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齋全書/卷三十九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八 弘齋全書
卷三十九
作者:李祘
卷四十

封書一[编辑]

賜平安道暗行御史沈念祖封書丁酉[编辑]

監司爲列邑所取。則苟或律己不嚴。考績不公。則顧何以禁守宰之不法。而祛生民之隱瘼乎。願治雖切。而病在於才疎者有之。奉公雖謹。而識拗於俗習者有之。又或有長於廊廟而拙於郡縣者。優於文敎。而昩於武備者。若其公私之受弊則均。幷宜詳細採探。隨聞見。一一論列以聞。

兵使爲列鎭所表準。若或誅求而惟苞苴是飾。盤荒而惟弓馬是拋。先宜廉察。登時啓聞。

守令七事之能否。道臣於歲末。輒探察其勤慢。等第其臧否。條列於啓本。殿最於貶目者。卽古考績之遺意也。近來守土之臣。慢不惕念。農不以時。而田野日荒。民不奠居。而戶口日縮。學校絶絃誦之聲。而壯夫良丁之巧避軍役者投跡。戎備有鋤棘之歎。而黃口白骨之指徵無所者簽籍。則賦役之不均。詞訟之不𥳑。姦猾之不息。勢使然矣。此亦周爰之臣。宜先探察者。朝家之建置倉庾於列邑。儲置穀物者。所以防水旱而備盜賊也。比來國綱解紐。人不畏法。諸道徒擁虛簿。如加分反作那移換色等許多般。不正名目。不一而足。而蓄積以是耗竭。民產以是縣磬。當此糶糴分留之際。尤宜十分詳察。仍於出道之後。逐庫親執査閱。據實啓聞。其中作姦之最重者。先封庫後狀聞。

風化爲有國之先務。而流俗漸敗。彝倫斁而風敎衰。其將相率入於夷狄禽獸之域矣。顧朝家一初勵精。務欲明君臣之大義。樹天地之大綱。而民習日渝。彰癉不行。則五品不遜矣。尙何以親上而死長哉。御史之職。實有昉於太史之採風。須於登途之後。詳察謠俗。宣揚朝家惇德允元之至誠苦心。俾遐陬貿貿蚩蚩之類。得有恥格之效。

訟理之難。殺獄爲最。而獄案一具。死生已判。有當議而不議。不當刑而刑者。所謂一月三推。卽一備例之文具。雖欲雪幽枉而伸寃鬱。得乎。自予御極之後。取見京外獄案。惟本道殺獄。輒多疑晦。此曷故也。豈其遐俗之獰悍。甚於他道歟。再昨年方正規之獄。昨年元明三之案。俱不明的。而今又梁萬德獄案。亦甚䑃朧。道臣傅生。而錄啓於審理之日者。意固可尙。予則以爲眞箇正犯而倖漏。亦非所以體仁之道也。萬德與莫男。強弱則凡楚。情跡則燕越。况萬德之變辭。出於莫男刑配之後。則不可以知機變辭。爲可恕之端審矣。道啓又以龜城前府使具叙五檢狀結辭中。是乎喩三字及同推時用別杖等事。爲執跡之柄。而予則以爲不然。是乎喩三字。卽難愼之意。不於殺獄而難愼。更欲難愼於甚事乎。此非可執之一端也。用別杖事。若有所扶抑於兩漢者然。而叙五果欲扶此而抑彼。則莫男何故重被刑訊。未至配所而徑斃乎。此又非可執之一端也。反復究惟。萬德無可生之道。道啓直欲勿施。而所可慮者。或者本邑物情之果如道啓矣。御史必先試加廉問。從後出道。審覈以聞。

牛禁松禁。自是朝令。而濫屠潛斫。取之無禁。畜牧未見蕃息。山阜漸就童濯。亦當按査以啓。

西北風俗。有獷勁橫逸之習。無謹厚朴野之風。土豪之兼幷。富賈之專擅。聞甚難制。隨聞嚴加懲治。

邑婢潛奸。雖是禁條中一事。而姦聲邪色。鮮不惑人。營邑之不犯禁者。殆乎無聞。就其中如沈惑而不恤民隱。或偏聽而侵虐閭里。或肆開賄門。撓屈訟理者。一一論啓。斷不饒貸。

人才不係地分。如有沈滯不振。可合任使者。勿論文蔭儒武。幷各精抄啓聞。

尊高年。恤孤弱。卽王政之所先。本道士民年百歲以上者。詳考帳籍抄啓。而鰥寡孤獨之顚連無告者。亦宜分付邑宰。俾得安接。不特殺獄爲重。庶獄亦當審恤。苟或以微眚薄過。不勝桁楊。徑自瘐斃。則甚非祥刑之義。勿論殺獄庶獄。除久近生死。幷皆審察其寃枉。亦如滯獄多年。官吏推諉而不決者。瞢不事事。誤決獄訟而爲小民怨咨者。姦鄕猾胥。乘間受賕而漫漶獄情者。亦皆訪問。

