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心田稿/卷02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心田稿[二]
◀上一卷 留馆杂录 下一卷▶

[编辑]

使行到京。每在腊月二十四五日间。回程每在二月二三日间。其间留馆近四十日。与各房伴倘幕府驿官。昼夜讨话。或游览寻访。或探明,清间事迹。或看中国书籍。记其所睹闻。作留馆杂录。

明史。阉人王振。专权误国。驯致土木之变。泰靖帝被执于乜先。郕王即位。乜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上皇登德胜门外土城。帝使左通政王复,少卿赵荣。出见上皇于土城。兵部尚书于谦。与石亨率副摠兵范广武。陈德胜门外以拒之。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将。士知必死用命。先设伏兵。以数骑。诱乜先万骑。乜先弟索罗。中炮死。乜先战不利。遂拥上皇北去。

乾隆戊辰。渔于漳河泅水者。辄腰断浮出。帝发卒堑河。视河中。万弩俱张。其下有冢。掘其棺。银海金凫。具冕服者。曺操尸也。帝亲至关庙昭烈像前。跪而斩之。快雪千古神人之愤。又破七十二冢之疑。

余与诸人。入正阳门外李层楼皇城。有名的酒楼也。高揭青帘。层楼上下三十馀间。雕栏画栋。粉壁纱窗。多张古今名画法书。奇花异草。盆栽数十种。椅卓器皿。皆极精鲜笔,墨,纸,砚等物。在其中。以供赏品。壁上有一诗曰。软红铺地碧云低。庭草催春绿渐齐。窗外忽闻鹦鹉说。风筝吹落画檐西。芝园田子春题。诗与笔绝品。盖中国名士大夫。不嫌娼楼酒肆。如旗亭故事。每于夕阳佳辰。车马云集。一觞一咏。评品书画。留其诗句。日复日。酒家得其奇羡卖之。遂成侈富者多。如此。方可有风流酒兴。非如我国酒家。筛灯竹竿。书卖酒家三字。入其中。瓦盆,砂钟,网席,土炉。无论清浊。立飮数杯。探囊计钱而出。或连倾十馀杯。酗辱斗驱。移醉乡。入战场。此何趣味。故名以士大夫。绝不投迹。盖中国人飮法。以极少之杯。细细呷下。一献之礼。宾主百拜。亦无酒失也。见我国人大杯痛飮。皆吐舌。以余不飮。亦得酒户不少之名。还可笑也。昔杨无咎游娼馆。作折枝梅于短壁。士大夫多往观之。留连飮酒。娼籍此壮门户。其后有人窃去。从此车马顿衰。

清太宗起自宁古塔。先讨蒙古四十八部。又恐朝鲜之蹑其后。潜师袭之。断其后患。遂雄据沈阳。南面以抗衡天下。夫蒙古。天下莫强之众也。太宗先讨之。部勒其劲骑。所向无敌。自是以后。皇帝世世结婚。元舅,国舅,驸马,阁老,各部尚书,诸王,贝勒。多是蒙古人也。雍和宫愿堂寺。黄金屋。锦绣裀。衣黄衣。侔拟皇帝服色。坐享富贵者。亦是蒙古僧也。余见蒙古之人。生长中华。三百年所。培养风土。禀其魁健犷悍之性。染以清粹冲和之气。文章学问。无异汉人。昔刘渊居塞内。幽,冀名士。多往归之。渊之子聪。博涉经史。弱冠游京。名士莫不与交。天下一摇。安知无渊聪之徒乎。松筠禧恩。蒙人也。尤是杰出。此外又安知松禧几辈人乎。其四十八部。犬牙相制。莫敢先动。所以中国晏然无事。若有事则其酋长辈。其能拱手出塞。驰骋田猎而已乎。自康煕时。皇帝幸热河。名曰避暑山庄。其实扼蒙古咽喉而压之也。或曰。腥尘天地。无复开霁之时乎。余曰。不然。宋起于五代之后。明起于胡元之后。此一阴一阳。天地之大道也。若有真人起于中州。则如太阳中天。群阴自消。蒙古诸部。逐之辽蓟之外。西藩诸戎。驱之陇陕之外。中国之典章文物。礼乐刑政。固自在矣。复何忧乎。或曰。吾东僻在海隅。无关天下之事。而清人以宁古塔为巢穴壮扃𫔎蓄珍宝。作不拔之基。塔与吾接界也。异日卷甲遁塔之时。假道于我。岂无蹂躏之患乎。清人之恩礼厚待。迥出诸国。吾恐假道之时。接应辞拒。两难得宜。余笑曰。吾东无关天下之事。幸则幸矣。昔任疏庵病剧。亲友往诀之。或有流涕者。疏庵展然曰。九夷八蛮。皆入帝中国。而我国在白头山后局。自古无僭称皇帝者。偏邦寂寥。生不如死。何泣之有。其临死诙谐。亦有可观。然假道无足忧也。唐,虞,夏,殷,周。尚矣无论。自秦,汉以下。至于元,明。历代沿革之际。如奕,碁一局。扫尽然后更设一局。君曾见设局之时。有宿碁之在一隅乎。以山河为一局。以历代为一鉴。千古之沿革。可坐而推也。但亭午以后。治日常少。乱日常多。自檀,箕,罗,丽以来。只知有以小事大之义。中国之治乱。亦不可谓全然无关。

玉𬟽桥在阙中。如我国禁川桥。而虹蜺栏干。石色甚白。高广敞阔。紫光阁罢宴回路。三使一行。驻足栏干下。是日也廷绅罢归者。无虑千百。或乘翰林车。左右附琉璃窗。中铺各色氆氌。人坐车中。或看书。帽服华鲜。帽悬红宝石珊瑚水晶等。或驺从二三十骑。皆金鞍骏马。翩翩随车而去。无辟除喝导。此是诸王,贝勒云。或乘太平车。一二骑随后。人物则皆白晳长大。而满人多丰硕雄健。汉人多精粹俊雅。俄而五十馀车。连续出来。闻宫女因皇帝幸行圆明园。先诣者也。车制尤华丽。绿毡为障。琉璃为窗。车中或两三同坐。不施门帘。争出首面。指我国人曰。高丽。丽声甚嫩软。燕燕莺莺。宝髻插花。翠翘摇星。珠玑锦绣。粉饰妖冶。蜿如游龙。飘若惊鸿。倏忽而过。无非天香国色。或掬钱掷散于桥上。干车的辈。奔走拾去。未知其意也。余笑谓云𢈢曰。胜于杨少游石桥逢仙。何不拾买路钱乎。盖清人有古今所无之良法美规。每年正月上元。选宫女入阙。必选十五岁。至二十一岁则出送任嫁。其入宫也。隽选姿色。出宫也。优颁赏赐。所以媒婆。即地云集。故内无怨女。然则比之唐宗之放出宫女三千人。反复胜焉。

董其昌笔法。闻于海内。其昌之孙董生者。落拓不遇。买骏骡。西游巴蜀。归路痛飮于正阳门外酒楼。逢东士李观夏。慷慨论襟。及其别也。赠一诗曰。我有丈夫泪。泣之不落三十年。今日正阳门。为君一洒春风前。诗意磊荦。可想其人。

松筠。蒙古正蓝旗人也。官礼部尚书。曾经伊犁沈阳等将军。年八十四。为人短少精悍。博学能文。白发萧然。行步如飞。有忠直敢谏之风。清俭谨慎。朝野想望其风采。皇帝欲幸沈阳者久矣。松以民国之费。屡谏沮之。昨年。皇帝使松筠出使塞外。始出沈阳之诏。其见惮如此。正朝五鼓头。我国使臣参朝贺入阙。小憩鸿胪直房。松来访。揖而问曰。道路辛苦。国王太平。贵国年事几分。言讫而去。夫松以天子之大臣。年过八耋。而冒晓寒来。见外国陪臣。辛勤备至。其绥远忧国之诚。推此可知。余见松奉诏撰新疆志。山川风俗。关隘军兵。综核开录。而卷末书曰。凡物产之无关于政教者。阙而不录云。大抵康煕以来。开拓边疆数万里。此古今史牒之所未有也。汉武帝闻张骞大宛马邛竹杖之说。遂使西域穷兵黩武。中国虚耗。今物产之不录。恐启皇帝侈而然耶。

杨遇春。官大将军。昨年破回子国。封勋。本以烟台军卒。有文武兼才。骤至大官。太和殿贺班。有一人年可四十许。八尺长身。面貌丰伟。眼若流星。轩昂如鸡群鹤立。诸王,贝勒。皆款款迎揖。问于通官。则乃杨也。

禧恩。蒙古人。官吏部尚书。年未满三十。军机大臣中英和。失势远窜。松筠以严见惮。独禧恩权倾朝。人皆侧目。

英和。官阁老。恃恩宠颇骄奢。皇帝厌之。后以陵寝事。窜黑龙江。余入蓟州独乐寺。见壁上有英和诗。诗意则率其新恩二子。作荣扫之行。过此而盛颂皇恩者也。诗旁有一门生题小序曰。时朝绅迎候者。云集寺中。诗未毕写。人皆替笔誊传。遂至脍炙皇城云。有若夸耀者然。其权势之熏赫。于此可知。安得保终今名乎。曾闻英和奉使东国也。一日驰三百里。又求见文士。而不许。以此疏东人。必曰。薄情。

叶志诜。号东卿。兵部郞中。年五十。父继雯。号云素。以前任刑部郞中退休。养闲城西别墅。长子名琛。年二十二。乙酉科。中乙榜。官武英殿校书官。小子名沣。年十八。算学生。盖东卿。皇明阁臣向高之后也。文学早成。笔法典雅。与我国人酬唱颇多。余于太和殿庭见之。清修雅饬人也。上使癸酉书状时。曾有缟纻之谊。今于贺班中。抽身来见。握手款语。其二子亦有文学之名。

阮云台。新差云贵总督。今方赴任。而有二子。长曰常生。号小云。官户部郞中。次曰祐。号叔子。官刑部郞中。余见云台。伟然有长者风。二子皆年少俊迈。风采动人。英物也。

李璋煜。字方赤。号月汀。山东人。官刑部主事。诗文书画。名颇脍炙。与东人多有酬唱。其族弟李中峯。与余善。月汀每要一会。余再进其门。皆值公役。未免题凤之叹。

陈继昌。号莲史。官兵部侍郞。文章渊雅。笔法遒劲。余以各种纸品。请柱联楷书。又送扇,药,烟茶,润笔之资。一日。在兵部。挥洒以送。其中赠余一联。对曰。寻仲尼,颜渊所乐。以明道,希文自期。尤典雅可爱。归揭金华山房。

姚元之。官内阁学士。善篆隶。余于卯桥壁上。见其书法。而爱翫不已。卯桥默察眉睫。谓余曰。此隶軆有名于笔家。当乘暇受书。日后贵国使价便寄呈。以副心田爱翫之意。

龙汝言。亦善书。其草诀楷字。造诣虽未及于莲史。而字軆豪放。则过之。余得柱联数三对。

纪尚书昀。号晓岚。汉人也。乾隆嘉庆之际。为文章宗匠。与东人酬唱最多。赵经畹秀三燕行时。遇大风雨于辽野。吹倒骡车于秫田。夜黑不辨咫尺。因经宿于田中。后见纪晓岚昀。问行中劳苦。赵说及此事。纪笑而起。出一册子示之。略曰。余奉使五卢睦提国。一夕见空中。大车随风而下。人十馀名。骡马十馀匹。问车中人。则过古北口。遇大风吹到此中。计其程途则八百馀里。以此奏闻。皇上册子。即奏文也。纪曰。若遇如此大风。将奈何。一夜秫田之苦。何足提说乎。仍相笑。经畹为余道之如此。

