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揚州畫舫錄/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揚州畫舫錄
◀上一卷 卷三 下一卷▶

新城北錄 

[编辑]

便益門在新城東北,創於嘉靖丙辰。以倭變,用副使何城、舉人楊守誠之議,都御史陳儒、御史吳百朋、崔楝、知府吳桂芳、石茂華,先後任其事。城外護城河本名市河,知府吳秀所浚,初引官河水注其中,曆久內河高於官河,仍於官河口築堤以蓄內河之水。堤外為官河,堤內有吊橋,為便益門,渡遊船皆集於是。右岸有都天廟、三清院、聞角庵,左依東城下,蔀屋茆簷,桑柘雞犬,皆極蕭疏衝淡之致。

都天廟在大儀鄉磚道上,道旁荒塚如弈。草深沒踝,路燈如螢,連貫不絕。有如來石塔,八棱,刻佛像,以鎮鬼也。

三清院在右岸磚路旁,高風岡以八分書題其門額,方士林東崖居之。林通五雷法,善治鬼,後為鬼魘,死於渡春橋水中。其徒黃鳴謙傳其術。朱思堂運使贈聯云:「爐火純青銷劍氣,霜花欲白映仙根。」

魚市亦謂之魚攤,在廣儲門者,由都天廟磚路而來者也。彭岔子目毛能見鬼物,嘗挑魚至是,以力乏睡於路,夢中聞鬼作挑擔聲,魘不能起。及醒,所挑魚已失所在。

聞角庵本木商會館,以閑屋賃過客。有寓者善相人,好酒。有王叟者,亦好酒,相與友善,每夕共入市沽飲。久之,謂相士曰:「我陰也,知人死期,我語子,子以相人。」於是相人者能定人之死日,邑人以為神。又久之,叟謂曰:「某日將別子去,然而嫂可為我寓也。」叟未幾果死。是夜,相者妻腹中有聲,作叟語,其言人死生如故,而相術益神,自是相者之妻未嘗與相士同寢矣。

廣儲門在新城北,亦曰鎮淮門。其城外市河,上通便益門,下通天寧門。遊船所集,與便益門等,左岸有梅花書院、史閣部墓諸古跡。

廣儲倉在梅花嶺下,雍正間葛御史建。倉房製最宏敞,十一檁挑山,面闊一丈三尺,進深四丈五尺,簷柱高一丈二尺五寸,徑一尺大木。做法:用裏金柱、三穿、雙步、單步、五架、三架諸梁、簷枋、墊板、檁木、簷椽、下中上花架簷椽、腦椽、連簷、瓦口、博縫板、山牆上象眼窗、<廠敖>門下檻、間抱柱、閘板,均以見方折工料。三檁氣樓面闊九尺,進深七尺五寸,柱高二尺七寸,寬六寸,厚五寸。用榻角木、三架梁、簷枋、脊枋、墊板、脊瓜柱、檁木、簷椽、連簷、瓦口、博縫板、前後風窗、兩山上下象眼窗。抱廈面闊一丈三尺,進深七尺五寸,柱高九尺五寸,徑八寸。用抱頭梁、隨梁枋、簷枋、墊板、檁木、簷椽、連簷、博縫板,亦均以見方折算。