諸宮房折受之釐正者。蓋出爲生民一分息肩之意也。本道自昨年釐正之後。各宮房貽弊之淺深。與夫營邑之所以奉行。小民之得以奠安與否。幷皆一一採訪。

內司奴婢推刷官差遣之例。近已革罷。而自外邑成節目擧行。著以爲式。司官不行。官吏專利。無異於以暴代暴。亦可採察。

卓絶之行。特異之操。不以男女而有間。亦各採訪區別抄啓。

居於兩國之界。嚴守國綱。而使蠻夷。亦知慴服者。邊門之責也。而挽近邊禁蕩然。甚至昨年。不但止於潛越而潛商。從而殺越人於柵外。西門鏁鑰。可謂寒心。灣尹之治績。亦可訪察。

江界民瘼。甲於諸邑。昨年煞費商量。有所矯捄之策矣。近果頭緖稍就。而民生奠居乎。另行採探。出道之後。亦以安生樂業之意。宣布民人。

沿路監司守令治績之探察。一依右項條件。

賜洪忠道暗行御史朴祐源封書戊戌[编辑]

以爾差遣洪忠道暗行御史。爾其潛行列邑。密察物情。吏之能否。民之苦樂。無小無大。悉閱悉考。然後始可出道。而其尤無良者。憑以踏印文書。先封庫。後狀聞。監司兵水使治績。詳加廉訪。守令則沿路諸邑。照栍邑之例。所經邑中。有營將邊將處。亦可一體審察。賑政勤怠。民情緩急。尤當著念察視。出道之後。必以安土奠居之意。申申慰諭。道途餓殍。令本官這這埋瘞。栍邑及沿路邑倉穀。亦於出道後。抽栍査閱。道伯守宰及閫帥邊將。濫刑濫杖。及欽恤典則後。違法式者。一一採探以來。人才節義。亦可抄啓。

賜關西暗行御史柳誼封書庚子[编辑]

奉使出外。孰非體重。而御史責任。爲愈重焉。况暗行乎。朝家所以差遣者。蓋欲聞蔀屋之幽隱。察守宰之臧否。而前此本道衣繡者。不能乃心職事。在道而貽羞民邑。反面而獲戾朝廷。豈非後人之炯鑑。爾於王事。克念靡盬之義。不避燥濕。蓋已洞悉。今者之命。實出特𥳑。爾其無替予意。悉心奉行。合行事件。俱在別幅。

別幅[编辑]

監司體貌自異。但觀其治績之大體。兵使守令邊將察訪等實績能否。一依條列。著意訪探。栍邑外沿路。一體廉察其優劣。

近來吏不畏法。貪墨成俗。而本道則武倅居多。其識蔑治荒。勢之然也。雖以文倅言之。認作養閒之局。謂朝廷莫之聞也。必多違法乖憲之人。無論小大。隨聞見登聞。

守令最先勉者。卽仁愛廉明四字。而今也反是。才到官。便以肆虐行私爲主。刑杖之踰制。訟獄之非理。已成痼弊。而從又肥己腴產。百端經營。賦役之煩。而民不聊生。賄賂之行。而吏不知畏。兼以本道。素稱繁華之地。其溺于色耽于酒。不恤民隱。徒逞己慾。又是難醫之瘼。一一摘發以聞。

列邑穀簿之枵然。在在皆然。况諸郡處在邊門。去朝廷敻越。種種作姦。謂莫我聞。時未開倉。宜覈分留。而栍邑則逐庫盡閱。沿路則抽栍摘奸。

欽恤典則之不遵式者。自畿邑。至于本道僻遠地。一一無遺準視。

守令之大不法最不治者。如得可信文記。先卽封庫。而罪狀。還朝後陳聞。

賜慶尙道暗行御史李時秀封書[编辑]

