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懶齋集 (蔡壽)/雜錄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懶齋集
雜錄
作者:蔡壽
1674年
卷一

仁川世稿序[编辑]

夫文章者。氣之先華也。積於內者充滿流動。則發於外者穠秀富贍。無枯寒羞澁之態。有彪炳弸鬯之趣焉。可以見文章之外發。而占其氣之內蘊也。故受氣於天地者厚。則著之於文章者亦厚。受氣於天地者餒。則發之於文章者亦餒。烏可以文墨之技而小之哉。眉山草木之枯。亦一驗也。譬之江海。流以爲川。瀦以爲澤。止以爲淵。皆本於江海之支流也。譬之樹木。暢以爲枝。敷以爲葉。發以爲幹。亦本於根柢之餘裔。然則襲美聯芳。以擅一家之文章者。其何以異此。齊之二謝。宋之三蘇。無非一氣之所推。而俱鳴國家之盛。渢渢萬古。垂耀無窮。苟非鐘天地之氣。稟海岳之英者。其孰能與於是乎。吾東方壤地雖褊。氣化不萎。以文章名世者代各有家。如晉山通亭之諸公。高靈申氏之世稿。赫赫然照人耳目。稱誦不置。而仁川蔡代於文章。亦一門戶事也。父傳而子承。叔遺而姪繼。世世不乏。球琳琅玕。錯落於周府之中。錦繡文綺。眩耀於商篋之裏。輝煌一時。昭映方來。與齊之二謝。宋之三蘇。方駕齊驅。頡頑於千百載之上。豈不深可美乎。懶齋之文章。殆發於乾坤渾厚之氣。體段夙成。鋒穎早脫。少魁文榜。聲華蔚然。其所製作。動炙人口。殘膏賸馥。猶能使人咀嚼。惜乎勇退桑鄕。優游自適。平生所著。足以汗牛。而散落不收。歸於醬瓿之間者不知其幾耶。拙齋公繼登巍科。深得乃家之風。詩文淸粹。句法森嚴。綽有氣度。休巖天才踔厲。旣魁蓮榜。又登高第。振發其家聲。能繩祖先之武。豈非得懶齋流派之氣爲之興起者耶。不然。何文藻詞華之燁燁如是乎。嗚呼。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傳之子而旋失之者滔滔。而能保其有。不墜家風者。僅百中之一二而已。況詩書發塚。以拓其基。詩禮靑氈。以紹其業者。非有豪傑之才。非傳精靈之氣。安能襲箕裘之緖。掇咳唾之餘哉。休嵒之胤。亦其趾美者也。其處心。其行事。爲人所慕者多矣。裒聚三世之稿。欲繡于梓有年。適監漆原之務。縮節官廩。薄於自奉。以分其板刻之。工手且斷。倩余爲序。余於文也。襪線也斗筲也。何敢強贅以弁其首乎。雖然。塵帚敞袴。在孝子慈孫。尙不忍忽棄。況此英華之集乃發於錦肝繡腸者乎。若牢不才之讓。則非徒珠玉之暗投。漆原公用力之勤。竝泯而無傳。烏可已乎。漆原公名有隣。聊不負厚望。將以傳於後世。於是乎書。嘉善大夫,同知中樞府事李純亨仲嘉。序。

誌文[编辑]

公諱壽。字耆之。仁川人。十二代祖。有諱愼徵。仕高麗。用武功封大將軍。將軍生諱寶文。事毅宗。以文章稱。位至禮部尙書。尙書八代孫諱泳。軍資少監。寔公曾祖。少監生諱倫。世子侍講院左弼善,贈禮曹參議。寔公祖。參議生諱申保。南陽府使,贈吏曹參判。封邵城君。參判娶文化柳氏諱承順之女。生公。公生而穎異。及長。豪邁不羈。年十一。初就學。未數年而大成。爲詩文。大爲佔畢齋稱贊。年二十。中戊子司馬試。翌年。擢甲科第一。卽授司憲府監察。寔成宗大王卽位之歲也。豈睿廟爲國家得人以遺之歟。公對策館試會試俱第一。殿試又第一。至今士林傳誦。以爲模式。成宗銳意文治。初置藝文館。實官一依集賢殿故例。妙簡一時文學之士。公首膺其選。拜脩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春秋館記事官。越五年。陞校理。俄拜司憲府持平。遷忠翊府都事。選吏曹正郞兼掌樂院僉正。以公解音。故後仍兼之。由司贍寺僉正。還入藝文館爲應敎。上命改藝文館號爲弘文館。公因爲應敎。陞典翰。未幾。超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公至是。釋褐適十年。人榮之。以爲一擧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者。正爲公道也。公以不次乞辭。御書狀尾曰。予觀明鏡。姸蚩自露。莫鋪區區之辭。更竭斷斷之誠。陞至左承旨。坐事當左遷。