翁方纲。号覃溪。文章笔法。颇有盛名。与东人酬唱亦多。而专尚苏学。又崇佛法。贪财致富。中国士大夫鄙之。其子若孙。零替不显。

铁保。嘉庆时权宠臣也。文笔有盛名。官至吏部尚书。中国寺刹庙院。笔迹遍揭。曾闻年前使行马头崔云泰。遇铁尚书于路中。问候乞书。铁保微笑点头。使之明朝来待。翌日云泰往见。则以极品各种纸。书给。十馀张。夫云泰。遐方一贱隶也。唐突乞书于上国权宠之大臣。其微笑点头。乃包容之量。而于渠何诛之意也。大抵中州士大夫。多是唐之崔,卢。晋之王,谢。宋之程,朱。文章衣钵。学问渊源。而我东下隶。不分汉人,满人。统称胡人。待之以犬羊。极可笑也。

和珅。乾隆时权宠臣也。拔身于行伍之间。超至阁老。为人杰骜。有文武才。以权谋术数。笼络朝廷。帝言听计用。西蜀,江南珍宝之赂。先入和珅家。次品为进贡之用。及其被诛籍产也。财货不知其几百万。至今琉璃厂珍珠,宝贝,书籍,刀镜之价重难买者。多是珅家物云。其贪黩可知。

伊桑阿。满洲人。康煕时文章学问相业。推为第一。以礼部尚书大拜。在相位十五年。六十六卒。谥文端。六十三。援欧阳乞休。章三十上得请。

盛舒。满洲人。乾隆时。处相位四十馀年。八十八卒。相业为首。时人比之文潞公。

李成梁。广宁人。 皇明时名将也。其子如松,如柏,如梧,如樟,如梅。壬辰倭乱。皆东援朝鲜。清史曰。成梁刮辽左之利。灌凑权门。八子七婿。皆列摠兵云云。奴儿哈赤之父与祖。皆死于成梁之手。奴儿哈赤。亦当斩。全无惧意。惟仰首视天。问其故曰。天胡生此种。又尽灭此种耶。成梁奇其貌。收为家僮。知其非常人。而诸子欲害之。遂以女妻之。使之逃入漠北。诸子追之不及。后为清太祖。乃太宗汗之父也。姓爱新觉罗氏。

李如松宁远卫战死时。乘白骡驰突如飞。清太宗望见。乃下令曰。彼所乘风骡也。可擒也。系牝骡五十馀匹于阵中。伏精兵三千于左右诱之。如松以铁索。穿骡之两耳。尽力挽之。白骡见牝骡。嘶风而入。两耳裂。铁索解。李将军遂死于伏兵剑戟之中。

觇国

[编辑]

觇国有术。古人得之言语问答之外。如更鼓桥梁。执玉高卑。陈诗阅乐。市价贵贱。有所征矣。今人一入燕京。辄曰。善观风。何其易也。言语相殊。情意未孚。欲问将,相贤否。明,清沿革。满,汉用事。则语触忌讳。欲问钱谷,甲兵,山川形胜,关隘险夷。则迹涉窥侦。顾何能采探于毫墨立谈之间乎。余入中国。有默审其一二者。皇帝富有四海。而貂裘尽弊。彩仗多渝。觇其俭也。塞柳疏荒。烟台颓落。崇文教而弛武备。觇其衰也。蛮商蜀贾。不售珠玉。觇其远珍宝也。乐音繁促。觇其法令之严苛也。寺刹遍国。金彩煇煌。觇其崇佛也。衣服车马。无表贵贱。觇其无等威也。宫女选入。限年放出。觇其无怨女也。疏直谏之臣。而远幸关外。觇其多佞幸也。黄道周诸人。升配文庙。觇其黜陆学也。宠臣失势。远配塞外。觇其宰相之争权也。黄衣禅师。处之金殿。觇其蒙古之羁縻也。赏赐多减。觇其财力之绌也。赐诗藩臣。夸张战伐之功。觇其耀威也。此皆觇得于耳目之所及。而又有一事之觇得于不语不默不问不答非歌非哭非文非画者。察之于眉睫之间。而照之于肝胆之际。文人韵士。酒徒筑客。相遇于金台碣石之间。醉气淋漓。一觞一咏。一弹一笑。忽慷慨欲涕。扼腕而叹。敛衽而坐。嗫嚅不发。脉脉相看而已。手指东人曰。好衣冠。好衣冠。此非燕,赵之习也。即华,夷之叹也。一隅三反。天下皆然。有以觇夫三百年中国人心之赍愤也。

太和殿记

[编辑]

太和殿。古之皇极殿也。入阙中内外宫城。而自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清门。至于正阳门。其直如矢。楹十二间。庭列大铜釜可容百馀斛者。以白毡羃之。贮盐水而备火灾。升降处皆设石栏干。玉阶九级。栏石三重。而刻作龙身。出其头于栏外。是谓螭头。石色皓白如雪。两旁各立龟趺鹤立之形。皆以乌铜铸成。殿前对蹲玉狮子。东有体仁阁。西有弘义阁。其他廊阁。皆十三省贡物及外国方物所贮之库。皇帝坐殿上。受元朝贺礼。但见殿中隐然黄凉伞高处。知是宝座。仪仗旗旘。排立东西。文武依青铜品石而立。殿前置青铜大炉如瓮者十六座。爇沈香。香烟如雾。鸣鞭三声。声震殿宇。胪唱乐作。千官应声叩头跪。庭中肃然。东西班有科道官。平立纠视。亲王六七人。独起居于殿陛上。而品石外班。蒙古四十八王。次朝鲜使臣。次琉球使臣。拜叩之礼。一依前班。礼毕。退出。见太和门外八象列立。黄屋车在其后。其二杠者。驾象者也。三杠者。驾六马者也。黄屋大可一间馀。漆以朱红。涂以黄金。饰以珠翠。覆以黄帕。垂以黄帐。引以彩绳。环以栏干。铺以棕席。设层梯为升降之所。动驾时。必列置门外。其车轮。与太平车无异。盖车同轨也。

紫光阁记

[编辑]

紫光阁。在玉𬟽桥南。是乃试射较艺图画功臣宴享外藩之所也。阁内有柱联一对曰。干羽两堦崇礼乐。舟车万国集冠裳。东壁画平两金川战迹。西壁画平回子国战迹。中设宝榻。皇帝乘大宛马。缓辔徐行。到阁门下马而入。侍臣皆步从。使臣祗迎路左。仍随入班。诣宝榻下。皇帝亲酌授之。飮讫。退坐殿陛。千官排班。乐作进宴卓。有红衣军数百。以黄布帐遮殿庭三面。中设三间。百戏竞作。戯子各妆假面。幞头大带。阔袖团领。手执假花羽扇。雀跃蟹行。低昂盘旋。角抵戯,狮子舞,红棒环逐等状。未食顷而罢。皇帝还驾后。颁赏于阁庭锦缎绣囊。各有差。噫。倡优之戯。夷狄之乐。胡为乎天子之庭。廷绅藩价。幸而不见于夹谷之会。得免夫子之诛也。

五龙亭记

[编辑]

玉𬟽桥之北。有太液池。池北有五龙亭。蜿蜒若行龙之势。曰浮翠亭,涌瑞亭,龙泽亭,澄祥亭,滋香亭。总名曰五龙亭。金碧云龙。眩耀难状。亭之北有牌门。扁以福田,性海。门前有铁狮蹲坐。门内有阐福寺。中安丈六佛。千手千足。足下踏住众魔。攀梯上三层。始见佛头。前后左右。合是六面。其头上。又有千百头面。上层扁曰有大威灵。复下五龙亭。东望池边建百丈浮图。是琼岛也。琼岛春云。太液晴波。入于皇都八景。若当春夏之时。花影照水。荷香泛栏。琼楼绮阁。荡漾于银波汞云之中。则金陵,钱塘。不独擅其美也。池北高松垂柳。苍郁入望。彩甍粉墙。隐映于其中。乃行宫而宫女内侍之所居也。琼岛顶上。环以太湖石。中建浮图。高十馀丈。以铁网絙之。其下有白塔寺。此即皇明时西苑琼台也。左右有广寒殿,勤政殿,知稼轩,丰泽苑,秋云亭,蕉园,临漪亭,水云榭诸胜。岛中多奇岩怪石。栋宇翚飞。望之若蓬莱仙府。禁中人称琼坮曰南海。蕉园曰中海。五龙亭曰北海。又闻景山在神武门内。明称煤山。或称万岁山。山凡三峯毅宗皇帝殉社处也。。今人不敢称煤山。讳之也。更上玉𬟽桥。回望良久。恍惚灵怪。依然若梦中。

万佛楼记

[编辑]

五龙亭之东。有万佛寺三层殿。其下层安万佛。皆金像妙丽。旁设一座宝塔。高二丈十馀层。层各以沈香。刻作鸳鸯瓦。葺其上。楣檐具焉。每层设间架。障以琉璃。中安小金佛。亦可以千百计。其雕镂庄严之妙。有若神造。异香满楼。人云此是和珅家物。而绅败。没入于此。由云梯向上。进数十馀级。出第二层。拓窗远眺。五龙白塔。斯下风矣。转上第一层。皇城半幅。渺然在楼下矣。楼中有七座大金佛。左右青假山小佛像。与下层无异。金佛之左。刻乾隆庚寅敬造六字。扁曰万佛楼。寺之门曰普庆门。门外又有对门之楼。扁曰极乐世界。中以青色木假山环之。高与楼齐。千峯杈枒。斧凿无痕。岩壁凹处。皆嵌以金。龛安小金佛。群仙各抱笙簧等乐器四面环拱。及到山顶。与万佛最上楼。相伯仲。而上立小金阁。奉金佛。是玉皇云。人皆疑到灵霄宝殿。

文庙记

[编辑]

文庙。在安定门内。太学之左。东西有成贤坊。左右有国子监门。又有红栅门。内门曰持敬门。正门曰大成门。设戟护卫。内有正殿。扁曰大成殿。设龛中安先圣位板。题曰。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以黄金塡字。龛下设卓。列鼎,彝,尊,罍等器。龛之两旁柱联曰。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又一联曰。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册。率性循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宫墙。又揭康煕,雍正,乾隆,嘉庆四帝御笔曰。生民未有。万世师表。圣集大成。与天地参。殿内铺棕皮席。殿凡十九楹。覆以黄琉璃瓦。楹柱门扉。均丹雘。梁栋施五彩。墙垣皆覆绿琉璃瓦。饰以丹。殿楣金刻云龙。外檐设铁罘罳。阶设白石栏砌。刻彩花纹。大成门内石栏。有周宣王石鼓十座音训碣一。门外有乾隆新排石鼓十座。殿宇肃清。庭有侧柏四五十株。多有御制制赞重修等碑。

太学辟雍记

[编辑]

太学在文庙之右。正堂凡八楹。扁曰彝伦堂。内扁曰涵泳圣涯。曰文行忠信。曰福畴攸叙。柱联曰。绳武肆隆仪仰礼乐诗书制犹丰镐。观文敷雅化勖子弟臣友责在师儒。皆乾隆笔也。北壁下。竖皇帝手书四经注解石碑十六坐。覆以黄帕。西有一堂。壁上有乾隆手画古槐。首刻古诗。其联曰。初植至元岁。再荣辛未年。注曰。辛未。即慈宁宫六旬。堂前古槐。枯槁昂庄。旁生者颇繁茂云云。其元株则枯死。以红漆木擎之。此系许鲁斋衡手植也。阶有石台。设石轮图于塔上。观日影处也。中央凿沼。环以石栏。形如满月。象古辟雍之制。沼之底。皆布甓。置石龟于石栏头。以隐沟通阙内水道。注于沼。沼中建一堂。栋宇遍刻云龙。中设宝榻。前置沈香床。榻上有门屏。雕刻玲珑。揭乾隆御制诗。榻之前后左右。设虹桥以作升降之阶。堂内扁曰雅涵于乐。柱联曰。金元明宅于玆天邑万年今大备。虞夏殷阙有间周京四学古堪循。左右翼廊。各六十二间。左有率性堂,养心堂,崇志堂。右有学古堂,正义堂,广业堂,修道堂。此即明朝养士之所也。藏十三经石碑。每一间竖三坐。摠三百七十二坐。此亦皆是乾隆笔也。左右对建绳愆厅,博士厅。沼之南立门。扁其外曰环桥教泽。内曰学海节观。两旁建钟鼓楼。又于翼廊。藏置册板。积如邱山。其外即集贤门也。