梅花書院在廣儲門外,明湛尚書若水書院故址也。若水字甘泉,廣東增城縣人。嘉靖間以大司成考績,道出揚州,一時秉贄而謁者幾十人。揚州貢士葛澗與其弟洞早年從之遊,是時因選地城東一里,承甘泉之脈,創講道之所,名曰行窩。門人呂楠以湛公之號與山名不約而同,書「甘泉」二字於門,又撰《甘泉行窩記》。行窩門北有銀杏樹一株,就樹築土為墠,上墠築基為堂,題曰「至止堂」。其《心性圖說》在北墉,鍾磬在東墉,琴鼓在西墉,學習誠明、進脩敬義二齋在東序,燕居在堂北,廚庫在燕居左右,繚以周垣凡六十有二丈。垣外有溝,溝外有樹。先門外有池,池水與溝水襟帶行窩,而池上有橋,當行窩之旁。又置田二十餘畝,以資四方來學者,皆澗所助也。通山朱廷立為巡鹽御史,改名甘泉山書館。厥後御史徐九皋立純正門、禮門,提學御史聞人銓立義路坊,知府侯秩、劉宗仁、知縣正維賢相繼修拓,御史陳蕙增置祠堂射圃等地,御史洪垣增置艾陵湖官莊田八十畝,此嘉靖間湛公書院也。萬曆二十年,太守吳秀開浚城濠,積土為嶺,樹以梅,因名梅花嶺。緣嶺以樓台池榭,名曰平山別墅。東西為州縣會館,名之曰偕樂園。後立吳公木主於園中子舍,名曰吳公祠。三十三年,太監魯保重修,知府朱錦作碑記。當道檄毀之,存其堂與樓,為諸生講學之所。巡按御史牛應元改名之曰崇雅書院,祀湛公木主於堂,又曰湛公祠。崇禎間,書院又廢。國朝雍正十二年,郡丞劉重選倡教造士,邑士馬曰琯重建堂宇,名曰梅花書院。前列三楹為門舍,其左為雙忠祠,右為蕭孝子祠,又三楹為儀門。升階而上,為堂凡五重,復道四周。又進為講堂,亦五重。東號舍六十四間,旁立隙宇,為庖廚浴湢之所。西有土阜,高丈許,即梅花嶺也。嶺上構數楹,虛窗當簷。簷以外憑墉而立,四望煙戶,如列屏障。下嶺則虛亭翼然,樹以雜木。劉公親為校課,匝月一舉。而先後校士院中者,鹺政則有朱續卓,知府則有蔣嘉年、高士鑰,知縣則有江都朱輝、甘泉龔鑒諸公。一時甄拔如劉復、羅敷五、郭潮生、郭長源、周繼濂、周珠、孫玉甲、蔣奭、耿元城、裴玉音、閔鯉翔、楊開鼎、吳誌氵亟、史芳湄諸人。江都教諭吳銳為書院碑記。迨乾隆四年,巡鹽御史三保、轉運使徐大枚酌定諸生膏火,於運庫支給。乾隆初年,復名甘泉書院。戊戌,長白朱孝純由泰安知府轉運兩淮,又名梅花書院,而廓新其宇,於市河之西岸立大門,自書「梅花書院」扁,刻石陷門上。甬道二十餘丈,雕牆高五丈,長十餘丈,牆下浚方塘,種柳栽葦。面塘為大門,雙忠祠、蕭孝子墓、節孝祠在其左,距書院舊址相去丈許矣。書院正堂,制度悉如郡丞劉公之舊。更以浚塘之士,累積於右,樹以梅,以復梅花嶺舊觀。嶺下增構廳事五楹,亭舍閣道,點綴其間。朱公親為校課,匝月一舉,謂之官課。延師校課,亦匝月一舉,謂之院課。主講席者,謂之掌院。延府縣學教諭、訓導一人,點名收卷,支發膏火,謂之監院。在院諸生分正課、附課、隨課,正課歲給膏火銀三十六兩,附課歲給膏火銀十二兩,隨課無膏火。一歲中取三次優等者升,取三次劣等者降。至倉運使以一歲太寬,限以一月,連取三次者升,後又改為連取五次優等者升,第一等第一名給優獎銀一兩,二三名給優獎銀八錢,以下六錢。倉運使又定額一等止取十四名。鹿運使以二等第一名給優獎銀五錢,而一等不拘取數。癸丑,南城曾燠轉運兩淮,親課諸生,又拔取尤者十餘人,置於正課之上,名曰上舍,歲加給膏火銀十八兩。

揚州郡城,自明以來,府東有資政書院,府西門內有維揚書院,及是地之甘泉山書院。國朝三元坊有安定書院,北橋有敬亭書院,北門外有虹橋書院,廣儲門外有梅花書院。其童生肄業者,則有課士堂、邗江學舍、甪裏書院、廣陵書院,訓蒙則有西門義學、董子義學。資政書院在府堂東,建於景泰六年,知府王恕創始。內有群英館,知府鄧義質建,厥後知府馮忠重修,南昌張元徵為記。今圮,尚有舊基。維揚書館在府西門,建於嘉靖五年,巡鹽御史雷應龍創始,徐九皋改新,歐陽德有記,陳蕙、洪垣相繼修飾。內有六經閣祠堂,祀周、程、張、朱。資賢門資賢堂、麗澤門志道堂,湛公有記,厥後御史彭端吾、楊仁願復葺。今圮,已無舊基。安定書院在三元坊,建於康熙元年,巡鹽御史胡文學創始,祀宋儒胡瑗。雍正間,尹鹺使增置學舍,為郡士肄業之所,延師課藝,以六十人為率,並合梅花書院一百二十人。聖祖南巡,賜「經術造士」額懸其上。敬亭書院在北橋,建於康熙二十二年,兩淮商人創始,因御史裘充美論湖口稅商疏,感其德建此,令士子誦讀其中,京口張九徵為記。虹橋書院在北門,康熙間,總督於成龍創始,集郡士肄業。今之郡城校課士子書院,惟安定、梅花兩院。其虹橋書院久圮,敬亭書院僅誌裘公去思,而未嘗校課也。若校課童生書院,今存者惟廣陵書院而已。

朱孝純,字子穎,號思堂,漢軍籍。父倫瀚,官御史。工指頭畫,得舅氏高且園法,與錢塘李山、平湖楊泰基齊名。公詩、字、畫稱三絕,以「一水漲渲人語外,萬山青到馬蹄前」句得名。轉運兩淮時,復梅花書院,修節孝、雙忠諸祠,皆其舉也。

