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開展土方草藥研究,促進群防群治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開展土方草藥研究,促進群防群治

——寧陵縣黃堯大隊「三結合」醫藥研究小組的調查報告
商丘地區革委會 寧陵縣革委會聯合調查
1970年12月3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編者按:由貧下中農、「赤腳醫生」和幹部組成的「三結合」醫藥研究小組,是群防群治中出現的一個新事物。它有利於發揚自力更生精神,鞏固和發展合作醫療制度;有利於發掘、提高祖國醫藥學遺產,實行中西醫結合。希望那些不相信群眾能夠搞醫藥科學研究的人,讀一讀這個材料。

河南省寧陵縣邏崗公社黃堯大隊,遵照毛主席關於「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的偉大教導,在開展群眾性的草醫草藥運動中,建立了一個由「赤腳醫生」、有草醫草藥經驗的貧下中農和革命幹部參加的「三結合」醫藥研究小組。近兩年的實踐證明,「三結合」的醫藥研究小組,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

醫藥研究小組在兩條路線鬥爭中成長

[編輯]

黃堯大隊於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實行了合作醫療。為了解決缺醫少藥的問題,大隊革委會放手發動群眾,採藥獻方,開展了草醫草藥運動。但是,在運動發展了一個階段後,又出現了新的問題。「赤腳醫生」對許多草藥的性能、用途和土方、驗方的有效性,還不太清楚,一些土方草藥得不到充分使用和及時推廣。而且服用草藥需要熬煎,費時費柴,很不方便,因此有些病人仍舊服用西藥,造成經費超支。貧下中農看到這種情況,對「赤腳醫生」說:你們為啥不研究研究呢?貧下中農的提議,引起了大隊革委會的注意。於是決定由大隊革委會的一位副主任參加,經過貧下中農的推薦,建立了「三結合」的醫藥研究小組。

醫藥研究小組的建立,引起了強烈反響,廣大貧下中農熱情支持這一新生事物。可是,也有人在吹冷風:「斗大的字不識一布袋,還想搞科學研究哩!」參加醫藥研究小組的「赤腳醫生」怕搞不好,領導批評,群眾埋怨,落個「牛梭子裝到布袋裡——里外不直(值)」。大隊革委會就領導醫藥研究小組的成員和廣大貧下中農,反覆學習了毛主席關於「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造出來」的教導,狠批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洋奴哲學」和「專家辦醫」等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同時,大隊革委會還具體幫助醫藥研究小組開展活動。當時,正是感冒流行季節,他們就對群眾獻出的治感冒的單方進行研究,最後確定用穀子、蔥根、各巴草、姜、白菜根研製成面,經過臨床觀察,然後推廣,療效很好。從而也堅定了醫藥研究小組成員的信心。

對中草藥進行科學研究,碰到一個如何解決儀器的問題。當時醫藥研究小組裡有人說:「捉個小雞也得撒把米哩!既然搞科學研究,就不能怕花錢。」主張買一套儀器。大隊革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王世信給大家說:「咱們好好琢磨一下,能不能用土辦法解決。」醫藥研究小組長、老貧農黃正基也說:「買一個蒸餾器,就得一百八十多元,那樣搞下去,咱們的合作醫療基金過不了幾天就噹啷完了!還是搞土的吧。」說干就干,在黃正基的帶領下,醫藥研究小組自己動手,利用一節舊水車筒子做成一個蒸餾器。以後隨着醫藥研究的發展,他們又用土辦法製造出酒精噴燈、離子交換器、燒瓶等儀器。

黃堯大隊醫藥研究小組,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冷嘲熱諷聽不到了,讚揚的話聽多了。這時,在某些成員中產生了一種驕傲自滿情緒,個別人想研究用中草藥治療本地少見的疑難病,「轟動轟動」,對研究防治當地的多發病、常見病逐漸缺乏興趣。大隊革委會發現這一問題後,引導大家學習「老三篇」,批判了資產階級的名利思想,保證了醫藥研究工作的健康開展。

醫藥研究活動為群眾醫療衛生工作服務

[編輯]

醫藥研究小組建立後,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如何用本地產的草藥防治感冒、腸炎、痢疾、麻疹等這些常見病、多發病。他們逐項進行調查研究,分類造冊,掌握病情發生和發展的規律。又把群眾采獻的土方草藥分類排隊,具體分析各種藥物的性能,研究出有效的預防措施和藥品,然後交給群眾使用。

