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承政院日記/仁祖/十三年/五月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四月 五月 六月

5月1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明曉晩雨。自昧爽至辰時,沈霧。巳時,日暈。未時,日暈。《春坊日記》

5月2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申時,日暈右珥。酉時,日暈。《春坊日記》

5月3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只晝講。

○講《詩傳》鄘風,自蝃蝀在東止疑亦有所本云。入侍,知事崔鳴吉,特進官洪靌,參贊官李景仁,侍讀官金壽翼,檢討官李時楳,記事官尹文擧、李行遇、梁曼容。《玉堂日記》

○禁府啓曰,穆陵守僕車億福等議處事,傳敎矣。判義禁臣洪瑞鳳,有故不參,同知事臣李溟,以句管所堂上,不得來參,臣韓仁及臣尹履開竝坐,僚員不備,待後日齊會議啓之意,敢啓。傳曰,知道。農時村民,久囚不可,雖不備員,爲先議啓。《禁府謄錄》

○有政。吏批,以金坽爲司諫,李炯爲海州牧使,金霱爲弼善。《春坊日記》

5月4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禁府啓曰,以守僕車億福等待後日議處事草記,傳曰,農時村民,久囚不可,雖不備員,爲先議啓事,命下矣。當待元公事啓下,然後粘付議啓,而判義禁臣洪瑞鳳,以當初奉審之官,不參於此獄事,而同知事臣李溟,方在句管所,同知事臣尹履之,以禮官有未安之事,不敢行公云,臣韓仁及,不可獨爲處置,李溟雖在句管所,有他堂上二員,可以替來,李溟、尹履之,使之同參議啓,何如?傳曰,依啓。同知事李溟,句管事重,勢難同參矣。《禁府謄錄》

5月5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或陰或晴。自卯時午時,日暈。酉時,日暈。《春坊日記》

5月6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陰微雨。夜五更,有霧氣。《春坊日記》

5月7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5月8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只晝講。

○講《詩傳衛風》,自載馳載驅止百七十六句。入侍,特進官金自點,知事崔鳴吉,參贊官李敏求,檢討官尹坵、李時楳,記事官尹文擧、李行遇、梁曼容。

○有政。吏批,以鄭太和爲應敎,趙錫胤爲校理。《玉堂日記》

○自昧爽至卯時,有霧氣。《春坊日記》

5月9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夜四更,黑雲一道如氣,起自艮方,直指巽方,長丈餘,廣尺許,良久乃滅。《春坊日記》

5月10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5月11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未時申時,日暈。《春坊日記》

5月12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只晝講。

○講《詩傳衛風》,自衛一之五止而今從之也。入侍,知事李弘胄,特進官崔來吉,參贊官崔葕,侍讀官鄭太和,檢討官李時楳,假注書沈世鐸,記事官李行遇、梁曼容。《玉堂日記》

5月13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玉堂日記》

○侍講院啓曰,上番六員內,新除授輔德成汝寬未肅拜,兼輔德韓興一,以量田使在外,兼弼善鄭太和,兼文學尹坵,時方弘文館入直,只有弼善金霱,累日入直,重得癨亂,病勢極重,不可仍在直廬,勢將闕直,請輔德成汝寬,牌招肅拜,使之入直。傳曰,依啓。

○卯時,日有右珥。未時,日暈。酉時,日有右珥。《春坊日記》

5月14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以義禁府內摘奸單子,傳曰,許厚、卞時望等事,何以至今,不爲處決耶?問啓。

○禁府啓曰,云云事,傳敎矣。許厚事,當初本府回啓內,姑待刑吏獄卒等跟捕刑推啓聞後處置事,允下,而刑吏獄卒,跟捕無期,已經大赦,久滯獄中,臣等相議,欲請睿裁,而有異常規,惶未敢稟矣。卞時望事,本府回啓內,令本道監司,査覈啓聞後,處置事,蒙允,而前監司李安訥,方在臺評中,不敢査覈事狀啓來到,新監司朴明榑到界後,査覈狀啓,本月十一日啓下,而臣等,前以凡議處事,待判義禁出仕後議啓事,入啓蒙允,故尙未回啓之意,敢啓。傳曰,知道。《禁府謄錄》

○夜一更二更,月暈。四更,月有兩珥。《春坊日記》

5月15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未時申時,日暈。《春坊日記》

5月16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以沈之源爲副應敎。《玉堂日記》

○朝,小雨。夜五更,有霧氣。

○侍講院啓曰,本院上番六員內,輔德未差,兼輔德韓興一,文學金元立,在外,兼弼善鄭太和,兼文學尹坵,本館入直,只有弼善金霱,累日入直,重得癨亂,症勢危重,今日書筵不得入侍,以致停筵,明日亦有書筵,而他無替直之員。司書成以性,姑陞上番,明日待開門牌招入直,新除授兼司書金慶餘,亦爲牌招肅拜,使之推移入直,何如?傳曰,依啓。《春坊日記》

5月17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自昧爽至卯時,沈霧。《春坊日記》

5月18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禁府啓曰,洪有一加刑公事,四月二十日允下,而其時臺諫方以停刑論啓之故,本府具由啓稟,則姑爲仍囚事,命下矣。今則臺諫已爲停啓,前啓下刑推事,何以爲之?敢稟。傳曰,此非啓稟之事,本府斟酌爲之。《禁府謄錄》

