣齊、徐潮、鐵圖、赫申、達爾華、蔡毓茂、前往督工
  • 升浙江溫州總兵官李華為福州副都統。
  • 己丑。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吏部遵諭議覆順天鄉試正考官戶部右侍郎汪霦、副考官贊善姚士藟取士不公應均照溺職例革職永不敘用從之
  • 升陝西興漢總兵官何天培、為正藍旗漢軍副都統

二月。庚寅朔。升少詹事楊瑄、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以故奉恩將軍姚努之子根壽、為奉恩將軍。
  • 旌表廣東海陽縣烈婦楊允昌妻潘氏、拒奸被戮、給銀建坊如例。
  • 辛卯。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壬辰。刑部議覆、差往湖廣郎中吳進泰等察審提標兵丁搶掠當鋪一案。為首之王貴等應斬立決為從之王漢傑等俱應斬監候原任布政使今升太僕寺卿施世綸原任按察使董廷恩、現任布政使董昭祚按察使郎廷棟等俱應革職。提督俞益謨應降二級調用。上曰此風不可長也。湖廣兵丁、原皆良善。後因武臣不能約束流弊至此。豈可不嚴加懲治。且地方官不將此案。審明延捱。推諉、朦朧具奏。殊為不合。著將兵丁首犯王貴等、依擬立斬從犯王漢傑等、俱依擬應斬監候秋後處決。施世綸、董廷恩、董昭祚、郎廷棟等、俱著革職提督俞益謨、居官好。且在事發之後到任著降二級從寬留任
  • 理藩院題喀爾喀固山貝子西卜退故。查封西卜退冊書內、並無世襲字樣。伊子車步登、應襲何爵伏候諭㫖。得㫖、車步登、著封為鎮國公。
  • 癸巳。上巡幸畿甸。命皇太子允礽、皇長子多羅直郡王允禔、皇四子多羅貝勒胤禎皇九子允禟、皇十三子允祥、隨駕。自暢春園啟行是日、駐蹕良鄉縣城外
  • 以多羅安郡王馬爾渾、為纂修玉牒總裁官。大學士席哈納、陳廷敬、禮部左侍郎邵穆布、內閣學士赫壽、為副總裁官
  • 甲午。上駐蹕良鄉縣胡良河地方
  • 乙未。上駐蹕雄縣孟良營
  • 以吏部左侍郎李錄予、為會試正考官工部右侍郎彭會淇、為副考官
  • 丙申。春分朝日于東郊遣刑部尚書安布祿行禮。
  • 上自孟良營登舟。至雄縣西關停泊。
  • 雲南提督偏圖因陛見來京。是日、於途次迎駕
  • 丁酉。遣大學士席哈納、祭先師孔子。
  • 御舟泊雄縣南關。
  • 戊戌。祭大社、大稷。遣兵部尚書馬爾漢行禮
  • 御舟泊任邱縣趙北口
  • 浙江巡撫張泰交、以病乞休。允之
  • 升左副都御史汪晉徵、為戶部右侍郎
  • 予故贈太子少保福建海壇總兵官洪范、祭葬如例
  • 調鑲黃旗蒙古副都統阿喇納、為滿洲副都統。升驍騎參領伯索訥穆喇錫、為正藍旗蒙古副都統
  • 工部議覆、河道總督張鵬翮疏言、蕭縣黃河南岸順河集一工、大溜逼堤、甚屬危險。請將堤內舊月堤加長、以護險工。又將縷堤加高、以資捍禦。再於上壩頭建磯嘴壩一座、以分水勢。使大溜開行。應如所請。從之。
  • 己亥。御舟泊新安縣郭李口。
  • 庚子。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 辛丑。先是、擒厄魯特噶爾丹之子塞卜騰巴爾珠爾至京。上赦其罪。授一等侍衛。至是、命阿達哈哈番覺羅長泰之女、照鎮國公女例、授為鄉君、妻之。授塞卜騰巴爾珠爾、為鎮國公壻
  • 壬寅。御舟泊新安縣段村
  • 癸卯。御舟泊新安縣泉頭地方。
  • 甲辰。陝西岷州衛圓覺等六寺番僧進貢。賞賚如例
  • 免江西新建等四縣、康熙四十四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乙巳御舟泊趙北口
  • 丙午遣官祭先農之神御舟泊張新口
