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錄/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弘道錄
◀上一卷 卷三十五 禮 朋友之禮 下一卷▶

  弘道錄卷之三十五

  禮

  朋友之禮

  《孟子》:舜尚見帝,帝館甥於貳室。亦饗舜,迭為賓主。是為天子而友匹夫也。

  錄曰:天地之氣,起于子,交會于午;帝王之運,出乎震,相見乎離。而堯之興也,以火德得天地之中數;舜之興也,以土德得天地之中氣。是乃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含,安在其論匹夫天子也。蓋雖同德齊聖,實天運氣數而然。後世安敢希其萬一耶。

  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太公辟紂居束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天下有善養老,則仁人以為己歸矣。

  錄曰:按禮几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備而兼用之。□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達於諸侯。於是二老幡然來歸,而文王之化已不啻蹶然興矣。及武王伐紂,而二老致用,判然不同。何也。孔子曰:君子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是故鷹揚之發,援之以道也;釆薇之食,存之以義也;貳心之勉,次之乎帝也;叩馬之練,奉之乎天也。蓋太公以天下為己任,伯夷以君臣為己責,然皆有以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安,則何鈴較其同與異乎。然則二老跡雖迥異,實則同歸,不可能岐二分也。

  《禮記》:周武王踐祚三日,召師尚父而問焉,曰:黃帝顓頊之道存乎。師尚父曰:在丹書。王欲聞之,則齋矣。王齋三日端冕,師尚父亦端冕奉書而入,王束面而立,師尚父西面道書之言曰:敬勝息者吉,息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

  錄曰:周武王既尊太公為師,而又號曰尚父,其事之也,可謂至矣。而其禮,王束面而立,師尚父西面,宛然師友之義,不獨堯與舜為然也。敬者,聖學始終之要也。敬勝怠,則風夜祇懼,罔敢不迪,故吉也。怠者,慢易放肆之萌也。怠勝敬,則狎侮五行,厭棄三正,故滅也。義者,裁度制事之本也。義勝欲,則不役耳目,百度惟貞,故從也。慾者,人心危殆之端也。慾勝義,則況湎冒色。力行無度,故凶也。此三皇五帝傳之乎上古,載之乎丹書。而止曰黃帝顓頊者,乃錯舉以見義,宜乎端冕致齋而後得聞也。

  《詩小雅》:燕朋友之樂歌:伐木丁丁,烏嗚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嚶其嗚矣,求其友聲。相彼烏矣,猶求友聲。蚓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錄曰:《詩》云:烏嗚嚶嚶,而又曰: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可見非困窮之比,寂寞之倫。猶其曰:鳳凰嗚矣,于彼高岡,皆所以喻于朝廷之上者也。然又安得而神聽之哉。古人動叉稱神明,以見無人己私意於其間,若所謂: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而此君子者,仁義以為儷,道德以為鄰,心志之相許,建諸天地也。同心協力,以康王室,風夜匪懈,以事一人,肝膽之相照,質諸鬼神也。一言以出,天下同其利,一行以立,萬民共其休,而至和之澤傳於無窮,太平之美垂於永久。其不然者,則殘民害物,坏賢嫉能,朝廷天下亦壞亂隨之矣。此朋友之倫,關乎世道最切,非但爾汝之問聲諾相聞而已。

  伐木許許,醜酒有莫。既有肥羚,以速諸父。寧適不來,微我弗顧。於集酒掃,陳績八篡。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伐木于阪,釅酒有衍。篷豆有踐,兄弟無遠。民之失德,乾餵以愆。有酒渭我,無酒酷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飲此渭矣。

  錄曰: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古人敦篤之行每如此,安有人之不我顧者哉。故又曰:有酒清我,無酒酷我。極盡在我,無遺而已矣。宣王命尹吉甫帥師北伐,有功而歸,詩人作歌美之曰: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飲御諸友,鳳鼇膾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

  錄曰:吉甫尊為元帥,親為世臣,且懋建征伐之功,以據獵吮之難,鈴有奇謀祕計之士人#1則參謀,出則副乘,此將相之事也。而乃歸之張仲,何哉。蓋孝友者,六行之首,八刑之先。國之命官,以此保民,家之立法,以此艾後。故君牙之有政,即張仲之令猷,而吉甫之交懼,乃詩人之樂道。嗚呼。以飲御而進賢,則無驕恣放縱之意;以無鼇而為禮,安在窮奢極欲之非。一燕而三美併焉,謂之多祉,不亦宜乎。

  《大雅》:賓之初筵,左右秩秩。篷豆有楚,骰核維旅。酒既和旨,飲酒孔偕。鍾鼓既設,舉疇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發彼有的,以祈爾爵。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遷遷。其未醉止,感儀抑抑。曰既醉止,威儀惱惱。是曰既醉,不知其秩。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篷豆,屢舞徽倣。是曰既醉,不知其捶。側弁之俄,屢舞僅僅。既醉而出,並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飲酒孔嘉,維其令儀。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或佐之史。彼醉不滅,不醉反恥。式勿從謂,舞俾太息。匪言勿言,匪由勿語。由醉之言,俾出童段。三爵不識,蚓敢多又。