○自昧爽至卯時,沈霧。《春坊日記》

5月19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前者上番軍士,使之勿爲苦役矣。今番時敏堂池塘修理時役軍,以軍士定送云,何以如此耶?兵曹啓曰,云云事,傳敎矣。近來外各處營繕修理,極爲浩多,逐番所捧價布,不足以充償雇役之直,常懷悶慮之際,頃日東宮池階修理,監役官,以軍士二十五名,二十日役,令衛將所定送事請報,此則非如外處定送之比。宮內修理,事係時急,四營留衛軍,乃是派定餘軍,以待不時之需者,故依所報,以留衛軍定送事捧甘矣。今承下敎,不勝惶恐,此役時未完畢,今後量給價布,使之雇立之意,敢啓。傳曰,知道。不遵傳敎,送于苦役,事甚不當矣。《兵曹謄錄》

5月20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只晝講。

○講《詩傳鄘風》,自考槃在澗止碩人四章章七句。入侍,知事崔鳴吉,特進官閔馨男,參贊官趙緯韓,侍讀官鄭太和,檢討官尹坵,假注書沈世鐸,記事官李行遇、梁曼容。《玉堂日記》

○夜一更,白雲一道如氣,起自坤方,直指巽方,長十餘丈,廣尺許,良久乃滅。《春坊日記》

5月21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以李敬輿爲副提學,趙錫胤爲修撰。《玉堂日記》

○禁府啓曰,前日洪有一加刑公事啓稟時,憲府之不爲連啓日字頗多,臣等誤認以爲停啓,率爾仰稟矣。今見臺諫避嫌之辭,臣等不察之失,著矣。惶恐待罪。答曰,知道。勿待罪。《禁府謄錄》

5月22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夜一更,白雲一道如氣,起自乾方,直指巽方,長十餘丈,廣尺許,良久乃滅。《春坊日記》

5月23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5月24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副應敎沈之源。《玉堂日記》

○兵曹啓曰,今日慶德宮守直軍士馬乙伊等三名,細長松十三尺許一條,荷持來言曰,守宮內官,斫伐此松,使矣身等,輸納厥家,宮內松木,任意斫伐,事甚駭愕,敢爲來告,非但此也,昨日宮內木花田十六庫,內官私自耕種事,矣身告課,將有入啓請罪之擧,內官聞此奇,矣身等,無數亂打云。前後所犯,極爲駭愕,當該內官,從重推考,何如?答曰,依啓。當該衛將,亦難免不爲禁斷之罪,亦爲推考。《兵曹謄錄》

5月25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只晝講。

○講《詩傳衛風》,自氓之蚩蚩止氓六章二[章]十句。入侍,知事洪瑞鳳,特進官沈器遠,參贊官趙緯韓,侍讀官沈之源,檢討官趙錫胤,記事官尹敉、李行遇、梁曼容。

○有政。吏批,以金壽翼爲副修撰。

○謝恩,修撰趙錫胤。《玉堂日記》

5月26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今月二十五日晝講,知事洪瑞鳳所啓,臣待罪禁府,其中銀從事,不可謂十分無可疑之跡,而但無干證,旣無干證,而直刑正犯,亦非獄體也。燕花者,銀從之素所使喚,而逃走無去處,待其捕捉,則獄事無究竟之日矣。禹連金,以前後異辭,受刑至於十次,今則以非正犯而放釋矣。但銀從,無干證可問,而尙此久滯,似爲不可矣。上曰,禹連金,已爲放送,則意謂本府有啓稟之事矣。今尙不爲,未知其由也。洪瑞鳳曰,本府諸堂上,必合坐時,可相議爲之,故未及爲之矣。上曰,此事爲先議處。《禁府謄錄》

○侍講院啓曰,新除授文學朴遾,今在江原道原州地,書筵入番事緊,斯速乘馹上來事,下諭,而依前例,院書吏給馬下送,何如?傳曰,依啓。《春坊日記》

5月27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政院啓曰,金差來駐時把守官吏,竝爲拿推事,傳敎矣。兵曹郞官色吏及武兼宣傳官四人、作門哨官四人,竝依現告,拿推傳旨捧入,而其中武兼及哨官等,則三日輪回遞直,必有金後覺傳書之日當此把守之人,而金後覺未推鞫之前,傳書之日,的知無路,故竝爲書入矣。且墻外把守哨官四人,南墻外左邊捕盜從事官、部將、軍官等二十人,北墻外右邊捕盜從事官、部將、軍官等二十人,右人等,每送各五人,限三日輪回把守,故其數極多,而門把守與墻外把守,緊歇懸殊,故墻外哨官、捕盜從事官、部將、軍官等,則不爲捧傳旨之意,敢啓。傳曰,知道。蔡忠元等金後覺等,捧招後拿推。《禁府謄錄》

5月28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以金霱爲獻納。

○或陰或晴。《春坊日記》

5月29日[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應敎鄭太和三度呈辭。遞差。《玉堂日記》

日記郞廳申命佐書。柳一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