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七十九 康熙朝實錄
卷之八十
卷之八十一 

監修總裁官 光祿大夫 太保兼太子太傅 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二等伯加四級 馬齊

      光祿大夫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 少保兼太子太保 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尚書 翰林院掌院事 加二級又加一級 張廷玉

      光祿大夫 經筵講官 太子太傅 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尚書事務 加五級又加二級 蔣廷錫

總 裁 官 光祿大夫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朱軾 等奉敕修

康熙十八年。己未。五月。甲午朔。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升侍講學士庫勒納、為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少卿張問政、為太僕寺卿
  • 調河南河北總兵官傅魁、為廣西左江總兵官
  • 乙未。諭翰林院、選拔庶常、原以作養人材、今科進士、特加簡閱、取吳震方、張廷瓚、秦宗游、田需、陳捷、趙執信、曹鑒倫、馬教思、劉果實、沈朝初、楊大鶴、陸祖修、方伸、陸輿、李孚青、佘豔雪、王沛思、丁暐、莊延裕、汪晉徵、王承祜、宋敏求、潘應賓、顧鐔、梁弓、陳紫芝、張克嶷、張光豸、盧熙、任璿、趙作舟、楊雍等三十二員、俱著改為庶起士。並修撰歸允肅、編修孫卓、茆薦馨、分別滿漢書教習
  • 都察院左都御史升刑部尚書魏象樞、疏請仍留臣左都御史任、庶得勉竭愚悃、激濁揚清、為朝廷振肅綱紀。得㫖、魏象樞、著加刑部尚書銜、仍留左都御史任
  • 升僉都御史王盛唐、為太常寺卿
  • 丙申。仁孝皇后忌辰。遣官致祭
  • 丁酉。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升大理寺卿佛倫、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征南將軍都統穆占疏報、千總陳有聲等、領兵進取恭城縣。偽知縣張魁臣、以城降。下部議敘
  • 己亥。轉戶部右侍郎田六善、為左侍郎。調工部右侍郎朱裴、為戶部右侍郎
  • 庚子。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辛丑。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升內閣侍讀學士禧佛、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壬寅。上出阜成門觀禾。駐蹕潭柘寺
  • 癸卯。上回宮
  • 遣官封洞庭湖神。敕曰、頃者逆氛未靖。天討用加。地當師旅之屯。眾賴精英之佑。閱時八月。波浪不驚。俾我六軍。舳艫共濟。堅城立拔。餘孽宵奔。眷言撻伐之奇勳。實屬神功之丕顯。特申昭報。式考彝章。封為洞庭湖之神。載諸祀典。專官告祭。惟神鑒知
  • 甲辰。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乙巳。調福建水師提督伯王之鼎、為四川提督