石鼓辨

[编辑]

石鼓。周宣王时猎碣。距今二千馀年。辞类风雅。字是籀文。鼓之大小。大略如一。而总之。高可一尺。围可一抱有馀。其形中胀。而两端微杀。顶圆如鼖鼓。色淡黑。剥落屃赑。唐韩愈,宋苏轼所作石鼓歌。即此之谓也。初在陈仓野中。唐郑馀庆迁置凤翔县夫子庙。而亡其一。宋皇祐四年。向传师得之于民间。十鼓乃全。大观二年。自京兆徙汴京。初置辟雍。后移保和殿。以金塡字。靖康二年。金人取归燕。剥其金。置汪宣武第。后徙置大兴府学。元大德十一年。虞集为大都教授。得之泥土中。皇庆初。移置于此。鼓以十干次第为标。字凡六百五十四。皆泐缺。其可辨者仅为二十五字。或有全鼓无一字者。右边第五鼓。陷其中为臼。盖在民间时所凿。或曰。周宣王时。去今二千馀年。安得全之至今云。而此非书卷。必无焚烧破落之患。又异于金银珠贝。亦无所用。虽万年全之可也。旁立协山潘迪石鼓文音训碑。即隶字也。门右有昌黎石鼓诗。而以张照笔刻之。碑上面有乾隆御制诗。门左。又有重刻石鼓碑文。

文丞相祠堂记

[编辑]

宋丞相文天祥祠堂。在顺天府学旁。即古之柴市也。元人害文山于此。既而名曰教忠坊。以旌之。明朝立祠祭之。有杨士奇所撰重修记。三间祠屋。庭容旋马。龛中安丞相塑像。面方而丰下。眉眼清爽。额庭甚窄。身着大袖朝袍。头戴四角幞头。垂绅搢笏。宋制也。位板题曰宋丞相信国公文公神位。扁其上曰古谊忠肝。曰万古纲常。曰浩然之气。龛左有方石。色淡黑。亦刻文山像。当文山就死时。人有高其节。慨然叹曰。不可使此人无传于后。遂拔所佩刀。急就石上传神。因以文山自赞诗句。刻其上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盖塑像。模出石上像者也。大兴县志曰。元至元壬午十二月初九日。公死于柴市。是日风沙昼晦。宫中皆秉烛行。世祖悔之。赠公金紫光禄大夫,太保中书平章政事庐郡公。谥忠武。使王积翁书神主。除柴市设坛。丞相学罗祭之。大风卷起神主。云雷隐隐若怒声。昼愈晦暗。以张天师言。乃改书神主曰前宋小保右丞相信国公。天乃霁明。日欧阳夫人。从东宫得令旨。收葬公。江南十义士舁柩出都城。稿葬小南门外五里。识其处。大德三年。继子陞来北京。于顺成门外。见石桥织绫人妇。即公之旧婢绿荷也。指公瘗处。旁有大小二僧塔。而一塔有小石碑。刻信公二字。至正二十年。归葬庐陵柴市。即此建祠处也。洪武九年。北平府事刘菘。始请立祠堂。永乐六年。太常博士刘履节奏旨。祭以春秋。

花草铺

[编辑]

花草铺。在隆福寺东。凡三处。皆坎地窟室。其脊出地数尺。疏四方而设窗。入其中。明晃不减。高座众花。皆含蘂吐芽。桃杏梅桂之属。犹不为神异。而其中映春,水仙,千秋,茉莉。皆烂漫方华。集四时之风光。供一室之清玩。花香满室。煖气袭人。此可谓人工夺天造矣。其他石榴,橘柚,海棠,柳竹,棕榈,仙人掌,金兰,玉簪诸草卉。亦争秀竞妍。唐帝之羯鼓催花。隋皇之翦彩为花。何足奇哉。

官货房

[编辑]

花草铺边有一室。扁曰官货房。入其室。异宝奇货。盈溢于中。而盖乌玉青铜密花金贝之属及其他㨾㨾色色。有万其类。此不过文房之具。而一物之直。动不下千金。左右各悬大石镜。其大恰与▣壁齐室。中货物。皆度叠玲珑璀璨者。已极奇玩。而其中最可观者。有一真王屏障。阳刻蟠桃树。高可丈馀。而其花实枝叶。皆以珍宝。各随其色。不分其真假。且有数座自鸣锺。非比凡品。而金龛玉榻。琉璃灯笼。皆属珍玩。多是和珅,福长安等诸臣籍产之物。买置此处云。

雍和宫

[编辑]

雍和宫。在太学之左。雍正愿堂也。红栅内设大门。扁曰十方圆通。又内门曰慈隆宝乐。又其内曰昭泰门。门内庭左右。立青铜狮子。大与屋齐。又入雍和门。内有雍和宫。宫内设大佛塑像一座。庭有乌铜炉。奉以乌铜大圆床。雕刻龙狮。鳞鬣活动。宫后有永佑殿。设三金佛卓。左右置六棱琉璃龛。龛中安无数金佛。龛前金珠宝贝。排错眩耀。殿后有法轮殿二层。中设宝榻皇帝御座。左右列红木凳。诸臣坐处。皆铺画纹戎毡。榻前设金鼎。盛白米。鼎前设一卓。奉金屋琉璃龛。罗列金佛。燃长明灯于前。橘,柚,梅花。皆以铜,玉,金,铁雕刻。宛如生活。壁后有枏木假山。高丈馀。广数丈。万千小金佛在其中。横竖倒立。若一大树。花叶满开。卓前列沈香龛。顶嵌以真玉数尺之长。法轮之后。有万福阁三层。中立大身金佛。高可数十丈。一指大如胫。一腰大可十馀抱。极目仰视。犹未见佛面。左右扁额。不可殚记。登三层云梯。悬大木板。板上安万千罗汉。又登二层云梯。至上层。犹未及佛额之下。红栏环四面。左右青矼石假山。列小金佛。覆以黄帕。钟帘磬板。井井排置。阁东西设阁道通。六棱。阁上层皆恰铺甓石。东西阁中。设五层青瓦榻。皆八面八嵌。中安金佛。塔去地数寸。五人齐力斡旋。则一塔全身转环。其北又有绥圣殿。从云梯登上层。列金浮屠五坐。其下空空如也。雍和宫庭。立大石碑。四面之广如一。而三面以满洲蒙古西番字译之。后面乾隆喇嘛僧记曰。喇者。无也。嘛者。上也。取古上人之义也。寺中有西番僧千名。而寂若肃清。其广可知。僧徒皆厚给衣食。而尊奉之。卿相不敢抗礼。有锦缎障子。绣出花木。五彩照耀。云梯坚锁。乃皇帝斋室也。其旁有室。奉一僧像。椅卓精洒。闻乾隆时尊奉一番僧。及其还国。恋恋不忘。作像而享之云。东有雍正诸皇影帧奉安阁。不许杂人出入。其外层楼杰阁。重房复壁。穷日之力。难以遍寻。俄而寺中人。皆避匿。庭宇肃然。余于门隙窥之。一亲王携一小儿。奉命行香而去也。鼓乐前导。千僧皆曳彩袈裟随之。大抵中国寺刹中。当为第一壮丽。

历代帝王庙记

[编辑]

历代帝王庙。在阜城门内。扁其外门曰帝王庙。其内门曰景德门。正殿凡二层。而皆覆以黄瓦。扁在上层。曰景德崇圣之殿。殿设七龛。而第一龛在中央。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之位版。左二龛。奉五帝。右三龛。奉夏后氏以下十四世。商汤王以下二十六世。左四龛。奉周武王以下三十二王。右五龛。奉汉高祖以下十世。光武帝以下八世及昭烈帝。晋元帝以下七世。宋文帝以下三世及齐武帝与魏武帝以下八世。陈文帝,宣帝。左六龛。奉唐高祖以下十六世及后唐明宗后周世宗。宋太祖以下十四世。辽太祖以下六世。右七龛。奉金太祖以下六世。元太祖以下十一世。 皇明太祖以下十三世。而周之幽,厉。汉之平,桓,灵。晋之惠帝及外此亡国见弑之君。皆不与焉。而 大明神宗皇帝亦不得同享焉。似由清人逞憾之计。而甚可痛恨。庙貌甚崇肃。而皆以丹垩雕刻之。檐角铁罘罳笼之。殿内揭报功观德四字。揭一对柱联曰。治统溯钦承德戒兼资洵哉古可为监。正经崇秩祀实枚式焕穆矣神其孔安。又东西两庑。奉历代名臣。东则风后为首。其次苍颉,夔,伯夷,商伊尹,傅说,周召公,毕公,召穆公,虎仲山甫,汉张良,曺参,周勃,魏相,邓禹,耿弇,诸葛亮,唐房玄龄,李靖,宋璟,郭子仪,许远,李晟,裴度,宋曺彬,李沆,王曾,富弼,文彦博,李纲,韩世忠,文天祥,金宗翰,元穆呼哩布呼密,明徐达,常遇春,杨士奇,于谦,刘大夏等四十人。西则力牧为首。其次皋陶,龙,伯益,商仲虺,周公,太公,吕侯,方叔,尹吉甫,汉萧何,陈平,刘章,丙吉,冯异,马援,赵云,唐杜如晦,狄仁杰,姚崇,张巡,李泌,陆贽,辽耶律赫噜,宋吕蒙正,寇准,范仲淹,韩琦,司马光,赵鼎,岳飞,金宗望干鲁,元巴延托,明刘基,李文忠,杨荣,李显等三十九人。殿庭设青铜炉八坐。东西庑各二坐。又有青瓦阁。对立左右。即望燎处也。又有四间穹碑。其重修文曰。世祧者迭迁。德盛者不毁。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氏。咸祀之曰。崇祀之制。肇于唐天宝七载云云。

妙应寺记

[编辑]

妙应寺。在帝王庙西北。砖石作三圆门。扁曰敕建,妙应,禅林。殿奉大金佛三坐。手捧乌玉椀。左右有五百罗汉之像。扁曰意珠心镜。后殿扁曰七佛宝殿。庭有铁层阁。其上奉香炉。万历间所铸也。从后门上层梯。则白塔在层梯上。而塔身偃蹇。高可数三丈。围凡二十棱。如屋角之有棱。筑而为三层。每一层安塔身。而皆以铁带之。圆若覆瓮。而恰为七十抱。最上层则比下层渐杀焉。以镂青铜环而垂下。如张盖状。且悬无数铁镜。受风则辄有铮铮之声。环塔而筑女墙。如栏干之设。明灯一百八十九坐。环在墙边。而皆以铁为龛。四面贴石鳞。乾隆癸酉铸出者。而此处燃灯之例。自古已然云。盖与辽东白塔。互为伯仲。而其高则虽逊于辽。壮丽则虽谓之第一。不为过矣。且数十株花木。列植于上中层。时当花开。则可加一层光景矣。古称此塔中。安置如来舍利。元世祖开塔而视之。则有净水洋洋。舍利泛在水中。而两龙亦从旁卫之云。塔门下嵌壁而设供佛诸㨾。悬长明灯。而燃火不灭。前有铁鼎。鼎面刻略干字。即嘉靖年间所铸也。僧徒所居处。亦多精妙器玩。且佛像神龛。各尽其妙。而僧徒皆喇嘛人也。世传元丞相耶律楚材。号万松老人。文章相业。为元朝第一。而建此塔云。

广济寺记

[编辑]