姚鼐,字姬傳,安徽桐城縣人。進士,官翰林。風規雅峻,獎誘後學,賴以成名者甚多。通經,善屬文,著有《姬傳文集》、《春秋說》。弟子胡虔,字雒君,盡得其屬文之法,謝蘊山太守撰《西魏書》,虔任校閱之事。

王文治,字夢樓,丹徒人。乾隆庚辰進士一甲第二人。工詩,尤精書法。城中祠廟,湖上亭榭,碑文、榜聯多出其手。恒集禊帖字為聯雲。

張賓鶴,字堯峰,杭州人。為人不拘小節,時人謂之張瘋。熟於七言長古詩,書法顏魯公。

朱筼,字二亭,江都人。天性肫篤。工詩,與朱青雷震齊名,時稱二朱。受知於果親王,王屢招之弗就。公為泰安太守,延之登岱。後轉運兩淮時,屢與文宴,有詩集行於世。

羅聘,字兩峰,自稱花之寺僧,江都人。工詩。居天寧門內彌陀巷,額其堂曰「朱草詩林」。善畫,作《鬼趣圖》,題者百餘人。妻方婉儀,字白蓮,受詩於沈大成,著有《白蓮半格詩》。子允紹,字介人;允纘,字練堂,一字小峰,俱善畫。

明新,字春岩,滿州人。工詩畫。為泰州伍佑場大使,為公屬吏,有《虹橋待月圓》傳於世。

張道渥,字竹畦,浮山人。工詩畫。為人傲岸不羈,官通州分司,於郡城官舍書其門云:「楊柳江城臨畫稿,梅花官閣寄詩魂。」

王至淳,字樸山,江寧隱賢庵羽士,幼工詩,書法如米襄陽。公招之來揚州,唱和靡倦。

劉重選建梅花書院,親為校士,而無掌院。迨劉公後,歸之有司,皆屬官課。朱公修復,乃與安定同例,均歸鹽務延師掌院矣。安定書院自王步青始,梅花書院自姚鼐始。安定掌院二十有三人,王步青,字罕皆,號巳山,雍正癸卯進士;吳濤,字柱中,號旭亭,康熙戊戌進士;儲大文,字六雅,號畫山,康熙辛丑進士;王竣,字次山,雍正甲辰進士,查祥,字星南,號雲在,康熙戊戌進士;陳祖範,字亦韓,號見復,雍正癸卯進士;王喬林,字文河,雍正癸卯進士;張仕遇,雍正癸卯進士;邵泰,字北崖,康熙辛丑進士;蔣恭棐,字西圃,康熙辛丑進士;沈起元,字子大,號敬亭,康熙辛丑進士;劉星煒,字圃之,號印子,乾隆戊辰進士;王延年,字湧輪,號介眉,雍正丙午進士;杭世駿,字大宗,號堇浦,乾隆丙辰博學鴻詞;沈慰祖,字礪齋,雍正庚戌進士;儲麟趾,字梅夫,康熙己未進士;蔣士銓,字心餘,號清容,乾隆丁丑進士;吳玨,字並山,乾隆癸未進士;吉夢熊,字渭崖,乾隆壬申進士;周升桓,字山茨,乾隆甲戌進士;趙翼,字雲崧,號甌北,乾隆辛巳進士;張燾,字暮青,號礪齋,乾隆辛巳進士;王嵩高,字少林,乾隆癸未進士。梅花掌院五人,姚鼐,乾隆癸未進士;茅元銘,字耕亭,乾隆壬辰進士;蔣宗海,字春農,乾隆壬申進士;張銘,字警堂,乾隆丁卯舉人。蔣之前則吳玨,自安定移席焉。以安定肄業諸生掌梅花書院者,唯蔣宗海舍人一人。掌安定書院者,唯王嵩高太守一人。廣陵書院在東關大街,知府恒豫創始。掌院三人,謝浤生,字海漚,乾隆壬午舉人;杜諤,乾隆戊戌進士;郭均,字直民,號筱村,乾隆丁未進士。

自立書院以來,監院互用府縣學,學師皆知名有道之士。以所知者,略詳於左。

金兆燕,全椒人。為教授時,於市購得小銅印,刻「椶亭」二字。乃自取為號。且構椶亭於署之西偏。所著述數尺矣,有勸之刻者,答曰:「人人知吾為椶亭,而椶亭之名,實得諸市間,奈何以一生心血為椶亭所攘乎!」後升國子監博士,書院諸生汪夢桂等十數人,餞之於平山堂,各有詩,山長吳並山先生為之序。

