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稿/卷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心田稿[二]
◀上一卷 留館雜錄 下一卷▶

[编辑]

使行到京。每在臘月二十四五日間。回程每在二月二三日間。其間留館近四十日。與各房伴倘幕府驛官。晝夜討話。或遊覽尋訪。或探明,淸間事蹟。或看中國書籍。記其所睹聞。作留館雜錄。

明史。閹人王振。專權誤國。馴致土木之變。泰靖帝被執於乜先。郕王卽位。乜先挾上皇。破紫荊關。直入窺京師。上皇登德勝門外土城。帝使左通政王復,少卿趙榮。出見上皇於土城。兵部尙書于謙。與石亨率副摠兵范廣武。陳德勝門外以拒之。悉閉諸城門。身自督戰。下令。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後隊斬前隊將。士知必死用命。先設伏兵。以數騎。誘乜先萬騎。乜先弟索羅。中礮死。乜先戰不利。遂擁上皇北去。

乾隆戊辰。漁於漳河泅水者。輒腰斷浮出。帝發卒塹河。視河中。萬弩俱張。其下有塚。掘其棺。銀海金鳧。具冕服者。曺操屍也。帝親至關廟昭烈像前。跪而斬之。快雪千古神人之憤。又破七十二塚之疑。

余與諸人。入正陽門外李層樓皇城。有名的酒樓也。高揭靑帘。層樓上下三十餘間。雕欄畫棟。粉壁紗窓。多張古今名畫法書。奇花異草。盆栽數十種。椅卓器皿。皆極精鮮筆,墨,紙,硯等物。在其中。以供賞品。壁上有一詩曰。軟紅鋪地碧雲低。庭草催春綠漸齊。窓外忽聞鸚鵡說。風箏吹落畫檐西。芝園田子春題。詩與筆絶品。蓋中國名士大夫。不嫌娼樓酒肆。如旗亭故事。每於夕陽佳辰。車馬雲集。一觴一咏。評品書畫。留其詩句。日復日。酒家得其奇羨賣之。遂成侈富者多。如此。方可有風流酒興。非如我國酒家。篩燈竹竿。書賣酒家三字。入其中。瓦盆,砂鐘,網席,土爐。無論淸濁。立飮數杯。探囊計錢而出。或連傾十餘杯。酗辱鬪敺。移醉鄕。入戰場。此何趣味。故名以士大夫。絶不投跡。蓋中國人飮法。以極少之杯。細細呷下。一獻之禮。賓主百拜。亦無酒失也。見我國人大盃痛飮。皆吐舌。以余不飮。亦得酒戶不少之名。還可笑也。昔楊無咎遊娼館。作折枝梅於短壁。士大夫多往觀之。留連飮酒。娼籍此壯門戶。其後有人竊去。從此車馬頓衰。

淸太宗起自寧古塔。先討蒙古四十八部。又恐朝鮮之躡其後。潛師襲之。斷其後患。遂雄據瀋陽。南面以抗衡天下。夫蒙古。天下莫强之衆也。太宗先討之。部勒其勁騎。所向無敵。自是以後。皇帝世世結婚。元舅,國舅,駙馬,閣老,各部尙書,諸王,貝勒。多是蒙古人也。雍和宮願堂寺。黃金屋。錦繡裀。衣黃衣。侔擬皇帝服色。坐享富貴者。亦是蒙古僧也。余見蒙古之人。生長中華。三百年所。培養風土。稟其魁健獷猂之性。染以淸粹沖和之氣。文章學問。無異漢人。昔劉淵居塞內。幽,冀名士。多往歸之。淵之子聰。博涉經史。弱冠遊京。名士莫不與交。天下一搖。安知無淵聰之徒乎。松筠禧恩。蒙人也。尤是傑出。此外又安知松禧幾輩人乎。其四十八部。犬牙相制。莫敢先動。所以中國晏然無事。若有事則其酋長輩。其能拱手出塞。馳騁田獵而已乎。自康煕時。皇帝幸熱河。名曰避暑山莊。其實扼蒙古咽喉而壓之也。或曰。腥塵天地。無復開霽之時乎。余曰。不然。宋起於五代之後。明起於胡元之後。此一陰一陽。天地之大道也。若有眞人起於中州。則如太陽中天。羣陰自消。蒙古諸部。逐之遼薊之外。西藩諸戎。驅之隴陝之外。中國之典章文物。禮樂刑政。固自在矣。復何憂乎。或曰。吾東僻在海隅。無關天下之事。而淸人以寧古塔爲巢穴壯扃鐍蓄珍寶。作不拔之基。塔與吾接界也。異日捲甲遁塔之時。假道於我。豈無蹂躪之患乎。淸人之恩禮厚待。逈出諸國。吾恐假道之時。接應辭拒。兩難得宜。余笑曰。吾東無關天下之事。幸則幸矣。昔任疎菴病劇。親友往訣之。或有流涕者。疎菴展然曰。九夷八蠻。皆入帝中國。而我國在白頭山後局。自古無僭稱皇帝者。偏邦寂寥。生不如死。何泣之有。其臨死詼諧。亦有可觀。然假道無足憂也。唐,虞,夏,殷,周。尙矣無論。自秦,漢以下。至于元,明。歷代沿革之際。如奕,碁一局。掃盡然後更設一局。君曾見設局之時。有宿碁之在一隅乎。以山河爲一局。以歷代爲一鑑。千古之沿革。可坐而推也。但亭午以後。治日常少。亂日常多。自檀,箕,羅,麗以來。只知有以小事大之義。中國之治亂。亦不可謂全然無關。

玉蝀橋在闕中。如我國禁川橋。而虹蜺欄干。石色甚白。高廣敞闊。紫光閣罷宴回路。三使一行。駐足欄干下。是日也廷紳罷歸者。無慮千百。或乘翰林車。左右附琉璃窓。中鋪各色氆氌。人坐車中。或看書。帽服華鮮。帽懸紅寶石珊瑚水晶等。或騶從二三十騎。皆金鞍駿馬。翩翩隨車而去。無辟除喝導。此是諸王,貝勒云。或乘太平車。一二騎隨後。人物則皆白晳長大。而滿人多豐碩雄健。漢人多精粹俊雅。俄而五十餘車。連續出來。聞宮女因皇帝幸行圓明園。先詣者也。車制尤華麗。綠氈爲障。琉璃爲窓。車中或兩三同坐。不施門簾。爭出首面。指我國人曰。高麗。麗聲甚嫩軟。燕燕鶯鶯。寶髻揷花。翠翹搖星。珠璣錦繡。粉飾妖冶。蜿如遊龍。飄若驚鴻。倏忽而過。無非天香國色。或掬錢擲散於橋上。幹車的輩。奔走拾去。未知其意也。余笑謂雲𢈢曰。勝於楊少游石橋逢仙。何不拾買路錢乎。蓋淸人有古今所無之良法美規。每年正月上元。選宮女入闕。必選十五歲。至二十一歲則出送任嫁。其入宮也。雋選姿色。出宮也。優頒賞賜。所以媒婆。卽地雲集。故內無怨女。然則比之唐宗之放出宮女三千人。反復勝焉。

董其昌筆法。聞於海內。其昌之孫董生者。落拓不遇。買駿騾。西遊巴蜀。歸路痛飮於正陽門外酒樓。逢東士李觀夏。慷慨論襟。及其別也。贈一詩曰。我有丈夫淚。泣之不落三十年。今日正陽門。爲君一灑春風前。詩意磊犖。可想其人。

松筠。蒙古正藍旗人也。官禮部尙書。曾經伊犁瀋陽等將軍。年八十四。爲人短少精悍。博學能文。白髮蕭然。行步如飛。有忠直敢諫之風。淸儉謹愼。朝野想望其風采。皇帝欲幸瀋陽者久矣。松以民國之費。屢諫沮之。昨年。皇帝使松筠出使塞外。始出瀋陽之詔。其見憚如此。正朝五鼓頭。我國使臣參朝賀入闕。小憩鴻臚直房。松來訪。揖而問曰。道路辛苦。國王太平。貴國年事幾分。言訖而去。夫松以天子之大臣。年過八耋。而冒曉寒來。見外國陪臣。辛勤備至。其綏遠憂國之誠。推此可知。余見松奉詔撰新疆誌。山川風俗。關隘軍兵。綜核開錄。而卷末書曰。凡物產之無關於政敎者。闕而不錄云。大抵康煕以來。開拓邊疆數萬里。此古今史牒之所未有也。漢武帝聞張騫大宛馬邛竹杖之說。遂使西域窮兵黷武。中國虛耗。今物產之不錄。恐啓皇帝侈而然耶。

楊遇春。官大將軍。昨年破回子國。封勳。本以烟臺軍卒。有文武兼才。驟至大官。太和殿賀班。有一人年可四十許。八尺長身。面貌豐偉。眼若流星。軒昂如鷄羣鶴立。諸王,貝勒。皆款款迎揖。問於通官。則乃楊也。

禧恩。蒙古人。官吏部尙書。年未滿三十。軍機大臣中英和。失勢遠竄。松筠以嚴見憚。獨禧恩權傾朝。人皆側目。

英和。官閣老。恃恩寵頗驕奢。皇帝厭之。後以陵寢事。竄黑龍江。余入薊州獨樂寺。見壁上有英和詩。詩意則率其新恩二子。作榮掃之行。過此而盛頌皇恩者也。詩旁有一門生題小序曰。時朝紳迎候者。雲集寺中。詩未畢寫。人皆替筆謄傳。遂至膾炙皇城云。有若夸耀者然。其權勢之熏赫。於此可知。安得保終今名乎。曾聞英和奉使東國也。一日馳三百里。又求見文士。而不許。以此疏東人。必曰。薄情。

葉志詵。號東卿。兵部郞中。年五十。父繼雯。號雲素。以前任刑部郞中退休。養閒城西別墅。長子名琛。年二十二。乙酉科。中乙榜。官武英殿校書官。小子名灃。年十八。算學生。蓋東卿。皇明閣臣向高之後也。文學早成。筆法典雅。與我國人酬唱頗多。余於太和殿庭見之。淸脩雅飭人也。上使癸酉書狀時。曾有縞紵之誼。今於賀班中。抽身來見。握手款語。其二子亦有文學之名。

阮雲臺。新差雲貴總督。今方赴任。而有二子。長曰常生。號小雲。官戶部郞中。次曰祐。號叔子。官刑部郞中。余見雲臺。偉然有長者風。二子皆年少俊邁。風采動人。英物也。

李璋煜。字方赤。號月汀。山東人。官刑部主事。詩文書畫。名頗膾炙。與東人多有酬唱。其族弟李中峯。與余善。月汀每要一會。余再進其門。皆値公役。未免題鳳之歎。

陳繼昌。號蓮史。官兵部侍郞。文章淵雅。筆法遒勁。余以各種紙品。請柱聯楷書。又送扇,藥,烟茶,潤筆之資。一日。在兵部。揮灑以送。其中贈余一聯。對曰。尋仲尼,顏淵所樂。以明道,希文自期。尤典雅可愛。歸揭金華山房。

姚元之。官內閣學士。善篆隷。余於卯橋壁上。見其書法。而愛翫不已。卯橋默察眉睫。謂余曰。此隷軆有名於筆家。當乘暇受書。日後貴國使价便寄呈。以副心田愛翫之意。

龍汝言。亦善書。其草訣楷字。造詣雖未及於蓮史。而字軆豪放。則過之。余得柱聯數三對。

紀尙書昀。號曉嵐。漢人也。乾隆嘉慶之際。爲文章宗匠。與東人酬唱最多。趙經畹秀三燕行時。遇大風雨於遼野。吹倒騾車於秫田。夜黑不辨咫尺。因經宿於田中。後見紀曉嵐昀。問行中勞苦。趙說及此事。紀笑而起。出一冊子示之。畧曰。余奉使五盧睦提國。一夕見空中。大車隨風而下。人十餘名。騾馬十餘匹。問車中人。則過古北口。遇大風吹到此中。計其程途則八百餘里。以此奏聞。皇上冊子。卽奏文也。紀曰。若遇如此大風。將奈何。一夜秫田之苦。何足提說乎。仍相笑。經畹爲余道之如此。