广济寺。门扁曰妙明圆通殿。安大金佛。后殿扁曰大藏经阁。西夹门外有一树。名曰铁树。三百年茁枝。尚昂庄软弱。无老大意。亦异种也。有乾隆纪诗。

东岳庙记

[编辑]

东岳庙。在朝阳门外。有三牌门。东曰太虚洞天。西曰灵岩崇祠。南曰永延帝祚。重门扁曰瞻岱之门。外门曰敕建东岳庙。正殿岳宗宝殿。殿中以黄金塑泰山神像。珠冕绣衮。俨然王者之仪。仙官侍卫。麾幢器玩。皆珍宝也。檐悬香灯。卓置铜釜。釜可容十馀斗。盛漆汁其中。燃金跋昼夜长明。左右廊阁。缭绕深严。人在东西。难辨头目。其广可知。石砌高与眉齐。坮上置一香炉。高三尺。每廊各置一炉。皆插香。香烟绕庭。东西廊阁每一间。各有塑像。具衮冕。据卓按事。云是泰山所属冥府诸神。人鬼勘罪。鸟兽化生。形形色色。不可尽记。粉牌贴楣间。识其所掌。凡世间一切生死。报应善恶。皆在其中。刀山剑树。福田利海。千百不同。盖以福善祸淫。劝世之意也。上碧霄宰化楼。奉玉皇像。被衮垂琉。执玉圭。楼下有娘娘神像。数十孩儿。绕一女神。是谓主生产之神。盖庙宇之盛。甲于都下。始创于元,明。中遭回禄之灾。康煕改建。都下士女。焚香祈福。四时不辍。

虎圈

[编辑]

虎圈。在圆明园东。红栅设门。中建五六间行阁。阁中织木为箭门。其中锁熊子三头。色似猪。喙尖眼青。脚大蹄圆。此是熊圈也。从行阁后十级层堦上。建平梁大宇。穹然如张伞。下为窟室。地底四方。筑以砖石。广可十馀间。纵置合抱之木。张以铁网。钉其罗。凿壁为坎。障以铁扇。上引辘轳而启闭之。铁扇外。又有大圈。障其半为三圈。上筑方垣。其高及肩。三虎各在一圈。众人环立铁网上。发喊投石。虎乃怒目视之。小无惊动。忽大吼一声。声震屋宇。人皆辟易。问其饲虎之法。啬夫从旁对曰。日饲虎五斤肉云。使马头辈。买肉投之。则虎张口仰受。一不误落。又以肉块。欲投不投。观其动静。则帖耳仰首。跳跃向人。后圈又有新捉一豹虎。转睛咬牙。其容尤猛。色则斑斓彪炳。軆甚小。

岳王庙记

[编辑]

岳王庙。宋武穆王岳飞妥灵之所也。神卫象设。宫殿丹雘。亦颇宏壮。殿中奉武穆王塑像。英姿飒爽。令人肃敬。而庭有一石人。以铁索缚问。有若勘问状。石人叩头谢罪状。问是秦桧也。噫。武穆之精忠大节。将欲克复神州。痛飮黄龙府。后人有诗曰。南渡朝廷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此当时舆情也。桧也误国奸谋。东窗弄橘。遂成十二金牌班师之恨。天下人心。尚今赍愤。千剐万戮。不足以贳其罪。故设石人铁缚。以彰其恶于千古者也。

万寿寺记

[编辑]

万寿寺。在西山东十里。临水特起石狮牌楼。象设伟壮。梵宇僧寮。络绎相望。扁其外门曰敕建护国万寿寺。门内设阿弥像于小阁。扁曰功德无边。又其北有大殿。安金佛三座。壁面刻青木如云飞形。千万盈寸之佛。累累高悬。若树木之垂实者。殿下建东西廊。左安关帝像。右安金刚像。馀皆僧舍。凡百馀间。从殿后又建一殿。北壁下。安大金佛十二躯。前竖红漆牌。书曰皇帝万万寿。殿之北。环以石假山。围百寻。高五六丈馀。皆斲石为峯嶂。古怪戌削。峙若束铓。错若置棋。穴其隙而植草花松桂之属。虽非自然之妙。而人工之巧。可夺天造。最中两峯。岌然相向。下为出入之门。又地行十馀步。则安地藏佛一座。而其中窣窣然若无所见。遂登石山。则山磎荦确纵横。四出于岩阿林茂之间。彩石槎枒。啮人趾武。山之东西。各立小阁。而安一座菩萨象。设甚静洁。东扁曰芳草绿。西扁曰落花红。山尽而拓其北。又建二层楼。扁曰万寿阁。入其中则光光无所有。而但有御写锦屏。题曰万寿颂。循云梯四折而上。上亦以御写锦屏。张于壁面。即乾隆御笔。拓其南户。流眄远瞩。大野泱漭。不辨涯涘。又其北建六棱阁。阁竖大碑。碑有乾隆御制诗。又其后有一殿。扁曰一元三要。佛像神卫。亦整整有仪。迤东而由小门入。佛宇穹隆。扁其门曰念佛者谁。曲折为长垣。而门如圆月之形。堂中安尺馀金佛于小龛。设东西长炕。而以黑三升。为帐幔垂地。僧徒比肩而坐。有和尚家风味。列椅子而灌茶劝飮。前有白干松五株。枝柯挺然皓白。如银钗之股。松身可十围。翠阴满庭。燕僧皆无戒行。便是剃发俗人。惟此寺僧。不食肉。不畜妻。击钟咒经。有禅家气味。有竹园大师。善书。清岩大师。善画。皆聪明可与语。笔谈如流。顿无俗态。又劝茶。茶味香冽。入其室。椅卓炉砚极萧洒。亦多珍玩。余请书画。清岩画竹兰竹园。书大小楷字。皆绝品。两僧简默清净。论辨内外典。颇多可观。余亦赠以扇丸之属。

西山记

[编辑]

西山。太行馀麓也。名曰万寿山。亦曰玉泉山。环湖数十里。楼坮掩映。桥塔缥缈。皆跨山驾海。琼瑶锦绣。五彩玲珑。隐然若蓬莱仙府。尽是北京名山。天下之大铺叙也。元,明创开。清人贲饰。汉之昆明。唐之太液。隋之西园。宋之艮岳。无以加此。自圆明园。过阅武台。迤而东南行。忽见三层文昌阁。翼然临水。少憩其下。仍登十七桥。桥下皆设虹霓。楼船出入于其中。过桥入龙王庙。石门呀然而开。刻其巓曰。岚翠。而旁刻长联曰。列岫展屏山云凝罨画平湖涵镜槛波滋空明有彩楼。绕以石栏。湖水环之。如圆月形。楼凡三层。南扁曰天游。北曰海涌。东曰流𬟽。西曰偃虹。正扁曰望蟾。与万寿山相对。山之上下左右。绮榭琼楼。璧房玉塔。错落高明。不可殚状。石门上。有四方阁。扁曰洞庭佳赏。阁下纹石。青白色均铺。杂以花斑石。玲珑滢澈。窗户笼以铁索。宛如纱笼。栏下嵌,以石假山。中有窟路。可以环走。东西山之最高顶。有花石床。此乃御榻。人不敢上。南有碑文。对立三面。东曰蒸云。外曰浴日。西曰拂斗。外曰飞鲸。南曰耀金浮玉。中有百丈飞楼。扁其门曰广润灵雨祠。湖之北。有宫嫔所居之室。楼制极巧丽。又行西南数帿许。有绣漪桥。桥下为大虹霓门。从石梯四五十级。然后上桥。形如鳌背。又如垂虹。立其上。缥缈若登仙矣。桥之东北。湖水中有岛。岛中建彩楼。若张绣伞。松翠隐映。景明楼也。有短阜迤入于湖。其下藏彩船十馀艘。此乃水嬉所用。廓如亭。在十七桥东南。亭凡八棱。制甚华丽。设石榻于湖边。范铁为青牛。举头望湖。精神活动。俗称牛入湖。则清运始讫云。泥马渡江。铁牛入湖。亦系运数耶。牛背上刻篆字。其文曰。夏禹治水。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物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瀵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凤神牛。用铁悠永。巴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帝。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玆降祥。乾隆乙亥。篆与文。皆乾隆御制御笔。湖之东南开野。引水为水田。盖此山一仿西湖之胜。而稻秔灌漑之利亦如之。盖湖之周四方七八里。自西山下南流至圆明园。一派东流入西直门。设水闸而蓄泄之。湖之东筑石为大路。以防湖决者三十里。岛屿之在湖中者。周凡四方百馀步。水晶宫星汉虹骞等楼。在其中。湖边四方楼阁之相望者。或二层三层。六棱八棱。或为长廊。或为短。盖闻皇帝御龙舟船游上下。则选宫女数百。备供具于此。设铺市买卖之状。使从官各得厌饫。效嚬西湖景致云。玉泉垂虹。居庸叠翠。皆入于皇都八景。而玉泉垂虹者。玉泉山顶。凿石为螭头。大泉从螭口喷出。潴而为池。池上有桥。桥下水东流入西湖。每当春夏之时。芰荷禽鸟。演漾于水上。居庸叠翠者。玉泉山后。远峯叠见于雪色皓然之间。是居庸关也。居庸距京城一百二十里。远控之势。亦一奇观。世传 皇明时。竭天下之财。浪费于西山土木之役。而海内虚耗。仍而不振。呜呼惜哉。 建文皇帝陵寝。在玉泉旁。遥瞻断云残雨之间。林木扶疏。海外陪臣益觉风泉之思。

圆明园记

[编辑]

圆明园。在畅春园之北。雍正潜邸。御极后纳凉之所也。园周十里。东西长。南北短。林木葱蔚。正殿曰正大光明殿。二层殿敞豁。丹雘璀璨。皇帝宴藩臣。陈杂戯。立两架木于庭。高揭一大鼓。燃绳于鼓底。一鼓自落。而各种羽族如鸟鹊乌鸢之属。忽自鼓中飞散。满天蔽庭。谓之放生宴。翌日又设宴于山高水长阁。阁凡十二楹。二层。皆以沈香设栏。庭中亦设栏如翠屏状。忽闻炮响自内出。皇帝出御阁。鸣鞭齐班。设杂戯。一人编羽于帽子上。背负画干而舞。此云干羽舞。又立两架木高可三四丈。架设横杠如层梯。最上层。各设两杠。杠之两端。又设间架之小杠。使之游移上下。如枢机之旋斡。上层设杠。凡四处。使彩服童子八人。头编黑丝。髧髧垂髫。各立杠头。一上则一下。一下则一上。联翩浮空。是谓西洋秋千。名曰。忽悠悠。又设戯台。高与阁齐。琼树瑶草。罗络其上。翦彩为花。缀珠为菓。施锦步障。呈戯之人。皆着绣服。逐出易衣。迭相出入者。千馀人。笙箫管笛。锺磬琴瑟。无不毕陈。而众人各执一板。以金字书一字于一板。合而看之。则曰道光万年福寿。又假花羽扇之舞。角抵戯。狮子舞。红捧环逐等诸戯。次第毕呈。未食顷而罢。阁之上层窗帘。皆贴楪大琉璃。红绿隐映于中。通官曰。皇后,妃嫔。自内窥视云。天色向暝。又设灯戯。别有太平春灯记。

太平春灯记

[编辑]

山高水长阁。天色向曛。放大炮一声。栏边棚前。悬红彩灯,羊角灯。无虑千万。庭中立红阙二座。各悬黄色一大樻。樻底忽落一灯。其大如鼓。灯联一绳。绳端火忽自燃。走上樻底。樻底又垂一圆灯绳。火烧其灯。落地。自樻中。又垂铁笼帘子。帘面宛篆寿福字。着火青荧。良久火自灭落地。又自樻中垂下联珠灯百馀行。一行所联为四五十灯。灯中次第一时通明。又有百馀美貌仙童。持丁字杖。杖两头。皆悬小红灯。进退回旋。又有两龙蜿蜒欲斗。虎豹,犀象,鸾凤,乌鹊之形。层生叠出。一绳燃尽。一板打开自落。而樻中纸裹焰。腾腾破落。各灯自燃。忽变为彩阁丹楹。鳌山鲸海。战阵戯场。仙人灯,塔灯,樽灯,七宝灯。不可名状。最晩百十灯。一齐通明。如银汞之点缀于空中。忽变为万年春三字。又变为天下太平春五字。灯戯讫。又设梅花炮。别有梅花炮记。