顧惇量,昆山人。歲貢士,舉鴻博未就。工詩,長洲夏穀香秉衡為刻製藝行於世。夏賓,字於門,六合人。精於醫,有制藝行於世。

李保泰,字嗇生。庚子進士。博綜經史,能括其義理之所在,善詩古文詞,於趙宋人文集最熟。秉鐸揚州,諸生徒執業問道者,日絡繹不絕。寧謐白守,讀書論文外,不及他事。與嘉定錢辛楣宮詹、元和王西莊侍郎、仁和盧抱經學士、桐城姚姬傳太史交,諸先生皆深重之。

俞升潛,婺源人。戊子科舉人。工於製藝,性情和易,善於教人。

王嵩伯,字□□,元和人。廩貢生,康熙壬辰殿撰世琛之侄。工詩古文辭。

範鑒,字賜湖,江寧人。丁酉舉人。善詩文,倜儻多能,篤於交誼,循循善誘,生徒樂與之親。

安定、梅花兩書院,四方來肄業者甚多,故能文通藝之士萃於兩院者極盛。自裴之仙至程讚普數十人,詳其本末於左。

裴之仙,鎮江丹徒人。善屬文。眇一目。一舉人肄業安定書院,康熙□□會試,院中扶乩,卜會元何人,乩書一「貴」字。及開榜,之仙獲雋,乃知「貴」字為「中一目人」也。

管一清,字穆軒。進士,點庶常,散館為魏縣知縣,移任增城。善屬文,工詩,著有詩文集。子之桂,亦工詩,著有《穆軒詩集》。

楊開鼎,字致堂,老年稱奯竹居士。進士,官翰林,終於湖南郴桂道。官御史詩,頗以勁直著名。工八分書,著有詩集。梁國治,字階平,浙江人。進士,官至大學士。少時肄業於此。

謝溶生,字未堂,儀征人,東晉太傅之後。工製義,與兄浤生齊名,稱「二謝」。時陳桂林相國守揚州,賞其文,以女妻之。成進士,官至刑部侍郎。子士松、士樗、士樹,皆名諸生。

蔣宗海,字春農,鎮江丹徒人。進士,官內閣中書。博覽典籍,學在何義門、陳少章之間。

秦黌,字序堂,號西岩,江都人。進士,官翰林編修,出為嶽常澧道。工詩文,有詩文集若干卷。子恩復,字惇夫,進士,官翰林編修,淹通經史,有校訂《鬼穀子》及《封氏見聞錄》諸書。

王嵩高,字少林,寶應人。進士,官知府。乞終養歸裏,以詩鳴於時。

王世球,字熙堂,甘泉人。工文,盧轉運延之幕中為經師。弟世錦,字濯江,亦工文,尤長於詩,時稱為「甘泉二王」。

任大椿,字子田,興化人,後山先生之孫。進士,官御史,詔修《四庫全書》,充纂修官。於學無所不窺,著有《字林考逸》、《深衣釋例》。其弟子汪廷珍,字瑟庵。山陽人,己酉榜眼,官祭酒,充石經館纂修官,分校《論語》,多所考證。

揚州唐氏,以文章世其家,居舊城前李府巷。學中稱海屋唐,河南觀察侍陛、進士仁埴,皆其裔也。

楊文鐸,字曉先,昭武將軍之孫。舉人,官知府。工詩文,著《雙桐軒集》。昭武將軍名捷,以擒於七及平閩功,加是職。其子懋紹,字漁山,官觀察,有詩集。其裔孫文錦及鑄字怡齋,□字在田,炯字朗如,進士;炤字鑒庭,參戎,大壯字靜亭,皆工詩文。

申甫。字笏山。舉人。官總憲。有《笏山詩集》。

何融,字心恬,號默堂。舉人,以明通進士授知縣不就。主京都金台書院講席時,生徒僅數十人,而一時鄉會中式者皆數人。又乙酉、戊子兩科解元,皆出其門。壬辰探花俞大猷,亦其門弟子。後官六安教諭。子孫錦,字文伯,舉人,與鍾保其懷、王東山文泗俱以詩文齊名。

佘瀛,字灩堂。進士,官知縣,有政績。侍朝,字鷺川。進士,官翰林。淹通經史之學,工詩文。

趙廷煦,字滌齋;宗武,字京西,兄弟舉人。官知縣,以詩文名。其嗣鶴壽,字尺坡,磊落有奇氣,與喜起字雨亭、劉文樞字南樓及餘為文字交,起戊申舉人,文樞諸生。廷煦弟宗文,字貽豐,名諸生。

郭聯,字星珠,江都明經,海若先生之子,南江先生之徒,現台先生之侄也。郭氏以製藝世其家,明經能守其傳,後起之秀,半出其門。子貽燕、賓燕,皆蜚聲黌序。

吳楷,字一山,儀徵人。召試中書,工詩文詞賦,善小楷,好賓客。精於烹飪,揚州蛼螯糊塗餅,其遺法也。

段玉裁,字若膺,一字懋堂,鎮江金壇人。乾隆庚辰舉人,官玉屏知縣。受業於戴東原,與御史王念孫齊名。著《六書音均表》、《古文尚書考證》、《許氏說文讀》。弟玉成,丙午舉人,亦為訓詁之學,受知於李學使因培,令其肄業安定,同學稱為「二段」。

