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惜抱軒詩文集 (四部叢刊本)/文集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文集九 惜抱軒詩文集 文集十
清 姚鼐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文集十一

惜抱軒文集十

  朱竹君先生傳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興人字美叔又字竹君與其弟石

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進士授編

修進至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讀學士督安徽學政

以過降級復爲編修先生初爲諸城劉文正公所知以

爲疏儁奇士及在安徽㑹  上下詔求遺書先生奏

言翰林院貯有永樂大典内多有古書世未見者請開

局使尋閱且言搜輯之道甚僃時文正在軍機處顧不

喜謂非政之要而徒爲煩欲議寢之而金壇于文襄公

獨善先生奏與文正固爭執卒用先生說上之四庫全

書館自是啟矣先生入京師居館中纂修日下舊聞未

幾文正卒文襄總裁館事尢重先生先生顧不造謁又

時以持館中事與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見  上語及

先生  上遽稱許朱筠學問文章殊過人文襄默不

得發先生以是獲安其後督福建學政逾年  上使

其弟珪代之歸數月遂卒先生爲人內友於兄弟而外

好交遊稱述人善惟恐不至卽有過輒覆掩之後進之

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嘗無客與客飮酒談

笑竆日夜而博學彊識不衰時於其閒屬文其文才氣

奇縱於義理事物情態無不僃所欲言者無不盡尢喜

小學爲學政時遇諸生賢者與言論若同輩勸人爲學

先識字語意諄勤去而人愛思之所欲著書皆未就有

詩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識竹君先生因昌平陳伯思是時皆年二

十餘相聚慷慨論事摩厲講學其志誠偉矣豈苐欲爲

文士已哉先生與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

不能極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過伯思而伯思持

論稍中焉先生暮年賓客轉盛入其門者皆與交密然

亦勞矣余南歸數年聞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沒年才逾

五十惜哉當其使安徽福建毎𢹂賓客飮酒賦詩遊山

水幽險皆至余閒至山中厓谷輒遇先生題名爲想見

之焉

  張逸園家傳

張逸園君者諱若瀛字印沙曾祖兵部尙書諱秉貞祖

諱茂稷考諱廷珶皆贈左都御史廷珶三子長若溎仕

至左都御史而君其季也都御史爲人端凝樸愼而君

慨強果自其兄弟少時里人皆異之矣君始以諸生

爲書館謄錄敘勞授主簿借補𤍠河巡檢𤍠河今爲承

德府君仕時未設府縣以巡檢統地逾百里歲爲 天

子巡駐之所四方民𣾀居其閒君以嚴能治辦姧蠧屏

除畱守內監爲僧者曰于文煥君一日行道見其橫肆

立呼至杖之於是熱河內府總管怒奏君擅杖近御直

隸總督亦劾君 上聞之顧喜君強毅不之罪而以劾

君者爲非其後爲良鄉知縣順天府南路同知有旗民

張達祖居首輔傅忠勇公門下始有地數百頃賣之民

