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 (四庫全書本)
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 |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樂善堂全集序
朕少讀尚書見二帝三王以及繼世之哲后君臣咨儆惟是身心性命之本原其敷政命官亦惟根柢道德而不規規於事為之末及考詩易四子之言凡論政者皆與書所稱同其指歸互為表裏其後博涉諸史則雖明盛之世所殫心竭慮者大概詳於事功而略於本原教化之升降治象之崇卑其分岐實判於此用是日有孜孜求所以取道入德之門䝉
皇考示以明理立誠之大訓而略得其統貫又念修辭必本乎誠故凡見於古文詩辭者咸以是為宗而不敢有貳焉往者嵗庚戌曽録數年中所作序論書記雜文詩賦次為十有四巻置諸几案時就所言以自檢其行嗣是所作葢四倍前繼序以來躬理萬㡬兢兢業業惟恐一事失宜負
皇考付屬之重思如曩時從容文墨之娯不可復得然少有餘閒未嘗不考鏡經史以自觀省爰取庚戌文鈔所載存十之三續作未訂入者存十之七總為一編共若干巻非欲以文辭自表著葢是集乃朕夙昔稽古典學所心得實不忍棄置自今以後雖有所著作或出詞臣之手真贗各半且朕亦不欲與文人學士争巧以轉貽後世之譏則是集之輯有不得已者記曰本諸身徴諸庶民曩予自檢所行以勉副所言者乃日用酬酢之常今兹所行事無大小莫非政教之平陂生民之苦樂相倚不可以中立者也因此益自警惕而克艱天位顧畏民碞庶㡬明理立誠之學参前倚衡永永勿替也夫乾隆丁巳仲夏朢日
乾隆二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奉
上諭近日偶閲樂善堂集縁初刻所存巻帙頗繁其中多有不甚惬心之句昔人云文章千古得失寸心朕非悔其少作博不恡情去留之名政以隨時删訂則今昔詣力所到端可藉以自騐其令内廷諸臣悉心校閲分擬應存應删簽貼進呈候朕裁酌重訂定本以付剞劂欽此
協辦大學士戸部尚書〈臣〉蔣溥等謹
奏乾隆二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奉
上諭近日偶閲樂善堂集縁初刻所存巻帙頗繁其中多有不甚惬心之句昔人云文章千古得失寸心朕非悔其少作博不恡情去留之名政以隨時删訂則今昔詣力所到端可藉以自騐其令内廷諸臣悉心校閲分擬應存應删簽貼進呈𠉀朕裁酌重訂定本以付剞劂欽此〈臣〉等恭奉
樂善堂全集公同敬謹校閲仰見我
皇上德協天行學勤時敏散體之文囊括六經自先聖以至先儒之理無不陶鎔貫串體大思精駢體之文軼唐駕漢籠罩羣言風格高古詩章則融洽三百篇温柔敦厚之㫖博採歴代之英華而機杼自出是内聖外王之全學無不統備兼賅實足以
訓行萬禩兹恭承
聖訓
命〈臣〉等校擬簽呈恭𠉀
欽定〈臣〉等謹遵
諭㫖詳細恭繹竊就管蠡之見分别貼簽恭呈
御覽伏候
訓示裁定俟
發下之日交
武英殿刋刻再〈臣〉等伏覩初刻内恭遇
御名未經敬避深屬未安謹一併擬簽進
呈仰祈
睿鑒再集内所刻制義理醇詞茂雅正清真洵為文章榘矱今〈臣〉等恭查制藝巻内計文共得二十七首似應於目録末標附録制義四字而附刻於詩賦雜文之後標簽書樂善堂制義下刻一小附字則於刻集體製更為妥協至原本久經頒行今後訂成定本在我
皇上制作如日月經天原可聽其並行但現在定本既經詳訂而出海内藝林寳購必當奉為指歸所有原本自應陸續恭繳〈臣〉等請
㫖凡内外臣工曽䝉
頒發初刻及書坊翻板并外省官刻本並令隨時收繳不必立定限期及行文追查在内交軍機處彚繳在外由各該地方官轉送布政司敬謹收貯定本刻成時仍乘便發交各布政司照依摹刻印行嘉惠天下〈臣〉等愚昧之見是否有當伏候
聖訓謹
奏
協辦大學士户部尚書〈臣〉蔣 溥
吏 部 尚 書〈臣〉劉統勲
工 部 尚 書〈臣〉嵇 璜
吏部左侍郎〈臣〉董邦達
戸部左侍郎〈臣〉劉 綸
户部右侍郎〈臣〉裘曰修
禮部左侍郎〈臣〉介 福
兵部左侍郎〈臣〉觀 保
刑部右侍郎〈臣〉王際華
工部右侍郎〈臣〉錢維城
内 閣 學 士〈臣〉錢汝誠
乾隆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奉
㫖制義不必刋刻餘依議欽此
庚戌年原序
余生九年始讀書十有四嵗學屬文今年二十矣其間朝夕從事者四書五經性理綱目大學衍義古文淵鑑等書講論至再至三顧質魯識昧日取先聖賢所言者以内治其身心又以身心所得者措之於文均之有未逮也日課論一篇間以詩歌雜文雖不敢為竒辭詭論以自外於經傳儒先之要㫖然古人所云文以載道者内返竊深慚恧毎自思念受
皇父深恩時聆訓誨至諄且詳又為之擇賢師傅以受業觧惑切磋琢磨從容於藏修息游之中得以厭飫詩書之味而窮理之未至克已之未力性情涵養之未醇中夜以思惕然而懼用是擇取庚戌秋九月以前七年所作者十之三四畧次其先後序論書記雜文詩賦分為十有四巻置在案頭便於改正且孔子不云乎言顧行行顧言書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常取余所言者以自檢所行倘有不能自省克以至於言行不相顧能知而不能行余愧不滋甚乎哉
