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忠靖公甲峰遺稿/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信編 忠靖公甲峰遺稿

1904年

[编辑]

晦菴夫子有曰先祖有善而子孫不能暴白以傳於後世。是不仁也。是故仁人孝子之追先也。雖一端一節至微細事。實有可辭來裔之蹟。猶恐泯沒。以圖不朽。況吾九世祖甲峰公以景廟名臣。經國之才。事君之忠。蓋超然獨得乎天分之多。而素所蓄積于胸中者。有不能已耳。以其已然之跡考之。入朝論道之節。濟時澤民之功。斥邪扶正之義。炳炳乎國乘。載之野史。書之口碑。相傳不啻藉藉。至於治己整家之際。修辭立言之間。巍巍然若泰山之重也。恭惟當時酬用著述。豈曰止此而已。裒葺於散失之餘。若所謂零金片羽者。只此若干編已。家藏而傳來數百年所于玆。而又以未及刊行。實爲累世之恨矣。顧玆不肖。年淺學疏。曷敢幹議於斯事也。但尊祖繼述之心。初無以行之高卑。齒之多寡。有所與否也。是以稟謀于四從祖議官連植氏。出力自擔。定所剞劂。不數月訖功。噫。先祖之崇德大節。方可愈久不泯。而凡吾爲忠靖公之后者。幸免於紫陽不仁之誅也云。

崇禎後五年甲辰九月上澣。九代孫泰再拜謹書。

[编辑]

不肖自齠齡。略聞我六世祖忠靖公之事實於先考矣。及長謹讀諸疏篇及札牘。其炳烺節義。光輝文章。可以爲幷世羣賢所推重。而至若景廟朝辛壬危疑之際。懟儲之禍。追隆之議。忠臣義士。或齎志而不敢出言。且於斥羅良佐之醜正。救李文穆之削版。名公哲輔。亦未能決議。惟公奮然抗章。不避斧鑕。視死如歸也。其誠中亢直。可與霜雪之凜凜。形外貞忠。亦如日月之昭昭。足有辭於天下。而且爲法於後人者也。世世公評自在矣。區區後裔。何敢贅焉哉。公之遺稿。殆成巨帙。而後孫零滯。不得收拾其一二。嘗所痛恨矣。歷累世。季父議官公檢閱弊簏所藏。書疏總若干萬言。將欲繼述壽傳之計。只以力綿未就也。懼夫愈久愈泯。何幸今與堂侄暢培同心協力。附諸剞劂。余以身相役。克竣厥功。吾先祖德義名節。庶不朽於來世也。季父積累就緖之義。誠可敬服也。豈可殫擧哉。粗酬累世之遺憾云爾。

崇禎後五周甲辰九月上澣。六代孫前主事顯洙再拜謹跋。

歲在甲辰九月全州府東開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