李惇,字孝臣,高郵人。通《三禮》,精律數之學。生平重氣節,學者稱為醇儒。其師賈稻孫卒於泰州,時學使謝少宰行拔貢事,重孝臣之學,將取之。李經紀稻孫之喪,不往試。時人大重之,後成進士。

王念孫,字懷祖,一字石渠,高郵尚書之子。進士,官吏科給事中。深於聲音訓詁之學,海內宗之。其學不蹈於虛,不拘於實,能發戴、惠之所未及,著《廣雅疏證》。子引之,字伯申,傳父學。

宋錦初,字守端,高郵人。丁酉拔貢生,官五河縣教諭。善屬文,著《韓詩考證》四卷。子保,字定之,工詩古文辭。

汪中,字容甫,江都人。丁酉拔貢生。善屬文,涉獵子史百家,精於金石之學,著述學內外二篇,又著《廣陵通典》、《春秋後傳》若干卷。同時高郵賈田祖字稻孫好學,多所瞻涉,容甫所學,半取資焉。

劉台拱,字端臨,寶應人。辛卯舉人,官丹徒教諭。與李惇、汪中友善,為漢儒之學,精於《三禮》。殷盤,字銘載,江都人。博學,曾校刊《周官鄭注》一書。

徐步雲,字蒸遠,興化人。召試中書,工書法。

楊倫,字西禾,常州陽湖人。進士。工詩,著《杜學指南》行於世。

韋佩金,字書城,號友山,江都人。進士,官知縣。工古今體詩、長短句,尤深於時文,同學稱為文虎。有制藝詩文詞諸集若干卷。

洪亮吉,本名禮吉,字稚存,常州武進人。庚戌榜眼,官編修。博通經史,精於地理之學。詩與黃景仁齊名,號「洪黃學」。與刑部孫星衍齊名,號「孫洪」。著《三國疆域志》、《乾隆府州縣志》、《卷施閣詩文集》。

貴徵,字一堂,進士,官吏部。善屬文,尤工漢魏六朝駢麗之作,姚姬傳山長知之最先。江漣,召試中書,善屬文,常撰內閣謝摺三次,皆蒙上獎。

金科,字侶張;劉號,字香南,皆精於製藝。善詩古文詞,出其門者,多達人也。

萬應馨,字黍維,號華亭,常州宜興人,蒲仙太史之孫。進士,官廣東知縣。善屬文,尤工詩。

孫星衍,字季逑,號淵如,常州武進人。丁未榜眼,官刑部。幼工駢體文,既博涉百家,於天文曆數、陰陽形宅、篆籀古文、聲音訓詁之學,靡所不精。著《古文尚書注表》、《晏子春秋音義》、《問字堂集》。妻王玉瑛,字采薇,工詩,早卒,不再娶。先是毗陵有「七子」之目,為楊西禾、楊蓉裳、趙億生、徐書受、洪稚存、黃仲則及淵如七人。畢秋帆製軍沅刻《吳會英才集》,為方子雲、洪稚存、顧敏恒、黃仲則、王秋塍、楊西禾、徐書受、楊蓉裳、高東井、陳理堂及淵如、采薇十二人。

餘鵬飛,字伯扶,安慶懷寧人。丙午順天舉人。豪飲能詩,善拳勇擊刺之狀,著《曹州牡丹譜》。弟鵬衝,字少雲,工詩畫,朱笥河太史、翁覃溪侍郎稱其詩不讓古人,年未三十而卒。

朱申之,字自天,江都人。工詩,著《抱經堂詩集》。有園在東鄉大橋東之浦頭周家莊,名曰念莪草堂,程午橋載之《揚州名園志》中。

顧九苞,字文子,興化人。進士。善屬文,貫通經史。李鶴峰學使按試揚州,以三荼三杞問諸生,文子獨反復詳言之,由是知名。子鳳毛,字超宗,戊申副榜,邃於學,博聞強記,一時無比。