  • 丙午。遣官祭關聖帝君
  • 丁未。祭地于方澤。上親詣行禮
  • 征南將軍都統穆占疏言、廣西投誠偽將軍劉彥明、徐洪貞、線成仁等、仍為都統、副都統、令其總轄原管之兵、及綠旗之兵、頗于事有益。得㫖、劉彥明等、所領投誠綠旗兵內、有願歸農者、皆令歸農。願入伍者、撥入廣西經制兵內。其定南王下舊兵、有老弱者裁去、不必足從前三千之額。數年以來、定南王官兵、分散各處、收聚甚難、宜令督捕理事官麻勒吉、前赴廣西、暫行統轄定南王下藩兵。有分散者、令其察訪料理。一切調度軍務、會同將軍莽依圖等、商議舉行。其廣西文武各官、並定南王下各官職名、麻勒吉俱察明繕冊以聞。劉彥明等為都統副都統之處、俟冊到日再議
  • 戊申。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上御太和殿視朝。京察留任滿漢各官、及文武升轉各官謝恩。次喀爾喀進貢使臣等行禮
  • 己酉。揚威大將軍和碩簡親王喇布疏報、偽將軍全鉞、偽總兵馬隆興、熊天章等、率眾投誠。其屬下兵丁、分別歸農補伍。下部議敘
  • 庚戌。授薦舉博學宏詞邵吳遠、為侍讀。湯斌、李來泰、施門□玉章、吳元龍、為侍講。彭孫遹、張烈、汪霦、喬萊、王頊齡、陸葇、錢中諧、袁佑、汪琬、沈珩、米漢雯、黃與堅、李鎧、沈筠、周慶曾、方象瑛、金甫、曹禾、為編修。倪燦、李因篤、秦松齡、周清原、陳維崧、徐嘉炎、馮勖、汪楫、朱彝尊、邱象隨、潘耒、徐釚、尤侗、范必英、崔如岳、張鴻烈、李澄中、龐塏、毛奇齡、吳任臣、陳鴻績、曹宜溥、毛升芳、黎騫、高詠、龍燮、嚴繩孫、為檢討
  • 升左副都御史馬汝驥、為總督倉場戶部右侍郎
  • 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疏報、海賊偽總統劉國軒等、侵犯江東橋。平南將軍賴塔等、統官兵迎擊、賊敗走太平寨。我兵進追、殺賊千餘人。下部議敘
  • 揚威大將軍和碩簡親王喇布疏報、吳三桂偽侍郎范思徵、偽總兵曾大捷等、投誠。下部知之
  • 辛亥。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命加副將徐升耀都督僉事、齎敕招撫王屏藩等。敕曰、自吳逆煽亂以來、所在官民、多被誘惑、陷身賊中、莫能自拔、朕已洞悉情形、屢頒敕諭、廣示招徠、開以自新之路、念爾等素受國恩、必非甘於從逆、或心存忠義、遲回有待、或勢被驅迫、歸化無由、朕甚憫焉。茲湖南廣西、俱經恢復、各路兵馬、齊進滇黔、爾所悉知、四川一隅、皆朕赤子、久罹兵燹、不得早見太平、每一念及、殊用惻然、特遣副將加都督僉事徐升耀、前往宣佈朕意。爾其翻然改悟、勿失機會、率先來歸。朕必赦其前愆、論功敘錄。爾無懷疑畏、勉圖後效、以副朕定亂安人至意
  • 癸丑。議政王大臣等議奏、廣西官兵乏糧、請令兩廣督撫、由廣東設策運糧。得㫖、不必自廣東挽運。令遣戶部賢能官二員、採買湖廣米、運至廣西軍前。其湖廣武岡諸處官兵、亦令料理備辦
  • 吏部議覆、揚威大將軍和碩簡親王喇布疏言、原任湖廣益陽縣知縣授參議道劄付徐璫、齎諭招撫吳三桂偽將軍胡國柱、夏國相、馬寶等、被殺。請敕議敘。今奉㫖議得徐璫、冒險招撫。捐軀盡忠。應照例贈湖廣按察使司僉事。予祭葬。蔭一子入監讀書。從之
  • 升內閣侍讀學士舒恕、為光祿寺卿。翰林院侍讀學士色楞、為太僕寺卿
  • 予故原任兵部右侍郎李贊元、祭葬如例
  • 以故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達禮善巴圖魯孫劉占、襲職