翁方綱。號覃溪。文章筆法。頗有盛名。與東人酬唱亦多。而專尙蘇學。又崇佛法。貪財致富。中國士大夫鄙之。其子若孫。零替不顯。

鐵保。嘉慶時權寵臣也。文筆有盛名。官至吏部尙書。中國寺刹廟院。筆蹟遍揭。曾聞年前使行馬頭崔雲泰。遇鐵尙書於路中。問候乞書。鐵保微笑點頭。使之明朝來待。翌日雲泰往見。則以極品各種紙。書給。十餘張。夫雲泰。遐方一賤隷也。唐突乞書於上國權寵之大臣。其微笑點頭。乃包容之量。而於渠何誅之意也。大抵中州士大夫。多是唐之崔,盧。晉之王,謝。宋之程,朱。文章衣鉢。學問淵源。而我東下隷。不分漢人,滿人。統稱胡人。待之以犬羊。極可笑也。

和珅。乾隆時權寵臣也。拔身於行伍之間。超至閣老。爲人傑驁。有文武才。以權謀術數。籠絡朝廷。帝言聽計用。西蜀,江南珍寶之賂。先入和珅家。次品爲進貢之用。及其被誅籍產也。財貨不知其幾百萬。至今琉璃廠珍珠,寶貝,書籍,刀鏡之價重難買者。多是珅家物云。其貪黷可知。

伊桑阿。滿洲人。康煕時文章學問相業。推爲第一。以禮部尙書大拜。在相位十五年。六十六卒。諡文端。六十三。援歐陽乞休。章三十上得請。

盛舒。滿洲人。乾隆時。處相位四十餘年。八十八卒。相業爲首。時人比之文潞公。

李成樑。廣寧人。 皇明時名將也。其子如松,如栢,如梧,如樟,如梅。壬辰倭亂。皆東援朝鮮。淸史曰。成樑刮遼左之利。灌湊權門。八子七婿。皆列摠兵云云。奴兒哈赤之父與祖。皆死於成樑之手。奴兒哈赤。亦當斬。全無惧意。惟仰首視天。問其故曰。天胡生此種。又盡滅此種耶。成樑奇其貌。收爲家僮。知其非常人。而諸子欲害之。遂以女妻之。使之逃入漠北。諸子追之不及。後爲淸太祖。乃太宗汗之父也。姓愛新覺羅氏。

李如松寧遠衛戰死時。乘白騾馳突如飛。淸太宗望見。乃下令曰。彼所乘風騾也。可擒也。繫牝騾五十餘匹於陣中。伏精兵三千於左右誘之。如松以鐵索。穿騾之兩耳。盡力挽之。白騾見牝騾。嘶風而入。兩耳裂。鐵索解。李將軍遂死於伏兵劍戟之中。

覘國[编辑]

覘國有術。古人得之言語問答之外。如更鼓橋梁。執玉高卑。陳詩閱樂。市價貴賤。有所徵矣。今人一入燕京。輒曰。善觀風。何其易也。言語相殊。情意未孚。欲問將,相賢否。明,淸沿革。滿,漢用事。則語觸忌諱。欲問錢穀,甲兵,山川形勝,關隘險夷。則跡涉窺偵。顧何能採探於毫墨立談之間乎。余入中國。有默審其一二者。皇帝富有四海。而貂裘盡弊。彩仗多渝。覘其儉也。塞柳疎荒。烟臺頹落。崇文敎而弛武備。覘其衰也。蠻商蜀賈。不售珠玉。覘其遠珍寶也。樂音繁促。覘其法令之嚴苛也。寺刹遍國。金彩煇煌。覘其崇佛也。衣服車馬。無表貴賤。覘其無等威也。宮女選入。限年放出。覘其無怨女也。疏直諫之臣。而遠幸關外。覘其多佞倖也。黃道周諸人。陞配文廟。覘其黜陸學也。寵臣失勢。遠配塞外。覘其宰相之爭權也。黃衣禪師。處之金殿。覘其蒙古之羈縻也。賞賜多減。覘其財力之絀也。賜詩藩臣。誇張戰伐之功。覘其耀威也。此皆覘得於耳目之所及。而又有一事之覘得於不語不默不問不答非歌非哭非文非畫者。察之於眉睫之間。而照之於肝膽之際。文人韵士。酒徒筑客。相遇於金臺碣石之間。醉氣淋漓。一觴一咏。一彈一笑。忽慷慨欲涕。搤腕而歎。斂衽而坐。囁嚅不發。脉脉相看而已。手指東人曰。好衣冠。好衣冠。此非燕,趙之習也。卽華,夷之歎也。一隅三反。天下皆然。有以覘夫三百年中國人心之齎憤也。

太和殿記[编辑]

太和殿。古之皇極殿也。入闕中內外宮城。而自太和門,午門,端門,天安門,大淸門。至于正陽門。其直如矢。楹十二間。庭列大銅釜可容百餘斛者。以白氈羃之。貯鹽水而備火灾。升降處皆設石欄干。玉階九級。欄石三重。而刻作龍身。出其頭於欄外。是謂螭頭。石色皓白如雪。兩旁各立龜趺鶴立之形。皆以烏銅鑄成。殿前對蹲玉獅子。東有體仁閣。西有弘義閣。其他廊閣。皆十三省貢物及外國方物所貯之庫。皇帝坐殿上。受元朝賀禮。但見殿中隱然黃涼繖高處。知是寶座。儀仗旗旘。排立東西。文武依靑銅品石而立。殿前置靑銅大爐如甕者十六座。爇沈香。香烟如霧。鳴鞭三聲。聲震殿宇。臚唱樂作。千官應聲叩頭跪。庭中肅然。東西班有科道官。平立糾視。親王六七人。獨起居於殿陛上。而品石外班。蒙古四十八王。次朝鮮使臣。次琉球使臣。拜叩之禮。一依前班。禮畢。退出。見太和門外八象列立。黃屋車在其後。其二杠者。駕象者也。三杠者。駕六馬者也。黃屋大可一間餘。漆以朱紅。塗以黃金。飾以珠翠。覆以黃帕。垂以黃帳。引以綵繩。環以欄干。鋪以椶席。設層梯爲升降之所。動駕時。必列置門外。其車輪。與太平車無異。蓋車同軌也。

紫光閣記[编辑]

紫光閣。在玉蝀橋南。是乃試射較藝圖畫功臣宴享外藩之所也。閣內有柱聯一對曰。干羽兩堦崇禮樂。舟車萬國集冠裳。東壁畫平兩金川戰蹟。西壁畫平回子國戰蹟。中設寶榻。皇帝乘大宛馬。緩轡徐行。到閣門下馬而入。侍臣皆步從。使臣祗迎路左。仍隨入班。詣寶榻下。皇帝親酌授之。飮訖。退坐殿陛。千官排班。樂作進宴卓。有紅衣軍數百。以黃布帳遮殿庭三面。中設三間。百戲競作。戱子各粧假面。幞頭大帶。闊袖團領。手執假花羽扇。雀躍蟹行。低昂盤旋。角觝戱,獅子舞,紅棒環逐等狀。未食頃而罷。皇帝還駕後。頒賞於閣庭錦緞繡囊。各有差。噫。倡優之戱。夷狄之樂。胡爲乎天子之庭。廷紳藩价。幸而不見於夾谷之會。得免夫子之誅也。

五龍亭記[编辑]

玉蝀橋之北。有太液池。池北有五龍亭。蜿蜒若行龍之勢。曰浮翠亭,湧瑞亭,龍澤亭,澄祥亭,滋香亭。總名曰五龍亭。金碧雲龍。眩耀難狀。亭之北有牌門。扁以福田,性海。門前有鐵獅蹲坐。門內有闡福寺。中安丈六佛。千手千足。足下踏住衆魔。攀梯上三層。始見佛頭。前後左右。合是六面。其頭上。又有千百頭面。上層扁曰有大威靈。復下五龍亭。東望池邊建百丈浮圖。是瓊島也。瓊島春雲。太液晴波。入於皇都八景。若當春夏之時。花影照水。荷香泛欄。瓊樓綺閣。蕩漾於銀波汞雲之中。則金陵,錢塘。不獨擅其美也。池北高松垂柳。蒼鬱入望。彩甍粉墻。隱映於其中。乃行宮而宮女內侍之所居也。瓊島頂上。環以太湖石。中建浮圖。高十餘丈。以鐵網絙之。其下有白塔寺。此卽皇明時西苑瓊臺也。左右有廣寒殿,勤政殿,知稼軒,豐澤苑,秋雲亭,蕉園,臨漪亭,水雲榭諸勝。島中多奇巖怪石。棟宇翬飛。望之若蓬萊仙府。禁中人稱瓊坮曰南海。蕉園曰中海。五龍亭曰北海。又聞景山在神武門內。明稱煤山。或稱萬歲山。山凡三峯毅宗皇帝殉社處也。。今人不敢稱煤山。諱之也。更上玉蝀橋。回望良久。怳惚靈怪。依然若夢中。

萬佛樓記[编辑]

五龍亭之東。有萬佛寺三層殿。其下層安萬佛。皆金像妙麗。旁設一座寶塔。高二丈十餘層。層各以沈香。刻作鴛鴦瓦。葺其上。楣檐具焉。每層設間架。障以琉璃。中安小金佛。亦可以千百計。其雕鏤莊嚴之妙。有若神造。異香滿樓。人云此是和珅家物。而紳敗。沒入于此。由雲梯向上。進數十餘級。出第二層。拓窓遠眺。五龍白塔。斯下風矣。轉上第一層。皇城半幅。渺然在樓下矣。樓中有七座大金佛。左右靑假山小佛像。與下層無異。金佛之左。刻乾隆庚寅敬造六字。扁曰萬佛樓。寺之門曰普慶門。門外又有對門之樓。扁曰極樂世界。中以靑色木假山環之。高與樓齊。千峯杈枒。斧鑿無痕。巖壁凹處。皆嵌以金。龕安小金佛。羣仙各抱笙簧等樂器四面環拱。及到山頂。與萬佛最上樓。相伯仲。而上立小金閣。奉金佛。是玉皇云。人皆疑到靈霄寶殿。

文廟記[编辑]

文廟。在安定門內。太學之左。東西有成賢坊。左右有國子監門。又有紅柵門。內門曰持敬門。正門曰大成門。設戟護衛。內有正殿。扁曰大成殿。設龕中安先聖位板。題曰。至聖先師孔子神位。以黃金塡字。龕下設卓。列鼎,彝,尊,罍等器。龕之兩旁柱聯曰。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敎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又一聯曰。齊家治國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冊。率性循道致中和。得其門者。譬之宮墻。又揭康煕,雍正,乾隆,嘉慶四帝御筆曰。生民未有。萬世師表。聖集大成。與天地參。殿內鋪棕皮席。殿凡十九楹。覆以黃琉璃瓦。楹柱門扉。均丹雘。梁棟施五彩。墻垣皆覆綠琉璃瓦。飾以丹。殿楣金刻雲龍。外簷設鐵罘罳。階設白石欄砌。刻彩花紋。大成門內石欄。有周宣王石鼓十座音訓碣一。門外有乾隆新排石鼓十座。殿宇肅淸。庭有側柏四五十株。多有御製制贊重修等碑。

太學辟雍記[编辑]

太學在文廟之右。正堂凡八楹。扁曰彝倫堂。內扁曰涵泳聖涯。曰文行忠信。曰福疇攸敍。柱聯曰。繩武肆隆儀仰禮樂詩書制猶豐鎬。觀文敷雅化勖子弟臣友責在師儒。皆乾隆筆也。北壁下。豎皇帝手書四經註解石碑十六坐。覆以黃帕。西有一堂。壁上有乾隆手畫古槐。首刻古詩。其聯曰。初植至元歲。再榮辛未年。註曰。辛未。卽慈寧宮六旬。堂前古槐。枯槁昂莊。旁生者頗繁茂云云。其元株則枯死。以紅漆木擎之。此係許魯齋衡手植也。階有石臺。設石輪圖於塔上。觀日影處也。中央鑿沼。環以石欄。形如滿月。象古辟雍之制。沼之底。皆布甓。置石龜於石欄頭。以隱溝通闕內水道。注于沼。沼中建一堂。棟宇遍刻雲龍。中設寶榻。前置沈香床。榻上有門屛。雕刻玲瓏。揭乾隆御製詩。榻之前後左右。設虹橋以作升降之階。堂內扁曰雅涵於樂。柱聯曰。金元明宅於玆天邑萬年今大備。虞夏殷闕有間周京四學古堪循。左右翼廊。各六十二間。左有率性堂,養心堂,崇志堂。右有學古堂,正義堂,廣業堂,修道堂。此卽明朝養士之所也。藏十三經石碑。每一間豎三坐。摠三百七十二坐。此亦皆是乾隆筆也。左右對建繩愆廳,博士廳。沼之南立門。扁其外曰環橋敎澤。內曰學海節觀。兩旁建鐘鼓樓。又於翼廊。藏置冊板。積如邱山。其外卽集賢門也。