  • 丁未遣官祭歷代帝王、御舟泊霸州崔家莊
  • 上率近禦侍衛等乘舟往閱靜海縣東子牙河堤
  • 戊申。上閱子牙河還。泊舟東安縣楚河港村
  • 己酉。御舟泊武清縣白廟河岸。是日、天津總兵官藍理、率標下多官兵迎駕。
  • 賜扈從看守孝陵內大臣鄂絡、銀五百兩
  • 庚戌。御舟泊武清縣上發村
  • 辛亥。清明節。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 諭大學士等曰、侍郎阿璽泰、派修馬家口堤工。竟不在工所又不候駕於減水壩。殊不稱職、著革去侍郎仍在河上效力
  • 上自上發村登岸駐蹕武清縣東北村
  • 壬子。上回駐南苑
  • 升翰林院侍讀學士宋大業、為詹事府詹事
  • 升荊州副都統諸滿為江甯將軍
  • 升護軍參領納奇禮、為鑲黃旗蒙古副都統
  • 升湖廣鄖陽副將崔相國、為浙江溫州總兵官。陝西靖遠營副將曹曰瑋、為陝西興漢總兵官。貴州定廣副將林皋為福建南澳總兵官
  • 工部議覆、河道總督張鵬翮疏言、淮安所屬山陽安東、南岸李家莊一工、近因大溜直逼堤根甚屬危險。請於堤內建築月堤以為重門之障。應如所題。從之
  • 青海固山貝子彭蘇克故遣官致祭
  • 甲寅。上回暢春園詣皇太后宮、問安。
  • 升宗人府府丞江蘩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升廣西布政使王然為浙江巡撫
  • 以吏部左侍郎李錄予、充經筵講官
  • 乙卯。孝昭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 丙辰。京師地微震。
  • 丁巳。諭大學士等、今歲山東、河南、山西等省、雨水調勻。已經奏報。惟近京一帶、去嵗三冬少雪、今春復無雨澤。頃二十七日、地又微震、一切政事、或有當更改處、爾等與九卿會同酌議具奏。爾諸臣行事若有缺失、亦當各自反已、力加省改
  • 刑部議覆、江南江西總督阿山、疏參江甯府知府陳鵬年不將聖訓供設吉地大不敬應將陳鵬年立斬。得㫖、陳鵬年、著革職、從寬免死。來京在修書處效力。
  • 福建巡撫李斯義疏參、原任海壇總兵官傅春秀婪贓勒索、逼死守備張承纘。先經總督金世榮、題參解任審擬。今傅春秀倚恃原系總兵官職銜狡口展辯。請將傅春秀革去職銜審擬。得㫖、著御史索鑄、前往審理。
  • 翁牛特鎮國公齊旺多爾濟故。遣官致祭。
  • 戊午。上自暢春園回宮。

三月己未朔。升左副都御史董國禮為盛京戶部侍郎。

  • 升左通政馬士芳為光祿寺卿。
  • 升刑科給事中滿普為陝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 福建巡撫李斯義疏報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旱災上諭大學士等曰、臺灣地方窪下一遇亢旱、即至歉收著將臺灣等三縣糧米全行蠲免朕蒞政四十餘年留心諸務、無所不悉。見窪下之地、旱則不收水亦鮮獲。不若蒙古田土高而且腴、雨雪常調、無荒歉之年。更兼土潔泉甘、誠佳壤也
  • 庚申。上御經筵。講畢。賜大學士、九卿、詹事、及講官等宴
  • 辛酉上幸暢春園。詣皇太后宮、問安。
  • 壬戌。理藩院題請差大臣往內地五十扎薩克並八旗察哈爾、喀爾喀左翼車臣汗等十七旗會盟。得㫖、今年惟內地會盟。著巴渾德、安布祿伊道、拉都渾去。其喀爾喀會盟、著停止