「赤腳醫生」在工作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防病治病的方法找到了,因為缺少某幾種藥物或藥品太貴,影響了新療法的使用和推廣。醫藥研究小組就針對這個問題,開展藥物互相對號研究,用本地產的草藥代替外地產的或名貴的中藥。如群眾獻出的一個具有消炎作用的土方,需要十幾種中草藥,有的價格昂貴,本地既不出產又不易買到。醫藥研究小組在認真分析了土方中各種藥物的性能後,就用本地土生土長的地丁、銀花、蒲公英三種草藥加工成針劑,經過臨床試驗,療效很好。一個叫桑翠的兒童患帶狀疱疹(中醫叫纏腰丹),去外地治療一個多月,仍不見輕。「赤腳醫生」用醫藥研究小組研製的草藥針劑給她治療,很快好了。一年多來,這個大隊的醫藥研究小組經過反覆試驗和臨床研究,已把本地出產的草藥加工製成丸、膏、散、丹、酊、片共一百六十餘種成藥,並且還製成了二十五種草藥針劑,為群防群治提供了比較可靠的物質保證。

為了使本地出產的土藥草藥得到充分運用,黃堯大隊的醫藥研究小組,還把草藥和西藥進行了對號研究。對確認能夠代替西藥的草藥加以肯定,積極應用和推廣。如一種叫「鋪地錦」的野草,有外止血的作用。醫藥研究小組就把它製成既可注射又可服用的藥水,用於治療大便出血、痢疾等內出血性疾病。先在病豬身上進行試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證明對人體確有療效時,才在人身上使用。公社防治院的一位醫生患了痢疾,大隊「赤腳醫生」勸他用「鋪地錦」藥水,他說啥也不干。後來,他的病癒來愈厲害,才勉強喝了三次,療效很好。這位醫生激動地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我真是服氣了。」目前,黃堯大隊用藥量中,大部分是草藥。

依靠群眾扎紮實實進行醫藥研究

[編輯]

黃堯大隊醫藥研究小組,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教導,在進行科學研究的活動中,始終依靠廣大社員群眾,作到了科研項目由貧下中農定,主意靠大家出,成功後由群眾來推廣。

這個大隊位於豫東風沙區,社員得關節炎等腰酸腿疼病較多,但病情又不盡相同,用自製的「伸筋花活血藥酒」治療,有的人效果明顯,有的就不大起作用。貧下中農提出建議:各人的病因和體質不一樣,不能光靠這一樣藥酒治,能不能根據各人的不同情況,多制幾樣藥酒呢?醫藥研究小組就把改進「伸筋花活血藥酒」作為科研項目,下去向病人作調查,並把有經驗的老貧農請進來,共同研究,加進幾種草藥,慢慢由原來的「伸筋花活血藥酒」一號發展到五號。

黃堯大隊醫藥研究小組在開展研究活動中,還堅持了「少而精」的原則,成功一個推廣一個。他們研究用本地出產的草藥防治感冒成功以後,又對群眾獻出來的防治腸炎的幾個土方、單方進行研究,最後用本地生長的草藥製成一種針劑,效果很好,便在群眾中推廣。在用本地出產的草藥防治本地的常見病、多發病的研究過程中,醫藥研究小組又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教導,研製出「接骨膏」和「止血粉」。他們不圖虛名,不片面追求研究項目的數量,而是根據本大隊群防群治的需要,研究一個,推廣一個,使醫藥科學研究工作不斷由淺入深地向前發展。

醫藥研究小組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的作用

[編輯]

黃堯大隊「三結合」的醫藥研究小組,是適應群防群治的需要而產生的,反過來又推進了群防群治的發展。貧下中農熱情地稱讚說:「醫藥研究就是好,樹根草棵變成寶,防病治病保健康,備戰、備荒離不了。」

根據黃堯大隊的實踐經驗,建立「三結合」的醫藥研究小組,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對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有以下幾個作用:

一、有利於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鞏固和發展。「三結合」醫藥研究小組不僅研究如何用本地出產的草藥,防治本地的常見病、多發病,而且還試驗成功草藥細制的方法,既提高了藥物療效,又便於病人服用,擴大了草藥的用途,從而大大節省了醫藥費用,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合作醫療制度。

二、有利於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的方針。「三結合」的醫藥研究小組在實踐活動中,不僅掌握了本地常見病、多發病的規律,而且還根據這種規律,研究出了一套用當地草藥預防疾病的措施,並在群眾中加以推廣,大大降低了發病率。黃堯大隊的醫藥研究小組和各生產隊的衛生員緊密配合,除經常宣傳衛生知識,發動群眾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外,還把研製出來的一些有效的預防藥物,按季節和病情特點,交給群眾服用,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流行。過去這個大隊經常流行的百日咳、麻疹等,一年多來沒有發生一例。

三、有利於實行中西醫結合。「赤腳醫生」參加「三結合」醫藥研究小組,通過科學研究,比較迅速地了解到多發病、常見病的發病規律和防治方法,並向有豐富草醫草藥經驗的老貧農學習中醫知識,掌握了大量中草藥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促進了中西醫結合。這個大隊參加醫藥研究小組的幾個「赤腳醫生」,原來只懂得點西醫西藥知識,通過一年多的科學實驗,現在都能夠掌握一百多種中草藥和許多土方、驗方,提高了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本領,更受到貧下中農的歡迎。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