石鼓辨[编辑]

石鼓。周宣王時獵碣。距今二千餘年。辭類風雅。字是籀文。鼓之大小。大略如一。而總之。高可一尺。圍可一抱有餘。其形中脹。而兩端微殺。頂圓如鼖鼓。色淡黑。剝落屭贔。唐韓愈,宋蘇軾所作石鼓歌。卽此之謂也。初在陳倉野中。唐鄭餘慶遷置鳳翔縣夫子廟。而亡其一。宋皇祐四年。向傳師得之於民間。十鼓乃全。大觀二年。自京兆徙汴京。初置辟雍。後移保和殿。以金塡字。靖康二年。金人取歸燕。剝其金。置汪宣武第。後徙置大興府學。元大德十一年。虞集爲大都敎授。得之泥土中。皇慶初。移置于此。鼓以十干次第爲標。字凡六百五十四。皆泐缺。其可辨者僅爲二十五字。或有全鼓無一字者。右邊第五鼓。陷其中爲臼。蓋在民間時所鑿。或曰。周宣王時。去今二千餘年。安得全之至今云。而此非書卷。必無焚燒破落之患。又異於金銀珠貝。亦無所用。雖萬年全之可也。旁立協山潘迪石鼓文音訓碑。卽隷字也。門右有昌黎石鼓詩。而以張照筆刻之。碑上面有乾隆御製詩。門左。又有重刻石鼓碑文。

文丞相祠堂記[编辑]

宋丞相文天祥祠堂。在順天府學旁。卽古之柴市也。元人害文山于此。旣而名曰敎忠坊。以旌之。明朝立祠祭之。有楊士奇所撰重修記。三間祠屋。庭容旋馬。龕中安丞相塑像。面方而豐下。眉眼淸爽。額庭甚窄。身着大袖朝袍。頭戴四角幞頭。垂紳搢笏。宋制也。位板題曰宋丞相信國公文公神位。扁其上曰古誼忠肝。曰萬古綱常。曰浩然之氣。龕左有方石。色淡黑。亦刻文山像。當文山就死時。人有高其節。慨然歎曰。不可使此人無傳於後。遂拔所佩刀。急就石上傳神。因以文山自贊詩句。刻其上曰。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蓋塑像。模出石上像者也。大興縣誌曰。元至元壬午十二月初九日。公死於柴市。是日風沙晝晦。宮中皆秉燭行。世祖悔之。贈公金紫光祿大夫,太保中書平章政事廬郡公。諡忠武。使王積翁書神主。除柴市設壇。丞相學羅祭之。大風捲起神主。雲雷隱隱若怒聲。晝愈晦暗。以張天師言。乃改書神主曰前宋小保右丞相信國公。天乃霽明。日歐陽夫人。從東宮得令旨。收葬公。江南十義士舁柩出都城。藁葬小南門外五里。識其處。大德三年。繼子陞來北京。於順成門外。見石橋織綾人婦。卽公之舊婢綠荷也。指公瘞處。旁有大小二僧塔。而一塔有小石碑。刻信公二字。至正二十年。歸葬廬陵柴市。卽此建祠處也。洪武九年。北平府事劉菘。始請立祠堂。永樂六年。太常博士劉履節奏旨。祭以春秋。

花草鋪[编辑]

花草鋪。在隆福寺東。凡三處。皆坎地窟室。其脊出地數尺。疏四方而設窓。入其中。明晃不減。高座衆花。皆含蘂吐芽。桃杏梅桂之屬。猶不爲神異。而其中映春,水仙,千秋,茉莉。皆爛漫方華。集四時之風光。供一室之淸玩。花香滿室。煖氣襲人。此可謂人工奪天造矣。其他石榴,橘柚,海棠,柳竹,椶櫚,仙人掌,金蘭,玉簪諸草卉。亦爭秀競姸。唐帝之羯鼓催花。隋皇之翦綵爲花。何足奇哉。

官貨房[编辑]

花草鋪邊有一室。扁曰官貨房。入其室。異寶奇貨。盈溢于中。而蓋烏玉靑銅密花金貝之屬及其他㨾㨾色色。有萬其類。此不過文房之具。而一物之直。動不下千金。左右各懸大石鏡。其大恰與▣壁齊室。中貨物。皆度疊玲瓏璀璨者。已極奇玩。而其中最可觀者。有一眞王屛障。陽刻蟠桃樹。高可丈餘。而其花實枝葉。皆以珍寶。各隨其色。不分其眞假。且有數座自鳴鍾。非比凡品。而金龕玉榻。琉璃燈籠。皆屬珍玩。多是和珅,福長安等諸臣籍產之物。買置此處云。

雍和宮[编辑]

雍和宮。在太學之左。雍正願堂也。紅柵內設大門。扁曰十方圓通。又內門曰慈隆寶樂。又其內曰昭泰門。門內庭左右。立靑銅獅子。大與屋齊。又入雍和門。內有雍和宮。宮內設大佛塑像一座。庭有烏銅爐。奉以烏銅大圓床。雕刻龍獅。鱗鬣活動。宮後有永佑殿。設三金佛卓。左右置六稜琉璃龕。龕中安無數金佛。龕前金珠寶貝。排錯眩耀。殿後有法輪殿二層。中設寶榻皇帝御座。左右列紅木凳。諸臣坐處。皆鋪畫紋戎氈。榻前設金鼎。盛白米。鼎前設一卓。奉金屋琉璃龕。羅列金佛。燃長明燈於前。橘,柚,梅花。皆以銅,玉,金,鐵雕刻。宛如生活。壁後有枏木假山。高丈餘。廣數丈。萬千小金佛在其中。橫豎倒立。若一大樹。花葉滿開。卓前列沈香龕。頂嵌以眞玉數尺之長。法輪之後。有萬福閣三層。中立大身金佛。高可數十丈。一指大如脛。一腰大可十餘抱。極目仰視。猶未見佛面。左右扁額。不可殫記。登三層雲梯。懸大木板。板上安萬千羅漢。又登二層雲梯。至上層。猶未及佛額之下。紅欄環四面。左右靑矼石假山。列小金佛。覆以黃帕。鐘簾磬板。井井排置。閣東西設閣道通。六稜。閣上層皆恰鋪甓石。東西閣中。設五層靑瓦榻。皆八面八嵌。中安金佛。塔去地數寸。五人齊力斡旋。則一塔全身轉環。其北又有綏聖殿。從雲梯登上層。列金浮屠五坐。其下空空如也。雍和宮庭。立大石碑。四面之廣如一。而三面以滿洲蒙古西番字譯之。後面乾隆喇嘛僧記曰。喇者。無也。嘛者。上也。取古上人之義也。寺中有西番僧千名。而寂若肅淸。其廣可知。僧徒皆厚給衣食。而尊奉之。卿相不敢抗禮。有錦緞障子。繡出花木。五綵照耀。雲梯堅鎖。乃皇帝齋室也。其旁有室。奉一僧像。椅卓精灑。聞乾隆時尊奉一番僧。及其還國。戀戀不忘。作像而享之云。東有雍正諸皇影幀奉安閣。不許雜人出入。其外層樓傑閣。重房複壁。窮日之力。難以遍尋。俄而寺中人。皆避匿。庭宇肅然。余於門隙窺之。一親王携一小兒。奉命行香而去也。鼓樂前導。千僧皆曳綵袈裟隨之。大抵中國寺刹中。當爲第一壯麗。

歷代帝王廟記[编辑]

歷代帝王廟。在阜城門內。扁其外門曰帝王廟。其內門曰景德門。正殿凡二層。而皆覆以黃瓦。扁在上層。曰景德崇聖之殿。殿設七龕。而第一龕在中央。奉伏羲,神農,軒轅三皇之位版。左二龕。奉五帝。右三龕。奉夏后氏以下十四世。商湯王以下二十六世。左四龕。奉周武王以下三十二王。右五龕。奉漢高祖以下十世。光武帝以下八世及昭烈帝。晉元帝以下七世。宋文帝以下三世及齊武帝與魏武帝以下八世。陳文帝,宣帝。左六龕。奉唐高祖以下十六世及後唐明宗後周世宗。宋太祖以下十四世。遼太祖以下六世。右七龕。奉金太祖以下六世。元太祖以下十一世。 皇明太祖以下十三世。而周之幽,厲。漢之平,桓,靈。晉之惠帝及外此亡國見弑之君。皆不與焉。而 大明神宗皇帝亦不得同享焉。似由淸人逞憾之計。而甚可痛恨。廟貌甚崇肅。而皆以丹堊雕刻之。簷角鐵罘罳籠之。殿內揭報功觀德四字。揭一對柱聯曰。治統溯欽承德戒兼資洵哉古可爲監。正經崇秩祀實枚式煥穆矣神其孔安。又東西兩廡。奉歷代名臣。東則風后爲首。其次蒼頡,夔,伯夷,商伊尹,傅說,周召公,畢公,召穆公,虎仲山甫,漢張良,曺參,周勃,魏相,鄧禹,耿弇,諸葛亮,唐房玄齡,李靖,宋璟,郭子儀,許遠,李晟,裴度,宋曺彬,李沆,王曾,富弼,文彥博,李綱,韓世忠,文天祥,金宗翰,元穆呼哩布呼密,明徐達,常遇春,楊士奇,于謙,劉大夏等四十人。西則力牧爲首。其次皐陶,龍,伯益,商仲虺,周公,太公,呂侯,方叔,尹吉甫,漢蕭何,陳平,劉章,丙吉,馮異,馬援,趙雲,唐杜如晦,狄仁傑,姚崇,張巡,李泌,陸贄,遼耶律赫嚕,宋呂蒙正,寇準,范仲淹,韓琦,司馬光,趙鼎,岳飛,金宗望幹魯,元巴延托,明劉基,李文忠,楊榮,李顯等三十九人。殿庭設靑銅爐八坐。東西廡各二坐。又有靑瓦閣。對立左右。卽望燎處也。又有四間穹碑。其重修文曰。世祧者迭遷。德盛者不毀。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氏。咸祀之曰。崇祀之制。肇於唐天寶七載云云。

妙應寺記[编辑]

妙應寺。在帝王廟西北。甎石作三圓門。扁曰勑建,妙應,禪林。殿奉大金佛三坐。手捧烏玉椀。左右有五百羅漢之像。扁曰意珠心鏡。後殿扁曰七佛寶殿。庭有鐵層閣。其上奉香爐。萬曆間所鑄也。從後門上層梯。則白塔在層梯上。而塔身偃蹇。高可數三丈。圍凡二十稜。如屋角之有稜。築而爲三層。每一層安塔身。而皆以鐵帶之。圓若覆甕。而恰爲七十抱。最上層則比下層漸殺焉。以鏤靑銅環而垂下。如張蓋狀。且懸無數鐵鏡。受風則輒有錚錚之聲。環塔而築女墻。如欄干之設。明燈一百八十九坐。環在墻邊。而皆以鐵爲龕。四面貼石鱗。乾隆癸酉鑄出者。而此處燃燈之例。自古已然云。蓋與遼東白塔。互爲伯仲。而其高則雖遜於遼。壯麗則雖謂之第一。不爲過矣。且數十株花木。列植於上中層。時當花開。則可加一層光景矣。古稱此塔中。安置如來舍利。元世祖開塔而視之。則有淨水洋洋。舍利泛在水中。而兩龍亦從旁衛之云。塔門下嵌壁而設供佛諸㨾。懸長明燈。而燃火不滅。前有鐵鼎。鼎面刻略干字。卽嘉靖年間所鑄也。僧徒所居處。亦多精妙器玩。且佛像神龕。各盡其妙。而僧徒皆喇嘛人也。世傳元丞相耶律楚材。號萬松老人。文章相業。爲元朝第一。而建此塔云。

廣濟寺記[编辑]

廣濟寺。門扁曰妙明圓通殿。安大金佛。後殿扁曰大藏經閣。西夾門外有一樹。名曰鐵樹。三百年茁枝。尙昂莊軟弱。無老大意。亦異種也。有乾隆紀詩。

東嶽廟記[编辑]