梅花炮记

[编辑]

山高水长阁。灯戯才讫。设梅花炮。植红纸筒如箭筒者。两庭各十馀所。火燃筒口。则光焰四散。天地震动。火焰之飞空者。皆备物形。龙挐虎攫。呀口张尾。蜂蝶衔花。梅竹飘风。千佛出世。麾幢幡盖。摇飏碧空。群仙升天。或乘莲舟。或驾鹤骑鲸。或乘槎骖鸾。或负宝剑。或擎葫芦。皆赫赫火飞。至半空冉冉而锁。𢞣忽骇愕。目不暇视。又阁上连横索于庭前。而架之后。悬灯之棚。又四五十处。阁前连索处。两道火块。疾若流星。走扑前架。又从而遍散。诸棚一时火发。见轰雷振地。虐焰蔽天。明灯晃瀁之世界。忽作黑洞。洞地不辨咫尺。俄而皇帝驾还。庭班退出。

黄金台旧基

[编辑]

燕昭王筑台。置黄金于其上。以延天下之士。名曰黄金台。今皇城是燕都旧地。而金台夕照。入于八景。故余求问其所谓金台。人有指夕照寺曰。此真旧址也。眼界通远。夕阳满照。风烟寥落。惹人怀古。噫。黄金如土。尽入于佛楼禅宫。天下之骏骨如山。无人敢沽。悲歌慷慨之徒。应吊望诸之墓。酹酒痛哭也。盖金台之见于地乘者三。一在易州。二在都城。舆地名胜志云。在府东南十六里。小金台。又在一里许云。今人指朝阳外一高阜曰。金台旧址。好事者言也。

万柳堂旧基

[编辑]

大明雪楼才子袁中郞,李沧溟,王弇州诸人。无日不赏咏于万柳堂。其诗集中。多载万柳题咏。今之拈花寺。是堂之旧基也。寺之东南。引水凿池。一间神阁。岿然于最高岸。是乃建堂处也。四面轩敞。万柳荫映。诗酒风流。蔼然如在。令人有旷感之怀。寺在夕照寺数帿之地。

芦沟桥

[编辑]

芦沟桥。亦一奇壮处也。自宣武门南行四十里。有石桥亘于东西。长过三百步。石栏一百四十一间。虹霓十二门。皆容帆樯之出入。桥上下隅立石柱。形如擎天柱。柱皆镕铁而钉其隅。东西有康煕乾隆御制碑记。一碑大书芦沟晓月四字。后魏刘靖筑堰防水患。谓之刘师堰。又曰固安堰。过桥有关庙。庙外设廊阁。阁中有官员。治文簿收车船之税。盖洛阳,长安,金陵,成都商买之入燕者。皆由此路故也。按孙承泽春明梦馀录云。芦沟河。出太原天池。伏流至朔州马邑。从雷山阳。发为浑泉。而为桑干河。雁门云中诸水。皆会至通州及白河。浑河灞水。是其派流也。

金鱼池

[编辑]

金鱼池。在天坛西。池水颇阔。鱼族类万不同。而各色俱备。每春和景明之时。泼泼泳跃。五彩闪动。波澜绚耀。其纤如指。其大如扇。至有二三尺者。或有一鱼而兼五色者。首译炕中。见琉璃水缸。盛三四尾置。之床卓之间。亦一奇观也。时春冰未解。余未见池鱼之跃。而闻首译语。收为金鱼池记。

琉璃厂记

[编辑]

琉璃厂。在朝阳门外。市楼两行排立。金碧玲珑。此是天下珍宝辐凑处也。珠玑贝镜。眩人眼目。如初入波斯市。不可一一名状。而其中有盘龙宝镜。高可三四尺者。白玉障子。以青矼石密花,红珊瑚等物。雕刻奇巧。成花草山水形。大可一间者。自鸣锺。其揆不一。大如鼓。小如斗,皆妆以乌铜碧玉。石假山,玉假山,木假山。色皆淡黛。缀以珠贝。宛若活动。瑶池镜。无论大小。皆极技巧。取其一二而窥见。则彩阁琼榭。奇花碧树。人物鸟兽。皆如活。或有鸿门之宴。赤壁之战。西园雅集。南宫大宴。随轴自转。如移步幻影。诚可异也。其外文房之宝。簪缨之珍。椅卓之妙。虽终日翻阅。无以遍也。同行一译。执宝石二枚。问其价则答银八百两。译目瞠口呿。不敢问他物而走。他物称是。故朝鲜人卖买者甚罕。所买者。零零琐琐价歇而无用者。厂人指物之贱而歇者曰。朝鲜件。甚矣。吾东人之不识羞耻也。今胡俗朝衣则颈挂念珠。故谓之朝珠。于阁老敏中籍家。朝珠四个。价银三万七千两云。

册肆记

[编辑]

册肆。在正阳门外。非止一处。其畜书之法。设堂数三十间。每间四壁。设间架。层层井井。排列积峙。每套付签曰。某册。故充栋溢宇。不可计量。而前阁置一大卓。卓上置十馀卷册匣。乃册名目录也。人坐椅上。欲买某册则一举手。抽给抽插。甚便易也。阅其目录。则其大帙。有四库全书,文章大成,册府元龟,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全史,十三经注疏,康煕字典,万国会通,大藏经等。而其外经史,诸子百家,医药,卜筮,种树之流。稗官杂记,四大奇书,演义等书。其数亦不亿。多有不知其名目者。盖中国有大小字板。顷刻印出。故文人词客。片词只句。亦皆刊出成集。书籍日富。文明之兆。非不幸也。异端之教。稗官之家。淫谈悖说。无关于治教者。愈往愈盛。大为圣道榛芜。安得火其书而人其人也。大抵夷狄之入主中国。右文之治。自拓跋氏以后。未有盛于此时。而抑有说焉。康煕时。天下初定。人心未服。海内豪杰之士。扼腕而谈愤。开口而咏叹。无非尊攘之义也。海可蹈也。山可隐也。薙发左衽。投帽而抵地曰。甚么物也。于是乎。康煕大忧之。开文渊阁。集天下文学之士。縻以美衔。厚其饩养。裒聚书籍。昼夜考校。向所谓豪杰之士。埋头蠹鱼之间。不知老之将至。而愤叹之心如雪遇阳。此乃赚得英雄之术。非但出于右文之意也。

幻术杂戏

[编辑]

幻术之人。世称能见难思。其戯凡数十种。其一手执五六铜环。环正圆无罅。缝贯于指。旋转良久。却交贯为连环。旋即分之为各环。或一人持一环。相对投掷。则辄相合。其一石弹子。如鸡子大。两人各持黑白一弹。纳于口吐下。而更或自手中出之。或自脑后吐之。或吐白于呑黑者之口。或吐黑于呑白者之口。其呑吐之状。可谓神出而鬼没矣。其一铁剑长数尺许。纳其刃于口。冉冉刺喉。几没其刃。头辄伏于地。阖眼作闷绝状。已而张口。而拔其刃。涎津渍湿。斑斑有血痕。其一横竹吸咽。没头呑下。或二或三。一时并呑。又破竹为两条。其长数丈。纳诸鼻孔。而用力插入之。瞬目张口。为呑下之状。而又若忍痛者然。久之尽入。而少见其末。已而引而出之。竟其长而皆湿涎津。既出唾于地。则或有血涎。其一覆一空袱于地。转身回旋。念念作口中语。久之去其帕。则有二大画圆楪。而一盛大枣。一盛花菜杂种。又覆袱如前。有一大盛水盆。从其中出。泱泱波澜。少不倾覆。而萍草花叶。泛在其中。金鱼出游。其一扯破白粉纸。切作百十片。纳口作哽噎状。已而探出其一端纸条。条相连无一片粘连之痕。因两手交引之。如蚕丝之出。不知为几十丈。有二禽雏从纸中飞出。观者皆惊叫。其一引一丝绳。拔刀绝之。为三四端。旋为咒语摩挲。绳复一串相连。仍无重续之痕。其一立一柱木于庭。负其手而令人从后缚之。欲坚牢不解。使之覆袱于手缚处。而瞬目间。负手移步。则手之所缚。虽不自解。而所立柱木。便在缚手之外矣。其一竖竿挠楪。或倾盛酒之壶。酌而尽之。复倾而复飮。空壶之酒。津津不已。

怪物厅

[编辑]

怪者。异于常理之谓也。今此集天下之怪物。俱收幷畜。亦何意也。有一男一女。身体矮短。形容古怪。蹒跚而行。口含烟竹。言语喃喃。其阴阳之事。亦如常人云。长不过四五岁儿也。又有矮人。腹部膨胀。颐下瘿大如鼓。抱持而行。或鼠大如猫。马小如犬。皆驯而畜之。如是者颇多。余见朴燕岩热河记。曰。道见一妇乘车。面粉白。衣锦绣。毛如猿。眼如蜻蜓。长才尺馀。瞥视貌似绝艶。此南方山都也。又闻蒙古人博明。从军出塞。失帐里木匣皮箱。有野婆盗之。貌类妇人。捷如飞猱。发卒围之。哀号不肯就捕。自挂树梢而死。尽得所失箱匣。箱内多藏朱粉,佳镜,针线,刀尺等物。盖效妇人而冶容之兽也。又听戯时见极小马。载珊瑚树。自殿中出。高才二尺。小如驴儿。嘶哮腾骧。有骏马之軆。而珊瑚树大于马。而枝干扶疏云。并记此。以识中国之多怪物云尔。

演戯记

[编辑]

演戯。戯也。亦关中国之沿革。盖清初有人。闷其历代衣冠之无传。设为此戯。涂人耳目云。信斯言也。岂不诚远虑哉。演戯厅。设大阁三层。上层环以栏槛。下层铺以长杠。如鱼鳞排错。中层设戯台。后面设幔。幔中备置各种戯具。每设戯。自幔出入。一戯才罢。一戯继出。外设一小门。观戯之人。入门便收钱。钱多者。坐上层。钱小者。坐下层。一无争坐之弊。坐者或起去。复还坐处。固自如。上下层坐处。尽满无隙地。则守门者不许人添入。阁中井井有序。亦无喧哗纷遝之弊。终日观戯。坐吃菓糖酒肴之属。中国之人。虽戯场。亦有规模。是则可法也。其演戯名目。有秦始皇阿房宴。楚霸王鸿门宴。汉高祖南宫宴。魏武帝铜雀宴。晋武帝云龙宴。隋炀帝西苑行乐。唐太宗七德舞。宋太祖清流关战。金太祖龙王庙战。元世祖浑河战。明太祖金陵战。其外钜鹿大战。赤壁大战。西园雅集旗亭故事。王昭君出塞行。乌孙公主琵琶行。若此之类。不可殚记。其衣冠。皆依仿历代之制。人物皆肖像。各人之貌。每设一戏。必先挂一牌。以示其名目。而形容当时之事迹。又杂以谐谑。以供玩笑。初见宝座如天。高排宴卓。剑佩趋跄。伞扇拥卫。击缶而歌。忽变为青油玉帐。拥盾直入。撞破玉斗。剑舞翩翩。忽变为拔剑击柱。醉酒妄呼。忽变为宫妆细马。绣辇影从。唱清夜游曲。忽变为干羽舞庭。猛将献馘。酋长起舞。忽变为画布层城。麾兵斩关。或铁骑突出。刀枪齐鸣。或楼船扬帆。旌旗绕城。或沉船破釜。横槊赋诗。或文人词客。临水赋诗。或美人拥楼。唱玉门曲。或羌笛弄春。红妆落泪。或马上弹曲。音调凄凉。大抵演戏之妙处。专在于驰逐回旋之际。言语酬酢之间。观戏之人。有时哄笑如雷。而我国人语音不通。坐如泥塑人。不识何状。余心生一计。招所亲邻铺人张青云。使之一一替传其语。又使一译。绎张也之语而听之。一边见其名目之牌。想像其事迹而观之。稍可领略。而疑者阙之。竟夕而罢。