六經之教皆以明仁義中正之道而感發人之善心也降及子史必依於經義足以備勸懲輔教化然後為後世所誦法故唐宋諸文家自言所學必原於六經仁義之㫖然則樂善不倦固敦行之要而亦發為文章之根柢與雍正十年冬
皇四子以所為樂善堂文鈔示余而屬為之序發而觀之經旬涉月猶不能窮其奥美也其義理一本於五經四子而折衷於宋儒之言其文之意度詩之風格按以古人成法無毫釐分寸之不合而毎至忠孝友悌言之尤肫誠而愷切足以感發人之善心葢
皇子之文乃樂善不倦之誠之積於中而發於外者也我
皇上聖德天縱以仁義中正之道陶冶一世而
皇子親承
諭教近仰
儀型朝夕觀感浃於耳目心志之間者尤深且切而又篤志好古深思力探於古聖賢人之言而近體諸身故發為文章充實光輝而不可揜如此乃
皇子且自以為未足自序之文猶曰彚而成帙置之案左以便改正即文之不敢自是而望道之切可知矣又曰常取所言以自檢所行懼言行之不相顧也則進德之誠可見矣此古聖賢人樂善不倦之實功也余淺見寡聞不足以發揚
皇子之文而區區之誠所欲効於
皇子者惟是檢身之嚴宻見於自序之文者永矢而勿渝焉斯已矣
雍正十年冬月穀旦和碩莊親王允禄序
文以載道道之體於身者為德而發於言者為文故韓子論文曰行之乎仁義之途㳺之乎詩書之源又曰仁義之人其言藹如孝弟者仁義之實道德之根源也
皇四子幼侍
聖祖仁皇帝特荷慈眷朝夕
訓誨且見我
皇上視膳問安致愛致敬無事不與往聖同揆至性薫陶耳目濡染由是體諸身心發於言動者不待模擬自成方圓夫聖經賢傳所以勤勤亹亹牖翼萬世其道無他父子君臣之大倫而已
皇子性資樂善於道德仁義之根源既得之
聖祖之漸涵復申以
皇上之諭教而又切磋於師友研極於詩書早夜孜孜日新其德故發為文章左右逢源與道大適衡以古作者之法中規中矩不失扶寸而事關人紀言
之尤懇切而周詳使讀者忠孝友恭之心油然而生夫自古文人學士有一言之㡬於道其文必逾逺而存况
皇子之實體於身而藹然溢於言外者乎
皇子夙以樂善名堂因以標文集即此見平日心力之所注而所以為文之根源具在於是矣壬子八月以序屬余反覆尋繹深慶
皇子之德業日進加益而自忘其學之膚言之不文也於是乎書和碩果親王允禮序
我
聖祖仁皇帝燕翼詒謀盡善盡美
皇上純孝天亶當居藩邸時先意承志尤得
聖祖歡心康熈六十一年爰命
皇四子寳親王入侍内廷以示寵異是時王年方舞勺而予齒亦埒相對甚歡及
皇上紹膺大寳余以冲年特承
恩命忝封貝子晉封貝勒自顧無寸長足録惟以恭謹
慎自檢束遂䝉
恩眷每入覲
皇上時遇
王輙承奨許把握深談大有乳水之合癸丑夏月出所著樂善堂文鈔見示余為荘誦一過見其論記文序賦頌詩歌無體不備約數萬言因為舌橋不下作而言曰古謂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在古人非欲岐之也太上不易得得其次亦可以不朽
矣而衡以聖賢之道則德其所内藴耳著之而為功宣之而為言莫不皆備於一身則三而一者也今
王以樂善署其堂而復以名其集葢善即德也德備而功與言隨之如水之有本木之有根其條達流行有不期然而然者然而混混湯湯觀瀾而知其本也刁刁調調攬葉而知其根也則欲測
王之德與功者又何不可於其言觀之哉今為取其文而讀之於其藹以和者見仁之德焉嚴以毅者見義之德焉暢情而不繁洞物而非察堅確而不移者見禮智信之德焉夫渾而名之之謂善得之於己之謂德
王之樂善
王之取善也葢善無窮而取善之心孳孳矻矻日有積而月有累故其發而為言得心應手自有行乎其所當行止乎其所當止之致斯其藴之也深而養之也素矣劉晝慎獨有曰枕善而居之不以視之不見而移其心聼之不聞而移其情也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争故㡬於道斯二説者可舉為
王贈也夫文所以載道也言者心之聲也而非藴之養之則不足以資其本而培其根今
王之樂善如此擴而充之於以優於天下而馴至於大舜之域其可涯量哉將見為德為功為言皆以一身備之裕如矣苟浮慕詞章徒以著述相引重又烏足以讀樂善堂之文哉
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上澣允禧序
夫文所以載道也自漢唐宋明以來有道諸儒皆發為文辭以明聖賢之奥㫖作為詩歌以暢一已之襟懐令後世讀之者玩其詞繹其㫖稱揚傚法之恐後文之有功於後世豈淺鮮哉若夫稟頴異之姿而精研典籍日與賢師友稱先則古討論藏修弟之視
兄雖所處則同而會心有淺深氣力有厚薄屬辭有工拙未敢同年而語也吾
兄隨
皇父在藩邸時朝夕共處寢食相同及
皇祖見愛養育宫中恪慎温恭
皇祖見之未嘗不喜
皇父聞之未嘗不樂而乂念弟之在家不能常聚迹雖
兩地心則相通吾
兄純孝至悌可謂肫然無間矣及
皇父尊居九五吾二人下帷讀書朝夕共處寢食相同者如舊同氣之歡豈語言文字所能盡載乎吾
兄於問寝視膳之暇每有所得發為文詞日課文一首雖退居私室亦不敢自懈手披心繹欲力追古作者八年秋九月彚訂其序論詩賦雜文若干巻而命余序余曰載道之文真儒為之無實之文務名者為之務名者不求實得真儒則本之躬以見之言而可垂於後世今觀吾