程讚普,字一亭,善屬文,篤於交友,年三十而卒。阮芸台閣學挽之以聯云:「惟有錦囊比長吉,尚無白髮似安仁。」

蕭孝子墓在梅花書院之左,華表在市河西岸,有「奇孝可風」、「肝腸猶生」二石額墓門。夾道栽纓絡松十數株,周環磚壙。旁建節孝祠,供孝子蕭日黃、節婦俞氏木主,嫡孫希文守之。希文死,與其婦徐氏葬於書院之右。《府志》云:人子刲股割肝抉目以療親疾,是以親遺體行,殆非孝之經也。顧如蔣伍、卜勝、孫諫、張汝化、蕭日黃之行孝,雖愚而情可憫,亦何忍概沒之?爰因舊誌所傳,錄而存之,其餘則各書名於後,以警世之恝視其親者。其言略而不詳。甘泉黃文暘《隱怪叢書》記蕭孝子事云:孝子以割股療母被旌,縣志載其事僅寥寥數言。予婦兄張桐村為蕭氏婿,桐村妻母張節婦,孝子之侄婦也。二十歲夫死,守節五十餘年,暮不逾閾,暑不短衣,禮法蔪然,戚黨敬若神明。予嘗拜問孝子割肝始末,節婦述之甚詳,乃知世所傳者十不得三四耳。丁酉讀書梅花嶺,拜節孝墓,徘徊仰止,不能自己,遂焚香滌硯,紀其軼事曰:孝子名日黃,字毅庵,江都人蕭廷貴之子也。日黃平日孝謹純篤,母朱氏病危,醫藥無效,號泣數晝夜,計無所出,為文告天,願以身代。願念徒死無益,欲割肝和藥,冀或得效。然不知肝之所在,自以手捫胸脅,仿佛其處,積思甚苦,恍惚聞神言人肝在左脅第幾骨下。日黃聞則大喜,俟夜靜磨利刃,焚香燃燭於庭,肅叩甫起,驟見一室光明,纖毫皆睹。風大作,屋瓦曆曆若眾足踐踏,左右似有弓刀衣甲之聲,恐人覺其事,急解衣捫數脅骨,得其處,以刀劃之,創小,手不得入,再剖數寸,肝尖從裂中躍出。下刃甫割,覺奇痛徹心肺,殆不可忍,手戰刀欲墮,急切齒握固,割一片置案上,掩衣謝天。起覓肝,已失所在,皇急,袒視劃處,血竟不流,肝已縮入。手進探之,無所得,急於前劃數寸下再力劃之,左手啟創,沒腕入索,復得肝曳之出,再割一片銜口中。忽前所割者宛然在案上無恙,即並持奔藥灶,置肝銚中,覓火索炭,欲然煮之,血大溢不可支,遂反身入寢室臥。黃妻俞氏,方夜侍姑側,見黃久不至,疑甚,入室索之,突見所懸素帳血濺數幅,大駭,謂黃刲股肉矣。啟帳見黃面色似黃葉,襟下血湧如注,俞急解其衣,創見,橫六七寸許,翕然而張,洞見髒腑,驚呼大慟。黃急搖手禁勿聲,俞乃飲泣覓帛,束之數周,血稍止。黃強坐揮俞出,曰:「慎無言,銚中物即熟,進母。」俞掩淚趨藥灶,漸聞旃檀氣馥馥盈鼻,見灶上炭大然,湯已百沸。檢視銚中,赤物二,大半掌許,心怔仲若突喉欲出,急潔器瀉之,赤物不復見矣。捧湯而趨,身四周履聲藉藉,若數十人旋繞,手搖搖屢欲傾覆。奔床前飲姑,飲半,神稍王,飲畢,漸復而能呻。走告家人,皆大驚。父廷貴入室,見妻蘇,則欣喜合十,入子舍撫兒,則痛傷不知所為。皇擾間,天漸達曙,家人方欲出覓醫藥。聞叩門聲甚急,開視則親知數人已來探其事。家人指庭中香燼燭淚,視之,刃在案,血淫淫猶濕也。顧念門未開,彼等何由知之。方疑問間,邑之名醫數輩先後至,親知逕揖之入室視孝子。方共議藥,邑之巨家富商絡繹送參苓來,聞孝子未死,則大喜。方群相賀,郡邑守令又聯輿至,問孝子割肝狀,悉其事,則皆手額嘉歎。廷貴紛紜顧揖,愧謝不暇,益大惑不能測。漸探得其原,則蕭之鄰徐姓者,受役陰曹,是夜方睡即醒,顧其妻曰:「今夜諸神皆集蕭家,不知何事,吾欲往探,汝勿驚我。」遂復睡,三更又醒,擊床大叫曰:「奇事!奇事!」妻驚問之,徐曰:「適吾至蕭家欲入,邑神部下眾官數十人列門外,拒不許。伏狗竇中窺之,見庭中設香案,雙燭大才如指,而光長二尺餘,燦如列炬。蕭二相公袒而執刀自剖其脅,關聖立於右,以袍袖覆其肩,文昌立於左,視之點頭,庭下神從雁列,邑神立屋簷,四顧若指揮。予悚然急出,遇同曹陰役問之,役謂予曰:『蕭孝子割肝救母,諸神在此鑒察。邑神令吾曹數十輩驅逐強魂厲鬼,汝可急避。』」徐語婦未畢,鄰人已來叩門詳問。蓋徐細民室隘,與鄰僅隔一板,適所言已曆曆聞之。而里中居人是夜皆聞旃檀香襲鼻,又空中衣甲輪蹄鬼神呼嘯之聲不絕,驚不敢臥。徐言一播,喧動裏巷,須臾四達,通邑皆沸,故諸人不期自至,而探聽觀望者又肩背相連,蕭氏之門遂塞。次日饋藥候問者益多,無論識與不識,莫不哀感泣下,婦人童稚皆合十誦佛佑孝子。越七日,創漸合,復潰。又二十日,血盡瀕危,囑家人曰:「我死移屍於外,勿哭,恐傷我母心。」環抱父身,上下撫摩,泣且歎曰:「兒代母死,誌幸遂,兒不能報父矣。」遂死。是日巷哭裏哀,遠近之人,無不感慟,吊奠盈門,銘誄塞戶,郡邑申請立祠於梅花嶺祀之。孝子既死,母亦漸強。家人體孝子意,默治喪事,不令母知。母問日黃,家人紿以暫出作客即歸。孝子妻節婦俞氏,出則麻衣絰帶,哀毀盡禮,入則易服婉容,躬親湯藥,母遂康豫如平時。家人移孝子柩於庭側小室,常以蘆葦數十束苫蔽之。母日倚門望兒,節婦輒先意承誌,百方慰悅,如是十二年。賣菜傭憩於門,母與閑話,傭問曰:「老母係孝子何人?」母駭然詳詰,其事遂泄。發旁舍,得孝子樞,大慟,病復作,遂死。日黃柩乃得隨母柩出葬於梅花嶺孝子祠側。節婦無子,養異姓女,贅婿於家,年益老,禮法益修謹。八十一歲五月五日,女治酒侍節婦解粽,節婦謂之曰:「昨夜夢女父著朱衣來,言天帝嘉其孝,命為雷部上神,約今日午時來接我去,當不得與女久聚也。」女猶笑解之。節婦索水沐浴,入室逕臥。時赤日停空,天無纖雲,忽霹靂大作,電旗雷鼓,轟繞於室。家人懾伏不敢動,漸聞音樂隱隱直上,起視節婦,目已瞑矣。遂與孝子合葬,有司具其夫婦事上於朝,旌曰「節孝」。