  • 甲寅。直隸各省督撫、遵例自陳。得㫖、江西巡撫佟國楨、著降二級調用。甘肅巡撫鄂善、著解任。廣東巡撫佟養钜、著革職
  • 先是、湖南用兵、令江南造鳥船百艘、送岳州軍前。至是、岳州既復、無須舟艦。上諭議政王大臣等、萬正色赴閩時、即令其領在嶽鳥船、並水手以行。至江南浙江、更選戰艦共百艘攜往。以資征剿
  • 乙卯。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丙辰。贈廣西陣亡平樂都司僉書吳錫綬、為遊擊。予祭葬。給恤銀。蔭一子、以守備用
  • 丁巳。命翰林院掌院學士喇沙裏、葉方譪、教習庶起士
  • 己未。命內閣學士徐元文、為明史監修總裁官。掌院學士葉方藹、右庶子張玉書、為總裁官
  • 升山西按察使穆臣、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郎中科爾坤、為大理寺卿
  • 升河南管河道王日藻、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
  • 安遠靖寇大將軍多羅貝勒察尼疏言、臣等前進雲貴荊岳彝襄諸處、相隔漸遠。調遣防守事宜、必致有誤。上諭、大將軍貝勒察尼等、親統大兵、前往進剿。自澧州以南軍務、聽大將軍貝勒察尼調度。荊州、岳州、彝陵、襄陽等處軍務、聽大將軍順承郡王調度
  • 涼州提督孫思克疏言、厄魯特巴圖爾濟農、遣人來見臣云:我台吉率眾部落、駐肅州邊外、有表恭請聖安、懇乞代奏。臣謹以原文奏覽。部議以濟農等、不往伊叔兄處、仍在近邊遊牧。殊屬不合。所奏應無庸議。得㫖、拉篤祜見在甘肅地方。著率領張勇孫思克標下賢能官員通事、親赴巴圖爾濟農所。詳細察訊。殺掠吳喇忒者、實系何人。據實奏聞。其畢馬拉吉裏第台吉、墨爾根台吉、所報之文、併發拉篤祜知之
  • 辛酉。鎮南將軍莽依圖疏言、桂林相近之兵、請速調一支、往駐桂林、以張聲勢。臣俟副都統額赫納兵至貴縣、即前赴橫州、以絕柳州南寧之路。上命簡親王及穆占等兵內、撥每佐領三人、或四人、遣一副都統、率赴麻勒吉所、令麻勒吉統轄、鎮守桂林
  • 壬戌。上出朝陽門觀禾。駐蹕窩頭
  • 轉刑部右侍郎馮蘇、為左侍郎。升左副都御史焦毓瑞、為刑部右侍郎
  • 旌表順天府烈婦、鄭良玉妻劉氏、給銀建妨如例
  • 癸亥。上回宮

六月。甲子朔。升宗人府府丞施維翰、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升孝陵副將盧崇耀、為湖廣永州總兵官
  • 乙丑。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丙寅。殉難廣西巡撫馬雄鎮之子馬世濟、疏請赴粵西、取父骸骨。得㫖、馬雄鎮當地方叛亂之時、不肯從逆、克篤忠貞、捐軀殉難、深為可憫。其骸骨並家口、令馬世濟馳驛前往搬取。仍著麻勒吉等、預為察明料理。交與馬世濟。到日從優議恤
  • 丁卯。大學士馮溥、以疾求罷。慰留之
  • 戊辰。雲南提督桑峨疏言、新任湖廣提督、暫駐彝陵、請以彝陵官兵、隸其標下、湖廣提標官兵、姑屬臣統領。得㫖、提督桑峨、隨大兵進取雲貴、其湖廣提標官兵、准入雲南提督標下、俟底定之日、仍回楚中。彝陵鎮標官兵、准為湖廣提標。至於隨桑峨前往官兵、方事剿賊收疆、標下官員、可各加銜一等。兵卒、可動正項錢糧賞賚。以示鼓勵
  • 予故正藍旗一等精奇尼哈番鄂諾爾、祭葬如例
  • 旌表江南高郵州烈婦、黃立功妻李氏、給銀建坊如例
  • 庚午。命吏部尚書黃機、以吏部尚書管刑部尚書事
