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錄/46
目錄 | 弘道錄 | |
◀上一卷 | 卷四十六 智 朋友之智 | 下一卷▶ |
弘道錄卷之四十六
智
朋友之智
《論語》: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熟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
錄曰:聖人之門,大抵不憤不啟,不徘不發。蓋方人未足為病,而以我不欲,人之加諸我,自任以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為仁。其與顏子,相去不啻天淵。若其英銳之資,未叉真以能近取譬,非爾所及之言為信。故以與回孰愈啟之。而賜也,誠能反躬自詣,從事於仰鑽瞻忽,欲罷不能之問。顏,何人哉。希之則是顧,以其資稟所造就而言,夫苟造就而已矣。孔門之回,奚待智者而後知哉。故天子再言弗如也,若終於賜而已矣。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錄曰:此聞一知十之本也。夫有所弗擇,擇則無過弗及矣。有所弗得,得則弗膺弗失矣。積而至於無所於擇,無乎弗得。此聞一知十,有不期然。學者未至於是,但能電免於擇善服膺之問,則顏子之地位,斯可及矣。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錄曰:孔子嘗以回賜並言,蓋二子資相近也,習相遠也。回之近道,在於能擇,而無所不說,非但天資之故,乃其學之至也。賜不受命,而不能擇,然億則屢中,乃天資之合,非其明之至也。此命,非貧富貴賤之命,即天命謂性之命。而屢空貨殖,皆其餘事耳。
子曰:賜也,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歟。對曰:然非歟。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錄曰:此方信而忽疑,非其積學功至,乃擇焉不精之故也。夫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顏淵同道,一以貫之也。是故禮樂文物,古今事變,可以多學而識之,而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不可以多學識之也。於此而擇之於初,則無此疑矣。夫子告子貢一貫,與曾子同,而先之以多學,與曾子異。蓋曾子務守約,子貢務施博。約,故不言而解;博,故方信忽疑。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錄曰:愚觀子貢之智,不但何敢望回,而又何敢望參乎。夫顏惟一善服膺,至於知十,則裕如矣。曾惟忠恕自勉,至於一貫,則洞然矣。曾子非借學者以明道也,乃本諸心而無慄也。錯諸躬而有據也,措諸詞而不路也。夫忠與恕無二道,猶一與貫無二物也。而一之貫萬,何從而政之,亦何由而得之。善學者叉有肆力之地矣。惟盡已可勉,惟及人可能,而一則不可勉矣,貫則不可能矣。及其至也,人已混為一途,天人合為一道。不期於一而一者,吾心也;不期於貫而貫者,萬事也。此不惟善學夫子,而又善教門人;不惟善教門人,而又善教萬世。若苟徒事高遠,未知其方,雖與之千言而不足,豈一言而有餘哉。
《左傳》:昊公子札聘於魯,請觀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國,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邸》、《鄘》、《衛》,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公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束乎。為之歌《鄭》,曰:美哉,其細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束淮者,其太公乎,國未可量也。為之歌《豳》,曰:美哉,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束乎。為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夫乏至也。其周之舊乎。為之歌《魏》,曰:美哉,風風乎。大而婉,除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後,其能若是。為之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訃以下,無譏焉。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為之歌《頌》,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倡,遠而不攜,遷而不淫,復而不厭,一反而不愁,樂而不荒,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見舞象箭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見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濩者,曰:聖人之弘也,而猶有暫德。聖人之難也。見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脩之。見舞韶箭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儔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