東嶽廟。在朝陽門外。有三牌門。東曰太虛洞天。西曰靈巖崇祠。南曰永延帝祚。重門扁曰瞻岱之門。外門曰勑建東嶽廟。正殿嶽宗寶殿。殿中以黃金塑泰山神像。珠冕繡衮。儼然王者之儀。仙官侍衛。麾幢器玩。皆珍寶也。簷懸香燈。卓置銅釜。釜可容十餘斗。盛漆汁其中。燃金跋晝夜長明。左右廊閣。繚繞深嚴。人在東西。難辨頭目。其廣可知。石砌高與眉齊。坮上置一香爐。高三尺。每廊各置一爐。皆揷香。香烟繞庭。東西廊閣每一間。各有塑像。具衮冕。據卓按事。云是泰山所屬冥府諸神。人鬼勘罪。鳥獸化生。形形色色。不可盡記。粉牌貼楣間。識其所掌。凡世間一切生死。報應善惡。皆在其中。刀山劍樹。福田利海。千百不同。蓋以福善禍淫。勸世之意也。上碧霄宰化樓。奉玉皇像。被衮垂琉。執玉圭。樓下有娘娘神像。數十孩兒。繞一女神。是謂主生產之神。蓋廟宇之盛。甲於都下。始創於元,明。中遭回祿之灾。康煕改建。都下士女。焚香祈福。四時不輟。

虎圈[编辑]

虎圈。在圓明園東。紅柵設門。中建五六間行閣。閣中織木爲箭門。其中鎖熊子三頭。色似猪。喙尖眼靑。脚大蹄圓。此是熊圈也。從行閣後十級層堦上。建平樑大宇。穹然如張傘。下爲窟室。地底四方。築以甎石。廣可十餘間。縱置合抱之木。張以鐵網。釘其羅。鑿壁爲坎。障以鐵扇。上引轆轤而啓閉之。鐵扇外。又有大圈。障其半爲三圈。上築方垣。其高及肩。三虎各在一圈。衆人環立鐵網上。發喊投石。虎乃怒目視之。小無驚動。忽大吼一聲。聲震屋宇。人皆辟易。問其飼虎之法。嗇夫從旁對曰。日飼虎五斤肉云。使馬頭輩。買肉投之。則虎張口仰受。一不誤落。又以肉塊。欲投不投。觀其動靜。則帖耳仰首。跳躍向人。後圈又有新捉一豹虎。轉睛咬牙。其容尤猛。色則斑斕彪炳。軆甚小。

岳王廟記[编辑]

岳王廟。宋武穆王岳飛妥靈之所也。神衛象設。宮殿丹雘。亦頗宏壯。殿中奉武穆王塑像。英姿颯爽。令人肅敬。而庭有一石人。以鐵索縛問。有若勘問狀。石人叩頭謝罪狀。問是秦檜也。噫。武穆之精忠大節。將欲克復神州。痛飮黃龍府。後人有詩曰。南渡朝廷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此當時輿情也。檜也誤國奸謀。東窓弄橘。遂成十二金牌班師之恨。天下人心。尙今齎憤。千剮萬戮。不足以貰其罪。故設石人鐵縛。以彰其惡於千古者也。

萬壽寺記[编辑]

萬壽寺。在西山東十里。臨水特起石獅牌樓。象設偉壯。梵宇僧寮。絡繹相望。扁其外門曰勑建護國萬壽寺。門內設阿彌像於小閣。扁曰功德無邊。又其北有大殿。安金佛三座。壁面刻靑木如雲飛形。千萬盈寸之佛。累累高懸。若樹木之垂實者。殿下建東西廊。左安關帝像。右安金剛像。餘皆僧舍。凡百餘間。從殿後又建一殿。北壁下。安大金佛十二軀。前豎紅漆牌。書曰皇帝萬萬壽。殿之北。環以石假山。圍百尋。高五六丈餘。皆斲石爲峯嶂。古怪戌削。峙若束鋩。錯若置棋。穴其隙而植草花松桂之屬。雖非自然之妙。而人工之巧。可奪天造。最中兩峯。岌然相向。下爲出入之門。又地行十餘步。則安地藏佛一座。而其中窣窣然若無所見。遂登石山。則山磎犖确縱橫。四出於岩阿林茂之間。彩石槎枒。嚙人趾武。山之東西。各立小閣。而安一座菩薩象。設甚靜潔。東扁曰芳草綠。西扁曰落花紅。山盡而拓其北。又建二層樓。扁曰萬壽閣。入其中則光光無所有。而但有御寫錦屛。題曰萬壽頌。循雲梯四折而上。上亦以御寫錦屛。張于壁面。卽乾隆御筆。拓其南戶。流眄遠矚。大野泱漭。不辨涯涘。又其北建六稜閣。閣豎大碑。碑有乾隆御製詩。又其後有一殿。扁曰一元三要。佛像神衛。亦整整有儀。迤東而由小門入。佛宇穹隆。扁其門曰念佛者誰。曲折爲長垣。而門如圓月之形。堂中安尺餘金佛於小龕。設東西長炕。而以黑三升。爲帳幔垂地。僧徒比肩而坐。有和尙家風味。列椅子而灌茶勸飮。前有白幹松五株。枝柯挺然皓白。如銀釵之股。松身可十圍。翠陰滿庭。燕僧皆無戒行。便是剃髮俗人。惟此寺僧。不食肉。不畜妻。擊鐘呪經。有禪家氣味。有竹園大師。善書。淸岩大師。善畫。皆聰明可與語。筆談如流。頓無俗態。又勸茶。茶味香冽。入其室。椅卓爐硯極蕭灑。亦多珍玩。余請書畫。淸巖畫竹蘭竹園。書大小楷字。皆絶品。兩僧簡默淸淨。論辨內外典。頗多可觀。余亦贈以扇丸之屬。

西山記[编辑]

西山。太行餘麓也。名曰萬壽山。亦曰玉泉山。環湖數十里。樓坮掩映。橋塔縹緲。皆跨山駕海。瓊瑤錦繡。五彩玲瓏。隱然若蓬萊仙府。儘是北京名山。天下之大鋪敍也。元,明創開。淸人賁飾。漢之昆明。唐之太液。隋之西園。宋之艮嶽。無以加此。自圓明園。過閱武臺。迤而東南行。忽見三層文昌閣。翼然臨水。少憩其下。仍登十七橋。橋下皆設虹霓。樓船出入於其中。過橋入龍王廟。石門呀然而開。刻其巓曰。嵐翠。而旁刻長聯曰。列岫展屛山雲凝罨畫平湖涵鏡檻波滋空明有彩樓。繞以石欄。湖水環之。如圓月形。樓凡三層。南扁曰天遊。北曰海湧。東曰流蝀。西曰偃虹。正扁曰望蟾。與萬壽山相對。山之上下左右。綺榭瓊樓。璧房玉塔。錯落高明。不可殫狀。石門上。有四方閣。扁曰洞庭佳賞。閣下紋石。靑白色均鋪。雜以花斑石。玲瓏瀅澈。窓戶籠以鐵索。宛如紗籠。欄下嵌,以石假山。中有窟路。可以環走。東西山之最高頂。有花石床。此乃御榻。人不敢上。南有碑文。對立三面。東曰蒸雲。外曰浴日。西曰拂斗。外曰飛鯨。南曰耀金浮玉。中有百丈飛樓。扁其門曰廣潤靈雨祠。湖之北。有宮嬪所居之室。樓制極巧麗。又行西南數帿許。有繡漪橋。橋下爲大虹霓門。從石梯四五十級。然後上橋。形如鰲背。又如垂虹。立其上。縹緲若登仙矣。橋之東北。湖水中有島。島中建彩樓。若張繡傘。松翠隱映。景明樓也。有短阜迤入于湖。其下藏彩船十餘艘。此乃水嬉所用。廓如亭。在十七橋東南。亭凡八稜。制甚華麗。設石榻于湖邊。範鐵爲靑牛。擧頭望湖。精神活動。俗稱牛入湖。則淸運始訖云。泥馬渡江。鐵牛入湖。亦係運數耶。牛背上刻篆字。其文曰。夏禹治水。鐵牛傳頌。義重安瀾。後人景從。物寓剛戊。象取厚坤。蛟龍遠避。詎數鼉黿。瀵此昆明。瀦流萬頃。金鳳神牛。用鐵悠永。巴山淮水。共貫同條。人稱漢帝。我慕唐堯。瑞應之符。逮於西海。敬玆降祥。乾隆乙亥。篆與文。皆乾隆御製御筆。湖之東南開野。引水爲水田。蓋此山一倣西湖之勝。而稻秔灌漑之利亦如之。蓋湖之周四方七八里。自西山下南流至圓明園。一派東流入西直門。設水閘而蓄泄之。湖之東築石爲大路。以防湖決者三十里。島嶼之在湖中者。周凡四方百餘步。水晶宮星漢虹騫等樓。在其中。湖邊四方樓閣之相望者。或二層三層。六稜八稜。或爲長廊。或爲短。蓋聞皇帝御龍舟船遊上下。則選宮女數百。備供具於此。設鋪市買賣之狀。使從官各得厭飫。效嚬西湖景致云。玉泉垂虹。居庸疊翠。皆入於皇都八景。而玉泉垂虹者。玉泉山頂。鑿石爲螭頭。大泉從螭口噴出。瀦而爲池。池上有橋。橋下水東流入西湖。每當春夏之時。芰荷禽鳥。演漾於水上。居庸疊翠者。玉泉山後。遠峯疊見於雪色皓然之間。是居庸關也。居庸距京城一百二十里。遠控之勢。亦一奇觀。世傳 皇明時。竭天下之財。浪費於西山土木之役。而海內虛耗。仍而不振。嗚呼惜哉。 建文皇帝陵寢。在玉泉旁。遙瞻斷雲殘雨之間。林木扶疏。海外陪臣益覺風泉之思。

圓明園記[编辑]

圓明園。在暢春園之北。雍正潛邸。御極後納涼之所也。園周十里。東西長。南北短。林木蔥蔚。正殿曰正大光明殿。二層殿敞豁。丹雘璀璨。皇帝宴藩臣。陳雜戱。立兩架木於庭。高揭一大鼓。燃繩於鼓底。一鼓自落。而各種羽族如鳥鵲烏鳶之屬。忽自鼓中飛散。滿天蔽庭。謂之放生宴。翌日又設宴於山高水長閣。閣凡十二楹。二層。皆以沈香設欄。庭中亦設欄如翠屛狀。忽聞炮響自內出。皇帝出御閣。鳴鞭齊班。設雜戱。一人編羽於帽子上。背負畫干而舞。此云干羽舞。又立兩架木高可三四丈。架設橫杠如層梯。最上層。各設兩杠。杠之兩端。又設間架之小杠。使之遊移上下。如樞機之旋斡。上層設杠。凡四處。使彩服童子八人。頭編黑絲。髧髧垂髫。各立杠頭。一上則一下。一下則一上。聯翩浮空。是謂西洋鞦韆。名曰。忽悠悠。又設戱臺。高與閣齊。瓊樹瑤草。羅絡其上。翦綵爲花。綴珠爲菓。施錦步障。呈戱之人。皆着繡服。逐出易衣。迭相出入者。千餘人。笙簫管笛。鍾磬琴瑟。無不畢陳。而衆人各執一板。以金字書一字於一板。合而看之。則曰道光萬年福壽。又假花羽扇之舞。角觝戱。獅子舞。紅捧環逐等諸戱。次第畢呈。未食頃而罷。閣之上層窓簾。皆貼楪大琉璃。紅綠隱映于中。通官曰。皇后,妃嬪。自內窺視云。天色向暝。又設燈戱。別有太平春燈記。

太平春燈記[编辑]