兄之文本平日所為講明踐履者積於中而發於外上不負
皇父慎選天下英賢而教育之之心下不負十餘年窮經力學憤樂相尋之篤志處帝王之家居富貴之位書史所載未數數然也
兄之樂善無窮而文思因以無盡凡古聖賢之微言大義修身體道之要經世宰物之方靡不發揮衍繹娓娓焉暢所欲言即至一吟一咏亦皆揚風扢雅温柔敦厚有合於三百篇之㫖豈揚華摛藻狥外忘内者所能髣髴其萬一哉又豈弟之淺識謭詞所能贊羙哉弟𢎞晝謹序
文以足言而載道也内而極於天人性命之微顯而通於經綸事業禮俗百為之賾皆由根柢深厚詣極精微而後出之有原發之莫測所稱閎中肆外貫乎道而濟乎義臻於玉振金聲之羙葢徴聖垂文而作述以隆非偶然也〈彭〉弱齡猥䝉
聖恩受讀
内廷得侍
皇四子朝夕講貫竊見
皇四子問安視膳之餘耳目心思一用之於學考合古今徴論同異雖單詞隻義必條分縷析銖黍弗差毎為文筆不停綴千言立就而元思泉湧采翰雲生葢天資敦敏而又緝熈光明實為天人並臻其至者也積數年著作既富所裒樂善堂文鈔成〈彭〉盥濯讀之數過其研窮心性也則德成於天而明出自然微言探賾彌綸彛憲合心源道法一以貫之而無餘也其闡發經學也則深明博察探其奥而約其㫖糟秕羣言彪炳至義發前人所未及而開後學以津梁也至於史事有難評之迹千秋積未發之疑抉隐觧蔽往往出人意表葢舉治亂興衰之故是非得失之衡莫不包括隐顯變通會適標論立義足以超古而信今矣旁逮詩歌賦頌體製羙備寫天地之輝光琢元黄之麗藻雖組織辭令排比聲律然皆銜華佩實酌雅富言而非尋常之外飾雕艶所可擬於萬一者夫惟知之始能言之顧〈彭〉淺何能知高深之際而陳贊頌之言哉〈彭〉侍
几席誦習之下每苦於室而難通也輙䝉
片言提撕曠若發䝉而因端
指示引繩授矩
訓誨無倦所以培而植之者甚至顧以鈍質業不加修而識不加長受讀兹編所謂出有原而發莫測貫乎道而濟乎義者〈彭〉誠不足以知之惟畧陳梗概恭綴數言以為鼓吹休明之一助焉爾
雍正十年嵗次壬子十月朔平郡王福彭謹序
善者一心之主宰萬化之根原事理會歸之極則也然非實有所樂乎此則見之不真信之不篤而其發為文章著為事業者終不能篤實輝光可傳於後世
皇四子寳親王性資純粹自幼為
聖祖仁皇帝所篤愛
特召育於宫中薫陶
德教
皇上切義方之訓廣延師保諮經稽史惟日孜孜所以培養德性恢閎學識者既厚且深矣〈爾泰〉以封疆之臣入㕘政事恭承
恩命獲侍
講筵竊見
皇子動容出辭温肅之氣具備偶聆議論則窮本探原有經有緯未嘗不私慶
皇子秉元善之德而誠心體道不獨文學迥出乎尋常也間出樂善堂文鈔若干巻以示開章二篇則曰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明理為先此我
皇上御書以訓勉
皇子者而即首以命題所為念兹在兹以廸元德而會衆善者莫不基於此矣至於推闡經義尚論古人窮極事理辨析羣言實有特出之見超乎前賢思議之外其或敷揚功德吟咏性情可歌可誦使讀者忠孝悱惻之情油然而生葢
皇子樂善之誠充積於中而英華外發有不知其然而然者昌黎韓愈所謂原於仁義而其言藹如者於是集見之矣竊考六籍所載言善者甚詳而樂善一語獨發之孟子與道性善稱堯舜之㫖更相表裏
皇子誠由斯集而充之明善以誠身本之心而騐之事則精一危微之訓上接列聖之心傳者莫不於此會其極而世際昇平太和翔洽皥皥焉各相感於至善之中而可以被之賡歌垂之簡冊者其善為何如其樂又何如也鄂爾㤗謹序
雍正元年
皇上紹登大寳
命廷〈玉〉隨侍
皇四子
皇五子講讀經書蚤夜趨承仰見我
聖祖仁皇帝垂光錫祚舄奕綿洪我
皇上敬承
庭訓以裕後昆
聖學相傳緝熈光大
皇四子粹質天稟明敏博達而功力縝宻朝有課夕有程寒暑靡間有非專攻文學之儒所能希其萬一者自經史百家以及性理之閫奥詩賦之源流靡不博覽精擇講明而切究之每發一問立一義輙超出於思議之表而皆前人所未發覃心實學者之所宜辨析也含咀釀郁藴蓄富有時發抒其胸中所見著為論說詩賦諸體之作常不假思索
一揮數千言立就清詞邃㫖首尾爛然數年來俱不下千餘篇
皇子自加𨕖擇得如干首彚為一集以示廷玉廷玉受而循繹焉大抵意義淵深文采博贍而筆力之雄俊健㨗邁越等倫所闡明者聖賢之精藴宇宙之名理而所吐露者經籍之膏腴藝林之芳潤自昔以文章名家者莫能逮焉
皇子之於文可謂才超而學邃矣抑尤願
皇子之不以此自多也聞之文所以載道古聖賢修已治人明體達用之大要胥於是乎在匪直工其文詞以為觀羙也故曰非言之艱行之惟艱
皇子以天授之才博通古今之學循循乎祗遹
聖訓敬勤無斁誠於載籍之指要平日口誦心維者既能言之又允蹈之自此進德修業日新嵗益廷玉所樂得而揚其羙盛者詎有涯哉
雍正八年嵗次庚戌仲冬月張廷玉謹序
雍正元年我
皇上紹登大寳
特命朱〈軾〉侍
皇子讀書時
皇四子
皇五子年甫十三嵗已熟讀詩書四子背誦不遺一字已乃精研易春秋戴氏禮宋儒性理諸書旁及通鑑綱目史漢八家之文莫不窮其㫖趣探其精藴由是發為文章實大聲宏彬彬乎登作者之堂矣雍正八年
皇四子自訂其所作詩文為一集名曰樂善堂文鈔命〈軾〉為之序固陋如〈軾〉何足以知
皇子之文伏念
皇子以樂善顔其堂又以名其集讀者徒以文視文雖揚扢諷詠咨嗟歎賞烏足測斯編之涯涘乎凡人為一事而或作或輟者所樂不存焉耳
皇子之於文窮年累月抽思探𧷤俛焉日有孜孜誠有味乎其言之矣然