  錄曰:序以此為飲酒悔過而作,以愚觀衛武公史之所載,與詩之所陳,截然不同,豈其既失而後改者歟。君子曰:秦之穆公,聖人所深許也。然則歌賓筵之詩,而不知自反者,真斯人之不若歟。

  《論語》:孔子曰:晏平仲善與大交,久而敬之。

  錄曰:愚聞諸張子曰:晏嬰智矣,而不知仲尼,然而反稱其善。何耶。夫子之交也,道義而已矣,故惟主久而能敬。後世之交也,勢利而已矣。故一於趨以求知。然則命也者,夫子真罕言也,孰謂張子而不知耶。

  璩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乎。

  錄曰:按夫子之友,衛有伯玉,齊有晏嬰,鄭有子產,皆得位得國者也。其使人於孔子,不曰通交際,達命令,乃惟以寡過為言,可以見古人之道義切磋,雖一份之使,未嘗以富貴利達而動其心,而伯玉之篤行慎德,老而不倦,人不間於其使者之言矣。

  朋友之績,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錄曰:人須是此意存於其中。不以此意存於其中,則有績為厚,無績為薄。充此類,雖舜受堯之天下,亦上下相通之義。苟非歸格于藝祖用特,何所施其敬耶。若以百官牛羊倉凜為重,使己僕僕,爾丞拜也。斯乃子思之所不悅,而謂舜與夫子為之乎。

  《孟子》:繆公亟見於子思曰:古千乘之國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悅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豈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悅也,豈不曰:以位,則子君也,我臣也,何敢與君友也。以德,則子事我者也,奚可以與我友。千乘之右,求與之友而不可得也,而況可召乎。

  錄曰:愚觀古之聖賢,以道自重,蓋不但子思為然也。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慄乎哉。孟子曰: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蓋聖人道大德宏,無可不可。若賢者,道隆則從而隆,道污則從而污,不可以不慎者,觀於此而可見矣。

  孟獻于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樂正裘、牧仲,其三人,則予忘之矣。獻子之與此五人者友也,無獻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獻子之家,則不與之友矣。

  錄曰: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此資其勢者也。一富一貧,乃見交情,此利其有者也。故曰:權交者不久,貨交者不親。夫是而可謂之友乎。此義不明,而後富者曰驕,貧者曰諂,勢利益盛,道義益微。孟子發為是論,所以立輔仁之範,闢諛佞之門,不可以不知也。

  非惟百乘之家為然也,雖小國之君,亦有之費。惠公曰:吾於子思,則師之矣。吾於顏班,則友之矣。王順長息,則事我者也。

  錄曰:惠公之事無可考,然能辯大賢為吾師,次賢為吾友,則亦非常人矣。抑周道衰伐木廢,國君、大夫尚能崇彼抑此,師資友益,以為美談,豈非孔門道德足以感人乎。過此,蓋寥寥矣。

  非惟小國之君為然也,雖大國之君,亦有之。晉平公之於亥唐也,入云則入,坐云則坐,食云則食。雖蔬食菜羹,未嘗不飽,蓋不敢不飽也。

  錄曰:晉平公之為君也,錮樂盈,囚叔向,耽淫蠱之疾,作廬析之官,惑以喪志,無能為已。特於賢者,尚知禮貌,恭遜之閒,進退疾徐之際,周旋執禮,儼然猶存。故君子亦不以人而廢之也。

  《通鑑》: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為師。每過段干木,則廬必式,四方賢士多歸之。

  錄曰:古之王者,尚鈴有師子夏,聖門高第,未足為辱。若田子方段干木,則吾不知也。雖然以一僭竊之後,而能知此,亦足多矣。厥後,魏侯瑩卑禮厚幣以招賢者,而孟軻亦至。區區梁國之小,而致大賢之再為國者,可不務作于前耶。惜乎,矯名干寵,富貴驕人,有禮賢之名,而無用賢之實。無惑乎,終于僭竊而已也。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史記》: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陳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與共思,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院曰:古之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馬者,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馬死且買之,況生者乎。馬今至矣。不期年,而里之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從陳始,況賢於院者,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院改築宮,而師事之。由是士爭趨燕,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昭王以樂毅為亞卿,任以國政。

  錄曰:孟子之時,沈同嘗以其私問矣,未聞樂毅之名也。太史公又謂: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夫子罕言利,嘗防其源也。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然則涓人馬首之說,果孰為之。是時,仁義之禍棘矣,利慾之害熾矣,孟子以其命世之才,而為超卓之論。若果二事並觀,可以見賓師之重,長老之稱,不為徒然。至於燕昭樂毅孳孳為利,仁義罔聞,其君臣之不終,端可見矣。其所謂不奪不饜,尤足垂訓。蓋其始也,出乎彼,入乎此。故其終也,出乎爾,反乎爾。然則,遺親後君,靡不然矣。此豈一魄一辛所能知乎。嗚呼,後世乃有自比之者,則其所見亦小矣哉。