山高水長閣。天色向曛。放大砲一聲。欄邊棚前。懸紅彩燈,羊角燈。無慮千萬。庭中立紅闕二座。各懸黃色一大樻。樻底忽落一燈。其大如鼓。燈聯一繩。繩端火忽自燃。走上樻底。樻底又垂一圓燈繩。火燒其燈。落地。自樻中。又垂鐵籠簾子。簾面宛篆壽福字。着火靑熒。良久火自滅落地。又自樻中垂下聯珠燈百餘行。一行所聯爲四五十燈。燈中次第一時通明。又有百餘美貌仙童。持丁字杖。杖兩頭。皆懸小紅燈。進退回旋。又有兩龍蜿蜒欲鬪。虎豹,犀象,鸞鳳,烏鵲之形。層生疊出。一繩燃盡。一板打開自落。而樻中紙裹焰。騰騰破落。各燈自燃。忽變爲彩閣丹楹。鰲山鯨海。戰陣戱場。仙人燈,塔燈,樽燈,七寶燈。不可名狀。最晩百十燈。一齊通明。如銀汞之點綴於空中。忽變爲萬年春三字。又變爲天下太平春五字。燈戱訖。又設梅花砲。別有梅花砲記。

梅花砲記[编辑]

山高水長閣。燈戱纔訖。設梅花砲。植紅紙筒如箭筒者。兩庭各十餘所。火燃筒口。則光焰四散。天地震動。火焰之飛空者。皆備物形。龍挐虎攫。呀口張尾。蜂蝶銜花。梅竹飄風。千佛出世。麾幢幡蓋。搖颺碧空。羣仙升天。或乘蓮舟。或駕鶴騎鯨。或乘槎驂鸞。或負寶劍。或擎葫蘆。皆赫赫火飛。至半空冉冉而鎖。𢞣忽駭愕。目不暇視。又閣上連橫索于庭前。而架之後。懸燈之棚。又四五十處。閣前連索處。兩道火塊。疾若流星。走撲前架。又從而遍散。諸棚一時火發。見轟雷振地。虐焰蔽天。明燈晃瀁之世界。忽作黑洞。洞地不辨咫尺。俄而皇帝駕還。庭班退出。

黃金臺舊基[编辑]

燕昭王築臺。置黃金於其上。以延天下之士。名曰黃金臺。今皇城是燕都舊地。而金臺夕照。入於八景。故余求問其所謂金臺。人有指夕照寺曰。此眞舊址也。眼界通遠。夕陽滿照。風烟寥落。惹人懷古。噫。黃金如土。盡入於佛樓禪宮。天下之駿骨如山。無人敢沽。悲歌慷慨之徒。應弔望諸之墓。酹酒痛哭也。蓋金臺之見於地乘者三。一在易州。二在都城。輿地名勝誌云。在府東南十六里。小金臺。又在一里許云。今人指朝陽外一高阜曰。金臺舊址。好事者言也。

萬柳堂舊基[编辑]

大明雪樓才子袁中郞,李滄溟,王弇州諸人。無日不賞詠於萬柳堂。其詩集中。多載萬柳題詠。今之拈花寺。是堂之舊基也。寺之東南。引水鑿池。一間神閣。巋然於最高岸。是乃建堂處也。四面軒敞。萬柳蔭映。詩酒風流。藹然如在。令人有曠感之懷。寺在夕照寺數帿之地。

蘆溝橋[编辑]

蘆溝橋。亦一奇壯處也。自宣武門南行四十里。有石橋亘于東西。長過三百步。石欄一百四十一間。虹霓十二門。皆容帆檣之出入。橋上下隅立石柱。形如擎天柱。柱皆鎔鐵而釘其隅。東西有康煕乾隆御製碑記。一碑大書蘆溝曉月四字。後魏劉靖築堰防水患。謂之劉師堰。又曰固安堰。過橋有關廟。廟外設廊閣。閣中有官員。治文簿收車船之稅。蓋洛陽,長安,金陵,成都商買之入燕者。皆由此路故也。按孫承澤春明夢餘錄云。蘆溝河。出太原天池。伏流至朔州馬邑。從雷山陽。發爲渾泉。而爲桑乾河。雁門雲中諸水。皆會至通州及白河。渾河灞水。是其派流也。

金魚池[编辑]

金魚池。在天壇西。池水頗闊。魚族類萬不同。而各色俱備。每春和景明之時。潑潑泳躍。五彩閃動。波瀾絢耀。其纖如指。其大如扇。至有二三尺者。或有一魚而兼五色者。首譯炕中。見琉璃水缸。盛三四尾置。之床卓之間。亦一奇觀也。時春氷未解。余未見池魚之躍。而聞首譯語。收爲金魚池記。

琉璃廠記[编辑]

琉璃廠。在朝陽門外。市樓兩行排立。金碧玲瓏。此是天下珍寶輻湊處也。珠璣貝鏡。眩人眼目。如初入波斯市。不可一一名狀。而其中有盤龍寶鏡。高可三四尺者。白玉障子。以靑矼石密花,紅珊瑚等物。雕刻奇巧。成花草山水形。大可一間者。自鳴鍾。其揆不一。大如鼓。小如斗,皆粧以烏銅碧玉。石假山,玉假山,木假山。色皆淡黛。綴以珠貝。宛若活動。瑤池鏡。無論大小。皆極技巧。取其一二而窺見。則綵閣瓊榭。奇花碧樹。人物鳥獸。皆如活。或有鴻門之宴。赤壁之戰。西園雅集。南宮大宴。隨軸自轉。如移步幻影。誠可異也。其外文房之寶。簪纓之珍。椅卓之妙。雖終日繙閱。無以遍也。同行一譯。執寶石二枚。問其價則答銀八百兩。譯目瞠口呿。不敢問他物而走。他物稱是。故朝鮮人賣買者甚罕。所買者。零零瑣瑣價歇而無用者。廠人指物之賤而歇者曰。朝鮮件。甚矣。吾東人之不識羞恥也。今胡俗朝衣則頸掛念珠。故謂之朝珠。于閣老敏中籍家。朝珠四箇。價銀三萬七千兩云。

冊肆記[编辑]

冊肆。在正陽門外。非止一處。其畜書之法。設堂數三十間。每間四壁。設間架。層層井井。排列積峙。每套付籤曰。某冊。故充棟溢宇。不可計量。而前閣置一大卓。卓上置十餘卷冊匣。乃冊名目錄也。人坐椅上。欲買某冊則一擧手。抽給抽揷。甚便易也。閱其目錄。則其大帙。有四庫全書,文章大成,冊府元龜,淵鑑類函,佩文韻府,全史,十三經註疏,康煕字典,萬國會通,大藏經等。而其外經史,諸子百家,醫藥,卜筮,種樹之流。稗官雜記,四大奇書,演義等書。其數亦不億。多有不知其名目者。蓋中國有大小字板。頃刻印出。故文人詞客。片詞隻句。亦皆刊出成集。書籍日富。文明之兆。非不幸也。異端之敎。稗官之家。淫談悖說。無關於治敎者。愈往愈盛。大爲聖道榛蕪。安得火其書而人其人也。大抵夷狄之入主中國。右文之治。自拓跋氏以後。未有盛於此時。而抑有說焉。康煕時。天下初定。人心未服。海內豪傑之士。搤腕而談憤。開口而咏歎。無非尊攘之義也。海可蹈也。山可隱也。薙髮左衽。投帽而抵地曰。甚麽物也。於是乎。康煕大憂之。開文淵閣。集天下文學之士。縻以美銜。厚其餼養。裒聚書籍。晝夜考校。向所謂豪傑之士。埋頭蠹魚之間。不知老之將至。而憤歎之心如雪遇陽。此乃賺得英雄之術。非但出於右文之意也。

幻術雜戲[编辑]

幻術之人。世稱能見難思。其戱凡數十種。其一手執五六銅環。環正圓無罅。縫貫于指。旋轉良久。却交貫爲連環。旋卽分之爲各環。或一人持一環。相對投擲。則輒相合。其一石彈子。如鷄子大。兩人各持黑白一彈。納于口吐下。而更或自手中出之。或自腦後吐之。或吐白于呑黑者之口。或吐黑于呑白者之口。其呑吐之狀。可謂神出而鬼沒矣。其一鐵劍長數尺許。納其刃于口。冉冉刺喉。幾沒其刃。頭輒伏于地。闔眼作悶絶狀。已而張口。而拔其刃。涎津漬濕。斑斑有血痕。其一橫竹吸咽。沒頭呑下。或二或三。一時並呑。又破竹爲兩條。其長數丈。納諸鼻孔。而用力揷入之。瞬目張口。爲呑下之狀。而又若忍痛者然。久之盡入。而少見其末。已而引而出之。竟其長而皆濕涎津。旣出唾于地。則或有血涎。其一覆一空袱於地。轉身回旋。念念作口中語。久之去其帕。則有二大畫圓楪。而一盛大棗。一盛花菜雜種。又覆袱如前。有一大盛水盆。從其中出。泱泱波瀾。少不傾覆。而萍草花葉。泛在其中。金魚出游。其一扯破白粉紙。切作百十片。納口作哽噎狀。已而探出其一端紙條。條相連無一片粘連之痕。因兩手交引之。如蠶絲之出。不知爲幾十丈。有二禽雛從紙中飛出。觀者皆驚叫。其一引一絲繩。拔刀絶之。爲三四端。旋爲呪語摩挲。繩復一串相連。仍無重續之痕。其一立一柱木於庭。負其手而令人從後縛之。欲堅牢不解。使之覆袱於手縛處。而瞬目間。負手移步。則手之所縛。雖不自解。而所立柱木。便在縛手之外矣。其一豎竿撓楪。或傾盛酒之壺。酌而盡之。復傾而復飮。空壺之酒。津津不已。

怪物廳[编辑]

怪者。異於常理之謂也。今此集天下之怪物。俱收幷畜。亦何意也。有一男一女。身體矮短。形容古怪。蹣跚而行。口含烟竹。言語喃喃。其陰陽之事。亦如常人云。長不過四五歲兒也。又有矮人。腹部膨脹。頤下癭大如鼓。抱持而行。或鼠大如猫。馬小如犬。皆馴而畜之。如是者頗多。余見朴燕巖熱河記。曰。道見一婦乘車。面粉白。衣錦繡。毛如猿。眼如蜻蜓。長纔尺餘。瞥視貌似絶艶。此南方山都也。又聞蒙古人博明。從軍出塞。失帳裏木匣皮箱。有野婆盜之。貌類婦人。捷如飛猱。發卒圍之。哀號不肯就捕。自掛樹梢而死。盡得所失箱匣。箱內多藏朱粉,佳鏡,針線,刀尺等物。蓋效婦人而冶容之獸也。又聽戱時見極小馬。載珊瑚樹。自殿中出。高纔二尺。小如驢兒。嘶哮騰驤。有駿馬之軆。而珊瑚樹大於馬。而枝榦扶疏云。並記此。以識中國之多怪物云爾。

演戱記[编辑]

演戱。戱也。亦關中國之沿革。蓋淸初有人。悶其歷代衣冠之無傳。設爲此戱。塗人耳目云。信斯言也。豈不誠遠慮哉。演戱廳。設大閣三層。上層環以欄檻。下層鋪以長杠。如魚鱗排錯。中層設戱臺。後面設幔。幔中備置各種戱具。每設戱。自幔出入。一戱纔罷。一戱繼出。外設一小門。觀戱之人。入門便收錢。錢多者。坐上層。錢小者。坐下層。一無爭坐之弊。坐者或起去。復還坐處。固自如。上下層坐處。盡滿無隙地。則守門者不許人添入。閣中井井有序。亦無諠譁紛遝之弊。終日觀戱。坐喫菓餹酒肴之屬。中國之人。雖戱場。亦有規模。是則可法也。其演戱名目。有秦始皇阿房宴。楚霸王鴻門宴。漢高祖南宮宴。魏武帝銅雀宴。晉武帝雲龍宴。隋煬帝西苑行樂。唐太宗七德舞。宋太祖淸流關戰。金太祖龍王廟戰。元世祖渾河戰。明太祖金陵戰。其外鉅鹿大戰。赤壁大戰。西園雅集旗亭故事。王昭君出塞行。烏孫公主琵琶行。若此之類。不可殫記。其衣冠。皆依倣歷代之制。人物皆肖像。各人之貌。每設一戲。必先掛一牌。以示其名目。而形容當時之事蹟。又雜以諧謔。以供玩笑。初見寶座如天。高排宴卓。劍佩趨蹌。繖扇擁衛。擊缶而歌。忽變爲靑油玉帳。擁盾直入。撞破玉斗。劍舞翩翩。忽變爲拔劍擊柱。醉酒妄呼。忽變爲宮粧細馬。繡輦影從。唱淸夜遊曲。忽變爲干羽舞庭。猛將獻馘。酋長起舞。忽變爲畫布層城。麾兵斬關。或鐵騎突出。刀鎗齊鳴。或樓船揚帆。旌旗繞城。或沈船破釜。橫槊賦詩。或文人詞客。臨水賦詩。或美人擁樓。唱玉門曲。或羌笛弄春。紅粧落淚。或馬上彈曲。音調凄涼。大抵演戲之妙處。專在於馳逐回旋之際。言語酬酢之間。觀戲之人。有時鬨笑如雷。而我國人語音不通。坐如泥塑人。不識何狀。余心生一計。招所親隣鋪人張靑雲。使之一一替傳其語。又使一譯。繹張也之語而聽之。一邊見其名目之牌。想像其事蹟而觀之。稍可領畧。而疑者闕之。竟夕而罷。