命降左副。政院僉啓曰。院中上下之間。禮分甚嚴。當遞不當降。上答曰。如某。不可不在喉舌。卿等安知予有何意。不數月。超授都承旨。公再三邈辭。御札答之。辭旨丁寧。至引古名臣以勉之。且曰。一身榮辱禍福。皆在欽之一字。其器遇之隆如此。嘗入對。因天變。極論丙子之獄連坐多濫。久竄遐裔。豈無冤枉。上大感悟。疏放者凡數百人。信矣仁人之言其利博哉。後因事闔院幷罷。旣而授掌隷院判決事。時司憲府大司憲闕。上適幸後苑。命入侍大臣薦堪職者。公亦在薦中。上擢拜之。卽命召公至。敎曰。憲長須用慷慨人。卿爲承旨久。予知卿心。是以命卿。凡事不可過重。亦不可過輕。剛柔兼備。乃爲得中。公俯伏受命。上命都承旨李吉甫。取金帶帶之。命公行酒于儀賓以上。其所以眷注之隆。無與爲比。一日。嘗侍經筵。與弘文館校理權景祐。同啓尹氏雖坐廢。旣配至尊。而今褻處閭閻。家貧奉養亦窘。請坐置一室。官給廩餼。上震怒。以爲阿媚元子爲後日地。命大會公卿議。事將不測。先命收告身鞫問。公對不屈。又命下禁獄鞫之。公對如前。廷臣皆懼。莫敢出一言爲解。然竟赦不罪。猶奪告身。置散地。後三年。始敍西班職。仍出爲忠淸道觀察使。歷漢城府左尹,戶曺參判。方居憂。成宗賓天。嗚呼。以公知遇之隆。公卿位可指日致。而卒不至焉。豈非命也。及至廢朝。尤不喜仕宦。惟與世浮沈。未嘗以官事爲意。十餘年間。其處閑地爲多。由禮曹參判。遷刑曹。出平安道觀察使。秩未滿。以病辭。又授西班職。甲子獄起。追論公當爲承旨時。請飜大妃所下諺書廢妃罪狀。宣付史館爲可罪。杖配丹城縣。初。公侍從。察任士洪父子奸狀。倡同僚上章力辨。且言不去。將敗國。人且怪之。以爲太甚。後士洪果敗。始服其先識。士洪怨公至骨。至是當國。凡平生所嫉惡者。必置死地乃已。至有闔門遭禍。人皆爲公悚懼。公曰。死生在天。略不爲意。雖在遷謫中。言笑怡然。無異平昔。旣而放還。及聖上卽位。參靖國勳。例進階。封仁川君。公見一時朋儕凋謝殆盡。而卿相以下。皆後進晩輩。班行無可識省。乃嘆曰。少年知遇。食祿已四十餘年。榮幸已極。不去何爲。遂退歸咸寧村舍老焉。舍南有斷峯臨流斗起。就其頂構小亭。名曰快哉。日與子姪群從。觴詠爲樂。搢紳間往往爲詩文。贊詠其事而稱慕之。以爲名遂身退。今世一人而已。公爲詩題亭壁。末句云。何似盡抛塵世事。蓬萊頂上伴神仙。未幾。公無所病而卒。人謂公果世外人也。其知之矣。公天性疏宕不拘。與物無忤。唯好讀書。雖疾病。未嘗釋卷。然亦讀不過數遍。輒成誦。爲詩文。操筆立就。若未始構思而語輒驚人。至於山經地誌。無不該博。雖天下異國。亦了然如親見之。嘗以聖節使朝京。途遇御史孟貴。悉認孟所莅地。答問無差。孟驚服。於北京。見雲南人崔瓛。問瓛所居。仍歷說道里遠近山川形勝。瓛大驚曰。某山下。卽吾居也。未知宰相何時歷遊。平生酷愛山水。自承旨落職。與成公俔。薄遊關東。入金剛山。恣窮探討。飄飄然有出塵之想。其罷大憲。又遊俗離山。皆行具草草。如布衣時。惟以琴酒自隨。人莫有知者。山僧亦以老措大目之。而一時儒林。望之若仙遊然。晩年。築室南山下。鑿方塘。醉必撫琴長吟以寓意。猶以爲未也。竟棄官南歸。彷徉優游。以終天年。公之素志。於是乎畢矣。公爲諸女取壻。竝一時名望。皆自布衣中拔識。金公勘。登第主文衡。封延昌府院君。先公卒。金君安老。擢狀頭。今爲弘文館直提學。李君耔。亦狀頭。以司諫院司諫。方居憂。人皆服公知人之明矣。夫人安東權氏。潭陽府使以順之女。生三男四女。長胤權。中進士。蔭補典牲參奉。早歿。次紹權。丙寅科及第。爲養乞補豐基郡守。次承權。進士。長女。卽延昌夫人。次適監役李承儉。次適直提學。次適司諫。內外孫凡若干人。公天順己巳八月日生。正德乙亥十一月日卒。年六十七。葬于咸昌縣栗谷之原。是年三月壬午。銘曰。