  《西漢書》:古之儒者,博學乎六藝之文,以立五教之典,則至治之成法。周衰,孔子之言不用而道不行。於是應聘諸侯,以苔禮行誼。七十子之徒,散遊四方,大者為師傅,小者為隋友。故子張居陳,澹臺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貢終於齊。及秦并天下,墦詩書,殺儒士,六學於此缺矣。陳涉之王也,魯諸儒持孔氏禮器往歸之,孔甲遂為涉博士,卒與俱死。夫涉起匹夫,歐謫戌以立號,不滿歲而亡,然而縉紳先生往焉,何也。以秦禁其業積怨,發憤於陳王也。漢高皇誅項籍,引兵圍魯,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弦歌之音不絕,豈非聖人之遺化哉。至孝武時,公孫弘起徒步,數年位宰相封侯,於是即丞相府,起賓館,開束閣,以延賢人。其後李蔡、嚴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騖繼之。自蔡至慶,丞相府客館丘墟而已,賀與屈筆壞以為馬廄奴婢室焉。

  錄曰:吾儒於天地問,大之則繼往聖,開來學,次之亦崇治化,興太平。此禮不可一日廢也。區區陳涉亦能知之,惜乎大漢之興,不能崇重,致使賈董之徒不能張施於其閒,而公孫弘掠美於其後。史故歷數興慨太息於其問者,豈盡無意歟,其所感嘆深矣。讀者詳之。

  漢初有束園公、綺里季、夏黃公、角里先生。此四人者,當秦之世,避而入商錐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高祖聞而召之,不至。後惠帝為太子,卑辭束帛致禮,安車迎而致之。四人既至,從太子見高祖,客而敬焉。其後谷口有鄭子真,蜀有嚴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時,以禮聘子真,不訕而終。君平卜筮於成都,市以為卜筮賤業,而可以患眾,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筮龜為言利害,與人子言依於孝,與人弟言依於順,與人臣言依於忠,各因勢導之,以善從吾言者已過半矣。楊雄少從游學,至仕宦,數為在位顯者稱道其德。適杜陵李疆為益州牧,喜曰:吾真得嚴君平矣。雄曰:君備禮以待之,彼人可見而不可得訕也。及至蜀,致禮與相見,嘆曰:楊子雲誠知人。

  錄曰:漢承秦後,始以焚書坑儒,終以輕士饅馬,幾於無士無友矣。有太子者出一卑詞求之,而峨冠博帶,彬彬都雅,復見漢廷,可見友道之不終絕與。厥後子真、君平流風餘韻,被于當時。孟子不云: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弟忠信。其諸若人之謂也歟。

  曹參為齊相時,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參盡召諸長老先生,問所以安集百姓者。膠西有蓋公,使人厚幣請之。既見,為言治道貴清爭而民自定,因推此類而具言之。參於是避正堂,舍蓋公焉,盡用其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

  錄曰:參不但相齊,以相天下,亦此道也。此可見漢代名臣尚然能自得師,不皆好臣其所教也,豈不賢於後世哉。

  衛青為大將軍,諸侯皆屬焉,尊寵於群臣無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獨汲黯與亢禮。人或說黯曰:大將軍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耶。大將軍聞,愈賢黯,數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加於平日。

  錄曰:汲黯不拜衛青,所恃者何耶。蓋人有慾則無剛,剛則不屈於慾。几所以卑奉之者,慾也。黯惟無慾,故面折而不為過,犯義而不為辱。君且直之,而況於臣乎。或曰:黯常願出入禁闊,豈其無慾哉。夫質直好義者,達也;色取行違者,聞也。黯之行達矣。其在內也,奚以重,其在外也,奚以輕。

  馬援與公孫述舊同里閘,相交善。後述稱帝成都,陳囂使援往觀,以為既至,當握手歡如平生。而述盛陳陛衛,以延援入,交拜禮畢,使出就館,更為制都布單衣、交讓冠,會百僚於宗廟中,立舊交之位,述鸞旗旎騎,蹕警就車,磬折而入,禮饗官屬甚盛。及援奉書維陽,初到,光武在宣德殿南應下但績坐迎,笑謂援曰:卿遨遊二帝問,今見卿,使人大慚。援謝曰: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耳。臣與公孫述同縣,少相善。臣前至,述陛戟而後進臣。臣今遠來,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簡易若是。帝復笑曰:卿非刺客,顧說客爾。援曰:天下反覆,盜名字者,不可勝數。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矣。

  錄曰:帝之簡易,不當如是耶。夫王僚重鏜專諸刺行,秦法斷兵,荊軻匕見,固不在於簡與不簡也。然則帝豈故為是哉。聲音笑貌可施於庸

  品之人,開心見誠自結于豪傑之士。援之觀聽,一見次矣。惜乎,說客之言,非知援者。蓋援之擇君,出于本心。專意束方,乃其素願,初非反覆傾詐之徒也。使其君可事,則雖堂陛介然,不害其委質。使其君不可事,則雖握手歡然,不見其可親。卒之滅囂虜述,不越範圍。然則援非說客,迺德客耳,其於暫諂乎何有。

  弘道錄卷之三十五竟

  #1『人』疑作『入』。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