鄂羅斯館記[编辑]

鄂羅斯館。在玉河橋傍。入兩重門。建一高閣。閣中畫一丈夫。披髮赤身。流血淋漓。瞑目垂首。奄然一死人也。見之駭愕。畫紙上貼琉璃映透。其下設椅卓爐燭。丹雘鮮麗。門楣上畫人物。亦以琉璃貼之。宛若活動。問其尊奉何神。鄂羅太子被殺於中國。死而有靈。故旌表其被殺之狀以奉之云。或云利瑪竇被殺留像云。未知孰是。按鄂羅斯。亦名大鼻㺚子國。在黑龍江北。與中國通商旅。不臣不貢。十歲一至。留館替易。其人深目高鼻。天性悍獰。嘗白日殺人于街巿。乾隆命磔其數人。自是稍畏戢。石鏡出其地者品佳。入其館甚精灑。器玩皆珍寶。有一人迎坐。頗解東語。堇敍寒暄。床有滿漢書冊。篇帙頗多。以鄂羅字繹之。細字謄書。字如梵書。卓上有自鳴鍾。制甚精妙。又有自鳴琴。大如掌者。其制一轉軸。則隨柱撥絃。彈成音調。又有一紋匣長數尺者。雕刻精妙。上有圓孔。貼琉璃。懸于壁間。其匣底有一樞機。以手轉之。則杜鵑忽自匣中飛上琉璃圓孔。矯首窺外。一聲叫。二聲叫。聲聲淸婉。俄而還下。此非眞禽也。問鄂羅人。此去貴國相距幾里。曰。二萬餘里。問地方幾里。曰。三淸國爲一我國云。蓋地盡北海。幅圓甚大。淸國。中原也。爲鄂羅三分之一云。

蒙古館記[编辑]

蒙古館。在玉河橋傍。非止一處。館中設毳幕穹廬。其形如我國雨傘揮帳。地底亦鋪厚氈。南向行門上蓋。正中開閉。以受陽氣。男女渾處。其人諸夷中尤悍醜無禮。面目可憎。善馳突。居無宮室。行則撤毳幕。載之橐駝。日馳三四百里。陰山大漠。止宿處必設幕。畋獵爲糗粮。明時稱韃靼。其地北盡沙漠。分爲四十八部。疆盛難制。獨奉佛惟勤。生死以之。淸人因其俗而誘之。僧徒分處于各寺願堂。仕宦者皆男。尙皇女。女嫁親王。寵錫高秩。而無論貴賤。皆衣黃衣。黃者。皇帝之服色。乾隆時。黃花謠盛行。皇帝益撫摩蒙古。

耽羅漂海錄[编辑]

耽羅人出身金光顯等七人。戊子九月初七日。捉魚次。乘船向楸子島。初十日。遇大風簸揚出沒於海濤中。備嘗危苦凡九日。始泊南海普陀山。留定海縣八日。復乘船。歷鎭海,寧波,慈豁,餘姚,上虞,山陰,蕭山。到錢塘。留四十七日。復乘船。歷石門,嘉興,吳江,吳縣,無錫,常州,丹陽,丹徒,楊州,高郵,寶應,淮安,淸江。十二月十六日下陸。凡水路二千九百七十里。十七日。復陸行。歷山東,桃源,洪花,蘭山,李家庄,板城,蒙陰,新泰,泰安,齊河,禹城,平原,德州,景州,交河,河間,新雄,涿州,良縣。正月初七日。到皇城。凡陸路二千里。漂人之言曰。九日海中。出沒風濤。不知其幾千里。而長鯨巨魚。幾不免呑舟之患者屢矣。水陸行合五千里之間。山川樓臺。人物謠俗。無文可記。是所欠也。第撮其大者而言之。普陀山。海中名山。寺刹精麗。花卉繁華。可謂仙境。而錢塘形勝。天下所無。今見北京。大不如錢塘矣。湖水如鏡。二十四橋。各設虹霓。錦帆畫舫。出入於其中。彩閣丹樓。一層二層三層四層。至于五層。聯絡湖上。冬暖如春。花樹交映。居人皆飯稻羹魚。錦衣珠珮。聞東國漂人。皆競引還家。各設酒饌。慰問勞苦。贐行頗厚。或醉於笙歌之樓。或遊於珠璣之巿。如是者四十七日。而烟柳畫橋。風簾翠幕。不知其幾萬家。其衣食之足。風俗之厚。景物之美。天下之樂地云。余於旅燈之下。問其所經歷。掇其言。作漂海錄。

江南樓船記[编辑]

通州河中。帆檣簇立。可十餘里。亦壯觀也。其中江南樓船。間間連舶。望之如畫圖中。東人初見。莫不叫奇。遂登船。船制極精緻。設二層。下層載物。上層設門扉。入其中。四面開窓。窓皆貼琉璃。其中設椅卓器玩。筆床茶爐。名畫法書。板壁簷楹。皆塗丹雘。映水照耀。又有內室廚房饌龕。間架井井。婦女美姸。皆錦衣繡鞋。拓窓窺外。見人不羞。眞所謂浮家泛宅也。余曰。范蠡泛五湖。想必如是也。今江南商人。長居好樓閣。飯稻羹魚。衣錦繡。畜美人。遨遊湖海。以送平生。不知一片畫船外。復有功名富貴。是何等物。豈非水上仙耶。

大樹菴夜話[编辑]

余往圓明園。三宿大樹菴。晝則入園觀戱。夜則與同伴諸人。酬酢古談。又與菴中證明大師筆談。收爲大樹菴夜話錄。

昔元順帝北遁也。始放高麗。使東還。麗使出館。然后始知天下有 大明兵也。使臣留館。漠無聞見。每深夜鎖館。妄念無所不到。余語及此事。雲𢈢曰。若然則適見黃河淸。亦何妨也。

王鵠亭民皡曰。天下有三厄。南唐時。李宵娘俘入宋宮。宋宮人。爭效其小脚尖尖。勒帛緊纏。遂成風俗。故元時漢女。以小脚彎鞋。爲自標異。前明時。禁他不得。韃女之嗤漢女纏脚。以爲誨淫。則冤矣。這是足厄。洪武間。高皇帝微行至神樂觀。有一道士結網巾。便於韜髮。太祖借他一着。照鏡大悅。遂以其制令天下。其後漸以髮網代絲。緊箍狠纏。瘡痕狼藉。名曰虎坐巾。謂其前高後低。如虎蹲踞。這是頭厄。萬曆末。烟茶遍行兩浙間。猶令人悶胷醉倒。天下之毒草也。非充口飽肚。而天下良田。利同佳穀。婦人孺子。莫不嗜如蒭豢。情愈茶飯。金火迫口。這是口厄。亦一世運也。出熱河記。

余問證明禪師曰。雍和宮齋室傍。有番僧畫像。乾隆皇帝戀戀不能忘。立祠享之云。是何僧也。曰。西番大寶法王。班師額爾德尼。曾見朴燕巖熱河記曰。班師有神通法術。有五色鏡。人懷奸淫。靑色照。人懷貪賊。黑色照。人懷危禍。白色照。惟忠孝一心敬佛人。必紅霞帶黃。絪蘊鏡面。有若秦始皇照膽鏡。班師自西番來時。聞香薄叢中。拔一靈樹。盆栽而來。此名天子萬年樹。交柯側葉。皆成天子萬年字。又在熱河。對皇帝喫茶。忽南向灑茶曰。七百里外。大火延燒。纔得送雨救火云。翌日。部臣遞奏正陽門外。琉璃廠失火。火勢浩大。時方晌午。天晴無雲。忽有猛雨。從東北來。卽刻滅火。蓋灑茶送雨。正値火時。若欒巴噀酒。蓋異僧。

明萬曆時。兵部尙書石星夫人。卽南京戶部侍郞某之女也。初家被籍追贓。自賣娼館。以贖父死。時朝鮮譯官洪彥純。入燕京遊娼館。有一娼索價千金。洪許之。女背燈而泣。問其故。答曰。索高價。令人不敢求媒者。本欲以免斯須之辱也。一以望天下義氣人贖爲箕箒妾也。公外國人。法不當將奴去。此身一染。不可浣也。洪詰知其侍郞女。殊憐之。問贖價幾何。曰。二千金。洪立輸之。訣別。女百拜稱恩父。其後洪隨辨誣奏文之使。又入燕。至通州。供帳如雲連。問洪彥純來否。乃石公奉邀也。洪怪之。隨至石第。尙書携入內堂。其夫人盛粧出拜。洪惶恐罔知所措。石公曰。恩丈久忘此人耶。夫人泣道出娼館。歸石公爲繼室之由。洪始知之。夫人貴猶手織錦。皆刺報恩緞字。贈洪歸裝。洪在漢陽美洞。賣報恩緞。美洞卽報恩緞洞。而音相似而訛傳也。石公以夫人之故。尤致力於我東。辨誣請援兩事。大有功焉。立生祠於箕城。洪亦以此功。封唐城君。

今行。余見三快事。淸人立國。專用表賢彈惡之政。漁陽橋立祿山石刻之像。彰唐之亂堦。岳王廟設秦檜鐵縛之像。彰宋之誤國。漳河水斬曺操銀棺之屍。彰漢之逆節。可洩千古之輿憤也。至於追脩明史。筆誅王振,魏忠,賢客氏之罪。凡明季被禍忠良諸臣。無不立傳旌表之。

首譯金知事在洙。年七十餘歲。筋力尙精榦。自言乾隆時入燕。見白日行雨之奇。殿閣中。置黃色琉璃甁盛水。庭有葡萄架。一老人噀甁水於架上。又灑於花砌假山之際。初則細雨。⚫(⚫字為上竹下角會)𩄡。少選雨勢甚大。簷溜飛跳。霖鈴亂名。庭中雨水洽滿。而殿閣之外。斜陽依舊。如垂水晶簾。且不霑人衣服。誠甚異事云爾。

庵中。左設關帝廟。右設釋王殿。皆丹雘侈麗。而最下小廊閣三間。余與書狀及朴松溪諸人入處。見壁間有一神位板。塵埃滿壁。烟煤滿帳。揭帳而看。則位板書曰文宣王孔子神位。諸人相顧愕爾。遂拂拭塵土。淨掃閣內。遮幔而宿,炕。余臥誦安裕詩一絶曰。香燈處處皆祈佛。管絃家家盡祀神。唯有數間夫子廟。滿庭芳草寂無人。今日光景。不幸近之。設使關帝釋王有知。亦安得晏然於心乎。甚矣。中國之人崇佛祀神也。時一行多人。處廟殿之中。松溪戱曰。吾輩入此寺。謹守聖廟於數間之屋。備嘗艱苦。當自任護聖之功。而非吾道者。鳴鼓而攻之可也。余曰。神州陸沈。聖道榛蕪。春秋無可讀之地。義理非可伸之時。姑且休譁。相對一笑。

昔李益齋齊賢,崔孤雲致遠。皆入仕中朝。遍觀巴蜀,江南。亦東人之罕有也。今燕京。北方一隅也。一有入燕者。輒曰。吾盡觀天下之大。豈不夸哉。蘇轍。蜀人也。於水見黃河。於山見嵩嶽。於人見歐陽公。自以爲幸。況不見河。不見嵩。不見歐公者乎。

車燈漫錄[编辑]