皇子之所樂者善也非文也如以文而已矣雖如宜僚之弄丸庖丁之觧牛得心應手亦徒虛車之飾耳於善乎何與哉樂善之説見於孟子所謂善者仁義忠信而已専言仁則為心之全德而義在其中兼體用而言則仁為體而義為用對忠信而言則仁義又為用而以忠信為之體苟存諸中者有一毫不忠不信求㡬於仁義可得乎易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陰陽剛柔之流行不息迭運不窮者誠也聖人之於仁義亦如是而已矣自聖人言之則為誠誠者天之道也自學者言之則為忠信忠信者思誠也人之道也思誠之功維何格致以啟其端克復以踐其實戒懼以立其本慎獨以謹其㡬循循於下學以漸㡬於上達久之而私欲潛消理與心融而樂生矣生則烏可已也烏可已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天下娯心快志之事孰有過於此者乎欽惟
聖祖仁皇帝德合乾坤功参化育我
皇上欽明緝熈聖以繼聖本精一執中之心法發而為
蕩平正直之
皇猷萬方臣庶是訓是行矧
皇子天稟純粹志氣清明晨夕侍奉之下其薫陶涵育於
聖德聖訓者固已日新月盛莫知其然而然矣從此敬承無斁優游厭飫戒於思慮之未萌恭於事物之既接進德修業之功孰得而窺其所至哉〈軾〉嘗聞
皇子之自言其文也曰詩歌賦古三百篇之流吾將以為山水以為樂音以養吾心焉耳㫖哉斯言凡知者之樂水仁者之樂山以及先儒樂觀天地生物氣象無往非善即無往非樂無往非樂即無往
非養也書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夫無所得於中而强而行之則不勝其勞苟從事於窮理盡性而渙然有得亹亹不倦夫何難之有
皇子勉之哉
雍正九年辛亥十一月長至日朱〈軾〉謹序
雍正八年夏六月廷錫䝉
恩命得陪侍
皇子講席竊見
皇四子孜孜典學日就月將自五經四子儒先性命之精言以至史籍之紀載名人大家之文集靡不探索研究廣覽博辨務求理道之要歸事物之衡鑒文章篇什之榘度根柢融洽條貫浩然有得於中至討論服習之既久廼舉其所得者而見之文抒為論著形為歌詠大抵充實醇粹和平渾厚得天地中和之氣亹亹乎蓄之深而出之裕也所作積多彚次成帙題曰樂善堂文鈔命〈廷〉錫為之序昔文中子有言文必貫乎道學必濟乎義夫離道義而以為文鞶帨之工虛車之飾固君子所弗尚即援道以張其詞引義以暢其說薈萃經訓而祗以供文章之用是猶未免岐文與道而二之未得為文之至也二帝三王之道周公孔孟之傳見之貌言視聼日用動静之間施之禮樂政刑天下國家之大藴之為德行措之為事業無適而非道義之衍溢故其著於典謨垂於經傳精微廣博足以覺世牖民闡道立教而至文出焉朱子所謂有是實於中則必有是文於外其條理分明光輝發越而不可掩者非有所强而後能也仰惟
聖祖仁皇帝神靈天縱聖學高深我
皇上緝熙光明心傳相接羲軒堯舜之統緒近在庭闈
皇子朝夕侍奉祗聆
慈誨提命之所啟廸耳目之所濡染固已薫陶涵育於聖賢道義之中加以稽古居今考德問業味經史之膏腴擷典籍之芳潤宜其發而為文炳炳麟麟若是其盛也若夫體之身心騐之行事道義充粹於中而至文輝著於外則可以上嫓乎典謨經傳而與子朱子之言黙相符契又何文與道之岐而
為二哉廷鍚因讀
皇子之文敢敬繹其義為
皇子誦焉蔣廷錫謹序
我
皇上至德廣運聖敬日躋丕顯丕承宏兹繼述經理萬
物悉以我
聖祖仁皇帝之所淵藴者發為久大之規啟佑後昆亦以
我
聖祖仁皇帝之所翼貽者著為纉承之羙覲光揚烈繼繼
繩繩誠哉萬古之所獨隆者也諸
皇子日承
聖訓觀感最真莫不器識深厚德性温良勤敏問學不
敢暇逸以故習復之餘遂多著述今
皇四子自集其比年所得詩歌論賦選擇若干首為一集以示〈敏敏〉雒誦紬繹至再至三論著則機杼自出羅列萬象昔人所謂宏深淵博義理精到者何以加焉至詩歌諸體之作亦莫不畢臻其妙金相玉質和雅冲融求之近古實少倫比向非我
皇上訓廸
皇子之方實有承先啟後垂裕於無窮
皇子之敬承
聖教者實能親炙其光觀感而益善則奮筆抒詞之際何以洋洋灑灑邁百家而超倫類也哉夫言辭之中可以見道
皇子之著述固已諸羙畢偹矣竊念自古聖賢之學非獨佔畢之為功葢將舉身心性命之理家國天下之故一一踐履而昭徹之夫而後發之事業者皆為有本之經綸著於文詞者亦皆親切而有味
皇子其母以文之贍羙者為足多而尤以行之光輝者為可貴則修詞明道德藝交隆庶可不負我
皇上之訓誨矣〈敏〉不勝區區期望之忱福敏謹序
雍正元年〈世遠〉䝉
恩特召入直
内廷隨侍
皇四子
皇五子讀書相晨夕者九載於兹矣仰惟
聖祖仁皇帝尊經典學久道化成我
皇上聖以繼聖學貫天人萬邦作則凡所為詒謀燕翼建極以錫天下臣民之福者莫不是訓是行
訓誨
皇子尤為精詳愷摯
皇子仁孝聰明遜志時敏自四子書五經性理綱目大學衍義諸書以及古文淵鑑名臣奏議之有關於學術治道者莫不講貫習復藴之為德行發之為文章不為雕飾藻繪之辭而皆有以合乎仁義中正之㫖八年秋九月