  • 大學士等會同戶部議覆、據直隸巡撫趙宏燮天津總兵官藍理奏稱若將直隸所屬荒田、及下窪地、開墾為水田、實萬世無窮之利。請以江南等省軍徒人犯、安插天津。照丁給田、令其開墾。應交與該撫等、將直隸可以墾作水田之地、一概查明、令其開墾。江南等省軍徒人犯無多應不分旗民南北之人、有情願開墾者亦令照丁給與如有用官員捐助牛種耕種者。三年後升科。如自備牛種耕種者、六年後升科其田給與開墾之人為業該撫等將每年所墾田數查核奏聞上曰此事著暫存貯可令藍理于天津試開水田俟冬後再以此事奏聞上又曰、此處水田不比江南與寧夏、澤州等處相似大都恃開溝以引河水今直隸河道、處處俱通。若開通三河縣河、亦可直抵薊州。今朕欲挑浚清河此河一開、於右翼人眾、亦大有利益也。
  • 甲子。九卿遵諭議覆、皇上宵衣旰食、加惠黎元。歷年蠲除租賦每嵗寬宥重刑大綱小紀無法不修畿甸遐荒無微不照茲因近畿一帶冬月少雪入春無雨又地偶微震特命臣等會同研求政事應行更改者議奏臣等再三商確、一切政務、皆經聖心裁酌次第舉行至詳至當實無應行更改之事。且目前節候方屆春深。聖懷如此殷切、自當上召天和、大獲甘澍。獨是臣等奉職無狀、愆過甚多。自今惟有交相警戒、精白此心、以仰副皇上諄諄訓迪之至意而已。疏入、奉上諭朕總理幾務甚久。茲年

嵗日益、夙夜乾惕、與日俱增。自去冬無雪、及今春深尚未得雨地氣漢燥不和、又云色多細縷狀。朕知之既晰、豈可不降諭㫖。此非僅無雨、且恐別有災異與其有災異而後講求不如君臣於未事之先、將政事得失任為已責竭誠攄忠詳加計議之為當也。但數語頌揚虛辭省改未可即以塞責夫民為邦本食為民命朕自東作以至收穫廑念靡甯迨秋成以後豐歉既定然後此心少釋別為計畫。爾等俱系大臣或司言職事有缺失、各宜直陳。這所議未詳盡著再行確議

  • 丙寅。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九卿等復遵㫖回奏、今春稍愆雨澤。上廑宸衷深加警慮。皆由臣工奉職無狀、致陽春氣候失調。惟有自今以後、滌慮洗心、交相砥礪。為大臣者、果見部院事例、或有未當、毋得因循憚改、務竭公忠體國之誠居言路者、果見吏治民生、或有未宜、毋得緘默苟容、務盡嘉謨獻納之實倘有營私玷職、尸位素餐、即立賜處分、以為曠官之戒。得㫖、所奏已悉
  • 上諭大學士等曰、朕觀前史、如漢朝有災異見、即重處一宰相。此大謬矣夫宰相者、佐君理事之人。倘有失誤、君臣共之。竟諉之宰相可乎。或有為君者、凡事俱付託宰相。此乃其君之過。不得獨咎宰相也。康熙十八年地震、魏象樞雲有密本、因獨留面奏、言此非常之變、惟重處索額圖、明珠、可以弭此災矣。朕謂此皆朕身之過、與伊等何預。朕斷不以已之過、移之他人也。魏象樞惶遽不能對。當吳三桂叛時索額圖奏雲、始言遷徙吳三桂之人、可斬也朕謂欲遷徙者朕之意也。與他人何涉索額圖悚懼不能對。朕之生平豈有一事推諉臣下者乎至於巴圖魯公鼇拜遏必隆為圈地事殺尚書蘇納海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冤抑殊甚此等事皆朕所不忍行者朱昌祚等不但不當殺、並不當治罪也。朕覽世祖皇帝實錄、陳名夏、劉正宗、魏裔介等、輾轉參劾。此皆明代之流習互相攻訐。此等惡風、不可長也。
  • 九卿議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四省員缺、若本省無應委署之員、則委鄰省附近官、暫令署事。俟部選官到日、仍回原任。上曰、如此議則官員到任仍至遲延。令鄰省官署事、則鄰省官少。又至懸缺。當照年滿千總、分發各省候缺。著將此四省現出知府。以下員缺俱行察明、單月掣簽補用。至候缺官員、論省之大小缺之多少一省或十五人、或二三十人、均勻配算、亦歸單月、一年一次、掣簽分遣。俟有缺出、著該督撫指名挨次補授。一面報部。如未有缺出、暫給俸候缺。如此、則員缺不至久懸、而於事有濟矣
  • 丁卯。上自暢春園回宮。