燕薊往還。長亭漫漫。凡山川,風物,古蹟,異聞。晝則經歷於車中。夜則記寫於燈下。俱收並畜。名之曰。車燈漫錄。

中國人。以吳三桂開關納淸。有罵之者。有冤之者。罵之者之言曰。三桂父勷。被執於虜。遺書勸降。三桂答曰。爲國干城之將。手握重兵。何忍背國降虜。且忠孝不可兩全。終不降。淸人縛其愛妾。示之城下。欲殺之。始乃投降。是不孝也。開門納賊。以失天下。末乃自稱皇帝。奸雄心事。畢竟破綻。是不忠也。冤之者之言曰。三桂求救於九王。抑有深計焉。棄關則九王躡後躍入。守關則自成席捲來鬪。腹背受敵。必敗乃已。於是乎托以乞援。誘入重關。以精兵蹴踏之。九王可擒。仍又迎擊自成。回復中原。復立朱氏。則是千古之奇功。而三桂之深計也。九王先攄三桂之深計。至有毀城之請。三桂不得已許之者。誠以君父之讎。不可一日共戴。急於復讎也。淸人入主中國也。徒死無益冒恥投降。亦是李陵得當以報漢之意也。天不祚宋。桂福亦敗。則三桂跼天蹐地。窮無所歸。可憐紅羅山河。盡入腥塵之城。冤憤弸中。遂稱大楚皇帝。將以收召豪傑。掃蕩中原。若使成功。亦一快事也。今不可以成敗論人也。蓋此兩說。皆有依據。未有斷案。當俟百世之公議也。

九王與李自成大戰萬壽山時。自成軍百萬。整陣而待。九王以三萬鐵騎。繫馬於樹。以鞭亂下之。馬怒氣騰騰。盡欲奔迅。於是以劍斷其轡而縱之。馬怒奔自成軍。九王登山頂。鳴鼓督戰。塵埃漲天。咫尺不辨。自辰至午。塵埃稍定。熹微中。見遍野紅光罩地。始知大捷。蓋自成軍大敗走死。淸兵遍野。帽子上紅絲罩地故也。

瀋陽西門外。有我東三學士殉節處。行人指點。不覺髮豎而眦裂。余見開國方畧。曰。朝鮮學士洪翼漢等。倡義祖明。嗚呼。忠肝義膽。淸人亦感之。此足以永有辭於千古也。

明誠意伯劉基。深解推數之理。太祖問以革代之事。畫八旗以進。太祖點頭。又問其次。畫一人騎羊以進。太祖未解其義。後人亦無以解。蓋八旗者。淸人立國設八旗。驗其畫。

天下有四京,三關,八旗,十三省。四京者。北京,南京,盛京,興京也。三關者。山海關,居庸關,松平關也。十三省者。江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廣,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廣東,廣西,貴州,雲南也。八旗者。滿人八旗禁旅。分駐京城。各旗分地。正東則正白驤白。東北則驤黃。東南則正藍。正西則正紅驤紅。西北正黃。西南則驤藍。各設都統。

天下一歲賦稅所入銀穀都數。載在官堦通錄者。地丁,鹽課,關稅,漕糧等各色總銀。三千四百二十六萬八千八百七十六兩。米八百四萬五千一百石。蓋地每畝征銀四分四里零。丁有三等九則之分。大約每人征銀四戔二分九里零。

白河通惠河。其深不能尋丈。然萬斛之船。蝕水數丈。無沙礁壅閼之患者。用水閘之功也。其制築石堤于兩涯。中河爲門。其廣恰容兩船。劚石爲閾。橫鋪于河底。夾堤而豎兩石柱。下達于閾。然後以大木爲閘。納于閾。廣夾均迪。於兩柱之中。令承接而無罅縫。具兩環於閘之首。設鹿盧堤上而啓閉之。雖不免涔流之滲洩。而能橫截混混之流。一瞬之頃。浸成四五丈海子。舟流無滯。不以風濤而傾摧。不以旱澇而增減。前閘纔洩。後閘隨畜。能以一勺之多。而致之千里之遠。禁中之太液池。西山之昆明湖及夫玉河城壕之水。其源不過濫觴。而皆滙爲巨浸。舸艦縱橫。儘良工之博利也。

紀曉嵐昀。嘗往尋河源。撰進河源記。其畧云。崑崙。卽今和闐之南山。河水出焉。元世祖遣都什尋之。僅至星宿河而止。今乃直到發源處。目見其地云。張騫所至。乃西域三十六國。凡延袤二萬里。今全入郡縣。號曰新疆。幅圓之大。往牒所無。西過突厥西南。出吐蕃以外二三千里。身毒卽印度。而懸度在皮山。入版圖。而甘肅久爲內地。弱水,黑水。竝在甘肅內地矣。

鴉鶻關店。炕極蕭灑。壁上書長愛雲烟物外居。紅泉白石足淸娛。園林盡日無人到。千樹梧桐數卷書。蔣收銛題。又有兩聯。彩筆歌詞飛降雪。布囊書卷勝黃金。竺陳簡題。與筆極佳。

深河殉節記[编辑]

皇明末。建州猖獗。 我朝光海時。送金應河,姜弘立,金景瑞。率兵入援。到深河。天兵戰敗。弘立投降。景瑞被執。金應河却立柳樹下。彎弓射賊。矢不虛發。矢盡被殺。猶罵賊不屈而死。人稱柳樹將軍。明皇帝聞之。贈遼東伯。遣使致祭。祭文曰。巡遠不死。仙李無臣。天祥不死。屬猪無臣。將軍不死。寡人無臣。堂上鶴髮。望斷倚閭。閨中寡妻。化石山頭。噫。將軍以外國陪臣。能知尊周之義。罵賊殉節。倡義聲於天下。可謂海東有人。余過深河。遂吟一絶曰。山海關頭日欲曛。長河獵騎散如雲。東人且莫尋常過。柳樹將軍獨斷魂。

紅夷砲記[编辑]

淸太宗率十萬兵。攻寧遠城。袁經畧崇煥。嬰城固守。時年二十四。東使適入城中。見袁公方焚香繙書。意思安閒。問城中兵幾何曰。不滿三千。然則何以應敵。曰。已有籌處。城中寂若無事。東使進退罔措。夜未半。一將近前密奏事。公頷之而已。俄而城上起一砲響。響纔歇。城外雷聲塌地。烟炎漲天。霎時間十萬精兵。化爲灰燼。蓋從地道埋紅夷砲於土城之外。待時而發也。淸太宗跳出烟炎中。登臺俯視。痛哭嘔血而去。袁公登樓。望見山下。一燈明滅而走曰。是汗也。命一將齎羊酒。馳往慰之曰。今行好辛苦。敢復來乎。汗恚甚。痛飮而走。此天兵第一奇捷處也。袁公曰。吾殺人此多。噫。其不免矣。一說淸太宗以⚫(⚫字為左石右䮕)攻城。城多毀。明朝將陷城以入。夜間。袁公以畫布爲垜堞形。張繃於城毀處。適天雨且寒。一夜成氷。汗乘曉望之以爲神。遂解圍退走。

山海鐵網記[编辑]

山海關鐵網城。卽明,淸間興亡大機關也。明末總兵吳三桂。出鎭山海關。以拒淸兵。天子視若萬里長城。時淸太宗汗。都瀋陽。率蒙古滿洲鐵騎勁兵。百戰松杏間。盡有關外之地。寧遠之役。燒兵於紅夷砲。嘔血而歸。仍病死。其弟睿親王多爾衮。或曰。九王。智勇兼備。有乃兄風。衆皆屬望。九王乃下令曰。天下者。太宗之天下也。敢有異議者斬。遂立順治。時年九歲。號九王曰。攝政王。都督中外諸軍事。九王受遺詔。輔小主。內修國政。治兵繕甲。經營天下。國人大悅。比之周公,諸葛亮。然不敢窺山海關。以三桂在也。時中原大饑。米賊李自成。以驛吏崛起。嘯聚群盜。衆至百萬。進陷皇城。崇禎皇帝殉社稷。大明遂亡。自成轉鬪向關。所過無不殘滅。三桂獨守一關。徒擁虛器。內無援兵。外有强賊。遂求救於九王。以雪國讎。九王許之。駐兵關外。請毀城而入。蓋懲寧遠紅夷砲也。三桂亦許之。九王勒精兵三萬。馳入毀城。與自成戰於紅花店。大破之。再戰於白溝河。三戰於萬壽山。遂斬自成。奉順治入燕京。葬毅宗以天子之禮。使天下縞素三日。然後皆薙髮胡服。大赦天下。皇明大臣史可法。遺書九王。請以天下還明室。九王答書曰。流賊李自成。陷京弑帝。吾戮力中原。斬自成以雪其讎。縞素天下。以明君臣之義。葬帝以天子之禮。吾所以不負於明也。今得天下於自成。非得之於明也。無可還之義。於是。可法死。三桂降。封楚王。後三桂叛。求明室福王桂王。擁立爲帝。欲更圖中原。福王,桂王敗死。三桂乃自稱大楚皇帝。兵敗死。淸人設鐵網於毀城處。皇帝幸關外。必由此城。以示安不忘危之意。余過山海關。見鐵網。有感而記之。

錦州圍[编辑]

祖大壽。寧遠衛人。皇明時三世元戎之將種也。與其從弟大樂。智勇聞於天下。共守錦州城。淸太宗率十萬兵。圍錦州軍門。洪承疇率八摠兵十五萬騎。圍淸兵。淸太宗患之。悉發蒙,淸兵十五歲以上。復圍八摠兵陣。三重之圍。勢如鐵桶。相持鏖戰。畢竟大壽,大樂被擒。承疇投降。是役也。明之精兵猛將。盡爲降沒。獨吳三桂走保山海關。大樂一夜潰圍跳出。還守錦州。淸太宗招大壽。使之自往招降。諸王,貝勒交諫曰。大壽勇將也。今縱虎出柙。必無更還之理。太宗曰。此非汝所知也。大壽步出轅門。還入奏曰。陛下知吾一去不還。而縱使之去。何也。太宗笑曰。吾應天命順人心。非關汝也。汝欲叛治兵更戰。獨不見孟獲之七縱七擒乎。如欲歸順。招大樂而來。當以富貴共之。大壽心服。往說大樂。獻城來降。大樂之跳圍也。 孝廟以鳳林大君。質在淸陣。設幕之地低汙。恐有雨濕。移設於高阜處。夜深有天崩地塌聲。驚起視之。大樂以一騎潰陣跳出。俄者設幕處。盡爲蹂躪之場。誠可異也。世傳大壽之妻。有智勇。如祝瀜夫人。適作覲行於寧遠。故錦州見陷云。

船下桃花洞記[编辑]

桃花洞。醫巫閭餘麓也。距廣寧站四十里。過北鎭廟逶迤山村小路。抵一洞。奇峯峭壁。疊現層出。黯淡如潑墨凝黛。鋪石作路。十餘步。輒對穿石竇。至山腰不斷。石路盡。而有六十級層梯。上有石窟呀然。是觀音窟也。刻其巓曰恩巖天壁。正中扁曰天然幽谷。窟中可坐數百人。窟之北築長龕。安佛像十餘軀。西北奧處。石壁中折。窈然而深。滿壁皆東使題名也。石有扁額曰天空海闊。曰蓬萊仙境。山中諸勝。有曰聖水盆,蝌蚪碑,桃花洞,吳公巖,道隱谷,雲巢松,曠觀亭。窟東有寺。扁曰閭山勝境。寺之南有六稜小亭。名曰望仙。亭之東長谷。多種桃花。洞以之得名也。洞是皇明處士賀欽所居。名曰潛谷。欽聞陳白沙講論。卽日抗疏解官。執弟子禮。肖白沙像。懸之別墅。日瞻企之。淸修篤行。鄕人號曰醫閭先生。望仙亭之南有小窟。奉佛像。扁曰古佛龕。北麓崛起爲峯。扁曰晴望。卽天晴望海之所。遼野千里。全在眼前。淸安寺有玉皇閣。西南峯有壁立萬仞之巖。入小虹門。中有臺。臺有扁曰白雲關。歷五十餘級。折旋而上。臺之外。刻大屛石三字。觀音閣也。抱巖廻廊。石稜呀然相開。壁面刻桃花洞。東壁大書北鎭名山。俯視塵寰。雲海茫茫。如憑虛御風。玉泉山距洞十里。巖路峻險。山中有寺。寺後石壁千丈。左刻關帝像。右刻普淨禪師像。又刻赤兔馬。蓋有關公現靈。普淨指路之事。故地名相符。設此像也。左壁下有湧泉。色靑紺。味淸冽。所謂聖水盆也。右壁下又有湧泉。深數十丈。所謂龍潭也。上百餘層。有石窟。越峯有玉皇閣。最上峯有朝陽寺。眼界極敞豁也。