水之有源。而流瀰瀰。孰培其根。而枝之披。公之鼻祖。遠自高麗。以武以文。奮其羽儀。厥緖承承。以際盛時。公蜚其英。玉佩之詞。一擧狀頭。如摘頷髭。十年鳳池。於公則遲。一錫之隆。眷遇在茲。一言利博。非仁其誰。長于憲臺。匪躬期期。人所難言。公則不疑。斧鉞在前。公罔異辭。不愧于內。而退委蛇。或浮與沈。惟世是隨。人爲公訾。公獨自知。亂邦無安。竄彼南陲。爲鬼爲蜮。彼何人斯。人爲公懼。公笑怡怡。明聖新紹。公謝病衰。匹馬南還。溪山不移。鷗飛冥冥。非翅之垂。斷峯斗起。于水之湄。快哉之號。公處攸宜。二品之位。不必鼎司。七十之壽。不必期頤。玉潤交輝。幹蠱有兒。在公何憾。生者之思。銘于玄堂。惟昧之貽。

通政大夫。弘文館副提學,知製敎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編修官李荇。撰。

祭文[编辑]

維正德十年歲次乙亥十二月癸丑朔十一日癸亥。

國王。遣臣禮曹正郞成世俊。諭祭于卒仁川君蔡壽之靈。維靈稟性明亮。天與剛方。弱冠能文。華聞芬芳。再捷巍科。飛步朝行。嘗在柏府。持論讜直。入侍經幄。從容啓沃。

成廟嘉卿。擬之瑚璉。擢置喉舌。職符其選。出納惟允。厥美益彰。分陝宣化。留愛甘棠。

予在潛邸。聞之頗夙。及予繼統。適參勳列。首求耆德。將用汝弼。告休田舍。放意丘壑。沈浸圖史。脫遺羈馽。頤神養性。物莫能役。嘉卿此意。庶可礪俗。天何不憖。一疾遽亡。自聞卿喪。良用悼傷。茲遣禮官。聊奠菲儀。靈其不昧。庶來享之。

祭文[编辑]

金安老

嗚呼。昔公見我。假色其溫。今來拜堂。胡不我言。昔笑嬉嬉。今也邈邈。其知而然。其眞不覺。嗚呼。與我先君。義分殊篤。我稚遭酷。孑孑誰託。公歸以婦。視之猶子。我亦尊承。不異怙恃。豈眞有取。奬與頗深。十祀西賓。粗立祗今。實坐才名。奠以時謁。豈意今者。音容永隔。嗚呼。遇知昌辰。千載一時。妙齡蜚英。中歲差池。積薪之譬。古人所嘻。居上先焚。公幸其卑。放迹自適。甘遭衆嗤。竟較彼得。孰與公夷。末路勳名。而莫居斯。謝病引老。一朝思歸。我知公志。猶惜暌違。黽勉以留。浩然莫遏。咸水沄沄。咸山簇簇。于以亭之。于峯之斷。畦稻秋深。汀花春暖。左琴右鶴。燕遊衎衎。葆養性眞。謂遐其年。早晩結築。我於棗淵。拂衣江濆。縱未或遽。或以疾休。歸與公處。公相我址。亦冀其然。此願莫遂。哀訃奄傳。哭望南天。鞿韁莫脫。有以遺卷。投我撰局。選登瓊詞。庶圖不朽。誌發公志。李君我友。石于隧下。昭示永久。嗚呼。公亡三月。余始南奔。告朝乞假。擇吉以墳。負北棺斂。顏厚腸摧。有羞盈俎。有酒盈杯。辭以爲侑。其鑑我哀。嗚呼哀哉。

挽章七言律[编辑]

申用漑

才望靑年日下雲。唐朝淸選擅弘文。銀臺烏府恢游刃。麟閣丹書早策勳。暮境休官投寂寞。浮生觀化謝紛紜。七旬榮辱南柯夢。薤露哀聲倘徹聞。

[编辑]