鄂罗斯馆记

[编辑]

鄂罗斯馆。在玉河桥傍。入两重门。建一高阁。阁中画一丈夫。披发赤身。流血淋漓。瞑目垂首。奄然一死人也。见之骇愕。画纸上贴琉璃映透。其下设椅卓炉烛。丹雘鲜丽。门楣上画人物。亦以琉璃贴之。宛若活动。问其尊奉何神。鄂罗太子被杀于中国。死而有灵。故旌表其被杀之状以奉之云。或云利玛窦被杀留像云。未知孰是。按鄂罗斯。亦名大鼻㺚子国。在黑龙江北。与中国通商旅。不臣不贡。十岁一至。留馆替易。其人深目高鼻。天性悍狞。尝白日杀人于街巿。乾隆命磔其数人。自是稍畏戢。石镜出其地者品佳。入其馆甚精洒。器玩皆珍宝。有一人迎坐。颇解东语。堇叙寒暄。床有满汉书册。篇帙颇多。以鄂罗字绎之。细字誊书。字如梵书。卓上有自鸣锺。制甚精妙。又有自鸣琴。大如掌者。其制一转轴。则随柱拨弦。弹成音调。又有一纹匣长数尺者。雕刻精妙。上有圆孔。贴琉璃。悬于壁间。其匣底有一枢机。以手转之。则杜鹃忽自匣中飞上琉璃圆孔。矫首窥外。一声叫。二声叫。声声清婉。俄而还下。此非真禽也。问鄂罗人。此去贵国相距几里。曰。二万馀里。问地方几里。曰。三清国为一我国云。盖地尽北海。幅圆甚大。清国。中原也。为鄂罗三分之一云。

蒙古馆记

[编辑]

蒙古馆。在玉河桥傍。非止一处。馆中设毳幕穹庐。其形如我国雨伞挥帐。地底亦铺厚毡。南向行门上盖。正中开闭。以受阳气。男女浑处。其人诸夷中尤悍丑无礼。面目可憎。善驰突。居无宫室。行则撤毳幕。载之橐驼。日驰三四百里。阴山大漠。止宿处必设幕。畋猎为糗粮。明时称鞑靼。其地北尽沙漠。分为四十八部。疆盛难制。独奉佛惟勤。生死以之。清人因其俗而诱之。僧徒分处于各寺愿堂。仕宦者皆男。尚皇女。女嫁亲王。宠锡高秩。而无论贵贱。皆衣黄衣。黄者。皇帝之服色。乾隆时。黄花谣盛行。皇帝益抚摩蒙古。

耽罗漂海录

[编辑]

耽罗人出身金光显等七人。戊子九月初七日。捉鱼次。乘船向楸子岛。初十日。遇大风簸扬出没于海涛中。备尝危苦凡九日。始泊南海普陀山。留定海县八日。复乘船。历镇海,宁波,慈豁,馀姚,上虞,山阴,萧山。到钱塘。留四十七日。复乘船。历石门,嘉兴,吴江,吴县,无锡,常州,丹阳,丹徒,杨州,高邮,宝应,淮安,清江。十二月十六日下陆。凡水路二千九百七十里。十七日。复陆行。历山东,桃源,洪花,兰山,李家庄,板城,蒙阴,新泰,泰安,齐河,禹城,平原,德州,景州,交河,河间,新雄,涿州,良县。正月初七日。到皇城。凡陆路二千里。漂人之言曰。九日海中。出没风涛。不知其几千里。而长鲸巨鱼。几不免呑舟之患者屡矣。水陆行合五千里之间。山川楼台。人物谣俗。无文可记。是所欠也。第撮其大者而言之。普陀山。海中名山。寺刹精丽。花卉繁华。可谓仙境。而钱塘形胜。天下所无。今见北京。大不如钱塘矣。湖水如镜。二十四桥。各设虹霓。锦帆画舫。出入于其中。彩阁丹楼。一层二层三层四层。至于五层。联络湖上。冬暖如春。花树交映。居人皆饭稻羹鱼。锦衣珠珮。闻东国漂人。皆竞引还家。各设酒馔。慰问劳苦。赆行颇厚。或醉于笙歌之楼。或游于珠玑之巿。如是者四十七日。而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不知其几万家。其衣食之足。风俗之厚。景物之美。天下之乐地云。余于旅灯之下。问其所经历。掇其言。作漂海录。

江南楼船记

[编辑]

通州河中。帆樯簇立。可十馀里。亦壮观也。其中江南楼船。间间连舶。望之如画图中。东人初见。莫不叫奇。遂登船。船制极精致。设二层。下层载物。上层设门扉。入其中。四面开窗。窗皆贴琉璃。其中设椅卓器玩。笔床茶炉。名画法书。板壁檐楹。皆涂丹雘。映水照耀。又有内室厨房馔龛。间架井井。妇女美妍。皆锦衣绣鞋。拓窗窥外。见人不羞。真所谓浮家泛宅也。余曰。范蠡泛五湖。想必如是也。今江南商人。长居好楼阁。饭稻羹鱼。衣锦绣。畜美人。遨游湖海。以送平生。不知一片画船外。复有功名富贵。是何等物。岂非水上仙耶。

大树庵夜话

[编辑]

余往圆明园。三宿大树庵。昼则入园观戯。夜则与同伴诸人。酬酢古谈。又与庵中证明大师笔谈。收为大树庵夜话录。

昔元顺帝北遁也。始放高丽。使东还。丽使出馆。然后始知天下有 大明兵也。使臣留馆。漠无闻见。每深夜锁馆。妄念无所不到。余语及此事。云𢈢曰。若然则适见黄河清。亦何妨也。

王鹄亭民皡曰。天下有三厄。南唐时。李宵娘俘入宋宫。宋宫人。争效其小脚尖尖。勒帛紧缠。遂成风俗。故元时汉女。以小脚弯鞋。为自标异。前明时。禁他不得。鞑女之嗤汉女缠脚。以为诲淫。则冤矣。这是足厄。洪武间。高皇帝微行至神乐观。有一道士结网巾。便于韬发。太祖借他一着。照镜大悦。遂以其制令天下。其后渐以发网代丝。紧箍狠缠。疮痕狼藉。名曰虎坐巾。谓其前高后低。如虎蹲踞。这是头厄。万历末。烟茶遍行两浙间。犹令人闷胸醉倒。天下之毒草也。非充口饱肚。而天下良田。利同佳谷。妇人孺子。莫不嗜如蒭豢。情愈茶饭。金火迫口。这是口厄。亦一世运也。出热河记。

余问证明禅师曰。雍和宫斋室傍。有番僧画像。乾隆皇帝恋恋不能忘。立祠享之云。是何僧也。曰。西番大宝法王。班师额尔德尼。曾见朴燕岩热河记曰。班师有神通法术。有五色镜。人怀奸淫。青色照。人怀贪贼。黑色照。人怀危祸。白色照。惟忠孝一心敬佛人。必红霞带黄。𬘡蕴镜面。有若秦始皇照胆镜。班师自西番来时。闻香薄丛中。拔一灵树。盆栽而来。此名天子万年树。交柯侧叶。皆成天子万年字。又在热河。对皇帝吃茶。忽南向洒茶曰。七百里外。大火延烧。才得送雨救火云。翌日。部臣递奏正阳门外。琉璃厂失火。火势浩大。时方晌午。天晴无云。忽有猛雨。从东北来。即刻灭火。盖洒茶送雨。正值火时。若栾巴噀酒。盖异僧。

明万历时。兵部尚书石星夫人。即南京户部侍郞某之女也。初家被籍追赃。自卖娼馆。以赎父死。时朝鲜译官洪彦纯。入燕京游娼馆。有一娼索价千金。洪许之。女背灯而泣。问其故。答曰。索高价。令人不敢求媒者。本欲以免斯须之辱也。一以望天下义气人赎为箕帚妾也。公外国人。法不当将奴去。此身一染。不可浣也。洪诘知其侍郞女。殊怜之。问赎价几何。曰。二千金。洪立输之。诀别。女百拜称恩父。其后洪随辨诬奏文之使。又入燕。至通州。供帐如云连。问洪彦纯来否。乃石公奉邀也。洪怪之。随至石第。尚书携入内堂。其夫人盛妆出拜。洪惶恐罔知所措。石公曰。恩丈久忘此人耶。夫人泣道出娼馆。归石公为继室之由。洪始知之。夫人贵犹手织锦。皆刺报恩缎字。赠洪归装。洪在汉阳美洞。卖报恩缎。美洞即报恩缎洞。而音相似而讹传也。石公以夫人之故。尤致力于我东。辨诬请援两事。大有功焉。立生祠于箕城。洪亦以此功。封唐城君。

今行。余见三快事。清人立国。专用表贤弹恶之政。渔阳桥立禄山石刻之像。彰唐之乱堦。岳王庙设秦桧铁缚之像。彰宋之误国。漳河水斩曺操银棺之尸。彰汉之逆节。可泄千古之舆愤也。至于追修明史。笔诛王振,魏忠,贤客氏之罪。凡明季被祸忠良诸臣。无不立传旌表之。

首译金知事在洙。年七十馀岁。筋力尚精干。自言乾隆时入燕。见白日行雨之奇。殿阁中。置黄色琉璃甁盛水。庭有葡萄架。一老人噀甁水于架上。又洒于花砌假山之际。初则细雨。⚫(⚫字为上竹下角会)𩄡。少选雨势甚大。檐溜飞跳。霖铃乱名。庭中雨水洽满。而殿阁之外。斜阳依旧。如垂水晶帘。且不霑人衣服。诚甚异事云尔。

庵中。左设关帝庙。右设释王殿。皆丹雘侈丽。而最下小廊阁三间。余与书状及朴松溪诸人入处。见壁间有一神位板。尘埃满壁。烟煤满帐。揭帐而看。则位板书曰文宣王孔子神位。诸人相顾愕尔。遂拂拭尘土。净扫阁内。遮幔而宿,炕。余卧诵安裕诗一绝曰。香灯处处皆祈佛。管弦家家尽祀神。唯有数间夫子庙。满庭芳草寂无人。今日光景。不幸近之。设使关帝释王有知。亦安得晏然于心乎。甚矣。中国之人崇佛祀神也。时一行多人。处庙殿之中。松溪戯曰。吾辈入此寺。谨守圣庙于数间之屋。备尝艰苦。当自任护圣之功。而非吾道者。鸣鼓而攻之可也。余曰。神州陆沈。圣道榛芜。春秋无可读之地。义理非可伸之时。姑且休哗。相对一笑。

昔李益斋齐贤,崔孤云致远。皆入仕中朝。遍观巴蜀,江南。亦东人之罕有也。今燕京。北方一隅也。一有入燕者。辄曰。吾尽观天下之大。岂不夸哉。苏辙。蜀人也。于水见黄河。于山见嵩岳。于人见欧阳公。自以为幸。况不见河。不见嵩。不见欧公者乎。

车灯漫录

[编辑]