留柵錄[编辑]

月沙李相國。自燕返。諸公盛集。願聞沿路吟詠。時李軆素春英臥聽之。至春生天外樹日落馬前山之句。蹶然起坐曰。聖徵可與言詩。今於遼野苦吟之際。尤歎其眞境警語。

世傳淸太宗詩一聯。未見其全篇。而風驅大漠山河鼓。日出扶桑宇宙燈。氣像雄渾。而猶未若宋太祖日出詩曰。未離海底千山暗。纔到天中萬國明。這是五星聚奎之前。已啓文明之兆。

我東士大夫。夷中國而恥之。與漢語而恥之。夫漢語者。漢,唐,宋,明以來中國之正音也。異於淸音。何恥之有。黽勉奉使之際。文書之去來。事情之虛實。徒仰任譯之口。計之疏漏。莫此爲甚。每有事焉。任譯圖囑通官。通官圖囑四譯提督。提督於禮部堂官。等威截嚴。非可以干託也。事不諧則使臣疑怒於任譯。任譯怨其難明。於是乎上下情志不相孚。而督責益急。則通官之操縱益肆。不虞之銀刱開焉。銀一開而事愈阻。若有微細之葛藤。則任譯通官。遑遑奔走。推胷叩心。隱若有天下大機關者然。使臣深坐館中。默默相視。憂悸萬端。玆曷故焉。士大夫妄尊自便。言語不通之過也。嗚呼。安不忘危。古人之戒也。若有干戈創攘。冠蓋絡繹。則僨事之責。誰任其咎。昔唐城君洪純彥。見銀八百。圖成使事。歎曰。解一朝之事。遺百世之憂。可見古人之深憂永歎也。

中國有二大患。胡也。河也。虜據上流。勢如建瓴。自三代以後。至于今。憑凌猾夏。周之玁狁。秦之胡狄。漢之匈奴。晉,唐之契丹。宋,明之遼金。此萬世之患也。昔伯鯀才力出人。故欲除中國萬世之患。乃疏幽冀。鑿恒岱。引九州之水。倒流沙漠。使中國反據上流。以制胡虜。當堯之時。試可乃已者。此也。及其九載。績用不成。舜殛鯀于羽山。世傳鯀化爲黃熊。入于淵。曲學之士。千載之下。但討鯀之罪曰。抑獨何心湮洪水。使中國有懷襄之患。此不知胡河之患也。若使鯀成功。則一擧而無胡河之患。中國萬世永賴。功不在禹下矣。然而天下地勢。西北高。東南卑。且水性潤下。不能逆行。而鯀自恃己見。方命圮族。此所謂悻直而亡身者也。吁可惜也。

長城爲中國之藩籬。以防胡患。中國陽。胡虜陰也。天地亦有運數。陰盛陽衰。則籓籬無所恃。而有毀關納敵之變矣。始知日屆亭午。則雖土階三等。東漸西被。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固奚論於折柳樊圃乎。昔趙,李牧。大破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林胡。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爲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秦滅義渠。始於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燕破東胡。却地千里。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郡。及秦幷呑六國。使蒙恬築長城。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里。是所謂萬里長城也。蒙恬之築城也。因地用制險塞。塹山塡谷萬餘里云。未知包燕,趙故城而築之否也。自角山至渤海數十里。卽 皇明中山王徐達之所築。而東人一入山海關。輒曰。吾見萬里長城。非也。

橐駝。蒙古產也。無大小。色皆淡白微黃。而毛淺目小。頭類馬而小。尾類牛而短。行必縮其頸而仰其首。膝二節而蹄兩跲。形似水鳥而聲如鴉啼。凡載物。背生兩肉。垜叱一聲。跪受載物。運動甚遲鈍。余見綱目。唐哥舒翰。在西河。乘白橐駝。馳五百里。奏事長安。又晉符彥卿。破契丹鐵鷄軍。契丹主德光。獲一橐駝。乘之而走。余問蒙古人。答曰。有急事則銜木於駝口。策之則日馳四五百里云。麗太祖時。契丹送橐駝四十頭。繫於橋下十日。又餓死。此日食鹽數斗也。蒭十束。國圉貧偸。實難豢也。雖欲載物而行。屋制門戶狹窄。難於出入。實無用也。以難豢之物。入無用之國。宜乎餓而死也。至今松京有橐駝橋。

象出於桂林象郡。設機捕之。讀皇帝詔書。諭以不殺。則輒服聽。卽地釋械。亦可以馴。其長二丈。高亦如之。蠢然而動。望之如巨屋。鼻長至地。兩牙拖橫于外。下唇如鼠喙之尖。毛灰色。乍見若無毛。股三節。足五趾。趾各有蹄而圓。移步甚緩。駿馬快走。然後可及。耳大如箕。向下而垂。目甚橫細。尾甚短小。飼以藁草。以鼻捲入于口。雖一介之微。能拾以啖之。蓋其鼻端。有夾肉如鑷。象力全在鼻。臥而欲起。則以鼻拄于地。然後能起。雖虎豹之屬。以鼻一揮則斃。其飮水。亦以鼻吸之。捲曲而注諸口。其聲如傾盆灌之。將鞴鞍則叩膝而警。輒屈其節爲凹。人由而升降。將駕轎。則跪而貼地。性甚順。雖小兒可以御之。象圈在宣武門北邊。衚衕凡數十頭。各一間。皇帝動駕及大朝會。備法鞍。以光鹵簿。且駕黃屋轎。衆奴坐其頂。若嬰兒。或迂行則以鐵鉤鉤之。象瞬目從之。其血出處。見星瘡合。世傳象見天子。則屈兩膝。見諸侯王則屈一膝云。我 世祖大王。以首陽大君。奉使入燕。八象皆拜跪。亦可異也。昆陽之戰。交趾之役。皆馴而騎之。蓋其性善解人意故也。然象以獸中之巨物。而有二畏焉。一畏獅。二畏鼠。大獅子一吼。百獸腦裂。其猛固可畏也。鼠比於象。如蠅之於驥。鷃之於鵬。何爲而畏也。甚至於聞鼠聲。則象牙自坼。亦甚怪哉。鼠畏貓。貓畏犬。犬畏虎。虎畏象。象畏鼠。五畜相逢。莫敢先動云。

鸚鵡有紅綠玄白諸種。大如小鵲。尾亦如之。凡鳥皆三趾前向。一趾向後。而此鳥却二前二後。又背項翎頷嘴頭尾之間。五彩俱全。蓋鳥之慧黠者。而能解人語。又解人意。人家簾櫳之間。比比馴之。出隴山者佳。孔雀出南交諸郡。五色玲瓏。軆艶尾長。我國之用於笠飾者。皆假造染色者也。昔隋煬帝幸江都。用麝香鋪八十里御路。刮天下之麝香。僅鋪四十里。乃以孔雀羽。承以收之。復鋪前站四十里。蓋麝香見孔雀羽。則一塵之微。皆粘上無餘。有一譯試此法。求貿眞品孔雀羽。中國人乃驚歎其博物。孔雀不食它物。惟食絡蜘蟵。我國尨村黃公。位至首相。家甚淸貧。夫人嘆曰。大監捐館之後。家屬無食。將何以料生。尨村笑曰。孔雀喫絡蜘蟵。可活耶。公卒後。孔雀一雙。自中國來。不食欲死。上問于尨村家夫人。以其語對之。上歎其淸貧。優恤其家。

猿。蜀產也。其形似人而藐小。善效人諸技弄。猿者。並與熊兒,漢羊,勃勃之屬而弄之。余兒時。見我國亦有弄猿者。爲其作梗難制。禁之云耳。

諸國[编辑]

蒙古。一名韃靼。居沙漠。天下莫强之國也。四十八部王。歲入朝貢。國俗無貴賤。皆衣黃衣。與皇帝等也。乾隆聞黃花謠。愈加羈縻之。

回子。亦稱回回。國在海中。五閱月。始抵中國。康煕時逆命。遂發兵討之。擒其王。俘于京師。納其女後宮。其人黧面深目。勒鬚髼鬆。衣帽如淸人。女子服斑爛衣。辮髮下垂。道光時又叛。送楊遇春。討平之。

鄂羅斯。亦名大鼻橽子國。在黑龍江北。距中國二萬餘里。十年一至留館遞易。不朝不貢。其人黑面高鼻性悍。

暹羅。或稱赤眉遺種。國在占城極南。浮海八千里。至廣東下陸。七千里至燕京。五年一朝貢。其人皆剃頭。軆矮貌寢。江南不寒。冬着單衣。貢物則龍涎香,沈香,白檀香,降眞香,金剛鑽,氷片,獐腦,大楓子,豆蔻,蓽撥,桂皮,翠鳥皮,孔雀尾,象牙,犀角,西洋毯紅布,烏木,蘇木等種。一統誌云。暹羅俗尙侵掠。婦人志量出男子。國中有刑法輕重。錢穀出入。皆與之決議。

安南。古南交之地。秦置象郡。漢置交趾。距燕京一萬一千一百餘里。歷代簒奪相繼。乾隆時。廣南人阮惠。自立爲王。遂封安南王。

眞臘。地方七千餘里。在占城之南。國王三日一視朝。坐五香七寶床。上施寶帳朝霞。吉貝瞞絡。腰腹下垂至脛。頭戴金寶花冠。被玲珠纓絡。足着革履。耳懸金鐺。其臣朝於王。三稽首五呼。上階則跪。兩手抱膊。遶王環坐。議政事。國城七十里。殿宇三十餘所。頗壯麗。俗尙華侈。田產富饒。男女薙髮。女滿十歲。卽嫁中國。人稱富貴眞臘國。

農耐國。卽安南附庸也。其君長阮福暎。攻滅安南。上表請錫新封。願以南越名國。部臣議駁以越字冠于上。封爲越南國王。

琉球國。在東海中。與我國耽羅最近。國中多寶物。世傳琉球太子漂到耽羅。耽羅人貪其寶貨。沈殺之。耽羅人若漂到琉球。則必殺之。故耽羅漂人。必稱他邑人以圖免

黑眞國。在寧古塔東北數千里。氷海之外。海水五年一氷。不相通涉。其人遍身蒙獸皮。但出頭面。髮鬈如羊。喫生魚肉。乾隆時。黑眞人。忽渡海出陸。乾隆招致。言語莫通。陳百物於前。觀其所欲。卒無所願。見一女子。欣然接抱。遂擇配。聰慧女子。且令伶俐。五人從衛。領還本國。給五穀種及耕具。敎之農。後五年。與其女子復渡氷海而至謝恩。持大珠如拳者數枚。豹皮長丈餘者貢之。女言大海中。無君長。人長三丈。小或丈餘。惟獵禽獸。食生魚鱉。珠貝溢海。光怪不測。

浮提國。在海外。其人皆飛仙。好遊行天下。至其地。能解方言。欲還國則一呼吸可至矣。萬曆末。葉御史永盛。按江右。有一群狂客。能言黃白事。極飮娛樂。市物甚侈。多取珠玉綺繒償之。過于直。及暮忽不見。比早復來。人請大搜索。葉不許。第召至前能。爲江右土語。自言浮提人。手持一石似水晶。可七尺許置案。上下前後。物物映其中。又持一金縷小函。中有經卷。烏楮綠。字如般若語。覽畢則字飛。請以此二物爲獻。葉曰。汝等必異人。所獻吾不受。可速出境。無惑吾民。皆叩頭而去。乾隆末。不知何國人三百名。皆赤髮。眼光閃爍如火。衣服異常。行步便捷。從南方來。郡縣皆不能覺。至燕京詣禮部。請朝現。時侍衛森列。其中十三歲兒。最聰慧。先拜和珅。大臣阿肅叱之。對曰。將以問陛見之禮。上不悅。逐出門外。仍不知去處。或疑浮提人耶。

凡諸國風謠地界。隨所聞若干抄錄。而亦難殫記。今中國地方。西北至甘肅。西南至緬甸。南極雲貴。東有兀喇船廠。▣所稱西域吐蕃,突厥之。地盡入版圖。自開拓新彊之後。幅圓之大。亘古未有。朝貢之國。亦倍前代,占城,于闐,爪哇,琉球,安南,暹羅,眞臘,渤泥,蘇祿,打回,安定,哈密等國。其最著者也。有歲一至。間歲一至三歲五歲十歲一至。亦有一世一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