柳洵

榜首登名獨出群。玉堂金馬自由身。相如早有凌雲氣。方朔寧非玩世人。到處園林開碧沼。平生襟抱隔紅塵。悼止不是衰年事。爲子今朝一愴神。

[编辑]

金應箕

早探金窟甲枝香。慣獻封疏步玉堂。經濟兩朝偏寵渥。風騷一代富文章。繼承祖業庭蘭秀。衮繡王門禁臠良。綠野鷄豚今寂寞。雲臺惟見舊容光。

[编辑]

姜渾

翰苑甲枝騰桂籍。妙年詞賦過黃初。曾紆寵眷升鑾殿。屢進忠言動帝居。壯歲功名成白髮。宦途榮辱暮懸車。祗今先輩凋零盡。惆悵無緣挹緖餘。

[编辑]

金詮

亭空人去碧山隈。仙袂飄飄不復來。湖海更無鷗鳥狎。林巒長與子孫哀。已聞弱冠能魁甲。應笑稀年始乞骸。勇退又兼仁智樂。公言一快豈徒哉。

[编辑]

鄭光弼

丘園歲月屬餘生。勇退知公戒滿盈。黃甲盛名初發軔。靑雲劇宦儘蜚英。誰云遠算無鮐耇。遂使傾朝惜老成。同里頗深床下敬。含酸相挽豈常情。

五言律[编辑]

李沆

直道匡時事。文章亦絶倫。盛名傾一世。成廟有斯臣。榮辱終虛事。江湖任此身。空餘身後想。風月是精神。

二首[编辑]

崔淑生

勳業登煙閣。文章在石渠。慷慨仍膽大。跌蕩更心虛。山林娛晩景。軒冕是吾餘。傳家無長物。留與五車書。

耆德消磨盡。夫人今亦之。平生鸚鵡賦。早歲鳳凰池。一去不還復。後來寧有斯。空餘玉樹在。鬱▣盛孫枝。

[编辑]

金安國

爽氣來秋隼。飛騰最少年。人間黃甲選。天上玉堂仙。廊廟官須備。可山誓永傳。平生綠野興。詎意對原泉。

[编辑]

洪彥弼

公入金閨日。宣陵遇見知。盡心扶直氣。不暇念身危。取勢回飛早。歸田去國遲。平生用意處。遺後數篇詩。

[编辑]

李荇

黑頭大平相。白首聖人氓。勇退無今日。高亭不世情。功名兼寵辱。生死盡哀榮。定向蓬萊頂。群仙作伴行。

排律[编辑]

權敏手

成廟收才日。容容獨擅場。一千期際會。五百運亨昌。几席迎堯舜。軒墀拜杜房。聲名高北斗。雨露㠗西廊。試摹氷綃幅。能成雲錦裳。留心元亮秫。有意晉公堂。遇事河懸口。臨危鐵作腸。逢時勛藉舊。絶意宦途長。玄晏元多病。知章不是狂。江湖終有待。魚鳥幾相忘。天上樓初起。人間鼎熟粱。嗟哉氷稼木。已矣室頹樑。立雪文章地。摳衣弟子行。到今盈我耳。是處見堯墻。唯有詩書澤。留爲後裔光。

[编辑]

文敬仝

縱橫老筆大如椽。對策天庭賈董前。千首新詩光北斗。一生勛業上凌煙。韋家經術循規範。郭宅簪纓輝後先。早歲馳名推物議。暮年知足返湖田。盟鷗心斷靑雲夢。高枕身閑綠野眠。鵩賦忽成人已去。馬蹄還認石曾鑴。爲公休洒傾河淚。四絶螭頭萬古傳。

古詩[编辑]

成世昌

我生苦不早。古人難見之。獨賴吾大夫。行身與世違。智力方鬪世。大夫任天癡。皐夔共翊運。大夫聲利遺。形圖麟閣上。身退荒山陲。器博乏適用。濩落遭衆嗤。少日弄文章。天葩吐芬奇。老去遯作肥。不恤世瑕疵。主聖官還縶。德厚人少知。支離抱久病。世俗莫能醫。千一遇知己。夢寐成廟時。想應九天上。大夫香案隨。先子與大夫。交心道不移。在朝或謀野。出處如塤箎。先子昔捐館。大夫今永辭。小子腸欲斷。終天更依誰。紛紛群小場。無復耆舊姿。有兒能幹蠱。有女作門楣。大夫雖無憾。在我心獨悲。通家情最重。南向空長嘻。

年譜[编辑]

