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土方草药研究,促进群防群治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开展土方草药研究,促进群防群治

——宁陵县黄尧大队“三结合”医药研究小组的调查报告
商丘地区革委会 宁陵县革委会联合调查
1970年12月3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编者按:由贫下中农、“赤脚医生”和干部组成的“三结合”医药研究小组,是群防群治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它有利于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发掘、提高祖国医药学遗产,实行中西医结合。希望那些不相信群众能够搞医药科学研究的人,读一读这个材料。

河南省宁陵县逻岗公社黄尧大队,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伟大教导,在开展群众性的草医草药运动中,建立了一个由“赤脚医生”、有草医草药经验的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参加的“三结合”医药研究小组。近两年的实践证明,“三结合”的医药研究小组,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

医药研究小组在两条路线斗争中成长[编辑]

黄尧大队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实行了合作医疗。为了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大队革委会放手发动群众,采药献方,开展了草医草药运动。但是,在运动发展了一个阶段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赤脚医生”对许多草药的性能、用途和土方、验方的有效性,还不太清楚,一些土方草药得不到充分使用和及时推广。而且服用草药需要熬煎,费时费柴,很不方便,因此有些病人仍旧服用西药,造成经费超支。贫下中农看到这种情况,对“赤脚医生”说:你们为啥不研究研究呢?贫下中农的提议,引起了大队革委会的注意。于是决定由大队革委会的一位副主任参加,经过贫下中农的推荐,建立了“三结合”的医药研究小组。

医药研究小组的建立,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贫下中农热情支持这一新生事物。可是,也有人在吹冷风:“斗大的字不识一布袋,还想搞科学研究哩!”参加医药研究小组的“赤脚医生”怕搞不好,领导批评,群众埋怨,落个“牛梭子装到布袋里——里外不直(值)”。大队革委会就领导医药研究小组的成员和广大贫下中农,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的教导,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洋奴哲学”和“专家办医”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同时,大队革委会还具体帮助医药研究小组开展活动。当时,正是感冒流行季节,他们就对群众献出的治感冒的单方进行研究,最后确定用谷子、葱根、各巴草、姜、白菜根研制成面,经过临床观察,然后推广,疗效很好。从而也坚定了医药研究小组成员的信心。

对中草药进行科学研究,碰到一个如何解决仪器的问题。当时医药研究小组里有人说:“捉个小鸡也得撒把米哩!既然搞科学研究,就不能怕花钱。”主张买一套仪器。大队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王世信给大家说:“咱们好好琢磨一下,能不能用土办法解决。”医药研究小组长、老贫农黄正基也说:“买一个蒸馏器,就得一百八十多元,那样搞下去,咱们的合作医疗基金过不了几天就当啷完了!还是搞土的吧。”说干就干,在黄正基的带领下,医药研究小组自己动手,利用一节旧水车筒子做成一个蒸馏器。以后随着医药研究的发展,他们又用土办法制造出酒精喷灯、离子交换器、烧瓶等仪器。

黄尧大队医药研究小组,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冷嘲热讽听不到了,赞扬的话听多了。这时,在某些成员中产生了一种骄傲自满情绪,个别人想研究用中草药治疗本地少见的疑难病,“轰动轰动”,对研究防治当地的多发病、常见病逐渐缺乏兴趣。大队革委会发现这一问题后,引导大家学习“老三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名利思想,保证了医药研究工作的健康开展。

医药研究活动为群众医疗卫生工作服务[编辑]

医药研究小组建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如何用本地产的草药防治感冒、肠炎、痢疾、麻疹等这些常见病、多发病。他们逐项进行调查研究,分类造册,掌握病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又把群众采献的土方草药分类排队,具体分析各种药物的性能,研究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药品,然后交给群众使用。