皇四子自訂其前後所作論序雜文詩賦分為十四巻名曰樂善堂文鈔命〈世遠〉序之夫所謂善者在天則為元在人則為仁元者天地之心舉天下含生負氣靈蠢動植喙息之倫莫不有以若其性而資之以始仁者萬善之長愛恭宜别俯仰酬酢莫不由惻隐之心以發故在天曰元善由天而之人曰繼善賦之於人曰性善吾性高明廣大與天同體樂之者必至於浹洽暢遂烏可已而不自知然其要有三曰窮理曰克己曰虛心人倫物則之原未徹則好善之心不篤書曰惟精中庸曰明善言善否之介當精以决擇也然累於有我曷以克樂大學曰慎獨濓溪曰果而確言念之初生當謹持而充擴也己克則私去私去則心虛易大象曰君子以虛受人虛則誠誠則公公則人我之界胥忘咸之感以無心貴故曰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皇子以此内治其性情敦善行而不怠因之著為心聲情深而文明醇茂而雅則
皇子勉之哉古之人無斁示我顯德行樂己性之善即樂天之善也樂人之善猶己之善也以名其集以裕諸心以措諸行若穀種之生生生而不息親之若芝蘭之臭聞之沛然若江河之决善孰大焉樂莫至焉徒文云乎哉
雍正九年辛亥夏五端陽日蔡世遠謹序
濓溪周子曰文所以載道也道無所不在而見之於文自天地之大至於品彚之細皆有以宣其義藴而發其精華垂之為經紀之為史所以明乎其大也著之為辭賦咏之為歌詩所以該乎其細也而兼綜條貫於其中者則莫非道也我
朝
列聖相承凝禧積慶毓秀之源既長且厚
皇上睿智天成文思光被而
庭闈之近所以
垂慈育德者必諄諄於立誠明理之功焉
皇四子以粹羙之姿仰承
聖訓涵養深醇英華發越宜其施之簡墨者炳乎有光
也〈基〉以淺學叠荷
殊恩備員中秘洊歴臺垣今復得侍書
皇子日近光儀而親講論
皇子以所著樂善堂文鈔示〈基基〉受而讀之其氣象之崇宏則川渟嶽峙也其心胷之開濬則風發泉湧也其詞采之髙華則雲蒸霞蔚也其音韻之調諧則金和玉節也充實光輝包涵衆羙文也而進乎道矣抑周子有言聖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藴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
皇子循是而不已焉則尋流以溯源明體以達用凡仁義中正之規齊治均平之理體騐愈深發揮愈盛洋洋乎豈特為文章之大觀哉聖賢要道統㑹於斯德行事業殆將一以貫之矣
雍正九年嵗次辛亥長至月邵基謹序
文何昉乎自羲皇肇起卦圖虞書首陳謨典文明之運實由此開然尚書之文簡而該周易之文奇而法知非後人摹擬彷彿所可貌為形似者也至尼山輯為六經天下文章莫大於是郁郁之歎厥有由然此後踵事増華分門别日易月遷而嵗不同矣若夫風雲月露草木禽魚觸境書懐因時寄興此逸士之文也鎔經鑄史含英咀華繡口錦心敲金戞玉此學士之文也割裂經傳摘取雅馴帖括自珍科名是競此舉子之文也遠追洙泗近師濓洛進德修業修辭立誠此理學之文也至於經國理民布綱陳紀譽隆國乘德遍寰區此士君子得志於時大有為之文也然文雖不同莫不理以主之識以運之氣以充之藻采以華之故文之有理即太和之保合運量各正而肆應不窮者也其識見之周詳貫注則血脈之流通也其格局之一成不易則肢體之上下有定行止有節也其經營組織光芒外煥則盛德之符睟面而盎背也故思欲深不欲淺識欲精不欲粗格調欲高不欲卑包涵欲大不欲小至於事本淺也而文特深之事本粗也而文特精之物本卑也而文特髙之物本小也而文特大之則其取精繪神超然遠寄不屑屑於目前腐近文人墨士之習徑實寓籠絡一切函葢萬有之光華則〈煦〉於樂善堂之文鈔獨有深契焉葢樂善堂
皇四子館課文也
皇四子無日不酌古準今朝吟暮誦無日不搆思抽秘據案舒毫如是久久所作不啻千餘爰叙次甲乙聚而成帙〈煦〉於雍正八年六月内奉
命在
皇子書房行走因得日親
儀表細領嘉文總由積學廣博興寄宏敞高步遠追擴然無垠用能潄六經之芳潤根柢道要増益光芒揮灑於片楮尺幅中俾讀之者志翔神豁應接不暇如登大雅之堂而天球河圖之萃然燦陳也如聆韶濩之音而金石絲竹之翕然競奏也如觀多寳之藏而竒珍異品之駭目驚心其出不窮也故可以振頺懦可以維風俗可以紹前聖可以詔來兹將於斯文乎是頼又奚必韓潮蘇海燕許如椽始克愉心稱觀止哉胡煦謹序
雍正七年十一月〈成天〉蒙
恩召至京邸八年三月得入伴
皇子講讀草茅微賤不諳天下事惟洛誦聖言粗識義理辰入申出竊異崇高富貴之地何功之宻而心之虛加於寒畯也日既久竊見自孝經四子易書詩春秋戴禮以及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靡不淹貫性天之微妙綱目之是非政要之從咈名儒名臣之論理論事達人騷人之言憂言樂靡不列眉指掌而究其精詳所著作若論若序記若銘贊若賦若詩盈千累百靡不内朗外潤從容惬適於規矩之中乃踴躍懽忭念我
皇上之所以為教
皇子之所以為學至於如此也氣質既已清明義理既已昭著問學既已淵洽而言動愈以恭謹以〈成天〉之固陋所挾者惟此欵欵愚誠耳然土壤細流山海之高深未嘗讓且擇焉葢所見者大而所志於聖人之道者篤矣秋日清暇
皇子自披其所著擇其中什之三為一集而曰知之匪艱行之維艱予之言其無謬於古先哲人之言乎果無謬矣其敢遂謂㡬於成乎昌黎云愈之所好者道也惟恐人之以文視文也老泉謂非天之所與求一言之㡬乎道而不可得不亦夸大其枝葉乎吾非自珍其文將取以自騐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則為虛車此之謂矣至於不涉理不涉事可以助人養心者有三曰樂音曰山水曰詩歌賦亦古詩之流吾將當樂音山水而資其養心也