燕蓟往还。长亭漫漫。凡山川,风物,古迹,异闻。昼则经历于车中。夜则记写于灯下。俱收并畜。名之曰。车灯漫录。

中国人。以吴三桂开关纳清。有骂之者。有冤之者。骂之者之言曰。三桂父勷。被执于虏。遗书劝降。三桂答曰。为国干城之将。手握重兵。何忍背国降虏。且忠孝不可两全。终不降。清人缚其爱妾。示之城下。欲杀之。始乃投降。是不孝也。开门纳贼。以失天下。末乃自称皇帝。奸雄心事。毕竟破绽。是不忠也。冤之者之言曰。三桂求救于九王。抑有深计焉。弃关则九王蹑后跃入。守关则自成席卷来斗。腹背受敌。必败乃已。于是乎托以乞援。诱入重关。以精兵蹴踏之。九王可擒。仍又迎击自成。回复中原。复立朱氏。则是千古之奇功。而三桂之深计也。九王先摅三桂之深计。至有毁城之请。三桂不得已许之者。诚以君父之仇。不可一日共戴。急于复仇也。清人入主中国也。徒死无益冒耻投降。亦是李陵得当以报汉之意也。天不祚宋。桂福亦败。则三桂跼天蹐地。穷无所归。可怜红罗山河。尽入腥尘之城。冤愤弸中。遂称大楚皇帝。将以收召豪杰。扫荡中原。若使成功。亦一快事也。今不可以成败论人也。盖此两说。皆有依据。未有断案。当俟百世之公议也。

九王与李自成大战万寿山时。自成军百万。整阵而待。九王以三万铁骑。系马于树。以鞭乱下之。马怒气腾腾。尽欲奔迅。于是以剑断其辔而纵之。马怒奔自成军。九王登山顶。鸣鼓督战。尘埃涨天。咫尺不辨。自辰至午。尘埃稍定。熹微中。见遍野红光罩地。始知大捷。盖自成军大败走死。清兵遍野。帽子上红丝罩地故也。

沈阳西门外。有我东三学士殉节处。行人指点。不觉发竖而眦裂。余见开国方略。曰。朝鲜学士洪翼汉等。倡义祖明。呜呼。忠肝义胆。清人亦感之。此足以永有辞于千古也。

明诚意伯刘基。深解推数之理。太祖问以革代之事。画八旗以进。太祖点头。又问其次。画一人骑羊以进。太祖未解其义。后人亦无以解。盖八旗者。清人立国设八旗。验其画。

天下有四京,三关,八旗,十三省。四京者。北京,南京,盛京,兴京也。三关者。山海关,居庸关,松平关也。十三省者。江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也。八旗者。满人八旗禁旅。分驻京城。各旗分地。正东则正白骧白。东北则骧黄。东南则正蓝。正西则正红骧红。西北正黄。西南则骧蓝。各设都统。

天下一岁赋税所入银谷都数。载在官堦通录者。地丁,盐课,关税,漕粮等各色总银。三千四百二十六万八千八百七十六两。米八百四万五千一百石。盖地每亩征银四分四里零。丁有三等九则之分。大约每人征银四戋二分九里零。

白河通惠河。其深不能寻丈。然万斛之船。蚀水数丈。无沙礁壅阏之患者。用水闸之功也。其制筑石堤于两涯。中河为门。其广恰容两船。㔉石为阈。横铺于河底。夹堤而竖两石柱。下达于阈。然后以大木为闸。纳于阈。广夹均迪。于两柱之中。令承接而无罅缝。具两环于闸之首。设鹿卢堤上而启闭之。虽不免涔流之渗泄。而能横截混混之流。一瞬之顷。浸成四五丈海子。舟流无滞。不以风涛而倾摧。不以旱涝而增减。前闸才泄。后闸随畜。能以一勺之多。而致之千里之远。禁中之太液池。西山之昆明湖及夫玉河城壕之水。其源不过滥觞。而皆汇为巨浸。舸舰纵横。尽良工之博利也。

纪晓岚昀。尝往寻河源。撰进河源记。其略云。昆仑。即今和阗之南山。河水出焉。元世祖遣都什寻之。仅至星宿河而止。今乃直到发源处。目见其地云。张骞所至。乃西域三十六国。凡延袤二万里。今全入郡县。号曰新疆。幅圆之大。往牒所无。西过突厥西南。出吐蕃以外二三千里。身毒即印度。而悬度在皮山。入版图。而甘肃久为内地。弱水,黑水。并在甘肃内地矣。

鸦鹘关店。炕极萧洒。壁上书长爱云烟物外居。红泉白石足清娱。园林尽日无人到。千树梧桐数卷书。蒋收铦题。又有两联。彩笔歌词飞降雪。布囊书卷胜黄金。竺陈简题。与笔极佳。

深河殉节记

[编辑]

皇明末。建州猖獗。 我朝光海时。送金应河,姜弘立,金景瑞。率兵入援。到深河。天兵战败。弘立投降。景瑞被执。金应河却立柳树下。弯弓射贼。矢不虚发。矢尽被杀。犹骂贼不屈而死。人称柳树将军。明皇帝闻之。赠辽东伯。遣使致祭。祭文曰。巡远不死。仙李无臣。天祥不死。属猪无臣。将军不死。寡人无臣。堂上鹤发。望断倚闾。闺中寡妻。化石山头。噫。将军以外国陪臣。能知尊周之义。骂贼殉节。倡义声于天下。可谓海东有人。余过深河。遂吟一绝曰。山海关头日欲曛。长河猎骑散如云。东人且莫寻常过。柳树将军独断魂。

红夷炮记

[编辑]

清太宗率十万兵。攻宁远城。袁经略崇焕。婴城固守。时年二十四。东使适入城中。见袁公方焚香翻书。意思安闲。问城中兵几何曰。不满三千。然则何以应敌。曰。已有筹处。城中寂若无事。东使进退罔措。夜未半。一将近前密奏事。公颔之而已。俄而城上起一炮响。响才歇。城外雷声塌地。烟炎涨天。霎时间十万精兵。化为灰烬。盖从地道埋红夷炮于土城之外。待时而发也。清太宗跳出烟炎中。登台俯视。痛哭呕血而去。袁公登楼。望见山下。一灯明灭而走曰。是汗也。命一将赍羊酒。驰往慰之曰。今行好辛苦。敢复来乎。汗恚甚。痛飮而走。此天兵第一奇捷处也。袁公曰。吾杀人此多。噫。其不免矣。一说清太宗以⚫(⚫字为左石右䮕)攻城。城多毁。明朝将陷城以入。夜间。袁公以画布为垛堞形。张绷于城毁处。适天雨且寒。一夜成冰。汗乘晓望之以为神。遂解围退走。

山海铁网记

[编辑]

山海关铁网城。即明,清间兴亡大机关也。明末总兵吴三桂。出镇山海关。以拒清兵。天子视若万里长城。时清太宗汗。都沈阳。率蒙古满洲铁骑劲兵。百战松杏间。尽有关外之地。宁远之役。烧兵于红夷炮。呕血而归。仍病死。其弟睿亲王多尔衮。或曰。九王。智勇兼备。有乃兄风。众皆属望。九王乃下令曰。天下者。太宗之天下也。敢有异议者斩。遂立顺治。时年九岁。号九王曰。摄政王。都督中外诸军事。九王受遗诏。辅小主。内修国政。治兵缮甲。经营天下。国人大悦。比之周公,诸葛亮。然不敢窥山海关。以三桂在也。时中原大饥。米贼李自成。以驿吏崛起。啸聚群盗。众至百万。进陷皇城。崇祯皇帝殉社稷。大明遂亡。自成转斗向关。所过无不残灭。三桂独守一关。徒拥虚器。内无援兵。外有强贼。遂求救于九王。以雪国仇。九王许之。驻兵关外。请毁城而入。盖惩宁远红夷炮也。三桂亦许之。九王勒精兵三万。驰入毁城。与自成战于红花店。大破之。再战于白沟河。三战于万寿山。遂斩自成。奉顺治入燕京。葬毅宗以天子之礼。使天下缟素三日。然后皆薙发胡服。大赦天下。皇明大臣史可法。遗书九王。请以天下还明室。九王答书曰。流贼李自成。陷京弑帝。吾戮力中原。斩自成以雪其仇。缟素天下。以明君臣之义。葬帝以天子之礼。吾所以不负于明也。今得天下于自成。非得之于明也。无可还之义。于是。可法死。三桂降。封楚王。后三桂叛。求明室福王桂王。拥立为帝。欲更图中原。福王,桂王败死。三桂乃自称大楚皇帝。兵败死。清人设铁网于毁城处。皇帝幸关外。必由此城。以示安不忘危之意。余过山海关。见铁网。有感而记之。

锦州围

[编辑]

祖大寿。宁远卫人。皇明时三世元戎之将种也。与其从弟大乐。智勇闻于天下。共守锦州城。清太宗率十万兵。围锦州军门。洪承畴率八摠兵十五万骑。围清兵。清太宗患之。悉发蒙,清兵十五岁以上。复围八摠兵阵。三重之围。势如铁桶。相持鏖战。毕竟大寿,大乐被擒。承畴投降。是役也。明之精兵猛将。尽为降没。独吴三桂走保山海关。大乐一夜溃围跳出。还守锦州。清太宗招大寿。使之自往招降。诸王,贝勒交谏曰。大寿勇将也。今纵虎出柙。必无更还之理。太宗曰。此非汝所知也。大寿步出辕门。还入奏曰。陛下知吾一去不还。而纵使之去。何也。太宗笑曰。吾应天命顺人心。非关汝也。汝欲叛治兵更战。独不见孟获之七纵七擒乎。如欲归顺。招大乐而来。当以富贵共之。大寿心服。往说大乐。献城来降。大乐之跳围也。 孝庙以凤林大君。质在清阵。设幕之地低污。恐有雨湿。移设于高阜处。夜深有天崩地塌声。惊起视之。大乐以一骑溃阵跳出。俄者设幕处。尽为蹂躏之场。诚可异也。世传大寿之妻。有智勇。如祝瀜夫人。适作觐行于宁远。故锦州见陷云。

船下桃花洞记

[编辑]

桃花洞。医巫闾馀麓也。距广宁站四十里。过北镇庙逶迤山村小路。抵一洞。奇峯峭壁。叠现层出。黯淡如泼墨凝黛。铺石作路。十馀步。辄对穿石窦。至山腰不断。石路尽。而有六十级层梯。上有石窟呀然。是观音窟也。刻其巓曰恩岩天壁。正中扁曰天然幽谷。窟中可坐数百人。窟之北筑长龛。安佛像十馀躯。西北奥处。石壁中折。窈然而深。满壁皆东使题名也。石有扁额曰天空海阔。曰蓬莱仙境。山中诸胜。有曰圣水盆,蝌蚪碑,桃花洞,吴公岩,道隐谷,云巢松,旷观亭。窟东有寺。扁曰闾山胜境。寺之南有六棱小亭。名曰望仙。亭之东长谷。多种桃花。洞以之得名也。洞是皇明处士贺钦所居。名曰潜谷。钦闻陈白沙讲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肖白沙像。悬之别墅。日瞻企之。清修笃行。乡人号曰医闾先生。望仙亭之南有小窟。奉佛像。扁曰古佛龛。北麓崛起为峯。扁曰晴望。即天晴望海之所。辽野千里。全在眼前。清安寺有玉皇阁。西南峯有壁立万仞之岩。入小虹门。中有台。台有扁曰白云关。历五十馀级。折旋而上。台之外。刻大屏石三字。观音阁也。抱岩回廊。石棱呀然相开。壁面刻桃花洞。东壁大书北镇名山。俯视尘寰。云海茫茫。如凭虚御风。玉泉山距洞十里。岩路峻险。山中有寺。寺后石壁千丈。左刻关帝像。右刻普净禅师像。又刻赤兔马。盖有关公现灵。普净指路之事。故地名相符。设此像也。左壁下有涌泉。色青绀。味清冽。所谓圣水盆也。右壁下又有涌泉。深数十丈。所谓龙潭也。上百馀层。有石窟。越峯有玉皇阁。最上峯有朝阳寺。眼界极敞豁也。

留栅录

[编辑]