矣久而地值數倍達祖以故值取贖搆訟經數官不敢

爲民直君至傅忠勇頗使人示意君也君告之以義必

不可卒以田歸民畿南多回民久聚爲竊盜不可勝詰

君多布耳目得其巨魁或親捕之凡半年獲盜百餘盜

畏之甚乃使一回民僞來首云有某人至其家巨盜也

及捕之至卽自首某案已所爲盜有贓在京師禮拜寺

君使兵吏偕之至禮拜寺則反與閧鬬至𠛬部𮗸以某

案事與此人無與以君爲誣良議當革職旣而 上見

君名疑部議不當召君令軍機處覆問減君罪發甘肅

以知縣用是時 上意頗嚮君然卒降黜者大臣固不

助君也在甘肅二年嘗爲張掖復營兵所奪民渠水利

又以張掖黑河道屢遷所過之田爲沙礫數百頃而歲

輸糧草未除力請於總督奏除之時甘肅官相習僞爲

災𮎰請賑而實㑴入其財自上吏皆以爲當然君獨不

肎爲其後爲者皆敗於是世益推君君引疾去甘肅里

居數年㑹兄都御史已進用 上數顧詢君狀君乃復

出補直隸撫寧知縣其勤幹如昔然君年已六十餘矣

以子鴻恩爲兵部郞中受封朝議大夫例不爲知縣遂

去歸里又數年卒君居里爲園時遊之名之曰逸園言

已不得盡力爲國勞而苟逸也故人以逸園稱君

姚鼐曰余家與君世姻好君爲丈人行所謂逸園者負

城西山面郊余先世亦園址也君數飮余於是自述平

生爲吏事奮髭抵掌氣勃然誠充其志所就可量哉君

在里建毓秀書院爲族人設藝局以養貧者親姻昏喪

急難毎賴其施以濟君亾久矣人方思之不能㤀也然

余尢偉君杖內監僧及不爲傳忠勇曲論民田事爲有

古人剛毅之風故爲著傳君能著於世矣才節遇知

天子而仕抑屈於縣令惜哉命爲之耶抑古之道終不

合於今乎君長子鴻肇爲戶部員外郞先卒次鴻恩爲

福建延平府知府次鴻磐

  方睎原傳

方根矩歙人睎原其字也爲歙諸生工爲文其文用意

高遠非今世之所謂時文者也而昔人所以取四子書

爲義之初旨則睎原得之爲深其學宗婺源江愼修其

文宗桐城劉海峯也所居在歙西靈金山中有林泉之

勝睎原親賢好學四方賢者至歙無不樂交睎原睎原

亦延致其家唯恐其去名聞甚廣乾隆丙午科大興朱

石君侍郎主江南試自決必能以苐一人取睎原而睎

原是時已不應試後又四年睎原卒其卒年六十一矣

睎原父曰  𠋫補布政司理問常客於漢上而使睎

原家居爲學及爲其曾祖祖父母營卜葬地數年睎原

學益深而登涉川原盡得兩世葬地其父乃以爲慰其

於交遊死生如一能任其急難意氣和易寡怨怒雖終

身諸生世爲之不平而睎原未嘗以爲感歎也子二曰

起泰起謙

姚鼐曰余始聞方睎原之名自戴東原東原爲言新安

士三曰鄭用牧金蘂中及睎原也蘂中在京師與相接

最久用牧睎原之文嘗得讀之而不識其人及睎原殁

之前一年余主紫陽書院用牧以鄉試去里不得見得

見晞原果君子然以事促歸不及造其靈金山居也其

後余不復至歙而睎原用牧相繼喪矣人存殁數十年

閒耳遇不遇曷足論士有所以自處其身者足矣蘂中

書來使作睎原傳余以所知者述於篇

  張貞女傳


昔歸熙甫作貞女論謂女在父母家不應以身屬人所


許嫁者亾而爲終守不合於義吾謂熙甫是言過矣今


律與人約婚而中背者有𠛬而晉王褒以其婿葬父洛


陽卽以其女别嫁以今律論褒爲甚不誼以褒之賢衡


今之法則制𠛬非矣然而皆不然者古今情事殊也且


伊尹五就桀桺下惠不羞汙君而伯夷非其君不事季


歴文武興周室而泰伯逃隱夷齊叩馬而諫士各行其


志所安耳君子亦仁而已何必同吾近覽鄉曲之事高


貞女之節悲傷其志以謂靡病於古誼焉張貞女者父

曰張裕昌其五世祖爲明末山東左布政使秉文殉難


於濟南者也貞女許嫁之夫曰葉孝思孝思父母皆老

病將死獨有孝思一子又病瘵甚篤欲迎張氏侍其父

母疾張氏親戚皆難之貞女曰旣以身許人柰何聞其


危篤安坐以待其死乎卽布衣乗輿入葉氏視其公姑

及夫疾晝夜不怠一年而舅姑及孝思皆死僅有屋三