皇子録而存諸座隅者以此〈成天〉奉
教序簡端繹思經月無踰
皇子面詔之意矣惟恭述
知遇之隆紀課程之實且以見
昭代文明之盛薄乎四海者始自宫中云爾雍正八年庚戌冬日顧成天謹序
<集部,別集類,清代,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七
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目録 别集類六 〈國朝〉巻一
論
立身以至誠為本論
讀書以明理為先論
休休有容論
信而後諫論
寛則得衆論
修道之謂教論
敬以直内論
上下交而其志同論
君子以虛受人論
家人上九有孚威如終吉論
懼以終始其要无咎論
物不可以苟合論
巻二
論
嘉言罔攸伏論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論
夙夜基命宥宻論
春王正月論
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于邲晉師敗績論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楚子鄭師敗績論作三軍論
三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溴梁戊寅大夫盟論
諸侯同盟于平丘公不與盟論
巻三
論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論以仁育萬物以義正萬民論
為萬世開太平論
動亦定静亦定論
治天下在得人論
傅說論
周平王東遷論
宋襄公論
晉悼公論
宋伯姬論
巻四
論
漢武帝論
漢元帝論
韓淮隂背水陣破趙論
西漢總論
漢光武論
李固杜喬論
東漢總論
蜀漢興亡論
東呉總論
東晉總論
北魏世祖拓䟦燾論
巻五
論
唐太宗論
長孫皇后論
唐肅宗論
唐德宗論
唐憲宗論
唐穆宗論
禇遂良論
郭子儀論
陸贄論
李晟論
裴度論
李絳論
李德裕論
唐總論
巻六
論
後唐總論
張承業論
宋太祖論
宋宣仁皇后論
吕端論
韓琦論
明道程子論
程明道告神宗當防未萌之欲論
北宋總論
宋理宗論
岳武穆論
文天祥論
南宋總論
元仁宗論
許衡論
說
復性說
巻七
序
貞觀政要序
韓文公文集序
杜子美詩序
朱子資治通鑑綱目序
大學衍義補序
送五弟奉
命往祭
闕里文廟序
送平郡王奉
命往盛京脩理
福陵前河道序
送定邊大将軍平郡王西征序
稽古齋文鈔序
巻八
記
皇祖聖祖仁皇帝恩賜御書記
瀛䑓記
豐澤園記
田字房記
時應宫記
樂善堂記
四餘室記
二希堂記
䟦
恭䟦
世祖章皇帝御註孝經
恭䟦
皇祖聖祖仁皇帝御製避暑山荘三十六景詩
恭䟦
皇祖聖祖仁皇帝千叟宴詩
恭䟦性理精義
䟦朱子大學章句
書魏鄭公十思䟽後
書新唐書兵志論後
書朱子戊申封事後
巻九
雜著
讀二南
讀鹿鳴至天保六詩
讀𨚍鄘衛風
讀秦風
讀無逸
讀吕刑
讀秦誓
讀董江都賢良三策
讀楊漣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䟽
擬程明道請修學校尊師儒取士劄子
擬胡安定置經義治事二齋記
擬尹和靖六有齋記
巻十
表
擬
上頒
聖祖仁皇帝御纂易書詩春秋講說朱子全書性理精
義等書謝表
擬
闕里文廟告成賀表
頌
九符
贊
十臣贊
箴
虛受箴
銘
樂善堂銘
巻十一
賦
耕耤賦
四時勤政賦
東郊迎春賦
喜雨賦
秋陽賦
燈花賦
鳯凰來儀賦
重修
闕里文廟告成賦
巻十二
賦
萬壽日慶雲見苗疆賦
為善最樂賦
良玉比君子賦
指佞草賦
松竹四時瀟灑賦
帝賚良弼賦
天爵賦
相馬賦
九日登髙賦
五日角黍賦
六藝賦
日方升賦
瑾瑜匿瑕賦
水輪賦
白鹿洞賦
巻十三
賦
文戰賦
望嶧山賦
迎長日之至賦
景陵瑞芝賦
五絲賦
稼穯惟寳賦
南風之薫賦
書同文賦
秋河賦
荔枝賦
多稼如雲賦
聖德合天地賦
鳥求友聲賦
麥秋賦
夏雲賦
學問至芻蕘賦
巻十四
古體詩
古風十五首
新竹
海子行圍同聞之蔡先生五弟讀杜子美秋興詩分韻得肉字
關山月
題李白泰山觀日圖限韻
喜雨四言詩
讀昌黎集
銅鼓歌
讀貞觀政要
傅修期
公莫舞歌
蠲租樂擬樂府
黄石授書
讀司馬温公諫院題名記
芝蘭曲
髙其佩指頭畫廬山瀑布
觀穫
擁罏讀書歌
煖硯歌
臘八日
自鳴鐘
題宋宣和清明上河圖用駱賔王帝京篇韻題戴天瑞指畫山水圖
新蟬
巻十五
古體詩
古硯
擬蘇子瞻逰赤壁詩
題王原祁秋山圖
郊圍見西成有象即事志喜
南苑觀魚
馴象歌
白馬行
德壽寺古鼎歌
沍寒行
髙其佩指頭畫馬
冬夜煎茶
讀西山先生大學衍義
飼金魚
開圃
王𤓰
新荷
題静憇軒
鵲營巢
讀杜詩
翠雲硯歌
冬夜偶作
沈石田秋林獨歩圖
五弟有葫蘆筆筒用十年矣屬余題句
題白居易飬竹記
望雪行
丈室
燒香曲
剪燭詞
祀竈畢啖糖餳