月沙李相国。自燕返。诸公盛集。愿闻沿路吟咏。时李軆素春英卧听之。至春生天外树日落马前山之句。蹶然起坐曰。圣征可与言诗。今于辽野苦吟之际。尤叹其真境警语。

世传清太宗诗一联。未见其全篇。而风驱大漠山河鼓。日出扶桑宇宙灯。气像雄浑。而犹未若宋太祖日出诗曰。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这是五星聚奎之前。已启文明之兆。

我东士大夫。夷中国而耻之。与汉语而耻之。夫汉语者。汉,唐,宋,明以来中国之正音也。异于清音。何耻之有。黾勉奉使之际。文书之去来。事情之虚实。徒仰任译之口。计之疏漏。莫此为甚。每有事焉。任译图嘱通官。通官图嘱四译提督。提督于礼部堂官。等威截严。非可以干托也。事不谐则使臣疑怒于任译。任译怨其难明。于是乎上下情志不相孚。而督责益急。则通官之操纵益肆。不虞之银刱开焉。银一开而事愈阻。若有微细之葛藤。则任译通官。遑遑奔走。推胸叩心。隐若有天下大机关者然。使臣深坐馆中。默默相视。忧悸万端。玆曷故焉。士大夫妄尊自便。言语不通之过也。呜呼。安不忘危。古人之戒也。若有干戈创攘。冠盖络绎。则偾事之责。谁任其咎。昔唐城君洪纯彦。见银八百。图成使事。叹曰。解一朝之事。遗百世之忧。可见古人之深忧永叹也。

中国有二大患。胡也。河也。虏据上流。势如建瓴。自三代以后。至于今。凭凌猾夏。周之𤞤狁。秦之胡狄。汉之匈奴。晋,唐之契丹。宋,明之辽金。此万世之患也。昔伯鲧才力出人。故欲除中国万世之患。乃疏幽冀。凿恒岱。引九州之水。倒流沙漠。使中国反据上流。以制胡虏。当尧之时。试可乃已者。此也。及其九载。绩用不成。舜殛鲧于羽山。世传鲧化为黄熊。入于渊。曲学之士。千载之下。但讨鲧之罪曰。抑独何心湮洪水。使中国有怀襄之患。此不知胡河之患也。若使鲧成功。则一举而无胡河之患。中国万世永赖。功不在禹下矣。然而天下地势。西北高。东南卑。且水性润下。不能逆行。而鲧自恃己见。方命圮族。此所谓悻直而亡身者也。吁可惜也。

长城为中国之藩篱。以防胡患。中国阳。胡虏阴也。天地亦有运数。阴盛阳衰。则籓篱无所恃。而有毁关纳敌之变矣。始知日届亭午。则虽土阶三等。东渐西被。朔南曁声教。讫于四海。固奚论于折柳樊圃乎。昔赵,李牧。大破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林胡。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秦灭义渠。始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燕破东胡。却地千里。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郡。及秦幷呑六国。使蒙恬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里。是所谓万里长城也。蒙恬之筑城也。因地用制险塞。堑山塡谷万馀里云。未知包燕,赵故城而筑之否也。自角山至渤海数十里。即 皇明中山王徐达之所筑。而东人一入山海关。辄曰。吾见万里长城。非也。

橐驼。蒙古产也。无大小。色皆淡白微黄。而毛浅目小。头类马而小。尾类牛而短。行必缩其颈而仰其首。膝二节而蹄两跲。形似水鸟而声如鸦啼。凡载物。背生两肉。垛叱一声。跪受载物。运动甚迟钝。余见纲目。唐哥舒翰。在西河。乘白橐驼。驰五百里。奏事长安。又晋符彦卿。破契丹铁鸡军。契丹主德光。获一橐驼。乘之而走。余问蒙古人。答曰。有急事则衔木于驼口。策之则日驰四五百里云。丽太祖时。契丹送橐驼四十头。系于桥下十日。又饿死。此日食盐数斗也。蒭十束。国圉贫偸。实难豢也。虽欲载物而行。屋制门户狭窄。难于出入。实无用也。以难豢之物。入无用之国。宜乎饿而死也。至今松京有橐驼桥。

象出于桂林象郡。设机捕之。读皇帝诏书。谕以不杀。则辄服听。即地释械。亦可以驯。其长二丈。高亦如之。蠢然而动。望之如巨屋。鼻长至地。两牙拖横于外。下唇如鼠喙之尖。毛灰色。乍见若无毛。股三节。足五趾。趾各有蹄而圆。移步甚缓。骏马快走。然后可及。耳大如箕。向下而垂。目甚横细。尾甚短小。饲以稿草。以鼻卷入于口。虽一介之微。能拾以啖之。盖其鼻端。有夹肉如镊。象力全在鼻。卧而欲起。则以鼻拄于地。然后能起。虽虎豹之属。以鼻一挥则毙。其飮水。亦以鼻吸之。卷曲而注诸口。其声如倾盆灌之。将鞴鞍则叩膝而警。辄屈其节为凹。人由而升降。将驾轿。则跪而贴地。性甚顺。虽小儿可以御之。象圈在宣武门北边。胡同凡数十头。各一间。皇帝动驾及大朝会。备法鞍。以光卤簿。且驾黄屋轿。众奴坐其顶。若婴儿。或迂行则以铁钩钩之。象瞬目从之。其血出处。见星疮合。世传象见天子。则屈两膝。见诸侯王则屈一膝云。我 世祖大王。以首阳大君。奉使入燕。八象皆拜跪。亦可异也。昆阳之战。交趾之役。皆驯而骑之。盖其性善解人意故也。然象以兽中之巨物。而有二畏焉。一畏狮。二畏鼠。大狮子一吼。百兽脑裂。其猛固可畏也。鼠比于象。如蝇之于骥。鷃之于鹏。何为而畏也。甚至于闻鼠声。则象牙自坼。亦甚怪哉。鼠畏猫。猫畏犬。犬畏虎。虎畏象。象畏鼠。五畜相逢。莫敢先动云。

鹦鹉有红绿玄白诸种。大如小鹊。尾亦如之。凡鸟皆三趾前向。一趾向后。而此鸟却二前二后。又背项翎颔嘴头尾之间。五彩俱全。盖鸟之慧黠者。而能解人语。又解人意。人家帘栊之间。比比驯之。出陇山者佳。孔雀出南交诸郡。五色玲珑。軆艶尾长。我国之用于笠饰者。皆假造染色者也。昔隋炀帝幸江都。用麝香铺八十里御路。刮天下之麝香。仅铺四十里。乃以孔雀羽。承以收之。复铺前站四十里。盖麝香见孔雀羽。则一尘之微。皆粘上无馀。有一译试此法。求贸真品孔雀羽。中国人乃惊叹其博物。孔雀不食它物。惟食络蜘蟵。我国尨村黄公。位至首相。家甚清贫。夫人叹曰。大监捐馆之后。家属无食。将何以料生。尨村笑曰。孔雀吃络蜘蟵。可活耶。公卒后。孔雀一双。自中国来。不食欲死。上问于尨村家夫人。以其语对之。上叹其清贫。优恤其家。

猿。蜀产也。其形似人而藐小。善效人诸技弄。猿者。并与熊儿,汉羊,勃勃之属而弄之。余儿时。见我国亦有弄猿者。为其作梗难制。禁之云耳。

诸国

[编辑]

蒙古。一名鞑靼。居沙漠。天下莫强之国也。四十八部王。岁入朝贡。国俗无贵贱。皆衣黄衣。与皇帝等也。乾隆闻黄花谣。愈加羁縻之。

回子。亦称回回。国在海中。五阅月。始抵中国。康煕时逆命。遂发兵讨之。擒其王。俘于京师。纳其女后宫。其人黧面深目。勒须髼松。衣帽如清人。女子服斑烂衣。辫发下垂。道光时又叛。送杨遇春。讨平之。

鄂罗斯。亦名大鼻橽子国。在黑龙江北。距中国二万馀里。十年一至留馆递易。不朝不贡。其人黑面高鼻性悍。

暹罗。或称赤眉遗种。国在占城极南。浮海八千里。至广东下陆。七千里至燕京。五年一朝贡。其人皆剃头。軆矮貌寝。江南不寒。冬着单衣。贡物则龙涎香,沈香,白檀香,降真香,金刚钻,冰片,獐脑,大枫子,豆蔻,荜拨,桂皮,翠鸟皮,孔雀尾,象牙,犀角,西洋毯红布,乌木,苏木等种。一统志云。暹罗俗尚侵掠。妇人志量出男子。国中有刑法轻重。钱谷出入。皆与之决议。

安南。古南交之地。秦置象郡。汉置交趾。距燕京一万一千一百馀里。历代篡夺相继。乾隆时。广南人阮惠。自立为王。遂封安南王。

真腊。地方七千馀里。在占城之南。国王三日一视朝。坐五香七宝床。上施宝帐朝霞。吉贝瞒络。腰腹下垂至胫。头戴金宝花冠。被玲珠缨络。足着革履。耳悬金铛。其臣朝于王。三稽首五呼。上阶则跪。两手抱膊。绕王环坐。议政事。国城七十里。殿宇三十馀所。颇壮丽。俗尚华侈。田产富饶。男女薙发。女满十岁。即嫁中国。人称富贵真腊国。

农耐国。即安南附庸也。其君长阮福暎。攻灭安南。上表请锡新封。愿以南越名国。部臣议驳以越字冠于上。封为越南国王。

琉球国。在东海中。与我国耽罗最近。国中多宝物。世传琉球太子漂到耽罗。耽罗人贪其宝货。沈杀之。耽罗人若漂到琉球。则必杀之。故耽罗漂人。必称他邑人以图免

黑真国。在宁古塔东北数千里。冰海之外。海水五年一冰。不相通涉。其人遍身蒙兽皮。但出头面。发鬈如羊。吃生鱼肉。乾隆时。黑真人。忽渡海出陆。乾隆招致。言语莫通。陈百物于前。观其所欲。卒无所愿。见一女子。欣然接抱。遂择配。聪慧女子。且令伶俐。五人从卫。领还本国。给五谷种及耕具。教之农。后五年。与其女子复渡冰海而至谢恩。持大珠如拳者数枚。豹皮长丈馀者贡之。女言大海中。无君长。人长三丈。小或丈馀。惟猎禽兽。食生鱼鳖。珠贝溢海。光怪不测。

浮提国。在海外。其人皆飞仙。好游行天下。至其地。能解方言。欲还国则一呼吸可至矣。万历末。叶御史永盛。按江右。有一群狂客。能言黄白事。极飮娱乐。市物甚侈。多取珠玉绮缯偿之。过于直。及暮忽不见。比早复来。人请大搜索。叶不许。第召至前能。为江右土语。自言浮提人。手持一石似水晶。可七尺许置案。上下前后。物物映其中。又持一金缕小函。中有经卷。乌楮绿。字如般若语。览毕则字飞。请以此二物为献。叶曰。汝等必异人。所献吾不受。可速出境。无惑吾民。皆叩头而去。乾隆末。不知何国人三百名。皆赤发。眼光闪烁如火。衣服异常。行步便捷。从南方来。郡县皆不能觉。至燕京诣礼部。请朝现。时侍卫森列。其中十三岁儿。最聪慧。先拜和珅。大臣阿肃叱之。对曰。将以问陛见之礼。上不悦。逐出门外。仍不知去处。或疑浮提人耶。

凡诸国风谣地界。随所闻若干抄录。而亦难殚记。今中国地方。西北至甘肃。西南至缅甸。南极云贵。东有兀喇船厂。▣所称西域吐蕃,突厥之。地尽入版图。自开拓新彊之后。幅圆之大。亘古未有。朝贡之国。亦倍前代,占城,于阗,爪哇,琉球,安南,暹罗,真腊,渤泥,苏禄,打回,安定,哈密等国。其最著者也。有岁一至。间岁一至三岁五岁十岁一至。亦有一世一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