草堰陳周森,事母至孝,家貧,以舟為生,年二十未娶。母病革,禱宿於里中金龍大王廟。夜夢王坐殿上,顏色甚霽,謂曰:「爾母病用馬肝一葉煎服可愈。」覺後喜有可救之藥,憂無買馬之資。乃奉母岸上住,賣船買馬,剖其腹,得肝煎奉,飲之病更劇。周森復禱宿廟中,夜夢王為怒色,而語如故,命衛士掖之出,遂怖而覺。因思夢中顯赫,而再為買馬,則無其資。且殺馬傷生,為我之母,傷馬之命,前藥罔效,宜也。惟以己之肝醫母之病可耳。乃引刀剖左脅下,入手探得肝一葉,割出血流不止,以針線紉之。忍痛煎奉,母飲之立愈。周森瘡口,數日亦平,而一小口如米大,有水浸出,終年涓涓不斷,而不自知。其生於雍正丙午,是屬馬也。乾隆戊戌春,朱轉運巡淮南,聞其事,命來郡城謁蕭孝子墓,出百金作文以贈之。

雙忠祠在蕭孝子墓旁,祀南宋李庭芝、姜才二公,事見《宋史》。祠為朱轉運重修。

興隆禪院在梅花書院大門之右,門臨市河,女尼居之。院中多老樹。

玉清宮在興隆禪院之右,門臨市河,道士居之。中多老樹,皆元明間物。

史閣部墓在玉清宮右,古梅花嶺前,明太師史可法衣冠葬所也。祠在墓側,建於乾隆壬辰。墓道臨河,祠居墓道旁。大門亦臨河,門內正殿五楹,中供石刻公像木主。廊壁嵌石,刻公四月二十一日家書及復睿親王書,御製七言律詩一章、書事一篇,大學士於敏中、梁國治,尚書彭元瑞、董誥、劉墉,侍郎金士松、沈初,翰林陳孝泳恭和諸詩。又公像原卷內胡獻徵、秦松齡、顧貞觀、姜兆熊、王耆、王、顧彩各題跋。先是乾隆癸未翰林蔣士銓於琉璃廠破書畫中得公遺像一卷,幀首敝裂,又手簡二通為一卷,出金買歸。明日侍郎汪承霈索觀,乃取公家書及胡獻徵諸人各題跋重裝像卷之首。壬辰,彭元瑞視學江南,值蔣士銓主安定書院講席,恭逢內府輯宗室王公功績表傳,上見睿親王致公書,引《春秋》之法,斥偏安之非。因索公報書,不可得。及檢內閣庫中典籍,乃得其書,御制書事一篇以紀始末。彭元瑞因取蔣士銓所藏遺像家書奏呈,奉旨修墓建祠於梅花嶺下,題曰「褒慰忠魂」。