  • 升湖南布政使安世鼎、為江西巡撫。陝西布政使巴錫、為甘肅巡撫。湖北糧道李為霖、為雲南按察使司按察使
  • 辛未。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諭戶部、民生以食為天、必蓋藏素裕、而後水旱無虞。自古耕九餘三、重農貴粟、所以藏富於民、經久不匱、洵國家之要務也。比以連年豐稔、粒米充盈、小民不知積蓄、恣其狼戾。故去年山東河南、一逢歲歉、即以饑饉流移見告。雖議蠲議賑、加意撫綏、而被災之民、生計難遂、良由地方有司各官、平日不以民食為重、未行申明勸諭之故。近據四方奏報雨澤沾足、可望有年、恐豐熟之後、百姓仍前不加撙節、妄行耗費。著各該地方大吏、督率有司、曉諭小民、務令力田節用、多積米糧、俾俯仰有資、凶荒可備、以副朕愛養斯民至意
  • 揚威大將軍和碩簡親王喇布疏報、偽總兵姜繼尚、彭萬里、鐘爾弘等、率領將弁兵丁家口投誠。下部知之
  • 壬申。平南王尚之信疏言、粵東之變、起自新會江門、江門水師之叛、由於逆弁趙天元一人、請以趙天元賜臣、使得明正其罪、立置典刑。上諭、趙天元不思圖報國恩、乘粵西逆賊、侵犯粵東、首獻江門背叛、致粵東變亂。及粵東歸正後、又從逆賊、數犯疆圉。今度不能兔脫、窘困至極、方始來降、情罪重大。趙天元本系平南王所屬之人、王其立誅之
  • 甲戌。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安遠靖寇大將軍多羅貝勒察尼等、取都統巴爾布供辭以聞。上命議政王大臣等集議。尋議政王大臣等議奏、都統覺羅巴爾布、自率大兵往湖廣以來、並未前進效力、因其怯懦、削去參贊、令其贖罪圖功、乃身率大兵、坐駐彝陵、大兵既復岳州、不乘賊中震駭之時、探其虛實、力行剿滅、以贖前愆、鎮荊山對壘之賊、迄於逃遁、竟未之知、乃誑云分佈官兵進攻、巧為飾辨、又不親身追殺逸寇、止遣誇蘭大二人前往、其後令巴爾布率領官兵、攻取辰州、又遲回瞻顧、遷延時日、竟不速進、致賊復踞辰龍關、得為守備、巴爾布怯懦退縮、一步不能前進、貽誤大事、失機甚多。今奉㫖取供、巴爾布又不即行認罪、據實供招、反為巧飾、殊失大臣之體。宜將巴爾布都統、阿達哈哈番、佐領、及所加之級、盡行削去。羈系荊州。彼所襲其父拜他喇布勒哈番、與應襲之人承襲。從之
  • 以奉天府府尹金鼐、為宗人府府丞
  • 以湖廣投誠陳珀、為援剿左路總兵官、王度沖、為援剿右路總兵官
  • 乙亥。甯南靖寇大將軍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疏言、前者渡江、已簡兵士有馬者攜往、所留守彝陵諸處兵、多系無馬、今平定疆土、兵力單弱、請悉以所有前鋒護軍、調益臣軍。上諭、前令順承郡王等、固守荊襄諸處、而順承郡王、遣貝子准達、都統根特等、率兵前守荊州彝陵、今撤還順承郡王至荊州彝陵、令平定歸州巴東、乃復請益前鋒護軍、惟於身之所在、必欲厚其兵力、所奏殊屬不合。念見在進兵、平定疆土、除將軍噶爾漢等、所統進剿兵外、其荊州彝陵諸處所在之兵、許酌量調往
  • 丁丑。廣東廣西總督金光祖疏報、欽州遊擊劉世貴、於四月二十三日、率兵進取靈山縣、偽將軍郭義以城降。下部議敘
  • 戊寅。上御太和殿視朝。文武升轉各官謝恩。次喀爾喀進貢使臣等行禮
  • 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平南王尚之信疏報、五月二十六日、偽將軍馬承蔭、總兵齊人龍等、繳偽敕印來降。下部知之
  • 予長沙陣亡正黃旗拖沙喇哈番瑟冷、祭葬如例
  • 贈湖廣殉難益陽縣知縣徐碭、按察使司僉事。予祭葬如例