“赤脚医生”在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防病治病的方法找到了,因为缺少某几种药物或药品太贵,影响了新疗法的使用和推广。医药研究小组就针对这个问题,开展药物互相对号研究,用本地产的草药代替外地产的或名贵的中药。如群众献出的一个具有消炎作用的土方,需要十几种中草药,有的价格昂贵,本地既不出产又不易买到。医药研究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土方中各种药物的性能后,就用本地土生土长的地丁、银花、蒲公英三种草药加工成针剂,经过临床试验,疗效很好。一个叫桑翠的儿童患带状疱疹(中医叫缠腰丹),去外地治疗一个多月,仍不见轻。“赤脚医生”用医药研究小组研制的草药针剂给她治疗,很快好了。一年多来,这个大队的医药研究小组经过反复试验和临床研究,已把本地出产的草药加工制成丸、膏、散、丹、酊、片共一百六十余种成药,并且还制成了二十五种草药针剂,为群防群治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物质保证。

为了使本地出产的土药草药得到充分运用,黄尧大队的医药研究小组,还把草药和西药进行了对号研究。对确认能够代替西药的草药加以肯定,积极应用和推广。如一种叫“铺地锦”的野草,有外止血的作用。医药研究小组就把它制成既可注射又可服用的药水,用于治疗大便出血、痢疾等内出血性疾病。先在病猪身上进行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证明对人体确有疗效时,才在人身上使用。公社防治院的一位医生患了痢疾,大队“赤脚医生”劝他用“铺地锦”药水,他说啥也不干。后来,他的病愈来愈厉害,才勉强喝了三次,疗效很好。这位医生激动地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真是服气了。”目前,黄尧大队用药量中,大部分是草药。

依靠群众扎扎实实进行医药研究[编辑]

黄尧大队医药研究小组,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教导,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始终依靠广大社员群众,作到了科研项目由贫下中农定,主意靠大家出,成功后由群众来推广。

这个大队位于豫东风沙区,社员得关节炎等腰酸腿疼病较多,但病情又不尽相同,用自制的“伸筋花活血药酒”治疗,有的人效果明显,有的就不大起作用。贫下中农提出建议:各人的病因和体质不一样,不能光靠这一样药酒治,能不能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多制几样药酒呢?医药研究小组就把改进“伸筋花活血药酒”作为科研项目,下去向病人作调查,并把有经验的老贫农请进来,共同研究,加进几种草药,慢慢由原来的“伸筋花活血药酒”一号发展到五号。

黄尧大队医药研究小组在开展研究活动中,还坚持了“少而精”的原则,成功一个推广一个。他们研究用本地出产的草药防治感冒成功以后,又对群众献出来的防治肠炎的几个土方、单方进行研究,最后用本地生长的草药制成一种针剂,效果很好,便在群众中推广。在用本地出产的草药防治本地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过程中,医药研究小组又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研制出“接骨膏”和“止血粉”。他们不图虚名,不片面追求研究项目的数量,而是根据本大队群防群治的需要,研究一个,推广一个,使医药科学研究工作不断由浅入深地向前发展。

医药研究小组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编辑]

黄尧大队“三结合”的医药研究小组,是适应群防群治的需要而产生的,反过来又推进了群防群治的发展。贫下中农热情地称赞说:“医药研究就是好,树根草棵变成宝,防病治病保健康,备战、备荒离不了。”

根据黄尧大队的实践经验,建立“三结合”的医药研究小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有利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三结合”医药研究小组不仅研究如何用本地出产的草药,防治本地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试验成功草药细制的方法,既提高了药物疗效,又便于病人服用,扩大了草药的用途,从而大大节省了医药费用,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合作医疗制度。

二、有利于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三结合”的医药研究小组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本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规律,而且还根据这种规律,研究出了一套用当地草药预防疾病的措施,并在群众中加以推广,大大降低了发病率。黄尧大队的医药研究小组和各生产队的卫生员紧密配合,除经常宣传卫生知识,发动群众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外,还把研制出来的一些有效的预防药物,按季节和病情特点,交给群众服用,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流行。过去这个大队经常流行的百日咳、麻疹等,一年多来没有发生一例。

三、有利于实行中西医结合。“赤脚医生”参加“三结合”医药研究小组,通过科学研究,比较迅速地了解到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并向有丰富草医草药经验的老贫农学习中医知识,掌握了大量中草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促进了中西医结合。这个大队参加医药研究小组的几个“赤脚医生”,原来只懂得点西医西药知识,通过一年多的科学实验,现在都能够掌握一百多种中草药和许多土方、验方,提高了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本领,更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