  • 升太僕寺卿郭瑮、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順天府府尹祖允圖、為宗人府府丞
  • 戊辰。上因無雨齋戒三日。命禮部禱雨。
  • 升大理寺少卿鹿祐、為太僕寺卿
  • 歸化城都統扎喇克圖、以老病乞休允之。
  • 己巳。以工部尚書溫達、兵部左侍郎滿辟充經筵講官翰林院編修勵廷儀、充日講起居注官
  • 予故副都統散秩大臣布喇祭葬如例。加賜銀一百兩。
  • 禮部題據宗人府咨稱覺羅劉禮霸妻瓜爾佳氏完貞守節應照例旌表從之。
  • 庚午雨諭大學士九卿等曰、雲南巡撫佟毓秀先任布政使時尚優簡授巡撫以來、居官不善著調回京聽用。上問戶部侍郎巴錫曰、爾向不曾薦佟毓秀、為賢耶。巴錫奏曰、臣昔在雲南、與佟毓秀同事七閱月。見其辦事甚勤、是以臣奏稱其效力。上曰、朕凡有所問、必當諸臣之前。爾在眾人前、稱奏佟毓秀之賢。今但言曾奏其效力。待君之體可如是乎。豈效力不謂之賢。將不效力者謂之為賢乎。
  • 辛未。上幸暢春園。詣皇太后宮、問安。
  • 升通政使席爾圖、為盛京工部侍郎。
  • 壬申。雨
  • 以原任太僕寺卿施世綸、順天府府尹。
  • 乙亥。諭禮部尚書席爾達等、今年因旱祈雨。雖已得雨、尚未沾足。自十八日起、齋戒三日、再行祈請。
  • 丙子。萬壽節。停止行禮筵宴。
  • 遣官祭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 遣官祭真武、東嶽城隍之神。
  • 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戊寅。策試天下貢士尚居易等於太和殿前。制曰、朕撫禦寰區、孳孳圖治、期臻久道化成之效。所以澄敘官方、漸摩民俗勤求康阜、蕩滌煩苛者、無不單心區畫。而猶慮吏治之純雜不齊、習俗之澆朴不一、民生難盡厎于盈寧、庶獄難盡歸於平允、四十餘年以來、宵衣旰食、未嘗一日釋諸懷也。夫作吏之道、在潔己愛民操履不飭、則行檢俱隳、其或市名立異、自以綜核為能、則民益滋累。茲欲使大吏以及有司、咸清白持身、和平禦下、俾小民安食息之常、而無獄市之擾、宜何道之從歟。沃土民逸、瘠土民勞、閭閻之恒情也。為長吏者非時申教誡、則無以警偷惰而息奢靡。今欲轉移習俗、效豳風之勤而各修其業、法唐風之儉而克終於禮。將何以倡率之。積貯者、天下之大命。古者三年耕、必有一年之積。故雖水旱偶侵、其民恒足自給。今者蠲賑屢頒、而民間委積或寡。豈其習于華侈、而不知撙節歟。抑有司視為具文、而不知所以勸導之也。茲欲比屋蓄儲、而豐歉有備何施而可。至於刑以弼教、古聖王不得已而用之者也。朕於小大之獄、必平必慎。每念民命至重、務委曲以求其生乃四方奏讞、或未協中。而聽獄之吏、至有恣用酷刑、濫傷民命者。何其慘而不德。也斥殘刻而進慈良、俾獄無冤民、而治幾刑措必有道以處此。大抵吏尚廉平、則刑無憯虐。民知勤儉、則家有蓋藏。表帥董勸、責在司牧。爾多士講明于吏治民生者素矣。其悉意以對。朕將親覽焉。
  • 己卯。雨。
  • 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庚辰。雨。
  • 上自暢春園回宮。
  • 上御乾清宮西暖閣讀卷官等以殿試卷進呈。上諭讀卷官等曰、朕考試八旗舉人騎射、僅八十餘人。即取中進士十餘人未免太過漢人舉人數千人、僅取中一二百名進士凡事當以均平為善。而條陳者、但言增額、不言減額。爾等定議具奏。又諭曰、朕往江南閱河、擇彼處生監善書者令隨至京師赴鄉試。而主考汪霦有心將此輩試卷、另設一處。既不閱文而屢請展期。此即存私也凡試官當論文之優劣。遑計其他耶。又諭曰數科以來狀元俱不甚佳。韓菼學問雖優而不自檢飭頗好飲酒為禮部尚書時司官筆帖式俱藐視之王式丹亦不檢飭而且懶惰但所學尚優耳。上親定一甲三名又閱不合式十一卷文理言□剪劣陶仁明馬芝秀兩卷諭曰陶仁明著黜革馬芝秀仍留舉人其十一人令再三年殿試著大學士等會同都察院並工部尚書溫達取陶仁明等朱墨卷校對並傳試官來問又諭曰此外尚有不堪者、爾等再行察出諸臣隨又察出張勿我郭璜、二捲進呈。命皆黜革。