  • 己卯。升吏部郎中柯鼎、為貴州布政使司布政使。兵部郎中李輝祖、為貴州按察使司按察使
  • 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阿哈泰、補授總管旗分遊牧地方參領品級章京。以其子特莫爾、替職
  • 升前鋒統領希佛、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江西提督許貞疏報、饒南總兵官高登科等、及浙省官兵、會剿玉山賊、連次奏捷、生擒偽總兵曾文瑞、陣斬偽總兵柯伯龍等十員、偽都督陳輝投誠。下部議敘
  • 許貞又報、臣親率官兵、進剿洪山、詹源、江滸山賊巢、前後陣斬偽官二十五員、賊兵二千四百有餘。下部議敘
  • 庚辰。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郝浴、為左副都御史
  • 壬午。鎮安將軍噶爾漢疏言、臣等率領官兵、逼臨賊境、見山高路狹、草木叢塞、今值六月、時多霪雨、若山水暴下、則魚貫之兵、必至斷絕、不能相顧矣。且挽運亦難、是以暫撤兵眾、俟木落水涸、更率官兵、先滅山寇、續取興安。上諭、噶爾漢自任將軍以來、初無勞績、惟閑住襄均諸處、今當逆賊震動之時、遣噶爾漢會同總督提督等、剿滅山寇、或有克取興安之機、酌便而行。乃不率兵破賊、以圖報效。反稱草木叢塞、竟以兵還。若此、當草木未盛之先、亦曾效力前進否。噶爾漢不行努力以贖前愆、反規避退兵、殊屬不合。即應嚴察議處、但見在統兵進剿、俟大兵旋日察議。又近日陝西大將軍圖海、奏稱四川逆賊、出寶雞立營、則興安之地已空、噶爾漢其統兵而前、擊破賊寇、恢復興安諸處、毋失機宜
  • 升江南按察使崔維雅、為湖南布政使司布政使
  • 癸未。以原任陝西按察使庫爾喀、為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 甲申。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先因馬承蔭、郭義等、尚未投誠。上命簡親王喇布、及將軍穆占等、撥每佐領兵、或三人、或四人、遣一副都統、率往桂林。至是、喇布奏稱、分兵發往桂林、鎮守永州、則臣等所部進剿之兵、力殊單弱。上諭、今馬承蔭、郭義等、俱已投誠。則平南王及莽依圖等兵、皆可達桂林。簡親王等、不必分兵發往。仍與安親王約。剿殺賊寇
  • 乙酉。予故太子太保內大臣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希爾根、祭葬如例
  • 丙戌。免河南鄭州、本年分雹災額賦有差
  • 丁亥。巡察潮惠等處海口吏部主事塞楞額等疏言、粵東馬窖、鷗汀背諸處、乃瀕海要地、宜嚴加防閑。請調撥官兵、分駐各口。庶居民儲粟、不致侵掠、而奸徒私通貿易之弊、亦可杜絕。上諭、巡視海疆、嚴禁奸民貿易、潛資寇糧、乃平海機宜所關。馬窖、鷗汀背、石井寨諸處、俱沿海要地。其令廣東總督巡撫提督等、速撥官兵、防禦海寇、杜絕奸民、私通糧糗。塞楞額等、乃特遣嚴察海疆之員、何地緊要、宜添兵防守、即移文該督撫提鎮、調兵駐防。如汛守官員、不加嚴緝、或私縱奸民、通賊貿易、接濟糧米等物、塞楞額等、即指名參奏
  • 升通政使趙璟、為工部右侍郎
  • 戊子。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以原任奉天府府尹梁拱宸、補原官
  • 升署副將程福良、為陝西興安總兵官