閒張氏迎父弟共處以屋居父而已所處幾於不蔽風


雨時爲父浣炊爲弟縫紉晝夜營女工以爲生及父死

而治其喪立族子友賢爲子聘姪張氏爲婦得孫曰傳


興一年而友賢又死其婦亦能效其姑立節槪焉貞女

自十九歲守節至今五十四而葉孝思之族祖曰蔭寰

聘妻胡氏蔭寰失愛於繼母悲憤以死胡氏農家女也

聞而誓必爲夫守父母不能奪卽送至持喪其夫伯母

楊氏亦寡婦憐胡氏與同寢處其姑久亦愛焉胡氏今

年四十餘守節三十年矣其居皆在縣城内之西又有

周氏者居縣城東百四十里許配法洪山章彌六年十

五而彌六死請於父母來夫家服喪遂不返其夫家爲

立嗣撫之至有元孫年九十三去歲冬沒乾隆五十五

年也鄉俗焚葦輿以送終章氏數千人見其焚煙上徹

聚爲白鶴久乃滅云而桐城城内又有馬鳴玉之聘婦

方氏鳴玉死方氏居父母家極窮困然守而不嫁至老

先周氏二年死始馬氏諸子疑方氏初未卽至夫家不

敢迎入門至其老將死乃服其節請於官而旌之嗟乎

行必久而後信女子固然非耄期不亂者曷以爲士乎

  印松亭家傳

印君諱憲曾字昭服寳山縣人也祖曰輯瑞考曰克仁

克仁無子其弟廣西太平府知府光任生君以君爲之

後中乾隆十五年順天鄉試舉人次年成進士分發廣

東爲翁源知縣以能吏稱其後內擢補吏部稽勳司員

外郎三擢至吏科給事中京察一等乾隆四十六年

 命爲浙江寧紹台兵僃道其在寧紹凡八年嘗修海

寧石塘有功𣙜海關盡去苛征商民喜之寧紹歲造戰

船以樟木爲材君采購嚴禁吏蠧毋擾於民而公事修

辦大計列一等當擢而君疾引歸數月而卒年七十一

君爲人孝弟慈仁其在京師遭本生父母喪哀甚見者

不能與言也平居和易愛人人樂親之交友鄉里至都

居君寓舍常滿有求𡩡者必應事有就君謀者必盡其

慮及君外任則求君者益廣君意常若有歉於人者然

所給者雖頻數不以自沮其處内外職屢治𠛬獄而意

一出於慈仁矜全多賴以生者鼐與君及泰州侍庶常

朝皆以鄉試同年相知侍君負氣疾惡同年生多遭誚

責然獨重君嘗謂鼐印君眞長者也其後庶常沒於京

師君視其棺殮尢僃君生平寡欲獨好𡔷琴晚而自號

松亭云子三曰鴻經鴻緒鴻緯君居官爲政之詳錢辛

⿰木睂 -- 楣少詹事已爲誌墓具之鼐㪅以所知者爲傳以授其

子焉

  節孝陳夫人傳

陳夫人雍正甲辰科進士臨海知縣諱暠鑑之女遷江

知縣左諱文高子世揚妻也年十七而嫁嫁十年夫死

一子行遜二歲左氏雖宦後至夫人寡居甚貧乏上事


姑謹下撫孤子及以叔娣女爲女訓之必以禮始臨海


公生五女夫人最長季則姚鼐母也臨海嘗夜敎女讀


書毎太息言吾女何率勝兒夫人後亦自授行遜書左


氏所居猶其先明忠毅公之故宅分至夫人及子二室

才盈丈撫子愛甚鼐時至其室亦愛甚嘗使子與鼐於

室中談經義夫人自治食噉之聞其言於牖外卽喜入


曰汝等與人言宐若是夫人年五十八乾隆十五年

甚疾鼐之母視疾執手而訣行遜後終於諸生其子其

章最有行誼嘉慶元年詔舉孝廉方正里以其章應舉

而其章之子前一年登江南鄉試㮄人謂天祐節孝之

遺也然去夫人卒四十五年去行遜亾二十餘年矣今

惟夫人所撫叔娣女爲女適張氏者尙存亦爲𡠉年七

十餘矣當乾隆閒夫人已爲吏奏旌表其節孝鼐㪅愴

思而述從母傳云

  鍾孝女傳

孝女錢塘鍾曉齋女三歲母徐氏沒父繼娶陸氏又三

年喪父及女年十四陸氏得危疾人謂必死女禱天求

活其母刲股和藥飮之未愈乃再刲陸氏竟起女後適

邵志錕志錕疾病女亦割臂以愈之年二十四卒夫割

股非孝之正也然至情所至無擇而爲之君子所許也


且天道人事捷於呼響惟誠則達於鍾氏女何疑焉志


錕字儒珍性好爲善浙中凡有濟民之事必儒珍董之

以此聞四方其言孝女事舅姑接家人皆多可稱雖復


娶矣嘗悲思鍾氏余哀其意作鍾孝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