他道及本道沿路所經各邑鎭驛守令邊將察訪。幷依栍邑事目。一體察其實績。道帥臣亦如之。有鎭營處。營將能否。亦皆詳探。監司受委一方。體貌不輕。小善微疵。不足輕重於治績。爾須先觀其大體。以規制之如何。定褒貶之權度。兵水使之任。與道伯差殊。當以廉謹公淸者爲最。殘虐鄙瑣者執論。操練時弊瘼。雖已申禁。而復踵謬習。難保其必無。逖矣遐陬。王化未達。則惟彼麤弁姦鄕。急於濟己。謂朝廷可欺。謂蚩蠢可侮。行伍則納賄。犒賞則無實。今行另加廉問。守令之人戶流亡也。田野荒蕪也。賦斂非度也。刑杖踰制也。引滿妨務也。在色害政也。訟理失平也。吏鄕得間也。結災錯俵也。穀簿虛擁也。簽丁市怨也。刷奴招謗也。納賄肥己也。任怒戕人也。種種似此罪科。一有所犯。法難曲貸。爾其有聞必論。毋或放忽。諸條中無一句不銘念。爾於書啓。先論守宰優劣。次以十四條所犯。論列于下。逐項分段。務從纖悉。尤無良者。劃卽封庫。邊將。鎭守關防。而不能撫恤土卒。乃反剝割爲事者。固知其在在皆然。彼京營勤仕之類。到老矻矻。畢竟句當。只此一窠。加之目不識丁者居半。不念職業輕重。不顧事面當否。惟以裕產充橐爲意。跡雖可痛。情亦可哀。爾其審量。裁酌於深淺巨細之間。小者。便宜懲治。大者。論列登聞。各驛爲弊。近益多端。傳命重地。往往有絶站之慮。吏奴之難支。推此可知。爲官長者。宿瘼旣難矯革。而新政又復侵漁。則大非朝家分命之意。其最劣不勝任者。爾其隨聞論勘。營將設置。元非緊務。而鎭管之制。成效未見。緝捕之政。百弊俱生。徒爲武弁緋玉之階。而唉彼小民。從而受困。豈非無義之甚也。雖以近年事言之。幷與職守而多不塞責。以故竊發之不已。至於明火。明火之不已。又或白晝搶奪。而鎭營不之察焉。乃反縱卒民間。藉公營私。殺越之變。續續登聽。卽此一段。弊不難知。爾可詳探其優劣以聞。

別紙[编辑]

本道素稱鄒魯之鄕。絃誦遺響。想多可聽。忘世遯跡之士。高尙其志。獨善其身。必有韞櫝而待賈者。才無古今。豈借異代。爾宜出沒草萊。搜羅俊髦。以裨王國之用。外此卓行特操之人。著意訪問。乖倫悖俗之類。隨聞科罪。

分留法意。本自嚴重。脫有兵革之警。饑饉之憂。朝家之所藉手得力者。惟係於是。而邇者守令不法。監司不察。許多弊竇。難以毛擧。栍邑則逐邑逐庫。無遺爬櫛。沿路則或抽出摘奸。或隨聞覈閱。而營餉城餉鎭餉之簿屬京司者。亦宜十分考察。

沿海諸郡統穀錢還之弊。爲小民切骨之瘼。昨年飭令。難期責效。不徒是也。監司於移劃貿遷之際。每就沿郡分俵。亦一痼弊。當所審探。

欽恤典則。御極後首頒之令。行之不久。多不遵用。不如式者有之。不刻誌者有之。爾於栍邑及沿路。將此所下冊子及尺度。一一校閱。

賜嶺南暗行御史沈基泰封書癸卯[编辑]

自京畿洪忠。至慶尙道。沿路所經各邑。一依栍邑審察條件廉探。而栍邑及沿路邑守宰治績外。諸道監兵水使,僉使,萬戶,察訪,監牧官,中軍,營將,虞候等能否。亦細加廉探以聞。不法守宰干犯明白者。直爲封庫。罪狀。還朝後論列。而近以繡衣奉使之人。樞機不愼。蹤跡易綻。營閫邑鎭之物色窺尋。在處皆然。名以暗行。人皆指目。實爲辱命之大者。向來一二繡衣事。卽彰著之最者。其爲貽羞朝廷。孰大於是。爾若復循前人之轍。則大非差遣之本意。爾其各別惕念。無或泛忽。暗行條件。詳錄于左。

監司受委一方。非若守宰之只專於百里也。而近例繡啓。皆以道臣體重。只及數句語。有若不敢論斷者然。爾則若能若否。凡有可言者。詳細論列。毋或避諱。又如兵水使之職。詰戎禦侮之外。亦多利害之及於民者。幷須詳探。郵官牧官邊將。雖與邑宰有異。亦有民人焉。有政事焉。廉貪善惡。皆不可放忽看過。至於營將,中軍,虞候。雖無民社之責。必有臧否之跡。亦須仔細考察。