  • 先是、提督趙良棟疏言、湖南已經平定、應復漢中興安、臣願獨當一路、竭忠自效。上命大將軍圖海等確議。至是、圖海等奏稱、棧道益門鎮各口、逆賊率眾來犯、據險為營、今令提督趙良棟、進臨武寨、相機而行。俟臣等擊破益門鎮諸處賊壘、如有進取之機、酌量分道而行。上諭、湖南逆賊大敗、困蹙遁走、大將軍安親王、簡親王等、三路進發、平定武岡新甯諸處、剿殺賊寇、貝勒察尼等、進取辰州、順承郡王、及將軍噶爾漢等、亦從鄖陽彝陵、規定蜀賊、又馬承蔭、郭義等、並皆薙發、廣西盡平、平南王將軍莽依圖等、亦統兵進剿、今逆賊震懾、正當剿撫並用之時、大將軍圖海、與將軍總督提督等共議、亟殲侵犯寶雞之賊。恢復漢興。以平蜀地
  • 己丑。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等疏言、閩中濱海要汛、及墩台營寨、俱綠旗官兵防守、滿洲大兵、惟駐形勝之地、相為聲援、滿洲兵數頗多、宜酌量撤還。得㫖、滿兵既雲宜撤、當如奏撤回。但海氛未靖、止先撤內府佐領官兵一千、俟此兵到日、再議發往更代
  • 升甘肅按察使舒淑布、為陝西布政使司布政使
  • 庚寅。以翰林院侍講朱馬泰、充日講起居注官
  • 刑部侍郎宜昌阿等至湖廣、傳諭諸大將軍等、酌議撤兵。大將軍貝勒察尼議奏、臣察見在進剿常德桃源、護軍每佐領各五人有餘、驍騎兵每佐領各七人有餘、漢軍共一千二百餘人、綠旗兵二萬七千餘人、兵力足以前進。其在常德者、外藩蒙古兵四百餘人、在澧州者、外藩蒙古兵二千三百餘人、應行撤還。松滋、宜都、驍騎兵五百人、漢軍一百人、綠旗兵四百餘人、足以鎮守疆圉。二處所有外藩蒙古兵五百人、亦應撤還。其在岳州滿兵、每佐領各三人有餘、漢軍共三百餘人、俱撤還荊州。併入荊州兵內、共成每佐領五人之數、俾之鎮守。其餘滿兵、每佐領各二人有餘、鎮守荊州外藩蒙古兵二千餘人、鎮守岳州外藩蒙古兵六百人、亦俱應撤還。大將軍簡親王喇布議奏、烏喇甯古塔之兵、宜遵㫖撤還。但新甯諸處、見有賊寇、請暫留烏喇甯古塔兵一千二百餘人、臣等二路之兵、合而為一、每佐領兵各十一人有餘、於其中選每佐領八人、及綠旗官兵一萬二千餘人、率之前往、與安親王相期、進剿新寧賊寇。俟破賊之後、烏喇甯古塔兵、即行撤還。其永州、宜撥滿兵無馬者、每佐領三人、綠旗兵二千人鎮守。令總兵官蔡元等、率綠旗官兵三千五百人、鎮守全州。其兩支外藩蒙古兵一千七百餘人、應行撤還。大將軍安親王岳樂議奏、臣所統護軍驍騎兵、每佐領共十五人、蒙古兵一百餘人、簡親王等既進取新寧、臣當率每佐領兵各十一人、綠旗官兵一萬人、與簡親王相期、進剿武岡東口之賊。其衡州、宜留每佐領滿兵各一人、綠旗兵一千二百人、總兵官張忠標兵二千人防守。寶慶、宜留每佐領滿兵各一人、綠旗兵一千人防守。岳州、宜撥每佐領滿兵各二人前往、與鎮守岳州綠旗官兵、協同防守。其外藩蒙古兵、應行撤還。簡親王等、倘不進取新寧、其前欲攜往進剿綠旗官兵一萬二千餘人、及得勝等礟、祈發臣軍前、以便攻剿武岡新寧東口賊寇。上諭、安親王兵、可兩路進取武岡東口。簡親王等兵、與安親王兵、約期進取新寧。破新甯賊後、烏喇甯古塔兵、聽令發還。貝勒察尼等兵、攻取辰州等處、蕩滅寇賊。衡永荊岳諸地、俱如所奏、留兵鎮守。其諸處撤回滿洲蒙古兵、俱令大臣官員、沿途嚴加鈐束
  • 諭兵部、爾部見喂馬匹、及營驛之馬、可選擇二千、送至武昌、令善加芻秣備用
  • 辛卯。以內閣學士佛倫、充經筵講官
  • 旌表直隸烈婦、許文方妻馮氏、給銀建坊如例
  • 壬辰。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卷之七十九 ↑返回頂部 卷之八十一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