正統己巳八月初八日生。

成化四年戊子。中生員進士試。

成化五年己丑十月日。文科第一人出身。是擧連魁三場。時睿宗朝。

十月政。拜宣務郞。守司憲府監察。

十二月政。加宣敎郞。

成化六年庚寅六月政。加承訓郞。拜藝文館副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春秋館記事官。乃新設經筵官。高選也。時成宗朝。

成化七年辛卯四月政。加承議郞。

成化八年壬辰正月政。加奉訓郞。陞修撰兼承文院校檢。餘如故。

三月政。加奉直郞。

十月政。加通善郞。

十二月政。加朝奉大夫。

成化十年甲午正月政。陞副校理,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春秋館記注官,承文院校理。

三月政。拜司憲府持平,知製敎兼承文院校理。

四月政。左遷忠翊府都事。餘如故。

六月政。拜吏曹正郞。餘如故。時。公與許公琛,權公健,曹公偉,兪公好仁,楊公煕止。賜暇讀書。

成化十一年乙未二月政。加朝散大夫。

十一月政。兼掌樂院僉正。

成化十二年丙申三月日。擢重試第四人及第。

四月政。以重試例超奉政大夫。

十二月政。加中訓大夫。

成化十三年丁酉正月政。拜司贍寺僉正兼承文院校勘,知製敎。餘如故。時。與成公俔等。遊松京。

十月政。加中直大夫。拜藝文館副應敎,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春秋館編修官。餘如故。

成化十四年戊戌三月政。加通訓大夫。陞應敎。餘如故。每試儒紳。公輒第一。加居多。故已至通訓。

四月初四日政。改藝文爲弘文。仍應敎。餘如故。時。上疏極論任士洪。

四月初八日政。兼藝文應敎。國制。揀玉堂中才高將主文衡者。帶是職。乃新設。高選也。

九月政。陞典翰。餘如故。自吏曹郞至此。以解音律。常兼帶掌樂院。

十一月政。加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以啓事詳允。自此至都。常爲刑房。

成化十五年己亥三月政。陞右副承旨。餘如故。

九月政。陞左副承旨。餘如故。

十一月政。陞右承旨。餘如故。

成化十六年庚子六月政。陞左承旨。餘如故。

十二月政。降左副。以事當遷。特命降。

成化十七年辛丑二月政。特陞都承旨。餘如故。又兼弘文館直提學,尙瑞院正。

四月日。闔院坐事皆罷。時。與成公俔。遊金剛山。

成化十八年壬寅正月政。拜掌隷院判決事。

三月政。特加嘉善大夫,司憲府大司憲。

八月日。諫廢妃尹氏事。奪告身。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正月政。拜虎賁衛司果。

閏四月政。拜義興衛副護軍兼同知經筵事。

五月政。拜僉知中樞府事。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三月政。兼同知經筵事,弘文館提學。

五月政。拜忠淸道觀察使兼兵馬水軍節度使。

弘治元年戊申正月政。拜漢城府左尹。

五月政。拜同知中樞府事。時。奉使如京。賀聖節。

十一月政。拜成均館大司成。

弘治二年己酉四月十八日。丁外憂。

弘治四年辛亥七月政。拜龍驤衛副護軍。

十一月政。兼五衛都摠府副摠管。

十二月政。拜同知中樞府事。餘如故。

弘治五年壬子十二月政。拜忠武衛護軍。

弘治六年癸丑三月政。拜同知中樞府事。

五月政。兼同知經筵事,同知義禁府事。

弘治七年甲寅六月政。拜戶曹參判。餘如故。

八月二十六日。丁內憂。

弘治九年丙辰十月政。拜漢城府左尹。時燕山朝

弘治十年丁巳四月政。拜同知中樞府事。

十一月政。拜忠武衛上護軍。

弘治十一年戊午五月政。拜同知中樞府事。

七月政。拜漢城府左尹。

十二月政。拜僉知中樞府事。

弘治十二年己未正月政。拜同知中樞府事。

九月政。拜禮曹參判兼五衛都摠府副摠管。

弘治十三年庚申七月政。兼弘文館提學。

弘治十五年壬戌八月政。拜刑曹參判。餘如故。

十一月政。又兼世子左副賓客。

弘治十六年癸亥正月政。拜平安道觀察使兼平壤府尹,兵馬水軍節度使。

正德元年甲子。以病辭還。

二月政。拜龍驤衛護軍。

四月政。拜義興衛護軍。時。謫于丹城縣。未幾放還。

正德三年丙寅。參奮義靖國功臣號。加嘉靖。封仁川君。時中宗朝

正德十年癸酉春。辭祿。大歸咸昌村。

正德十二年乙亥十一月初八日。卒。贈資憲大夫,議政府左參贊兼知經筵春秋館事,藝文館提學。諡襄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