  • 辛巳。上御太和殿傳臚。賜殿試貢士施。雲錦等二百八十九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上幸暢春園
  • 免湖南華容安鄉二縣康熙四十四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壬午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升貴州黔西副將王鳳為大定總兵官
  • 甲申升雲南按察使劉蔭樞為廣東布政使司布政使。
  • 丙戌升左通政張格為通政使司通政使。
  • 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管翰林院掌院學士事吳涵、以病乞休。允之。
  • 左副都御史周清原、奏請直隸各省、建立育嬰堂以廣皇仁。從之。
  • 丁亥。盛京戶部侍郎董國禮、工部侍郎席爾圖陛辭。上諭曰、前因盛京衙門事務每至遲誤是以朕自京選擇大臣補授今聞官員辦事不勤爾等可往嚴察使朝參習射諸凡公事、及圍獵不得有誤倘或不嚴朕有所聞爾等亦不能免罪
  • 先是禮科給事中張大有、條奏科場事宜上命場後如有情弊指出參奏。張大有於場後並無陳奏。至是上命大學士等詰問之張大有入奏曰、現今試卷俱在禮部、不得目見。故未知其有情弊與否。聞今科考試、亦小心謹慎。無庸臣條陳。臣前所奏。愚昧無知。亦有何辯。上曰、爾非愚昧無知也。爾果實心為科場事、理當預先早奏。直至臨場具疏、不過意圖紛更耳。此尚可謂之愚昧無知乎。且使爾試言之。爾所條奏、有一事。當理否。果有一事當理。則爾所條奏即是矣。爾自言不得閱卷是以未有所見。以朕揆之、爾即閱卷未必能分別也。著交吏部議處。尋部議、張大有應降二級調用。從之。
  • 大學士、都察院及工部尚書溫達等、遵㫖察議會試主考官李錄予、彭會淇、同考官李紳文、謝藩閻中寬等、以陶仁明等四人、不堪試卷、取中進士、不可謂之無弊。擬李錄予等離任。李紳文等革職。會同刑部嚴審。上諭曰、朕觀會試正主考系北人、則必取北人為首。系南人、則必取南人為首。可謂之無私乎。今年科場行賄者、想亦無有。但中所不當中故人心不服。陳廷敬奏曰、閱會元文章首篇一千二百餘字。文亦不佳。向來作文、不得過六百五十字。所作違例、豈可取中乎。不善衡文、是以致此。會元尚居易。亦應黜革。上曰、爾等察議甚當。如所議行
  • 偏沅巡撫趙申喬疏言、布政使董昭祚、按察使郎廷棟、俱於湖廣兵丁鼓噪案革職。但伊等居官勤慎廉潔、懇請留任、俾圖後效。得㫖、董昭祚、郎廷棟、俱革職從寬留任
  • 上諭大學士等曰、近覽科臣鄭際泰條奏、不諳事務。其言八旗兵丁、盻望賞賚、宜加恩賜。前朕大賚兵丁、乃赦詔覃恩也。今無故而屢加賞賚、則兵丁必驕矣。因兵丁冀望、而即行賞賚。若屢有冀望即屢加賞賚乎。鄭際泰又言、當設飯廠、賑濟貧民夫設立飯廠賑濟、在冬月則可。若春間農務方興、貧民俱至飯廠就食、則無租田耕種之人。豈不誤農事乎。況聚集數千貧民、在一處賑濟。萬一劫奪驟起、何以止之。朕是以前遣官數百員。往山東分行賑濟。方能裨益。賑濟之事、可輕言乎
  • 予故原任盛京戶部侍郎法特哈、祭一次
 卷之二百二十二 ↑返回頂部 卷之二百二十四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