本道民情。荐歉之餘。又當窮春。顑頷之憂。如在目中。顧賙救之方。專靠設賑分糶二件事。而爲守宰者。於賑而剋減穀物。潛爲私橐。於糶而專委吏鄕。任其弄姦。則唉彼民命。何以濟活。今番廉察。大抵爲此二事。各邑賑糶之能否虛實。一一詳加採探。而毋但詢問於邑底倉底。必也躬入官庭。目見實蹟。其最無良者。卽地封庫。或嚴治吏鄕以懲勵。

倉穀之不實。守令輩或諉以再昨年昨年年事荐歉。多捧空殼之致云。而此有不然。不捧則已。捧則只捧空殼。有名無實。亦豈非守令之罪乎。况所捧未必皆是空殼。而小民所受者空殼。故以荐歉爲諉耳。雖以一二邑所聞推之。吏鄕作姦。守宰莫察。盈包之米。盡歸官屬。虛殼之殼。勒給小民云。其他各邑。安知其不然乎。此一事。尤不可不審察。

栍邑及沿路各邑穀簿。抽栍摘奸。而摘奸之際。若不別般審察。徒爲貽笑之端。與其逐庫反閱。而未免失實。毋寧一二庫拈出之爲愈。先探各庫之虛實。就其最甚處摘奸。而如或至於各庫盡閱之境。則移充之姦弊。必須十分嚴防。

賦斂之煩重。實爲小民難支之弊。應捧猶然。况橫斂乎。非理橫斂。不法之大者。亟當繩之以法。而列邑或有流來謬式。因襲不改者。此則雖不可遽然歸罪於時任守令。而其不正名目。小則另飭本邑。使卽釐改。大則論列登聞。

訟獄。當以淸平爲最。其知慮不明。曲直倒置。則事係過誤。容或可恕。其或受鐶而枉法。納囑而抑斷者。最可痛惡。此亦十分詳察。至於寃獄。有足干和。觀其文案。事蹟雖甚難明。訪諸村里。苗脈或有可尋。如此之類。必須著意審察。期於伸理。

濫杖酷刑。自有法禁。而典則頒布之後。笞杖大小。枷棍刻誌等事。未知列邑果能遵守否。近來奉行。初旣慢忽。久益懈弛。到處審察。隨發懲治。其尤不謹者登聞。而或有頑民。憑藉朝令。守宰之所得自斷者。托以濫刑。脅持官長。搆虛造謗者。則其習不可長。此類須嚴懲。

引滿之謗。在色之誚。損體害政。多在於此。其甚者不可不摘發。以爲懲一勵百之地。

簽丁大政也。列邑軍額。每患難充。而以各其邑戶數。較之軍額。則夫豈有難充之理。由於豪民之多藏戶下。常漢之冒錄儒名。而爲官長者。不能搜括。故殘民則率多疊役。而軍籍則未免闕額。如有搜括閒丁。修擧軍政者。雖有怨謗。實合褒嘉。其或一味拋置。初不補額。則雖無顯失。亦難免罪。而其甚者。搜括雖似修擧。取捨專係強弱。以至姦吏操縱。貨賂狼藉。如此之類。不可不嚴懲。黃口白骨。屢煩朝飭。列邑果無此弊否。

姦鄕猾吏。民邑之蠹也。舞弄公法。侵漁疲氓。如偸災結買復戶。嗾人搆訟。爭任起鬧等。種種弊端。不一而足。甚至私役民夫。陵侮官府。守令柔則慫慂不法之事。剛則搆捏無根之謗。名分之陵夷。風俗之壞敗。皆此輩所爲也。其所畏憚。惟在於繡衣廉問。而奉使者不惟不能嚴懲。或有始似猛而終輒弛。反爲取侮之端。今番則各別廉探。一一重治懲勵。

寺奴之弊。本道爲最。在前繡啓。亦有所登聞者。而朝家事目。只是元額比摠而已。初不責其生產之加數。則其弊之猶夫前日。何也。豈非富實者漏脫。疲殘者偏侵之故耶。內司刷官。丙申革罷之後。專委於各其本邑者。蓋爲近民之官。可以詳察事情。防塞姦竇。漸次蘇弊而然。如或不體朝家之至意。不戢下吏之作姦。則其爲弊何異於內司之推刷乎。况當式年推刷之時。尤宜另察。

