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农业三结合基地的安排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我们对农业三结合基地的安排
西北农学院革命委员会
1969年8月1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我们西北农学院的广大革命师生,在深入揭发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在驻院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领导下,在陕西关中农村试办了“五·七”试验班,着重探索建立教学、生产、科学研究三结合基地(下称三结合基地)的问题。

把试验班办到农村去,并且在农村建立三结合基地,我们认为,这是农业大学的办学方向问题,是认真落实毛主席指示的重要步骤。今后,农业院校的广大革命师生都必须从楼房里走到农村去,都必须在农村建立三结合基地,使革命师生在接受再教育过程中,同贫下中农结合起来,从事教学、生产和科学研究,参加三大革命实践。

我们认为,三结合基地,应当建立在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大寨式的生产大队。选择时还应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地区代表性的问题。这样,学生既能接受再教育,学到政治工作经验,又能学到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因此,我们选定了八个生产大队,作为“五·七”试验班的三结合基地。这些基地有的在丘陵地带,有的是旱原,有的靠渭河,基本上代表了关中地区不同的农业生产特点。

如何充分发挥这些基地的作用呢?我们认为:第一,每个基地都要组织三结合领导小组,有大队革委会负责人、贫下中农、革命师生代表参加,由大队负责人担任组长,在毛泽东思想统帅下,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充分体现贫下中农管理农业大学的作用。第二,这些基地应该是学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应根据基地生产情况,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科学研究任务。第三,学校在三结合基地上选聘兼职教员,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任务。第四,学校轮换派出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员固定在基地上,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兼职教员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科学实验,学习和总结先进经验,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第五,让学生机动灵活地在三结合基地上学习和从事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做到既是学生又是社员。第六,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三结合基地工作会议,总结和交流经验。

我校原有的学校农场,作为师生从事校内教学、生产、科学研究的三结合基地。实行学校农场基地和社队基地相结合,以社队基地为主,农场基地为辅。教学任务主要是在社队三结合基地上进行。但学校农场基地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有些科学研究任务难免会有物力损失,不适合在社队基地上进行,而必须在学校基地上进行。 把农业大学办到农村并在农村建立三结合基地,这就打破了资产阶级的教育制度和修正主义的教学体系,真正体现了贫下中农管理农业大学,使学校领导大权牢牢地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培养无产阶级的农业技术人员。把农业大学办到农村,有利于知识分子的改造,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普及和提高,有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能促使学校、科学研究和生产单位三结合,便于实行一元化的领导。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