屛風謡
水仙
玻璃鏡
春夜偶成
相風
填倉日
催耕鳥
素几謡
玻璃窓
巻十六
古體詩
長春
二月十一日晚烹雪水偶成
春蔬
雨前茶
古意
樓松
王叔明山水圖
大理石牀歌
春暮西厰騎射
移碧桃
髙其佩指頭畫虎
水竹村
有鳥二十章
采松花
新漲
讀蘇子瞻題司馬君實獨樂園詩即用原韻觀刈麥
雨後聼溪聲
熱
讀書樂
秋蘭
投壺
蓍簮吟
擬杜工部東鄰棗樹歌
鬬蟋蟀
巻十七
古體詩
題唐岱重溪煙靄便面
讀白樂天集
擬栁子厚始得西山宴遊詩
相馬吟
猛虎行
擬桃花源中人送漁郎出源
擬漁人復至桃花源不復得路
聼鶴鳴
芸香
冬夜偶成
換燭詞
弔宋末張陸雙忠
遣興
擬杜工部洗兵馬行
傳聞
冰牀
帝京嵗暮八咏擬樂府
讀陶詩
春水泛舟
尋春見山桃始開
曉起聞雀聲
馬上吟詩好
所見
曉陰
過通州浮橋
灌麥
讀范文正公神道碑用宋陳傅良原咏韻鳩喚雨
玉帶生歌
雨工
陶琴
蠅拂子
藺相如
巻十八
古體詩
繰絲曲
北風圖
冰椀
拱極城
松風
青玉簟
王明君
雪浪石
騎秋雨
静夜吟
唐寅山静日長圖
關山月
櫂歌行
古意
神絃曲
秋夕讀髙青邱大全集
蘆白花
壯士行
織錦詞
灌園
虞美人曲
弔孟黶
李夫人歌
題髙其佩指頭畫八駿圖
秋夜詞
讀申屠蟠傳
謝人送墨
美人磨鏡圖
鷗捕魚
倒掛
牧牛詞題馬賁畫
班媫妤
戱擬禽言
巻十九
古體詩
古風十三首
蘇卿節
侍中衣
鄭公笏
叚太尉笏
侠烈行
秦吉了
藏雪
烹雪用前韻
冬夜聞空鐘
射雉行
學仙謡
向火
寒月
過曲澗花香逰流杯亭日知閣諸勝
充隐
秋夜遣興
夜坐
憶遠
緑珠
題二十一叔父山静日長小景
鶴媒歌
雉媒歌
馮媫妤
神仙曲
海市
覺生寺大鐘
題晉戴逵剡山圖
恭瞻萬壑松風圖感而有作
行宫遣興
雨中舟歸
放鯉
舟行
折芳圖
巻二十
古體詩
夜雨齋中焚香
雨中聞雁
種松
暮春曲
西海捕魚
採芝詞自題照
縛雞行
春蠶食葉聲
秧馬
聞蛙
五日芒種
銷夏
花石綱
野田行
姑息行
夜卧聼雨憶平郡王
伐棗歌
郭河陽關山積雪圖
探雀兒
㯶拂子
豐碑行
遣興
燕引雛
食蓮
擬古七首
馬賁牧牛圖
中樞歌
青青水中蒲三首
鴈奴謡
丹青樹
度竹鐘聲
古别離
唐寅秋林髙士圖
新月
七夕詞
弋鴈篇
見桃下栽松感而有作
饑鶴行
羽林執㦸郎
巻二十一
古體詩
題劉松年武夷九曲圖憶聞之蔡先生
少年行
雨
同五弟月夜舟歸
遠將歸
城門歌
廢宅行
蓼花風
有所思
月夜蘆洲
雲䑓歌
除架
秋原草
漁舟唱晚
秋浦泛舟
髙其佩指頭畫魚
有初行
八月三日作
仲秋曲
夜聞覺生寺鐘
桑條韋
遊西海
南苑雨中即景
䨇栁樹
海子外行圍
鷹搏兎
南紅門捕魚
寄衣曲
瀚海石子歌
濬沼
題唐岱秋山不老手巻
賦得霜花撲曉韉
題李思訓寒江待渡圖
風篁笙奏
雀噪
冬夜對月書懐
遊法海寺即景
法海寺題壁
冬夜讀韋詩
蠟珠謡
村賽曲
霜曉炊煙
嗇夫詞
鶴氅裘
草色
萍始生
石徑松雲
漁荘晚霽
野寺殘陽
野店風帘
過覺生禪房
巻二十二
古體詩
熏香謡
漁鄉曝網
松陰午憇
温泉荷花
聞雞起舞曲
題林朝鍇蒼松霜隼圖
六月十四日聞蛩
卧月
題趙文敏中𡶶懐净土詩畫巻
陌上桑
封鮓行
疾風勁草
七夕篇
古風
細栁營行
折檻行
寄衣曲
詠塞上達蘭海蘭松木筆格
觀刈
月夜泛舟
招鶴行
秋江曲送梁學士假歸省親
慕容垂
放燈曲
待月
秋日泛舟西海
題朱貞女傳
鶴唳行
鳴雁行
奕
金籠鸚鵡曲
秋日過廣通寺
西山下故宫曲
瀛洲亭
明窓秋影
驄馬御史歌
江臯曲
秋日同二十四叔父五弟逰玉泉諸名勝即事誌興用爽氣澄蘭沼秋香動桂林為韻十首
題趙孟頫洗馬圖
巻二十三
今體詩
御賜書經傳説彚纂恭紀二十二韻
暮春喜雨
恭和
御製三月三日得雨原韻
題十八學士圖
賦得春風傳我意
白鹿洞
花影
栁塘送春
夏雲
賦得秋水長天一色
水中樓影
新秋夜雨
九日
乾清宫侍宴恭紀
寒夜聞霜鐘
題仙子圖
逰玉泉山見秋成誌喜
恭祝
皇父萬壽
雍正己酉仲冬闕里
文廟上梁前二日慶雲見
上躬詣太學致祭恭紀二十四韻
留侯
郭汾陽
己酉冬十一月二十一日
皇父御書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明理為先一聨恩賜懸掛書齋以寓訓誨至意恭紀
臨池栁
行圍
春日雨後海子外行圍
青雲店民家見梁上䨇燕偶興
楊栁風
顧孝㢘䝉
聖恩特賜進士詩以賀之
賦得鷺立蘆花秋水明
九日講武恭紀
九日登髙
霜隼下晴臯
壽五弟
帝京雜咏
辛亥二月朔
皇父賜御書對聨恭紀
辛亥仲春
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
上躬四推
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
西厰習射即事
佛手
晚眺
丁香花
巻二十四
今體詩
燕山八景詩
闕里祭器新成
賜觀簠簋鉶登豆爵六色恭紀八韻
恭祝
皇母聖壽
賦得一雨便如秋
雍正九年六月
上以近畿三省雨澤愆期豫籌賑恤之䇿甘霖叠沛恭
紀十二韻志喜
賦得七月流火