沿邑海戶。情債漸增。受弊孔酷。其本。雖在於京司之不能撿飭。亦安知不由於下吏輩憑藉濫徵也。下吏曰某物進上。營門所入幾何。京司所入幾何云爾。則小民不知。官長亦不知。上下相蒙。依數責徵。其勢固然。詳知其每物情債數爻之多寡。則營門及備局。皆可有査勘釐正之道。此一事亦須仔細審察。

東萊邊禁。自有條法。解弛莫甚。倭人巧詐百出。雖曰無奈。象譯先自犯禁。在所當戢。軍需戎器之虛實利鈍。幷須詳察。而防禁等事。亦十分廉探。發姦用法。以爲立威禦侮之一助也。

本道素稱人才府庫。出而爲國家之棟樑。處而爲士林之表準者。退計百年以前。彬彬可數。而近何其寥寥也。夫豈十室之必有。而一方之全無耶。蓋有之矣。而不知不聞也。予雖否德。嘗聞立賢無方之訓矣。苟知其賢。豈以疎遠而不之用乎。每於繡衣之行。輒下搜訪之旨。而及其歸奏。便無所擧。亦由予誠意未孚。良用歉歎。今行別加採探。或行誼純篤。或經學通明。或文章拔萃。或武力出倫者。勿論地處之如何。一一登聞。以爲次第試用之地。噫。儒先雖邈。絃誦不衰。韞櫝待賈。豈無其人。尙志遯跡。尤爲可尙。予方切翹佇之念。爾須著意奉行。毋使此言。復歸於無實。

卓行高節。朝家輒加旌褒者。非但爲其人也。所以樹風聲敦敎化也。本道人物。稟性純質。從古以來。孝烈忠節。多有絶異之蹟。至於義牛,義狗之塚。尙爲行路之歎美。其亦風氣之使然也。近因繡啓道啓。頗擧褒奬之典。就其中豈無當聞而不聞。宜褒而未褒者。或公議已發。而見格於營邑。或地處甚微。而不登於呈狀者。幷須採探。論列以聞。

賜原春道暗行御史趙弘鎭封書[编辑]