錄曰:《洪範》曰:思曰睿。周子曰:無思,本也。思,通用也。不思,則不能通。微不睿,則不能無不通。季子棄室而耕,所養素定,而太伯在天之靈,陰有以通其微。故其未聞樂之先,如懈谷未改,葭草未動,希聲既鮮,知音實希。及其既聞樂之後,如九清既通,百川時至,條理豚絡,豁然貫通,知其若興若亡,若美若盛,若勤若憂,若大若細,若深而廣,若底而至,以極於如天之覆,如地之載而後已焉。豈其句句而歌之,字字而辯之乎。蓋以無不通生於通微,通微生於思。夫子不云乎,不圖為樂之至於斯。其平日誦說,向往欣慕愛樂,何啻汲汲。一旦聞之,自有不覺其心融之妙,而嘆息之深也。嗚呼。今之誦《詩》三百,尚不若工歌一言,則以不思而不能通之故也。夫子嘆雖多,亦奚以為;然則雖觀,亦奚以為哉。
季札在魯見叔孫穆子,說之,謂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擇人。吾聞君子務在擇人,吾子為魯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舉,何以堪之,禍必及子。遂聘於齊,說晏平仲,謂之曰:子邑與政。無邑無政,乃兔於難。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獲所歸,難未歇也。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兔於樂高之難。聘於鄭,見子吐,如舊相識,與之縞蓆,子產獻紛衣焉,謂之曰:鄭之執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之以禮。不然,鄭國將敗。適衛,說蓮緩、史狗、史鰭、公子刻、公叔發、公子朝,曰:衛多君子,未有患也。自衛如晉,將宿於戚,聞鍾聲焉,曰:異哉,吾聞之也。辯而不德,必加於戮。遂去之。文子聞之,終身不聽琴瑟。適晉,說越父子、韓宣子、魏獻子,曰:晉國其萃於三家乎。說叔向,將行,謂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吾子好直,必思自免於難。
錄曰:夫所謂博雅君子者,非但能知已往之故也,將來之事,亦莫不知。以其靜虛財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其要皆自無慾中來也。自今觀之,若齊之晏嬰,鄭之子產,衛之伯玉,晉之叔向,皆當代殊絕人物。而豹也,武與起與舒也,鱔與荊與朝也,又皆從政之表表者。吳雖遠於中國,季實邇於仁賢,所謂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玆非其人耶。使其溢於一國之名,寵淫於當時之富貴,不得英賢而友之,何以令名傳於今乎。雖然尚有聖如夫子,嘗聆聲咳,而言游在魯,曾無為札一介,則所以卒於一國之士也。
《通鑑》:田單將攻狄,往見魯仲連。仲連曰:將軍攻狄,不能下也。田單曰:臣以即墨破亡餘卒,破萬乘之燕,復齊之墟。今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車弗謝而去。遂攻狄,三月不克,於是懼。復見魯仲連,曰:先生謂單不能下狄,請聞其說。仲連曰:將軍之在即墨,坐朋識簣,立則仗鍾,為士卒倡曰:無可往矣,宗廟亡矣。今曰尚矣,歸於何黨矣。當此之時,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氣間,君言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此所以破燕也。今將軍束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娛,黃金橫帶,而騁乎淄澠之問,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也。田單曰:單之有
心,先生志之矣。明曰乃厲氣循城,立於矢石之所,援抱鼓之,狄人乃下。
錄曰:燭哉,魯仲連乎,何其切中夫人之心也。以樂毅之賢,而怠於莒與即墨,蚓其他者乎。是故古之聖賢憂勤惕厲之意,所以常存天之理,而不敢死已之心,亦惟恐堅敵之志,而懈己之防也。其是故歟。
田單克聊城,歸言魯仲連於齊王,齊王欲爵之,仲連逃之海上曰:吾與富貴而口□□,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
錄曰:魯連之肆志,不已泰乎。肆非賢者所願也。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至於夫婦、長幼、朋友無不得焉,則世烏可輕,志烏可肆哉。奈之何當連之世,以諸侯帝秦,亡心君臣之義;以燕會讓國,背父子之仁;以君王后自嫁,汙夫婦之禮;以惠文立少于,亂長幼之序;以孫龐蘇張之徒紛紜友,復失朋友之信。連之欲蹈束海,几以此耳。蓋不待天下士,而中人之資,已知其不可為矣。
子順者,孔子六世孫也。魏王聞其賢,遺使秦黃金束帛聘之。子順曰:若王能信用吾道,吾道固為治世也。雖蔬食飲水,吾猶為之。若徒欲制服吾身,委以重祿,吾猶一夫耳。魏王奚少於一夫。使者固請,子順乃之魏。九九月,陳大計,輒不用,乃以病退,其友謂之曰:子其行乎。答曰:行將何之。當今山束之國敝而不振,三晉割地以求安,二周折而入秦,燕齊楚已屈服矣。以此觀之,不出二十年,天下其盡為秦乎。
錄曰:愚觀子順之猷為智識,其諸異乎人者歟。夫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卷而懷之。此孔氏之家法也。秦之暴,不啻熱火,而燎之原也。不可撲遏,蚓可逝濯乎。六國之君,不啻燕雀,而處之堂也,不可瞬息,蚓可久安乎。其料天下不出廿年盡為秦者,非數也,理也,非子順則不可