秋露如珠
秋日播麥新生
將獵南苑檢㸃所擕書籍
校獵阻雨
辛亥秋九月出南苑行圍以穡事未竣不果獵而還
讀楊忠愍集
御賜詩經傳説彚纂恭紀十韻
恭瞻
皇祖恩賜御筆感賦
鏡中燈
雍正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皇祖實録御訓告成
皇父陞殿恭受禮成羣臣慶賀恭紀
賜烏銅罏恭紀
平郡王修理
福陵前水法告成還京賦贈三十二韻
孟春十日夜偶成十六韻
玻瓈盤
恭讀
皇祖御製避暑山荘三十六景詩并閲圖感成長句五
首
東作
賦得花隨春令發
題蔣南沙相國畫屏五景
春日寄朱可亭先生五十二韻
巻二十五
今體詩
三月十三日隨
皇父駕幸圓明園得詩六首
賦得好雨知時節
栁溪垂釣
聽松
賦得泉和萬籟吟
濯纓泉
恭和
御製詠竹原韻
從軍行
送邵通叅奉
命典試江西
顔魯公祠堂
讀項羽紀
讀武侯出師表
裁衣寄從軍者
送毅菴鄂相國奉
命經畧西陲
賦得鶴舞千年樹
活水
冒雨尋菊
輓戴九臯
弔睢陽䨇忠
恭讀
皇祖聖祖仁皇帝御題耕織圖四十六景詩敬和原韻
輓蔡忠烈公
巻二十六
今體詩
石鼓
聞軍營大㨗誌喜
景陵寳城山上産石芝一本彩芝四本恭紀二律賜哈宻𤓰恭紀
恭和
御製冬至齋宫詩二章原韻
再擬冬至齋宫三首
橘
凍雲凝雪
冬早聞雀聲
恭讀
御製丁未長至日詩敬依原韻
村墟夜舂
冬日寄蔡聞之先生
詩思
奉和二十一叔父用蟬聨體賦得松風雪月天花竹鶴雲烟詩酒春池雨山僧道栁泉原韻
立春前五日以詩代書問蔡先生病
臘月十九日立春
玉河冰泮
玉河春栁
探春花
牡丹芽
奉和二十一叔父癸丑元日早朝原韻
花信風
雍正癸丑二月七日
經筵恭紀
二月八日隨
皇父駕幸圓明園恭紀五首
千里鏡
清明奉
命恭祭
景陵感成八韻
憇慈雲寺
漁陽
盤山
草色
春社
賦得獨倚修篁看鶴籠
盆魚
賦得買夏欲論園
蘆塘放鴨
風車
魚米樹
賦得船痕半載書
彈琴峡
朱草
鶴跡
巻二十七
今體詩
奉題二十四叔父裕德軒三十韻
螢
芭蕉
逐凉
立秋夜作
小園閒咏十五首
秋日寄髙安朱先生
凉州詞
破秋
荷燈
槐市
清河送平郡王西征
秋社
賣菊翁
夜聼落葉聲
始裘
賦得野徑尋梅見小春
櫽括蘇子瞻後赤壁賦即用賦字
送桐城張先生暫假歸里
西厰騎射
萬年松
御賜端硯恭紀
歸鴉
十宫詞
帝京雜咏
題宋徽宗竹枝䨇雀
題呉梅村集
十一月十三日恭遇
皇祖忌辰感成長句
橄㰖茶
癸丑冬至
上躬祀
南郊迴鑾㳟紀
冬至後一日同二十四叔父五弟逰西苑試射
巻二十八
今體詩
題唐岱畫頁
夜坐
水雲榭
讀王安石傳
幻景四咏
冬夜憶平郡王
冬夜食哈宻𤓰
龍翰傅先生䝉
恩簡署司㓂詩以賀之
逰蕉園
賦得自鋤明月種梅花
與唐岱
百衲琴
題易祖栻墨竹巻
雪事八咏
題董元山彴圖
題鄒一桂花卉十二幅
甲寅元日立春
雪消
春曉
上林花氣
清明前三日
御試命和唐人韻口占應
制
榆莢雨
春雲
題唐岱仿古十二幀
甲寅三月
上耕耤廻鑾迎駕㳟紀
讀董仲舒傳
同五弟舟過萬壽寺小憇
御園從耕㳟紀六韻
積書巗
蜂衙
賦得沙留鳥篆斜
轆轤聲
蟬始鳴
巻二十九
今體詩
烹茶
石笋
過雪上人禪房
賦得得雨溪聲壯
雨後池塘閒歩
頒冰
題元祐黨人碑
夏日園居即事
夏日寄龍翰傅先生
雨中舟行看山
避暑
夏日寄二十一叔父索詩畫
賦得人立藕花風
六月晦日作
詠史十首
竹裏流螢
雨夜聞梵聲
新秋
秋熱
秋英
前寄詩索二十一叔父近製承惠尺幅兼辱和章仍用原韻志謝
雨夜聞蛩
陰陽石
晴
郭河陽峨嵋霽雪圖
軍装八咏
晝漏
洞庭始波
鬥蟋蟀
贈從軍者
秋畦
秋
中秋前一夕對月
澄江如練
聞鴈
暮過御河橋
呉殿懐古
瀛臺觀木變石
水始氷
板橋霜跡
刻漏
題焦秉貞人物畫册十二幀
巻三十
今體詩
冬月盆菊
冬日同五弟逰西苑即事
甲寅冬至
上躬祀
南郊㳟紀四律
蜡日坐冰牀度太液池誌興
冬夜
燈花
探春
春曉
隔花宫漏
過淋河
清明日奉
命㳟祭
景陵感成五律
逺煙
王原祁雨景畫
書開元遺事後
雨中訪僧不遇
題趙松雪竹院鳴泉圖
題趙伯駒仙山樓閣巻
夏興三十首
賦得岸痕新雨過
清簟看棋
鄭宅茶
夏日園居即事
有至自軍中者詩以慰之兼憶如心居士荷珠
題髙其佩指頭畫雞
平湖雨渡八首
晩晴
野塘月色
水底霞天
新凉
題唐寅畫箑
秋信
題丁雲鵬羅漢巻
曝書
雨
題石屛二絶
萬壽寺方丈小憇
秋曉
重乳燕
過玉蝀橋三首
〈臣〉等謹案
御製樂善堂文集定本三十巻乾隆二十三年協
辦大學士尚書〈臣〉蔣溥等奉
勅重編我
皇上詩文總萃富有日新雍正庚戌之秋始訂為文鈔十四巻乾隆丁巳取
文鈔所載十之三益以乙卯以前續著十之七彚
為
文集頒行宇内至是復以初刻巻帙較繁
特詔内廷諸〈臣〉校閲刪訂省去制羲一巻得㫖刋布愈有以見
日進無疆之學與
聖不自聖之心並昭示無極矣乾隆四十年九月
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 陸 費 墀
<集部,別集類,清代,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