祥符史氏,族係繁衍。乾隆庚子,其族裔史鴻義刻《褒忠錄》,即今祠壁拓本,並蔣心餘詩跋,萃之成帙。公裔之在揚州者,即《明史》本傳所云「可法無子,遺命以副將史德威為之後」是也。自德威傳至纂,纂傳至山清,山清傳至開純、友慶。乾隆甲辰,開純編列公付遺稿奏疏筆劄,敬繕宸章,冠諸卷首,附以史誌記讚題詞,顧光旭為之序,題其目曰《史忠正公集》。計繕賜諡諭旨、《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御製題像詩》、《御制書明臣史可法復書睿親王事》、賜題遺像諭旨,及於敏中、梁國治、沈初、彭元瑞、董誥、劉墉、金士松、陳孝泳恭和詩,公《請浚河濟運疏》、《祭二陵畢疏》、《請定京營製疏》、《議設四藩疏》、《請頒敕印給軍需疏》、《請尊上權化水火疏》、《乞下撫臣黃家瑞等處分疏》、《報高兵移屯瓜洲疏》、《請頒詔敕定人心疏》、《請遣北使疏》、《請進取疏》、《論人才疏》、《請行徵辟保舉疏》、《論從逆南還疏》、《請出師討賊疏》、《請旌淮人忠義疏》、《論從逆法宜從重疏》、《請勵戰守請緊急防守疏》、《辭加銜疏》、《請飭禁門戶疏》、《自劾師久無功疏》、《請早定廟算疏》、《復攝政睿親王書》、《致某》、《答左公子》、《復左公子》、《致劉允平同年》、《致孫魯山胡吉雲夏國山》、《致金楚畹》、《與楊公祖》、《與李餘我》、《復劉允平同年》、《復傅鶴汀》、《與楊某》、《致副總馬元度》、《復徽州紳士》、《與金正希》、《復左武康》、《復孫魯山》諸書,又家書十四、遺書五、《四月二十一日遺筆》、《甲申討李賊布告天下檄》、《祭左忠毅公文》、《祭廬州殉難官紳士民文》、《邀助左公子啟》、《乞閑詠》、《序六安署》、《病中感懷詩》、《憶母詩》、《燕子磯口占詩》、《子曰若聖與仁一章四書文》。附錄《明史》本傳,《畿輔志》、《揚州府志》、《甘泉縣志》、《祥符縣志》諸列傳,及公《懇留在朝疏》、張斯善功德記、宋之正六安生祠記、黎士宏《書殉揚州事》。王士正《池北偶談》、方苞《左史逸事》、謝啟昆《墓祠記》、程之光《公請留六安祠碑呈》,王像記,胡獻徵、顧貞觀、姜兆熊像讚,秦松齡像跋,顧彩、夏慎樞、劉藻、蔣士銓、袁枚、高文照題像詩,王士正、彭定求、王特選、郭家鼎、陸朝璣、閔華、吳岐、吳賢、李因培、袁義璧拜墓詩,顧貞觀《拜六安生祠》,朱續卓《春秋祭文》,子德威,孫纂,元孫開純、友慶家祭文,共六卷。

費家花園本費密故宅,草屋三四楹,與藝花人同居。自密移家入城,是地遂為蓄養文魚之院。密孫軒,字執禦,有《揚州夢香詞》,與董偉《揚州竹枝詞》並傳於世;偉字恥夫,《竹枝詞》九十九首,有古風人譏刺之意,而無和平忠厚之旨,論者少之。時又有《揚州好》者,與《夢香詞》等,而失作者姓氏。

柳林在史閣部墓側,為朱標之別墅。標善養花種魚,門前栽柳,內圍土垣,植四時花樹,盆花庋以紅漆木架,羅列棋布,高下合宜。城中富家以花事為陳設,更替以時,出標手者獨多。柳下置砂缸蓄魚,有文魚、蛋魚、睡魚、蝴蝶魚、水晶魚諸類。《夢香詞》云:「小隊文魚圓似蛋,一缸新水翠於螺。」謂此。上等選充金魚貢,次之遊人多買為土宜,其餘則用白粉盆養之,令園丁鬻於市。有屋十數間為茶肆,題其簾曰「柳林茶社」。田雁門焯題詩云:「閑步秋林倚瘦筇,碧闌干外柳陰重。賴君乳穴烹仙掌,飽聽鄰僧飯後鍾。」

光明庵在史閣部墓之右,過此為北岸圓磚門,上磚路至天寧寺。

◀上一卷 下一卷▶
揚州畫舫錄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