與言也。
齊封田嬰於薛,號曰靖郭君。靖郭君欲城薛,客謂靖郭君曰:君不聞束海大魚乎,網不能上,鉤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蟆蟻制焉。今夫齊乃君之水也,使長有齊,奚以薛為。苟為失齊,雖隆薛之城,至齊於天,庸足恃乎。乃不果城。
錄曰:客之諫嬰,賢於戊之練文遠矣。彼鷂嗚狗盜之流,何足齒錄。孰憶有如客者,史亦竟失其名哉。後世若眉塢金好之徒,非惟君子之
所恥。客苟有知,寧不挪褕於地下耶。
《漢書》:曹參微時,與蕭何友善,後為將相有隙。及聞何薨,參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居無何,使者果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為相,舉事無所變更,一遵何約束,擇郡國吏訥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見人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帝怪相國不治事,參曰: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帝。上曰:朕安敢望先帝。又曰:陛下觀臣,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之是也。高帝與何定天下法令既明,陛下垂拱,臣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為相三年,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較若晝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今,民以寧一。
錄曰:愚觀漢功臣之際,其智與否,乃吉凶所由殊也。夫以蕭曹而視韓彭,猶韓彭而視絳灌也。史稱曹相國攻城野戰之功,所以能多,以與淮陰侯俱。又曰:韓信已破趙,為相國,參以右丞相屬韓信,攻破齊,歷下軍,已而從韓信擊龍,且軍於高密。夫參與帝同起豐沛,若此其故也;又與信俱為相國,若彼其尊也。而曰屬則屬,曰從則從,曾無芥蒂#1。信一且失王顏,鬱鬱不得志,至羞與絳灌等列。然則參之心,不但天下已平,始務寧靜畫一,雖干戈惶惚,亦能不恢不求,是以何用而不藏也。又曰:使參若在,呂氏可以無王,劉氏得以不危乎。曰:黃石之說曰:陰計外泄者敗。是時惠帝儒弱,而呂氏方捷,陰盛陽微,大《易》所謂澤滅木者也。使參不戒棟撓之凶,而蹈過涉之咎,其能有濟乎。然則非不知醇酒之廢事,天下之有憂也。與其泄而敗,孰若逐而吉乎。厥後突因賈壽之語,遂成滅呂之功,參笞之之力也。史更班馬錄參而舍突,豈非缺乎。
呂太后時,諸呂擅權,欲劫少主,危劉氏。丞相陳平患之,力不能爭,常燕居深念。陸賈造之,不請直入,曰:何念之深也。平曰:生揣我何念。賈曰:足下位上相,食萬戶,可謂極富貴無欲矣。然有憂念,不過患諸呂少主耳。曰:然。為之奈何。賈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則士豫附;士豫附,天下雖有變,權不分;權不分,為社稷計,在兩君掌握耳。君何不交罐太尉,深與相結。平用其計,以五百金為絳侯壽,厚具樂飲太尉,太尉亦報如之。兩人深相結,呂氏謀益壞。
錄曰:陳平六出奇計,自負己智,而猶出陸賈之下,何也。是時慮禍及己,當局而迷,故不若傍觀者之親切也。雖然此說自生發之,而南宋書生一反之曰: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其智識正相似,孰意二生先後一律耶。而其意,則如陰陽晝#2夜,薰猶冰炭之不相及。故其效,亦有安危利鈍,吉凶存亡之所攸分,為天下者可不念經。
朱邑以治行第一入為大司農,為人惇厚,篤於故舊,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時張敞為膠束相,與邑書曰:明主游心太古,廣延茂士,此誠忠臣竭思之時也。直敞遠守劇郡,馭於紀墨,胸臆約結,故無奇也。雖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業。昔陳平雖賢,須魏倩而後進;韓信雖奇,賴蕭公而後信。故事各達其時之英俊,若必伊尹呂望而後薦之,則此人不因足下而進矣。邑感敞言,貢薦賢士大夫,多得其助者。
錄曰:《周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即大農之職也。敞之於邑,可謂知當務之為急,而且不失人,亦不大言矣。錄之。
須寶以明經為郡吏,御史大夫張忠辟為屬,欲令授子經,更為除舍設儲,須寶自劾去,忠固還之,心內不平,後署主簿,寶徙入舍祭,鼇請比鄰。忠陰察怪之,使所親問:前大夫為君設除大舍,子目劾去者,欲為高節也。今兩府高士俗,不為主簿。子既為之,徒舍甚說,何前後不相副也。寶曰:高士不為主簿,而大夫君以寶為可,一府莫言,非士安得獨自高。前曰君男欲學文,而移寶自近。禮有來學,義無往教。道不可詼,身証何傷。且不遭者,可無不為,現主簿乎。忠聞之甚暫,上書為寶經明質直,宜備近臣,遂為議郎,遷諫大夫。
錄曰:時寶尚為吏,而終身之智端筆於此矣。何也。夫豺狼尚矣,而城狐之戒不可忽也謂不兢杜稈季事。黎蕾探矣,而猛獸之冤不可沒也謂寸書救鄭崇下獄事。卒能自保其身,且及其孫,豈非明智之士乎。
弘道錄卷之四十六竟
#1『蒂』原作『帝』。
#2『畫』原作『書』,今據文義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