關東周諮之行。非止一再。而及其復命也。繡啓之論列。廟謨之覆決。率循前套。未見實效。使彼八百里生靈。未蒙一半分恩澤。甚非朝家委遣之本意。大抵本道土瘠而民貧。水旱風霜。最先被害。雖値屢豐之年。難免無恒之嘆。矧今穡事。大違始料。歉荒之患。著處同然。而嶺以東。水災尤有酷焉。終歲勤苦之資。擧入沈墊之中。昔之黃茂。今成赤地。民情遑擾。無遜於年前淮金云云。想像光景。不遑寧處。顧此九重邃邈。四野夐越。農形之登歉。民情之舒慘。惟道啓是憑是恃。而前後狀本。專欠別白。在營而泛然說道。行部則始云繹騷。未知所見異於所聞而然歟。抑經潦之後。忽判大無之故耶。朝家軫恤之政。雖欲別般講究。而奈此於何。考之嘆何。以爾爲原春道襄陽,三陟,江陵,高城,通川,杆城,歙谷,蔚珍,平海等九郡暗行御史。噫。因汝關北閱倉之行。委此嶺東持斧之任。爾須另體至意。克殫乃心。周視原野。細察農形。潛行村閭。詳探民情。若於道塗之間。逢著流亡之類。卽地出道。宣布朝家拯救之意。面面慰譬。俾各奠厥攸居。無或有一夫一婦顚連之患。凡係道臣守宰之治績能否。亦須竝行按廉。無敢少有諱避。如其最不法者。先封庫後論啓。且念道內之積弊有五。田政也。穀簿也。蔘貢也。漁戶也。松山也。曰田政也。田政紊亂。未有甚於本道。元無量案。徒憑比摠。間或有如干邑已量之處。殆過百年。近不下五六十年。况東峽風土。不竝以南。所種穫者。太半是耳麥皮糖等數種雜穀耳。兼以大嶺。介於其際。纔經小霖。峽流衝齧。此疆彼界。在處滄桑。沃野變爲斥鹵。林藪幻成原壤。圭梯難別。方圓互混。說者論本道田政。輒云風土使然。朝家以爲未量之害。有以致之。縱令按簿而出統。尙患陳起之莫辨。矧今執摠而徵稅。安望虛實之獲均。見方災荒溢目。賙賑當頭。改量案一事。誠有時詘之嘆。未暇輕易設施。大抵守令爲治。田政是先。爾於潛行之時。先察執摠之或精或濫。徵稅之有寃無寃。以此爲較能否辨優劣之一副當權衡。若其蘇弊革瘼之方。亦須旁採物情。還朝後仔細論列。曰穀簿也。穀簿淆雜。未有甚於本道。槩其倉儲之穀。率皆是至麤易腐之物耳。捧留未幾。便成皮不存之物。姦竇從以多端。民瘼日就難醫。春糶則純是虛殼。冬糴則徒取盈包。擧切縣罄之苦。未聞奠土之樂。苟使邑宰。視民如子。雖於升合出入之際。一一句檢。在在審察。則何患積蓄之漸耗。可見新舊之相仍。不惟此之不爲。反懷肥己之圖。分留之規。盡歸鼠穴。金石之典。看作烏有。那移之不足。至於反作。反作之不足。加分而竊其耗。錢還而射其利。勘罪相繼。犯科自如。爾於出道之前。先探糶糴之勤慢。出道之後。更閱倉儲之精否。以若所聞。較若所見。其尤無良者。登時封庫。否則區別輕重。分等錄啓。曰蔘貢也。蔘貢痼弊。未有甚於本道。原初作貢之意。槩倣任土之法。而踴貴日甚。徵斂日煩。賣鄕賣校。蔘戶蔘軍等不正名色。難以毛擧。京貿之折半移屬。情債之從便添劃。槩爲其息肩分勞之方。而爲瘼漸滋。流弊益深。統計一道。無邑不然。生理之凋瘵。愁怨之齎菀。皆未始不由於此。大抵蔘之爲用。所係至重。雖欲蠲以減之。勢有所不能。爲今之計。莫如稍防姦竇。俾紓民力。而蔘商之弊。予嘗聞之矣。貢納之權。徒歸駔儈。極意占托。動必增價。守宰莫敢誰何。今年添幾文銅。明年又添幾文銅。視詳定元價。不啻倍蓰。畢竟爲弊。小民受困。每見蔘貢之來納。吾民倒懸之狀。宛在予目中。爾其深究生弊之由。更詢祛弊之策。條列以陳。曰漁戶也。漁戶凋殘。未有甚於本道。我國地方。環海以爲域。有海則有漁。有漁則有稅。何處不然。而本道則陸田磽确。浦產貧窶。海氓之以漁爲業者。不足爲餬口資身之需。上而進獻。下而營用。收斂無節。誅求多歧。雖有巨口之味。丙穴之族。以魚則不取。以錢而替捧。一尾之直。殆及八九緡。外此情債。不在此限。哀彼小氓。將何支保。比聞海錯。縱曰稀貴。一年所獵。豈不當一年之用。而末梢代錢之貿。均是產海之魚。則憑藉橫斂。胡至此極。若不大加變通。不出十年。將無浦戶而止。且均役以後。漁稅專屬京司。爲守令者。果無疊徵之患否。卽此漁戶之弊。朝家方欲裁量勘定。以救海民燃眉之急。爾宜留心採訪。曰松山也。松山斫伐。未有甚於本道。本道之設置松山。視諸海之長山。湖之安島。事體尤有別焉。豈直爲宮室之用。船艦之需也哉。斧斤相續。輸載如織。幾百年長養之地。一望童濯。或有放火而滅其痕者。或有拔根而掩其跡者。苟究罪本。誰執其咎。爾須別歧廉問。諸處松山。如有醜謗之入耳者。無論目擊與不目擊。到卽嚴覈。犯者隨現登聞。毋以大吏而寬之。又如京司作姦。弊亦不些。幷宜著眼周察。右所謂五者之外。又有申及於爾者。刑具。典則之所載。毋以成憲之已著。而必糾其違越。獄讞。人命之所係。毋以審理之屢行。而必察其寃枉。此刑獄之不可不愼也。一隅雖僻。烏竹之遺風尙傳。十室之中。鳳棲之遐蹤必多。此人才之不可不搜也。節義卽扶倫之方。孝烈爲樹綱之本。此節孝之不可不訪也。害政。莫過於姦鄕。蠹民。莫甚於猾吏。簽丁則黃口白骨疊徵居多。郵站則僕痡馬瘏。直路最甚。爾當摘發抵罪。沿路方伯守令之治績。一例論斷。噫。今之御史。卽古之直指使也。體任非輕。委毗甚重。爾可愼旃。邦有常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